羅馬尼亞

羅馬尼亞

羅馬尼亞(Romania),東歐國家(有時也被劃分在南歐的範圍內)。羅馬尼亞國境西邊分別與匈牙利與塞爾維亞接壤,南邊與保加利亞,北邊與東北則是烏克蘭與摩爾多瓦接壤。羅馬尼亞有一小段位於黑海邊的海岸線,和塞爾維亞、保加利亞之間主要是以多瑙河為界,是東南歐面積最大的國家,在歐洲排名第十二。首都布加勒斯特是該地區最大的金融中心。羅馬尼亞經濟成長速度非常快,成長率位列歐盟之首,被稱為“虎”,整體情況在歐盟的中東歐成員國中位列中上等。但是近來受到金融海嘯影響,羅馬尼亞經濟受到非常嚴重的打擊,陷入嚴重的經濟衰退。

基本信息

概況

面積:237500平方公里。
國旗
羅馬尼亞國旗呈長方形,長寬之比為3:2。由三個平行相等的豎長方形組成
·
,從左至右依次為藍、黃、紅三色。藍色象徵藍天,黃色象徵豐富的自然資源,紅色象徵人民的勇敢和犧牲精神。在民族色彩上,藍色象徵特蘭西瓦尼亞、黃色象徵瓦拉幾亞,紅色象徵摩爾多瓦。1994年7月16日啟用。羅馬尼亞國旗與查德國旗完全相同。也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對完全相同的國旗。
國徽
羅馬尼亞國徽為盾徽。藍色大盾面上有一隻紅嘴紅爪的金鷹,鷹嘴啄著
羅馬尼亞國徽
一個東正教十字架,兩爪分別握著一把銀劍和銀色權杖。鷹胸前有一面小盾,盾面分五部分:左上角為藍地上一隻金鷹,鷹頭兩側為金色的太陽和月亮,這個圖案是羅馬尼亞公國國徽;右上角為紅地上灰色的公牛頭,牛角之間是一顆金色五角星,牛頭兩側為銀色玫瑰花和月牙,這是摩爾多瓦公國的國徽圖案;左下角為紅地上金色雙孔橋和前爪緊握銀色大刀的金獅,此為巴納特及奧爾泰尼亞的國徽;右下角的圖案被一紅條分為上下兩部分,上半部為藍地上一隻金嘴灰鷹和金色太陽及銀色月亮,下半部為金地上七個紅色雉堞,這是特蘭西瓦尼亞、馬拉穆列什及克里沙納的國徽;下方的楔形部分為藍地上兩條尾部朝上的金色海豚,象徵黑海地區。整個國徽圖案是主權獨立、統一、不可分割的羅馬尼亞民族國家的象徵。
國花
羅馬尼亞國花--白薔薇,薔薇,芳香濃郁,花朵有著妖媚的紅色和蒼涼的白色,枝上有刺,秋果紅艷。薔薇和月季、玫瑰並稱為薔薇三姐妹,花姿秀麗典雅,花香沁人心脾,迷醉了無數的愛花之人。白薔薇象徵著幸福、純潔、真誠,被喜愛花卉的羅馬尼亞人所鍾情,他們將白薔薇作為自己民族熱情、純潔、真摯、高貴、樸素和豐收的象徵,每年收穫的季節,羅馬尼亞的人民都會舉國歡慶,那時的羅馬尼亞會出現歌舞昇平的盛況,年輕美麗的羅馬尼亞姑娘們都會紛紛戴上白薔薇的花環,載歌載舞,慶祝豐收。[1]
人口
1900萬。羅馬尼亞族占89.5%,匈牙利族占6.6%,
羅馬尼亞
羅姆族(即吉卜賽人)占2.5%,德意志族和烏克蘭族各占0.3%,其餘民族為俄羅斯、塞爾維亞、斯洛伐克、土耳其、韃靼等,占0.8%。城市人口所占比例為55.2%,農村人口所占比例為44.8%。官方語言為羅馬尼亞語,主要少數民族語言為匈牙利語。主要宗教有東正教(信仰人數占總人口數的86.7%)、羅馬天主教(4.7%)、新教(3.2%)。
節日
國慶日:12月1日(1918年)。
建軍節:10月25日。
首都
布加勒斯特,是羅馬尼亞首都和全國的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
國石
琥珀

地理

羅馬尼亞Bran(吸血鬼)城堡
面積為23.84萬平方公里。位於東南歐巴爾幹半島東北部。北和東北與烏克蘭、摩爾多瓦接壤,西北與匈牙利為鄰,西南與塞爾維亞相界,南依保加利亞,東南臨黑海。海岸線長245公里。地形奇特多樣,境內平原、山地、丘陵各占約1/3的國土面積。喀爾巴阡山脈以半環形盤踞中部,
1
山脈以西為特蘭西瓦尼亞高原,以東為摩爾多瓦丘陵,以南為瓦拉幾亞平原,東南為多布羅加丘陵。大陸性溫帶闊葉林氣候,夏季暖熱,冬季寒冷,年平均氣溫10℃左右,年降水量大部分地區為600-800毫米,東南部在500毫米以下。河流屬多瑙河水系,多瑙河下游1,075公里沿南部國界線轉而流經東南部,為重要的通航河道,峽谷區水力豐富,河口區有蘆葦叢生的廣闊三角洲。森林面積約占領土的27%。石油和天然氣儲量較豐富,還有煤、、鋁土、金、銅、鋅、鈾、鹽礦等。
藍色多瑙河、雄奇的喀爾巴阡山和絢麗多姿的黑海是羅馬尼亞的三大國寶。多瑙河流經羅境內1075公里,其國土上蜿蜒流淌的大小數百條河川,多與多瑙河匯流,形成“百川匯多瑙”的水系。多瑙河不僅灌溉著兩岸肥田沃野,也為羅的電力和漁業等提供了豐富的資源。有羅馬尼亞脊樑之稱的喀爾巴阡山,綿亘在羅40%的國土上。這裡幽林茂密,是“綠金”寶庫,地下蘊藏有煤、鐵和黃金等礦產。黑海在羅馬尼亞東側,景色秀媚的黑海海灘是著名的旅遊勝地。康斯坦察是黑海海濱城市和港口,是羅通往各大洲的重要門戶和全國造船業中心之一,素有“黑海明珠”之稱。羅超過一半的進出口貨物通過此港口。

區劃

政區
全國分為41個省和1個直轄市(首都布加勒斯特),省下設市、鎮、鄉。各縣名稱如下:阿爾巴、阿拉德、阿爾傑什、巴克烏、比霍爾、比斯特里察·諾色烏德、博托沙尼、布拉索夫、布勒伊拉、布澤烏、卡拉什·塞維林、克勒拉希、克魯日、康斯坦察、科瓦斯納、登博維察、多爾日、加拉茨、朱爾朱、戈爾日、哈爾吉塔、洪尼多阿拉、雅洛米察、雅西、伊爾福夫、馬拉穆列什、梅赫丁茨、穆列什、尼亞姆茨、奧爾特、普拉霍瓦、薩圖·馬雷、色拉日、錫比烏、蘇恰瓦、特列奧爾曼、蒂米什、圖爾恰、瓦斯魯伊、維爾恰、弗朗恰。
首都
布加勒斯特(Bucharest),人口194萬(2011年12月)。平均氣溫1月為-2.9℃,7月為22.8℃。
布加勒斯特是羅馬尼亞首都和全國的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位於羅馬尼亞東南部瓦拉幾亞平原中部,多瑙河支流登博維察河宛若青翠的玉帶從西北穿過市區,把市區分為幾乎相等的兩半,城內河段長24公里。與登博維察河相平行的12個湖泊一一相連,宛如一串珍珠,其中有9個湖泊分布在城市北部。城市屬溫和的大陸性氣候,夏季平均氣溫23℃,冬季-3℃。當地水源豐富,土壤氣候條件適宜,植物茂盛,以綠地多而廣著稱。全市面積(包括郊區)605平方公里,布加勒斯特在羅馬尼亞語中音為“布庫爾什蒂”,意為“歡樂之城”(“布庫爾”是歡樂的意思)。相傳在十三世紀,有一個名叫布庫爾的牧羊人從邊遠山區趕著羊群來到登博維察河邊,發現這裡水草
4
肥美,氣候溫和,因而定居下來。此後,來此定居的人逐漸增多,商業貿易也日益興隆,這塊定居地逐漸發展成為城鎮。如今,在登博維查河畔還兀立著一座以牧羊人名字命名的蘑菇形塔頂的小教堂。
“布加勒斯特”一名於1459年首見記載。20世紀,當地考古發現有舊石器、青銅器時代和中世紀早期的文物。1459年它成為要塞。1574年已發展成為擁有40座教堂、修道院和大批樓房的城市。1659年成為瓦拉幾亞公國的首府。1859年,瓦拉幾亞和摩爾達維亞兩公國合併建立國家──羅馬尼亞,布加勒斯特於1862年起成為羅馬尼亞首都。1878年羅馬尼亞獨立後,首都的經濟得到迅速發展。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布加勒斯特已成為一個重要的經濟、政治和文化中心。
1921年,羅馬尼亞共產黨在首都正式成立。1944年8月23日,在羅共領導下,羅馬尼亞人民在布加勒斯特打響了反抗德國法西斯武裝鬥爭的第一槍,此後,這一天成為羅馬尼亞的解放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布加勒斯特遭到嚴重破壞。戰後城市進行了重建,面貌煥然一新。1948年實施土地國有化後,城建規模壯大,但建築式樣單一。
整座城市掩映在白楊、垂柳、菩提樹之中,到處綠草如茵。玫瑰花、月季花組成的花壇,色彩鮮艷,比比皆是。登博維察河左岸的老城區是市區的主要部分,這裡的勝利廣場、統一廣場及勝利大街、伯爾切斯庫大街和馬格魯等大街是全市最繁華的地區。城市四周建有新住宅區。布加勒斯特是全國最大的工業中心,南郊是貝爾切尼工業基地,北郊是電子工業集中地。城市的主要工業部門有機械、化學、冶金、紡織和服裝、食品加工等。
市內公園和街心花園的總面積達3500公頃。著名的公園包括:有100多年歷史、環湖建立的齊什米吉烏公園,有安放著已故國家領導人陵墓的自由公園,有引種世界各地名花異草的植物園和青年公園等。在坐落於湖濱地帶的文化休憩公園裡,有羅馬尼亞和外國的大作家、作曲家和畫家的胸像,還設有露天劇場、運動場和兒童樂園等。
市內建有60多所高等院校,其中以格·格奧爾基綜合技術學院(1819年)和布加勒斯特大學(1864年)最為重要。其他文化設施包括科學院圖書館、國家中央圖書館、公共圖書館、布加勒斯特城市歷史博物館、國家藝術博物館、村莊博物館以及國家劇院和國家歌劇舞劇院等19座劇場,城市每三年舉辦一屆“埃奈斯庫國際音樂節”。市內有一座消防博物館,由堡壘式的6層火警瞭望塔改建而成,別具風姿。市內最大的體育場“八月二十三日”體育場可容納10萬人。
布加勒斯特有多處名勝古蹟。
羅馬尼亞大國民議會宮坐落在市中心的一個小山坡上,十九世紀這裡曾是“公眾議會”會址。在通往文化休憩公園的廣場上,豎立著古老的凱鏇門,它由著名建築師彼特·安東尼斯庫建造。羅馬尼亞雅典廳建於19世紀80年代,著名音樂家喬治·埃內斯庫1898年首次在這裡指揮樂隊演奏,後來它成為國家“喬治·埃內斯庫”交響樂隊和世界知名樂隊的演出劇場。

政治

政體
特拉揚·伯塞斯庫
1989年12月底,齊奧塞斯庫政權被推翻,羅共停止活動。12月22日成立救國陣線委員會和臨時政府。救陣首任主席揚·伊利埃斯庫代表救陣宣布10點綱領,綱領主張建立多黨制、自由選舉、制訂新憲法,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權分立;取消中央集權經濟制。1990年2月1日,救陣同全國30個政黨決定成立全國聯盟
4
臨時委員會,揚·伊利埃斯庫任主席,6日,救國陣線獲批准成為政黨。同年5月羅舉行大選,救陣候選人揚·伊利埃斯庫當選總統。1989年12月22日以後實行多黨制。
憲法
1991年11月21日,羅議會批准新憲法,12月8日全民公決予以通過。羅憲法規定:羅馬尼亞是一個主權、獨立、統一和不可分割的民族國家;政體為共和制。2003年10月,羅修改憲法,進一步確立政治多元化、三權分立的制衡原則;明確規定保障和保護私有財產;允許少數民族在地方行政及司法程式中使用本民族語言;為貧困家庭子女和孤兒提供助學金;保障男女平等;取消義務兵役制;增補羅加入歐盟、北約的相關條款,規定羅公民同歐盟公民依法享有同等權力和義務,允許歐盟公民在羅購買土地和擁有土地所有權。
議會
議會是羅人民最高代表機構和唯一的立法機關,由參議院和眾議院組成。任期4年。本屆議會於2012年12月普選產生,共有588名議員,其中參議員176人,眾議員412人。
政黨
1989年12月22日以後實行多黨制。主要政黨有:
(1)社會民主黨(PartidulSocialDemocrat):前身為成立於1989年12月的救國陣線,主要由原羅共幹部和知識分子組成。1992年3月救陣分裂,其中左翼力量於同年4月成立民主救國陣線,1993年7月改稱羅馬尼亞社會民主主義黨。2001年6月,該黨與非議會政黨社會民主黨合併,改用現名。該黨為中左翼政黨,其基本價值準則是自由、社會公正和正義、團結、責任和管理精神。2003年7月,社民黨同社勞黨合併。10月,社會民主黨被社會黨國際接納為正式成員。約有黨員50萬人。黨主席為維克多·蓬塔(VictorPONTA)。
(2)國家自由黨(PartidulNationalLiberal):始建於1864年,1990年1月重建,後幾經分化組合。2001年1月,該黨主流派與非議會政黨聯盟黨合併,保留了國家自由黨的名稱。2003年4月,該黨與右翼力量聯盟合併。約有黨員30萬人。黨主席為克林·安東內斯庫(CrinANTONESCU)。
(3)保守黨(PartidulConservator):原名為人道主義黨。成立於1991年12月。2005年5月改用現名。該黨為右翼政黨,主張維護私有財產,促進私有經濟發展,減少國家對經濟的干預,重視傳統、家庭、軍隊和宗教的價值,強調政治道德。約有黨員10萬人。黨主席為達尼埃爾·康斯坦丁(DanielCONSTANTIN)。
(4)民主自由黨(PartidulDemocratLiberal):前身亦為建立於1989年12月的救國陣線,1990年2月6日登記註冊為政黨。1990年5月大選後曾執政。1992年3月救陣分裂,其中以羅曼為首的派別於1993年與原民主黨合併成立新的民主黨。2005年6月,該黨決定由左翼社會民主性質轉為右翼,退出社會黨國際。2007年1月,成為歐洲人民黨成員。同年12月,該黨吸納自由民主黨,更名為民主自由黨。約有黨員45萬人。黨主席為瓦西里·布拉加(VasileBLAGA)。
(5)羅馬尼亞匈牙利族民主聯盟(UniuneaDemocrataMaghiaradinRomania):成立於1989年12月25日。匈民聯自稱是一個代表和捍衛羅馬尼亞境內匈牙利少數民族的聯盟。匈民聯以基督教教義為其活動的基礎。約有黨員25萬人。黨主席為凱萊曼·胡諾爾(KELEMENHunor)。
政府
2012年12月21日組成新政府。現政府成員名單如下:
總理維克多·蓬塔(VictorPONTA),副總理兼地區發展和公共行政部長利維烏·德拉格內亞(LiviuDRAGNEA),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達尼埃爾·基佐尤(DanielCHITOIU),副總理加布里埃爾·奧普雷亞(GabrielOPREA),農業和鄉村發展部長達尼埃爾·康斯坦丁(DanielCONSTANTIN),外交部長蒂圖斯·科爾勒采恩(TitusCORLATEAN),內務部長拉杜·斯特羅埃(RaduSTROE),國防部長米爾恰·杜沙(MirceaDUSA),法務部長莫娜·皮夫尼切魯(MonaPIVNICERU),環境和氣候變化部長羅瓦娜·普倫布(RovanaPLUMB),經濟部長瓦魯然·沃斯加尼安(VarujanVOSGANIAN),信息社會部長達恩·尼卡(DanNICA),衛生部長歐金·尼科勒埃斯庫(EugenNICOLAESCU),教育部長雷穆斯·普里科皮耶(RemusPRICOPIE),勞動、家庭、社會保障和老齡人口部長瑪麗安娜·肯佩亞努(MarianaCAMPEANU),歐盟資金部長歐金·特奧多羅維奇(EugenTEODOROVICI),交通部長雷盧·費內基烏(ReluFENECHIU),文化和宗教部長達尼埃爾·巴爾布(DanielBARBU),青年和體育部長尼古拉·伯尼喬尤(NicolaeBANICIOIU),預算特派部長利維烏·沃伊內亞(LiviuVOINEA),水利、森林和漁業特派部長盧恰·瓦爾加(LuciaVARGA),國家重點基礎設施項目和外國投資特派部長達恩·紹瓦(DanSOVA),中小企業、商業環境和旅遊特派部長瑪麗婭·格拉皮尼(MariaGRAPINI),能源特派部長康斯坦丁·尼策(ConstantinNITA),高等教育、科研和技術開展特派部長米赫內亞·科斯托尤(MihneaCOSTOIU),與議會關係特派部長米哈伊·沃伊庫(MihaiVOICU),海外公民特派部長克里斯蒂安·達維德(CristianDAVID),社會對話特派部長多伊娜·帕訥(DoinaPANA)。
政要
總統特拉揚·伯塞斯庫。1951年11月4日出生於羅馬尼亞巴薩拉比市。1976年畢業於康斯坦察海運學院航運系。曾任羅航運公司大型貨輪船長和該公司駐安特衛普辦事處主任。1989~1990年任政府運輸部國家海運管理局局長。1990~1992年曆任運輸部副國務秘書、部長。1992~1996年為眾議員兼民主黨副主席。1996~2000年任運輸部長。2000年6月當選首都布加勒斯特市長。2001年5月當選民主黨主席。2004年6月蟬聯布加勒斯特市長。2004年12月當選總統,2009年12月連任。曾7次來華。已婚,有兩個孩子。[2]
總理維克多·蓬塔。1972年9月出生於布加勒斯特市。1995年畢業於布加勒斯特大學法律系,國際刑法學博士及政治管理學碩士。1998~2001年,任最高檢察院檢察官。2001~2004年,任政府監察署署長。2004年11月,當選為眾議員。2006~2007年,任眾議院副議長。2008~2009年,任羅政府與議會關係特派部長。曾任社會民主黨青年組織主席。2006年12月至2010年2月,任社民黨副主席。2010年2月,當選為社民黨主席。2012年5月,任總理。12月,連任總理。曾5次訪華。已婚,有兩個孩子。

軍事

國防
1994年10月25日建軍。最高國防委員會是羅最高軍事決策機構,伯塞斯庫總統兼任委員會主席。國防部是羅軍領導機構。1994年3月起國防部長改由文職人員擔任。現任國防部長為米爾恰·杜沙。
2003年10月,羅修改憲法,取消義務兵役制。羅軍不斷推進軍隊職業化進程,計畫逐步實行軍旅制。
軍費
2010年羅國防預算18億歐元,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31%。
軍力
羅軍總兵力9萬人。

外交

國策
羅馬尼亞同182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係,重點發展同美國、歐盟和北約的關係,同時注重搞好與周邊及亞太地區國家的關係,積極發展對華關係。羅於2004年3月29日加入北約,2007年1月1日加入歐盟。
與中國關係
1949年10月5日,我國和羅馬尼亞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長期以來,中羅兩國之間保持著密切的友好合作關係。1996年江澤民主席訪羅和1997年羅馬尼亞總統康斯坦丁內斯庫訪華使兩國關係得到進一步發展。2003年8月,羅馬尼亞總統伊利埃斯庫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雙方並簽署聯合聲明。2004年6月,胡錦濤主席對羅馬尼亞進行國事訪問,雙方簽署了聯合聲明。2006年3月,總統伯塞斯庫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截至2003年,中羅之間已有19對友好城市。2003年兩國貿易總額為近10億美元,年增長約35%。2011年4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對羅馬尼亞進行正式友好訪問,在布加勒斯特會見
·
了羅馬尼亞參議院議長米爾恰·達恩·傑瓦訥。
同歐洲國家的關係
羅在歐洲議會中占有33個席位。2012年,克羅埃西亞總統約西波維奇、立陶宛總統格里鮑斯凱婕、摩爾多瓦總統蒂莫夫蒂訪羅;歐洲理事會主席范龍佩、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歐洲議會議長舒爾茨、歐盟秘書長達伊、歐盟地區政策專員哈恩、歐盟負責漁業與海洋事務委員達曼納基等訪羅。羅與歐盟貿易關係密切,對歐盟進出口占羅進出口總額的70%。
同美國的關係
美國於1880年6月14日在羅馬尼亞設立辦事處,同年8月11日,該辦事處升為公使館。1941年12月羅美斷交。1946年2月羅美恢復公使及外交關係。1964年6月1日羅美建立大使級外交關係。2007年8月,美在羅設立軍事基地。2011年9月,羅美簽署《羅美面向21世紀的戰略夥伴關係聯合聲明》及美在羅部署反導系統協定,美將於2015年前在羅南部德維塞盧空軍基地部署“標準—3”短程飛彈攔截裝置並駐軍200人。
同國際組織的關係
聯合國:羅外長科爾勒采恩出席第67屆聯合國大會。
北約:5月,羅總統伯塞斯庫出席北約芝加哥峰會。9月,羅外交部國務秘書奧雷斯庫赴德國出席由美國飛彈防禦局、宇航局舉辦的北約反導會議;北約國家總參謀長會議在羅錫比烏市召開。
歐盟:3月,羅總統伯塞斯庫出席在布魯塞爾舉行的歐盟領導人春季峰會,包括羅在內的25個歐盟成員國正式簽署新財政契約。5月,伯塞斯庫總統出席歐盟領導人非正式會議。5月和9月,蓬塔總理訪問歐盟總部。9月,伯塞斯庫總統對歐盟總部進行工作訪問。6月,歐盟“融合政策之友集團”會議在布加勒斯特舉行,歐委會主席巴羅佐與會,會後與會15國發表“2014年至2020年歐盟多年度財政框架計畫”共同宣言;蓬塔總理出席歐盟領導人夏季峰會。10月,歐洲人民黨代表大會在羅召開。11月,伯塞斯庫總統出席歐盟首腦會議。11月,蓬塔總理出席在布魯塞爾舉行的歐洲社會黨大會。12月,伯塞斯庫總統出席諾貝爾和平獎頒獎儀式,祝賀歐盟獲獎;伯塞斯庫總統出席歐盟領導人冬季峰會。
同俄羅斯的關係
羅馬尼亞與俄羅斯於1878年9月建立公使級外交關係。1918年兩國斷交,1934年6月9日,兩國恢復外交關係。1941年6月22日,兩國再次斷交。1945年8月6日,雙方建立公使級外交關係,同年8月24日,兩國外交關係升格為大使級。
同其他國家的關係
羅重視發展與亞太地區各國的關係。2012年,羅總統伯塞斯庫訪問土庫曼斯坦等國;黎巴嫩總統蘇萊曼等訪羅。
國際會議
2012年3月,羅總統伯塞斯庫出席第二屆首爾核安全峰會。4月和7月,羅外長分別出席第二屆和第三屆“敘利亞之友”國際會議。11月,羅外
4
交部國務秘書奧多貝斯庫出席在寮國舉行的第九屆亞歐首腦會議。

歷史

羅馬尼亞的祖先為達契亞人,後同羅馬人結合成今民族。約公元前1世紀,布雷比斯塔建立了第一個中央集權的達契亞奴隸制國家。106年,達契亞國被羅馬帝國征服後,達契亞人與羅馬人共居融合,形成羅馬尼亞民族,並先後組成瓦拉幾亞、摩爾多瓦和特蘭西瓦尼亞三個政治結構。14世紀時建立了瓦拉幾亞和摩爾多瓦兩個封建公國。16世紀後成為昔日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封建神權大帝國——奧斯曼帝國的藩屬國。1859年摩爾多瓦和瓦拉幾亞兩公國合併為一個國家,稱羅馬尼亞,附屬於奧斯曼帝國。1877年5月9日,羅馬尼亞宣布獨立。1878年南比薩拉比亞地區隸屬俄羅斯。1881年羅馬尼亞改稱羅馬尼亞王國,1918年1月摩爾多瓦(比薩拉比亞)宣布獨立,同年3月與羅馬尼亞合併。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1918年11月28日布科維納、12月1日特蘭西瓦尼亞分別宣布與羅馬尼亞合併,至此,羅馬尼亞成為統一的民族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安東尼斯庫政權參加德、意、日法西斯同盟。
1944年蘇聯紅軍進入羅馬尼亞,同年8月23日,羅馬尼亞共產黨領導發動反法西斯武裝起義,推翻了安東內斯庫政權,羅馬尼亞轉而加入了反德國法西斯戰爭。1945年3月6日成立聯合政府。1947年12月30日宣告成立羅馬尼亞人民共和國。1955年加入華約組織,1965年通過新憲法,改國名為羅馬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1989年12月22日,齊奧塞斯庫政權被推翻,救國陣線委員會接管了國家一切權力,28日改國名為羅馬尼亞。1989年12月25日在處決了齊奧塞斯庫夫婦後,羅馬尼亞立即宣布廢除死刑。羅馬尼亞是歐洲前社會主義國家之一,也曾經是前華約組織成員國之一。
羅馬尼亞統一指1859年瓦拉幾亞和摩爾多瓦兩個公國的統一和1918年特蘭西瓦尼亞和羅馬尼亞的統一。歷史上,羅馬尼亞長期分為3個公國:瓦拉幾亞、摩爾多瓦和特蘭西瓦尼亞。瓦拉幾亞和摩爾多瓦從15世紀中葉後,為奧斯曼帝國轄下的自治公國。特蘭西瓦尼亞則長期處於匈牙利和奧地利統治之下。19世紀上半葉,瓦拉幾亞和摩爾多瓦兩公國資本主義生產關係進一步發展,兩公國之間的貿易大量增加。1848年,兩公國爆發了民族民主革命。1856年,沙俄在克里木戰爭中敗北,(《《巴黎和約》(1856)》)取消了沙俄對羅馬尼亞的“保護”,代之以歐洲七強(法、英、奧、俄、土、普、撒丁)的共同“保護”,消除了俄國對兩公國的長期控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土耳其的宗主國權力。1856年的(《《巴黎和約》(1856)》)允許兩公國各自選舉本國議會,由議會主持產生選民大會以選舉未來的君主。1859年春,A.I.庫紮上校當選為摩爾多瓦大公和瓦拉幾亞大公。從而,實現了兩公國的統一。同年4月13日及9月6日,參加巴黎和會的法、俄、英、普、撒丁和奧、土等國的代表分別正式承認庫扎的當選。1862年1月,實現了兩公國憲法和行政管理的統一,國家定名為羅馬尼亞,在承認土耳其宗主權的前提下,實行自治,首都布加勒斯特。1877年,羅馬尼亞趁俄土戰爭之機宣布獨立。1881年5月,特蘭西瓦尼亞、巴納特等地的民族黨聯合為羅馬尼亞民族黨,領導特蘭西瓦尼亞的民族解放鬥爭。1892年,特蘭西瓦尼亞向奧匈帝國內閣遞交“備忘錄”,揭露殘酷的民族壓迫並提出民族民主要求。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奧匈帝國瓦解。1918年12月1日,特蘭西瓦尼亞各地區的羅馬尼亞人代表和民眾10萬多人在阿爾巴尤利亞舉行民族大會,一致通過特蘭西瓦尼亞與羅馬尼亞聯合的決議。12月24日,羅馬尼亞國王頒布了關於特蘭西瓦尼亞與羅馬尼亞合併的敕令,羅馬尼亞的統一最後完成。

經濟

工業
經濟以工業為主,機械製造、石油化工、石油提煉、電力、鋼鐵等重要,輕紡工業也較發達。
計算機尤為發達,主要體現在防病毒軟體——擁有世界第一的防病毒企業——bitdefender(它擁有世界最大的病毒庫)。
農業
生產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主要作物有小麥、玉米、向日葵、甜菜、馬鈴薯、亞麻等。葡萄和水果等園藝業較發達,畜牧業產值在農業總產值中占40%以上,現代化養畜場日益發展,主要飼養豬、牛、羊等。交通運輸以鐵路為主。
旅遊
資源比較豐富,主要旅遊點有布加勒斯特,黑海海濱,多瑙河三角洲,摩爾多瓦地區北部,中、西喀爾巴阡山區等。重要城市還有布拉索夫、克拉約瓦、普洛耶什蒂、蒂米什瓦拉等。
羅馬尼亞入境
遊客須持有效護照和簽證入境,簽證可從羅馬尼亞駐外使領館、邊境口岸和機場取得。遊客入境時無需持有免疫證書(來自疫區的除外)兌換羅馬尼亞貨幣的收據必須保管好,以便出境時將未用完的羅馬尼亞貨幣兌回外幣時出示。羅馬尼亞貨幣不得攜入和帶出。入境時可帶進珠寶、2部照相機和24卷膠捲、1架小型攝像機與2卷電影膠片、1副望遠鏡、1台手提收音機、1台錄音機、1台電視機、1台打字機和體育設備。古董和有價值的藝術品不得帶出,除非得到羅博物館管理機構的許可。
免稅物品:香菸300支;威士忌2升,葡萄酒5升;價值20000列伊的禮品和停留期間自用的藥品。
外貿
對外貿易以海運為主,康斯坦察是最主要海港。輸出主要是石油化工產品、石油裝備、拖拉機、卡車和農產
品,輸入以機器設備和鐵礦石、天然橡膠、焦炭、有色金屬等工業原料為主。主要礦藏有石油、天然氣、煤和鋁土礦,還有金、銀、鐵、錳、銻、鹽、鈾、鉛、礦泉水等。水力資源豐富,蘊藏量為565萬千瓦。森林面積為625萬公頃,約占全國面積的26%。內河和沿海產多種魚類。主要工業部門有冶金、石油化工和機器製造;主要工業產品是金屬製品、化學製品、機器和機械設備等。是中東歐地區最大的石油生產國,年產原油150萬噸。主要農產品有穀物、小麥、玉米,畜牧業主要是養殖豬、牛、羊等。全國農業面積1479萬公頃,其中耕地面積906萬公頃。
零售業
(一)零售業基本情況及特點
據統計,2005年,羅馬尼亞零售額336億美元,同比增長29%;2006年為382億美元,同比增長14%。羅零售業主要呈現以下特點:
一是現代零售模式發展迅速。2006年前三季度與第一季度相比,大賣場的數量增長33%,超市數量增長7%,折扣店數量增長24%。從銷售額來看,2005年,羅現代商業模式銷售額占比63%,傳統模式占37%,2006年,現代模式銷售額增長77%,而傳統模式下降23%。
二是隨著零售業的快速發展,信用卡消費增長迅速。根據羅馬尼亞國家銀行統計,2005年10月羅共有680萬張信用卡(其中14萬為外幣),其中布加勒斯特有160萬張,占24%。
三是零售店數量的分布很不平衡,城鄉差距較大。據統計,截止到2006年9月,農村地區零售店的分布不到城市的一半,且增長緩慢。2006年,在超過20萬居民的城市中,零售店數量增長6%,低於20萬人口的城市中增長為4%。而在農村地區中,零售店數量變化不大,在擁有2000-5000人口的地區,僅增長2%,其他農村地方則平均減少6%。
(二)零售店情況
“紅龍”中國商場
零售店品牌
從零售店品牌來看,截至2007年1月,在羅馬尼亞共有20個品牌、274家店。其中PlusDiscount和PennyMarket均超過30家,10個品牌的零售店數量超過10家。
各大零售企業仍積極開拓市場,如家樂福宣稱,2008年將投資1億歐元新開5家店,擴大零售網路,預計到2008年,家樂福在羅的店鋪數將達到15家。此外,Kaufland宣布,2007年將投資1300歐元,在羅馬尼亞新開16家折扣店。
2007年羅新開的主要大型零售項目包括:由羅發展商“伯尼亞撒投資”開發的布加勒斯特“伯尼亞撒購物城”,面積5.5萬平米;奧地利發展商“萊富勤發展”開發的“佛羅里斯卡城市中心”,3.3萬平米,也設在首都;還有一家名叫“中歐”的發展商在克盧日開發6.2萬平米的商業中心。
零售店數量
從零售店的數量來看,截至2006年9月,羅共有各種形式的零售店12萬餘家,同比增長3%。從增長的速度來看,超市和大賣場增長最為迅速,為11%,其次為40平米以上的雜貨店,增長9%。
從地區來看,折扣店首次進入大型超市無法盈利的小城鎮,國際零售店大規模進入布加勒斯特、布拉索夫、普羅耶什蒂、康斯坦察等城市,並向其他地方滲透。
餐飲業
羅馬尼亞飲食
羅馬尼亞人以麵食為主食,兼吃米飯。他們煮飯時愛加少量的鹽、醋、植物油,用文火煮1小時左右,吃飯時將米飯放在盤子裡,上面放上幾片西紅柿。馬鈴薯也是他們的主食之一,土豆燒牛肉是他們餐桌上的主角。他們的早餐和晚餐一般比較簡單,午餐是一天中的正餐,要求質好量多。
羅馬尼亞人口味比較重,喜焦香、濃郁。其烹飪方法兼有法國、俄國、土耳其等國的烹調形式。羅馬尼亞人最講究實惠,喜歡吃酸牛奶、酸菜、牛、羊、豬肉和雞、鴨、香腸、元蔥、生大蒜、辣椒、西紅柿等。各種香腸是羅馬尼亞的特產,鹹鯡魚做的色拉也很受歡迎。黃油吃的較多,喜歡喝清湯。喜歡吃用奶油做的菜,所以熏制的蔬菜常用奶油燒成。他們很少吃魚、蝦等海味。
羅馬尼亞人喜歡用煎、炒、燜、烤的方法製作飯菜,如他們經常吃的豬腦炒飯、火腿煎蛋、烤白鴨、煎雞餅、烤鴨配酸菜蘋果、煎牛排、煎豬排、豬肉菜卷、清湯雞蛋、番茄牛肉湯、雞雜湯等。他們在就餐時,餐桌上一定要有鹽、胡椒粉等調味品。還要用番茄色拉、黃瓜色拉等,最好還要有一盤生元蔥。
羅馬尼亞人平時喝咖啡、葡萄酒、橘子汁、一年四季愛喝清涼飲料。
羅馬尼亞食物是典型的東歐食物,加上一點兒巴爾幹與法國風味。羅馬尼亞人甚少上館子,所以頗缺像樣的餐廳,大多數的餐廳為法式餐館。羅馬尼亞飲食習慣跟大多數的歐洲國家類似,重視午餐,早、晚餐比較簡單。僅布加勒斯特有較多的食物選擇。午餐通常是以湯開始,然後是主菜(通常是烤豬肉、牛肉或雞肉)與點心。
有些餐廳以重量計費,通常是100克為一單位,點某些肉食無法預測究竟多重與金額多少。

文教

文化
《金星》是羅馬尼亞19世紀著名詩人米哈伊·埃米內斯庫的代表作,埃米內斯庫在《金星》中將太空中的金星人格化,使他愛上了人間的一位美麗公主。他為愛情放棄永恆翩然下凡,豈料公主卻“在一排婀娜的菩提樹下”投入了他人的懷抱。金星大失所望,不得不重返太空,給人世留下這樣的感嘆:“你們生活在狹隘的人世上,任憑命運擺布,而我在我的世界裡,感到永生不滅。”
埃米內斯庫(1850年-1889年)被公認為最負盛名的羅馬尼亞詩人,現代羅馬尼亞語之父。他的詩作取材從自然到愛情、從歷史到社會評論無所不有。埃米內斯庫的作品已被翻譯成包括中文在內的60多種文字。
教育
羅馬尼亞教育有著較為悠久的歷史,民間教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世紀。公元2-3世紀羅馬人統治時期,開始有組織的講習拉丁語、讀寫和算法。12-14世紀陸續出現一批教會學堂、城市和鄉村學堂。中世紀羅馬尼亞各公國經濟、社會和文化的發展,特別是宗教的傳播對教育起到了推動作用。16-17世紀,開始出現高等書院,學習歐洲先進的文化和科學,並開始使用本民族語言授課。1864年,第一部《公共教育法》頒布,此後,民族語言教育不斷得到發展,高等教育學科領域逐步拓寬。在社會主義年代(1948-1989),羅馬尼亞的教育得到長足發展,建立了完整的國家各級各類教育體系。
現行教育體制分學齡前、國小、國中、高中、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和大學後教育。全國已普及10年制義務教育。
2006年,全國共有國小7023所,在校學生199.7萬人,教師15萬人。中學1413所,在校學生77.4萬人,教師6.2萬人。大學117所,在校學生65萬人,教師3.1萬人。
全國著名高等學府有:布加勒斯特大學(2013QS世界大學排行榜600名以上[3])、布加勒斯特工學院、布加勒斯特經濟學院、克魯日-納波卡大學、雅西大學等。2007年教育支出18.4億歐元,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6%
媒體
主要報刊有《自由羅馬尼亞報》《晨報》《今日報》《全國信使報》《自由青年報》《每日事件報》《經濟論壇》。羅馬尼亞新聞社是國家通訊社,原名羅馬尼亞通訊社,1949年建立。羅馬尼亞廣播公司是國家廣播電台,1994年在羅馬尼亞廣播電台基礎上組建,對外用羅馬尼亞語和12種外語廣播。羅馬尼亞電視公司是國家電視台,開辦於1958年,1994年組建為電視公司,現全部播放彩色節目。1990年後陸續建立的普羅電視台、天線一號電視台等私人電視台迅速發展,已具有較大規模和收視率。羅同100多個國家的廣播、電視系統有聯繫。
世界遺產
至2008年止,羅馬尼亞共有7處世界遺產,如下:
名稱
類型
所在地
1
馬拉穆列什木結構教堂
文化遺產
馬拉穆列什縣
2
摩爾達維亞教堂
文化遺產
蘇恰瓦縣
3
錫吉什瓦拉歷史中心
文化遺產
穆列什縣
4
達契亞人城堡
文化遺產
胡內多阿拉縣
5
特蘭西尼亞村莊、設防教堂
文化遺產
錫比烏縣
6
霍雷祖修道院
文化遺產
沃爾恰縣
7
多瑙河三角洲
自然遺產
圖爾恰縣

葡萄酒

概況
羅馬尼亞Romania
羅馬尼亞是世界十大葡萄酒釀造國之一,歐洲第五大葡萄酒出產國,世界第八大葡萄酒出產國。羅馬尼亞也是一個葡萄酒消費大國,只有很少部分葡萄酒出口,因此在國際市場上羅馬尼亞葡萄酒並不常見。羅馬尼亞人稱自己的國家是“葡萄酒的土地”,羅葡萄酒因質量上乘、工藝獨特,屢次在世界性的葡萄酒展覽及比賽上摘金奪銀,羅葡萄酒在國際上的知名度日漸提高,尤其是FeteascaRegala和Recas黑姑娘等羅馬尼亞特有的葡萄酒品種越來越受各國消費者的喜愛。
據考古史料記載,4000多年前就開始葡萄的種植和釀酒,酒神狄厄尼索斯(Dionysos),就降生在即今羅馬尼亞境內的THRACIA,像這樣遍布全國生產葡萄酒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甚至更早一些的時候,在古希臘和古羅馬時期就已經開始了。
地理和天氣
羅馬尼亞被喀爾巴阡Carpathian山脈分成兩個部分,西部和北部為大陸性氣候,冬季短暫寒冷,夏季溫暖,秋季漫長溫和,葡萄成熟期很長。東部受地中海影響,冬季溫和夏季炎熱。不同葡萄酒產區不僅天氣條件不同,葡萄酒的生產更受到地理條件的影響,海拔、山坡的朝向、坡度以及河流和湖泊的影響。
產區
羅馬尼亞境內共有8個葡萄酒產區,最有名的是迪露瑪(DealulMare),位於.喀爾巴阡(Carpathian)山脈的南坡上,首都布加勒斯特(Bucharest)市背面,用黑皮諾(PinotNoir)、美樂(Merlot)、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和當地品種釀造各種類型的葡萄酒。葡萄酒的風格通常是果香突出、單寧柔順。寒涼一點的產區也生產一些便宜的乾白葡萄酒。羅馬尼亞葡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本來適合種植紅葡萄品種的地方確出產大量的白葡萄酒,因為羅馬尼亞人更喜歡喝白葡萄酒,但是隨著國際市場對紅葡萄酒需求量的增加羅馬尼亞可以更多的釀造紅葡萄酒。

民俗

請記住以下幾點,你會讓你的羅馬尼亞客戶開心:
1、誇他們的國家,稱他們的首都布加勒斯特是“東歐巴黎”。
2、如果會面女性客戶,送束鮮花,或者香水、化妝品會讓客戶喜出望外。
3、他們跟我們一樣愛吃鹽,還有土豆燒牛肉,因此請他們吃飯請給他們一小碟鹽。
4、他們不愛吃清淡的米飯,別跟招呼中國客人一樣,盛一大碗飯。
5、9月到5月是和羅馬尼亞客戶談生意的最佳時機,6-8月他們就要度假了。
6、羅馬尼亞這個國家有許許多多的傳統禮節。比如,男女見面時總是先由男方向女方打招呼,然後才由女方向男方打招呼。一群男女出門時,總是男子禮讓女士先行,男士照顧女士已經成了一種社會風尚。羅馬尼亞農村婦女的頭飾,不僅美觀實用,而且也是婚否的標誌。在農村或山區迎接貴賓時,人們總是先送上整塊新鮮的大麵包,端上放鹽的盤子,請客人掰下麵包蘸鹽吃(據說麵包和鹽是人生最需要的東西);接著還要請客人飲木桶之酒,這些都是當地人民招待貴賓的傳統禮儀。
7、羅馬尼亞海關規定,免稅香菸200支,或菸草(雪茄)半磅;酒1瓶。本國貨幣禁止攜帶出入境,只有對蘇聯、東歐等國公民,準許攜帶出500列伊。羅馬尼亞公民去蘇聯及東歐各國,準許攜帶出350列伊。

國家分類導航

國家是一片疆土一群人和一個大多數人共同認可的法律或者秩序框架構成的複合體。國家是一個階級統治另一個階級的暴力工具。組成部分是領土、領空、人口、思想、文化,法律、政府、軍隊、警察等內容。按照不同的分類標準,可以從多側面透視國家的種種文化現象。
旗幟國旗軍旗虛構國家
非洲國家亞洲國家歐洲國家美洲國家
大洋洲國家微型國家古代帝國已不存在的國家

全球10大IT中心

英國著名IT網站Vnunet近日評選出全球10大IT中心,分別是美國矽谷、中國台灣、印度班加羅爾日本、美國舊金山、中國的中關村、芬蘭、美國馬里蘭州Fort Meade、羅馬尼亞和美國波士頓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

地中海聯盟

歐洲國家


歐洲聯盟(EU)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