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都城

隋﹑唐兩代的首都或在長安﹐或在洛陽﹐在長安的時間約占十分之八強﹐其餘在洛陽。

隋﹑唐兩代的首都或在長安﹐或在洛陽﹐在長安的時間約占十分之八強﹐其餘在洛陽。
隋文帝楊堅開皇元年(581)代周稱帝﹐沿襲西魏﹑北周之舊﹐都於西漢所創建的舊長安城。次年﹐在舊長安城東南龍首原南側建設新都﹐名為大興城﹔開皇三年遷都大興城﹐習慣上仍稱新都為長安。仁壽四年(604)煬帝即位﹐詔以洛陽為東京﹔大業元年(605)建設洛陽新城於漢魏舊城西十八里﹐遷都於此。此後長安雖仍居“京師”之名﹐但朝廷百官常駐東京﹐成為實際上的首都。大業五年改稱東都。
唐初都長安。高宗顯慶二年(657)以洛陽為東都﹐官司準長安。此後二十多年到他在洛陽去世﹐往返兩都間達六次﹐居洛陽時間較多於長安﹐惟名義上長安仍為“京師”。武則天稱制﹐遂定都洛陽。光宅元年(684)改東都為神都﹐京師為西京。神龍元年(705)中宗即位﹐復以洛陽為東都﹐長安為京師(通稱京城或西京)﹔次年﹐還都長安。
長安本為雍州治所﹐洛陽本為洛州治所﹐玄宗開元元年(713)升雍州為京兆府﹐洛州為河南府﹐是為升京都所在州為府之始。
自開元五年起﹐玄宗曾五次移居洛陽﹐共約十年。開元二十四年以後才定居長安﹐天寶元年(742)以京師為西京(東都為東京)﹐肅宗至德二載(757)改西京為中京﹐上元二年(761)復為京師﹐寶應元年(762)建號上都。天佑元年(904)朱溫迫昭宗遷都洛陽(東都)﹐其時實際政治中心已在朱溫的駐所汴州。三年後﹐朱溫稱帝﹐唐亡。
隋煬帝大業六年“制江都太守秩同京尹”﹐在實質上將江都郡作為陪都﹐但未加“京”﹑“都”稱號。
唐代除長安﹑洛陽兩處更迭為首都﹑陪都﹐合稱兩都或兩京外﹐太原﹑蒲州﹑鳳翔﹑成都﹑江陵五處曾先後建為陪都。開元以後﹐以長安﹑洛陽﹑太原三都並建為常制﹐至德到寶應時又曾建五京
武則天稱帝﹐以并州乃武氏故鄉﹐比漢之豐沛﹐長壽元年(692)以并州為北都﹔神龍元年中宗即位﹐罷北都。開元九年改蒲州為河中府﹐置中都﹐當年罷都﹐復為蒲州。十一年又以并州乃高祖起兵處﹐復置北都﹐升并州為太原府。天寶元年改為北京﹐肅宗上元二年罷京號﹐寶應元年復為北都。
安史亂起﹐兩京淪陷﹐玄宗奔蜀郡﹐肅宗即位於靈武﹐明年移蹕鳳翔。至德二載收復兩京﹐肅宗從鳳翔﹑玄宗從蜀郡先後回到長安﹐詔改西京(京兆府)為中京﹐以鳳翔為“中興駐蹕之所”﹐建為西京鳳翔府﹐蜀郡為“上皇南巡之地”﹐建為南京成都府﹔合東京(河南府)﹑北京(太原府)為五京。肅宗上元元年以荊州為南都江陵府﹐制置準兩京﹐成都府罷京號。二年停東﹑西﹑南﹑北四京號。寶應元年復以京兆府為上都﹐河南府為東都﹐鳳翔府為西都﹐江陵府為南都﹐太原府為北都。不久﹐罷西都﹑南都﹐復為三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