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城縣

武城縣

武城縣地處魯西北平原,京杭大運河東岸。該縣歷史久遠,春秋時為晉國東鄙地,戰國時期屬趙地,因地處趙國東境邊塞,為防禦強齊入侵,遂修築城防以屯兵,武城由此而得名。西漢初年始設東武城縣,西晉太康年間去“東”字始稱武城縣,縣名沿用至今。隋開皇六年(公元586年)武城隸屬貝州,故武城又稱“貝州”。武城縣轄1個街道、7個鎮:廣運街道辦事處、武城鎮、老城鎮、魯權屯鎮、郝王莊鎮、四女寺鎮、李家戶鎮、甲馬營鎮。縣人民政府駐廣運街道辦事處。

基本信息

歷史

去過武城縣的人們都知道,這個縣有三個地名很有意思,縣城被稱為“新城”,縣城東南有個鄉鎮過去叫舊城,在運河邊還有一個老城鎮。初到武城的外地人每每被這三個地名搞得不得其解。其實,這三個地名的由來源於武城縣治在歷史上的多次變遷。
“武城”一名由來已久,最早源於夏朝《隋區宇圖》云:“夏禹七代孫芸封公子武於此建國”。戰國時期,東武城是趙國的軍事重鎮,兵家必爭之地,地處趙、齊兩國交界的前沿。《史記》曰:“趙平原君勝封東武城。”由此可以想見該城的地理位置是何等重要。此時,因趙國境內的山西定襄也有一個武城,故加“東”字予以區別,這是“東武城”最早出現的名稱。西漢高帝四年(公元203年)置清河郡,東武城屬之,為郡轄14縣之一。東漢時,光武帝封濟南王劉德為武城侯。晉太康年間(公元280年—289年),去“東”字改稱武城縣,為清河郡所轄六縣之一。前秦時,秦王符堅封長子為清河王移居武城。北齊天保七年(公元556年),武城縣治駐地移至漢信城縣舊城(即今南宮縣懸空村),撤消在該城治所的清河縣,將其縣域併入武城縣。隋代開皇六年(公元586年),信城舊城復置清河縣治所,武城縣治所重新遷回今故城縣瓦子莊附近。因此處地勢低洼,不斷雨澇成災,於唐代調露元年(公元679年),將武城縣城治所南移九公里,即今故城縣關廟村附近。此時,武城縣域包括今故城縣南部饒陽店鄉、趙行鄉以南八個鄉,武城縣西北部甲馬營鄉一帶,清河縣東北部的張寬鄉連莊鄉渡口驛鄉等。至宋代大觀年間(公元1108年—1109年)運河西決,武城縣城被河水淹沒,其治所隨遷至運河東岸,即今武城縣老城鎮,自此以後一直未再變動。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武城縣政府駐地繼續在此設定。1956年3月,武城東鄰的恩縣撤消,原恩縣區域大部分劃歸武城縣,其中包括恩縣在明代時期的縣治即舊城鎮。1965年調整行政區劃,經冀魯兩省協商,報請國務院批准,以衛運河為界,河西為河北,河東為山東,將武城縣所轄河西部分劃歸故城縣,將故城縣所轄河東部分劃歸武城縣。1973年衛運河拓寬,將武城縣城向東北方向遷移20公里,重建新縣城,即舊城西北1.5公里處。1984年,舊城公社改稱武城鎮;原縣城所在地城關公社改稱老城鎮;人們到今天還習慣地把新縣城稱為“新城”。

歷史沿革

武城縣轄1個街道、5個鎮、3個鄉:廣贇街道、武城鎮、老城鎮、滕莊鎮、魯權屯鎮郝王莊鎮、楊莊鄉、李家戶鄉甲馬營鄉。
漢置東武城縣。晉太康中去東字改武城縣。據《臨清直隸州志》:“夏禹七代孫芸,封公子武於此,因名。”
1993年10月9日,撤銷武城縣梁莊鄉,將其行政區域併入武城鎮。1993年10月27日,撤銷武城縣魯權屯鄉,設立魯權屯鎮。
1994年11月24日,撤銷武城縣滕莊鄉,設立滕莊鎮
1996年6月3日,撤銷武城縣祝官屯鄉,將原祝官屯鄉的祖寨、梁寨、范莊、韓寨、陳衣莊、後王莊、冶莊、前王莊、祝官屯9個行政村劃歸老城鎮管轄;田莊、董白三、徐莊、譚莊、北王莊5個行政村劃歸甲馬營鄉管轄,行政區劃變更後,老城鎮和甲馬營鄉的行政區域界線以德政發[1996]62號文所附的1:5萬地形圖上標繪的界線為準(魯政函民字[1996]27號)。
1999年,武城縣轄5個鎮、8個鄉:老城鎮、武城鎮、四女寺鎮、滕莊鎮、魯權屯鎮、楊莊鄉、李家戶鄉、馬莊鄉、大屯鄉、董王莊鄉、郝王莊鄉、蔡村鄉、甲馬營鄉。
2000年5月8日,武城縣撤銷郝王莊鄉、蔡村鄉,以原郝王莊鄉、蔡村鄉的行政區域設立郝王莊鎮,鎮人民政府駐原郝王莊鄉人民政府駐地;撤銷四女寺鎮、馬莊鄉,將原四女寺鎮的行政區域和馬莊鄉的胡家窪、潘莊、代官屯、南鄭莊、小史莊、張郭秦、小賈莊、朱莊等8個村劃歸滕莊鎮管轄,將原馬莊鄉的其它村劃歸魯權屯鎮管轄;撤銷董王莊鄉、大屯鄉,將其行政區域併入武城鎮(魯政函民字[2000]33號)。
2000年,武城縣轄5個鎮、3個鄉。總人口361179人,各鄉鎮人口: 武城鎮 107450 老城鎮 41313 膝莊鎮 51678 魯權屯鎮 36484 郝王莊鎮 40773 楊莊鄉 20232 李家戶鄉 30282 甲馬營鄉 32967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截至2002年12月31日,武城縣轄5個鎮、3個鄉。

地理

武城縣位於山東省西北邊陲,東經115°51'-116°17'、北緯37°03'-37°23'之間。東鄰黃河故道,與平原縣連線;南和夏津縣交界;西、北兩面隔衛運河,同河北省故城縣相望;東北瀕四女寺減河,與德州市為鄰。全境南窄北闊,西南到東北較長,東西寬27公里,南北長33公里,面積748平方千米。縣內地勢南高北低,屬於典型的黃河沖積平原。地面高程飲馬莊30.5米(以大沽口為基面,下同),胡家窪21.8米,自然坡降為1/6000。

地下水資源較為豐富,淡水區、淺層淡水區和鹹水區相間分布,深層地下淡水在本市絕大部分地區都有分布,全市深層淡水埋藏度近70%的地域在100~250米之間。

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乾濕季節明顯,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3.1℃。

武城縣農副產品資源豐富,是國家商品糧基地縣、國家秸桿養牛示範縣和省畜牧強縣。生產的“貝州牌”西瓜、“貝州牌”食用菌被確定為全省首家無公害綠色產品。

人口

全縣總面積748平方公里。現轄5鎮3鄉1個街道辦事處,393個行政村,6個居委會。2005年年底全縣總人口372317人,其中非農業人口67098人。男女性別比101.268:100。人口出生率8.9‰,死亡率7.8‰,自然增長率1.1‰,有少數民族11個,3936人。

經濟

近年來,武城縣樹更高目標、鼓更大幹勁,實幹創新,引外活內,民營富民,工業強縣,穩中求快,超常發展,努力實現財政增長、農民增收、職工增資、企業減負、農民減負的目標,紮實工作,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全縣形成了玻璃鋼地毯橡塑棉紡造紙化工汽車釀酒裘皮製衣、農副產品加工等十大產業,其中,立足玻璃鋼、地毯、橡塑製品、白酒等主導產業,大力實施了“三業一品”興縣戰略,取得顯著成效。1988年被中國玻璃鋼工業協會命名為全國第一個玻璃鋼縣,是全國手工地毯最大生產縣和橡塑製品基地縣。

目前,全縣玻璃鋼生產企業1320家,從業人員3.6萬人,產品有40多個系列,800多個品種,產值達2.2億元。地毯加工企業360處,

武城縣工業
擁有織機4000台,從業人員3萬人,產量達40萬平方米,年可創匯2000萬美元,社會效益1.2億元。橡塑生產企業59家,從業人員6000人。民營經濟快速發展,成為縣域經濟的突出特色,個體私營企業發展到1050家,工商業戶達到26000戶,註冊資金5.9億元,2001年實現銷售收入65.51億元,上交稅金7480萬元,增長83%。

工業: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全縣形成了玻璃鋼地毯、橡塑、棉紡、造紙、化工、汽車、釀酒、裘皮製衣、農副產品加工等十大產業,其中,立足玻璃鋼、地毯、橡塑製品白酒等主導產業,大力實施了“三業一品”興縣戰略,取得顯著成效。1988年被中國玻璃鋼工業協會命名為全國第一個玻璃鋼縣,是全國手工地毯最大生產縣和橡塑製品基地縣。目前,全縣玻璃鋼生產企業1320家,從業人員3.6萬人,產品有40多個系列,800多個品種,產值達2.2億元。地毯加工企業360處,擁有織機4000台,從業人員3萬人,產量達40萬平方米,年可創匯2000萬美元,社會效益1.2億元。橡塑生產企業59家,從業人員6000人。

農業:在農業生產上,近幾年,縣委、縣政府緊緊圍繞"觀念調新、產品調優、規模調大、效益調高"的工作思路,大力調整農業結構,初步形成了區域種植特色和產業化發展格局。特別是今年武城把發展特色農業產業作為工作重點,積極應對入世新形勢,以國際和國內市場為導向,堅持"兩手抓",即"一手抓著種植業,向土地要效益;一手抓著畜牧業,靠養殖業增收入。"在種植業結構調整上,突出"一紅(辣椒)二白(食用菌棉花)";在畜牧業調整上,突出牛和羊。通過調整,靠一紅二白增效益,靠養牛養羊奔小康。截止目前,辣椒種植面積達到15萬畝,食用菌種植面積達300萬平方米(其中雙孢菇面積100萬平),棉花面積25萬畝;牛存欄18萬頭,出欄6萬頭;奶牛存欄3000頭;羊存欄18萬隻,出欄6萬隻。

武城農業主導產業優勢明顯,形成了一批種植業萬畝方、千畝方、百畝方生產基地和標準高、輻射帶動能力強的食用菌和畜牧業高科技示範園區。

武城龍頭企業發展迅速,培植壯大了山東九發武城食品有限公司武城辣椒專業市場津武肉聯廠等一大批農產品精深加工的龍頭企業及農產品專業批發市場。

武城縣是一個農業大縣。供食用菌生產的原料來源十分廣泛,且鹽鹼澇窪地面積大,勞動力資源充裕,為大規模、低成本生產食用菌提供了保障。目前,全縣食用菌基地面積已達300萬平方米,主導產品有:平菇、雙孢菇、雞腿菇、草菇等,產品達十幾個品種。我縣食用菌量大質高,2000年5月份被省農業廳評為"全省首家無公害食用菌生產基地"。2001年5月,我縣食用菌通過歐盟國際有機食品認證。

社會

企業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1萬人,城鎮職工、城鎮居民醫療保險人數分別達到2萬餘人和3.5萬人。城鄉低保補助標準逐步提高,低保對象實現應保盡保。
環保事業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任務,海河流域污染防治工作順利通過國家考核驗收,被德州市政府評為“水污染防治先進集體一等獎”。
義務教育寧津縣中國小義務教育雜費全部免除。投資3.6億元的齊魯職業學院2011年暑假可實現招生,將改寫武城沒有大學的歷史。高中素質教育連續22年穩居全市首位。武城縣被評為“山東省辦人民滿意教育先進縣”。
廣播電視事業有線廣播電視網路覆蓋武城縣100%的鄉鎮、96%的行政村,入戶率達80%,擁有電視用戶6萬戶,可收看節目43套。
文化事業寧津縣鄉鎮街文化站全部建成啟用,圖書館藏書10萬冊,被文化部命名為國家二級圖書館。拍攝的電影《佛光寺傳奇》是我市第一個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電影。
衛生事業武城縣衛生基礎設施建設累計投資9637萬元,建設業務面積8萬餘平方米。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新建、擴建率達到了100%,成為全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改貌最顯著的縣市區。(縣醫院新病房大樓、門診樓、中醫院病房大樓建成啟用,鄉鎮衛生院門診病房樓全部完工,150處標準化衛生室投入使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8%以上,累計為92.6萬人次補助醫藥費1.08億元,被確定為“省級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改革支付方式試點縣”。

民族宗教

全縣有回族滿族蒙古族壯族土家族苗族哈尼族獨龍族黎族彝族朝鮮族等11個少數民族成份,少數民族人口4011人,占全縣總人口的1.1%,其中回族人口3890人。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滕莊鎮、武城鎮、郝王莊鎮等3個鄉鎮的9個自然村,其中滕莊鎮少數民族最多,有2520人,占全鎮總人口的3.8%,有少數民族聚居的村莊6個。滕莊鎮滿莊村是全縣惟一的純回民村,全村人口112人。其他少數民族分布較分散,在全縣各鄉鎮街都有少量人口居住。全縣有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佛教四種宗教,共有信教民眾9475人,其中伊斯蘭教3910人,基督教3436人,天主教1910人,佛教328人,有依法登記的宗教活動場所19處,其中清真寺8處,天主教堂2處,基督教活動場所8處,佛教活動場所1處。有宗教教職人員8名,阿訇8名。
武城縣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區域選舉法》、《山東省民族工作條例》《民族鄉行政工作條例》、《城市民族工作條例》、《山東省清真食品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緊緊圍繞“加快發展、富民強縣、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中心任務,牢牢把握“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主題,紮實推進全縣少數民族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係進一步加強。少數民族民眾生活水平有了較大提高,人均收入達到3200元,與全縣人均收入持平,少數民族民眾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旅遊

陳公堤:陳公堤(志稱“貝野長堤”)該堤東臨黃河故道—大沙河,高4-5米,頂寬6-8米,呈南北走向,橫貫武城全境.北起德州東五里處,自四女寺村東3里處入武城境內,向南由武城鎮肖邢王莊村西出境入夏津縣。舊志載:在縣西(指恩縣)三十里許,為宋代陳堯佐守滑築之,以障黃河,故名陳公堤。

遠遠望去,於貝野之上突兀而起,蜿蜒南北,勢若長虹,尤為壯觀,堪稱歷史豐碑,列為“恩縣十景”之一.如今,長堤已歷經九百餘年的風雨,深受其惠的武城人民,為懷念,牢記陳堯佐的千秋偉業,遂將長堤命名為“陳公堤”,並以詩詞歌斌撥發褒揚之情.舊志曾載七律⟪貝野長堤⟫,詩曰:“御黃曾慮貝州空,大野長堤勢若虹.舊瀆猶傳神禹跡,狂瀾遠障宋賢功.西湖蘇白同佳話,東國平恩完故封.無恙田廬喜俱在,至今人尚頌陳公”。

點將台遺址:位於衛運河東岸,魯權屯鎮漳南鎮村南.此處原有一大土台,東西約長70米,南北寬約30米,高4餘米.相傳,系隋末農民起義領袖竇建德與劉黑闥先後起兵,練兵,誓師用的點將台。

若干年後,人去台留,其四周被水環繞,每到月末的夜晚,無月而亮如有月,素有"漳南夜"之稱,形成一大奇特的自然景觀重修恩縣誌載有:"在縣城西北六十里漳南鎮,有土阜丈余,每晦朔夜,登眺朗然,故名夜月"之語,後被列為"恩縣十景"之一.1965年前後,因修路取土惜被夷為平地。

四女寺水利樞紐風景區:四女寺水利樞紐風景區.位於武城縣東北滕莊鎮四女寺村北衛運河上,西接德城,北連故城,可謂兩縣一區交界處.該工程竣工於1958年,設計流量為每秒1250立方米,校核流量為1680立方米.由南進洪閘(原稱減河進洪閘),北進洪閘(岔河進洪閘),節制閘,船閘等建築物組成,系具有防洪,排灌,航運綜合效益的樞紐工程。

1972年,為增強泄洪能力,進行擴建,將原有建築物增高2米,還將上游設計水位增高.此項工程不僅保證了沿河廣大地區的工農業生產,城市,航運用水的需要,洪汛季節使津浦鐵路,德州市,天津市的安全有了保障.四女寺水利樞紐閘群甚為壯觀,岸迷垂柳成蔭,公園花草繁茂,河內碧波蕩漾,風光十分秀美。

古貝州遺址:位於廣運街道辦事處“四關”。該遺址南北長約1800米,東西寬約1000米,中心位置在現汽車站的十字路口。遺址較之周圍高出許多,形成一大土阜狀。

經數次勘查,發掘與收集,先後出土並徵集到陶器,銅鼎,唐代的絞胎瓷壇,白釉瓷碗,黑釉瓷碗,宋代的黑釉小瓷獅,數枚古銅幣“大觀通寶”,“大泉五十”及“五銖”等多件文物,為研究貝州,歷亭縣的歷史,提供了頗有價值的實物資料,1957年曾被定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青龍河帶狀公園:青龍河帶狀公園,位於城區中心,南北長1800米,東西寬56米,河內綠水悠悠,青石欄桿莊重典雅,十分壯觀,岸邊樹木花草美麗相映。

整個公園綠化面積達6萬平方米,水面2萬平方米,大理石花磚相接合鋪地面,園內亭台、噴泉、假山美不勝收,夜晚燈飾別致,千姿百態,熠熠生輝。

漳南月夜:漳南月夜,在縣城西北六十里漳南鎮,有土阜丈余,每晦朔夜,登眺朗然,故名夜月,俗傳為劉黑闥起兵台,因台的四周被水環繞,每至月末的夜晚,無月而亮如有月之夜,實為一大奇觀。

特產


武城辣椒:
武城鎮是魯西北最大的辣椒良種推廣和種植基地,辣椒種植面積達6萬畝,總產量1.8萬噸。

乾、鮮辣椒及辣椒製品暢銷國內外。2002年投資1億元,建成了占地500餘畝的中國武城辣椒城,並成功地召開了全國首屆辣椒洽談會

棉花:武城縣棉花種植歷史久遠,品質優良,全縣棉花種植面積40萬畝,年產10萬噸,是全國棉花良種繁育基地縣和全國棉花生產百強縣。

雙孢菇:雙孢菇簡稱蘑菇,又稱白蘑菇、洋蘑菇。子實體是由 菌蓋、菌柄、菌褶、菌幕、菌環五部分組成。菌蓋色白柔嫩,是主要食用部分。菌蓋下面的菌褶,初為白色,後呈粉紅色,開傘後變為褐色,每片菌褶兩側生有許多肉眼看不見的棒狀擔子,每個擔子頂端有兩個孢子,所以叫雙孢菇。

雙孢菇味道鮮美,營養豐富,不僅蛋白質、胺基酸、維生素含量高於其他菌類,而且含有多種具生理活性的礦質元素,具有降血壓、降低膽固醇、抗腫瘤、抗病毒等多種藥用價值。

人物

澹臺子
武城縣地方志記載,在古代春秋時期,大澹村出了一位著名的學者、儒學大師——澹臺滅明。至明代初年,此村尚有澹臺滅明廟。
孫伏伽
孫伏伽,貝州武城(山東武城)人。隋朝末年,孫伏伽便涉足官場,做了一名官職卑微的小吏,幾經升遷,到隋煬帝末年,成為京畿萬年縣(今陝西西安)的法曹,負責審理刑獄,督捕奸盜,查辦贓賄,是萬年縣頗有點權勢的官員。
唐朝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孫伏伽以科舉甲榜第一名狀元及第,為中國歷史上有據可查的第一位狀元。
竇建德
公元573年(隋建德二年),農民起義領袖竇建德出生在貝州漳南(今山東武城漳南鎮村)一個較為殷實的農民家庭里。竇建德樂善好施,行俠仗義。其父死時,進葬者絡繹不絕,從家中直至墓地。竇建德深感鄉親們的深情厚意“所贈予皆讓辭不受”。

齊魯大地

這兒,誕生了影響中華千年的儒家文化;這兒,有享譽海內外的五嶽獨尊之泰山。悠久而深厚的歷史與文化,讓我們一起進入齊魯大地!

山東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轄2個副省級城市,15個地級市,以及49個市轄區,31個縣級市,60個縣。
濟南市市中區 | 歷下區 | 天橋區 | 槐蔭區 | 歷城區 | 長清區 | 章丘市 | 平陰縣 | 濟陽縣 | 商河縣
青島市市南區 | 市北區 | 四方區 | 李滄區 | 嶗山區 | 城陽區 | 黃島區 | 即墨市 | 膠州市 | 膠南市 | 平度市 | 萊西市
淄博市張店區 | 臨淄區 | 淄川區 | 博山區 | 周村區 | 桓台縣 | 高青縣 | 沂源縣
棗莊市市中區 | 山亭區 | 嶧城區 | 台兒莊區 | 薛城區 | 滕州市
東營市東營區 | 河口區 | 墾利縣 | 廣饒縣 | 利津縣
煙臺市芝罘區 | 福山區 | 牟平區 | 萊山區 | 龍口市 | 萊陽市 | 萊州市 | 招遠市 | 蓬萊市 | 棲霞市 | 海陽市 | 長島縣
濰坊市濰城區 | 寒亭區 | 坊子區 | 奎文區 | 青州市 | 諸城市 | 壽光市 | 安丘市 | 高密市 | 昌邑市 | 昌樂縣 | 臨朐縣
濟寧市市中區 | 任城區 | 曲阜市 | 兗州市 | 鄒城市 | 魚台縣 | 金鄉縣 | 嘉祥縣 | 微山縣 | 汶上縣 | 泗水縣 | 梁山縣
泰安市泰山區 | 岱嶽區 | 新泰市 | 肥城市 | 寧陽縣 | 東平縣
威海市環翠區 | 乳山市 | 文登市 | 榮成市
日照市東港區 | 嵐山區 | 五蓮縣 | 莒縣
萊蕪市萊城區 | 鋼城區
臨沂市蘭山區 | 羅莊區 | 河東區 | 沂南縣 | 郯城縣 | 沂水縣 | 蒼山縣 | 費縣 | 平邑縣 | 莒南縣 | 蒙陰縣 | 臨沭縣
德州市德城區 | 樂陵市 | 禹城市 | 陵縣 | 寧津縣 | 齊河縣 | 武城縣 | 慶雲縣 | 平原縣 | 夏津縣 | 臨邑縣
聊城市東昌府區 | 臨清市 | 高唐縣 | 陽穀縣 | 茌平縣 | 莘縣 | 東阿縣 | 冠縣
濱州市濱城區 | 鄒平縣 | 霑化縣 | 惠民縣 | 博興縣 | 陽信縣 | 無棣縣
菏澤市牡丹區 | 鄄城縣 | 單縣 | 鄆城縣 | 曹縣 | 定陶縣 | 巨野縣 | 東明縣 | 成武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