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山區

博山區

博山區,隸屬於山東省淄博市,位於山東省中部 ,魯中山區北部,淄博市南部,南與沂源縣接壤,西南接萊蕪市,西北與章丘市交界,東部和北部與淄川區毗鄰,介於東經117°43′—118°42′,北緯36°16′—36°31′之間,南北長49.4千米,東西寬20千米,總面積698.2平方千米。 截至2016年,博山區下轄3個街道、6鎮,總人口46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67.3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完成10.94億元,第二產業完成193.69億元,第三產業完成162.66億元。三次產業比重為2.98:52.73:44.29,三產比重提高1.4%。 博山區名勝古蹟有世界文化遺產長城的組成部分——齊長城,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顏文姜祠、碧霞元君行宮、玉皇宮、范公祠,鳳凰山等。博山區有“中國陶瓷琉璃藝術之鄉 ”、“中國泵業名城 ”、“中國琉璃之鄉 ”、“中國魯菜名城 ”等榮譽稱號。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地名由來

博山古稱顏神,因孝婦顏文姜而得名。

博山的來歷有兩種說法:

其一,博山全境皆山,博山之名具有多山之意;

其二,因境東南有“博山”,故以山名為區名。

建置沿革

春秋戰國 (前770—前221年)

九龍山齊長城 九龍山齊長城

博山屬齊國馬陘邑,又名算中。《博山縣誌》載:“周末,齊國西南郊長城嶺下之北鄙,有孝婦顏文姜居嶺下歿而有神,故後世目其地曰顏神”。

秦代 (前221—前207年)

顏神屬濟北郡嬴縣。

西漢 (前206—25年)

北境屬青州部濟南郡般陽縣,東南境屬兗州部泰山郡萊蕪縣。

魏晉 時期(220—420年)

襲漢制分屬未變。

南北朝(420年—589年)

劉宋永初元年(420年),屬兗州部泰山郡的贏縣。

531年(北魏中興元年),劃歸般陽縣,屬清河郡齊州。

551年(北齊天保二年),改屬貝丘縣。

隋代 (581年-618年)

隋開皇十八年(598年),改貝丘為淄川縣,歸屬齊郡。

博山城區 博山城區

唐代 (618年—907年)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制,設河南道屬淄州淄川縣,貞觀至五代時期分屬基本未變。

北宋 (960—1127年)

宋初,歸屬未變,顏神已成重鎮。

(1115—1234年)

屬山東東路淄州淄川縣,時稱顏神店。

元代 (1271年—1368年)

元至元二年(1265年),置顏神鎮屬益都路益都縣。

明代 (1368—1644年)

明初,屬青州府益都縣。

明弘治八年(1495年),鎮內設行台;正德五年(1510年),添兵備僉事;正德十二年(1517年),增捕盜通判;嘉靖十六年(1538年),建石城,至此城邑初具規模。

清代 (1644年—1912年)

清初(1644年—1733年),承襲明制,隸屬未變。

雍正十二年(1734年),建博山縣,至清末均屬青州府轄。

石門風光 石門風光

中華民國 (1912—1949

民國初年,廢府制,改濟南道,後道制廢,歸山東省政府管轄。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博山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後,屬泰安、萊蕪、章丘、歷城、淄川、博山、新泰七縣邊區聯防辦事處管轄。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屬泰山專區。

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博山縣與萊東縣合署辦公,稱博萊合署,不久改稱博萊縣。歸屬未變。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恢復博山縣,屬魯山行署領導。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12月至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日偽政權——博山縣政府駐博山城裡,城區及附近鄉村為日偽控制。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8月23日,第一次解放博山全境,9月將博山縣分為博山縣和博山市。博山縣政府移駐郭莊;博山市政府駐博山城裡,歸淄博特區領導。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4月,撤銷博山市,併入博山縣,縣政府移駐城裡歸淄博特區領導。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3月12日,最後一次解放博山城,9月,分博山為博山縣和博城、黑山、原山三個直轄區,同歸“淄博專署”領導。

1946年1月至1948年3月,有時國民黨地方政府駐博山城裡,控制城區及附近幾個鄉。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

1949年10月,撤銷博城、黑山、原山三個直轄區,改為博山市,歸淄博工礦特區管轄。

1950年5月,將博山市併入博山縣,縣政府由源泉遷入博城,歸淄博專署領導。

1951年5月,市、縣分開,成立淄博市,駐博山城裡,保留博山縣,縣府遷往源泉。

1955年3月,撤銷淄博工礦特區,建立淄博市,原淄博市改為博山區、黑山區,歸淄博市領導。此後,博山區劃雖有數次調正,但建置和隸屬仍未變。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博山建縣初,行政區劃共分四路,領37社,202個村莊。

清宣統二年(1910年)全縣劃為7個區,即7個鄉,領42社,217個村。

博山區邀兔村 博山區邀兔村

民國初,博山行政區劃未變。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改社為鄉鎮。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奉省令,將原有鄉鎮並為22鎮22鄉。

抗日戰爭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區劃變動頻繁。

1950年,全縣區劃,統一調整為九個區。

1955年3月,淄博市改為博山區,域城、平堵溝兩村劃歸楊寨區。桃花泉、西流泉、樵嶺前,劃歸萊蕪縣。西河、福山劃歸崑崙區。岳莊、黑山、山頭、石炭塢、石馬、樂疃、尖古堆劃歸新建的黑山區。博山區下轄7個街道和後峪、安上兩個鄉。

1958年3月,淄博市政府決定,將東西石馬、岳莊、域城、樂疃、桃花泉6個大鄉,51個自然村劃歸博山區。

1958年10月,山東省政府決定:撒銷博山縣;將原博山縣的口頭、太河、邊河、田莊、峨莊、寥塢、南仇7個人民公社劃歸淄川區,將南博山、郭莊、源泉、池上4個人民公社劃歸博山區。

1961年冬,將淄川區崑崙公社的16個大隊劃歸博山區,為海眼公社;將淄川區磁村公社的17個大隊劃歸博山區,為蕉莊公社;將淄川區峪林公社的25個大隊劃歸博山區,為龍門公社。

1961年,全區共有人民公社13個,生產大隊260個,居民社區36個。

博山 博山

1962年、1963年,經淄博市政府批准,相繼將黑山人民公社分為八陡、岳莊、福山三個人民公社;鋼鐵人民公社分為域城、五龍兩個人民公社;池上人民公社分為池上、李家兩個人民公社;樂疃人民公社分為樂疃、桃花泉兩個人民公社。

此後,1964-1982年,博山區行政區劃未變。

1984年2月,山東省政府批准,廢公社體制,實行鄉鎮制,博山先後建立於4個街道、8個鎮政府、12個鄉政府。

1985年建制為10個鄉政府、10個鎮政府、4個街道。全區共有275個自然村,設280個行政村、84個居民社區。

1986年,博山區轄11個鎮,9個鄉,4個街道,260個自然村,274個行政村,80個居民社區。

1986年4月經市人民政府批准,撤銷岳莊鄉,改為岳莊鎮。

1991年7月經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大街、城裡兩個街道,合併設立城東辦事處;撤銷稅務街、西冶街兩個街道,合併設立城西街道。

1992年10月經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石馬鄉,設立石馬鎮;撤銷下莊鄉,將其行政區域併入南博山鎮;撤銷嶺西鄉,將其行政區域併入域城鎮;撤銷福山鎮,將其行政區域併入八陡鎮;撤銷岳莊鎮、崮山鄉,合併設立崮山鎮;撤銷北博山鄉、郭莊鄉,合併設立北博山鎮。

1994年2月經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蕉莊鎮,將其行政區域併入域城鎮,將其域城鎮的掩的村、趙莊村、簸箕掌村劃歸白塔鎮。1995年12月經區人民政府批准將城區兩個街道的45個居民社區調整為24個。城東街道原有的25個居民社區調整為14個;城西街道原有的20個居民社區調整為10個。

博山城區 博山城區

1995年11月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銷池上鄉、李家鄉,以原池上鄉、李家鄉的行政區域設立池上鎮;撤銷樂疃鎮,將其行政區域併入山頭鎮;撤銷石門鄉,設立石門鎮。至1997年底,全區共轄12個鎮2個街道,254個行政村,76個居民社區。

2007年—2008年,博山區轄11個鎮、2個街道、209個村、115個社區(46個村改社區、60個社區、9個單位(企業)社區)。2008年12月23日域城鎮與博山經濟開發區合署辦公。

2010年8月,撤銷夏家莊鎮,以其原行政區域設立夏家莊街道,辦事處機關駐原夏家莊鎮政府駐地;撤銷山頭鎮,以其原行政區域設立山頭街道,辦事處機關駐原山頭鎮政府駐地。11月,撤銷崮山鎮,將其行政區域併入源泉鎮,鎮政府駐地不變;撤銷南博山鎮、北博山鎮,將原南博山鎮行政區域與原北博山鎮行政區域合併,設立博山鎮,博山鎮政府駐原南博山鎮政府駐地;撤銷夏家莊街道,將其行政區域併入城東街道,辦事處機關駐瓏山路36號。截至年底,博山區轄6個鎮、3個街道、209個村,111個社區。

區劃現狀

截至2016年,博山區下轄3個街道:山頭街道、城東街道、城西街道,6個鎮:池上鎮、源泉鎮、博山鎮、石馬鎮、八陡鎮、白塔鎮,共288個村(社區)。博山區政府駐縣前街46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博山區位於魯中山區北部,淄博市南部,南與沂源縣接壤,西南接萊蕪市,西北與章丘市交界,東部和北部與淄川區毗鄰,介於東經117°43′—118°42′,北緯36°16′—36°31′之間,南北長49.4千米,東西寬20千米,總面積698.2平方千米。

地質構造

地層

博山區地層發育較全,自老至新有四界七系。其中:太古界—泰山群。此層分布於嶺西、樂疃、南博山、池上、李家等。岩性為黑雲斜長片麻岩、黑雲變粒岩、斜長角閃岩、角閃片岩等。地層厚2700—15000米左右,距今約24億年;古生界—寒武、奧陶、石炭、二迭四系。寒武系分布於石門、北博山、李家、池上、源泉、嶺西、南博山等。岩性下部為頁岩夾灰岩,中部是厚層鱺狀灰岩及頁岩與博層灰岩互層,上部為泥質條紙灰岩夾薄層灰岩與頁岩互層。沉積環境屬海相,含動物化石。層厚600米左右,距今5億年之多;奧陶系分布於石門、夏家莊、石馬、樂疃、八陡、源泉、岳莊、北博山等。岩性為純灰岩、泥灰岩、白雲質灰岩及白雲岩,屬海相碳酸鹽岩沉積建造,含動物化石。層厚800米左右,距今4.4億年;石炭系分布於八陡、福山、山頭、域城、白塔、夏家莊等。岩性為砂、頁岩互層加灰岩,屬海陸互動相含煤沉積地層,富含動物化石。層厚140米,距今約2.7億年;二迭系分布於八陡、山頭、福山、夏家莊、白塔、蕉莊、域城等,層厚430米左右,屬陸相沉積,含植物化石,距今約2.7億年。中生界。區境內只在蕉莊鄉露侏羅系中、下統,由砂岩、頁岩及岩質頁岩組成,屬河湖沼澤沉積,含植物化石。厚180米,距今約1.4億年。新生界。區境內僅有第四系,廣泛分布於河谷、河川、低洼處,以粘質沙土為主,間夾砂礫層,厚3—4米。

構造

境記憶體在著兩種類型。一為太古代的基地構造,以線狀緊密褶皺為主,褶皺軸向與片理方向一致,呈330-340方向展布,基底斷裂也較發育,只是由於岩性的區域質作用而難以識別;一為中、新生代的蓋層結構,以斷裂為主,褶皺次之。

斷裂

南北向斷裂稱姚家峪斷裂,南自萊蕪市苗山東南一帶,向北過樵嶺前、姚家峪至周村區的金山,全長60千米,縱貫區境16千米。走向N5°W—N10°E,傾角NW或S。傾角55°—75°以上。由2—3條正斷層組成斷裂帶。破碎頻寬100—200米,直斷層南小北大,在區境內的垂直斷距300米左右,水平斷距10千米。北東向斷裂有二:一稱淄河斷裂,南自新汶盆地向北,最終入渤海灣,全長110千米,寬一般400—1000米,出露地表60千米。在區境內一段貫穿博山、源泉諸鄉鎮,長19千米。由3—5條斷裂組成的斷裂帶,走向35°左右南東傾,傾角一般80°左右,從整體向東盤上升,西盤下降,垂直距離100—400米,屬逆斷層性質。一稱秋谷斷裂,西南自樂疃向東北經北神頭、秋谷、西河、田莊,終點與淄河斷裂相會,全長近30千米。在區境內一段長20千米。此斷裂切割了姚家峪斷裂,斷裂走向N70°E,傾向SE,傾角50°—70°,屬正斷層性質。東西向斷裂亦有二:一稱石馬斷裂,西起石馬,北至源泉,與淄河斷裂銜接,全長近20千米,屬正斷層性質。大部分地斷被黃土覆蓋,局部地段有出露,斷層走向EW,傾向S,屬正斷層。位於山頭黑山一帶,長約7千米,走向EW,傾向S,傾角70°—80°,上盤為二迭繫上統地層,下盤為二迭系下統地層。落差自西向東由數十米增至百餘米。北西向斷層稱福山鎮斷層,位於福山鎮一帶,切割秋谷斷層,長近10千米,屬正斷層性質。走向N50°W,傾向西南,傾角70°。上盤為二迭系地層,下盤為中奧陶統地層。落差南部約500米,北部700米。

褶皺

淄博向斜(也稱淄博盆地),由於受桃花峪斷裂的影響而形成不對稱性。在博山呈狹窄狀向北開闊的箕形盆地。向斜軸在區境內,走向N20°E。其東翼地層走向NE,傾向西北,傾角8°—13°;西翼地層走向SN—西北,傾向E—東北,傾角18°—40°。西河向斜位於福山—西河一帶,西南寬,東北窄。軸向N65°E。向斜核部為石炭系太原組地層;東南翼為石炭系本溪組及奧陶統地層,傾角10°;北西翼以秋谷斷層與中奧陶統地層接觸,產狀略陡,約20度。博山區境內地質構造特點是:斷裂發育,褶皺次之,高角度的張力性斷裂為主。較大的斷裂往往由兩條以上相互平行的斷裂構成斷裂帶。南北向斷裂及北東東向斷裂發育,且控制了大量沉積礦產的展布。

岩漿岩

博山區境內的岩漿岩活動與其他區比較明顯微弱,根據時代的不同可分兩期:一期是元古代桃科期岩漿岩,僅見於樂疃樵嶺前村西的老貓頭。岩性為蛇紋岩,屬古老的浸入岩體,約20億年左右。岩體呈小岩株,平面橢圓,長軸方向西北,與地層的片理方向一致,變質程度較深,在岩體與混合岩的接觸帶上形成了小型蛭石礦。另一期是中生代燕山期岩漿岩,主要呈岩牆或岩床產出。嶺西桃花峪村一帶有十幾層1—2米厚的輝綠岩床浸入到寒武系中、下統地層中。石馬鎮的淄井和北博山鎮的沙井一帶,在奧陶統石灰岩中浸入了1—2層雲斜煌班岩岩床,由於含副礦物磷灰石往往形成一些品位不很高的磷礦床。在煤系地層中(石炭系、二迭系)也有輝綠岩的浸入,有些破壞了煤層的連續性,有些影響了煤的質量。在蕉莊境內,輝綠岩床順層浸入到二迭繫上統地層內,其產狀與地層產狀一致,走向為N50度E,出露面積0.4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博山區總體地勢為南高北低,南、東、西三面中低山環繞,中間低山、丘陵、山澗、河谷排列,北面為丘陵河谷地帶,地勢總變化在130—1100米之間,南部淄河流域與北部孝婦河流域河底高度相差在160—200米之間。

中低山區

博山區南、東、西三面中低山區面積為334.7平方千米,占全區總面積的49.1%。淄河流域南部地勢高起,相對高差500—700米,溝壑縱橫,東部地勢高峻挺拔;樵嶺前至桃園一線西部,地形相對高差550米左右,溝谷幽深,山勢崢嶸,隨處可見。

中部低山丘陵區

包括淄河流域中北部和孝婦河流域的南部,面積297.55平方千米,占全區總面積的43.6%。孝婦河與淄河分水嶺立於其中,西起羊峪嶺,東至671高地,呈弧形東西分布,溝谷切割較深,河谷發育,沖洪積層沿淄河兩岸分布。

北部丘陵區

位於城區以北,面積49.75平方千米,占全區總面積的7.3%。山嶺起伏平緩,最高山頂大尖山海拔295.5米。地形最低處孝婦河出界口海拔130米。孝婦河沿岸沖洪積層連續分布。

山脈

博山區境內山嶺起伏,層巒疊嶂。海拔800米以上的山峰有47個,500米以上的山峰81個。山脈屬魯中山系,西連泰山,向東蜿蜒深入益都。較大的屬魯山、原山、岳陽山、鹿角山。

氣候特徵

博山區大陸度為61.3,屬暖溫帶季風區半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3.6℃,全年無霜期201天。年平均降水量為719.3毫米,分布不均。四季分明,季風氣候明顯,春季空氣乾燥,降水少,溫度回升快,多西南大風,常有乾旱、霜凍等災害發生;夏季高溫高濕,降水量集中且多雷雨大風;秋季氣溫下降,雨量突減,天氣晴朗穩定;冬季氣候乾燥寒冷,雨雪少,多北向大風。四季分布是冬夏長,春秋短。冬季最長,為140天;夏季次之,為100天;春季最短,為60天。

氣溫

博山區歷年平均氣溫為13.6℃,最高年14.4℃(1998、1999),最低年12.9℃(1986,高低年相差1.5℃)。1月份溫度最低,2—7月為升溫階段,4月升溫最快,幅度為7.7℃,7月達最高,8—2月為降溫階段,11月降溫最快,幅度為7.6℃。氣溫日變化明顯,一般一日中最低溫度在日出前(冬季6—7時,夏季5—6時),最高氣溫在午後(13—15時),年平均日較差為10.0℃,但又隨季節不同而變化較大。春、秋季最大,5月為11.3℃;冬季最小,1月為8.7℃。氣溫的地理分布為北高南低,呈逆向型氣候,即氣溫與海拔高度成反比。據1983年對比觀測和計算,北部(海拔200米)和南部(海拔400—600米)氣溫相差1.5—2.1℃,和南部魯山(1108.3米)相差5.1℃。

濕度

博山區年平均相對空氣濕度為60%,呈半濕潤狀況。夏季風控制的6—10月份月平均值在60—80%之間;冬季風控制的11至嚴年5月份在50—60%之間。相對濕度的日變化受氣溫日變化影響,在日出前即出現最低氣溫時相對濕度最大,在午後即出現最高氣溫時相對濕度最小。蒸發量年平均為1939.7毫米。各季相差大。5—6月超過280毫米,12月、1月、2月都不足80毫米。

蒸發

博山區蒸發量年平均為1939.7毫米。各季相差大。5—6月超過280毫米,12月、1月、2月都不足80毫米。

水文概況

孝婦河 孝婦河

博山區境內的河流主要有淄河和孝婦河,次有青陽河和牛角河。前3條屬小青河水系,後1條屬黃河水系。

自然災害

博山區經常發生的自然災害主要有:旱澇災、風災、暴雨、霜凍、雹災、蟲災等。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博山區多年平均降水量695.2毫米,地下水補給量為1.25億立方米。地表和地下水合計最大可利用量為1.0655萬立方米。占水資源總量的85%,全區每人平均占有水資源量為226立方米。

植物資源

博山區已查明植物資源555種,其中高等植物有425種,主要有白洋草、黃背草、狗尾草、馬齒莧、首蓿、草木樨、兩類豆、龍葵、稗子草等。中藥材資源達380多種,其中主一要的有根及根莖類的桔梗、丹參、黃芩、半夏等43種,全草類的透骨草、茵陳、甜地丁、蒲公英等31種,子實類的連翹、棗仁、柏子仁、車前子等25種,葉類、皮類、花類20餘種。

動物資源

博山區已查明動物資源378種,主要有獼猴、狐狸、狼、獾、野兔等17種。

鳥類主要有長耳鴞、杜鵑、烏鴉、貓頭鷹、燕子、喜鵲、啄木鳥、烏雕、大山雀、畫眉等46種。

昆蟲類251種,哺乳動物47種,軟體爬行類7種。

魚類主要有草魚、鰱魚、鯉魚、虹鱒魚、甲魚、白銀魚等10多種。

礦產資源

博山區已發現礦種20餘種。按礦產的性質和主要工業用途可分為黑色金屬礦產(鐵);有色金屬礦產(鋁、銅);貴金屬礦產(金、銀);燃料礦產(煤);冶金輔助原料非金屬礦產(耐火粘土、石灰石、白雲岩、螢石);化工原料非金屬礦產(磷、重晶石);建築材料及其它非金屬礦產(石膏、水泥灰岩、飾面花崗岩、建築石料用灰岩、磚瓦粘土、蛭石、雕刻石料、建築用砂);地下水資源(地下水,飲用礦泉水)共九大類。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6年末,博山區總人口46萬。

民族

博山區人口以漢族為主,少數民族有回族、滿族、朝鮮族、蒙古族、瑤族、苗族、維吾爾族、壯族等。

經濟概況

綜述

2016年,博山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67.3億元,比2015年增長6.6%。其中:第一產業完成10.94億元,增長3.9%;第二產業完成193.69億元,增長6.2%;第三產業完成162.66億元,增長7.3%,三次產業比重由2015年的3.02:54.09:42.89調整為2.98:52.73:44.29,三產比重提高1.4%。

固定資產投資

2016年,博山區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46.28億元,比2015年增長10.6%。其中:第一產業完成5.74億元,增長53.85%;第二產業完成190.48億元,增長16.52%;第三產業完成150.06億元,增長2.86%。全區共有規模以上投資項目654個,其中新開工項目495個。全年共有547個項目投產,新增固定資產230.55億元。

財稅收支

2016年,博山區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3.12億元,比2015年增長12.44%。國、地稅總收入27.59億元,增長7.38%。其中:國稅收入12.3億元,增長5%;地稅收入15.28億元,增長9.38%。全年公共財政預算支出30.91億元,增長14.46%。

人民生活

2016年,博山區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744元,比2015年增長8.5%;城鄉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6336元,增長8.6%。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026元,增長8.0%;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8583元,增長8.2%。全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59元,增長8.2%;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0778元,增長9.2%。年末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達35平方米,農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積達35.8平方米。

2016年末博山區每百戶居民家庭耐用消費品擁有量
消費品名 城鎮 農村
家用汽車(輛) 25 9
機車(輛) 60 76
家用電腦(台) 84 66
彩色電視機 (台)103 104
電冰櫃(台)107 95
洗衣機 (台)101 95
行動電話(部)219 243
空調(台)96 28

第一產業

2016年,博山區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1.69億元,比2015年增長4.4%(不變價)。其中:農業產值14.05億元,增長5.3%;林業產值1.73億元,增長1.1%;牧業產值3.78億元,增長3.6%;漁業產值0.47億元,增長0.6%。

種植業

2016年,博山區糧食總產2797萬公斤,比2015年減少159萬公斤,下降5.4%。其中:夏糧總產211萬公斤,下降65.4%;秋糧總產2586萬公斤,增長10.3%;油料總產982噸,下降33.3%;蔬菜總產12.01萬噸,下降11.5%;水果總產4.47萬噸,下降0.1%。

林業

2016年,博山區育苗66.7公頃,幼林撫育面積2048公頃,完成造林1.31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58.1%。

畜牧業

截至2016年末,博山區豬、羊、家禽存欄量分別為3.21萬頭、4萬隻、46.13萬隻;全年肉類產量0.59萬噸,比2015年下降20.1%;禽蛋產量3740噸,下降12.9%;奶類產量243噸,增長3.3%。

農業基礎

2016年,博山區農業綜合開發治理1.45萬畝,小流域綜合治理3平方千米,河道治理22千米,鄉村公路達到653.4千米。全區有效灌溉面積2780公頃,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7.81萬千瓦。

第二產業

工業

截至2016年末,博山區規模企業總數達399家,實現工業總產值786.90億元,比2015年增長8.26%,其中地方工業總產值實現716.84億元,增長10.04%。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總產值實現141.88億元,增長9.25%;重工業總產值實現645.02億元,增長8.04%。分行業看,26個行業大類中有21個實現增長,行業增長面達80.77%,提高10.40%。其中:金屬製品業58.02億元,增長16.78%;通用設備製造業182.90億元,增長8.83%;專用設備製造業67.55億元,增長8.25%;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88.19億元,增長6.43%;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49.41億元,增長5.43%;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82.76億元,增長5.03%。從經濟類型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18.25億元,下降10.83%;集體及集體控股企業53.66億元,增長13.23%;非公有制企業714.99億元,增長8.49%。從產品產量看,全區有41種產品的產量增長,23種產品的產量持平或下降。工業產銷率達96.22%,提高0.25%。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39.09億元,增長5.91%;實現利潤50.83億元,增長3.71%;實現利稅79.82億元,增長0.64%。其中:地方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利潤、利稅分別為669.61億元、47.10億元和73.40億元,增長分別為7.51%、9.43%和4.49%。

2016年博山區規模以上工業主要產品產量
工業產品名 2016年 ±%
7314萬米 0.25
硫酸(折100%) 72.84萬噸 -9.34
鋼化玻璃 960.61萬平米 -7.76
日用玻璃製品 40.14萬噸 4.00
耐火材料製品 60.80萬噸 -5.17
鑄鐵件 5.64萬噸 -7.06
鑄鋼件 1.78萬噸 9.04
鋼材35.35萬噸 -3.20
鍛件 35.69萬噸 7.66
19.73萬台 5.32
減速機 9.75萬台 11.57
交流電動機 28.93萬千瓦 5.35
發電量 43.90億千瓦時 -1.86

建築業

截至2016年末,博山區具有資質等級的建築業企業22家,全年實現建築業總產值5.28億元,比2015年增長10.5%;房屋施工面積58萬平方米,下降15.5%;竣工面積22.41萬平方米,竣工房屋價值2.47億元。

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16年,博山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52.14億元,比2015年增長10.84%。分行業看,批發業7.97億元,增長8.53%;零售業213.17億元,增長10.97%;住宿業1.17億元,增長4.33%;餐飲業29.83億元,增長10.75%。分地域看,城鎮地區零售額227.85億元,增長11.46%;鄉村地區零售額24.30億元,增長5.33%。

對外經濟

截至2016年末,博山區有進出口實績的企業210家,新增自營進出口企業60家。全年累計實現進出口總額32.07億元,比2015年下降2.2%。其中:出口完成28.06億元,增長1.7%;進口完成4.01億元,下降23%。外商直接投資0.65億美元,增長12%。

房地產業

2016年,博山區房地產開發企業完成投資7.8億元,比2015年增長14.97%;房屋竣工面積19.9萬平方米;商品房銷售面積19.06萬平方米,增長1.16%,銷售額7.48億元,增長2.56%。

郵電通信

截至2016年末,博山區共有郵政服務局所21處,區內郵路總長度355千米。全年實現郵政業務總收入3531.69萬元,郵政業務總量3412.79萬元。寄遞函件23.66萬件,包件0.74萬件,特快專遞30.85萬件,累計訂閱報刊515.27萬份。郵政儲蓄年末餘額達15.4億元。

旅遊業

2016年,博山區共接待遊客1689萬人次,實現地區旅遊消費總額82.6億元,比2015年增長分別為59.3%和48.2%。擁有4A級旅遊景區3家、3A級旅遊景區6家、2A級旅遊景區1家。

金融業

博山經濟開發區 博山經濟開發區

2016年末,博山區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294.94億元,較年初增加25.36億元。其中:住戶存款餘額226億元,增加17.45億元;非金融企業存款餘額43.78億元,增加4.46億元。各項貸款餘額為133.79億元,增加5.13億元。其中:住戶貸款餘額34.59億元,增加4.56億元;非金融企業及機關團體貸款餘額99.2億元,增加0.57億元。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2016年,博山區申報實施省級科技計畫3項,實施各類科技計畫31項,完成專利申請729件。年末,博山區有高新技術企業18家。全年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比重達28.55%,比2015年末提高0.8%。

教育事業

截至2016年末,博山區共有各類學校130處。其中:普通中學20處,普通國小24處,幼稚園82處。各類學校占地面積達187.8萬平方米。共有在校學生50202人,教職工5437人,幼稚園在園兒童8781人。全區義務教育段入學率達100%。

2016年博山區高等教育院校
山東理工大學教學科研基地山東萬傑醫學院山東省工會管理幹部學院淄博市技師學院
山東輕工業美術學校山東電力技工學校魯中藝術學校

文化事業

截至2016年末,博山區擁有文化站10處、博物館(紀念館)2處、文化(藝術)館、公共圖書館各一處。電視新聞製作播出240期,發片2000餘條;電台新聞製作播出240期,發稿1400餘條;電視專題製作92期,電台製作播出錄音報導1500個。

體育事業

2016年,博山區參加各種運動會人數達1.2萬人次,共獲得市以上金牌11枚,獲得市以上銀牌15枚、銅牌9枚。全年發展等級裁判10人,發展等級運動員18人,省級體育先進鄉鎮8處。

醫療衛生

截至2016年末,博山區擁有各類衛生機構354個,擁有病床床位4508張,專業衛生技術人員4496人,鄉村衛生室200個,鄉村衛生技術人員333人,社區服務站12個,衛生所(室)及診所107家。

社會保障

2016年,博山區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參保92416人,企業離退休人員52626人,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12.0988萬人,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參保13901人;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參保11.692萬人,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參保25.6688萬人;參加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的人數分別達44713人、57923人、36979人。新增就業6926人,爭取就業創業補貼1055萬元,安置就業困難人員549名。全年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3103萬元,城鎮和農村低保率均達到100%。

基礎建設

2016年,博山區新建、改建綠地116萬平方米。年末建城區面積40.33平方千米,比2015年增長1.84%。年內改造道路18.9萬平方米,安裝改造路燈539盞。完成35條背街小巷改造,改造路面11.33萬平方米;對18個老舊小區進行全面升級,粉刷樓宇立面32.27萬平方米。截至2016年末,博山區天然氣主管線總長達到406.6千米,天然氣入戶達7.2萬餘戶,入企308家,全年天然氣供氣量1.42億立方米;集中供熱面積達559萬平方米,增加48萬平方米。全年完成弱電下地41.33千米,強電下地工程鋪設管道0.6千米,通訊線纜下地129.48千米。城市垃圾中轉站6座,日清運垃圾280餘噸;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

環境保護

2016年,博山區依法取締土小及淘汰落後產能企業36家,立案查處企業環境違法行為52起,對4家建陶、47家加油站進行治理,取締淘汰鍋爐57台,清潔能源改造鍋爐123台。全年環境空氣品質二級以上良好天數(AQI)達到212天,增加37天,空氣品質良好率達到58.1%。

安全生產

2016年,博山區各類生產安全事故241起,比2015年下降17.47%。死亡人數36人,上升24.14%;受傷人數72人,上升16.13%;直接經濟損失308.94萬元,增長36.25%。

交通運輸

交通

截至2016年末,博山區公路通車裡程905.09千米(不包括高速路),全區公路密度為129.64千米/百平方千米。

公路

濱萊高速穿境而過,在博山設立交路口通全國高速公路網,張博附線聯接博山、淄川、張店、桓台,205國道、湖南路、仲臨路省道幹線分別從區境西部、中部和東部穿過。

鐵路

博山區境內有辛泰、張八鐵路。

運輸

截至2016年末,博山區擁有各類營運車輛3181輛,客運站2個,客運公司8戶,出租公司8戶,有770輛計程車;公交運營線路27條,公交運營線路總長度1300.5千米。

風景名勝

博山區共有八大景區200多個景點,景區面積達71平方千米,森林覆蓋率43%。景區內有4A級原山國家森林公園和魯山國家森林公園,有中國最古老的長城齊長城等景區和景點。博山也是一個歷史文化名城,擁有許多人文景觀和名勝古蹟,有唐代木質建築顏文姜祠,有南方園林特色的因園等一批名勝古蹟。

博山區 博山區
原山國家森林公 位於淄博市博山孝婦河畔,博山城區西南部,於1992年經國家林業部批准建立,總規劃面積1702公頃,由望魯山、禹王山(即原山)、岳陽山及胡山四大山系構成,下設五大景區:鳳凰山景區、禹王山景區、望魯山景區、薛家頂景區和夾谷台景區,海拔最高處800米。
博山區 博山區
魯山國家森林公園 魯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魯中地區,屬暖溫帶大陸性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降水量700毫米,是淄、汶、彌、沂四河的發源地,年平均氣溫14.℃,空氣負氧離子含量為每立方厘米16593個,被評為“中國森林氧吧”。魯山景區森林覆蓋率達97%以上,自然生態資源豐富,有植物種類1300多種,鳥類168種,獸類22種,昆蟲561種。
博山區 博山區
齊長城 齊長城的修築體現了齊國人利用自然地理優勢的理念,最早的西段齊長城大約修築於春秋晚期,很可能是利用古濟水堤防再築牆加固形成,體現了齊人的兵家文化和軍事思想。在齊國的防禦體系中,齊長城發揮了重要的軍事作用,是由長牆、關城、障堡、烽燧以及長城內外的軍事重鎮等有機構成的立體防禦體系,不僅保衛了齊國的國家安全,還是齊國對外交流的重要紐帶,塑造了齊國對外開放的傳統格局。齊長城是中國最古老的長城,是中國長城的重要組成部分。
博山區 博山區
顏文姜祠 顏文姜祠,又名靈泉廟,順德夫人祠,俗稱大廟。位於山頭鎮北神頭村鳳凰山東南麓。全祠南北長64米,東西寬61米,建有山門、香亭、正殿、東西兩廡、寢殿等計73間,建築面積1324平方米。山門坐北朝南,面闊3間11米,進深1間6米。歇山頂,單檐琉璃瓦,前後均有斗拱,門上懸“顏文姜祠”匾額,行書陰文,系中國著名書法家舒同1982年秋題寫。山門內頂梁有“大清乾隆三十四年歲次乙丑六月吉旦中書科中書蔣今長重建”,“時大清道光八年歲次戊子桂月吉旦重修”和“公元一九八二年九月重修”三道嵌梁,建築風格莊重樸實。

地方特產

琉璃

博山區 博山區
博山琉璃 博山的琉璃唐代開始成批生產,明代初具規模。博山琉璃的花色品種有三千六百多種,其極品當屬雞肝石、雞油黃,兩者都是極其名貴的色料。博山琉璃共有30餘件作品獲國際大獎,有160餘件作品獲國家大獎,300餘件作品獲山東省大獎,上千件作品被國內外40多個博物館和歐、美、日的鑑定專家和收藏家所珍藏。2006年,博山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命名為“中國琉璃之鄉”。2009年,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核准了“博山琉璃”地理標誌證明商標。2010年博山榮獲“中華陶琉文化城”。
博山區 博山區
雞油黃 有一種琉璃為正黃色,色如雞油,潤澤如玉,外觀雍容華美,得名“雞油黃”。雞油黃是博山琉璃中最貴重的色料之一。盛產於清代乾隆年間,時稱御黃,為皇宮貴品。品質上乘的雞油黃作品極少,匠人中有十缸九不成之說。因此,此種料器更顯得珍貴。
博山區 博山區
套料雕刻 套料即套色,是琉璃製品區別於玉石器的獨特工藝,即在琉璃製品的表面再套上一層或數層與底子不同的色料,再在這些色料上,根據需要繪製山水花鳥等圖畫,經過雕琢加工,使圖畫顯露出來,雕鏤錯采,光色鮮明,琳琅悅目。
博山區 博山區
內畫 中國內畫藝術起源於鼻煙壺,是集書法、繪畫、料器等為一體的綜合藝術品。在其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京、魯、冀、粵四大流派,博山內畫藝術則是魯派的代表。
博山區 博山區
雞肝石 雞肝石料,早年稱作雞肝色,顧名思義,這是一種色如雞肝紋似佳石的色料。其中黑色紋理或如重巒迭嶂,雲影水渙,或如老樹奇石,芊草繁花,渾然天趣,氣象萬千。
博山區 博山區
琉璃微刻 琉璃微刻是在成型的玻璃製品上,根據需要施以雕刻,或花竹美草,或珍禽異獸,或亭台殿宇,或人物故事,使之成為更加精美的藝術品。
博山區 博山區
料珠 料珠是博山所產各種形式琉璃珠子的統稱,因規格、製作工藝和價格檔次不同分為三類,僅米珠類就有圓珠、蓮子珠、頊璉珠、瑤珠、佛珠等品種,而每個品種內又有多種形狀和規格之分。
博山區 博山區
燈工 燈工,是利用琉璃的熱塑性和熱熔性特點,對其進行加熱、塑型的技術,可以實現琉璃的變形及琉璃與其他部件的焊接。博山燈工琉璃工藝品,以五彩六色的琉璃料條為主要材料,將氧氣和液化氣送入噴燈後,用噴燈噴射火焰給琉璃料條加熱,神奇的變化就這樣開始了。

陶瓷

博山區 博山區
博山陶瓷 據考證,博山陶瓷最早出現於新石器時代晚期,到了宋代,陶瓷生產已著稱於世。淄博為中國五大瓷都之一,魯玉瓷、乳白瓷、高石英瓷、骨灰瓷、合成骨灰瓷等日用陶瓷,被國家定為中南海紫光閣、國務院接待用瓷,譽為“當代國窯”。立粉彩陶掛盤、刻瓷、雕塑工藝品,被國家領導人用作出訪贈送給外國元首的禮物。
博山區 博山區
刻瓷 刻瓷是用特製刀具在瓷器、瓷板表面刻劃、鑿鐫各種形象和圖案,通常也只指在瓷器、瓷板上刻鑿成的雕刻工藝品。
博山區 博山區
孔雀綠釉 孔雀綠釉亦稱“法翠釉”、“翡翠釉”、“吉翠釉”,一種以銅為著色劑的低溫色釉,孔雀綠釉色有深淺兩種。
博山區 博山區
茶葉末釉 釉面呈失透狀,釉色黃綠摻雜似茶葉細末,綠者稱茶,黃者稱末,古樸清麗,耐人尋味。茶葉末是我國最古老的結晶釉之一,其標準樣品在大多數情況下是一種棕黑色底或綠黑色底釉中泛現一種錯落自然,金光燦爛的黃綠色晶點。
博山區 博山區
雨點釉 雨點釉原名油滴釉,古稱“滴珠”,因釉中布滿具有銀色金屬光澤的放射狀圓形結晶,形似雨點墜入水中時迸出的水圈花紋而得名,多用於製作茶具及藝術器皿。被國內外譽為名貴瓷器。

農產品

博山區 博山區
上瓦泉有機草莓 博山草莓種植基地博山鎮,遠離城市和工業基地,作為淄河水源保護地,空氣、土壤、水質原始狀態良好,無污染。特定的氣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條件,造就了博山草莓特定的品質:品質優良,口感好,果形端正、飽滿,果實呈圓錐形,個頭大,是一般品種的兩倍,單果重平均40克,最大時重130克,果肉質地細膩,口感純正、香味濃郁,果皮紅色,富有光澤,韌性強,果實硬度大,甜度大,耐貯運。
博山區 博山區
源泉獼猴桃 源泉獼猴桃果實橢圓,果肉翠綠,晶瑩剔透,酸甜可口,富含人體所需的17種胺基酸和鈣磷鐵硒等多種礦物質,維生素C含量達378毫克/100克,比普通獼猴桃高15%左右,長期食用對治療消化道疾病、高血壓、糖尿病均具有一定功效。2012年,博山獼猴桃獲得了國家地理標誌認證;2013年源泉獼猴桃被山東省林科院淄博分院正式命名為“博山碧玉”新品種;同時,連續6年進行了有機產品認證。

風味小吃

博山區 博山區
咂魚湯 咂魚湯之“咂”有雜的含義。在原有品嘗過的魚菜口香味盡之餘,將魚頭魚尾等殘盤,交廚房進行二次加工製作,主要是加上鮮湯或高湯、輔料、調味品製成魚湯,輔料有香菜、雞蛋花,上檔次可加海米、木耳一類山珍海味。這樣一來,新上的魚湯,味道鮮美,酸甜醇口,開胃爽口,下酒佐餐均受歡迎。此菜妙在廢物利用,物盡其用,湯料更鮮,味上加味,但鮮而不俗。
博山區 博山區
博山醬肉 餘味香濃,風味獨特,回味悠長,勁道耐嚼,營養豐富,是一道不可多得的美味零食,被評為“中華名小吃”。
博山區 博山區
博山豆腐箱 味美清香,素中藏葷,軟嫩適口。傳說乾隆皇帝南巡時,曾特意到博山吃豆腐箱。被評為到山東不可不吃美食。
博山區 博山區
博山水餃 博山水餃形似元寶,分肉三鮮、素三鮮等,手工製作,餡料以個人口味而調製。博山水餃以石蛤蟆水餃為主要代表。石蛤蟆是被商務部首批命名的“中華老字號”。製作精良,餡料考究,加工細緻,造型如一個元寶。石蛤蟆水餃有兩大主要特色,首先是皮薄,麵皮厚薄均勻,煮熟後,餡子透過薄薄的餃子皮清晰可見;其次,餡大,用肉肥瘦比例得當,用料考究,海米、木耳、香油多而出味,外加蒜黃或者韭菜,味道鮮美而醇厚,肥而不膩。
博山區 博山區
博山崔家燒餅 肉微紅,蔥翠綠,姜淡黃,燒餅呈金黃色,口感細膩,濃香滿口,皮韌餡嫩,回味無窮。被評為“中華名小吃”。
博山區 博山區
博山香腸 豬肉經醃製、灌腸、涼曬、高溫滅菌等工序精製而成。其特點是色澤鮮亮紅嫩,余香滿口。被評為“中華名小吃”。
博山區 博山區
博山燒鍋 湯汁色澤似桔黃成膠狀,切片裝盤。其特點是清爽醇香,色彩悅目。被評為“中華名小吃”。

著名人物

張曉

山東博山人,明代天啟年間,官至兵部大司馬。

趙振業

博山人,趙執信曾祖明代天啟乙丑進士,官至監察御史,入清以後,作過山西、江南兩布政司參。

孫廷銓

字枚光,顏神(今博山)大街人。明崇禎十二年舉人,翌年進士,數年後官至兵部尚書、戶部尚書、吏部尚書等要職。1662年(康熙元年),官拜內秘書院大學士,入參機務。

蔣衍升(1881—1915)

字錫藩,又洗凡,,博山報恩寺村人,山東同盟會創始人之一,並山東省秘書長,任山東支部稽勛局局長,嗣後被選為支部部長,當選為議長,創辦《晨鐘》周刊。

任浚

字文水,號海王(一說字海王號汶水),益都縣夏莊(今博山區下莊鄉下莊)人。明代任御史監軍大梁,清軍入關後,任浚被召入京,授戶部左侍郎,督理京雀錢法。又晉都察右都御史。三年後遷為刑部尚書。

張聯棻(1880—1966)

字馥卿。淄川縣白塔鎮(今淄博市博山區白塔鎮)北萬山村人。任馮國璋的總參謀長,被北洋政府授策威將軍銜。1952年任山東財產保管委員會主任委員。北京市政府專員。

賈聿策(1888—1948)

字慕夷,博山小核桃園人。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考取青州府秀才,1945年任山東省參議會副會長、省政府委員。期間在濟南組織籌建了山東省洗凡中學,併兼任名譽校長。1948年5月在濟南病逝。

焦裕祿

淄博市博山區崮山鎮北崮山村人,革命烈士。1962年被調到河南省蘭考縣擔任縣委書記。被譽為“黨的好乾部”、“人民的好公僕”。

馬登武

1964年5月初生於博山區博山鎮青楊杭村,中國海軍航空裝備技術保障專家,海軍航空工程學院兵器科學與技術系兵器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導師。

吳雁澤

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歌劇舞劇院黨委書記,國家一級演員,享受國務員特殊津貼專家,中國當代十大音樂家之一,文化部授予民族聲樂表演藝術家,中國音樂家協會常務理事。

城市榮譽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陶琉古鎮

焦裕祿故里

華夏孝鄉

中國魯菜名城

中國魯菜發源地

中國魯菜烹飪之鄉

中國魯菜烹飪文化教育基地

中國琉璃之鄉

中國陶瓷名城

中國泵業名城

中國優秀生態旅遊區

中國有機農業示範區

中國最佳文化休閒旅遊目的地

齊魯大地

這兒,誕生了影響中華千年的儒家文化;這兒,有享譽海內外的五嶽獨尊之泰山。悠久而深厚的歷史與文化,讓我們一起進入齊魯大地!

山東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轄2個副省級城市,15個地級市,以及49個市轄區,31個縣級市,60個縣。
濟南市市中區 | 歷下區 | 天橋區 | 槐蔭區 | 歷城區 | 長清區 | 章丘市 | 平陰縣 | 濟陽縣 | 商河縣
青島市市南區 | 市北區 | 四方區 | 李滄區 | 嶗山區 | 城陽區 | 黃島區 | 即墨市 | 膠州市 | 膠南市 | 平度市 | 萊西市
淄博市張店區 | 臨淄區 | 淄川區 | 博山區 | 周村區 | 桓台縣 | 高青縣 | 沂源縣
棗莊市市中區 | 山亭區 | 嶧城區 | 台兒莊區 | 薛城區 | 滕州市
東營市東營區 | 河口區 | 墾利縣 | 廣饒縣 | 利津縣
煙臺市芝罘區 | 福山區 | 牟平區 | 萊山區 | 龍口市 | 萊陽市 | 萊州市 | 招遠市 | 蓬萊市 | 棲霞市 | 海陽市 | 長島縣
濰坊市濰城區 | 寒亭區 | 坊子區 | 奎文區 | 青州市 | 諸城市 | 壽光市 | 安丘市 | 高密市 | 昌邑市 | 昌樂縣 | 臨朐縣
濟寧市市中區 | 任城區 | 曲阜市 | 兗州市 | 鄒城市 | 魚台縣 | 金鄉縣 | 嘉祥縣 | 微山縣 | 汶上縣 | 泗水縣 | 梁山縣
泰安市泰山區 | 岱嶽區 | 新泰市 | 肥城市 | 寧陽縣 | 東平縣
威海市環翠區 | 乳山市 | 文登市 | 榮成市
日照市東港區 | 嵐山區 | 五蓮縣 | 莒縣
萊蕪市萊城區 | 鋼城區
臨沂市蘭山區 | 羅莊區 | 河東區 | 沂南縣 | 郯城縣 | 沂水縣 | 蒼山縣 | 費縣 | 平邑縣 | 莒南縣 | 蒙陰縣 | 臨沭縣
德州市德城區 | 樂陵市 | 禹城市 | 陵縣 | 寧津縣 | 齊河縣 | 武城縣 | 慶雲縣 | 平原縣 | 夏津縣 | 臨邑縣
聊城市東昌府區 | 臨清市 | 高唐縣 | 陽穀縣 | 茌平縣 | 莘縣 | 東阿縣 | 冠縣
濱州市濱城區 | 鄒平縣 | 霑化縣 | 惠民縣 | 博興縣 | 陽信縣 | 無棣縣
菏澤市牡丹區 | 鄄城縣 | 單縣 | 鄆城縣 | 曹縣 | 定陶縣 | 巨野縣 | 東明縣 | 成武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