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
台兒莊區地理位置優越,具備了良好的投資環境。台兒莊150公里半徑之內有徐州觀音、連雲港、濟寧、臨沂四個機場;有石臼、嵐山、連雲港三大港口;京福高速公路、206國道、濰(坊)、棗園、徐州公路穿境而過;京杭大運河橫貫東西;南有隴海鐵路,西有京滬鐵路。區域內已經形成了由航空、鐵路、公路、水運等組成的綜合運輸網路。全區城鄉已建成以光纜為主,數字微波為輔,集語音、數據、多媒體業務為一體的通信網,城鄉電話全部進入國內國際自動網,隨時能與世界180多個國家和地區通話聯絡。區內有35千伏變電所4座,供電容量47,000KVA,110千伏變電所2座,供電容量140,000KVA。並有3萬千瓦熱電廠一座。農業資源豐富。台兒莊區是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和優質小麥生產基地。全區形成了“三水”農業、桑蠶、食用菌、瓜菜、林果、畜牧六大主導產業,有濤溝橋大米、仙芝牌蘑菇、張莊蜜桃、邳莊河蟹、運河甲魚、張家狗肉等20多個名優農產品。工業經濟整體實力不斷增強。全區形成了以煤炭、建材、化工、輕紡、釀造、食品加工、機械製造、電子和農副產品加工等布
局合理,具有一定規模和地方特色的工業體系,產品600多種。民營經濟迅速發展,初步形成了流通、服務、深加工、外向型、科技型等7類民營經濟群體。對外經貿異常活躍。全區出口商品發展到16類近60個品種,產品銷往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規劃興建了以“台灣工業園”為主的工業經濟園區,台灣商業街、歐式商貿街和台兒莊批發城等已形成規模優勢,輻射周邊3省8個地市。台兒莊區委、區政府作出了“全民招商引資,擴大對外開放”的戰略決策,確立了“解放思想,放寬政策,創造優良環境,提供優質服務,國有、集體、民營經濟一齊搞,努力構築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大開放、大引資、大招商格局”的工作思路,以最優惠的政策、最優良的環境、最優質的服務,歡迎外來投資者到台兒莊投資興業、旅遊觀光。勤勞、樸實的台兒莊人民願與海內外朋友一道,共謀發展大計,共創美好未來,在這塊英雄的土地上再創新的輝煌。歷史悠久,境內出土的文物證明,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這裡繁衍生息。區駐地台兒莊,形成於漢,發展於元,繁榮於明清。明萬曆年間,京杭大運河改道流經台兒莊,逐漸形成水旱碼頭和商貿重鎮。1912年棗台鐵路通車,1935年台趙鐵路建成,台兒莊成為中興煤炭公司遠銷江浙的煤港碼頭。台兒莊在中國抗日戰爭史上有著光輝的一頁。1938年春,李宗仁將軍指揮中國軍隊在台兒莊城內外與侵華日軍血戰半月,痛擊坂垣、磯谷兩個精銳師團,殲敵萬餘人。台兒莊被譽為中華民族揚威不屈之地。如今,台兒莊已成為一座具有水鄉風貌的河港商貿旅遊城市。新開闢的運河觀光線、月河遊覽線和台兒莊大戰遺址參觀線,景色迷人,別具特色,被山東省列入“一山、一泉、一聖人、一戰”旅遊南線,推向國際市場,為山東九大旅遊強縣之一。自然地理
台兒莊區地處魯中南低山丘陵與淮北平原銜接地帶。地勢西高東底,南北高,中間低。韓撞運河西端高處35米,東端趙村最低處海拔24.5米;南部
多為山區,北部多為平原澇窪地。丘陵可利用面積121120畝,占全區總面積的18.6%;平原面積528802畝,占總面積的81.4%。離台兒莊不到30公里與群山逶拖的黃邱山套連為一體。山不算高大,主峰海拔270米,卻也是氣勢非凡,險峻異常。遠遠望去,山頭連綿,林木茂盛蔥蘢蓊鬱。山下澗溪環擁,清流潺潺。我們沿一條曲曲折折的羊腸小道,來到山坡。山坡較為開闊,據說是古時演兵操練之所。
從煙波浩淼的微山湖東口,一條蜿蜒曲折的河流迤邐向東,流經廣袤的魯南大地,進江蘇入中運河,這就是台兒莊運河,全長42、5公里。
古老的台兒莊運河是台兒莊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大運河上,全長753米的台兒莊運河大橋凌空飛架,如長龍臥波。號稱“江北第一閘”的台兒莊船閘巍然屹立,似虎踞龍盤,蔚為壯觀。
台兒莊運河兩岸港埠貨物堆積如山,河面百舸爭流,千帆競過,汽笛之聲不絕於耳,一派繁忙景象。當夜幕降臨,港灣的點點漁火連同萬家燈火,與夜色中的燦爛群星交相輝映,形成了十里港灣不夜城的獨特景觀。台兒莊屬暖溫帶濕潤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區,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同時,台兒莊屬淮河流域運河水系,鏡內河道縱橫如網,主要河流有13條,總長176.8公里,流域面積136.5平方公里。農業資源豐富。台兒莊區是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和優質小麥生產基地。全區形成了“三水”農業、桑蠶、食用菌、瓜菜、林果、畜牧六大主導產業,有濤溝橋大米、仙芝牌蘑菇、張莊蜜桃、邳莊河蟹、運河甲魚、張家狗肉等20個名優農產品。區鏡內已探明的主要礦產資源有煤炭、石膏、石灰石、河沙、黏土等。
歷史沿革
台姓立村,故稱台家莊,而後演變成
台莊、台兒莊。1962年6月建區,始稱台兒莊區。台兒莊起於周朝,今區境屬傅陽國。戰國時期至秦朝,北部屬蘭陵縣,西南部屬傅陽縣。漢朝至西晉,北部分屬蘭陵縣、丞縣,西南部仍屬傅陽縣。東晉時,全境屬丞縣,隋時該書蘭陵縣。唐朝至北宋,屬丞縣。金至元朝,又屬蘭陵縣,東南部分地區屬邳州。明清時,屬嶧縣。明萬曆三十四年,台兒莊始設巡檢司。清雍正元年,台兒莊設參將署、縣丞署等。
1912--1927年沿清制。1928年後,區境屬嶧縣;1939年初至1945年8月,台兒莊淪陷,屬日偽兗濟道嶧縣;1945年8月至1946年6月,屬民主政權運河縣;1946年7月至1948年底,屬嶧縣。
1949年至1953年8月,屬蘭陵縣;1953年9月至1955年11月劃歸嶧縣;1962年6月建台兒莊區,下轄台兒莊、泥溝、蘭城店、馬蘭屯、彭樓、邳莊、薛莊、澗頭集、侯孟、張山子10個公社。1984年4月,區轄的10個公社改為4鎮(台兒莊、泥溝、澗頭集、張山子)、6鄉(蘭城店、馬蘭屯、彭樓、邳莊、薛莊、侯孟、),1996年轄5鎮(台兒莊、泥溝、邳莊、澗頭集、張山子)5鄉(蘭城店、馬蘭屯、彭樓、薛莊、侯孟、),2002年轄5鎮(馬蘭屯、泥溝、邳莊、澗頭集、張山子)一街(運河)。
2001年,全區總面積538.5平方千米。轄轄1個街道、5個鎮,351個行政村。年底全區總人口28.37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10萬人。
2002年,全區總面積538.5平方千米。轄轄1個街道、5個鎮,211個行政村(居委會)。年底全區總人口28.54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51萬人。
2003年,全區總面積538.5平方千米。轄6個鎮(辦事處),211個行政村(居委會),年底全區總人口28.64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8.18萬人。
風土人情
正月十五日為元宵節,因元宵是節日食品而得名,元宵節的主要活動是觀賞燈火,所以又稱燈節。道教稱正月十五為上元,合七月十五、十月十五的中元、下元為三元,分屬天地水三官的誕辰。民間一般習慣稱作正月十五,或稱過十五。曲阜、
鄒城、泗水一些地方稱正月十五為“過小年”、“小年”。十五是繼春節之後的一個比較重大的傳統節日,至今城鄉仍然普遍慶祝。唐朝以前,有臘月賞燈的習俗,是漢明帝從西域引進的。據《僧史》記載,西域臘月晦日,稱為大神變,該日燒燈裱佛。漢明帝引進以後,逐步發展為賞燈。唐代把賞燈的時間正式定為正月十五,唐玄宗時規定元宵節前後三天弛禁,開市賞燈。宋代並頒詔令,把元宵賞燈作為一項制度確立下來。明太祖建都京南,為了招徠天下富商,放燈十天。清太宗時,仍然規定元宵三夜,開市賞燈。到了近代,全國各地賞燈的起止日期,參差不齊,有的三夜,有的五夜,有的甚至長達十夜。民國時期規定,元宵節前後三天為燈節,十四日為試燈,十五日為正燈,十六日為殘燈。這一習俗在德州、淄博等地至今不衰,其他地區一般只十五日一天,個別地區兩天。
山東的花燈種類繁多,各有特色。膠東、魯中和魯西南地區習慣用豆面和玉米面做成生肖燈,照家庭成員屬相,每人一盞屬相燈,節日晚上共置一盤中點燃,俗傳誰的燈燃亮的時間長,誰必長壽。有的做全部十二生肖燈,寓意在於消除病災,使人丁興旺。此外做代表十二個月的月燈,用於祈禱各該月收穫的農作物、水果和蔬菜取得豐收。做狗燈擺在門口,做牛燈、馬燈送在牛棚、馬棚,做雞燈放在雞窩上,做金魚燈放在水缸里,做荷花燈、壽桃燈、娃娃燈放在居室各處。乳山等地做一盞“看場佬”燈,形為一肩扛各種農具的老人,節日晚上由家中男孩點燃送到打穀場園中間,燃盡之後由家中長者據燃燒情況預卜當年各種作物的豐歉。也有的地方,元宵節傍晚,人們插上燈芯,填進食油,然后庄重地點燃。
據說從燈芯燃燒後的形狀可以得到各種“信息”。如六月燈的燈芯燒成米粒狀,就預示小麥將獲得豐收。民間傳說,元宵節的燈光,是吉祥之光,能驅妖避邪除百病。所以人們往往端著燈互相照照臉龐,還要照一照屋內屋外的各個角落。諸城的習俗與膠東相似,不同的是女主人等家人入睡後,端著面燈逐個地照一下肛門,邊照邊念:“豆面燈,豆面燈,照照腚眼不招蟲。”據說,這樣做可以防止腸道傳染病。元宵節這天,一些地區廟會十分熱鬧。費縣玉皇廟會在元宵節這天舉行“送駕”儀式。送駕隊伍由八桿彩旗前導,繼而是鑼鼓隊,高蹺、旱船、獅子舞等尾隨其後。進了廟宇,焚香獻供,載歌載舞。最後將立春時做的“春公雞”紛紛撒下,興盡而歸。曲阜、鄒城、泗水交界處的尼山,是孔子誕生地,正月十五有夫子洞廟會(又有“聖廟會”、“夫子洞會”等名稱),會期三天,會場設在尼山孔廟門前,參加者多為年輕婦女與兒童,會中有賣玩具、小吃的攤販,有唱戲等文藝活動,趕會的人常多達數萬人。滕州的元宵節“打花”更是令人傾倒。人們用鐵杴端著鐵水,向樹林中揚撒,火樹銀花,飛珠濺玉,令人拍手叫絕。一些偏遠農村,雖然沒有什麼燈會和廟會,但習慣開展一些很有趣味的活動。鄄城的姑娘們在元宵節這天製作花樹和花姑娘。她們先用棗枝和彩紙做成花樹,再用秫秸和彩紙做成花姑娘,然後把花姑娘掛到花樹上,最後把花樹插到糞堆上,意思是希望棉花取得豐收。
經濟環境
為開發特色資源,培育特色產業,打造特色品牌,增強市場競爭力,台兒莊區廣邀北京、鄭州、武漢等地有關專家來台兒莊區實地考察,為台兒莊區制訂出具有前瞻性、科學性、系統性的發展規劃,避免了開發建設的盲目性和隨意性。在農業方面,該區狠抓了農業結構的調整,大力實施無公害食品行動計畫,積極申報大宗農作物、食用菌、瓜果、畜禽產品等無公害農產品基地。目前,該區已發展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面積50余萬畝,建成了7處國家、省、市級無公害農業標準化示範基地。在工業方面,該區大力實施“以工興區”工程,重點培育原煤、水泥、石膏、紗與布、機製紙與紙板五大工業主導產業。通過加強對工業經濟的領導和生產調度,為工業企業發展創造了寬鬆環境,使骨幹企業支撐作用明顯增強,王晁集團、萬通集團、台兒莊水泥有限公司、棗莊魯棉有限公司等11個區屬骨幹企業群體正在打開全區經濟發展新局面。在旅遊業方面,該區巧打“精品”牌,把旅遊業作為特色經濟產業和新的經濟成長點,以城市歷史文化品位、現代文化品位、生態文化品位來打造旅遊品牌。如今,台兒莊正以其獨特的歷史文化和生態環境,吸引著國內外遊人。今年以來,該區已接待國內外遊客18萬餘人,旅遊創收達2000余萬元。
社會環境
台兒莊區是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和優質小麥生產基地。全區形成了“三水”農業、桑蠶、食用菌、瓜菜、林果、畜牧六大主導產業,有濤溝橋大米、仙芝牌蘑菇、張莊蜜桃、邳莊河蟹、運河甲魚、張家狗肉等20多個名優農產品。工業經濟整體實力不斷增強。全區形成了以煤炭、建材、化工、輕紡、釀造、食品加工、機械製造、電子和農副產品加工等布局合理,具有一定規模和地方特色的工業體系,產品600多種。民營經濟迅速發展,初步形成了流通、服務、深加工、外向型、科技型等7類民營經濟群體。對外經貿異常活躍。全區出口商品發展到16類近60個品種,產品銷往世界20多個國家和地區。規劃興建了以“台灣工業園”為主的工業經濟園區,台灣商業街、歐式商貿街和台兒莊批發城等已形成規模優勢,輻射周邊3省8個地市。台兒莊地處要津,交通便利。台兒莊地處魯蘇交界,為山東南大門,江蘇北屏障,戰略位置重要,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1938年春的台兒莊大捷,使台兒莊成為中國抗戰史上的名城,被中外譽為中華民族揚威不屈之地。京福高速公路、206國道、104國道和即將修建的京滬高速鐵路穿境而過。附近有徐州觀音、臨沂、濟寧、連雲港4個機場及石臼、嵐山、連雲港3個海港。“黃金水道”京杭運河橫貫全境42公里,常年通航2000噸級船舶,水上運輸直達揚州、南京、上海、杭州等地區。
歷史環境
區駐地台兒莊歷史悠久。台兒莊,形成於漢,發展於元,繁榮於明清。清初,台兒莊已相當繁華,居於古嶧縣40個集鎮之首,繁榮富庶,商賈雲集,船舶迤邐;入夜,一河漁火,歌聲十里,夜不罷市。據《嶧縣誌》載:“台(兒)莊跨漕渠,當南北孔道,商旅所萃,居民饒給,村鎮之大,甲於一邑,俗稱‘天下第一莊’”。明萬曆年間,京杭大運河改道流經台兒莊,逐漸形成水旱碼頭和商貿重鎮。1912年棗台鐵路通車,1935年台趙鐵路建成,台兒莊成為中興煤炭公司遠銷江浙的煤港碼頭。
文化環境
台兒莊作為南北運河文化的一個結點和沿海向內陸文化的過渡地帶,在文化傳播、交流、普及、提高、改良等諸方面都發揮了重要作用。一是促進了中國南北方文化交流。
台兒莊地處京杭大運河“腹地”,為中國南北方文化的“分水嶺”,形成了“文脊”的優勢。台兒莊文化的原始基因是齊魯文化,但運河貫通後,北方的秦晉文化、燕趙文化及以南方的江淮文化、吳越文化等一齊湧入台兒莊,從而使台兒莊文化具有了多樣性、開放性、兼容性、傳播性和交流性的特點。《嶧縣誌》之卷六《風俗志》說:近代嶧縣(台兒莊)的各種教會,如清淨教、羅祖教、五葷道教、三點會、八系會、哥老會、安慶會等,皆經運河由江南進入,嶧縣(台兒莊)與江南在社會觀念、精神文化、思想意識等方面有著密切的交流。台兒莊明清時期的建築,以及酒文化、食文化、茶文化和民間文化娛樂,無不兼容了中國南北方文化的特點,甚至清末及民國期間的“哥德式”、“古典式”等建築,還體現了西方國家建築文化的特點。目前遺存下來的胡家老店、李家商鋪等建築,均傍河而築,前有臨街的店鋪,後有運河碼頭,建築風格“順天然、親人和”,既體現了北方建築的壯觀沉實,又體現了南方建築的靈巧秀美。現在台兒莊人愛吃的“黃花牛肉麵”,實質上是中國南北方飲食文化兼容並蓄的結果,因為歷史上北方人吃牛肉而不食黃花,而南方人食黃花而不吃牛肉。由“拉魂腔”發展起來的柳琴戲,融合了高腔、青陽、亂彈、崑曲、皮黃等中國南北方戲劇的精粹。台兒莊的民間博彩娛樂項目,如斗禽、斗蟲、麻將、馬吊牌、葉子戲等,也是經運河傳入。
二是構築了魯南蘇北文化板塊。
京杭大運河整體上呈南北走向,因此整箇中國運河文化呈現出由點帶面,逐步展開,逐層深入,帶狀形態發展的特點,形成了一條以運河為主脈,以城鎮為龍頭,城鎮帶鄉村的區域文化帶動現象,即所謂的“運河文化帶”。而台兒莊地區則不然,不僅具有共性的“運河文化帶”,而且還有“運河文化塊”。這一文化板塊的形成,一是取決於棗莊段運河的東西走向,使文化影響範圍更加廣泛;二是取決於台兒莊象一個楔子,深深地釘在山東和江蘇的交界處,成為魯南蘇北共同擁有的大市場。長期的文化交流和融合,使棗莊、徐州等魯南蘇北廣大地區的風土民情和文化習俗,甚至方言土語等,都是幾近一致的。
三是提升了區域教育水平。
運河未開通前,台兒莊是一個遠離縣城比較偏僻的荒村,這一地區的教育水平非常落後。運河通航後,台兒莊地區辦義學、建書院、設塾館,文化教育水平迅速提高,所培育出的進士、舉人、秀才等不勝枚舉。據《台兒莊區志》記載: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台兒莊建有“蘭陵書院”;明末至清代,台兒莊建有義學4所,民國初又增設一所;明末清初,台兒莊地區私人辦學日漸興盛,至光緒年間,僅知名私塾就達32處,加上周邊鄉村私塾共有70餘處。當西方宗教傳入台兒莊後,台兒莊地區先後又建起了明德學堂、皈真學堂、天主學堂、福音國小堂、基督國小堂等6處教會學校。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使台兒莊文化名人輩出。明萬曆庚子(1604)科舉,台兒莊人黃和進京會試,進士及第。萬曆乙卯(1618)科舉,台兒莊人黃圖昌進士及第。清康熙辛卯(1711)科武,台兒莊人周宗旦科武進士。明清兩代,台兒莊還出現了尤奎光、尤培桂等大批舉人。辛亥革命志士尤民,抗日戰爭日期為國捐軀的孫伯英、趙靜波,著名詩人、戲劇家賀敬之,戲劇導演藝術家鄭亦秋,歷史學家胡繩武、張玉法,軍旅作家賀茂之,美術教育家、畫家金哲夫,兒童文學作家郁化清,江蘇十大國畫家之一賀成等知名人士,都曾在台兒莊受過啟蒙教育。
四是積澱形成了豐富多彩的運河文化。台兒莊400多年的滄桑歷史,在京杭大運河中段創造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台兒莊明清時期的宗教文化非常發達,先後建有泰山行宮、新關帝廟、清真寺、大王廟、龍王廟、火神廟、東嶽天齊廟等宗教設施50餘處,號稱運河“佛城”。有的宗教還出現了不少的人才和作品。比如明代長期從事道教文學創作的賈仲明,一生創作生活在台兒莊,創作了《呂洞賓桃柳生仙記》、《鐵拐李度金童玉女》、《互長春三度碧桃花》等大量文學作品。台兒莊的民間藝術文化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如寺廟音樂、船夫號子、嗩吶古曲、運河花鼓、漁燈秧歌等,為台兒莊所獨有;龍燈、獅子、高蹺、旱船、竹馬、黑驢、鑼鼓、皮影等藝術風格獨特,有別於其它地區。台兒莊的酒文化講“忠仁”、重“禮義”,台兒莊區酒廠至今還保留了這兩個品牌的白酒生產。台兒莊的食文化非常考究,集中了中國八大菜系的特色,注重“色、香、味、名、特、質”六個字,有“吃在台兒莊”之說。台兒莊的茶文化兼容並蓄,飲茶習俗多樣,無論是龍井、旗槍、鐵觀音,還是紅茶、花茶等,在台兒莊都能找到市場。台兒莊的青樓文化,以“蘭婷書寓”最為著名,影響大江南北。台兒莊的幫會文化,以青幫最為活躍,據吳壽《逗留於農村經濟時代的徐海各屬》記載:“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中運河之運河沿線的邳縣,有青幫數千人,居留於台兒莊之黃林莊至窯灣沿中運河之各重鎮。”長期的運河文化薰陶,使台兒莊人不僅勤勞、勇敢、好學,而且聰明靈活,精打細算,有“鄉上的趕不上窯上的,窯上的趕不上閘上的”之說。台兒莊的文物古蹟很多,僅國寶級文物就有三處,即明清運河水工設施、台兒莊大戰遺址和偪陽城遺址。其中明清運河水工設施,包括2000餘米的古運河道、200餘米的石駁岸和10餘處古碼頭,這些均被專家譽為“京杭運河僅存”的明清水工文化遺產。
經濟概況
台兒莊國內生產總值31.14億元,比上年增長12.5%。一、二、三次產業比17.6:47.6:34.8。共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4.59億元。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
額8.48億元。地方財政收入800萬元。2002年末全社會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9.18億元,其中居民儲蓄存款餘額7.10億元。貸款餘額14.67億元。農業總產值5.44億元,比上年增長3.8%。2002年末實有耕地面積2.61萬公頃,農作物播種面積5.11萬公頃,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3.06萬公頃,經濟作物播種面積2.05萬公頃。糧食總產15.39萬噸,平均畝產336公斤。糧經產值比60:40。肉豬、牛、羊年出欄18.75萬頭(只)。肉、蛋、奶產量2.44萬噸。水產品總產量6000噸。工業全年實現工業總產值37.76億元,銷售產值36.94億元,增加值9.55億元,實現利稅3.44億元,利潤2.05億元。企業總數78個,職工2.13萬人。省級以上名牌產品有SD系列壓濾機、2400箱板紙機、SPD系列污泥脫水機、鋼製焊接烘缸、化纖針刺造紙毛毯、台莊牌425矽酸鹽水泥、忠仁系列酒、台兒莊特曲、榴春牌玉米澱粉。
郵政業務總量619.5萬元。市話1.49萬戶,農話2.30萬戶。公路通車裡程356公里,年貨運量539萬噸,客運量138.8萬人次。有泊位126個,其中萬噸級泊位60個,年吞吐量共392萬噸。
城鄉集貿市場10個,商品成交額3.09億元。進出口總值431萬美元,其中出口總值385萬美元。契約利用外資352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352萬美元,批准外商投資企業4家。主要旅遊景點有台兒莊大戰紀念館、李宗仁史料館、賀敬之文學館、清真寺、中正門、台兒莊革命烈士陵園、月河公園、龍騰公園、池峰城指揮所、古運河景區、龍山文化遺址曬米城、商周時代的逼陽故城及橋上、西墩、蘭城店等漢墓群。旅遊業年內接待國(境)外客人900人次,國內客人28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1.2億元,其中外匯收入5.7萬美元。
行政區劃
台兒莊區地處魯中南低山丘陵與淮北平
原銜接地帶,台兒莊區總面積538.5平方千米。Tai'erzhuang Qu
0632
370405
277400
區人民政府駐金光路。
台兒莊區轄1個街道、5個鎮:運河街道、泥溝鎮、馬蘭屯鎮、澗頭集鎮、張山子鎮、邳莊鎮。
紅色經典
台兒莊大捷是抗戰爆發後中國正面戰場取得的首次重大勝利。在歷時半個多月的激戰中,中國軍隊付出了巨大犧牲,參戰部隊4.6萬人,傷亡失蹤7500人。但也取得了重大戰果,殲滅日軍1萬餘人。沉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極大地鼓舞了全國軍民堅持抗戰的必勝信心,為抗日戰爭做出了巨大貢獻。時間表
1938年3月16日,日軍第十師團組編瀨谷支隊(旅團)作為先頭部隊,向台兒莊以北滕縣發動進攻,揭開了台兒莊戰役的序幕。
3月31日:台兒莊及其附近日軍被我軍完全包圍
31日,台兒莊及其附近日軍已被第2集團軍和第20軍團第52軍完全包圍,正當中、日兩軍在台兒莊進行陣地爭奪的殊死戰鬥之時,在台兒莊北部外圍的戰線上,日軍坂本支隊對第52軍側背形成威脅。受困的日軍在得到支持之後,立刻發動逆襲,台兒莊各處陣地都遭到日軍強烈的反攻,孫連仲部又陷入苦戰之中。
4月2日:第5戰區司令部給各參戰軍團下達任務
4月3日:中國軍隊開始總攻孫連仲部傷亡慘重
4月3日,李宗仁下達總攻擊令。第52軍、第85軍、第75軍在台兒莊附近向敵展開猛烈攻勢。日軍拼力爭奪,占領市街大部。總攻開始以後,日軍頑強抵抗。
李宗仁趕赴台兒莊附近,親自指揮全線總攻。中國軍隊全線出擊,殺聲震天。敵軍已成強弩之末,彈藥汽油用完,機動車輛多數被擊毀,其餘也因缺乏汽油陷於癱瘓,日軍狼狽逃竄。
4月7日:大捷殲滅日軍一萬餘人
台兒莊一戰,中國投入兵力20多個師計12萬人,其中台兒莊方面6萬人;日軍投入2個師8個團約3萬人,其中台兒莊方向7個團。中國軍隊擊敗日軍第5、第10兩個精銳師團,以損失近2萬人為代價,取得殲敵萬餘人的戰果,日軍損失坦克30餘輛,火炮70餘門、坦克40餘輛、機槍數百挺、步槍萬餘枝。並繳獲了大量武器及其他軍用物資。
英雄譜
李宗仁:指揮台兒莊戰役的司令官李宗仁(1891――1969),字德鄰,廣西桂林人。1910年加入中國同盟會,曾參加過護國戰爭和護法戰爭。1923年加入國民黨。1924年奉孫中山之命與黃紹宏、白崇禧合組“廣西全省綏靖督辦署”,任督辦。1926年後,任國民革命軍第七軍軍長,國民黨候補中央監察委員,南京國民政府委員,軍事參議院議長等職。抗日戰爭爆發後,被任命為第五戰區司令長官,兼安徽省主席。
仵德厚:台兒莊戰役曾經最後的指揮官
戰鬥中戰友被炸飛的人頭落在我懷裡一次、飛舞來的腸子掛在我軍帽上一次、炸斷的大腿砸在我身上一次。15天
里陣地上是槍炮聲滾到一起,震耳欲聾、飛沙走石、血雨腥風。七百多日本鬼子戰死在我們的陣地前沿,每天都可以聽到日軍衝鋒或者撤退的鬼哭狼嚎!
第五戰區第2集團軍司令孫連仲第2集團軍屬於原西北軍舊部,總司令孫連仲,字仿魯,河北雄縣人,1893年生,保定中學畢業後投筆從戎。成為馮玉祥的部下後,因為頭腦機靈,作戰勇敢,受到了馮玉祥的賞識,之後不斷升遷,為馮部中的虎將——“十三太保”之一。1930年蔣、馮、閻大戰後,馮玉祥集團瓦解,孫連仲部被蔣介石改編為第26路軍,孫任總指揮。抗日戰爭爆發後,26路軍又改建為第2集團軍,孫仍任總司令。
第五戰區第59軍軍長張自忠(1891-1940),字藎忱,山東臨清市唐元村人。著名抗日愛國將領。1911年考入天津法政學校,次年轉入濟南法政專科學校。1914年,他投筆從戎,歷任排長、連長、營長、團長、旅長、師長等職,並先後兼任察哈爾省主席、天津市市長。抗日戰爭暴發後,他率部南下抗戰。1940年5月1日,在棗宜戰役(棗宜改自忠)中英勇殉國。
第五戰區第41軍軍長孫震鏖戰四平的主將重新披掛上陣。林彪向小諸葛下戰書:“不投降就消滅。”為報一箭之仇,他躺在擔架上指揮作戰,從武漢到海南,千里追逐白崇禧。
第五戰區第30軍軍長田鎮南(1888--1974),字柱峰,號位午,項城市王明口田老家村人。陸軍速成學堂畢業。1938年,任陸軍第2集團軍第30軍軍長。奉命開赴台兒莊前線,正面迎擊板垣和磯谷兩師團的一部。
第五戰區第52軍軍長關麟征
第五戰區第31師師長池峰城
第五戰區第122師師長王銘章滕縣保衛戰自1938年3月14日早晨開始,至18日中午結束,共4天半,計108小時。守軍第41軍守城部隊自第122師師長王銘章以下傷亡5000餘人,在滕縣附近界河、龍山、南、北沙河一帶作戰的第45軍,自第127師師長陳離以下也傷亡四五千人。滕縣整個陣地化為灰燼。進犯的日軍傷亡也十分慘重,死傷達2000餘人。
山東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 | 轄2個副省級城市,15個地級市,以及49個市轄區,31個縣級市,60個縣。 |
濟南市 | 市中區 | 歷下區 | 天橋區 | 槐蔭區 | 歷城區 | 長清區 | 章丘市 | 平陰縣 | 濟陽縣 | 商河縣 |
青島市 | 市南區 | 市北區 | 四方區 | 李滄區 | 嶗山區 | 城陽區 | 黃島區 | 即墨市 | 膠州市 | 膠南市 | 平度市 | 萊西市 |
淄博市 | 張店區 | 臨淄區 | 淄川區 | 博山區 | 周村區 | 桓台縣 | 高青縣 | 沂源縣 |
棗莊市 | 市中區 | 山亭區 | 嶧城區 | 台兒莊區 | 薛城區 | 滕州市 |
東營市 | 東營區 | 河口區 | 墾利縣 | 廣饒縣 | 利津縣 |
煙臺市 | 芝罘區 | 福山區 | 牟平區 | 萊山區 | 龍口市 | 萊陽市 | 萊州市 | 招遠市 | 蓬萊市 | 棲霞市 | 海陽市 | 長島縣 |
濰坊市 | 濰城區 | 寒亭區 | 坊子區 | 奎文區 | 青州市 | 諸城市 | 壽光市 | 安丘市 | 高密市 | 昌邑市 | 昌樂縣 | 臨朐縣 |
濟寧市 | 市中區 | 任城區 | 曲阜市 | 兗州市 | 鄒城市 | 魚台縣 | 金鄉縣 | 嘉祥縣 | 微山縣 | 汶上縣 | 泗水縣 | 梁山縣 |
泰安市 | 泰山區 | 岱嶽區 | 新泰市 | 肥城市 | 寧陽縣 | 東平縣 |
威海市 | 環翠區 | 乳山市 | 文登市 | 榮成市 |
日照市 | 東港區 | 嵐山區 | 五蓮縣 | 莒縣 |
萊蕪市 | 萊城區 | 鋼城區 |
臨沂市 | 蘭山區 | 羅莊區 | 河東區 | 沂南縣 | 郯城縣 | 沂水縣 | 蒼山縣 | 費縣 | 平邑縣 | 莒南縣 | 蒙陰縣 | 臨沭縣 |
德州市 | 德城區 | 樂陵市 | 禹城市 | 陵縣 | 寧津縣 | 齊河縣 | 武城縣 | 慶雲縣 | 平原縣 | 夏津縣 | 臨邑縣 |
聊城市 | 東昌府區 | 臨清市 | 高唐縣 | 陽穀縣 | 茌平縣 | 莘縣 | 東阿縣 | 冠縣 |
濱州市 | 濱城區 | 鄒平縣 | 霑化縣 | 惠民縣 | 博興縣 | 陽信縣 | 無棣縣 |
菏澤市 | 牡丹區 | 鄄城縣 | 單縣 | 鄆城縣 | 曹縣 | 定陶縣 | 巨野縣 | 東明縣 | 成武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