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南區

市南區

市南區是青島市的行政區之一,位於山東省青島市南部,是青島市的政治、文化、金融中心,青島市人民政府所在地。青島市市南區以“紅瓦綠樹”“歐陸風情”成為著名的海濱遊覽勝地,是青島經濟最發達的區。2017年獲得“長安杯”稱號,被評為“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市”。2018年9月,《2018年中國百強區發展白皮書》在京發布,當選2018年中國百強區。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市南區市南區
市南區建置始自德國侵占青島時期,所轄區域卻有較長的歷史,早就匯入了青島歷史的主流。從明初以來,一直以優越的區域優勢在政治、軍事商貿旅遊、居住諸領域居統領地位。

元末明初,倭寇時常侵擾中國沿海地區,山東的登、萊二州屢遭其害。從明洪武二年(1369)至洪武七年(1374),倭寇先後6次襲掠膠州灣,燒殺搶掠,曾造成一時“舟楫不通”。針對這種外患,明朝初年在沿海地區設立衛、所,以加強沿海防禦。

洪武二十一年(1388)在即墨縣東海邊築城設防建鰲山衛,下轄浮山所(全稱:浮山備御千戶所)、雄崖所。“所”的規模比“縣”大,州府級,由“千戶”(正五品)掌管。

今市南區轄區中心的浮山所從洪武二十一年(1388)立所到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裁所,這360年之間,作為海防軍事重鎮,一直在今青島市內四區(市南、市北、四方、李滄)及城陽區、嶗山區西部這個大範圍內設寨設墩設堡駐兵布防。

市南區青島浮山

有了浮山所等衛、所作為軍事安全螢幕障,部分內地(據傳多是雲南貴州山西)人才放心地遷移來到膠州灣東畔定居。從明朝永樂以後,在萊州府即墨縣以南、嶗山以西一帶聚集了大批定居移民,今市南區範圍就陸續建了上青島村、下青島村、會前、小泥窪、小湛山、大湛山、田家村、大堯、逍遙、張家莊(後改名為亢家莊)、丁家莊、辛家莊。偏樊海陬出現了生機。人們在農耕的同時,也把創業的眼光投向大海。明成化三年(1467),在青島口北岸立建天妃宮(後改稱天后宮),每年農曆正月在這裡祭拜,以求海上打漁商旅平安。

明朝嘉靖年間,王士性⟪廣志繹⟫一書中有“青島”一詞,作為一個小島的名字首次出現於文獻中。

明朝萬曆六年(1578)即墨知縣許鋌上書朝廷,提出開放海上運輸,後獲準在縣境內開放了青島口(即今市南區域內,天后宮前,棧橋東),青島口海運貿易日趨活躍,通商閩、浙、蘇、淮。

清朝康熙時期,進一步加強海防。據浮山所內西北廟群和關帝廟內記載,清朝初年,本應由“千總”職級(正六品)任軍事長官的浮山所統由“守備”職級(正五品)擔任。清雍正二年,撤浮山所守備,改設千總。時任浮山所千總的閆文彬還兼管大嵩衛(今海陽市)事務。

雍正十二年,朝廷裁衛、所,浮山所改為浮山巡檢司,負責原浮山所軍事控制範圍的治安、民事,章大用從浙江派來任首任巡檢。浮山巡檢司的職能直到光緒年間撤銷。

清雍正十三年(1735)以後,青島口及其它海口的海運貿易較前活躍,青島口日漸繁榮,“旅客商人云集於此”。今寬敞的大學路西端當時是連通青島口的青島河,海運船隻乘潮駛入沿河停泊,沿河一條街有客棧、酒館等建築。

同治二年(1863),煙臺港正式對外開放,這給膠州灣諸港如青島口等港口的傳統貿易秩序帶來重要影響,隨後青島口建立了電報房、郵政局,出現了更多的商店和手工業作坊,今市南區中西部當時成為旅客、商人云集之地。同治十三年(1874),為重修青島口的天后宮捐資的商號就有幾十家。

光緒十七年(1891),朝廷在青島口沿海大街設總兵衙門。據胡存約所著⟪海雲堂隨記⟫記載,總兵衙門規模大於縣衙門。是為青島建置之始。青島口到1896年有商號71家,包括旅店、成衣、油坊、鞋帽店、紗布綢店、雜貨店、酒館、飯鋪……沿河街上的雜貨店“代寫船票”,即代售船票。

市南區市南區
1897年在德國膠澳當局制定的青島第一個城市規劃中,市區選址於青島西南海岸與山丘之間較平坦的地段,正當膠州灣入口。南面是青島灣,由西側伸入海中的團島匯泉角控制灣口,這個範圍正是今市南區轄區的大部分和今市北區一部分,更是青島風光最秀美處。新市區被命名為“青島”。青島作為一個城市政區的名稱首次出現於記載。德國占領者在這個範圍構築了行政機關、經濟貿易區、別墅和浴場區,以為他們行政、遊樂之用。

至1913年,青島市區華籍人口已達161140人,初步接近一座中等城市的人口數量,各項城市設施逐漸齊全,形成了個性鮮明的城市風貌,步入當時中國重要城市行列。

從1914年日本第一次侵占至1949年6月2日,由於青島接連遭遇侵略者掠奪、奴役、軍閥壓榨、官僚資本的獨占和控制,城市發展步履艱難。只是在1931年12月16日東北海軍司令沈鴻烈兼任青島市市長以後,儘管青島經濟仍被外國資本主要是日本資本所左右,但由於青島離戰亂地區較遠,社會局面相對穩定,青島市政當局注重提倡國貨運動,市政建設、港口建設和文化教育等社會事業等有一定發展。在當時的位於市中心第二區(今市南區轄區內)的第四公園處(今老舍公園,安徽路)建立了銀行中心,新建、擴建了市禮堂、棧橋,1933年在新建的匯泉體育場舉辦了規模較大的第十七屆華北運動會。

1949年6月2日,青島解放以後,市南區開始進入新的歷史發展時期。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後,改革開放,東部開發,迎辦奧運,使市南區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城市建設步伐加快,社區建設不斷深入,科教興區戰略全面實施,民主法制建設更加健全。

位置境域

市南區地處青島市區南部,位於東經120°19′、北緯36°04′,西起團島與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隔膠州灣相望,東至麥島與嶗山區(青島高科技工業園)毗鄰,北與市北區相接。轄區東西長12.7千米,南北最寬處4.8千米,面積30.01平方千米。

行政區劃

市南區市南區
市南區區域1900年屬膠澳租界地內界的青島區、會前區。
1910年屬內界的青島區、台西鎮。
1922年中國政府收回青島主權後,分屬青島區、別墅區和西鎮。
1929年南京國民政府統治青島後,屬第一區、第二區。
1935年屬海濱區、西鎮、浮山區。
1938年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島後,屬“市南保甲行政區”。
1946年南京國民政府第二次統治青島後,市南區建置並成為青島市4個市區之一,市南區名稱沿用至今。
1949年底,市南區為青島市轄7個區之一。
1954年,青島市撤銷浮山區,將麥島、浮元、浮西等3個鄉合併,設立浮山辦事處,劃歸市南區。
1956年,浮山辦事處(後成立街道辦事處、人民公社)所轄浮西、麥島兩鄉劃歸嶗山郊區。
1963年,撤銷台西區,將其所屬雲南路、南村路等5個街道辦事處劃歸市南區。同年,浮山人民公社劃歸嶗山區,後又重新劃入市南區。
1987年,轄區有14個街道辦事處。
2004年5月,調整為9個街道辦事處和1個社區工作委員會,分別為八大峽街道辦事處、雲南路街道辦事處、中山路街道辦事處、八大關街道辦事處、湛山街道辦事處、香港中路街道辦事處、八大湖街道辦事處、金門路街道辦事處、珠海路街道辦事處及江蘇路社區工作委員會。各街道辦事處及社區工作委員內設78個社區居民委員會。
2008年6月,江蘇路社區工作委員會改為江蘇路街道辦事處。

地理環境

地質

市南區市南區
青島地區屬華北地台魯東地盾的一部分,所處大地構造位置為新華夏隆起帶次級構造單元——膠南隆起區東北緣。由於地殼上升剝蝕,境內缺失古生界地層,主要分布的地層有:元古界震旦系前的變質岩層,中生界侏羅系萊陽組,白堊系青山、王氏組,以及新生界的地層。市區地層出露有:前寒武等的元古界膠南群;缺失整個古生界;中生界出露有上侏羅統萊陽組、下白堊統青山組和上白堊統王氏組;新生界分布廣泛,層位為中、上更新統和全新統。區域內白堊系青山組火山岩層發育充分,出露十分廣泛。岩漿岩以元古代膠南期月季山式片麻狀花崗岩及中生代燕山晚期的艾山式花崗閃長岩和嶗山式花崗岩為主。市南區全部坐落於該類花崗岩之上,建築地基條件優良,其構造以斷裂構造為主。自第三紀以來,以整體性較穩定的斷塊隆起為主,上升幅度一般不大。

地貌

區域地貌從形態上分有山地、丘陵、濱海低地等,主要是由古老結晶岩基底經過斷裂錯動和河流與海水的分割剝蝕,形成現有的地貌形態。由於嶗山地區花崗岩多次侵入,形成區域東北高西南低的地貌特徵。受斷塊隆起與凹陷帶控制,在沿海斷塊與海水的沖刷作用下,沿海發育成海灣、岬角、島嶼等海岸帶地貌。

山脈

嶗山山脈從嶗頂向西南綿延至青島市區,形成青島市區各個山嶺。轄區最高山嶺為浮山,海拔384米。其他山嶺海拔均在200米以下,如太平山(海拔150米)、青島山(海拔128.5米)、伏龍山(海拔86米)、信號山(海拔99米)等。

河流

轄區青島河、浮山口沿岸河流發源於沿海丘陵區,河流源短流急,夏、秋水量較豐,冬、春基本斷流,屬季節性河流。德國侵占時期,青島河修建為大學路。20世紀80年代後,其他各條河流經歷次修整改造,成為城市道路或地下排水管網系統。

海域

海灣:區域海岸線總長12.383千米,沿海自西向東分布著團島灣、青島灣、匯泉灣、太平灣、浮山灣等5處海灣。
岬角:燕兒島角、太平角、匯泉角、青島角、團島角。
海島:團島、小青島、燕兒島、太平角島。
礁石:白鴿石礁、雙礁、青島礁、老鼠礁、黑欄、北沙暗礁、鉤藍角。

氣候

市南區地處北溫帶季風區域,屬溫帶季風氣候;由於海洋環境的直接調節,受來自洋面上東南季風及海流、水團的影響,故又具有顯著的海洋性氣候特點。空氣溫潤,雨量充沛,溫度適中,四季分明。春季氣溫回升緩慢,較內陸遲1個月;夏季溫熱多雨,但無酷暑;秋季天高氣爽,降水少,蒸發強;冬季風大溫低,但無嚴寒,持續時間較長。據2002年測定,最熱的7月份,平均氣溫25.3℃;最冷的12月份,平均氣溫零下1.9℃。年平均降雨量424.6毫米。

自然資源

土壤資源

市南區市南區
青島地區主要屬於暖溫帶濕潤落葉闊葉林生物氣候區,土壤的主導成土方向為淋溶型的棕壤地帶類型。沿海在海潮和礦化潛水影響下,多為鹽漬型土壤。
棕壤:棕壤土類是主要土壤類型,稱棕色森林土,俗稱為黃堰土或黃堅土。主要分布於山地丘陵和山前緩坡地上,土層較厚,深度多在1.5米左右。成土母質為酸性岩或基性岩坡、洪積物。
鹽土:濱海地區受海潮侵襲、海水倒灌或海水滲漏補給地下水的影響,形成帶狀分布的鹽土。地下水礦化度可達每升10~50克,鹽分以氯化鈉為主。土壤富含可溶性鹽分,1米土層內含鹽多在0.5%以上。

植物資源

市南區市南區
青島位於北半球中緯度及東亞海洋性季風區的邊緣,隸屬泛北極植物區中國—日本森林植物亞區華北地區,植被組成以華北區系成分為主。由於自然地史和植物自身的演化結果,世界各地理區系的植被相互滲透,植物種類豐富繁茂,是同緯度地區植物種類最多、組成植被建群種最多的地區。自然植被為落葉闊葉林,並混有熱帶、亞熱帶及東北成分植物。建國後,通過植物引種馴化,增加了歐美、日本、地中海及東亞區系成分,不少樹種已“鄉土化”,成為植物群落的建群種、共建種和優勢種。
針葉林植被:是區域內主要森林植被之一,也是分布最廣、面積最大、適應性最強的植被類型之一。除赤松為自然次生植被外,均為人工造林。主要建群種為黑松,其次是赤松、日本落葉松。日本花柏、油松、火炬松、金錢松、紅松、華山松、樟子松、水杉、柳杉、池杉、落羽杉等,均有小面積栽培。經人工引種造林,針葉樹種發展到5科22屬66種與變種,建群種的有3科7屬15種,有溫性、暖溫性、寒溫性等3種針葉林,低山丘陵、海濱砂地都有分布。
闊葉林植被:由暖溫帶溫性闊葉樹種組成,夏季生長旺盛,冬季落葉處於休眠狀態,是區域內主要森林植被類型之一。群落優勢種有20餘種,分屬11科14屬。主要闊葉樹種為麻櫟、栓皮櫟、檞樹等。國外引入的刺槐、加拿大楊成為落葉闊葉林群落的主體。1898年後,德國人從歐洲引入刺槐(初稱洋槐),成為青島闊葉樹種中造林面積最大、木材蓄積最多的樹種。
灌木植被:常綠灌叢有山茶、紅楠、大葉胡頹子、絡石、爬行衛矛等。落葉灌叢有胡枝子、華北繡線菊、榛、散花胡頹子、小葉錦雞兒、白檀、杜鵑等。

人口民族

人口

2015年末,市南區總人口57.16萬人(常住人口),人口總量保持穩定。
2016年末全區總人口為58.03萬人(常住人口)。

民族

2002年,漢族占總人口的99.25%;另有滿、蒙古、回、藏、維吾爾、苗、彝、壯、布依、朝鮮、侗、瑤、白、土家、傣、黎、僳僳、畲、高山、水、納西、景頗、土、錫伯等24個少數民族,共3050人。其中滿族1700人,回族1000人。[8]

經濟

綜述

市南區市南區
經初步核算,2015年市南區實現生產總值(GDP)945.2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8.5%。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79.57億元,增長5.4%;第三產業增加值865.65億元,增長8.9%。產業結構調整穩步推進,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91.6%。
2015年,市南區實現轄內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9.08億元,同比增長2.6%;區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1.37億元,同比增長8.6%;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8.69億元,同比增長5.1%。
2015年國稅系統組織稅收收入66.13億元,下降0.9%;地稅稅收收入95.67億元,下降1.2%。
截止2015年末,市南區區經工商註冊登記的個體工商戶達24971戶,從業人員45178人,註冊資本(金)6.61億元;私營企業32417戶,從業人員101328人,註冊資本(金)779.10億元。
2016年,全區實現生產總值(GDP)1016.4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增長7.7%。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83.19億元,增長3.8%;第三產業增加值933.22億元,增長7.9%。產業結構調整穩步推進,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91.8%。

第二產業

2015年,市南區完成工業增加值36.66億元,同比增長1.7%。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37.55億元,下降0.41%,產品銷售率為99.67%。
建築業生產保持穩定。2015年完成建築業總產值302.65億元,增長1.2%;實現建築業增加值42.91億元,增長5.4%;實現利稅總額15.26億元,下降1.8%。

第三產業

2015年,累計完成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125.34億元,增長10.1%。
2015年,累計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491.69億元,增長6.1%。
2015年,限額以上企業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11.50億元,占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到63.4%,下降5.0%;其中,石油類實現零售額109.10億元,下降14.1%;服裝類實現零售額77.48億元,增長13.0%;糧油食品類實現零售額26.02億元,增長1.2%。
2015年,市南區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622.29億美元,同比下降31.8%。
2015年,共批准利用外資項目64個,契約外資9235萬美元,實際到賬外資48000萬美元,增長52.34%。

社會事業

社會保障

市南區市南區
2012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645元,增長12.7%;人均消費性支出23619元,增長5.7%;城市恩格爾係數37.0%。在崗職工平均工資51247元,增長10.4%。
市南區單位從業人員33.2萬人,登記失業人員46331人,再就業43631人,自主創業2996人,失業人員技能培訓2594人。2012年共有3360戶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濟。

科技教育

市南區市南區
1949年10月以後,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中國海洋大學、山東省水產養殖場、國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地質礦產部海洋地質研究所、化學工業部海洋塗料研究所、化學工業部化工勞動保護研究所、青島海洋氣象科學研究所等20多個科研機構相繼在市南區落戶。2004年,有4家企業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13項產品通過高新技術產品認定。申請專利1056項,占青島市的25%。
2001年設立了以市南區園和高新園兩大實體園為中心的青島市軟體園。
截止2012年末,市南區共有國小29所,在校學生2.76萬人,減少1.63%,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市南區共有初級中學11所,在校學生1.18萬人,增長4.04%,學齡人口入學率100%。

文化事業

市南區共有文化機構12處,其中,文化館1處,文化站10處,公共圖書館1處。
市南區文化館剪紙教師甘暢的作品《端午吉祥》、《大吉團花》分別獲得首屆中華巧女手工藝品大獎賽優秀獎、中國鄉土藝術工藝作品大賽貢獻獎。
市南區範圍主要大型文化設施:五四廣場、音樂廣場、八大峽廣場、湛山廣場、老舍公園、匯泉廣場、火車站廣場等。
影劇院有:紅星影院、中國電影院、匯泉影院等。
大型會堂有:青島人民會堂、青島體育館、青島市級機關會議中心等。

醫療

市南區共有衛生機構403處,其中,醫院27處(三級醫院4處、二級醫院3處、一級醫院6處、專科醫院14處),療養院14處,社區管理中心1處,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處,婦幼保健機構1處,衛生監督所1處,血站1處,各類診所357處;各類診所中,有門診部21處,服務中心(站)47處,綜合診所106處,口腔診所79處,中醫診所60處,美容診所16處,衛生所、醫務室和保健站27處,其他類1處。年末各類衛生技術人員7466人,其中,醫生3064人。市南區擁有醫療床位6569張,其中,醫院床位3654張。

旅遊

市南區市南區
青島海濱風景區是國務院1982年公布的首批國家級風景區。市南區海濱全部在風景區範圍內,是整個青島海濱風景區的主幹部分。青島市的53個旅遊景點市南區就占據了46個。
青島市範圍內的旅遊園區、名優建築、名人故居等80%在市南區。
主要標誌性景觀:棧橋、小青島、五月的風。
海濱名勝:青島灣、天后宮、海軍博物館、匯泉灣、魯迅公園、青島海產博物館、第一海水浴場、小魚山公園、匯泉炮台遺址、第二海水浴場、太平角、湛山寺、浮山灣、濱海景觀步行道等。
園林花苑:中山公園、百花苑名人雕塑園、五四廣場、音樂廣場、動物園、植物園、觀象山公園、信號山公園、青島山公園等。
著名建築:膠澳總督府、膠澳總督樓、聖彌厄爾教堂、基督教堂、東海飯店、公主樓、花石樓、皇家觀象台等。
名人故居:康有為故居、沈從文故居、洪深故居、一多樓、老舍故居、梁實秋故居、王統照故居、蕭軍、蕭紅、舒群故居等。
其它景觀:青島市博物館、北朝石造像、革命烈士紀念館。
旅遊景區
湛山寺 青島海濱風景區
康有為故居 海軍博物館
八大關風景區 太平山景區
青島山公園 青島旅遊觀光塔

風俗民情

市南民俗
類別 民俗特色節日
歲時節令 湛山寺廟會
青島市金秋菊花會
衣食住行 青島酒吧文化節
青島國際啤酒節
生產貿易 中國海洋科技博覽會
民間遊藝 中國青島釣魚節
青島國際沙灘文化節
青島市南海之情旅遊節
青島之夏藝術節
青島海洋節
移風易俗 後宮新正廟會

著名人物

市南區名人
章貞輝 郭斌
萬鵬 陳樂德
宋慶輝 辛兆正
喬新明 朱東紅
劉海岩 呂曙良
李春 於祥紅
辛建傑 朱魯濱
王士莉 李愛國
宋振芳 王寶金
汲芳 於殿香
姜平先 胡建人
陳姿杉 顧祝琴
陳英 辛華龍

城市榮譽

2017年9月19日上午,從北京召開的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表彰大會上傳來喜訊,市南區被中央綜治委授予“2013至2016年度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市”稱號,捧得全國綜治最高獎“長安杯”。
據了解,“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市”是國家在政法綜治領域裡設定的最高綜合性獎項,是彰顯城市美譽度、社會和諧度、民眾滿意度的“金字招牌”,由中央綜治委、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組織,每四年評選一次。評比條件嚴、時間跨度長、綜合體現一個地方的平安建設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水平,連續三屆被評為“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市”的,將被同時授予“長安杯”稱號。

齊魯大地

這兒,誕生了影響中華千年的儒家文化;這兒,有享譽海內外的五嶽獨尊之泰山。悠久而深厚的歷史與文化,讓我們一起進入齊魯大地!

山東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轄2個副省級城市,15個地級市,以及49個市轄區,31個縣級市,60個縣。
濟南市市中區 | 歷下區 | 天橋區 | 槐蔭區 | 歷城區 | 長清區 | 章丘市 | 平陰縣 | 濟陽縣 | 商河縣
青島市市南區 | 市北區 | 四方區 | 李滄區 | 嶗山區 | 城陽區 | 黃島區 | 即墨市 | 膠州市 | 膠南市 | 平度市 | 萊西市
淄博市張店區 | 臨淄區 | 淄川區 | 博山區 | 周村區 | 桓台縣 | 高青縣 | 沂源縣
棗莊市市中區 | 山亭區 | 嶧城區 | 台兒莊區 | 薛城區 | 滕州市
東營市東營區 | 河口區 | 墾利縣 | 廣饒縣 | 利津縣
煙臺市芝罘區 | 福山區 | 牟平區 | 萊山區 | 龍口市 | 萊陽市 | 萊州市 | 招遠市 | 蓬萊市 | 棲霞市 | 海陽市 | 長島縣
濰坊市濰城區 | 寒亭區 | 坊子區 | 奎文區 | 青州市 | 諸城市 | 壽光市 | 安丘市 | 高密市 | 昌邑市 | 昌樂縣 | 臨朐縣
濟寧市市中區 | 任城區 | 曲阜市 | 兗州市 | 鄒城市 | 魚台縣 | 金鄉縣 | 嘉祥縣 | 微山縣 | 汶上縣 | 泗水縣 | 梁山縣
泰安市泰山區 | 岱嶽區 | 新泰市 | 肥城市 | 寧陽縣 | 東平縣
威海市環翠區 | 乳山市 | 文登市 | 榮成市
日照市東港區 | 嵐山區 | 五蓮縣 | 莒縣
萊蕪市萊城區 | 鋼城區
臨沂市蘭山區 | 羅莊區 | 河東區 | 沂南縣 | 郯城縣 | 沂水縣 | 蒼山縣 | 費縣 | 平邑縣 | 莒南縣 | 蒙陰縣 | 臨沭縣
德州市德城區 | 樂陵市 | 禹城市 | 陵縣 | 寧津縣 | 齊河縣 | 武城縣 | 慶雲縣 | 平原縣 | 夏津縣 | 臨邑縣
聊城市東昌府區 | 臨清市 | 高唐縣 | 陽穀縣 | 茌平縣 | 莘縣 | 東阿縣 | 冠縣
濱州市濱城區 | 鄒平縣 | 霑化縣 | 惠民縣 | 博興縣 | 陽信縣 | 無棣縣
菏澤市牡丹區 | 鄄城縣 | 單縣 | 鄆城縣 | 曹縣 | 定陶縣 | 巨野縣 | 東明縣 | 成武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