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莊區

羅莊區

羅莊區位於山東省臨沂市,處於長三角、環渤海兩大經濟區的中間地帶,北接臨沂市蘭山區,西鄰臨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東與臨沂經濟技術開發區隔河相望。總面積500平方公里,人口54萬,是臨沂市舉足輕重的工業基地,商貿繁榮,經濟發達,人均GDP達到1萬美元。羅莊區是臨沂中心城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魯南蘇北重要的交通樞紐。京滬高速公路和206國道縱貫南北,臨棗高速公路、臨嵐高速公路橫貫東西,兗石鐵路橫穿北部,江泉高架路北接臨沂北城新區和蘭山主城區,曲阜-臨沂高鐵獲批將建;距臨沂飛機場10公里,2小時達廣州深圳,1小時達北京上海;距日照、嵐山、連雲港三大港口僅百公里,距青島港150公里。百里沂河穿境而過,碧水藍天,水運發達。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古代

羅莊區羅莊區
20世紀60年代在羅西街道西橋村出土的角石,屬4.38億年前古生代奧陶紀海底之腕足類動物,證明羅莊一帶在當時還是浩浩渺渺的滄海。
商代時期,這一區域仍受相對獨立性的人方管轄。由於人方強大,經常同商朝奴隸主貴族或其他方國發生利害衝突,因此商朝晚期用兵的主要目標是人方。商朝最後2個國王帝乙和帝辛(紂王),都把主要精力轉向征伐東夷,特別是帝辛更是不惜動用大部的國力,親自率兵東征,經過多次苦戰,才取得軍事上勝利。
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時期。滅商的周王,實行封邦建國的分封制。羅莊區境分屬魯國和郯國卿大夫的“采邑”。啟陽邑、祝丘邑、中丘邑都是分封“采邑”的地名。
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時期。沿襲西周分封制,這一區域仍為魯國(郯國已成為魯國的附庸國)卿大夫的“采邑”。中葉以後,魯國被“三桓”專權,公室的土地和人民被瓜分,這一區域被魯國季孫氏割據。
戰國(公元前475-前221年)時期。推行以郡縣為基礎的君主集權制和分封食邑制。初期,魯國推行哀公季康子“用田賦”政策,秦商鞅變法後,效仿秦國的君主集權制,在這一地區設定開陽縣。羅莊區境屬魯國開陽縣。楚滅越滅魯後,江北廣大地區成為楚國的領地,並在長城(今蒼山縣長城鎮)置襄賁縣。羅莊區境分屬楚國開陽縣和襄賁縣。
秦朝(公元前221-前207年)時期。秦統一中國後,全國廢除分封制,推行郡縣制,在這一地區置郯郡及屬下啟陽縣。羅莊區境屬郯郡啟陽縣。
西漢(公元前206-公元8年)時期。實行郡、國並行制,其下設縣。漢高帝改郯郡為東海郡,轄郯、蘭陵、襄賁、啟陽等38個縣。羅莊區境分屬東海郡襄賁縣和啟陽縣。漢景帝時,為避景帝劉啟諱,改復開陽縣。漢武帝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置徐州刺史部(此時的州刺史部屬於監察區,不是行政區劃),並在開陽縣城北諸葛城析置臨沂縣,羅莊區境分屬徐州刺史部東海郡襄賁縣和開陽縣。
東漢(公元25-220年)時期。初沿襲西漢郡縣制。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改琅琊郡為琅琊國(建都於莒)。建初五年(公元80年)遷都於開陽城。區境分屬徐州刺史部琅琊國開陽縣和東海郡郯縣。中平五年(公元188年),改徐州刺史部為徐州(地方最高一級行政區劃),形成州、郡(國)、縣三級制。區境分屬徐州琅琊國開陽縣和東海郡襄賁縣。
三國(公元220-265年)時期。區境屬曹魏政權轄地,區劃基本沿襲漢制,只是將郡改為國,實行國、縣兩級制。魏黃初年間(公元220-226年)改東海郡為東海國。區境分屬琅琊國開陽縣和東海國襄賁縣。
西晉(公元265-316年)時期。短暫的統一中國,又恢復分封制。晉初復改東海國為東海郡,晉惠帝時又改東海郡為東海國,但區劃從屬似沿用三國舊制。區境分屬琅琊國開陽縣和東海國郯縣。
東晉、十六國(公元317-420年)時期。東晉初期沿用西晉舊制,但“五胡十六國”分裂割據後,羅莊區境曾先後屬東晉、後燕、南燕和北魏轄地,區劃沒有大的變化,仍分屬琅琊國開陽縣和東海國郯縣。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時期。最初,南朝勢力發展到此,實行州、郡、縣三級制。劉宋時,復置徐州,除琅邪國復琅琊郡,廢除開陽縣、臨沂縣,併入即丘縣(為郡治。在今臨沂城東湯河一帶)。羅莊區境屬徐州琅琊郡即丘縣。
隋朝(公元581-618年)時期。加強中央集權,簡化地方行政機構,實行州、縣二級制。開皇三年(公元583年),遂廢諸郡,直接以州統縣。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分即丘縣另置臨沂縣。煬帝時再經省並,改沂州為琅琊郡。大業元年(公元605年),省即丘縣併入臨沂縣。羅莊區境屬琅琊郡臨沂縣。
唐朝(公元618-907年)時期。沿襲隋朝時期的州、縣兩級制。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析臨沂縣置蘭山縣(遺址在今褚墩鎮蘭山屯村)和昌樂縣(遺址在今高都街道辦事處程莊一帶)。武德六年廢除蘭山縣和昌樂縣,復並歸臨沂縣。貞觀元年(公元627年),設定“道”作為地方最高一級行政區劃,形成道、州、縣三級制。羅莊區境屬河南道沂州臨沂縣。
北宋、遼(公元960-1127年)時期。宋初為了消除地方割據勢力,對地方上的府、州,則另設通判以抑制知府、知州的職權。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又將全國劃為15路,這一地區為京東路(治開封)管轄。熙寧年間(1068-1077年),復分為京東西路和京東東路(治青州),實行路、州、縣三級制。羅莊區境屬京東東路沂州臨沂縣。
南宋、金(1127-1279年)時期。地方行政區劃與北宋略同。金大定八年(1168年)改京東東路為山東東路(治青州)。羅莊區境屬山東東路沂州臨沂縣。
元朝(1271-1368年)時期。忽必烈採用漢法建立了一套統治全國的行政機構以鞏固中央集權。中央建立中書省,管理全國行政事務。在地方設立行中書省,簡稱行省,但山東直屬中書省,稱為“腹里”。行省下設路、府(州)、縣,實行省、路、府(州)縣四級制。在山東東南部置益都路(治益都,今青州)。羅莊區境屬中書省益都路沂州臨沂縣。
明朝(1368-1644年)時期。地方行政機構初沿襲元制。洪武元年(1368年),將臨沂縣省入沂州(散州,仍為縣級)。洪武九年(1376年)下令改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全國共分13布政使司(俗稱省)和2直隸。布政使司下分府(直隸州)、縣(州)兩級。取消路一級,實行省、府、縣三級制。洪武十八年(1385年)始屬兗州府。羅莊區境屬山東布政使司兗州府沂州。
清朝(1644-1911年)時期。地方行政機構基本上沿襲明制,只是在省以下增置道一級,實行省、道、府、縣四級制。在山東南部置兗沂曹濟道,領兗州、沂州、曹州、濟寧四府。雍正二年(1724年)升沂州為直隸州,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沂州為府,設附郭蘭山縣(疆域與原散州同)。羅莊區境屬山東省兗沂曹濟道沂州府蘭山縣。

近代

中華民國初期,各地行政機構十分混亂,北洋政府成立後,下令廢除府、州,在省與縣間增置道一級,實行省、道、縣三級制。1913年改蘭山縣為臨沂縣。羅莊區境分屬北洋政府山東省濟寧道臨沂縣和郯城縣四區的褚橋保、柳莊保。
南京國民政府初期,實行省、縣兩級制。1932年8月在臨沂增設第三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為省政府派駐代表,不是一級行政機構)。羅莊區境屬山東省第三行政專員公署臨沂縣和郯城縣五區的褚橋鄉、柳莊鄉。
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開展抗日救國鬥爭,羅莊區境成為沂蒙紅色文化發祥地。1938年5月,中共臨郯縣委在三重村(今屬羅莊區傅莊街道)成立,不久又在大丁莊(今屬羅莊區湯莊街道)成立了臨郯青年救國團縣團部(在抗日民主政權未建立前,行使政府職權)。
1945年9月11日,臨沂城解放。中旬,在臨沂城重新組建中共臨沂縣委、臨沂縣政府。羅莊區境分屬華東局濱海區臨沂縣和魯南區趙鎛縣,境內有臨沂縣的朱陳區、冊山區和趙鎛縣二區(沂堂)、十二區(褚墩)。
1947年10月,在沂河以西,祊河以南析置臨西縣。羅莊區境分屬華東局魯南區三專署臨西縣和蒼山縣。境內有臨西縣朱陳區、冊山區和蒼山縣二區(沂堂)、十二區(褚墩)。
1948年10月,臨沂城光復後,撤銷臨西縣,其轄區復歸臨沂縣。羅莊區境分屬華東局魯中南區濱海專署臨沂縣和台棗專署蒼山縣。境內有臨沂縣朱陳區、冊山區和蒼山縣的二區(沂堂)、十二區(褚墩)。

現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0年5月撤銷魯中南行政區,以濱海專區為基礎,成立臨沂專區。羅莊區境屬山東省臨沂專區臨沂縣。初期,分別為城關區(一區)、朱陳區(七區)、冊山區(八區)。1952年3月增設羅莊區(十五區,駐傅莊)、白莊區(十六區)。1955年10月改朱陳區為朱隆區。1958年2月撤區並鄉,城關尚稱鎮,朱隆、冊山、羅莊、白莊一律改區稱鄉。
1983年9月,撤銷臨沂縣,恢復臨沂市。1984年4月,城關鎮劃分為金雀山、銀雀山、蘭山3個辦事處;羅莊境內的岑石公社改為岑石鄉,冊山公社改為冊山鄉,傅莊公社改為傅莊鎮,羅莊公社改為羅莊鎮,白莊公社改為白莊鄉,程莊公社改為程莊鄉。1991年1月,撤銷白莊鄉設立盛莊鎮。1993年9月,撤銷冊山鄉設立冊山鎮。
1994年12月17日,撤銷臨沂專區設立地級臨沂市。原縣級臨沂市撤銷後,設立蘭山、羅莊、河東3個區,隸屬臨沂市。羅莊區轄羅莊鎮、傅莊鎮、盛莊鎮、冊山鎮、程莊鄉、岑石鄉6個鄉鎮,226個行政村。
1995年2月12日,羅莊區作為縣級行政區正式動作,行使管理職能。1996年10月9日,程莊鄉、岑石鄉分別更名為西高都鄉、羅西鄉。1997年1月14日,撤銷西高都鄉設立西高都鎮。
羅莊區行政區劃
1999年4月30日,設立雙月湖街道辦事處,將羅莊鎮的朱陳北村、八塊石村、湖西崖北村、湖西崖西村、湖西崖東村5個村,羅西鄉的前崔莊村、後崔莊村2個村和盛莊鎮的大白衣莊村、小白衣莊村2個村劃歸雙月湖街道辦事處管轄。2000年5月11日,撤銷羅莊鎮,設立羅莊街道辦事處;撤銷盛莊鎮,設立盛莊街道辦事處;撤銷傅莊鎮,設立傅莊、湯莊2個街道辦事處,將原傅莊鎮的湯莊村等20個村劃歸湯莊街道辦事處管轄。2002年2月1日,撤銷冊山鎮,設立冊山街道辦事處;撤銷西高都鎮,設立高都街道辦事處;撤銷羅西鄉,設立羅西街道辦事處。
2008年3月,羅西街道辦事處劃歸臨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轄。
2010年1月,原屬蒼山縣的沂堂鎮劃歸臨沂市羅莊區管轄。
2011年1月,原屬郯城縣的黃山鎮、褚墩鎮劃歸臨沂市羅莊區管轄。
2011年8月9日,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將臨沂市羅莊區湯莊街道併入傅莊街道,雙月湖街道併入盛莊街道。至此,羅莊區形成了5街(羅莊、傅莊、盛莊、冊山、高都街道)3鎮(沂堂鎮、黃山鎮、褚墩鎮)的行政區劃格局。

行政區劃

截至2014年,羅莊區轄羅莊街道、付莊街道、盛莊街道、冊山街道、高都街道、沂堂鎮、褚墩鎮和黃山鎮
羅莊街道 閆泉莊社區、於泉莊社區、連泉莊社區、羅泉莊社區、橋西頭社區、朱張橋西南 、朱張橋西北、朱張橋東南、焦沂莊社區、官戰湖社區 、趙家壩社區、北老屯社區 、窯汪崖社區、山西頭社區、大山後社區、小山後社區、朱家地社區、朱陳西社區、朱陳東南社區、朱陳東社區、山南頭社區 、湖南崖社區(湖南崖)、湖南崖社區(參茬窯)、朱陳社區(西南)、朱陳社區(西山)、韋姜屯社區(韋姜屯)、韋姜屯社區(王莊)、朱張橋社區(河北)、朱張橋社區(東北)、朱張橋社區(溝東)、沈泉莊社區、龍潭社區
付莊街道 西南村、東北村、西北村、東南村、小河灣、勞模店、朱嶺、毛墩、何莊、後龍泉屯、官莊、前龍泉屯、楊河灣、大河灣、城子、張旦子、殷旦子、杜旦子、邱旦子、岳旦子、孟莊、土山屯、前焦邱、後焦邱、東三沖、西三沖、於莊、張莊、王莊、李莊、窯北頭、窯南頭、陳嶺、蔡莊、上王莊、下王莊、陳武莊、義和莊、前官戰湖、湯莊村、趙莊村、東店子村、中店子村、西店子村、花卜嶺村、小車莊村、大車莊村、大丁莊村、同興村、彭沂興村、徐家林村、前後站村
盛莊街道 尚屯村、陳家白莊村、花埠圈村、前盛莊村、後盛莊村、紅土屯村、大埠東村、十里堡村、吳家白莊村、大菜園村、葛莊村、寇對河村、店子村、留鄰莊村、李家白莊村、付家白莊村、許沖村、孫對河村、黃對河村、王對河村、崔王莊村、八塊石社區、杜三崗社區、齊莊社區、三崗店社區、雙月社區、魏三崗社區、小白衣莊社區、朱陳北社區、孟家園社區、侯三崗村、林家村、劉三崗村、南營子村、王三崗村、張三崗村、東石埠社區、張岑石社區、孫家岑石村、郭岑石社區、蜈蚣三忌社區
冊山街道 東冊山、西冊山、山前、後村、良莊、五寺莊、小莊子、尚莊、老沂莊、潘莊、房莊、何莊、陸莊、南頭、沙旦子、唐沙溝、白沙溝、房沙溝、顧沙溝、義和村、劉沙溝、新橋、黑虎墩、圍梓、侯沂莊、同沂莊、房嶺屯、石杭嶺、鄭旺、溝角、鳳凰墩、埝頭
高都街道 大塘崖、薛莊、小李莊、北茶棚、小塘崖、南茶棚、西墩、東墩、紅勝、西高都、沈牌子、張莊、鐵莊、楊莊、常旺、冉莊、沂蒙、東高都、後坦、前坦、中坦、車輞、大毛旦、小毛旦、彭坡、程莊、肖莊、聖口、肖杭、宋墩
沂堂鎮政府 南沂堂村、北沂堂村、寨子村、沂西嶺村、前台井村、後台井村、前峰山村、後峰山村、東泉里堡村、西泉里堡村、賢孝莊村、東迷龍村、西迷龍村、前迷龍村、後迷龍村、東杏山湖村、西杏山湖村、冷水溝村、北大埠村、荊山村、麒麟山村、後大埠村、前大埠村、大興屯村、東為兒橋村、西為兒橋村、大槐樹村、前柳莊村、後柳莊村、龍泉官莊村、興路口村、龍王堂村
褚墩鎮 褚墩一村、褚墩二村、褚墩三村、橋頭村、錦城村、廖屯村、廖屋村、五里橋村、東永安村、西永安村、梁莊村、小山子村、向陽新村、碑住二村、碑住三村、碑住四村、蘭山村、蘭山前屯村、蘭山中屯村、蘭山後屯村、朱莊村、三嶺村、北官莊村、北王莊村、孫盛莊村、東卜莊村、西卜莊村、青石塘村、風渡口村、黃金店村
黃山鎮 李官莊、舒官莊、山西、文曲山(山崖、山前、中村)、蠍子山、西蔡村、雙合村(麻湖、武村)、栗林、東蔡村、謝官莊、老屯、前黃山、後黃山、柳行、豐山村(豐大、豐後、豐上)、鳳凰莊、蔣史汪一村、蔣史汪二村(蔣二片、蔣三片、蔣四片)、菊花屯(丁東、丁西、丁南)、桃園、安頭、柴口、木柞一村、木柞二村、木柞三村、木柞四村

城市榮譽

“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區”、“新中國60年最具投資價值區”、“中國最具有創新發展潛力縣區”、“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區”、“輝煌十一五·中國城鎮化建設模範示範區”、“中國宜居宜業典範區”、“中國循環經濟優秀品牌城市”、“山東省最佳投資城市”、“山東省生態經濟示範區”、“全省法治創建先進區”、“省級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先進區”、“全省對外開放先進區”、“全省平安建設先進區”、“全省發展民營經濟先進區”等。

地理環境

羅莊區羅莊區位
羅莊區位於山東省東南部,東經118°06’—118°28’,北緯34°51’—35°06’。北依蘭山區,東與河東區隔河相望,西與蒼山縣接壤,南與郯城縣為鄰。總面積370.6平方公里。

羅莊區境內以平原、丘陵兩種類型為主,地勢西高東低,東部是沂河沖積平原,西部多為丘陵,坐落於西部邊境的寨山為全區最高峰,海拔272.4米。

地質

境內地質構造比較古老,處於沂沭斷裂帶西側,其構造體系大部分屬新華夏系第二隆起帶。地層主要出露古生界、中生界地層,在沂河沖積平原覆蓋有新生界第四系鬆散堆積物。按出露地層從老到新依次是:1、寒武系,岩性為石灰岩頁岩砂岩薄層灰岩及厚鮞狀灰岩等,總厚度729米,主要分布在羅西街道辦事處西部;2、奧陶系,岩性主要有含燧石結核及條帶的白雲質灰岩、角礫泥灰岩、泥灰岩及泥質灰岩,總厚度687—750米,主要分布在羅西、西高都、付莊及冊山等街道辦事處;3、石炭系,岩性為頁岩、砂岩、殘餘鐵礦、粘土頁岩及煤層等,總厚度267—317米、主要分布於羅莊、盛莊、西高都、冊山、付莊等街道辦事處;4、三疊系,岩性為砂岩、頁岩、粘土岩、砂質頁岩夾煤層,厚度達355米,零星分布於羅莊、雙月湖街道辦事處。5、白堊系,岩性為砂岩、砂礫岩、凝灰質角礫岩,僅分布在西高都街道辦事處的東部。6、第四系鬆散沉積物,主要分布在沂河附近,其岩性為沖洪積亞沙土、亞粘土及中粗砂夾礫石,部分地區為中細沙。

地形

境內山脈均起自蒙山,共有大小山嶺48座,海拔55米至272.4米,相對高差217.4米,寨山最高,海拔272.4米坐落於羅西街道辦事處西部過界的寨山、大紅山小紅山薛山吳平山狼虎山、北鋪騰山、驢脖子山、架子山九座山頭,從空中俯瞰,險峻多姿,松柏蒼翠,奇形怪石,如詩如畫,恰似一朵盛開的蓮花,故稱“九頂蓮花山”。
慶雲山位於冊山、付莊、羅莊三個街道辦事處交界處。胭脂山,又名紅山,位於羅西街道辦事處澗花埠村北,因山體由含鐵紅色岩土構成而得名,古雲“胭脂山前,絨花官莊”,是言此處山清水秀,物華天寶,人傑地靈。
石猴山,原名五子山,位於雙月湖街道辦事處湖西崖村西;
蟠龍山,位於羅莊街道辦事處山南頭村西北;
響馬嶺,位於盛莊街道辦事處紅土屯村西;
青風嶺,位於盛莊街道辦事處花埠圈村西,兩嶺系姊妹嶺;
鳳凰嶺,位於付莊街道辦事處西部,景色清幽,林蔥水碧,綿延五里。

土壤

羅莊區地處臨郯蒼平原腹地,土質肥沃,主要有褐土、潮土、水稻土和砂姜黑土4大類。

褐土類,面積約11.5萬畝,包括褐土性土、淋溶褐土潮褐土和褐土4個亞類,主要分布在羅莊街道辦事處西部和付莊街道辦事處西部。
潮土類,面積約5.2萬畝,包括潮土和濕潮土2個亞類,潮土主要分面在盛莊、高都和冊山街道辦事處的近河區域,小面積的濕潮土分布在湯莊街道辦事處南部。

水稻土類,面積約5.5萬畝,主要分布在冊山街道辦事處、高都街道辦事處的西南部和盛莊街道辦事處的東南部。

砂姜黑土類,面各約2.5萬畝,主要分布在羅莊街道辦事處東部、盛莊街道辦事處西南部和湯莊街道辦事處的西北部。

水文

羅莊區沂河
境內有沂河武河南涑河陷泥河燕子河五大河流,共有25條幹支流,河流總長度186公里,分屬沂河河系和中運河河系,統屬淮河水系。
沂河,又稱沂水,發源於沂源縣松山北麓,全長574公里,流域總面積1.07萬平方公里,有大小支流入羅莊區境內,為羅莊、河東兩區界河。流經我區盛莊、西高都、冊山三個街道辦事處,境內流長18.5公里。沿河地帶人口密集,土地肥沃,資源豐富。
武河,又稱邳蒼分洪道,系清康熙年間為引沂濟運而開挖,1957年,為承泄江風口分洪閘分泄沂河洪水又進行了開挖。武河全長74公里,羅莊區境內流長5公里,是西高都街道辦事處、冊山街道辦事處與郯城縣的界河。陷泥河、南涑河、燕子河均流入武河。
南涑河,發源於蘭山區義堂鎮堰西村,全長40.5公里,總流域面積250.3平方公里。由蘭山區馬廠湖鄉流入我區,流經羅西、羅莊、付莊、湯莊四個街道辦事處,境內流長24.15公里。
陷泥河,發源於蘭山區大嶺鎮的南沙埠莊村西北,全長31公里,流域面積180.6平方公里。由蘭山區金雀山街道辦事處流入我區,流經盛莊、西高都、冊山三個街道辦事處,境內流長22.74公里。
燕子河,發源於羅西街道辦事處澗頭村西驢脖子山東麓,全長57公里,總流域面積311.5平方公里。由賈莊村西折而向南,在官莊村南入蒼山縣境,境內流長14.1公里。

氣候

區境屬暖溫帶季風區半濕潤大陸性氣候,氣溫適宜,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春季回暖較快,少雨多風,空氣乾燥,常發生春旱,又由於受寒潮侵襲,易發生晚霜凍和倒春寒危害。夏季溫度高,濕度大,降雨量集中。秋季氣溫下降迅速,降水變率大,常出現初霜凍、連陰雨等災害性天氣。冬季空氣寒冷乾燥,雨雪稀少,乾冷天氣較多。常年盛行風向多為西北、北、東北、東南和西南風,旱、澇災害較為嚴重。

自然資源

羅莊區自然資源比較豐富,為經濟繁榮和各項社會事業發展提供了十分優越的條件。

礦產資源

羅莊區鋁釩土
現已發現的有煤炭、鋁釩土石灰石、砂粘土、鐵礦石焦寶石、瓷石、花崗石、矸土等40餘種。其中煤、鋁釩土、石灰石儲量居全市首位。煤炭主要分布於羅莊、付莊、冊山、湯莊等街道辦事處,儲量7024.36萬噸。鋁釩土主要分布於盛莊、羅莊兩個街道辦事處,儲量242萬噸。石灰石主要分布在羅西、冊山兩個街道辦事處,儲量1.8噸。河沙儲量極為豐富,沙色肉紅,抗壓性強,質地優良,沂河河床沙層平均深15米左右,儲量達2.02億噸。

水資源

水質優良,大都符合人畜飲水和工農業生產用水標準。多年平均降水量為875.8毫米,降水量多集中在夏季,6-9月份多年平均降水量為627.3毫米,占年降水量的73.1%。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量為1.2億立方米,可供開採量7763萬立方米。全區水資源人均占有量少50立方米,是全國人均占有量的1/6。

生物資源

全區有小麥、水稻、玉米、地瓜、穀子等糧食作物10餘類,花生、大豆、棉花、黃煙、蔬菜等經濟作物品種300多個,香稻、小豌豆蠶豆等稀有作物10多種;有楊、柳、椿、泡桐、法桐馬尾松、側柏、板栗、柿子、核桃、山楂、蘋果、銀杏、梨、桃、杏、花椒等樹木300餘種;玄參、太子參、棗仁、杜仲、薄荷、半夏、蟾酥、全蠍等野生藥材近百種;豬、牛、羊、驢、馬、雞、鴨、鵝、鴿、鹿、鴕鳥等養殖動物50餘種;狐狸、野兔、刺蝟等野生動物20餘種;麻雀、燕子、啄木鳥、貓頭鷹、喜鵲、烏鴉山斑鳩環頸雉等鳥類50多種;鯉魚、鰱魚、鯰魚、鱉等淡水魚類20多種。

經濟

羅莊區羅莊區
近年來,羅莊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到更加重要位置,適應新常態,打造新優勢,全力打好乾部作風建設、工業轉型升級、生態環境治理、新型城鎮化建設攻堅戰,全面深化改革,切實保障改善民生,確保完成“十二五”規劃各項任務,努力打造宜工宜商宜居、工商複合型經濟強區,經濟社會保持平穩健康發展。2014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43.3億元,增長11.8%;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0.35億元,增長11.4%;固定資產投資214.9億元,增長17.8%,增幅居全市第一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0.1億元,增長13.6%,增幅居全市第二位;城鎮在崗職工平均工資54300元、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615元,均增長9%。

第一產業

2010年,羅莊區新增杞柳面積2000畝,花卉面積100畝,造林1000畝;新建環保養殖小區2個,畜禽防疫率達100%。全鎮耕地面積達到3.9萬畝,小麥面積3.2萬畝,牛蒡面積1000餘畝,林業面積6000餘畝(其中杞柳5000餘畝、花卉面積210畝,楊樹林銀杏林面積882畝)。

第二產業

2009年實現規模工業增加值145億元、利稅55.9億元,分別增長14.5%和10%。實施過億元工業項目24個,完成投資45億元,增長28%。新增規模企業43家,產值、利稅過億元企業分別達到56家和8家,華盛江泉集團連續8年進入全國500強。華宇鋁電二期、臨鋼三期、羅欣藥業水針劑、新光毛毯擴建、美鑫管業一期、沂州高檔拋光磚、金匯管業、博林建材等項目建成投產,新增產值81億元。華盛中天技術中心被認定為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全年新增中國名牌產品1個、山東省名牌產品3個,中國馳名商標1件、山東省著名商標2件。羅莊區是中國重要的建築陶瓷和日用陶瓷生產基地,年產日用瓷7億多件、牆地磚6000萬平方米,為山東省之最,被譽為“江北第一瓷都”。[5]

第三產業

2012年,羅莊區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5億元,增長25%。其中一產完成投資1億元,二產完成投資61.4億元,三產完成投資32.6億元。全年實施5000萬元以上的項目90個,完成投資64.56億元。全區10個市重點建設項目年度計畫投資17.78億元,累計完成投資24.4億元,完成年計畫的137%。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8億元,增長22%。

風土人情

羅莊區秧歌
正月十五的人民廣場是舞的世界、歡樂的海洋。全市九縣三區選派的12支秧歌隊來到這裡,在雄渾激越的威風鑼鼓聲中,展開了臨沂市第四屆“喜來居”杯民間秧歌會秧歌表演。
秧歌會在平邑縣老年秧歌隊的表演中拉開帷幕。悠久的歷史孕育了我市富有特色的民俗文化,每個代表隊都有各自的拿手絕活向觀眾們展示。蒼山大蒜之鄉秧歌隊一上場,就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首先開場的是舞動彩綢的姑娘秧歌隊,緊接著是老年腰鼓隊,鏗鏘悅耳的鼓點引出乘風揚帆的雙旱船,與穿紅掛綠的高蹺隊相映成趣。最後以歡快熱烈的獅子舞壓陣,整個演出伴隨著雄渾激越的鑼鼓,勞動號子前後呼應,把勞動人民歡慶豐收的喜悅和憧憬美好生活的激情融為一體,一氣呵成,將一幅濃郁的民俗風情畫展示給觀眾。

沂水代表隊的80多位老年秧歌隊員打著腰鼓,舞著彩扇,踏著舞步,送來了風韻獨具的新編秧歌——《歡天喜地過大年》臨沭縣150人的富民街秧歌隊全部是街道居民組成,年齡最大的已70多歲,儘管昨天天氣寒冷,但老人們臉上卻掛著汗珠,她們的表演熱情感染了觀眾,贏得陣陣掌聲。
羅莊區湖南崖秧歌隊表演的傳統秧歌“撲蝴蝶”和河東區九曲鎮三官廟村秧歌隊表演的“龍燈扛閣”成為此次秧歌會的亮點,這兩支秧歌隊對民間秧歌這一古老的文化藝術進行了大跨度、全方位的改革創新,不僅使其保持了原有的民間風俗風情,還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營造了極大的看點!

旅遊

羅莊區臥龍山佛祖洞
臥龍山佛祖洞:臥龍山佛祖洞位於沂水縣院東頭鎮南一公里處,地處臥龍山之腹,虎頭山之下,堪稱藏龍臥虎之地。
佛祖洞天然形成於百萬年前,洞體弓形頂,構造緊固;洞中通道蜿蜒曲折,狹窄深邃。洞中有“曲徑通幽”、“峰迴路轉”,也有前人刻制的“奇觀、寶、”;有山泉流水、聖井仙液,也有瀑布連天;神秘的龍潭虎穴更是讓人毛骨悚然。幾十萬年自然形成的石佛像雄偉壯觀,惟妙惟肖,石乳、石筍、石花和乳珊瑚不計其數,點綴洞內,令人拍手叫絕!
更奇的是:洞中洞、洞上洞和洞下洞,有乾洞和水洞,有觀音洞、千佛洞、紅孩兒洞、西天洞、數不勝數。佛殿四壁,形態各異的佛像各行其位,閉眼休行,走入其中,就仿佛身臨佛家靜地,脫身塵俗,一種飄然的感覺!

孟良崮戰役紀念地孟良崮戰役紀念地位於蒙陰縣和沂南縣交界處,因孟良崮戰役而舉世聞名。1984年為紀念孟良崮戰役在山上修建的紀念碑高30米,

羅莊區孟良崮戰役紀念地
由三塊狀如刺刀的灰色花崗石築成,象徵著野戰軍、地方軍和民兵的武裝力量體制。底座為邊長20米、高1.6米的正三稜體,組成一個槍托,意喻槍桿子裡面出政權。

紀念碑的上下部構成一個有機的整體,象徵著軍民團結必勝,人民戰爭必勝。孟良崮戰役紀念館位於山下的孟良崮烈士陵園內,占地面積81,000平方米,建築面積3,240平方米。館內共分5個展廳,分別為門廳、戰役廳、支前廳、英烈廳和雙擁廳。紀念館後面是烈士墓地。墓地正中是粟裕將軍骨灰撒放處,其後是烈士英名塔。紀念館前矗立陳毅、粟裕的巨型雕塑。孟良崮戰役遺址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寶泉寺:寶泉寺,座落在羅莊區羅莊街道辦事處朱陳村西100米處。是以名泉、古寺、涑河、化石有機組合為特色的佛教文化遊覽區。寺內數十眼甘泉星羅棋布,且其味甘美,終年不竭,故名寶泉,寺因泉而得名。傳說寶泉寺建於唐代,但抗日戰爭前尚有的唐代殘碑,惜已不存,亦無可考。另《續修臨沂縣誌》雖有“建於宋代”的說法,但也旁無佐證。現唯一有據可考的是寺內元代延五年(1318年)所立之

羅莊區寶泉寺
碑(俗稱龜馱碑)文記有:朱陳有舊禪院院內寶泉,因泉而得名也。兵革之際,毀於劫火,碑譜淪沒,其詳不可考,惟故基地存焉……”等語。碑文還謂:該寺經過丁巳(1257年),戊寅(1278年)、戊午(1318年即元延五年)60餘年的三次重修,“殿宇檐楹,丹青赭堊,煥然一新,望之巍然”,“又有清流映帶左右,凡耳目之所接及者,但樹林陰翳,山禽野鳥竹風及月而已。幽人至北,整覺塵消物外,終日徜徉,輒忘返也。”所以推斷,寶泉寺至今已有千年的歷史。由此也不難想像當年的寶泉寺遊人如織、香客雲集的盛況。直至明末清初,已有600畝的規模,成為沂州府(臨沂古稱)四大名寺之一。
寶泉寺的最大特點是以泉取勝。據《臨沂市地名志》中闡述:“寺前涑水之陽,寶泉棋布,其味甘美,其質清澈,故名寶泉。泉最著名者有五,均以泉水噴射之形命名:珍珠泉、葡萄泉、竹葉泉、冒沙泉、滾波泉……。”這些名泉,由於近年當地地下水開採嚴重和保護管理措施不善,現在能湧現於遊客面前的也只有珍珠泉了。“珍珠泉”又名“龍頭寶泉”,是原“朱陳八景”之一。其水量極大,且終年不枯,水味甘美,周邊鄉鄰於此汲水、洗衣,祖祖輩輩,代代相傳,哺育了朱陳村一代又一代的百姓。被當地百姓親切地稱為“母親泉”。近幾年來,當地政府,從保護文物、觀光旅遊的角度出發,計畫對該泉實行封閉管理,但當地百姓由於對該泉有傳統的依戀性,對封閉管理意見不一致,因此,政府體諒老百姓的感情,暫時還是開放管理。
寶泉寺的另一特點是奇石景觀。該寺的地界,據地理專家考證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在億萬年前曾為海洋,後經地殼運動,火山噴發和數億年的自然風化,形成現在奇妙的魚群化石,至今石中的三葉魚化石仍清晰可見。此外,寺內的天然怪石,起
羅莊區寶泉寺
伏連綿,原“朱陳八景”中的“臥虎石岩”、“蟠龍山區”、“叮響石”均以奇石為托,加之人們美好的想像而命名,連同“玉帶涑水”、“龜探河源”、“三松合壁”、“一樓風寒”、“珍珠寶泉”這八大景構成寶泉寺的外圍景觀,與古寺相映成趣,集合成一個完美的、具有濃厚宗教色彩的佛教聖區。然而,歷經歲月的滄桑,和當地居民文物保護意識淡薄,像“蟠龍山區”、“叮響石”、“臥虎石岩”等處景點都是因當地百姓的炮擊取石所毀壞。據說“三松合壁”是因一農婦把玉米秸堆放於此,不慎失火所毀。還有“玉帶涑水”更是因近些年排污治理力度不夠,“玉帶”顏容漸失。更令人痛惜的是,1938年4月5日(古歷三月初五清明節),日本侵略軍侵占朱陳抗日軍民與之展開搏鬥,血戰幾晝夜,使寶泉古寺及“八大景”遭到嚴重的破壞,昔日的美景一夜之間,蕩然無存。後又經“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摧殘,已無人無遐顧及昔日的“八景”。直至解放後,“八大景”也只剩個斷壁殘垣了,但作為史話,也仍為寶泉寺的美景捧場增輝。
改革開放以來,重修寶泉寺,最早是在八十年代,原羅莊鎮黨委委派朱陳管理區根據史料和當地百姓的傳說,重建起廟宇和廟前戲台,開展了大量的修繕“八大景”工作,使寶泉寺的舊景又依稀可循。
1998年,寶泉寺美華集團接管,美華集團為完善這一歷史文化遺產,又投近千萬元重修了廟宇,請專家設計,完善了大雄寶殿,新建起了廟門、天王殿三聖殿、鐘樓、鼓樓、客堂、藏經樓等,使寶泉寺廟更加煥然一新。原有的“八景”中的“臥虎石岩”、“龜探河源”、“叮響石”等又恢復原貌。每逢初一、十五,前來燒香拜佛的香客絡繹不絕,又現當年“此寶泉之勝概,梵宮之福地”的盛況了!
羅莊區盛能遊樂園

盛能遊樂園:始建於1997年9月,總規劃面積2000畝,計畫總投資2億元,現已形成以兒童樂園水上樂園、百鳥園、動物園、如意山莊等為主,以鴕鳥梅花鹿生態養殖為輔的多層次、大規模的綜合性遊樂場所。兒童樂園總投資500萬元,占地面積2500平方米,主要設施有激流勇進、觀覽車、碰碰車、海盜船、卡丁車場等設施。水上樂園總投資700萬元,占地面積2萬多平方米,由中國船舶科學研究中心的專家精心設計,是目前臨沂市規模最大、設施最先進、功能最齊全、設計最超前的一家集休閒、娛樂、健身為一體的多功能大型室外水上遊樂場所。百鳥園總投資450萬元,是魯南最具特色的鳥園之一,園中匯集80餘種奇禽珍鳥。如意山莊總投資600萬元,是一家集休閒、遊樂吃住為一體的豪華酒店。

龍潭公園:龍潭公園位於羅莊區政府駐地。始建於1987年,歷時三年建成,共投資350萬元,占地5.8萬平方米,其中水面3.4萬平方米,建景點10餘處,如佛心閣龍女亭龍女送子三亭橋、兒童樂園、梅花山、祥雲山、遊船碼頭、長廊、碑廊、扇形亭等。園內遍植花木,青松翠竹,秀麗蔚然,亭台橋榭,曲徑通幽,景色雅致。1990年春節開始向遊人開放,1991年開始每年舉辦“迎春燈會”,採用聲、光、電等先進技術,設立百餘主體造型花燈,有金陵十二釵、聊齋鬼怪故事、西遊記主題人物、八仙過海、嫦娥奔月、后羿射日、黑貓警長等各種題材,生動逼真、栩栩如生,吸引了眾多遊客,成為羅莊區的一大景觀。

羅莊區護台植物園
護台植物園:護台植物園位於區行政辦公大樓以北,總面積238畝。護台較周圍明顯凸起,據考證系原始社會末期龍山文化遺址,近年來曾在這裡出土了大量陶器、石器等珍貴文物。

1997年1月,區委、區政府決定在護台及周圍建造植物園,先後投資200餘萬元,栽植櫻花、紫荊、水杉、銀杏等名貴花卉木30餘種4萬多棵(株),修通遊覽人行道4000多米,鋪設地下管道2000多米。整個園林採用片林結構,每片以一個名貴樹種為主,襯以各種小型灌木,疏密相間,錯落有致,形成金鐘迎春櫻花爛漫紅葉傲霜蒼松映雪等十大景區,成為羅莊區一大人文旅遊景點。

歐洲商業街:羅莊歐洲街是由香港威格斯(中國)建設

羅莊區羅莊歐洲街
顧問有限公司規劃設計,於1999年10月由沈泉莊華盛江泉集團開發建設的商業性建築群。歐洲街位於羅莊新區黃金地段,南臨區行政辦公大樓和護台植物園,北依月亮城社區,兩側為居民住宅小區。總投資4000餘萬元,占地60餘畝,南北長400米,總建築面積2.6萬平方米。街區以歐式建築風格為主調,建有噴泉、中央舞池、羅馬亭、凱鏇門等歐式建築,各種歐式迴廊與奇花異木相映成趣,充分體現了歐洲浪漫幽雅、回歸自然的建築風格,為人們提供了一個集觀賞、休閒餐飲購物娛樂於一體的良好場所。
行政辦公樓及廣場:羅莊行政辦公大樓座落於風景宜人的雙月湖畔,交通便利,環境優美。大樓主樓17層,裙樓3層,總高68.6米,底座東西長94.8米,南北寬91.8米,建築面積2.3萬平方米。樓內設中央空調,有各種房間345間,其中辦公用房285間,大小會議室12個。整個工程總投資5000萬元,於1997年竣工,被評為“省級優良工程”。行政辦公大樓前的區人民廣場是開敞式綠地廣場,四周環繞著碧波蕩漾的雙月湖,設定有拓荒牛、飛馬等各類雕塑26組,華燈88盞,栽植各類花卉苗木20餘種、10萬多株,形成了春有花、夏有蔭、秋有果、冬有青,四季有綠的綠化格局。環繞廣場的雙月湖,占地1000多畝,水域面積500多畝,有各式橋樑11座。人民廣場為各類大型文娛活動提供了寬闊的場地。2000年曾作為中央電視台“心連心”藝術團演出主會場。廣場每天遊人如織,成為人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社會事業

醫療

2010年,羅莊區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展開,出台了實施方案、重點工作任務安排及考核辦法,傅莊、冊山、沂堂街道(鎮)三家公立醫院開始實施基本藥物制度。
醫院:臨沂市婦幼保健院、羅莊區人民醫院、臨沂羅莊中心醫院等。

教育

高級中學:臨沂第十八中學(羅莊區第一中學)、臨沂第十九中學(羅莊區實驗中學)
高等院校:臨沂大學雙月湖校區、魯南技師學院(原臨沂高級技工學校)、臨沂職業學院、山東煤炭技師學院、山東交通技術學院

社會保障

2010年,羅莊區投資2億元,建設了13項污水治理重點工程,配套管網45公里。投資1億元,實施了城區供暖工程,敷設供熱管網工程。投資460萬元,完成了湖北路、電廠路、新206國道等路段燃氣管網敷設11公里。對通達南路、新206國道、羅七路、湖北路全長35公里的弱電進行了埋地敷設。農村住房建設與危房改造工程投資4億元,實施了36個村莊的整村改造,新建農房8046戶,改造危房823戶。

名人

周忠(1366—1431),明朝將軍。始祖西漢開國元勛周勃,官至太尉。
楊肇基(1581—1631年)13歲世襲懷遠將軍,深受朝廷重視,掌管沂州政治,軍事,經濟。後歷任陝西柴溝堡、廣昌營守備,鳳陽府中都留守司,河南撫院中軍游擊將軍,天津營參將,京師神機營副總兵,大同總兵官,征西將軍,後因病於家中休養。
於騰清官員,先後任銅梁知縣代理成都知府。
齊雲鵬:清末沂州才子
克仁:抗日烈士孫
張文俊:國畫家
趙元明:字東啟書法家
雷光裕:農民書法家
陳允升:書法家
高樹屏:抗日戰爭時期教育家
王廷江:農民企業家

知名企業

華盛江泉集團、沂州水泥、羅欣藥業、久泰能源、盛陽集團、臨礦集團、紅日阿康、華能電廠、遠通集團、新光集團、聖戈班、華盛中天、恆昌焦化、三德特鋼、金海匯集團、益膳房牛奶等。

山東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轄2個副省級城市,15個地級市,以及49個市轄區,31個縣級市,60個縣。
濟南市市中區 | 歷下區 | 天橋區 | 槐蔭區 | 歷城區 | 長清區 | 章丘市 | 平陰縣 | 濟陽縣 | 商河縣
青島市市南區 | 市北區 | 四方區 | 李滄區 | 嶗山區 | 城陽區 | 黃島區 | 即墨市 | 膠州市 | 膠南市 | 平度市 | 萊西市
淄博市張店區 | 臨淄區 | 淄川區 | 博山區 | 周村區 | 桓台縣 | 高青縣 | 沂源縣
棗莊市市中區 | 山亭區 | 嶧城區 | 台兒莊區 | 薛城區 | 滕州市
東營市東營區 | 河口區 | 墾利縣 | 廣饒縣 | 利津縣
煙臺市芝罘區 | 福山區 | 牟平區 | 萊山區 | 龍口市 | 萊陽市 | 萊州市 | 招遠市 | 蓬萊市 | 棲霞市 | 海陽市 | 長島縣
濰坊市濰城區 | 寒亭區 | 坊子區 | 奎文區 | 青州市 | 諸城市 | 壽光市 | 安丘市 | 高密市 | 昌邑市 | 昌樂縣 | 臨朐縣
濟寧市市中區 | 任城區 | 曲阜市 | 兗州市 | 鄒城市 | 魚台縣 | 金鄉縣 | 嘉祥縣 | 微山縣 | 汶上縣 | 泗水縣 | 梁山縣
泰安市泰山區 | 岱嶽區 | 新泰市 | 肥城市 | 寧陽縣 | 東平縣
威海市環翠區 | 乳山市 | 文登市 | 榮成市
日照市東港區 | 嵐山區 | 五蓮縣 | 莒縣
萊蕪市萊城區 | 鋼城區
臨沂市蘭山區 | 羅莊區 | 河東區 | 沂南縣 | 郯城縣 | 沂水縣 | 蒼山縣 | 費縣 | 平邑縣 | 莒南縣 | 蒙陰縣 | 臨沭縣
德州市德城區 | 樂陵市 | 禹城市 | 陵縣 | 寧津縣 | 齊河縣 | 武城縣 | 慶雲縣 | 平原縣 | 夏津縣 | 臨邑縣
聊城市東昌府區 | 臨清市 | 高唐縣 | 陽穀縣 | 茌平縣 | 莘縣 | 東阿縣 | 冠縣
濱州市濱城區 | 鄒平縣 | 霑化縣 | 惠民縣 | 博興縣 | 陽信縣 | 無棣縣
菏澤市牡丹區 | 鄄城縣 | 單縣 | 鄆城縣 | 曹縣 | 定陶縣 | 巨野縣 | 東明縣 | 成武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