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鄉縣

金鄉縣

金鄉縣位於山東省南緣,鄰接江蘇省。總面積885平方千米。總人口61萬人(2003年)。金鄉縣錄屬孔孟之鄉濟寧市,地處風光秀麗的微山湖西畔,北依東嶽泰山,南臨重鎮徐州,西連牡丹之鄉,東傍孔孟故里。轄九鎮四鄉,總面積886平方公里,總人口60萬,是馳名中外的大蒜之鄉、圓蔥之鄉、金谷之鄉、長壽之鄉。金鄉縣轄9個鎮、4個鄉:金鄉鎮、胡集鎮、霄雲鎮、羊山鎮、雞黍鎮、魚山鎮、王丕鎮、馬廟鎮、司馬鎮、興隆鄉、高河鄉、卜集鄉、化雨鄉。共8個居委會、651個村委會,1247個自然村。縣人民政府駐金鄉鎮,郵編:272200。行政區劃代碼:370828。區號:0537。拼音:Jinxiang Xian。

基本信息

縣名由來

金鄉縣遠在氏族部落時期是有仍氏(緡姓)聚居的地方。金鄉縣名起源於西漢.以山得名。漢武帝天漢四年(公元97年)封其子為昌邑王,十一年薨.葬於高平山,初在山北鑿墓,得白兔,以為不吉,更葬山南,鑿而得金,故改名曰金鄉山.縣名自此始沿用至今。不過至今金鄉也沒有開採金的歷史記載,所以說以“傳”得名。

歷史

金鄉縣金鄉縣
在金鄉縣這片土地上,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夏為有緡國,系舜子季禧的封地,是當時汶,泗流域通向中原河洛地區的咽喉.東漢建武元年(25),省爰戚,置金鄉.據考證,漢武帝天漢四年四月(公元前97年),封子劉髆為昌邑王,十一年薨,在金鄉縣這片土地上,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夏為有緡國,系舜子季禧的封地,是當時汶,泗流域通向中原河洛地區的咽喉。東漢建武元年(25),省爰戚,置金鄉。據考證,漢武帝天漢四年四月(公元前97年),封子劉髆為昌邑王,十一年薨,葬於高平山。初在山北鑿墓得白兔,以為不吉,更葬山南,鑿而得金,故改名曰金多山,後除爰戚為金鄉縣,縣名自此始至今,已1900多年。
金鄉縣金鄉縣

《金鄉縣誌》載,金鄉縣治原在今嘉祥縣阿城鋪。北朝魏,縣治遷東緡故城,即今址。明弘治十六年(1503),重修土城,新建四門。東門名東作,西門名西城,南門名南熏,北門名北拱。"城周長七里三十步,城根闊一丈七尺,頂闊五尺,城外為隍,闊四丈六尺,深一丈一尺"。明萬曆六年(1578)二月,"復修城池,訖於七年七月。城基增闊到二丈七尺,頂闊增到一丈二尺,高提到二丈三尺。又計地輸柴,燒磚三百餘萬,爰新東西門樓,增高六尺,易城土女牆以磚,修磚垛二千一百八十三,增城鋪十五座,重以瓮門,臨以凌塹,巍然煥新,訖為雄鎮"。清康熙十二年(1673),四十九年(1710),兩次補集。乾隆三十八年(1773)至四十三年,重修磚城,"基寬一丈七尺,頂寬一丈一尺,周圍一千零三十六丈。官修二段,四百五十丈六尺二寸;民修四段五百八十五丈三尺八寸。四門增修城樓,大券台,月城券台,馬道,吊橋各四座"。鹹豐九年(1859),新修城廓,"根基闊三丈五尺,頂闊一丈五尺,高一丈五尺,周長一千六百餘丈"。十一年(1861),紳士李壘等輸資建四城隅炮樓。

行政區劃

金鄉縣轄9個鎮、4個鄉:金鄉鎮、胡集鎮、霄雲鎮、羊山鎮、雞黍鎮魚山鎮王丕鎮、馬廟鎮、司馬鎮、興隆鄉、高河鄉、卜集鄉、化雨鄉。共8個居委會、651個村委會,1247個自然村。總面積885平方千米,總人口608853人。(www.xzqh.org根據“濟寧地名網”資料整理。估計為2004年統計數據)

歷史沿革

1995年1月13日,設立金馬鄉,將雞黍鎮的馬集、王門樓、胡莊、辛莊、東李、張莊、單樓、西李、楊莊、大劉、焦行、分廟、劉樓、呂廟郭莊、杜河、宋營、鄭樓、菜園、太山廟、李杭、徐廟等22個村劃歸金馬鄉管轄,鄉人民政府駐馬集;設立大義鄉,將胡集鎮的大義北、大義南、南周、南孫樓、莫橋、前代、萬柳、邱井、方廟、南郭、後代、安樓、前安、北周、邱樓、草廟、西王莊、李樓、莫樓等19個村和羊山鎮的劉莊、桃元、安五王、河東王、後於、宋屯、周大樓、東張、東李、薛海、關帝等11個村劃歸大義鄉管轄,鄉人民政府駐大義。
1999年12月22日,撤銷馬廟鄉,設立馬廟鎮(魯政函民字【1999】39號)。
2000年5月11日,撤銷司馬鄉,設立司馬鎮,其行政區域和人民政府駐地不變(魯政函民字【2000】34號)。
2000年,金鄉縣轄10個鎮、6個鄉。總人口602555人,各鄉鎮人口: 金鄉鎮 70916 緡城鎮 44112 王丕鎮 21416 霄雲鎮 44271 胡集鎮 36293 羊山鎮 48109 馬廟鎮 50823 魚山鎮 23558 雞黍鎮 36722 司馬鎮 30409 卜集鄉 40988 高河鄉 32704 化雨鄉 42437 興隆鄉 36964 金馬鄉 22061 大義鄉 20772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0年12月1日,撤銷大義鄉,將其行政區域併入胡集鎮;撤銷緡城鎮,將其行政區域併入金鄉鎮,金鄉鎮人民政府駐地遷至原緡城鎮人民政府駐地;撤銷金馬鄉,將其行政區域併入雞黍鎮(魯政函民字【2000】69號)。
截至2002年12月31日,金鄉縣轄9個鎮、4個鄉。

地理

金鄉公路縱橫,河道成網,京滬京九隴海石新鐵路京杭運河傍區而臥,城北15公里的濟寧機場正在擴建。境內屬暖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水適量。縣域北部儲存著近3億噸優質肥氣煤,年產60萬噸的金橋煤礦2000年底投產,預計可開採90年。南部有大量的石油天然氣,東部鉀鹽儲量極為豐富,西部優質山石可加工利用率高達95%以上。另外還有質量上乘的鋁土、鈾、鍺、天然焦、礦泉水等18種寶貴資源亟待開發。

人口民族

目前金鄉縣有固定居住人口60萬人,其中農業人口戶數11.4萬戶,非農業人口戶數0.88萬戶。年齡在百歲以上的就有46人。另外,在該縣的老年人中,85歲到89歲之間的有2713人,90歲到94歲之間的有887人,95歲到99歲之間的有263人,他們占到金鄉縣總人口的萬分之七十五左右。

經濟

金鄉縣農業
農業:金鄉縣是農業縣,在歷史上是一個並存的多發地區。新中國成立後,勤勞的金鄉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大興水利建設,著手調整境內萬福河水系,疏挖大沙河,治理蘇河吳河淶河等主要河道,最大限度地減輕洪澇災害。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經濟得到迅猛發展,跨進了全國農業先進縣行列。大蒜是金鄉的主導產業,大蒜種植始於東漢初年,民國時期,全縣種植面積常年在3000畝左右,現在全縣種植面積50萬畝,蒜頭單產1200公斤。被命名為“大蒜之鄉”。現今在全國蔬菜協會有世界大蒜看中國,中國大蒜看金鄉之說。金谷,在金鄉種植歷史悠久,是金鄉縣的著名特產,全國四大名米之一。金谷碾出的小米黃中透亮,性粘味香,營養豐富,清乾隆時曾定為貢米

工業:金鄉工業基礎薄弱,1949年,只有少數個體手工業者,經營捲菸、鐵業、木業、修配、蠶絲等,工業產值84.6萬元,1956年後,經過對手工業者的社會主義改造,才逐步得到發展。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調整內部結構,改革管理體制,實行各種形式的承包責任制,加速發展鄉鎮工業,吸引國內外先進技術和資金,工業生產進入一個新階段,全縣初步形成擁有機械、電器、化學、輕工、編織、釀造、食品、醫藥、建材等門類比較齊全,各種經濟成分並存的工業體系。環氧樹脂澆鑄乾式變壓器、95系列高壓油管,金貴酒、花新綢、服裝、管具等產品進入國際市場;糧食全外混合熏蒸機填補了國內空白。金鄉大蒜青山羊皮桐木、兔毛、玉米、棉花、綠豆、豆粨為大宗出口物資。

交通

交通閉塞和通訊落後的局面大大改觀。北(京)珠(海)公路(105國道)和東(明)豐(縣)、棗(莊)曹(縣)公路在境內相交。各鄉鎮村莊均有瀝青油麵或水泥公路相通,實現了村村通公路,村村通客車,村村通電話。

文化

地名詞語特徵:1,境內自然村建村年代考據對全縣1247個自然村的考證和統計分析,除17個村無據可考外,其餘自然村建村千年以上24個(其中在周代1個,,時期建村6個,晉代3個,唐代15個),宋以後建村1206個(宋代13個,元代32個,明代830個,清代323個,民國後8個)。2,地名命名規律考自然村名稱主要是依據名人姓氏,山水地理,古蹟,因事傳奇,吉祥佳言,古建築物,礦藏物產,禦敵戰事而得名.(如雞黍,雞黍是東漢太守範式之鄉,相傳,東漢漢明帝辦太學,山東山陽人範式河南漢南人張劭都是太學裡的學生,是同窗好友,後範式,張劭並告歸鄉,不失千里結言,隔二處張劭按約定日期準時來探望,範式殺雞為季厚待之,由此得名"雞黍".後有集市,隨稱為雞黍集)。

地名實體文化內涵:金鄉縣的悠久歷史和獨特的地理景觀,使文物古蹟遍布全境,曾發生過一些重大的歷史事件,出現了許多知名人物,從而造就了金鄉縣深厚的歷史文化.1956年-2004年縣內進行過多次文物普查,發現古遺址27處,古墓葬16處,古建築8處,文物點62處,徵集文物361件,有些文物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現代史上著名的羊山戰役就發生在金鄉縣羊山鎮羊山,現在戰役發生地修建了革命烈士陵園,每年有十數萬人到此瞻仰憑弔。

旅遊

古老的文化、悠久的歷史在金鄉留下了嘆為觀止的文物古蹟和革命紀念地。全縣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6處,旅遊風景區點4處,如唐代文峰塔、明代奎星樓等。

金鄉縣星湖公園
星湖公園:星湖公園座落在金鄉縣城的中心,她的面積不大,但因為環境優美,每天都有許多人有公園裡健身、遊玩。 

星湖公園的正西邊是光善寺塔,它有九層高,有八個角和八個面。塔的正北面有個大門。聽老人說,它以前很破舊,因為在戰爭年代被破壞了,後來補修好了。

光善寺塔向東走,就到了文淵閣。這是一座兩層的建築,屋頂上是清一色的琉璃瓦,在陽光下發出金色的光。在它的前面有八根盤龍柱,上面雕刻著張牙舞爪的龍在雲海里翻騰,其中西邊第二根柱子上雕刻著二龍戲珠,柱子上的龍張著血盆大口,好像要從上面飛下來一樣,栩栩如生。文淵閣東西邊各有五根方形的柱子,上面雕刻著各種各樣的圖案,其中有一根柱子上刻著兩隻猴子,一隻調皮的猴子用手去抓馬蜂窩,惹惱了馬蜂,馬蜂開始分頭行動,一群去蜇抓馬蜂窩子,一群去蜇另一隻吃桃的無辜的猴子,很是另人開心。

離開了文淵閣,沿著九曲橋走到了奎星樓。它有三層高,屋頂上是桔黃色的硫璃瓦。它的四個角上各有一個風鈴,一陣風吹來,風鈴就會叮叮噹噹的響。奎星樓四面環水,風景特別優美。湖邊種著許多垂柳,小路兩邊是美麗的榕樹。如果是夏天,柳枝輕拂水面,榕花飄香,走在公園裡,心情特別好。

星湖公園雖然小,但卻是金鄉人遊玩放鬆的好去處。

金鄉縣魁星樓

魁星樓:明萬曆二十七年(1599),汝南人彭鯤化任金鄉知縣,始建魁星樓,上層供奉魁星神像,下層明窗四敞,為遊人休息,樓前架凌雲橋於壽河之上,和陸岸相連。

康熙壬辰(1705年),魁星樓傾圮,凌雲橋木朽爛,知縣沈淵首先捐俸倡導,募捐者濟濟,魁星樓得以修復一新,並重建凌雲橋;以石為墩,上架大木為梁,鋪以厚板,共三孔。

鹹豐甲寅(1854),魁星樓毀於殘亂。至光緒十二年(1866年),知縣程方德勸募得制錢重建魁星樓,台基沿其舊制。“又復繚以周垣”,護以柵欄,金碧輝煌,丹堊一新。對凌雲橋則危扶缺補,東西側設石欄,前而砌成石道。

此後百餘年間,風剝雨蝕,成亂頻仍,年久失修,後經“文革

金鄉縣文淵閣
”人為破壞,魁星樓牆毀頂榻,門爛窗壞,橋落石沒。1983年金鄉縣政府撥款將魁星樓橋修葺一新,雄踞水中,再現當年風姿。

文淵閣:金鄉縣星湖公園內的文淵閣,將古今名人典籍資料及李白墨寶“壯觀”碑、西漢“禳盜刻石”、漢像畫石、明王鐸巨幅中堂等歷史文物收藏並對外展出。文淵閣古色古秀,幽雅別致,與公園內建於唐代文峰塔、明代奎星樓交相輝映,呈現出濃郁的歷史文化氛圍,吸引了眾多外地遊客參觀遊覽。

王傑紀念館:王傑紀念館座落在金鄉縣城北華土固村(今王傑村)東面,坐北朝南,占地面積3015平方米。1968年,為紀念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王傑而修建。

金鄉縣王傑紀念館

紀念館迎門刻有“山東省重點烈士建築物保護單位”石碑。紀念館建築呈“工”字形,館標“王傑紀念館”為鎏金大字。中間大廳里,陳放著王傑烈士的半身的石膏塑像,高2.5米。大廳東西牆壁上鐫刻著毛主席“為人民而死,雖死猶榮”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語錄。大廳東間,有毛主席“我贊成這樣的口號: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語錄,有周恩來、朱德、董必武等老一輩革命家的題詞。

整個展覽分三部分,其中有100多幅畫面和王傑犧牲時被炸碎的襯衣和鋼筆等實物。

金鄉縣壯觀碑
壯觀碑:壯觀碑高178厘米,寬84厘米。正面刻壯觀二字,左下角有“太白”兩小字作注。背面刻“前壯觀字世傳唐李白筆跡,惟小注太白,他無所據。或雲賀知章時為任城令,與白友善,常來詢訪,經過城鎮,有所觀覽,而書寫。”明兗州府志載:“李白大書壯觀於金鄉,字屬行體,筆法俊逸,剛勁有力,不失壯觀之意,此碑現存金鄉縣文物管理所。
金鄉縣莎嶺

莎嶺:莎嶺亦名春城堌堆,也稱楊家堌堆。位於金鄉縣城東0.5公里,東孫樓村南50米處,該堌堆遺址為一橢圓形土丘,南北約150米,東西約200米,面積3萬平方米。最高處在中部偏西,1956年高出周圍地面8米,海撥44米,現僅高出周圍地面2-3米,為坎坷崎嶇之土丘。

莎嶺北部有一斷崖,1-3米為漢代文化層,3米以下為商周及新石器文化層,文化堆積最厚處約5米。暴露和出土的遺物有漢代畫像石、陶鼎陶豆、鬲足、石刀、石鏟、石紡輪、石梨、石鑿、石錛、蚌刀、蚌鋸、鹿角錐,骨匕首及父系氏族以後時期文化的石槨、陶罐、陶甬等。莎嶺是原始社會末期,先民為免遭洪水吞沒,築丘而居之地。1985年列為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金鄉縣山陽故城
山陽故城遺址:位於金鄉縣卜集鄉高莊村前,距金鄉城18公里,面積約1萬平方米,城址已基本無存,只有東北城角稍能看出痕跡,四周略高於地平面,地面殘留少量漢代陶片、瓦片。

公元前144年4月,漢景帝以昌邑為山陽國,封張當居為侯,後又封梁孝王五子劉定為山陽王。公元前141年,劉定卒,撤銷山陽國。前97年改為昌邑國,武帝封其子劉骨為昌邑王。骨卒,其子劉賀繼位。前63年,改昌邑國為山陽郡。

金鄉縣魯西南戰役紀念館
魯西南戰役紀念館:為了紀念在魯西南戰役中英勇犧牲的我軍將士,更好的繼承和發揚我黨我軍的光榮傳統,在中央軍委和省、市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的關心支持下,魯西南戰役紀念館於魯西南戰役勝利五十周年之際落成.曾參加過魯西南戰役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軍委副主席劉華清親筆題寫了館名。

魯西南戰役紀念館內陳列著一些鮮為人知的珍貴歷史照片、電文書信和實物等,其中有毛主席給劉、鄧首長的親筆信;有當時晉冀魯豫野戰軍司令部發布的“渡河命令”電文;有劉伯承、鄧小平同志過黃河以後的合影;有我軍挺進大別山途中的照片;有我軍包圍羊山之敵和生俘敵整編六十六師中將宋瑞珂、少將參謀長郭雨林的照片;還有《人民日報》、《冀魯豫報》《大眾日報》當時報導“魯西南戰役”和“羊山戰鬥”取得輝煌戰果和勝利的訊息等等。魯西南戰役紀念館是我們緬懷革命先烈,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基地。

特產

金鄉縣金鄉金谷
金鄉金谷:金鄉金谷產於濟寧金鄉縣。其粒渾圓,色澤金黃,質粘味香,營養豐富,儲存數年米質不變,馳名全國。用其做出的稀飯,米湯粘凝透亮,米粒懸浮,清香甘甜,有熱補潤腸之功能,是谷中珍品,營養成分列全國四大名米之首。

大蒜:金鄉是全國著名的中華大蒜之鄉。金鄉縣自然條件優越,土地肥沃,再加上勤勞智慧的金鄉人民廣泛採用先進的種植技術,所產大蒜個大、皮白、辣味適中,營養豐富,並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金鄉縣種植大蒜每年都在50萬畝左右,居全國縣(市)之首,2002年榮獲上海大世界基尼斯證書。總產可達60萬噸,大蒜的出口合格率達90%以上,出口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占全國出口總量的比重居全國縣(市)區之首,年出口創匯達5800萬美元。

黑皮冬瓜:黑皮冬瓜是優良的冬瓜品種。植株生長旺盛,主蔓15~22節著生第一雌花,以後每隔4~5節著生1朵雌花,果實長圓柱形,瓜長60厘米、橫徑25厘米,皮墨綠色,肉厚6.5厘米、白色,肉質緻密,味清淡,品質優。單瓜重13~15公斤,耐貯運,晚熟,播種至收穫170~180天,畝產4000公斤以上。

(註:濟南市青島市副省級城市。)(參見:山東省行政區劃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

齊魯大地

這兒,誕生了影響中華千年的儒家文化;這兒,有享譽海內外的五嶽獨尊之泰山。悠久而深厚的歷史與文化,讓我們一起進入齊魯大地!

山東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轄2個副省級城市,15個地級市,以及49個市轄區,31個縣級市,60個縣。
濟南市市中區 | 歷下區 | 天橋區 | 槐蔭區 | 歷城區 | 長清區 | 章丘市 | 平陰縣 | 濟陽縣 | 商河縣
青島市市南區 | 市北區 | 四方區 | 李滄區 | 嶗山區 | 城陽區 | 黃島區 | 即墨市 | 膠州市 | 膠南市 | 平度市 | 萊西市
淄博市張店區 | 臨淄區 | 淄川區 | 博山區 | 周村區 | 桓台縣 | 高青縣 | 沂源縣
棗莊市市中區 | 山亭區 | 嶧城區 | 台兒莊區 | 薛城區 | 滕州市
東營市東營區 | 河口區 | 墾利縣 | 廣饒縣 | 利津縣
煙臺市芝罘區 | 福山區 | 牟平區 | 萊山區 | 龍口市 | 萊陽市 | 萊州市 | 招遠市 | 蓬萊市 | 棲霞市 | 海陽市 | 長島縣
濰坊市濰城區 | 寒亭區 | 坊子區 | 奎文區 | 青州市 | 諸城市 | 壽光市 | 安丘市 | 高密市 | 昌邑市 | 昌樂縣 | 臨朐縣
濟寧市市中區 | 任城區 | 曲阜市 | 兗州市 | 鄒城市 | 魚台縣 | 金鄉縣 | 嘉祥縣 | 微山縣 | 汶上縣 | 泗水縣 | 梁山縣
泰安市泰山區 | 岱嶽區 | 新泰市 | 肥城市 | 寧陽縣 | 東平縣
威海市環翠區 | 乳山市 | 文登市 | 榮成市
日照市東港區 | 嵐山區 | 五蓮縣 | 莒縣
萊蕪市萊城區 | 鋼城區
臨沂市蘭山區 | 羅莊區 | 河東區 | 沂南縣 | 郯城縣 | 沂水縣 | 蒼山縣 | 費縣 | 平邑縣 | 莒南縣 | 蒙陰縣 | 臨沭縣
德州市德城區 | 樂陵市 | 禹城市 | 陵縣 | 寧津縣 | 齊河縣 | 武城縣 | 慶雲縣 | 平原縣 | 夏津縣 | 臨邑縣
聊城市東昌府區 | 臨清市 | 高唐縣 | 陽穀縣 | 茌平縣 | 莘縣 | 東阿縣 | 冠縣
濱州市濱城區 | 鄒平縣 | 霑化縣 | 惠民縣 | 博興縣 | 陽信縣 | 無棣縣
菏澤市牡丹區 | 鄄城縣 | 單縣 | 鄆城縣 | 曹縣 | 定陶縣 | 巨野縣 | 東明縣 | 成武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