棲霞市

棲霞市

棲霞市位於山東省東北部,隸屬於煙臺市轄區,全市總面積2016平方公里,轄12個鎮、3個街道、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953個行政村、966個自然村。截至2011年末,全市總戶數23.5萬戶,人口62.6萬人。

基本信息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棲霞市棲霞市

棲霞市地處膠東半島中心位置,位於東經120°33′—121°15′、北緯37°05′—37°32′之間,總面積2017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棲霞屬山區丘陵地形,素有“六山一水三分田”之說,又有“膠東屋脊”之稱。東有牙山、西北艾山,海拔800多米,方山、唐山、蠶山等較大山體300多個。這些山嶺脈脈相連,迂迴曲折,橫貫市境,中部成為南北分水嶺。兩側余脈多呈南北走向,形成低山丘陵,夾雜部分河谷沖積平原。水系南流的主要有清水河、漩河匯五龍河入黃海;北流有白洋河、清洋河匯夾河入渤海,黃水河經龍口入渤海。全境山地占72.1%,丘陵占21.8%,平原占6.1%。

氣候

棲霞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境內大小山峰2500餘座,大小河流114條,年平均氣溫11.3℃,降雨量650毫米左右,無霜期207天,年日照總時2690小時,屬暖溫帶季風型半濕潤氣候。

歷史沿革

棲霞市地圖

1131年(金天會九年,偽齊阜昌二年)置棲霞縣,因“日曉輒有丹霞流宕,照耀城頭霞光萬道”而得名。

1958年8月,棲霞縣轄17處鄉鎮,在此基礎上於1958年9月成立17處人民公社。1959年2月至1962年4月,因將官道公社併入觀里公社,故此3年的行政區劃為16處人民公社。

1962年4月後,官道由觀里析出,另增設大柳家公社,遂固定為18處人民公社者20餘年。

1984年3月,改人民公社為鄉(鎮)體制,同時調整部分區劃,設8鎮15鄉。

1995年11月30日,經民政部批准,撤銷棲霞縣設立棲霞市(縣級市)。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轄12個鄉鎮、3個街道、1個開發區,953個行政村:

翠屏街道莊園街道松山街道觀里鎮蛇窩泊鎮唐家泊鎮桃村鎮亭口鎮臧家莊鎮寺口鎮蘇家店鎮楊礎鎮西城鎮官道鎮松山鎮廟後鎮

市政府駐地:莊園街道。

人口社會

人口

棲霞市霞光路棲霞市霞光路

2011年末:

全市總人口62.6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8.8萬人。男女性別比103∶100。

人口出生率5.54‰,死亡率8.45‰,自然增長率-2.91‰。

少數民族:22個。

社會

2010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38元,按可比口徑計算,比2009年增長104.06%;人均消費性支出為4965元,增長100.9%;人均住房使用面積24.43平方米。

在崗職工平均工資12619元,增長9%。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303元,比2009年增長13.1%;生活消費支出1936元,增長16.2%;人均居住面積25平方米。

2010年全市最低生活保障救助人數為5875人,比上年增長27.1%;其中城鎮3425人,增長35.9%;農村2450人,增長27.9%。

社會福利性收養單位(含敬老院)13個,床位320張,收養270人。社會福利企業3個,安置殘疾人員59人。

物產資源

棲霞資源豐富。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51.4%,是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和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全市已探明和開發的礦產資源達40餘種,其中黃金產量居全國縣級市第六位,大理石花崗岩產量居全國第三位,滑石儲量居華北第二位,是全國三大滑石出口基地之一。

經濟狀況

2011年實現生產總值186.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9.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40.3億元,增長1.7%;第二產業增加值85.9億元,增長11.8%;第三產業增加值60億元,增長10.6%。三次產業比例為21.6:46.1:32.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07.6億元,增長17.9%。實現地方財政收入5.06億元,增長26.1%。2011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147.4億元,增長15.8%,其中儲蓄存款餘額146.7億元。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82.7億元,增長25.3%。

農業

棲霞市農 業

棲霞農業生產穩步發展,初步形成了糧油、果品、畜牧、菌菜協調發展的多元化、複合型農業結構,農民收入穩步增加。2011年全年農林牧漁業實現增加值40.27億元,比2010年增長4.1%。糧食總產24.2萬噸,下降13.3%;花生總產6.4萬噸,下降6.4%;水果總產150.6萬噸,增長1.7%;水產品總產4300噸,增長2.4%。

肉類總產2.2萬噸,禽蛋總產1.02萬噸,奶類總產0.15萬噸。全年完成造林面積2279公頃。

全市農機總動力133.3萬千瓦,增長3.6%。

蘋果產業國內領先。全市果園面積達65萬畝,果品年產量120萬噸;蘋果產業化、標準化和國際化水平位居全國前列,被國家確定為“中國蘋果第一市”和“全國無公害蘋果生產示範基地市”,享有“蘋果之都”的美譽。

生態農業初具規模。棲霞以蘋果產業為核心,拓展拉長生物鏈條,向前與畜牧業對接,向後拉動菌菜業發展,形成了多元化、複合型生態農業體系。這一模式,被山東省農業廳稱為“棲霞模式”。

工業

棲霞深入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膨脹壯大以汽車及零部件製造、風電設備製造為重點的機械裝備和電子信息、醫藥化工三大支柱產業,著力打造食品黃金水泥服裝四大優勢產品生產基地,切實提高了全市工業經濟的整體實力和綜合競爭力。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72家,實現增加值62.6億元,增長18%,實現銷售收入233.2億元,增長26.8%;實現利潤13.5億元,增長28.8%;實現利稅16.6億元,增長28.8%。企業虧損面為2.6%,增加0.1個百分點。

1、機械裝備業。

銀雲活塞、煙臺電機、裕霖工具、火焰山風電塔筒等骨幹企業已經具備較強的生產能力,南德實業、海城高科、拓偉汽車軸承等一批投資額度大、科技含量高項目先後開工建設,拉動了整個產業的快速發展。

2、電子信息業。

紅壹佰、皇威電子等規模企業快速發展壯大,永達光電、菲爾泰克精密電子等一批新企業相繼引進建設,產業規模逐步膨脹。

3、醫藥化工業。

瀚海化工、中洲製藥等骨幹企業的發展態勢良好,高性能聚胺酯、裕祥精細化工等新項目順利推進,產業的整體競爭力日益增強。

4、食品生產基地,安德食品、燕昊生物等一批新建企業先後開工投產,白洋河釀酒、海裕酒業、奧威酒業等葡萄酒生產企業的規模不斷擴大。到2010年,整個食品行業將實現銷售收入25億元、利稅2.5億元。

5、黃金生產基地。

棲霞市建設

通過加強對礦山開採秩序的整頓,加大資源的整合、經營力度,引導金興礦業、東發化冶等骨幹企業加大探礦投入和技改投入,不斷增強持續發展能力。到2007年,全市黃金年產量將達到3萬兩以上,2010年突破5萬兩。

6、水泥生產基地。

按照國家產業政策要求,重點在改造提升上狠下功夫,突出抓好東源、三菱、寶橋、白洋河四大水泥龍頭企業的技術升級和產能擴張,力爭到2007年底全部淘汰立窯生產線,水泥年生產能力由目前的500萬噸提高到800萬噸,建成膠東半島最大的水泥生產基地。到2010年,將實現銷售收入32億元、利稅3.2億元。

7、服裝生產基地。

以服裝集團、德棉集團及三水服裝等骨幹企業為核心,通過強化自主品牌打造和上下游企業的配套協作,逐步形成了集紡織、印染、加工為一體的生產體系。到2010年,年生產能力將達到7500萬件(套),從業人員達到5萬人,實現銷售收入50億元、利稅5億元。

貿易

2011年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2.5億元,比2010年增長17.6%。其中,城鎮零售額61億元;農村零售額21.5億元。實現進出口總額31720萬美元,增長27.8%,其中出口26188萬美元,增長29.6%。實際利用外資1718萬美元,增長13.9%。期末實有外資企業94個。

城市建設

棲霞市夜景

2011年,城市面積32平方公里,人口密度4000人/平方公里,截至2011年,資質三級及以上建築企業23家,完成建築業總產值11億元,增長13.4%;實現利稅1.3億元,增長18.2%。年末城鎮化率48%,比2010年提高1個百分點。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投資2億元,下降9.1%。市區道路面積146.98平方公里,人均綠地面積11.79平方米,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35.51%。

自來水普及率97.28%,燃氣普及率99.34%,集中供熱面積達30萬平方米。開工建設經濟適用房9000平方米,竣工2600平方米。村鎮建設完成投資5.6億元,增長9.4%。

完成環境污染治理項目21項,完成投資額1.5億元。全年二氧化硫排放量為6090.7噸,工業粉塵排放量為15046.94噸,工業廢水排放達標率100%。已建成污水處理廠1座,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89.53%,道路交通聲環境質量在“較好”以上。

交通郵電

截至2011年底,公路通車裡程1806.8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車裡程57.9公里。

完成郵政業務總量4826萬元,增長5%。年末固定電話擁有量10.07萬部,行動電話用戶47.7萬戶,網際網路用戶4.6萬戶。

科教文衛

中等職業學校1所,在校生0.35萬人。普通高中4所,在校生8828人;國中22所,在校生20331人;國小22所,在校生19697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生49人。

2011年,共取得市(地)級以上各類重要科技成果3項,其中,獲得省科技獎勵1項。專利申請量137件,授權專利98件。

有各種藝術表演團體1個,文化館1處,公共圖書館1處,檔案館1處。廣播、電視人口覆蓋率分別達到70%和100%。

有衛生機構22所,其中,醫院4所、衛生院13所,疾病預防控制機構4所,婦幼保健機構1所。各類衛生機構共有床位1613張,衛生技術人員2860人,其中,執業醫師及執業助理醫師1096人,註冊護士771人。2011年參加省級以上體育比賽共獲獎牌10枚,其中金牌3枚。

旅遊景區

牟氏莊園

牟氏莊園牟氏莊園

牟氏莊園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中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封建地主莊園,它擁有房產5500多間,土地6萬畝,山嵐12萬畝,現保存廳堂樓廂480多間,占地兩萬餘平方米。牟氏莊園規模恢弘,古樸壯觀,集中國歷史文化、建築文化、民俗文化之大成。

牟氏莊園以其恢弘的規模,深厚的內涵,被諸多專家學者評價為“傳統建築之瑰寶”、“中國民間小故宮”、“六百年旺氣之所在”。

地質文化奇石博物館

棲霞市地質文化奇石博物館於2007年9月28日正式開館運行,是全國屈指可數的奇石收藏館,集觀賞性、科普性為一體,擁有展廳5000平方米,館內陳列著2000多件大小不同、形態各異的奇石,經專家評估鑑定價值超過2億元,其中過千萬元奇石數塊。

館內奇石形態萬千,陳列錯落有致,令人目不暇接。主要收藏了靈璧石、太湖石、木化石、天景石、黃蠟石、五彩石、菊花石、大化石、方解石、鐘乳石、牡丹石、摩爾石、燕子石等,堪稱全國奇石之大觀。

太虛宮

棲霞市太虛宮

太虛宮是由中國道教全真龍門派創始人、著名的道學家、養生學家和文學家丘處機,於公元1191年以故居為觀主持修建,當地人稱之為“濱都宮”。其時占地86500餘平方米,金朝章宗皇帝親賜匾額“太虛觀”,元朝帝妃遙拜丘處機為師,賜《道藏》6000卷。太虛宮盛極一時,聞名海內外,被譽為“東方道林之冠”。

太虛宮位於平山前懷、長春湖畔,自1995年開始在原址進行重建以來,總投資5000餘萬元,占地面積13萬平方米,宮殿建築面積5200平方米,有大小殿堂34座,2003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宗教活動場所,成為山東省乃至全國又一座大型道教宮觀。

艾山自然風景區

艾山風景區位於棲霞市區西北9公里處,總面積60平方公里,因產“靈艾”而得艾山之名,形成於1億年前,主峰海拔814米,為棲霞群山之冠,同時也是膠東半島第三高峰,山東第十高峰。

艾山有石景30多處,如石人、石猴、海豚石、龜石、佛像等都給人栩栩如生的感覺。艾山有6處湧泉,其中溫泉2處,冷泉4處;瀑布17處,壺口瀑布、迎仙瀑布落差達50多米,甚為壯觀。艾山有野生植物85科816種,其中花草300多種,藥材230種,靈芝、茶和人參是山中珍品。艾山境內共有大小峽谷10餘處,以東線、西線景區兩處環形峽谷最為著名。東線峽谷充滿了原始野趣,以幽險奇秀為主要特色;西線峽谷則以瀑布、奇峰、怪石、大草甸子為主要景觀;中線主峰可以開展野外攀險。

艾山具有豐厚的人文積澱,春秋時期齊國大臣田孔、道教全真派創始人丘處機、明末兵部尚書郝晉、抗日名將許世友、影視明星王玉梅等人都與艾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景區內歷史遺蹟眾多,如西線的老君廟,中線的三清觀、兵工廠,東線的山神廟、石圍子等。

名優特產

棲霞蘋果:1871年由美國傳教士引進,最早以青香蕉、紅香蕉兩個品種為主,後又發展了小國光、金帥,改革開放以來引進了紅富士、喬納金等,是中國最重要的蘋果產地。
棲霞特產蘋果以“種植面積、綜合服務、果園管理、品種技師、總產單產、企業效益”六個“全國第一”而飲譽中華,被國家特產園藝學會授予“蘋果之鄉”稱號,被國家統計局命名為“中國水果第一市”。

歷史名人

丘處機(1148——1227年),是道教的一支全真道掌教人。字通密,號長春子。登州棲霞濱都村人。1224年(元太祖十九年),丘處機回到燕京,奉旨掌管天下道教,住天長觀(今白雲觀)。同年,丘處機曾持旨釋放淪為奴隸的漢人和女真人3萬餘,通過入全真教即可免除差役的方式解救了大批漢族學者。丘氏對於華夏文化的傳承和漢文化的獨立性作出了貢獻。
郝懿行(1757——1825),字恂九,號蘭皋,山東棲霞人。生於清高宗乾隆二十二年,卒於宣宗道光五年,年六十九歲。懿行性沉默,吶若不出口,然談經則喋喋忘倦。所居四壁蕭然,庭院蓬蒿常滿,懿行處之泰然。妻王照園,亦博涉經史,當時著書家,有“高郵王父子,棲霞郝夫婦”之目。懿行著作,有文集十二卷,筆錄六卷,《證俗文》十八卷,均《清史列傳》並行於世。
於七(1609——1702),本名樂吾,山東棲霞唐家泊村人,抗清英雄。
牟宗三(1909—1995),字離中,山東棲霞人。新儒學八大家之一。中國現代學者、哲學家、哲學史家,現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被稱為當代新儒學的集大成者。
張煒1956年11月生,山東龍口人,原籍山東棲霞。歷任棲霞縣寺口橡膠廠技術員、工人,中共山東省委辦公廳檔案編研處幹部,山東省文聯專業作家、創作室副主任,山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主席,萬松浦書院院長;兼任山東省師範大學煙臺師範學院中文系教授、山東省龍口市政府副市長、市委副書記,全國青聯委員,山東省青聯副主席、山東省青年文體委主任等。

齊魯大地

這兒,誕生了影響中華千年的儒家文化;這兒,有享譽海內外的五嶽獨尊之泰山。悠久而深厚的歷史與文化,讓我們一起進入齊魯大地!

山東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轄2個副省級城市,15個地級市,以及49個市轄區,31個縣級市,60個縣。
濟南市市中區 | 歷下區 | 天橋區 | 槐蔭區 | 歷城區 | 長清區 | 章丘市 | 平陰縣 | 濟陽縣 | 商河縣
青島市市南區 | 市北區 | 四方區 | 李滄區 | 嶗山區 | 城陽區 | 黃島區 | 即墨市 | 膠州市 | 膠南市 | 平度市 | 萊西市
淄博市張店區 | 臨淄區 | 淄川區 | 博山區 | 周村區 | 桓台縣 | 高青縣 | 沂源縣
棗莊市市中區 | 山亭區 | 嶧城區 | 台兒莊區 | 薛城區 | 滕州市
東營市東營區 | 河口區 | 墾利縣 | 廣饒縣 | 利津縣
煙臺市芝罘區 | 福山區 | 牟平區 | 萊山區 | 龍口市 | 萊陽市 | 萊州市 | 招遠市 | 蓬萊市 | 棲霞市 | 海陽市 | 長島縣
濰坊市濰城區 | 寒亭區 | 坊子區 | 奎文區 | 青州市 | 諸城市 | 壽光市 | 安丘市 | 高密市 | 昌邑市 | 昌樂縣 | 臨朐縣
濟寧市市中區 | 任城區 | 曲阜市 | 兗州市 | 鄒城市 | 魚台縣 | 金鄉縣 | 嘉祥縣 | 微山縣 | 汶上縣 | 泗水縣 | 梁山縣
泰安市泰山區 | 岱嶽區 | 新泰市 | 肥城市 | 寧陽縣 | 東平縣
威海市環翠區 | 乳山市 | 文登市 | 榮成市
日照市東港區 | 嵐山區 | 五蓮縣 | 莒縣
萊蕪市萊城區 | 鋼城區
臨沂市蘭山區 | 羅莊區 | 河東區 | 沂南縣 | 郯城縣 | 沂水縣 | 蒼山縣 | 費縣 | 平邑縣 | 莒南縣 | 蒙陰縣 | 臨沭縣
德州市德城區 | 樂陵市 | 禹城市 | 陵縣 | 寧津縣 | 齊河縣 | 武城縣 | 慶雲縣 | 平原縣 | 夏津縣 | 臨邑縣
聊城市東昌府區 | 臨清市 | 高唐縣 | 陽穀縣 | 茌平縣 | 莘縣 | 東阿縣 | 冠縣
濱州市濱城區 | 鄒平縣 | 霑化縣 | 惠民縣 | 博興縣 | 陽信縣 | 無棣縣
菏澤市牡丹區 | 鄄城縣 | 單縣 | 鄆城縣 | 曹縣 | 定陶縣 | 巨野縣 | 東明縣 | 成武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