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縣

莒縣

莒縣位於山東省東南部,是日照市的一個縣。莒故城為莒國、城陽國都治,是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歷史文化名城。轄21處鄉鎮(街道),1260個行政村,總面積1952.42平方公里,總人口113.3萬。2008年10月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在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全國抗震救災總結表彰大會上,莒縣農民救災志願隊被評為抗震救災英雄集體。地勢北高南低,四周環山,中間丘陵、平原、窪地交接。沭河北入南出,縱貫全境。海拔200米以上的低山,主要分布在縣境北部、東部和東南部,占總面積的13.25%;丘陵主要分布在縣境東北、西部和南部,占總面積的61.35%;平原主要分布在縣境中部沿沭河及其支流兩側的狹長地帶。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夏為莒部落,商屬姑幕國,周為莒子國。西周到春秋初期,莒國疆域相當遼闊,擁有介根、夷維、
莒縣莒縣
牟婁、諸、琅琊、鄆、密、向、余丘、紀障等31個城邑。相當於東臨黃海,北到山東省膠州、高密,西到昌邑、蒙陰,南到蒼山、郯城、臨沭和江蘇省贛榆的範圍。
在春秋初從計遷莒後,國勢強盛,不斷與齊、魯、晉會盟,對周圍小國征戰。公元前686年夏,齊公子小白在鮑叔牙的保護下奔莒避亂,次年魯伐齊,小白回齊,是為齊桓公。此即著名歷史典故“勿忘在莒”的由來。
到春秋中後期,因屢遭征伐,莒國疆域日小。戰國時期,公元前431年為楚所滅(另說齊先滅莒,後又為楚所取)。後屬齊地。公元前350年,齊國修建長城,經莒境東莞北部山嶺至琅琊入海。公元前284年,燕將樂毅伐齊,攻克齊都臨淄,齊緡王出奔莒城,次年被臣下所殺。其子法章在莒被擁立為襄王,率眾保莒城以拒樂毅。樂毅連克70餘城,唯莒與即墨不下。後燕軍為田單火牛陣所破,襄王守莒而終於復國。
秦滅六國後始行郡縣制,莒國改稱莒縣,屬琅琊郡,治在莒城。西漢時期,公元前201年(高祖六年)12月,置城陽郡。公元前179年(文帝二年)置城陽國,都莒。東漢末年稱莒縣,治在莒城,屬徐州部琅琊國。三國為魏地,屬青州部城陽郡。晉先後屬城陽郡、東莞郡,郡治莒縣。南北朝時先後屬青州東莞郡、莒州義塘郡。隋屬琅琊郡。唐、五代初屬河南道莒州,後屬河南道密州。宋屬密州。金元屬莒州,州治莒縣。明省縣入州,屬青州府。清稱莒州,治在莒城,初承明治,中升直隸州,後為散州,先屬山東布政司青州府,後屬山東布政司沂州府。
1913年改州為縣,先後屬岱南道、濟寧道、琅琊道,1928年裁道後直屬省。
1940~1945年,變動頻繁,先後分設莒南、莒北、莒中、莒沂邊、莒臨邊、莒諸邊、沂東等縣。
1945年7月莒中縣改稱莒縣,駐莒城,隸屬山東省濱海專區。
1950年屬沂水專區。1953年屬臨沂專區。
1992年12月13日經國務院批准,莒縣由臨沂地區劃歸日照市管轄。

位置境域

莒縣位於山東省東南部,日照市西部,東經118°35′~119°06′,北緯35°19′~36°02′,隸屬於沿海開放城市—日照市。東臨日照市東港區、五蓮縣,西界沂水縣、沂南縣,北接諸城市,南毗莒南縣。南北最大長距75.6公里,東西最大寬距37.4公里,總面積1952.42平方公里

行政區劃

莒縣莒縣
1910年分城鄉為34個區。1913年,分莒縣為36個區。1929年劃為10個區。1931年劃10個區為332個鄉鎮,領2585個村。
1940年3月,中共領導下的莒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行政區劃仍沿用10區制。後隨抗戰形勢發展,縣境區劃析合多變。解放戰爭時期,初轄18個區,1947年1月轄14個區,區下始設56個鄉,1949年底共轄14個區142個鄉。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縣內區劃變動十餘次。2012年,莒縣轄21個鄉鎮,其中17個鎮、4個鄉。1260個行政村。
陵陽鎮、東莞鎮、碁山鎮
龍山鎮、浮來山鎮、庫山鄉
中樓鎮、招賢鎮、果莊鄉
店子集鎮、閻莊鎮、桑園鄉
小店鎮、城陽街道、洛河鎮
嶠山鎮、寨里河鎮、安莊鎮
劉官莊鎮、夏莊鎮、長嶺鎮

地理環境

地形
地勢北高南低,四周環山,中間丘陵、平原、窪地交接。沭河北入南出,縱貫全境。海拔200米以上的低山,主要分布在縣境北部、東部和東南部,占總面積的13.25%;丘陵主要分布在縣境東北、西部和南部,占總面積的61.35%;平原主要分布在縣境中部沿沭河及其支流兩側的狹長地帶,占總面積的23.1%;低平窪地大都分布在莒城周圍的幾個鄉鎮,占總面積的2.3%。
山脈
均為泰沂山脈系。海拔200米以上的低山450餘座,大多呈東南西北走向。東南有鳳凰山、老營頂、高墩子、先行垛、玉皇頂、馬亓山,海拔在500米以上,其中馬亓山海拔662.2米,是莒縣最高峰;東有屋樓崮、橋子山、梁甫山、矬山、院山,東北有歪頭山、沒頭山、寶珠山,海拔均在470米以上;北有五山、金華山、碁山,海拔均在400米以上;西有洛山、浮來山,海拔均近300米。
河流
屬沭河、濰河水系,主要有沭河、濰河、繡珍河、茅埠河、袁公河、洛河等26條。沭河經沂水縣境流入莒縣天寶鄉,蜿蜒南流,至夏莊鎮東南出境,境內段長76.5公里,流域面積1718.2平方公里,豐水年平均流量27.3立方米/秒,枯水年為0.6立方米/秒。濰河於東莞鎮後石崮後村流入莒境,曲折南流到庫山鄉庫山村南與其南源石河水匯合後,東南流入五蓮縣境,境內段長18公里,流域面積162平方公里。
氣候
莒縣屬於暖溫帶亞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莒縣地區的常年平均氣溫為12.1℃,年降水量750毫米左右,年日照時數2450小時,年平均無霜期182天。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莒縣礦產資源豐富,初步探明的礦產達38種,鐵、銅等金屬和石灰石、大理石、頁岩粘土等非金屬資源尤為豐富。
水資源
莒縣有沭河等大小河流26條,有青峰嶺等大中小型水庫226座,水資源充足。
土壤資源
共有5大土類、12個亞類、13個土屬、93個土種。棕壤主要分布在沭河以東及城南各鄉鎮,占可利用面積的58%。褐土主要分布在東莞、庫山、長嶺、小店、浮來山等鄉鎮的丘陵地區,占可利用面積的21.9%。潮土分布於低洼平地,適種作物廣,是各種土壤中最好的一個土類,占可利用面積的15.3%。水稻土多分布在縣城周圍鄉鎮的部分傾斜平原交接窪地,宜種植水稻,占可利用面積的3%。砂姜黑土主要分布在石灰丘陵東側低洼狹長地帶,占可利用面積的1.8%。
植物資源
植被面積1540.6平方公里,覆蓋率78.9%。其中自然植被面積322.13平方公里,覆蓋率16.5%;人工植被面積1218.47平方公里,覆蓋率62.4%。
全縣有林地面積達到58.8萬畝,其中防護林16.7萬畝,經濟林24.4萬畝,用材林17.7萬畝,森林覆蓋率達27.8%。

人口

2011年,莒縣總人口110萬人,城市人口20萬人。
2012年,總人口113.3萬。

經濟

2006~2010年期間,莒縣生產總值193.32億元;財政總收入、地方財政收入達到9.84
億元和4.53億元,與“十五”相比分別增長了2.24倍和1.75倍;地方財政收入過千萬元的鄉鎮(街道)達到9個、增加8個。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達到170億元,淨增11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6860元、城鎮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24599元,分別增加2820元和13451元。莒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80.2億元,年均增長19.5%。三次產業比例由31:33:36發展到19:44:37。
2012年,全年完成生產總值248億元,增長11%;實現地方財政收入7億元,增長18.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8518元和9750元,增長12%和16.5%;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63.6億元,增長25%;各類存、貸款餘額達到257.6億元和151.2億元,分別比年初增加52.7億元和28億元;三次產業比例發展到15.1:49.6:35.3。地方財政收入過千萬元鄉鎮(街道)達到10個。

社會事業

2006~2010年期間,投資1.6億元完成校舍維修改造30萬平方米,投資3800萬元建成啟用了縣第五實驗國小,新建或改造鄉鎮中心幼稚園20處。
2006~2010年期間,全面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新農合財政補助標準由每人每年10元提高到120元,農民參合率達到96.3%;投資6372萬元完成了21處鄉鎮衛生院和454處村級衛生室建設改造任務,招聘508
名醫務人員到各級醫療機構。
2006~2010年期間,新增城鎮就業3.67萬人,安置再就業1.38萬人,累計發放失業保險金6480萬元。城鄉低保提標擴面,農村低保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1300元,城市低保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303元,農村五保老人集中供養率達到70%。五年積累各項社保基金突破10億元,年均增長23%。為1166戶城鎮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發放補貼200萬元。完成農村貧困殘疾人危房改造425戶,自2010年起為農村重度殘疾人每人每月發放生活補貼50元。
2006~2010年期間,莒縣與山東師範大學聯合成立了“莒文化研究中心”,有3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列入國家名錄,《莒縣過門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

交通

莒縣南靠兗石鐵路,北近膠濟鐵路,東臨日照港,206國道,225、335、336省道交匯莒城,連線京滬高速、同三高速的日東高速公路和膠新鐵路貫穿境內
截止到2013年,莒縣共累計建成高速公路45.97公里(其中,日東高速37.47公里,青臨高速8.5公里)。累計改造農村公路2703.8公里,建設大中橋158座,累計完成投資10億元。
至2012年底,莒縣農村公路通車裡程達2777.95公里。其中縣道346.45公里,鄉道247.59公里,村道為2183.91公里。
截止到2013年,莒縣共建有客運站20處,其中縣城2處(二級、三級站各1處),鄉鎮客運站18處;莒縣共有二級客運站1個,三級客運站2個,四級站1個,五級站16個。

旅遊

莒地古城堡遺址達十幾處,古遺址、古墓葬已發現1291處。
浮來山景區:國家AAA級旅遊區、省級風景名勝區和省級地質遺蹟保護區,被評為2005年山東省十大魅力景點之首。景區內的定林寺,是劉勰故居。寺院正中矗立著“天下銀杏第一樹”,高24.7米,粗15.7米,樹齡近4000年。
莒縣博物館:位於莒縣縣城青年路南端。始建於1986年,占地5200平方米,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館藏文物12000餘件,一二三級文物200餘件。分為“莒國文物基本陳列”、“莒縣流散文物珍品專題展覽”兩大系列,1989年對外開放,與青州、滕州並稱山東省三大縣級博物館。被評為“山東省優秀博物館”、“山東省文化系統先進集體”、“山東省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山東省青少年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山東省科普教育基地”。
齊長城:齊長城莒縣段位於東莞鎮東莞村北4公里的光光山至長城嶺上,長8公里、寬10米、高2—3米。城用夯土築成或沿山就地取石砌成。北段從光光山入莒,呈南北走向。西段從沂水縣垛莊東南沿莒沂邊界呈東西走向入莒。兩段在楊廷官莊會合,呈西北東南走向入諸城。1977年被公布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其他景區:城陽王劉章墓、陵陽河遺址、橫山抗日根據地、馬鬐山風景區、屋樓崮。

著名人物

劉勰(約467~539)字彥和,南北朝東莞莒人。文學理論批評家。《文心雕龍》的作者。
鄒惟新(約1287~?)字仲德,城陽鎮鄒家莊子人。元皇慶二年(1313年)考取鄉貢進士。任沂水、日照等縣儒學教諭,任松州學正、承事郎濰州同知、亞中大夫同僉太常禮儀院事。
王盡美(1898一1925),原名王瑞俊,字灼齋,莒縣大北杏村(今屬諸城市)人。是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之一,是山東黨組織早期的組織者和領導者。1919年參加五四愛國運動,被推舉為山東學生聯合會負責人之一。
宋平,莒縣招賢鎮大羅莊人。1917年生,1934年後,在北平大學農學院、清華大學學習。1936年參加工作,1937年12月加人中國共產黨。1989年6月在中共第十三屆四中全會上增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委。1990年11月至1998年12月,擔任中國計畫生育協會會長。
王玉璞(1890~1941)原名王楷,字玉璞,小店鎮前山頭淵人。1937年秋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年秋成立自衛常備隊,任大隊長。1940年3月奉命整編為八路軍山縱九支隊一大隊,任大隊長。9月又編為山縱二旅六團三營,任營長。
馬驊(1913~1958)原名鳳祥,字鳴岐,小店鎮呂家崮西村人。1938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營長、旅參謀長、縣長、軍分區司令員等職。抗日戰爭期間,在國民黨軍內工作,1940年4月率國民黨莒縣許樹聲混成旅一個營起義,成立八路軍莒縣獨立營。
呂鴻賓(1911.11~1990.6),莒縣閻莊鎮愛國村人,全國著名農業勞動模範,一至六屆全國人大代表。

榮譽

全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範縣 全省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縣
全國文明縣城 全省農業產業化先進縣
食品農產品安全示範區 全國科技工作先進縣
藍色經濟最具競爭力縣域城市 中國最具特色魅力旅遊名縣

齊魯大地

這兒,誕生了影響中華千年的儒家文化;這兒,有享譽海內外的五嶽獨尊之泰山。悠久而深厚的歷史與文化,讓我們一起進入齊魯大地!

山東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轄2個副省級城市,15個地級市,以及49個市轄區,31個縣級市,60個縣。
濟南市市中區 | 歷下區 | 天橋區 | 槐蔭區 | 歷城區 | 長清區 | 章丘市 | 平陰縣 | 濟陽縣 | 商河縣
青島市市南區 | 市北區 | 四方區 | 李滄區 | 嶗山區 | 城陽區 | 黃島區 | 即墨市 | 膠州市 | 膠南市 | 平度市 | 萊西市
淄博市張店區 | 臨淄區 | 淄川區 | 博山區 | 周村區 | 桓台縣 | 高青縣 | 沂源縣
棗莊市市中區 | 山亭區 | 嶧城區 | 台兒莊區 | 薛城區 | 滕州市
東營市東營區 | 河口區 | 墾利縣 | 廣饒縣 | 利津縣
煙臺市芝罘區 | 福山區 | 牟平區 | 萊山區 | 龍口市 | 萊陽市 | 萊州市 | 招遠市 | 蓬萊市 | 棲霞市 | 海陽市 | 長島縣
濰坊市濰城區 | 寒亭區 | 坊子區 | 奎文區 | 青州市 | 諸城市 | 壽光市 | 安丘市 | 高密市 | 昌邑市 | 昌樂縣 | 臨朐縣
濟寧市市中區 | 任城區 | 曲阜市 | 兗州市 | 鄒城市 | 魚台縣 | 金鄉縣 | 嘉祥縣 | 微山縣 | 汶上縣 | 泗水縣 | 梁山縣
泰安市泰山區 | 岱嶽區 | 新泰市 | 肥城市 | 寧陽縣 | 東平縣
威海市環翠區 | 乳山市 | 文登市 | 榮成市
日照市東港區 | 嵐山區 | 五蓮縣 | 莒縣
萊蕪市萊城區 | 鋼城區
臨沂市蘭山區 | 羅莊區 | 河東區 | 沂南縣 | 郯城縣 | 沂水縣 | 蒼山縣 | 費縣 | 平邑縣 | 莒南縣 | 蒙陰縣 | 臨沭縣
德州市德城區 | 樂陵市 | 禹城市 | 陵縣 | 寧津縣 | 齊河縣 | 武城縣 | 慶雲縣 | 平原縣 | 夏津縣 | 臨邑縣
聊城市東昌府區 | 臨清市 | 高唐縣 | 陽穀縣 | 茌平縣 | 莘縣 | 東阿縣 | 冠縣
濱州市濱城區 | 鄒平縣 | 霑化縣 | 惠民縣 | 博興縣 | 陽信縣 | 無棣縣
菏澤市牡丹區 | 鄄城縣 | 單縣 | 鄆城縣 | 曹縣 | 定陶縣 | 巨野縣 | 東明縣 | 成武縣

山東省文化概況

概況
5處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6座國家歷史文化名城、2座中國歷史文化名村、97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包括長城和京杭大運河的山東段)、397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泰山| 青島嶗山| 膠東半島海濱| 博山| 青州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曲阜| 濟南| 青島| 聊城| 鄒城| 臨淄| 泰安
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濟寧| 青州| 淄博| 蓬萊| 濰坊| 臨沂| 臨清| 莒縣| 煙臺| 惠民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章丘市官莊鄉朱家峪村| 榮成市石島管理區寧津辦事處東楮島村
重點大學山東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 中國石油大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