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山東省濟寧市泗水縣]

泗水[山東省濟寧市泗水縣]
泗水[山東省濟寧市泗水縣]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泗水縣是濟寧市轄縣,位於山東省中南部,泰沂山區南麓。泗水縣總面積1118.96平方公里。縣城位於縣境中部偏西,濟河下游。2011年總人口62萬人。轄2個街道、10個鎮、1個鄉。泗水縣政府駐泗河街道。泗水縣地勢南北高,中部低,由東向西傾斜,南北低山丘陵有738.5平方千米,占總面積67%,中部是河谷平地有353.2平方千米。泗水縣最高處鳳仙山海拔608米。屬暖溫帶季風氣候區,年均溫13.4℃,無霜期180—220天,常年降水量平均755毫米。2007年公路通車裡程1774千米,其中高速公路通車裡程25千米。主要旅遊景點有泉林泉群、泉林卞橋、安山寺、萬紫千紅度假區,泗張萬畝桃花園。2018年10月,獲得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先導區。

基本信息

建制沿革

虞夏為徐州之域。
商為卞明國。
泗水縣 泗水縣

周為魯國卞邑。
秦仍為卞邑,屬薛郡。
西漢 置卞且,屬徐州魯國。東漢沿用西漢舊制。
三國屬魏。
西晉屬魯郡。西晉末全境淪於石勒,366年陷於燕。373年陷於秦。
南朝宋初,卞縣廢。466年復置,屬魯郡。因兗州刺史畢敬眾降魏,其後,所屬忽宋忽魏。至宋末梁初常屬北魏。
北魏,縣境西部為汶陽縣,東部為卞縣,均屬魯郡。
隋,591年因泗河發源於境內而更名為泗水縣,隸屬魯郡。
唐,屬河南道兗州魯郡。後五代,屬兗州。
宋,為京東西路襲慶府所轄。
金,為山東西路兗州所轄。
元,屬濟寧路兗州,1336年泗水縣併入曲阜。1337年春,因治理不便,於泗城西8里音義置錦川縣。同年冬,廢錦川縣,復置泗水縣,仍隸屬兗州。
明,洪武初,隸屬濟寧府兗州。
清,隸屬兗州府。
1913年,裁府制改省、道、縣 三級 制,泗水縣為山東岱南道所轄。1914年,為濟寧道所轄。1927年,直屬省轄。1936年,泗水隸屬第一行政督察區。
1938年1月,日本侵略軍占領泗水,日偽成立泗水縣政府,屬第十五行政督查區1939年末,游擊泗水縣政府宣告結束。1947年,國民黨軍隊重占泗水後,泗水縣仍屬山東省第十五行政督察區所轄。
1939年春,建立抗日民主政權,以滋臨公路為界,劃為兩個縣:公路以南為鄒東縣,以北為泰泗寧中心縣。1940年春,泰泗寧中心縣撤銷,恢復泗水縣,歸魯南一地委領導。1941年7月,泗水與曲阜合併,成立曲泗縣。1946年4月,撤銷曲泗縣,恢復泗水縣,歸魯南第一專屬濟寧專區。
1948年6月,泗水解放,泗水縣屬魯南第一專署。

行政區劃

1950年5月,屬泰安專區。1956年屬濟寧專區。1983年10月1日,屬泰安地區。1985年5月1日始,屬濟寧市。
1995年5月18日,撤銷楊柳鄉、中冊鄉,設立楊柳鎮、中冊鎮。1995年12月18日,撤銷金莊鄉、苗館鄉,設立金莊鎮、苗館鎮。
2000年,泗水縣轄8個鎮、7個鄉。總人口552028人,各鄉鎮人口: 泗水鎮 123384人,金莊鎮30943人,中冊鎮33006人,苗館鎮34356人,柘溝鎮31196人,楊柳鎮34571人,星村鎮47021人,泉林鎮44940人,聖水峪鄉40545人,泗張鄉25895人,南陳村鄉17700人,踅莊鄉11443人,馬家莊鄉17008人,大黃溝鄉23588人,高峪鄉36432人。
2000年12月1日,撤銷馬家莊鄉,將其行政區域併入泉林鎮;撤銷踅莊鄉,將其行政區域併入苗館鎮;撤銷泗張鄉、南陳村鄉,合併設立泗張鎮,鎮人民政府駐原泗張鄉人民政府駐地。
2004年1月2日,經山東人民政府同意,撤銷泗水鎮,以原泗水鎮的行政區域設立泗河街道辦事處和濟河街道辦事處。
2008年6月將泗河街道辦事處的房家樓、懂音義、西音義、南臨泗、喬家村、水泉村、玉前村、玉後村、濟河街道辦事處的澇家莊、西王莊、丁家寨、馬家坡、南玉溝、代家莊化為金莊鎮管理。
2010年,撤銷高峪鄉、聖水峪鄉,設立高峪鎮、聖水峪鎮。
2012年,泗水縣轄13個鄉鎮,即泗河 街道 、濟河街道、金莊鎮、泉林鎮、星村鎮、柘溝鎮、楊柳鎮、中冊鎮、苗館鎮、泗張鎮、高峪鎮、聖水峪鎮、大黃溝鄉,600個行政村,62.8萬人,縣人民政府駐泗河街道。

人口民族

人口
2011年末總人口623594人,其中,城鎮人口169486 人。在總人口中,男性人口322028 人,女性人口301566 人。全年出生人口6546人,出生率10.52%;死亡人口4664人,死亡率7.50%;全年淨增加人口1882人,自然增長率3.02%。
民族
2011年末,泗水縣有25個少數民族成份,少數民族人口3562人,占泗水縣總人口的0.57%。千人以上的民族有回族,人口2777人,占少數民族總人口的78%。千人以下百人以上的少數民族有佤族,人口239人。20人以上的少數民族有拉祜族、滿族、苗族、彝族、黎族、壯族。

地理環境

位置
泗水縣位於山東省中南部,泰沂山區南麓,北緯35°28′-35°48′,東徑117°5′-117°35′之間。縣界東靠平邑,西接曲阜,南臨鄒城,北連新泰,西北與寧陽搭界。縣境東西最大橫距46公里,南北最大縱距40.6公里。
縣城位於縣境中部偏西,濟河下游。東至平邑縣城40公里,至縣界35公里;南至鄒城市47公里,至縣20公里;西至曲阜市30公里,至縣界17.5公里;北至新泰市80公里,至縣界17.5公里。
氣候
泗水地處暖溫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溫及日溫差異較顯著。年平均氣溫13.4℃, 無霜 期180-220天。常年降水量平均755毫米,全年日照百分率52%,歷年平均相對濕度為65%,無霜期200天。
地質
泗水在大地構造上屬5級構造單元——泗水單斷凹陷。汶泗大斷裂中段經過泗水縣。域內自太古界、古生界,到中生界、新生界地層均有分布。由老到新分別為:太古界泰山群變質岩系、古生界寒武、奧陶、石炭系、中生界、新生界第四系。太古界岩石主要為片麻岩、角閃岩、片岩、黑雲母岩等。古生界寒武系岩石主要為頁岩、灰岩;奧陶系岩石主要為灰岩;石炭系岩石主要為砂岩、頁岩夾石灰岩。中生界岩石主要為砂岩、砂礫岩、頁岩。新生界第四系地層主要為重粘土、重砂土、砂礫等。
地形
泗水縣地勢南北高,中間低,由東向西 傾斜 ,根據地貌特點,大致可以分為四大地貌類型區:泗北低山區;泗北丘陵區;泗中平原區;泗南低山丘陵區。境內山脈眾多,山勢巍峨險峻,形態各異,風景秀美,有大小山頭561座,海拔500米以上的11座,海拔400米以上的71座,其中北部鳳仙山為境內最高峰,海拔608米,地質、地貌和生態資源豐厚。[9]
水文
境內河流屬淮河水系,多東西流向,共33條,境內總長412.4公里,流域面積1015.54平方公里。泗河是境內唯一大河。發源於泉林鎮陪尾山,山下有紅石、珍珠、趵突、黑虎4泉湧出,匯集成流,即為泗河源頭。泗河在泗水縣境內全長52公里,比降為1%,乾支流32條,總長360.4公里。流域面積大於100平方公里的有黃溝河、濟河、石漏河3條。 建國後,對泗河及其支流多次進行整修,裁彎取直,疏通河道。同時,又在泗河流域修建中型水庫3座,小型水庫82座及眾多的塘壩。
境內多泉,特別是東部泉林一帶,泉多如林,有“名泉七十二,大泉十八,小泉多如牛毛”之說,享有“中國泉鄉”之美譽。主要有:泉林泉群包括珍珠、響水、洗缽、黑虎、紅石、趵突等泉。泉群流量每秒1.355立方米;晝夜總流量為117072立方米。石縫泉群包括雙石縫、涌珠、石壑、膏涌、雪花等泉,位於泉林鎮潘坡村南,流量每秒0.444立方米,晝夜總流量為38361.6立方米。除此以外還有石漏泉、東岩店石縫泉、 趙家泉、黑虎泉、李家坡泉、王家林泉、大鮑村泉、珍珠泉等。眾多的泉水、河流、湖泊、水庫為泗水大地增添了靈秀之氣。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境內土壤共有3大類,8亞類,15土屬,29土種。棕壤 主要 分布於變質岩山區。總面積879491畝。褐土主要分布於南部灰岩區,總面積382160畝。潮土主要分布於泗河及其支流兩側漫灘地區,總面積24326畝。山區水土流失嚴重,土層瘠薄。平原地區土層深厚,生產力較高。
生物資源
野生豆秫類有野生大豆、綠豆、高梁等。野生灌木類有酸棗、枸杞、山葡萄、割柘、山榆、車梨、鳳梨、杜鵑、刺梅、迎春、杞柳、葛藤、棠梨等。野草類有馬絆草、狗尾草、翻白草、茅草、蘆葦、水稗、灰菜、蒲公英、苦菜、馬齒莧、蒺黎、三棱草、石花等。
水資源
泗水縣多年平均天然河川徑流量為29440萬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資源量為21940萬立方米,多年平均天然水資源總量為38330萬立方米。日總涌量為26.1萬立方米,年總涌量為9500萬立方米。其中,泉林泉群的主泉流量達1.35立方米/秒,常年水溫14-18℃,總流量4立方米/秒,是山東省日流量大於1萬立方米的岩溶大泉之一。
礦產資源
境內礦產資源主要為非金屬礦。礦產種類較多,截至2011年底,泗水縣共發現各類礦產27種,已探明儲量的礦產有12種,其中包括金屬礦產3種,建材及其它非金屬礦礦產7種,水氣礦產 2種;已發現但尚未探明儲量或僅有檢測資料的礦產15種。已開發利用的有11種,探明儲量的礦產有水泥用灰岩、熔劑用灰岩、飾面用花崗石、銅、鎳、砂金、脈石英、長石、水泥配料泥岩、地下水、礦泉水等 礦產

經濟概況

概況
2010年,泗水縣實現生產總值93.8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09年增長14.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6.05億元,增長3.6%;第二產業增加值41.34億元,增長17.2%;第三產業增加值26.44億元,增長18.0%。
2011年,泗水縣實現生產總值106.9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1.3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8.82 億元,同比增長4.57%;第二產業增加值47.21億元,同比增長15.72%;第三產業增加值30.93億元,同比增長11.02%。。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為26.94:44.14:28.92。
2012年,泗水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9.2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2.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9.98億元,同比增長3.2%;第二產業增加值53.60億元,同比增長17.8%;第三產業增加值35.62億元,同比增長11.0%。三次產業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分別為6.9%、67.5%和25.6%,分別拉動經濟成長0.8、8.2、3.1個百分點。人均GDP達到22127元,同比增加2216元,同比增長11.8%。
第一產業
泗水縣是以種植業為主的農業縣,農業生產連年奪得豐收,1989年農業總產值12464萬元,比1988年增長5.0%。種植業產值6726萬元,比1988年增長4.7%, 林業 產值447萬元,比1988年減少27.4%。全年新造林2.26萬畝。畜牧業實現產值4558萬元,比1988年增長12.5%。
1995年,農業增加值實現73443萬元,占國民生產總值的39.5%。農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總產值146009萬元,其中農業產值69040萬元,林業產值10131萬元,畜牧業產值65380萬元,漁業產值1458萬元,分別為1994年的114.2%、95.2%、135.2%、211.2%。
2000年糧食總產量達到231230噸,蔬菜產量達到241517噸,比1999年增長13.9%,瓜類134928噸,比1999年增長13.9%,年末實有果園面積27.06萬畝,水果產量達到60170噸,比1999年增長16.8%,全年完成造林面積1.89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14.5%。
2003年泗水縣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完成10.56億元,比2002年增長10.8%。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取得重大成果,林、牧、漁業增加值占農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56.4%,高出全市12個百分點。農、林、牧、漁四為增加值的比例為43.6:5.1:49.1:0.6。經濟作物發展較快,糧食和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比例達到52:48。糧食總產172587噸,比2002年增長10.5%;棉花總產0.04萬噸;油料總產3.9364萬噸,比2002年增長161.9%;水果總產4.0786萬噸,比2002年增長86.3%;蔬菜總產72.8248萬噸,增長54.0%。
2010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達到118.13萬畝,複種指數為192%,糧食作物播種面積達到60.94萬畝,增長4.9%,總產24.37萬噸,增長6.9%。
2011年農林牧漁業及服務業實現增加值28.82億元,同比 增長 4.57%。其中:種植業20.13億元,同比增長5.61%;林業0.08億元,同比增長0.28%;牧業8.37億元,同比增長1.92%;農林牧漁服務業0.15億元,同比增長0.71%。農林牧漁及農林牧漁服務業增加值比例為69.73:0.27:29.14:0.34:0.52。
2012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達到118.90萬畝,糧食播種面積達到62.72萬畝,同比增長13.7%;總產29.14萬噸,同比增長13.7%。
第二產業
泗水縣的澱粉加工及製品業在20世紀80年代中期進入快速發展時期,到90年代,加快技術改造和產品的開發,擴大規模、上水平,成為具有泗水特色的支柱企業。到2003年完成出口交貨值8201.6萬元。
泗水縣造紙業通過24年的發展歷程,到2003年成為以製漿、造紙為主,紙製品加工、貿易、科研為一體的主導產業。到2003年,產機製紙164452噸,產值91510.4萬元,實現利稅9980萬元。
2003年,泗水縣電網主變壓器容量達到225750千伏安,泗水縣有10千伏線路1030公里,配電變壓器1483台,131995千伏安,低壓配電線路1674公里。
2010年實現工業增加值37.41億元,增長39.8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264個,比年初增加44個;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24.5億元,增長14.4%,工業主營業務收入139.69億元,增長26%,工業總產值達到138.42億元,增長26.9%。受大宇水泥影響,經濟效益指標有所提升。2010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17.88億元,增長36.9%;實現利潤13.06億元,增長36.8%六大優勢行業貢獻份額達到90%,高新技術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15.9%。
2011年末實現工業增加值42.81億元,同比 增長 16.33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50個,比年初增加20個;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16.5億元,同比增長22.11%;工業主營業務收入85.49 億元,同比增長38.91 %;工業總產值80.33億元,同比增長35.65 %。受海螺水泥影響,經濟效益指標提升較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11.06億元,同比增長56%;實現利潤8.8億元,同比增長81.10%;高新技術產值占總產值的比重達到5.21%。
2012年新增規模企業37家、達到85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5.34%。工業總產值完成111.56億元,同比增長37.72%,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12.61%,比年初提升1.31個百分點。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10.10億元,同比增長24.56%;實現利潤總額10.14億元,同比增長12.48%;實現利稅總額13.32億元,同比增長15.98%。
第三產業
金融
1989年至2003年,是泗水縣金融體制改革、金融事業快速發展的15年。至2003年,初步形成以人民、政策性、國有商業為主體,農村信用社與城市信用社為補充的金融體系。1994年,泗水縣農村信用社與泗水縣農業正式分門辦公。2000年,泗水縣城市信用社劃歸泗水縣農村信用社聯合社管理,更名為泗水縣城區農村信用社。中國農業發展泗水縣支行於1996年從縣農業分設成立。至2003年縣內各項存款餘額為182741萬元,比1989年增加170307萬元;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152428萬元,比1989年增加142527萬元。
2010年新增存貸款均大幅增長。2010年泗水縣金融機構年末各項人民幣存款餘額比年初增加12.57億元,人民幣貸款餘額比年初增加6.8億元。2010年泗水縣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大幅增長,為經濟企穩回升起到了重要支持作用。泗水縣金融機構年末各項人民幣存款餘額達到64.14億元。其中,企業存款餘額8.76億元,比年初增加2.64億元,占全部新增存款的21%;居民儲蓄存款餘額48.12億元,比年初增加8.62億元,占全部新增存款的68.58%。泗水縣金融機構年末各項人民幣貸款餘額37.58億元。
2011年末各項人民幣存款餘額比年初 增加 12.94億元,人民幣貸款餘額比年初增加6.71億元。金融機構年末各項人民幣存款餘額達到77.08億元,其中,單位存款17.41 億元,比年初增加1.63億元,占全部新增存款的12.6%;個人存款餘額59.17 億元,比年初增加11.03億元,占全部新增存款的85.24%;金融機構年末各項貸款餘額44.06億元。
2012年,泗水縣金融機構存款餘額92.54億元,比年初增加12.58億元,同比增長20.1%。其中,單位存款20.49億元,占全部存款的22.13%;個人存款71.91億元,占全部存款的77.71%。居民儲蓄存款71.69億元,比年初增加12.61億元。金融機構貸款餘額52.24億元,同比增長18.6%。

社會事業

科技
2010年獲市以上科技進步獎6項,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4項。涉及工業科技成果2項,農業3項,醫療衛生1項。全年申請專利159項,專利授權137項。泗水縣科學技術人員達到8006人,其中高級465人,中級3503人,初級4038人,萬人擁有科技人員129人。
2011年申請專利302項,專利授權208項。泗水縣科學技術人員達到8594人,其中:高級385人,中級3185人,初級5024人。萬人擁有科技人員139人。
2012年申請專利330項,專利授權265項。泗水縣科學技術人員達到8769人,其中: 高級 532人,中級3679人,初級4558人。萬人擁有科技人員140人。
教育
2003年12月,泗水縣視力、聽力、智力殘疾兒童入學率分別達到89%、96%、97%以上。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也得到較大發展,辦學形勢多樣、門類較為齊全,有職業中等學校1處,函授學校、電大工作站各1處,農民文化技術學校12處,民辦學校19處,為泗水縣的經濟建設培養出大批人才。1989年至2003年,泗水縣共向國家輸送大中專學生14735人,其中本科生2572人,專科生6070人,高中中專734人,國中中專5359人。
2010年泗水縣共有各類學校153所,在校生7.29萬人。其中高級中學4所,在校生0.60萬人;普通國中18所,在校生1.67萬人;職業中學1所,在校生0.11萬人;國小及教學點129所,在校生3.58萬人;特殊教育1所,在校生76人;幼稚園155所,在園幼兒1.32萬人。教學條件不斷改善,校舍安全工程取得明顯成效,爭取中央、省“校安工程”專項資金675萬元,新建學生宿舍樓及教學樓6處,總建築面積11504平方米。對36處學校校舍進行加固維修,維修校舍11384平方米,維修加固校牆630米。
2011年,泗水縣共有各類學校300所,在校生7.72萬人。其中,高級中學3所,在校生0.67萬人,初級中學15所,在校生1.80萬人,職業中學1所,在校生0.17萬人,國小及教學點124所,在校生3.62萬人,特殊教育1所,在校生76人,幼稚園156所,在園幼兒1.46萬人。
2012年,泗水縣共有各類 學校 271所,在校生7.79萬人。中學學校20所,在校生2.63萬人。其中:高級中學3所,在校生0.78萬人;初級中學15所,在校生1.65萬人;職業中學1所,在校生0.19萬人。國小及教學點116所,在校生3.53萬人;特殊教育1所,在校生40人;幼稚園134所,在園幼兒1.63萬人。泗水縣有省級規範化學校3所,省級示範幼稚園2所,市級規範化學校39所。
文化
2010年,新發現不可移動文物點293處,其中古遺址16處,古墓葬19處,古建築104處,石窟寺石刻52處,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建築55處,其他47處,複查不可移動文物210處。非遺保護成績顯著,共收集非遺線索806條,調查項目403個,調查項目涵蓋11個門類100多個種類,其中民間文學256個,民間音樂11個,民間舞蹈1個,戲曲2個,曲藝3個,民間美術11個,民間手工技藝53個,人生禮俗24個,歲時節令17個,民間組織3個,遊藝。
2011年,發放科技文化知識宣傳頁5000多份,接受科技文化諮詢320次。舉辦“流光溢彩一條街”主題燈展,組織“綠景國際杯”青年歌手大獎賽,並舉辦“讓書香飄滿泗水”全民讀書月主題活動。
衛生
到2003年12月,縣直醫療機構10個,行政村衛生室240處,甲級衛生室156處,鄉村 醫生 1196人。
2010年,泗水縣現有各類衛生機構24個,其中醫院2個,衛生院14個,專科疾病防治院4個,疾病防控中心1個,婦幼保健機構1個。年末各類衛生人員1960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1650人,醫療床位1800張。
2011年,泗水縣現有各類衛生機構24個,年末各類衛生人員1996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1690人,醫療床位1800 張;新農合參保覆蓋面進一步擴大,泗水縣共有45.7萬農民參加了新農合,參合率99.60%,受益水平進一步提高累計為參合農民報銷醫藥費7986.9萬元,受益人口15.03萬人次。
2012年,泗水縣現有各類衛生機構24個。年末各類衛生人員2675人,其中衛生技術人員2342人,醫療床位2324張;新農合參保覆蓋面進一步擴大,泗水縣共有44.92萬農民參加新農合,參合率為99.4%,全年共支付參合農民住院報銷款一億兩千餘萬元,受益參合農民達28萬餘人次。共為城鄉居民健康檔案建檔515787人,建檔率83.15%,電子健康檔案建檔率66.2%。泗水縣接受健康教育達9萬餘人次,常規免疫疫苗接種率保持在95%以上。

政治

2013年泗水縣委常委
縣委書記 范宇新
縣委副書記、縣政府縣長 劉宜星
縣委副書記 王業成
縣委常委、縣政府副縣長 張林成
縣委常委、宣傳部長 蔡同芝
縣委常委、縣政府副縣長 程國棟
縣委常委、紀委書記 尹林壯
縣委常委、縣經濟開發區黨工委書記 陳興成
縣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王慶峰
縣委常委、組織部長 孫希忠
縣委常委、人武部政委 於勇強
注:本表來源於泗水縣 情網

交通

1990年,載貨汽車425輛,大中小型 客車 87輛,其他機動車1406輛,拖拉機1928輛。完成客運量64萬人次,營運收入287萬元。至2003年12月,泗水縣共建道路57條3069公里。
2010年全面完成交通運輸部4億元項目16個,總里程40.9公里的農村公路建設,完成大中橋樑建設4座,到2010年底,泗水縣通車公路里程達到1945.4公里,其中國道71.74公里,省道60.29公里,縣道190.84公里,鄉村道路1614.43公里,在全部公路里程中高速公路23.11公里。
2011年末全面完成交通運輸部建設項目22個,總里程50.51公里;省財政投資交通建設中修項目2個,總里程14.23公里;計畫外農村公路建設項目24.53公里,總計89.21公里,已全面建設完成並順利通車。完成跨泗河泗源大橋、寺台大橋等大中橋樑建設10座,完成年初任務的100%。2011年底,泗水縣通車公路里程達到1979.4公里,其中國道71.74公里,省道60.29公里,縣道190.84公里,鄉村道路1648.43公里。
2012年,泗水縣完成各類道路建設158.4公里,完成投資7491.66萬元,泗水縣162個行政村、28.9萬人直接受益。泗水縣通車公路里程達到2086.75公里,其中國道71.74公里,省道60.29公里,縣道190.84公里,鄉村道路1755.73公里,專用公路8.15公里。在全部公路里程中高速公路23.11公里。

著名人物 

卞莊子
卞莊子,春秋魯卞邑 大夫 。卞莊子有勇力,武藝高強。曾經在卞城南山坡遊獵,刺殺兩虎,“兩虎相鬥,必有一傷”的典故由此而來,泗水泉林人。
仲子
仲由,前542~前480,字子路,又字季路,魯國卞人,孔子得意門生,以政事見稱。唐元宗開元二十七年被追封為衛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被加封為河內公,度宗鹹淳二年被晉封為衛公,明世宗嘉靖九年被追稱為先賢仲子。
李自良
李自良,泗水縣人。787年唐德宗詔令李自良接任馬燧職務。冊封自良為右龍武大將軍,並受令駐防河東。自良在任期間,政績卓著,被授為檢校工部尚書,充任河東節度使。796年,官封尚書左僕射。
杜輅
杜輅,字從殷,明代泗水人。嘉靖辛酉科舉人,第二年就考中壬戌科進士,名列三甲第二名。有《創修石城記》《重修廟學記》及詩文傳世。為彰其功德,明代知縣徐卿於泗水城南大街建“進士坊”紀念。

風景名勝

萬紫千紅生態養生旅遊度假區
山東泗水萬紫千紅生態養生旅遊度假區位於泗張鎮,該項目占地11000畝,以1200畝青界湖為中心。規劃了白鷺、鴛鴦、喜鵲、野山雞、野兔等野生動物保護觀賞區以及財山、龜山、皇落山、緒子山、鳥島、青界島、生態濕地等自然景觀觀光項目。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泉林泉群
泉林泉群景區位於泗水縣城東25公里的陪尾山下,是古老泗河的發源地,因名泉薈萃,泉多如林而得名,有名泉七十二,大泉數十,小泉多如牛毛,晝夜涌流 不息 ,泉群流量1.35立方米/秒。2008年11月正式批准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26]
安山景區
安山景區坐落於風景秀麗的生態旅遊名鎮泗張鎮境內。景區占地面積1000畝,各種植被近百種,自然植被資源面積占有率達60%以上。享有“安山春秀”之稱,為泗水十景之一。國家AAA級旅遊景區、國家三星級旅遊飯店、國家級農業旅遊示範點。
西侯幽谷景區
西侯幽谷景區位於泗水縣政府駐地以北8公里處的中冊鎮區域內,風景區總面積約13平方公里,區內大小山頭14座,峽谷13條,整個山勢恰如字母C的形狀,其中三條大峽谷延綿20華里,因而被譽為“魯南第一大峽谷”。省級水利風景名勝區、省級森林公園。

名優特產

泗水砭石
泗水砭石因產於泗水縣泗河南側,居泗河之濱,故又名“泗濱砭石”。泗濱砭石的岩石學名為“粉晶灰岩”。
土陶
柘溝土陶產品種類主要有缸、罐、甏、盆等60 余種
魯柘澄泥硯
魯柘澄泥硯為國內四大名硯之一,又稱柘硯、魯柘硯、柘溝陶硯等。是以泗水陶土為原材料的製成。因產於春秋時期魯國屬地制陶古鎮柘溝得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