嶗山區

嶗山區

嶗山區位於山東半島南部,青島市東南隅,黃海之濱。東、南瀕黃海,西鄰青島市市南區、市北區,西北鄰李滄區,北接青島市城陽區和即墨市。是1994年4月青島市行政區劃調整時成立的新區,轄區陸域面積395.8平方公里,海域面積3700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03.7公里。 嶗山區創建山東省唯一的“國家智慧財產權示範園區”、“國家海智基地”和青島市首家國家電子商務示範基地、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區。嶗山區以境內的嶗山而命名,嶗山被譽為“海上名山第一”。被稱為“道教全真天下第二叢林”。1982年被國務院確定為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嶗山區嶗山區

嶗山區位於青島市區東部,與老市區相鄰,東南瀕臨黃海,總面積389.34平方公里,人口19.14萬,青島市嶗山區人民政府、青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青島石老人國家旅遊度假區和嶗山風景區管理委員會,實行“四塊牌子,一套工作機構的管理體制”。轄設中韓、沙子口、王哥莊、北宅4個街道辦事處。 嶗山區擁有青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青島石老人國家旅遊度假區兩個國家級政策開發區域和國務院確定的首批重點風景名勝區之一的嶗山風景區。這裡貫徹落實國家可持續發展戰略和環境保護,增加環保投入,實施碧水工程、藍天工程、綠色工程等系列環保工程,科技部確定為國家持續高效農業技術研究與示範區,這裡成為了一個環境良好、資源合理利用、生態良性循環、城市優美潔淨、居民健康長壽的理想之地。

嶗山區以境內的嶗山而命名,其山脈縱橫,群峰峭立,古木參天,海山相映,有九宮八觀七十二庵等名勝古蹟,被譽為“海上名山第一”,嶗山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居住。嶗山冬暖夏涼、四季如春,引得古今名人逸士、名道高僧紛至沓來,故被稱為“道教全真天下第二叢林”。一九八二年被國務院確定為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嶗山區海岸線綿延曲折,長達103.7平方公里,盛產對蝦、海參、鮑魚、扇貝、石花菜等海產品並形成了以裙帶菜、中華鱘、淡水蟹、甲魚等名特優品種為主的高效漁業。現擁有大型國家級群體性漁港1處,小型漁港12處。嶗山物產資源豐富,其中嶗山礦泉水,嶗山花崗岩和嶗山茶尤為著名。

建制沿革

嶗山地區夏、商、西周為萊夷地。

春秋時屬東萊,戰國時期屬齊國。

秦始皇帝二十六年(前221年),置琅琊郡(後置膠東郡),嶗山地區屬之。

西漢時設不其縣,轄嶗山境,屬琅琊郡。

東漢建武六年(30年),於不其縣境內置不其侯國。

嶗山區嶗山區

東漢光和年間(178~183年)至三國時期,不其縣屬東萊郡。

晉鹹寧三年(277年)至南北朝時期,屬長廣郡,郡治設不其城。

北齊天保七年(556年),廢不其縣,其地併入長廣縣。

隋開皇十六年(596年),不其縣故地併入即墨縣,至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嶗山境域均屬即墨縣。其中,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置鰲山衛,境內軍戶屬之。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裁鰲山衛,歸併於即墨縣。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3月6日,德國逼迫清政府簽訂中德《膠澳租界條約》,白沙河以南、磚塔嶺以西的嶗山地區劃入租借地。

1914年11月,日本取代德國侵占青島,嶗山地區被日軍侵占。

1922年12月10日,中國收回青島主權,設膠澳商埠督辦公署,嶗山地區屬之。

1929年7月,南京國民政府將膠澳商埠政區改為青島特別市,嶗山地區屬之。

1938年1月10日,嶗山地區再次被日軍侵占。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南京國民政府接收青島,嶗山地區屬青島市。

1949年6月,嶗山地區解放,設嶗山行政辦事處,屬南海專區。

1950年5月,改屬膠州專區。

1951年4月,劃歸青島市。

1953年6月,改為青島市嶗山郊區。

1961年10月,設立嶗山縣。

1988年11月,撤縣設立青島市嶗山區。

1994年4月,經國務院批准,青島市市區行政區劃作重大調整,設立新的嶗山區。

行政區劃

嶗山區嶗山區

民國24年(1935年)7月1日,青島市郊擴大,將屬即墨縣的嶗山東部地區劃歸青島市。沿新界以南區域設立青島市鄉區,轄李村、嶗東、嶗西、夏莊、陰島5個區,直屬青島市管轄。

1949年6月,設立南海專署嶗山行政辦事處。轄流亭、夏莊、惜福鎮、王哥莊、返嶺、沙子口、南宅科、烏衣巷等8個區。

1951年4月,嶗山行政辦事處劃歸青島市,將青島市李村區、浮山區,四滄區5個村、即墨縣10個村、即東縣4個村劃入嶗山行政辦事處,設立流亭、夏莊、惜福鎮、嶗東、嶗西、烏衣巷、浮山、李村、樓山9個區。1951年1月嶗山行政辦事處駐地由仙家寨遷至夏莊,1951年10月又由夏莊遷至李村。

1953年6月,嶗山行政辦事處更名嶗山郊區;撤銷浮山區,其5個村劃歸嶗西區,6個村劃歸李村區,10個村劃入青島市市南區。

1956年7月,撤銷8個區建制,改建為32個大鄉。嶗東區作為派出機構,代管王哥莊、山河、台上、返嶺、山海5個鄉。

1958年9月,撤銷鄉建制。嶗山區成立李村、惜福鎮、王哥莊、夏莊、仙家寨、北宅、中韓、沙子口等8個人民公社。

1961年3月,將即墨縣的棘洪灘、城陽、馬哥莊、河套、紅島5個公社劃歸嶗山郊區。6月,小管島劃歸即墨縣。

嶗山夜景嶗山夜景

1961年10月,設立嶗山縣。1962年11月,仙家寨公社的13個村組成樓山公

社。1966年11月,大管島劃歸即墨縣。1979年1月和1983年9月,李村公社的3個村先後劃歸滄口區。

1984年4月,縣所屬13個公社改為鄉鎮。

1988年11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嶗山縣,設立青島市嶗山區,以原嶗山縣的行政區域為嶗山區的行政區域。轄李村鎮、城陽鎮、流亭鎮、夏莊鎮、惜福鎮、棘洪灘鎮、上馬鎮、中韓鎮、沙子口鎮、王哥莊鎮、紅島鄉、河套鄉、北宅鄉13個鄉鎮和李村街道辦事處。1991年1月,紅島、河套、北宅3個鄉撤鄉設鎮。

1992年4月,中韓鎮被青島市政府劃為青島高科技工業園。

1994年4月,國務院同意調整青島市市區行政區劃。將嶗山區李村鎮的楊家群、河馬石、夾嶺溝、曲家庵4個村和中韓鎮浮山後、埠西2個村(七號線以西的區域)劃歸市北區;李村鎮張村河以北的區域劃歸李滄區;李村鎮的河崖、後台、小水清溝、河西、華光、大山、小河西、保兒、保兒西山、雙山10個村劃歸四方區。將城陽、惜福、夏莊、流亭、棘洪灘、上馬、紅島、河套8個鎮劃歸城陽區。調整後,實行嶗山區與青島高科技工業園合一的管理體制,轄中韓、沙子口、北宅、王哥莊4個鎮。

1998年5月,嶗山區撤鎮設街道辦事處,轄中韓、沙子口、王哥莊、北宅4個街道辦事處。嶗山區共有4個街道辦事處、139個農村社區居民委員會、19個城市社區居委會。

地理概貌

嶗山區內地勢以丘陵為主,地面平均高程為海拔55m,地表水常年控制在3m左右。嶗山是山東半島的主要山脈,最高峰嶗頂海拔1133米。它聳立在黃海之濱,高大雄偉。山海相連,山光海色,正是嶗山風景的特色。在全國的名山中,唯有嶗山是在海邊拔地崛起的。

嶗山區位於中緯度暖溫帶季風氣候區,光資源充足,熱資源較豐富,降水量較多,濕潤溫和,四季分明。歷年日照平均為2503.3小時。年平均氣溫12.1℃,月平均相對濕度為72%。

嶗山物產資源豐富。嶗山礦泉水聞名中外,水質優良,含有多種有益於人體的礦物質,是釀造酒類和飲料的最佳水資源。產於仰口灣畔的嶗山綠石,為石中珍品。嶗山拳頭菜、雲峰菜、奶豆腐是遊客垂睞的土特產品。因獨特的“小江南”氣候而生長的嶗山茶成為不多得的飲品。寒露蜜桃、櫻桃等品種優良,遠近聞名。廣闊的海岸線為海洋捕撈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盛產黃花魚、海參、鮑魚、扇貝、海帶、石花菜等海珍美味。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區內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17411萬立方米(扣除重複計算量)。其中,白沙河區域(嶗山水庫上游)為3216萬立方米,占水資源總量的18.5%;嶗山東部區域為2469萬立方米,占14.2%;漢河區域為2000萬立方米,占11.5%。人均年占有水資源量750立方米,高於青島市、山東省人均年占有水資源量,但僅僅是全國人均年占有水資源量的30%,水資源匱乏。

地表水資源區內地表水多年平均徑流量14723萬立方米,平均徑流深為378.2毫米。徑流量的年際變化大,1964年徑流量最大,為38881萬立方米,1977年徑流量最小,為1817萬立方米,相差21倍。

地下水資源全區地下水資源量為6625.7萬立方米(扣除重複計算量)。

礦藏資源

明代《嶗山志》記載的嶗山礦藏資源有試金石、綠石、文石及五色石等;清代《即墨縣誌》則記有高山石、鏨子石、墨晶、茶晶、紫石英、馬蹄石等;《嶗山縣誌》載有白塵土、氟礦、錳鐵礦、矽礦、石棉、沙金等礦藏,但資源量甚微。2000年,區內探明的礦藏資源有花崗岩、建築砂、玉石、磚瓦粘土、鋯石、螢石、雲母、礦泉水等8種,礦床、礦點63處。嶗山花崗岩分布在整個山區,儲藏量為343.58萬立方米,多含白色石英,耐腐蝕,可用作建築及雕琢製品。中國人民英雄紀念碑主體、南極長城科學考察站紀念碑等均取材於此。墨綠色花崗岩主要分布在北宅街道埠落社區及王哥莊、沙子口等街道的山區及海灣地帶,其中埠落青石儲量較多。礦泉水在花崗岩區和粘土復蓋區基本都有分布,年資源量為1.6萬立方米。鋯石砂礦資源量5000噸。玉石礦石資源量10噸。磚瓦粘土資源量39.51萬立方米。

生物資源

嶗山區素有“山東植物王國”之稱。《嶗山植物志》載,已查明的有2838種。其中,真菌資源70種,動物資源1346種,植物資源1422種。

真菌資源

區內已查明有野生真菌40多種,藥用真菌30多種。其中,較名貴的有靈芝、蛹蟲草、猴頭菌、香菇、金針菇、毛木耳等。2004年5月,有人曾在嶗山密林深處採得一株直徑23厘米的蘑菇和一棵直徑34厘米、重約1公斤的靈芝。

植物資源

嶗山風景區嶗山風景區

維管植物資源占山東省維管植物總種數的58.8%,有1422種,8亞種,114變種

,5變型,13栽培變種,隸屬160科,734屬。其中,蕨類植物18科,30屬,50種,2變種;裸子植物8科,25屬,51種,2變種,8栽培變種;被子植物134科,679屬,1321種,8亞種,110變種,5變型,5栽培變種。

野生維管植物資源有123科,478屬,1002種(含亞種及變種,以下同),其中木本植物225種,草本植物777種,以被子植物為主。含10種以上的科有23個。占嶗山種子植物總科數的21.5%,所含的屬和種數分別占總屬數和總種數的65.7%和69.8%,為嶗山植物區系的主要組成者。含5種以上的屬有37個。這些屬只占嶗山種子植物總屬數的8%,但所含種數占總種數的29.3%。

藥用植物資源有173個科近1100種,列山東省第一位。

動物資源

1984年,調查得知有36種獸類,隸屬5目12科27屬,占山東省總種數的90%。鳥類344種,隸屬於19目53科154屬,占山東省鳥類總種數的84.73%。森林生態系統,成為許多珍稀鳥類的“中轉站”、越冬地和繁殖地,是鳥類的“天堂”。屬國家I級重點保護鳥類有10種;Ⅱ級重點保護鳥類有54種。

海洋生物資源

區內海域共鑑定出浮游植物135種,分別隸屬於硅藻門、甲藻門、藍藻門,以硅藻門種類為多。

區內海域共記錄浮遊動物70多種,分別隸屬於腔腸動物門、節肢動物門的橈足類、枝角類、漣蟲類、糠蝦類、等足類、端足類、十足類和毛顎動物門的箭蟲類。此外,還有無脊椎動物體十多種。

海域底棲動物種類達300多種,隸屬於腔腸動物門、環節動物門、軟體動物門、節肢動物門、腕足動物門、棘皮動物門以及脊素動物門的底棲魚類等。主要以軟體動物、多毛類、棘皮動物和甲殼類為優勢類群。

區內海域潮間帶生物有400多種,包括無脊椎動物300餘種,海藻類近100種。潮間帶動物主要隸屬於腔腸動物門、環節動物門、軟體動物門、節肢動物門、棘皮動物門和脊椎動物門的魚類。在類群組成上,以軟體動物占優勢,以經濟貝類為主;棘皮動物組成簡單,以海膽、海參為優勢類群;多毛類和甲殼類多有分布。

區內海域游泳動物約200種。隸屬於軟體動物門、節肢動物門、脊索動物門的魚類與海獸類。在類群組成上,魚類占優勢,其次為甲殼動物。

人口

截止2013年底,常住人口41.89萬人。出生率9.33‰,死亡率5.79‰,人口自然增長率3.55‰。合法生育率98.44%。新生嬰兒男女性別比108.5:100。

經濟概況

綜合經濟

2011年,全區生產總值完成365億元,比2007年增長46%;稅收總收入達到144.9億元,是2007年的1.9倍;區級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到39.2億元,是2007年的2倍。區級財政一般預算收入中,稅收收入所占比重達到95%,比2007年提高了2.4個百分點。三次產業比例由2007年的1.9:59.7:38.4調整最佳化為1.4:55.6:43,三產比重提升4.6個百分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4萬元,分別是2007年的1.5倍和1.6倍。

轉型發展

新規劃建設了青島嶗山科技城和金融城,納入了全市發展的戰略重點,規劃推進了生物產業園、通信產業園、國際創新園、新能源產業園等一批專業園區建設。引進建設了中科院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等“國字號”科研院所6家;推進了船舶壓載水、海洋寡糖等一批重點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經重新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總數達到121家,占全市的1/3,萬人專利擁有量、服務外包契約金額均居全省首位。成功創建全市首個國家科技興貿創新基地,首批3家外貿公共服務平台獲國家支持。新引進家樂氏中國區總部等世界500強項目4個,服務業利用外資占比超過80%。推動特銳德、漢纜、華仁等3家本土企業成功上市,16家企業簽約“新三板”。中信萬通等4家大型法人金融機構、建行青島分行等7家省市級分公司,以及一批證券、股權投資、融資擔保等金融企業相繼落戶嶗山,金融企業總數達到83家,金融業發展的規模、業態和層級顯著提升。累計投入使用的樓宇面積達138萬平方米,註冊企業1700多家。麗達超市、華誠影院等商業項目投入使用,在建和投入使用商貿面積達80萬平方米,青島東部商圈初步形成。嶗山風景名勝區榮膺青島市首家“國家5A級旅遊景區”,青島國際啤酒節連續六屆榮獲“中國十大節慶品牌之首”。

城鄉建設

11項規劃通過了市城規委審批,新增規劃建築面積2375萬平方米。在全市率先試點“拆建分離”模式,逐步啟動了20個社區的村莊改造工作,完成了北村和大、小埠東3個社區的回遷安置,麥島片區回遷安置房2544套;建成了11萬平方米的新型農村集中居住社區一期工程。實施了深圳路、海口路、同安路等16條道路建設工程和濱海大道亮化工程,啟動了嶗山路改造工程;建成了遼陽東路、仰口等4個公交場站,新增公交線路21條;新增供熱面積450萬平方米。深入開展了市容環境十大整治行動,推動了環衛體制改革,實施了遼陽東路、海爾路、濱海大道、石老人海水浴場等重點路域、重點區域景觀提升工程,拆除違法建築、清理違法占地80萬平方米,拆除違法廣告4900餘處,新增綠化面積50萬平方米。

民生社會

建設啟用了綜合保障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一批民生服務設施,市民文化中心完成主體工程。建成了嶗山水庫上游污水治理工程、沙子口國家中心漁港主碼頭等統籌城鄉發展的重點項目,實施了水庫塘壩除險加固、河道治理、防汛抗旱等一批水利惠民項目和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出台了嶗山茶“三項直補”等一系列惠農支農政策,扶持了二月二農場、大嶗櫻桃山谷等一批重點項目,培育了嶗山茶、王哥莊大饅頭等特色“農”字品牌,推進了富民增收。實施了嶗山一中、實驗國小等24所中國小改擴建工程,2011年聯考本科總達線人數比2007年提高28.9%,成功創建全省教育工作示範區。建起了83個標準化集體衛生室,穩步推進了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創建了全省慢病防治示範區,新農合籌資標準達到340元,是2007年的3倍,連續9年居全省首位。在全國率先實施了免費優生工程,在全市率先拓展提高了高齡補貼的範圍和標準,城鄉居民醫療保障體系、養老保險體系實現了全區復蓋,公共就業服務實現了城鄉統籌。紮實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區文化館、區圖書館、區檔案館晉級“國家一級館”,普遍建起了市級標準的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嶗山民間故事等3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入選國家級名錄,我區被評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圓滿完成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任務。成功創建“全國法治城區”、“全國安全區”、“全國科普示範區”、“省級文明區”、“省級雙擁模範區”。民兵預備役、體育、地震、史志、對台、僑務、宗教、老齡、慈善、紅十字、殘疾人工作等各項社會事業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社會事業

社會保障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755元,增長9.48%;人均消費支出21543元,增長9.42%。農民人均純收入17855元,增長12.05%;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1740元,增長2.76%。

嶗山區嶗山區

自2013年1月1日起,領取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養老金待遇人員每人每月增加養老金55元。2013年新增參保企業574戶,淨增養老、醫療、工傷、生育、失業保險人員分別達到12981人、120

99人、4484人、8454人、6049人;分別增加保費18,702萬元、7603萬元、465萬元、409萬元、4347萬元(失業保險繳費比例下調50%)。截止2013年末,嶗山區參保企業達到5,299戶,參保職工158,240人,征繳企業各類社會保險基金209,011萬元。其中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58,240人,基本醫療保險140,153人,工傷保險130,360人,生育保險97,566人,失業保險91,318人。嶗山區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34,537人,增加1634人,收繳保費4800萬元。

自2013年7月1日起,城市低保標準由原來的每人每月480元提高到540元,農村低保標準由原來的每人每年3300元提高到3900元;“五保”對象供養標準由每人每年10200元提高到每人每年11600元。實施城鄉低保家庭冬季取暖補助102萬元。臨時救助標準由每年1萬元提高到1.5萬元。2013年救助困難民眾1282人次,發放救助金133萬元。實施醫療救助、重大疾病救助14679人次,發放救助資金1032萬元。截止2013年末,嶗山區享受撫恤補助的重點優撫對象396人。嶗山區有城鄉低保對象2129戶4322人(其中城鎮低保戶280戶512人,農村低保戶1849戶3810人),發放城市低保金282萬元,農村低保金1235萬元。嶗山區有社會養老服務機構8家,床位1110張,收養各類老人數368人。其中集體辦的敬老院1處,床位600張,集中供養85人。福利企業19家,職工人數807人,安置殘疾職工362人,年銷售收入42194.54萬元,年納稅總額1020.65萬元,年利潤額1436.11萬元。

科技教育

2013年,新增12家高新技術企。截止2013年末,嶗山區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34家,居青島市首位。2013年,新批工程研究中心(實驗室)5家,其中國家和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實驗室)1家,省級工程研究中心(實驗室)1家,市級工程研究中心(實驗室)3家。嶗山區工程研究中心(實驗室)累計達12家。2013年新批企業技術中心9家。截止2013年末,嶗山區各級技術中心32家。其中,國家企業技術中心5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4家、市級技術中心23家。2013年嶗山區規模以上工業實現高新技術產業產值403.70億元,增長11.1%,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64.8%,較2012年提升2.7個百分點,占比繼續保持青島市首位。

截止2013年底,嶗山區有各類學校46處,在校學生31294人;其中普通中國小43所(含私立學校6所),在校學生27966人;教職工總數2325人,其中教師2282人。從學校構成來看:高中2所,在校學生2922人;國中10所,在校學生6196人;國小25所,在校學生15713人;私立學校6所,在校學生3135人;職業中專、教師進修學校、特殊教育學校各1所。幼稚園105處,在園幼兒9330人。

嶗山高校
青島科技大學 (嶗山校區)
青島大學 (東部校區)
中國海洋大學 (嶗山校區)

醫療衛生

2013年,新農合人均籌資標準、個人年度報銷封頂線提高到535元、18.67萬元,較2012年分別提高135元、6.13萬元,連續10年居全省首位。

2013年嶗山區共有醫療衛生機構395處(含個體診所)。其中:疾病控制中心1處、衛生監督所1處、婦幼保健所1處,一級醫院11處(街道衛生院2處、精神病院1處、其它一級醫院8處),二級醫院3處,三級醫院2處,療養院1處,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處,社區衛生服務站21處,村衛生室198處,企事業單位醫療機構34處,個體診所、門診部120處。擁有醫療床位1750張。各類衛生技術人員2876人;其中醫生1168人,護士1177人;其中中級以上技術人員1429人,占49.69%。

文化事業

嶗山區嶗山區

截至到2013年末,嶗山區共有各類文化機構9處,其中文化館1處,文化站4處,文管所1處,圖

書館1處,嶗山畫院1處,廣播電視中心1處。

嶗山區共有44處文物保護單位,其中省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區級文物保護單位39處。

基礎設施

2013年嶗山區供水總量3630萬噸。截止2013年末,嶗山區供水管道總長度達219.7公里。2013年,全社會用電量12.54億度,增長4.5%。截至到2013年底,城區道路面積309.49萬平方米,人行道面積119.91萬平方米,橋樑15座,安裝路燈的道路長度231公里,路燈11401盞,6630基。

2013年天然氣供應總量3262.15萬立方米。嶗山區集中供熱面積1135萬平方米。2013年城區新增綠地51公頃,建成區內綠化復蓋面積2009.05公頃,綠化復蓋率達到43.62%。

旅遊

嶗山風景區:嶗山山脈形成於燕山造山運動時期,

嶗山區嶗山區

山海相連,海天一色,雄偉壯觀。嶗山花崗岩地貌景觀獨具特色,山體呈垂直節理髮育,球狀風化明顯,峰頂聳立,層巒疊嶂,深澗幽谷,壁立千仞;象形石千姿百態,比比皆是;山海結合部,岬角、岩礁、灘灣交錯分布,形成瑰麗的山海奇觀。嶗山風景名勝資源十分豐富,現有景點221處,其中歷史人文景點47處,自然景點174處。嶗山最為著名的十二景是:巨峰旭照、龍潭噴雨、明霞散綺、太清水月、海嶠仙墩、那羅延窟、雲洞蟠松、獅嶺橫雲、華樓疊石、九水明漪、岩瀑潮音、蔚竹鳴泉。

太平宮:初名太平興國院,又稱上苑。在嶗山東部上苑山北麓、

仰口灣畔。系宋太祖為華蓋真人劉若拙敕建道場,金明昌年間(公元1190-1195年)重修。正殿名三清殿,配殿為三官殿和真武殿。宮西絕壁矗立,下有天然石洞,名猶龍洞。洞內縱橫各數丈,高敞如廈;洞頂鐫刻“混元石”三字及星斗圖案;洞旁眠龍石上,鐫“猶龍洞”三字。宮北山坡下有澗水噴涌,相傳曾有農人見白龍游泳其中,名白龍澗。澗底巨石累累,橫跨兩岸,水從石隙下瀉,稱仙人橋。過橋山坡有巨石,上刻邱處機詠嶗山七絕20首及序。宮東北奇峰突起,形同巨獅,張吻作怒吼狀,名獅子峰。峰巔崗巒平敞,雲氣瀰漫,有“獅嶺橫雲”勝景。

蔚竹庵:座落於嶗山北麓鳳崮之下,東通滑溜口,西通雙石屋,

嶗山區嶗山區

據稱在蔚竹庵建庵之前,管山人曾在此搭窩鋪居住。明代萬曆十七年(公元1598年)送沖儒真人云游嶗山時,見這山巒疊翠,澗水鳴琴,實乃世外仙境,遂不畏艱辛,建一道觀,並移竹環栽,取名蔚竹庵。蔚竹庵占地二畝六分,建築面積達150餘平方米,計有房舍20餘間,是一處精玲瓏的小院落。有正殿三間,原祀檀木精雕真武和銅鑄三官神像,均屬珍貴文物,可惜在十年浩劫中被毀。殿後峭壁料岩,蒼松吐翠;門前溪澗流水,叮咚悅耳;周圍蔚竹環抱,曲徑通幽。

蔚竹庵現保存碑記三通:

(1)《蔚竹庵碑記》,在正殿東壁,碑身50公分見方,記載該庵占地四畝,系明萬曆二十一年三月立。

(2)清嘉慶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刻石。在正殿牆外基石上,記載蔚竹庵始建年代。

(3)《重修蔚竹庵廟記》。系道光十九年(公元1893年)四月立。在正殿西壁,碑身1米見方,記載重修蔚竹庵經過。嶗山廟宇眾多,碑記百餘通,文革期間,破壞殆盡,類同蔚竹庵三碑得以保存下來的,為嶗山廟宇所罕見。

蔚竹庵外有一座五級石塔,系1930年為紀念於西淑真人而建。此庵建立後,一度曾為道姑庵院,至清鹹豐年間改道士住持廟務。蔚竹庵上,山比庵高數倍,大石岌岌欲墜,老松蟠繞其間,婆娑飛舞,由院庭中仰望,不敢升堂入室,前臨驁澗,澗溪流水、鳴笛如曲,流入內九水,被人們譽為嶗山十二景的“蔚竹鳴泉”。

嶗山區嶗山區

:百雀林生態觀光園位於青島市區東部嶗山區沙子口街道,南瀕臨黃海,東臨遊覽嶗山主峰進口處,總面積2.3平方公里,這裡具有青島的氣候特點,還具有江南風景。距青島火車站15公里,距流亭國際機場18公里,交通便捷,優勢明顯,這裡是集旅遊、觀光、休閒、度假、健身、娛樂、居住為一體的現代旅遊觀光區。百雀林觀光園始建於1996年,計畫投資1.2億元,到目前為止,百雀林已完成投資5000餘萬元。觀光園現有自然生態保護區2800畝,高效種植開發區600餘畝,其中日光大棚80畝,銀杏與茶葉、櫻桃與茶葉立體種植區100畝,名優水果200畝,竹林大道500米,精品茶葉加工廠一座。近幾年園區開闢了10大旅遊景區,有江南風景區、名貴花卉觀賞區、觀光果園品嘗區、南韻風光觀賞區、生態園林保護區、休閒垂釣區、採摘體驗區、生產加工區、珍禽動物觀賞區、娛樂餐飲區。百雀林觀光園生產的“瀛洲牌”嶗山綠茶獲第五屆“中茶杯名優茶”評比一等獎。先後被評為全國水土保持生態建設開發“四荒”示範戶,公司被認定為山東省農業標準化生產青年示範基地。2006年11月,百雀林生態觀光園被評為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百雀林觀光園有適宜當地生活各類鳥類及珍禽,並有雞、兔、羊、鹿特色養殖,形成了一種自然的鳥語花香的世界,給遊人展現一個休閒觀賞的世界。並建設了熱帶雨林、涼亭、小橋流水人家、茶園娛樂宮、垂釣樂園等景點。開設了旅遊接待中心,開發出了嶗山櫻桃、嶗山茶、漁家宴、農家宴(地瓜、芋頭、鹹魚、玉米餅子等)農家賓館(農家炕)等旅遊住宿度假設施,形成了既有田園風光又有山鄉特色、既有陸域風情又有海濱美景的獨特景觀,這裡旅遊服務功能完善,生態環境優美,是休閒度假、農業觀光的旅遊勝地。

在嶗山南部崑崙山腰。自山下拾級而上,一路幽篁夾道1公里許即到洞口,也可乘太清索道扶搖直上。該洞開鑿於金大定年間,洞額“明霞洞”三字為清代書法家王序所題。據說原洞高大寬敞,明代道人孫紫陽曾靜修於此。清康熙年間遭雷擊,大半陷入地下。洞東巨石尚存,題刻有“天半朱霞”。洞前平崖如台,由此遙望大海,空濛浩渺;俯視崖下,溝壑縱橫。嶗山勝景“明霞散綺”即此。由洞後小徑攀援而上,經玄真洞可達崑崙極頂(俗稱北大頂),上有天池。

石老人觀光園:青島是一座美麗的濱海旅遊城市,

海中有城,城中有海,紅瓦綠樹,碧海藍天,最美是海濱和嶗山。如果我們把這條綿長的海岸線比作一條項鍊,那么,連線市區和著名嶗山風景區的石老人,就是項鍊上最耀眼的一顆明珠。在站立了無數個世紀的石老人背後,坐落著剛剛落成的石老人觀光園。石老人觀光園開始建設於1999年底,一期農業觀光園建設規劃面積1200畝,是在青島市各級政府的支持下,以石老人村為投資主體組織建設的集現代都市農業、生態旅遊觀光、休閒渡假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農業示範圍區。在一期基礎上,石老人觀光園項目還有二期民俗村建設和三期漁業示範園建設,形成包含農業觀光、民俗村、漁業示範三大主題、集中農林漁山海景觀的大農業示範園區,預計三期建設總投資2.1億元。農業觀光園處於青島市區至嶗山風景區的必經之路,距省會展中心、市體育場、科技展覽中心、國際高爾夫球場不過五公里。所處地段背山面海,植被立地條件好。整體山勢俊秀,景觀集海岸、山林、人文、高科技農業為一體,風光獨特。石老人地段傳說神美,當地物產豐富,有獨特的旅遊文化素材和眾多的土特產品提供旅遊商務服務。現在已經基本具備主題觀光、娛樂休閒、渡假餐飲、科普教育、民俗活動、會務培訓、益智健身、生態商品等多項旅遊功能。被評為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區,青島市科普教育基地,青島市水土保持示範點,最受歡迎的青島旅遊景點,青島市誠信旅遊示範點。石老人觀光園背山靠海,山勢俊秀,雲遮霧鎖之時,景色宛如山水畫卷。園內景觀集海岸、山林、人文、高科技農業為一體,風光十分獨特。自然植被面積400餘畝,種類豐富,生態群落特徵明顯,自然植物160餘種,保護完美,有多種珍品,其中,青桐樹數量之多,數齡之大、保護之優良,國內罕見,整體層巒疊翠,蓊鬱蔥蘢。逍遙谷:谷深幽靜,蒼樹參天。中間石階梯,曲徑婉蜓。空閒處,逍遙木屋玲瓏別致,古樸舒雅,逍遙床掛在樹間,隨風輕搖,置身其中,自有一番逍遙自在,超然物外的逸趣。還有鞦韆,攀緣架等多種遊樂設施,是玩耍、休閒的好去處。

嶗山區嶗山區

丘祖殿:丘處機,字密通,號長春子,山東棲霞人,19歲時師從王重陽修道。金世宗大定十年(1170)師父仙逝後,丘處機在姜子牙釣魚的蟠溪自修7年,又去龍門清修,這期間,一蓑一笠,一年四季從不更換,被人稱為“蓑衣先生”。公元1208、1209年,丘處機曾兩次蒞臨。丘處機多才多世,在道學研修方面造詣很深,在嶗山廣收門徒,傳經揚法,多建叢林,不僅使嶗山成為道教的主要叢林,同時也為中華道教文化做出了貢獻。他對養生學頗有研究,著有《養生訊息論》。他的書法、詩詞功底也很深厚,僅在嶗山就留下了40餘首詩詞,其中以太平宮白龍洞的20首尢為聞名。他先後受到金世宗和成吉思汗的召見。據《元史·丘處機傳》記載:丘處機及同行的18位弟子遠逾萬里,西行至大雪山。據查“大雪山”位於今阿富汗境內。

當成吉思汗問他怎樣才能統一天下時,他說:“欲一天下者,必不嗜殺人。”又問及長生之藥時,他答道:“但有衛生之道,而無長生之藥。”當向他討教治國之道時,他答道:“治天下之道,以敬天受民為本。”成吉思汗念其誠實,並接受了他“敬天愛民”的思想,尊呼他為“國師神仙”,令其“掌管天下道事”。

嶗山區嶗山區

在封建帝王時代,進了皇宮,見了皇上,大小官吏都要行跪拜大禮,據說丘處機見了成吉思汗,大汗免其跪拜,可見丘處機的地位之尊。金庸在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中,曾對丘處機仗義行俠、疾惡如仇、鋤強扶弱、武功高強作過精彩的藝術刻畫,深受讀者的敬慕和喜愛。公元1227年,丘處機在北京白雲觀去世,終年79歲。海上仙山出名道,名道造就一仙山。這是丘祖殿,是為奉祀嶗山名道、長春真人丘處機所建的殿宇。

康有為石刻:康有為自戊戌變法失敗後,輾轉海外,回國後多次來青島,並兩次專程來嶗山太清宮遊覽。這首五言體詩,起首便是“天上碧芙蓉,誰擲東海濱”,氣勢恢宏,立意新穎,把嶗山寓意為天上的碧芙蓉;“青綠山水圖,樣本李將軍”,又把風光無限的嶗山比作唐代以專攻山水畫而著稱的李思訓的畫卷。李思訓(651-716)是唐開元年間的武衛大將軍,善畫山水樹石,並自成一家,其子也善畫山水畫,史稱“大、小李將軍”。這首詩字裡行間都是讚美嶗山風光、水色、奇峰、怪石、異卉、古木及建築特色,酣暢淋漓,似行雲流水,是太清風景遊覽區最有價值的刻石之一。鄧小平同志1979年來嶗山視察時,在這裡仔細觀看了足有1刻鐘時間,看完後肯定地說:“這是康有為的真跡。”故人寄情山水間,昔日聲光又燦然。這處雕鑿于山崖上的著名石刻是康有為於1923年65歲時遊覽太清宮寫下的一篇遊記,是一首五言66句長詩。

本地習俗

春節期間,嶗山村村鎮鎮扭秧歌、跑旱船、舞龍燈、踩高蹺……熱鬧非凡。元宵節是中國民間傳統的燈節。嶗山沿海的漁村里,鞭炮齊鳴,漁民在船老大的帶領下來到各自的漁船上送燈,預祝新的一年漁業豐收。

農曆清明節到穀雨期間,是嶗山漁民祭海的時節。祭海時,漁民們在海灘上擺設豬、雞、魚三牲供品,大面饃和糖果,點燃香燭鞭炮,舉行傳統的祭海儀式。祭海的日子裡,純樸豪爽的漁家人用好酒好菜熱情地招待前來觀看祭海的親朋好友,大家一起開懷暢飲。

孔府年節有一些和民間不同的地方臘八。臘八的一切活動都是圍繞臘八粥進行的。熬粥要安排很多人,“戶人”中的燒火戶在這天專來燒火。支起大鍋,熬出的粥分盛在很多缸里。臘八粥分兩種:一種是粗的,給當差的喝,粥里放大米、肉片、白菜、豆腐之類,喝粥時,一個還給一斤饃饃;另一種是細的,用薏米仁、桂元、蓮子、百合、栗子、紅棗、紅豇豆、江米等熬成,粥面再放上用山楂雕刻的“粥果”。這樣的粥是供內宅,本族以及上供用的。孔府在外面有很多香火院,都在臘八這天派尼姑來要粥,要“盆頭米”。

臨近三十,孔府忙年活動中最熱鬧的場面“蒸壯”就出現了,“蒸壯”就是為過年蒸各種饅頭、餃子、糕餅。這時“燒火戶”又來燒火,蒸各式各樣的饅頭。

大年三十整夜包餃子。府內到處燃燈、燃檀香末、鋪地毯、院子裡搭彩棚、拉彩帶。午後去報本堂行禮,晚飯後去祖廟辭歲。大人給孩子送“壓歲錢”,裝在紅紙袋裡,上面寫有“長命百歲”的字樣,放在小孩子的枕邊,每人準備一個景泰藍食盒,其中放粘米麵做的如意、小柿子、桔子等物。

除夕夜晚衍聖公還要親自到安懷堂擺供,祭拜白鬍子老神仙,據說孔府中所有的精靈鬼怪都歸這個白鬍子老神仙管。

午夜過後所有的人起來拜天地神。在前上房院子裡用蓆子搭起“天地樓”。朝各個方向,東、西、南、北、東北、西南、西北,各擺一張桌子,桌子上擺放神的牌位,正中一張桌子上擺天地神牌位。“天地樓”旁,立“朝天竿”,點“天燈”,日夜不熄,一直要點半個月之久。

元旦早晨醒來,先不說話,用手摸摸食盒裡的東西和壓歲錢。起床後拜廟、拜祠堂、接受僕人拜年。本家來孔府拜年。下午當地“龍燈會”的獅子舞等進孔府表演,孔府的當差和“花炮戶”燃放焰火,慶祝新年。

特產

嶗山茶、嶗山綠石、北宅櫻桃、嶗山靈芝、王哥莊豆腐、嶗山刺參、皺紋盤鮑、金鉤海米、嶗山仙胎魚、嶗山拳頭菜等。

嶗山高校

青島科技大學(嶗山校區) 地址:嶗山區松嶺路99號

青島大學(東部校區) 地址:嶗山區松嶺路93號

中國海洋大學(嶗山校區) 地址:嶗山區松嶺路238號

嶗山美食

說到美食,就不得不說海鮮,青島盛產海參、扇貝、鮑魚、海螺、梭蟹、石夾紅蟹、鮁魚、黃花魚、琵琶蝦(撒尿蝦)、大對蝦、加吉魚等,其烹飪飲食原料主要以海產為主。嶗山區大麥島路,是一條地道的海鮮美食街。在小吃街可領略青島地方風味小吃,這裡有大飯店裡難得的樂趣。

山東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轄2個副省級城市,15個地級市,以及49個市轄區,31個縣級市,60個縣。
濟南市市中區 | 歷下區 | 天橋區 | 槐蔭區 | 歷城區 | 長清區 | 章丘市 | 平陰縣 | 濟陽縣 | 商河縣
青島市市南區 | 市北區 | 四方區 | 李滄區 | 嶗山區 | 城陽區 | 黃島區 | 即墨市 | 膠州市 | 膠南市 | 平度市 | 萊西市
淄博市張店區 | 臨淄區 | 淄川區 | 博山區 | 周村區 | 桓台縣 | 高青縣 | 沂源縣
棗莊市市中區 | 山亭區 | 嶧城區 | 台兒莊區 | 薛城區 | 滕州市
東營市東營區 | 河口區 | 墾利縣 | 廣饒縣 | 利津縣
煙臺市芝罘區 | 福山區 | 牟平區 | 萊山區 | 龍口市 | 萊陽市 | 萊州市 | 招遠市 | 蓬萊市 | 棲霞市 | 海陽市 | 長島縣
濰坊市濰城區 | 寒亭區 | 坊子區 | 奎文區 | 青州市 | 諸城市 | 壽光市 | 安丘市 | 高密市 | 昌邑市 | 昌樂縣 | 臨朐縣
濟寧市市中區 | 任城區 | 曲阜市 | 兗州市 | 鄒城市 | 魚台縣 | 金鄉縣 | 嘉祥縣 | 微山縣 | 汶上縣 | 泗水縣 | 梁山縣
泰安市泰山區 | 岱嶽區 | 新泰市 | 肥城市 | 寧陽縣 | 東平縣
威海市環翠區 | 乳山市 | 文登市 | 榮成市
日照市東港區 | 嵐山區 | 五蓮縣 | 莒縣
萊蕪市萊城區 | 鋼城區
臨沂市蘭山區 | 羅莊區 | 河東區 | 沂南縣 | 郯城縣 | 沂水縣 | 蒼山縣 | 費縣 | 平邑縣 | 莒南縣 | 蒙陰縣 | 臨沭縣
德州市德城區 | 樂陵市 | 禹城市 | 陵縣 | 寧津縣 | 齊河縣 | 武城縣 | 慶雲縣 | 平原縣 | 夏津縣 | 臨邑縣
聊城市東昌府區 | 臨清市 | 高唐縣 | 陽穀縣 | 茌平縣 | 莘縣 | 東阿縣 | 冠縣
濱州市濱城區 | 鄒平縣 | 霑化縣 | 惠民縣 | 博興縣 | 陽信縣 | 無棣縣
菏澤市牡丹區 | 鄄城縣 | 單縣 | 鄆城縣 | 曹縣 | 定陶縣 | 巨野縣 | 東明縣 | 成武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