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子區

坊子區

坊子區位於山東半島中部,濰坊市區的東南部。坊子區成立於1983年,是世界風箏都--山東省濰坊市的市轄區之一,位於市區的東南部,是建設現代化大濰坊的重點發展區域。現轄1鎮4街道,總面積345.55平方千米。2003年底,全區總人口23.95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6萬人。擁有享受國家級開發區優惠政策的山東濰坊鳳凰山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近年來,區委、區政府團結帶領全區上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解放思想,開拓進取,幹事創業,經濟社會步入又好又快發展的軌道。坊子區轄4個街道、3個鎮:鳳凰街道、坊安街道、坊城街道、九龍澗街道、黃旗堡鎮、趙戈鎮、太保莊鎮。區人民政府駐地郵編:261200。代碼:370704。區號:0536。拼音:Fangzi Qu。

基本信息

行政區劃

坊子區行政區劃
坊子區轄4個街道、3個鎮:鳳凰街道坊安街道、坊城街道、九龍澗街道、黃旗堡鎮、趙戈鎮、太保莊鎮。

歷史沿革:唐代濰縣南往安丘、諸城驛道三十里處鑿井一眼旁築一方土堆為標誌,清末,土堆旁開一客店取名“坊子店”,坊子因此而得名。

1948年4月濰縣城解放,坊子鎮一帶屬濰坊特別市坊子市區,後改為濰坊市坊子區,又稱濰坊市第四區,其他鄉鎮屬濰南縣。1950年濰南縣制撤銷,併入濰北縣;1953年濰北縣併入濰縣。以後區劃雖經多變,但區境大部屬濰坊市和濰縣。

1983年10月,濰坊地區改建為省轄市,12月組建坊子區,1984年1月正式設立。

1992年12月18日,撤銷車留山鄉溝西鄉、眉村鄉、埠頭鄉,分別設立車留山鎮溝西鎮、眉村鎮、埠頭鎮。

?年,坊子區轄1個街道、8個鎮、1個鄉:坊城街道坊子鎮車留莊鎮、溝西鎮、荊山窪鎮、眉村鎮、埠頭鎮、清池鎮、穆村鎮、湧泉鄉。

1999年3月1日,將濰坊市坊子區清池鎮的東葛莊、西葛莊2個村劃歸車留莊鎮管轄;將清池鎮的岳家村和車留莊鎮的南店村、王松一村、王松二村王松三村王松四村6個村劃歸溝西鎮管轄(魯政函民字[1999]5號)。

坊子區坊子區

2000年4月29日,撤銷湧泉鄉,將原湧泉鄉的大莊家村等18個村劃歸清池鎮管轄,徐家莊村等8個村劃歸車留莊鎮管轄,朱家營村等7個村劃歸穆村鎮管轄,翟家埠村等10個村劃歸眉村鎮管轄(魯政函民字[2000]32號)。
2000年,坊子區轄2個街道、8個。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總人口256590人,各鄉鎮人口: 鳳凰街道 24435 坊城街道 30141 坊子鎮 22969 清池鎮 36409 眉村鎮 32375 埠頭鎮 20735 穆村鎮 32833 車留莊鎮 22422 荊山窪鎮 16990 溝西鎮 17281

截至2002年12月31日,全區總面積361.7平方千米。3個街道、5個鎮,287個行政村(居委會)。年底全區總人口25.2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6.12萬人。

2003年1月28日,坊子區調整部分行政區劃:將坊子區車留莊鎮的陳家油坊、王家油坊一村、王家油坊二村、岳家村、西葛村、東葛村、李家石門趙家石門官路董流村吳家莊北趙莊南趙莊、北徐家莊、新莊15個村以及鳳凰街道辦事處所轄的山後鄭家、彥坊2個村劃歸清池鎮;撤銷清池鎮,以清池鎮的行政區域設立清池街道辦事處,辦事處機關駐原清池鎮人民政府駐地。

2003年6月30日,將安丘市南流鎮劃歸濰坊市坊子區管轄

2003年7月4日,山東省政府批覆同意濰坊市坊子區奎文區調整部分行政區劃:撤銷坊子區車留莊鎮,將原車留莊鎮的蔡家樓、於家莊、上埠向陽孫家莊子、東黃門莊、西黃門莊、東曹莊、蝦蟆屯、三岔河、後車留莊、渭陽、於家官莊、中官莊、張家官莊、谷家石門、董坊東單家埠、西單家埠、高鐵官莊、李村21個村劃歸清池街道辦事處管轄,將原車留莊鎮的郭家、辛王家莊、董家莊子、辛李家、南范家、南店、東王松一村、東王松二村、東王松三村、東王松四村、羅家宅子、辛冬一村、辛冬二村、辛冬三村、河南頭、西曹莊16個村劃歸鳳凰街道辦事處管轄,將原車留莊鎮的小站、前車留莊、西河下、山莊4個村劃歸穆村鎮管轄;將坊子區清池街道辦事處劃歸奎文區管轄。

2003年8月26日,坊子區設立坊安街道辦事處,將鳳凰街道辦事處的南店、西曹莊、東王松一村、東王松二村、東王松三村、東王松四村、羅家宅子南流鎮的西王松、沙埠、高陵官莊、王家石埠、張家石埠、於家石埠、荒里、東村、蔡家石埠、侯家莊、任家水坡、窪里、河北郎郡莊、張疃、李家水坡、祥疃劃歸坊安街道辦事處管轄,辦事處機關駐濰安公路與王高公路交匯處東北約300米處。

2003年,全區總面積345.55平方千米。轄8個鎮(辦事處),244個行政村(居委會)。年底全區總人口23.95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6萬人。

坊子區轄4個街道、4個長寧街道鳳凰街道坊安街道恆安街道、穆村鎮、眉村鎮、荊山窪鎮、南流鎮。(以下數據根據“坊子區政府網”資料整理,截至年份不詳)

坊子區濰坊鳳凰山高新技術產業園

鳳凰街道
濰坊鳳凰山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是山東省政府批准設立的高新技術開發園區,位於濰坊中心市區東南部,與市委、市政府相距2.8千米,規劃面積13平方千米,已開發面積7.9平方千米,是坊子區唯一的省級開發園區。
長寧街道位於坊子區中西部,面積27.5平方千米,轄23個行政村,人口2.1萬。
恆安街道總面積31.2平方千米,轄10個居委會、6個行政村,人口5萬。
坊安街道成立於2003年9月2日。位於坊子區東南部,距市中心僅15千米,總面積26.5平方千米,轄23個村,人口1.4416萬。
荊山窪鎮位於坊子區南部,面積62平方千米,轄45個行政村,人口3.1萬。
穆村鎮位於坊子區東部,面積71.3平方千米,轄42個行政村,人口3.3萬人。
眉村鎮位於坊子區東北部,濰坊市區東20千米處,面積49.4平方千米,轄34個行政村,常住人口3.2萬人,暫住人口1.5萬人。
南流鎮位於坊子區東南部,面積61平方千米,轄36個行政村,人口3.5萬。
2007年,撤銷荊山窪鎮、恆安街道、長寧街道,合併設立新的坊城街道;撤銷南流鎮、坊安街道,合併設立新的坊安街道;撤銷眉村鎮、穆村鎮,合併設立九龍澗街道;鳳凰街道保持不變。
2007年,《濰坊市人民政府關於坊子區和安丘市行政區劃調整的通知》:經市政府研究並報省政府批准,同意將安丘市黃旗堡鎮劃歸坊子區管轄。同時,安丘市趙戈鎮也劃歸坊子區管轄。
2007年,將昌邑市的太保莊鎮(連同峽山及峽山水庫)劃歸濰坊市坊子區。

地理

坊子地處山東半島中部,地勢南高北低,除少數低山孤丘外,多為緩埠丘陵地,屬傾斜高平地、傾斜平地地貌類,平均海拔高度70米。坊子屬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2.3℃,年平均降雨量647毫米。

資源

坊子區沸石岩
坊子區物產富饒,資源豐富,是濰坊市重要的農副產品生產基地,盛產小麥玉米花生果品瓜菜等農副產品,被譽為“中國蘆筍之鄉”。礦產資源品種多、儲量大,主要有煤炭、膨潤土、粘土、沸石、礦泉水等20餘種,已探明各類礦產資源總儲量25923萬噸。全區現有礦山17座,礦產品加工企業160餘家。坊子煤礦是山東省唯一的侏羅紀無煙煤生產礦,現保有儲量1000萬噸。膨潤土資源十分豐富,總儲量4543萬噸,居全國第二位。礦泉水、沸石儲量居山東省首位,品質優良,具有極高的開發價值。共有礦泉水產地6處,沸石岩大型礦床1處,年開採量5萬噸以上。水泥用灰岩已探明中型礦床1處,探明儲量7000萬噸,遠景儲量在1億噸以上。

經濟

坊子區福田(濰坊)農業裝備分公司
坊子有上市公司的子公司3家,有限責任公司170家,通過IS09000質量體系認證的企業15家,註冊民營業戶5103家。培植了福田(濰坊)農業裝備分公司山東美林衛浴有限公司濰坊富源增壓器有限公司山東恆安紙業有限公司等競爭力強的骨幹企業群體。

科技進步加快。全區已有高新技術企業11家,初步形成了以電子信息、節能與環保設備、生物醫藥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框架。

外向型經濟進一步發展。韓國大象集團、日本ASAHI電子、香港恆安集團等知名企業已來坊子區投資發展。目前已與4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濟技術合作關係。

城市化進程加快、區位優勢明顯。濰坊市委、市政府中心駐地的東移,使坊子與濰坊已緊密相連;濰坊鳳凰山高新技術產業園作為濰坊高新技術開發區的輻射區,享受國家開發區的優惠政策,具有得天獨厚的開發條件。坊子區基礎設施先進。膠濟鐵路橫貫東西,國家級幹線榮蘭公路煙汕公路貫穿東西南北,濟青高速公路穿越本區,濰萊高速公路起點就在境內;區駐地與濰坊機場毗鄰,東連青島港、煙臺港、南近日照港、北臨濰坊港;境內交通縱橫交錯,村村實現晴雨通車。網際網路程控電話移動通信、無線尋呼等現代通訊發展迅速。濰坊發電廠、山東坊子煤礦等大型能源企業坐落區內。

坊子區濰坊高新技術開發區

投資環境:投資環境優越。坊子區積極實行對外開放,加強對外合作。目前,已與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濟技術合作關係。僅利用外資項目達到一百多個,三資企業發展到104家。1994年11月經省政府批准,規劃建設了濰坊鳳凰山高新技術產業園,該園是經國務院批准的國家級濰坊高新技術開發區的輻射區,享受國家級開發區優惠政策,規劃面積13平方公里,控制面積22平方公里,劃分為高新技術產業區、工業區、商業區、文教衛生區、生活區、行政辦公區、旅遊區、房地產開發區等區域,3平方公里的起步區已經建設完成。園內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園內已實現基礎設施的“六通一平”,交通、通訊、供電、供水、供熱、排水都已具有相當的規模。容量2萬門的現代化郵電大樓、110KV輸變電工程、日供水3萬立方米的供水廠、兩處供熱站、濰坊市重點中學濰坊四中等大型基礎設施都已投入使用。進園項目達到136個,其中投資過千萬的項目21個;產業園區現已建成投產企業40家,其中引進外資企業7家,投資客戶來自瑞士日本韓國香港台灣馬來西亞等國家和地區;引進內資企業15家,投資客戶來自北汽福田、中糧集團等國內大企業集團;引進個體企業18家。

城市建設

坊子區坊子區
坊子區成立於1983年底,是著名的世界風箏都-山東省濰坊市的市轄區之一,位於市區的東南部,是濰坊市建設現代化大濰坊的重點發展區域。坊子老城區,具有百年歷史,面積21平方公里。

5000年前就有人類在這裡居住和繁衍生息,境內有斟尋阝、桑犢遺址。一百多年前,坊子就曾是山東半島的重要商埠,有等8個國家在
此修鐵路、開煤礦、辦公司,2個國家曾設立過領事辦事機構。老城區至今保存著山東省最為集中的德日式建築群,在火車站周圍8平方公里內,共有103處德式建築和63處日式建築,其中有車站、領事館、學校、醫院、官邸、民居和宗教場所。2000年4月被公布為濰坊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6月,“德日式建築群保護項目”列為濰坊市“城市旅遊”主要建設項目三大重點工程之一;2005年12月被公布為山東省第三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6年12月被公布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近年來,隨著行政中心北移,老城區發展趨緩。為改善老城

坊子區坊子區
區居民生活條件、提升城市形象、增強發展活力,2007年區委、區政府全面啟動了老城區改造開發。按照“總體規劃、分步實施、重點突破”的原則,立足現有“五縱四橫”道路主框架,以德日式建築群的保護開發為切入點,實行成方連片開發,用3—5年時間,把老城區建設成集文化旅遊商貿於一體的歐式風情小鎮。

老城區總體規劃面積20.1平方公里,可建設用地17.7平方公里,整個規劃按照“傳承德日建築文脈、延伸漿溝河水脈、拓展濰州路商脈”的總體思路進行設計,充分體現“歐風、古鎮、水韻、商埠”理念,形成“兩個中心、兩區、四帶”整體布局。“兩個中心”指依託長寧街、北海路形成的以旅遊服務業為主的商業中心和長寧街與濰州路交叉口處的汽車及農機銷售中心;“兩區”指東南部文物古蹟保護區和北部的無污染工業園區;“四帶”指北海路、長寧街濰州路公共設施發展帶和翠坊街工業走廊帶。按照功能定位不同,把老城區改造開發劃分為一線九大片區。

位於山東半島中部,地處半島城市群軸心。東臨青島港、煙臺港,南臨日照港、北臨濰坊港膠濟鐵路、206國道、濰高路、濰安路等重要道路穿境而過,濰萊高速公路起點就在境內;距青島、濟南國際機場分別只有1小時和 1.5小時車程,離濰坊機場僅3公里。

老城區現有區醫院、區中醫院仁康醫院三處醫院,其中區醫院是集急診急救、醫療預防、教學科研於一體的是區級綜合性二級甲等醫院。先後獲得濰坊市文明單位、先進集體、五星級消費者滿意單位,全省行風評議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擁有濰坊四中、濰坊十二中、北海雙語學校等近10處國小、國中、高中學校,濰坊四中始建於1954年,現有58個教學班,在校師生近4000人。全國勞模2名,全國優秀教師5名,省市教學能手38名,省市優秀教師40名。濰坊市重點中學、山東省規範化學校、山東省文明單位。全國著名的山東魯能足球學校、桌球學校座落城區。老城區“縱橫”的道路已全面完成新一輪改造;淨水廠、污水處理廠建成運營;城市集中供熱、供排水、供氣等配套設施功能齊全。完善的城市功能和市政設施為老城區開發創造了良好的基礎條件。

目前,老城區開發改造已完成總體規劃編制,新南苑商城一期建成使用,天同綠城、碧水苑等項目正在建設,義烏商貿城項目開工建設,其他幾個重點片區正在加快拆遷改造。通過開發,大力提升老城區城市經濟功能,集聚人氣、商氣,發展商貿物流居住餐飲旅遊業,打造濰坊市區南部經濟次中心。

交通郵電

坊子區濰萊高速公路
坊子區位優越,交通便利。全區公路通車裡程達到公里,公路密度達到每百平方公里。東臨青島港、煙臺港,南臨日照港,北臨濰坊港;膠濟鐵路橫貫東西,206國道、309國道和濟青高速公路穿境而過,濰萊高速公路起點就在境內。距青島濟南國際機場分別只有1小時和1.5小時車程,離濰坊機場僅3公里。2007年,全區郵政業務總量達到1819萬元,固定電話裝機總數達到80002部,移動用戶達到108135戶。

文化

坊子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5000年前就有人類在這裡居住和繁衍生息,境內有板橋文化杞文化桑犢文化等眾多文化遺址。20世紀初,坊子就曾是山東半島的重要商埠,有“百年商埠”之稱,先後有德、日、英、美等8個國家在此修鐵路、開煤礦、辦公司,2個國家設立過領事辦事機構,留下了眾多的文物遺蹟。

教育

坊子區坊子區實驗學校
坊子區現有在職教職工3280人,各類國有學校73處,在校生29062人。

近年來,坊子區緊緊圍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把教育擺到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以縣為主”管理體制不斷完善,政府財政性經費投入逐年增長,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教育質量與效益不斷提高,人事制度改革和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化,建立和完善了教育行政和學校管理新機制,促進了各類教育事業快速協調健康發展。

一是完善了基礎教育“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進一步明確了教育發展的任務目標,教師的政治經濟待遇全面落實,教育投入逐年增長,建立了長期穩定的政策保障機制。二是實施了以校長職級制和教職工全員聘任制為核心內容的中國小人事制度改革,理順了教育管理體制,激發了廣大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三是進一步鞏固了“兩基”成果,提高了義務教育辦學水平。全面實施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新機制,落實“兩免一補”政策,資助經濟困難的農村學生,全區中國小入學率和鞏固率均為100%。四是深化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教育的服務功能不斷提升,聯考升學率逐年提高,社會效益明顯顯現。五是普及中國小信息技術教育,促進教育信息化和現代化的進程。駐地國小以上學校全部建起了1-2個50台座以上的計算機教室,全區建成多媒體教室161個,校園網覆蓋了全區每一所學校。六是大力發展民辦教育,滿足社會多層次多樣化的教育需求,全區民辦教育總投入9228萬元。七是進行了學校布局調整,最佳化了教育資源配置,促進了城鄉教育的均衡發展。全區各鎮街只保留一處國中,國小由2001年的105處調整為現在的61處,教育資源得到了有效利用。

旅遊

坊子區九龍澗生態保護區
九龍澗生態保護區:九龍澗生態保護區位於濰坊市東郊10公里坊子區九龍街道境內,靠近膠濟鐵路和濰萊高速公路。區域占地8000畝,其中水域面積500畝,林木面積3000畝。保護區為低山丘陵地形,山丘最高處海拔78.4米,最低處海拔30.6米,最大高差近50米。區內地勢西高東低,其景色特色是“自然、古樸、幽雅、怪奇”。風景區內自然景觀獨特,峭壁林立,溝壑縱橫,時連時分,蜿蜒綿長,植被茂密,草甸開闊,湖泊星羅棋布,自然形成九條澗、九條溝和三個谷。九條澗分別為:小龍澗、大龍澗、西龍澗、北龍澗、南龍澗、白龍澗、黑龍澗、青龍澗、赤龍澗。九條溝分別為:小龍溝、大龍溝、西龍溝、北龍溝、南龍溝、白龍溝、黑龍溝、青龍溝、赤龍溝。三個谷分別為:紅梁谷、桃花谷、牧羊谷。三谷、九溝和九澗,形狀不同,景色各異,景象萬千。九龍澗生態保護區屬溫帶季風區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氣溫適中,年平均氣12℃。清瀲幽深的澗水、遮天蔽日的林木和生機盎然的花草共同創造了這裡的涼爽的“小氣候”,人間正是炎熱的盛夏,此處的惠風卻濕潤、清新、涼爽,猶如不冷不熱的春風一般。這裡溪水潺潺,鳥聲清脆,特別是空氣中富含負離子和花草的幽香,沁人肺腑,令人心悅身爽。
坊子區九龍澗生態保護區

九龍澗自然風景區歷史悠久,曾經一度輝煌的斟 尋阝故國就在位於九龍澗自然風景區南 5公里的丁村一帶。我國歷史上的許多著名人物曾經在此隱居,曾有過仙姑洞、龍王廟、姜太公釣魚亭、晏嬰祠、公冶長賞鳥亭、蘇東坡賞月亭、劉伯溫飲酒亭、鄭板橋竹林碑等古蹟,但毀於不同朝代的戰亂。此地還出土了很多古物,當地人曾在仙姑洞中發現新石器時代的先人使用過的石杵、石臼、三角鬲、黑陶罐等器具。在當地民間還流傳著很多神話故事和歷史傳說。民間傳說寒浞和後弈的一個名叫蓬蒙的部下就是在此地聯手除掉了后羿,自立寒國(今九龍澗北部不遠的濰坊市寒亭區)稱王。民間傳說,韓信與齊王田廣和霸王的名將龍且率領的30多萬齊楚聯軍決戰的“濰水之戰”,就發生在九龍澗東部的濰水河段,韓信就是在這裡學會了風箏的製作技術。

九龍澗生態保護區建設被列為濰坊市十大生態建設工程之一。項目占地15平方公里,總投資18億元人民幣,建築面積200萬平方米。按照城市次中心的標準,根據“一心、三區、二帶”的總體布局,建成以九龍澗自然景觀和本地鄉土文化及“龍”文化為主要特色,集旅遊觀光、娛樂休閒於一體的旅遊度假勝地。目前已修建了道路等基礎設施,初步形成了景區道路主框架和部分景觀效果,2008年底初步具備對外開放條件。

坊子區德日式建築群

德日式建築群:坊子境內有山東最為集中的德日式建築群,集中分布在老城區 8平方公里範圍之內,現保存166處,其中德式建築103處,日式建築63處, 總建築面積 45246平方米。德日式建築群比較完整地折射了中國由封建社會過渡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一段沉重歷史,是帝國主義侵略擴張的歷史見證,是我國近代重要的歷史文化資源和珍貴的人文景觀資源, 具有較高的歷史、科學、教育、藝術價值。2000年4月被公布為濰坊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6月在濰坊市旅遊資源等級評價中被專家組評為全市A級第二名,2005年11月被公布為山東省第三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6年12月被公布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坊子德日式建築群的形成,源自德國、日本先後對坊子的殖民地占領。德國自 1898年至1914年占領坊子共17年; 1914年德國戰敗,日本取得對坊子的控制權

坊子區德日式建築群
,直至1945年日軍投降,前後31年,德日帝國主義共霸占坊子長達48年,留下了用於軍事占領、經濟掠奪和文化滲透等各具特色的一系列建築群落。德日帝國主義在坊子所設立的德軍司令部、德軍北大營德國鐵路機務段、德軍醫院、天主教堂修女院、日本領事館、日本憲兵隊、德日礦務公司、德國郵政大樓、發電廠、電燈公司、日本國民學校、日本農場、軍運兵站、物資倉庫和轉運站、德日豪華官邸、正金洋行、橫田旅館、魚鮮大煙館、風月妓院、紅房子水牢等,其機構設定之完整,幾乎囊括了外交、軍事、政治、文化、經濟等各個領域。這一系列建築群落,星羅棋布、錯落有致地分布在坊子8平方公里以內,數量之多、分布之集中、設施之完善、功能之齊全、風格之鮮明在全省乃至全國堪稱一流。這些建築有的恢弘大氣、有的精巧別致、有的莊嚴華貴、有的厚重古樸,集德日式建築風格之大成。坊子德日式建築群的形成歷史,正是在帝國主義殖民擴張下舊中國封建社會一步步過渡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典型歷史縮影。

坊子德日式建築群的保護開發被列為濰坊市“城市旅遊”三大重點工程之一,本著嚴格保護、科學規劃、有效利用的原則,對其進行合理有效的保護、開發和利用。目前,正在運用市場化手段進行保護開發,力求再現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歷史風貌,著力打造成為集文化旅遊商貿於一體的歐式風情小鎮,建設創意經濟園區。

杞城遺址:杞城遺址位於坊子區黃旗堡鎮駐地西南四公里杞城村周圍,呈長方形,地勢平坦,西北部偏高,南北長約2000米,東西寬約1800米,總面積360萬平方米。在杞城村西約200米處有一面積約300平方米的高台地,傳為皇城所在地,台地北側有斷崖,文化層厚達1.5—2.0米,漢代灰坑及春秋、戰國及漢代磚瓦陶器殘片皆有,出土的文物有戰國至漢代的筒瓦、瓦當、陶罐陶盆陶瓮鐵钁、銅劍、錢範及硯石等。杞城夏商屬斟尋國地,周武王滅斟尋阝 ,封淳于公於此,為淳于國都城。周平王三十一年(公元前740年)起,杞國為免遭諸侯吞併,從雍丘(河南杞縣)東遷,周鏇於列強之隙,處境維艱,於周桓王十年(公元前710年)被迫遷至淳于國境內(今安丘杞城一帶)。周桓王十一年,杞與魯結盟。周桓王十四年,杞借魯之力來淳于國,設都城於淳于國都處,至周貞定王二十四年(公元前445年)被楚所滅,歷時260餘年。西漢初又在此設淳于縣治所,屬高密國,為高密侯鄧禹食邑,北齊天保年間併入高密,城遂廢圮。相傳當時杞國有一人,怕天塌下來,吃飯睡覺都感到不安,“杞人憂天”的典故源於此。後人在此建村時,遂以“杞城”命名,流傳至今

(註:濟南市青島市副省級城市。)(參見:山東省行政區劃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山東省人民政府網站:http://www.shandong.gov.cn

山東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轄2個副省級城市,15個地級市,以及49個市轄區,31個縣級市,60個縣。
濟南市市中區 | 歷下區 | 天橋區 | 槐蔭區 | 歷城區 | 長清區 | 章丘市 | 平陰縣 | 濟陽縣 | 商河縣
青島市市南區 | 市北區 | 四方區 | 李滄區 | 嶗山區 | 城陽區 | 黃島區 | 即墨市 | 膠州市 | 膠南市 | 平度市 | 萊西市
淄博市張店區 | 臨淄區 | 淄川區 | 博山區 | 周村區 | 桓台縣 | 高青縣 | 沂源縣
棗莊市市中區 | 山亭區 | 嶧城區 | 台兒莊區 | 薛城區 | 滕州市
東營市東營區 | 河口區 | 墾利縣 | 廣饒縣 | 利津縣
煙臺市芝罘區 | 福山區 | 牟平區 | 萊山區 | 龍口市 | 萊陽市 | 萊州市 | 招遠市 | 蓬萊市 | 棲霞市 | 海陽市 | 長島縣
濰坊市濰城區 | 寒亭區 | 坊子區 | 奎文區 | 青州市 | 諸城市 | 壽光市 | 安丘市 | 高密市 | 昌邑市 | 昌樂縣 | 臨朐縣
濟寧市市中區 | 任城區 | 曲阜市 | 兗州市 | 鄒城市 | 魚台縣 | 金鄉縣 | 嘉祥縣 | 微山縣 | 汶上縣 | 泗水縣 | 梁山縣
泰安市泰山區 | 岱嶽區 | 新泰市 | 肥城市 | 寧陽縣 | 東平縣
威海市環翠區 | 乳山市 | 文登市 | 榮成市
日照市東港區 | 嵐山區 | 五蓮縣 | 莒縣
萊蕪市萊城區 | 鋼城區
臨沂市蘭山區 | 羅莊區 | 河東區 | 沂南縣 | 郯城縣 | 沂水縣 | 蒼山縣 | 費縣 | 平邑縣 | 莒南縣 | 蒙陰縣 | 臨沭縣
德州市德城區 | 樂陵市 | 禹城市 | 陵縣 | 寧津縣 | 齊河縣 | 武城縣 | 慶雲縣 | 平原縣 | 夏津縣 | 臨邑縣
聊城市東昌府區 | 臨清市 | 高唐縣 | 陽穀縣 | 茌平縣 | 莘縣 | 東阿縣 | 冠縣
濱州市濱城區 | 鄒平縣 | 霑化縣 | 惠民縣 | 博興縣 | 陽信縣 | 無棣縣
菏澤市牡丹區 | 鄄城縣 | 單縣 | 鄆城縣 | 曹縣 | 定陶縣 | 巨野縣 | 東明縣 | 成武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