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里斯·梅特林克

莫里斯·梅特林克

莫里斯·梅特林克 (1862—1949),比利時劇作家、詩人、散文家。1911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是象徵派戲劇的代表作家,先後寫了《青鳥》、《盲人》、《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蒙娜·凡娜》等多部劇本。早期作品充滿悲觀頹廢的色彩,宣揚死亡和命運的無常,後期作品研究人生和生命的奧秘,思索道德的價值,取得很大成功。 莫里斯·梅特林克被譽為“比利時的莎士比亞”。梅特林克的劇本充滿詩意,被稱之為詩劇。1889年,他發表詩集《溫室》和第一部劇本《瑪萊娜公主》。1908年發表的六幕夢幻劇《青鳥》,是梅特林克戲劇的代表作,也是歐洲戲劇史上一部融神奇、夢幻,象徵於—爐的傑作。梅特林克的主要作品還有《佩萊亞斯與梅麗桑德》、《阿亞業娜與藍酬子》、《聖安東的奇蹟》等。1911年,由於他多方面的文學才華,尤其是在戲劇方面的傑出貢獻,梅特林克被授予諾貝爾文學獎。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莫里斯·梅特林克(Maurice Maeterlinck,1862-1949)比利時劇作家、詩人、散文家。生於根特市一個公證人家庭。早年學習法律,當過律師,後去巴黎參加過象徵派文學運動。1889年發表詩集《溫室》和第一個劇本《瑪萊娜公主》,後者第一次把象徵主義手法運用到戲劇創作中,受到法國評論界的重視。早期作品充滿悲觀頹廢的色彩,宣揚死亡和命運的無常。這一時期的主要劇作有《不速之客》(1890)、《群盲》(1890)、《佩萊阿斯和梅麗桑德》(1892)、《阿拉丁和帕洛密德》(1894)、《丁達奇爾之死》(1895)和《室內》(1895)等。

莫里斯·梅特林克 莫里斯·梅特林克

1896年,梅特林克離開比利時,移居巴黎等地。同年發表散文集《卑微者的財富》,開始擺脫悲觀主義,研究人生和生命的奧秘,思索道德的價值,劇本《阿格拉凡和賽莉塞特》(1896)、《蜜蜂的生活》(1900)、《大秘密》(1904)、《花的智慧》(1907)等,以唯靈論的觀點解釋萬特,頗具神秘主義色彩。主要劇作有《莫娜·凡娜》(1902)、《喬賽兒》(1903)和《青鳥》(1909)。這些劇作都力圖解答道德和人生觀問題,表現了他的哲學觀點。其中《青鳥》是一部夢幻劇,被公認為他戲劇生涯的峰巔之作。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梅特林克又出版了散文集《白蟻的生活》(1927)、《螞蟻的一生》(1930)和《聖安東的顯靈》(1919)等,批判資產階段的道德習俗。1932年比利時國王封梅特林克為伯爵。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流亡美國。1947年返回歐洲,兩年後病逝於法國的尼斯。

主要作品

作品《青鳥》 作品《青鳥》

主要作品有劇作《盲人》、《青鳥》、散文集《雙重的花園》、《死亡》、《螞蟻的生活》等。

梅特林克是象徵派戲劇的代表作家,先後寫了20多部劇本,也是一位多產的作家。他在早期的一些劇本中,充滿了悲觀無望 、頹廢厭世的思想,突出地表現資本主義社會中沒落階級的病態心理,死亡的不可迴避,命運的無法違抗。他生在兩個世紀新舊交替的關頭,其時科學已經相當發達。他一隻眼睛看科學世界,一隻眼睛看神秘事物,在他的心靈上,兩者是可以溶合貫通的,於是科學與詩熔鑄成一體。這便是他作品的特色。 他的作品具有富有哲理的思想、富麗的想像以及詩情畫意的特色。他的童話不僅給人以廣闊的美好的幻想,而且也讓人盡情地得到美的享受。

早期作品充滿神秘、悲觀的色彩,表現死亡的無從避免、命運的不可違抗。獨幕劇《闖入者》(1890)描繪一家人在陰暗的客廳里守護著隔壁房間的女病人,他們越來越忐忑不安地等待著一個不速之客的光臨。瞎眼的祖父最先感到死神的闖入,這時門突然打開,護士來通報:那個女人死了。同年發表的《群盲》表現12個瞎子——6男6女——陷入莽莽的原始森林之中,曾經引導過他們的教士已經死了,可他們還在痴心等待著他來搭救。另一出短劇《室內》(1895)表現一家人安樂相聚,殊不知小女兒已在外淹死,人們正來向他們報告這個噩耗,作品突出地宣揚了厄運的不可避免。以上3個劇本和他的早期名劇《佩列阿斯與梅麗桑德》(1892)相繼搬上國際舞台後,當時的劇壇為之面貌一新。其他劇本還有《七公主》(1891)、《阿拉丁和帕洛密德》(1894)、《丹達吉勒之死》(1895)。此外,梅特林克還於(1894)年發表了抒情詩集《十二首歌》(1900年補充成《十五首歌》)。  

1895年,梅特林克結識了法國女演員喬熱特·勒布朗,她後來成為他的妻子,演出他的一些劇本。1896年起,梅特林克離開比利時,移居至法國巴黎等地。這一年他發表的散文集《卑微者的財寶》是他第一階段思想的總結。他試圖從悲觀主義中掙脫出來,研究生命的奧秘,思索道德的價值。這種努力從他的劇本《阿格拉凡和賽莉塞特》(1896)中也顯露出來,他讚揚了賽莉塞特在愛情問題上自我犧牲的精神,同時也肯定了阿格拉凡有追求幸福的權利。接著,梅特林克又寫了一系列散文集,如《明智和命運》(1898)、《蜜蜂的生活》(1901)、《埋沒的寺院》(1902)、《雙重的花園》(1904)、《花的智慧》(1907)、《死亡》(1903)等。這些文章寫得十分細緻、生動。他不僅探討人的命運,而且用唯靈論的觀點研究一切生命的命運。他用泛神論的思想對抗天主教,用蜜蜂、螞蟻等昆蟲的集體生活來批判資本主義社會中的個人主義。雖然他的思想有所發展,但仍然沒有脫離唯心主義。這個時期梅持林克發表了幾部重要的劇本:《阿里亞娜與藍鬍子》(1902)、《莫納·瓦娜》(1902)、《喬賽爾》(1903)、《青鳥》(1909),就其構思來說同他早期的戲劇有較大的區別。這些新作力圖解答道德和人生觀的問題,表現了他逐漸形成的哲理觀點。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梅特林克在義大利等地企圖為他被侵犯的祖國效勞,創作了反對德國占領的劇本《斯蒂爾蒙德市長》(1919)。戰後他又寫了一些散文集,如《大秘密》(1921)、《白蟻的生活》(1927)、《螞蟻的生活》(1930)等。還發表了幾個劇本,其中包括《聖安東尼顯靈記》(1919),這是一出以鞭撻道德敗壞的資產者為題材的短小精悍的諷刺劇。  

作品列表

詩歌

Serres chaudes (1889年)
Douze chansons (1896年)
Quinze chansons (Douze chansons擴充版) (1900年)

劇本

La Princesse Maleine (Princess Maleine) (1889年出版)
L'Intruse (Intruder) (1890年出版,1891年5月21日首演)
Les Aveugles (The Blind) (1890年出版,1891年12月7日首演)
Les Sept Princesses (The Seven Princesses) (1891年出版)
Pelléas and Mélisande (1892年出版,1893年5月17日首演)
Alladine et Palomides (1894年出版)
Intérieur (Interior) (1894年出版,1895年3月15日首演)
La Mort de Tintagiles (The Death of Tintagiles) (1894年出版)
Aglavaine et Sélysette (1896年12月首演)
Ariane et Barbe-bleue (Ariane and Bluebeard) ( 1899年出版德文譯本)
Soeur Béatrice (Sister Beatrice) (1901年出版)
Monna Vanna (1902年5月首演,同年出版)
Joyzelle (1903年5月20日首演,同年出版)
Le Miracle de saint Antoine (The Miracle of Saint Antony) (1904年德文譯本首演)
L'Oiseau bleu (The Blue Bird) (1909年9月30日首演)
Marie-Magdeleine (Mary Magdalene) (1910年2月德文譯本首演,1913年法文版出版並演出)
Le Bourgmestre de Stilmonde (1918年在布宜諾斯艾利斯首演,1919出版)
Les Fiançailles (1922年出版)
Le Malheur passe (1925年出版)
La Puissance des morts (1926年出版)
Berniquel (1926年出版)
Marie-Victoire (1927年出版)

散文

Le Trésor des humbles (The Treasure of the Humble) (1896年)
La sagesse et la destinée (Wisdom and Destiny) (1898年)
La Vie des abeilles (The Life of the Bee) (1901年)
Le temple enseveli (The Buried Temple) (1902年)
Le Double Jardin (The Double Garden) (1904年)
L'Intelligence des fleurs (The Intelligence of Flowers) (1907年)
L'Hôte inconnu (1914年英文譯本首版,1917年法文版出版)
Les Débris de la guerre (1916年)
La Vie des termites (The Life of Termites) (1926年)
La Vie de l'espace (The Life of Space) (1928年)
La Grande Féerie (1929年)
La Vie des fourmis (The Life of the Ant) (1930年)
L'Araignée de verre (1932年)
Avant la grande silence (Before the Great Silence) (1934年)
L'Ombre des ailes (The Shadow of Wings) (1936年)
Devant Dieu (1937年)
L'Autre Monde ou le cadran stellaire (The Other World, or The Star System) (1941年)

回憶錄

Bulles bleues (1948年)

人物評價

梅特林克的一生都在追求光明與美,他的戲劇作品有很強的象徵主義色彩,也有很強的浪漫主義精神。他的劇作《阿格拉凡和賽莉塞特》被譽為“我們時代最激動人心的戲劇”,寫出了最動人的三角戀愛,最真摯的愛情與崇高的精神。《喬賽兒》是一部神話色彩很濃的戲劇,而夢幻劇《青鳥》則無疑代表了他戲劇的最高成就,成為斯坦尼拉夫斯基導演的經典劇作,不僅轟動了歐洲,也轟動了全世界。《青鳥》不僅僅是戲劇的經典,同樣也是童話的經典。他的戲劇取得了極大的成就,就連北歐頂尖的戲劇大師斯特林堡(那個對諾貝爾文學獎冷嘲熱諷的作家)都說自己是梅特林克的信徒。

梅特林克不僅僅是一位戲劇大師,還是一位傑出的散文作家,或者說散文大師!散文是最不規範的文體,也最難成功,世界上靠寫散文成功的屈指可數,可梅特林克的散文和普里什文、蒙田、佩索阿這些大師相比毫不遜色。他的散文作品分為兩類,一類是寫人生哲理的如《卑微者的財富》,很容易讓人想到的法國蒙田的散文和美國的富蘭克林的那些箴言《窮理查曆書》;另一類是寫大自然的各種生物的,如《蜜蜂的生活》、《花的智慧》,這些作品很有科學深度,很容易讓人想起法布爾的《昆蟲記》,他沒有法布爾科學,但同樣有著細緻的觀察和獨特的思考,當然作家的文筆比起法布爾來是要高出許多了。

1911年作品《花的智慧》獲諾貝爾文學獎。獲獎理由: “由於他在文學上多方面的表現,尤其是戲劇作品,不但想像豐富,充滿詩意的奇想,有時雖以神話的面貌出現,還是處處充滿了深刻的啟示。這種啟示奇妙地打動了讀者的心弦,並且激發了他們的想像”。

諾貝爾文學獎歷年獲獎作者及獲獎作品

年份(公元)獲獎作者
國籍
獲獎作品
1901年蘇利·普呂多姆(1839~1907),詩人法國《孤獨與深思》
1902年特奧多爾·蒙森(1817~1903),歷史學家德國《羅馬風雲》
1903年比昂斯滕·比昂松(1832~1910),戲劇家、詩人、小說家挪威《挑戰的手套》
1904年弗雷德里克·米斯塔爾(1830~1914),詩人。法國《金島》

何塞·埃切加賴(1832~1916),戲劇家、詩人西班牙《偉大的牽線人》
1905年亨利克·顯克維支(1846~1916),小說家波蘭《你往何處去》
1906年喬祖埃·卡爾杜齊(1835~1907),詩人、文藝批評家義大利《青春詩》
1907年約瑟夫·魯德亞德·吉卜林(1865~1936),小說家、詩人英國《老虎!老虎!》
1908年魯道爾夫·歐肯(1846~1926),哲學家德國《精神生活漫筆》
1909年西爾瑪·拉格洛夫(女)(1858~1940),作家瑞典《騎鵝旅行記》
1910年保爾·約翰·路德維希·馮·海塞(1830~1914),作家德國《特雷庇姑娘》
1911年莫里斯·梅特林克(1862~1949),劇作家、詩人、散文家。比利時《花的智慧》
1912年蓋哈特·霍普特曼(1862~1946)劇作家、詩人德國《群鼠》
1913年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1861~1941),詩人、社會活動家印度《吉檀枷利—飢餓石頭》
1915年羅曼·羅蘭(1866~1944)作家、音樂評論家法國《約翰·克利斯朵夫》
1916年魏爾納·海頓斯坦姆(1859~1940),詩人、小說家瑞典《朝聖年代》
1917年卡爾·耶勒魯普,作家。丹麥《磨坊血案》

亨利克·彭托皮丹,小說家丹麥《天國》
1919年卡爾·施皮特勒(1845~1924)詩人、小說家。瑞士《奧林匹亞的春天》
1920年克努特·漢姆生(1859~1952)小說家、戲劇家、詩人挪威《大地碩果—畜牧曲》
1921年阿納托爾·法郎士(1844~1924)作家、文學評論家、社會活動家法國《苔依絲》
1922年哈辛特·貝納文特·伊·馬丁內斯(1866~1954),作家西班牙《不吉利的姑娘》
1923年威廉·勃特勒·葉芝(1865~1939),詩人、劇作家愛爾蘭《麗達與天鵝》
1924年弗拉迪斯拉夫·萊蒙特(1868~1925),作家波蘭《福地》
1925年喬治·蕭伯納(1856~1950),戲劇家愛爾蘭《聖女貞德》
1926年格拉齊亞·黛萊達(女)(1871~1936),作家。義大利《邪惡之路》
1927年亨利·柏格森(1859~1941),哲學家法國《創造進化論》
1928年西格里德·溫塞特(女)(1882~1949),作家挪威《新娘—主人—十字架》
1929年保爾·托馬斯·曼(1875~1955),作家德國《魔山》
1930年辛克萊·劉易斯(1885~1951),作家美國《巴比特》
1931年埃利克·阿克塞爾·卡爾費爾德(1864~1931),詩人瑞典《荒原和愛情》
1932年約翰·高爾斯華綏(1867~1933)小說家、劇作家英國《有產者》
1933年伊凡·亞歷克塞維奇·蒲寧(1870~1953)作家俄國《米佳的愛》
1934年路伊吉·皮蘭德婁(1867~1936)小說家、戲劇家義大利《尋找自我》
1936年尤金·奧尼爾(1888~1953)劇作家美國《天邊外》
1937年羅傑·馬丁·杜·加爾(1881~1958)小說家法國《蒂伯—家》
1938年賽珍珠(珀爾·塞登斯特里克·布克)(女)(1892~1973)作家美國《大地》
1939年弗蘭斯·埃米爾·西蘭帕(1888~1964)作家芬蘭《少女西麗亞》
1944年約翰內斯·威廉·揚森(1873~1950)小說家、詩人丹麥《漫長的旅行》
1945年列拉·米斯特拉爾(女)(1889~1957)詩人智利《柔情》
1946年赫爾曼·黑塞(1877~1962)作家德國《荒原狼》
1947年安德烈·紀德(1869~1951)作家、評論家法國《田園交響曲》
1948年托馬斯·斯特恩斯·艾略特(1888~1965)詩人、劇作家、批評家英國
《四個四重奏》
1949年威廉·福克納(1897~1962)作家美國《我彌留之際》
1950年亞瑟·威廉·羅素(1872~1970)數學家、哲學家英國《哲學—數學—文學》
1951年帕爾·費比安·拉格奎斯特(1891~1974)詩人、戲劇家、小說家瑞典《大盜巴拉巴》
1952年莫里亞克  作家法國《愛的荒漠》
1953年溫斯頓·邱吉爾(1874~1965)政治家、歷史學家、傳記作家英國《不需要的戰爭》
1954年歐內斯特·海明威(1899~1961)作家。美國《老人與海》
1955年赫爾多爾·奇里揚·拉克斯內斯斯(1902~)作家冰島《漁家女》
1956年胡安·拉蒙·希梅內斯(1881~1958)詩人西班牙《悲哀的詠嘆調》
1957年阿爾貝·加繆(1913~1960)作家法國《局外人》《鼠疫》
1958年鮑里斯·列昂尼多維奇·帕斯捷爾納克(1890~1960)詩人、小說家蘇聯《日瓦戈醫生》
1959年薩瓦多爾·夸西莫多(1901~1968)詩人義大利《水與土》
1960年 聖.瓊.佩斯,作家法國《藍色戀歌》
1961年伊沃·安德里奇(1892~1975)小說家南斯拉夫《橋·小姐》
1962年約翰·斯坦貝克(1902~1968)作家美國《人鼠之間》
1963年喬治·塞菲里斯(1900~1971)詩人希臘《“畫眉鳥”號》
1964年讓·保爾·薩特(1905~1980)猶太人,哲學家、作家法國《蒼蠅》
1965年米哈伊爾·亞歷山大羅維奇·肖洛霍夫(1905~1984)作家前蘇聯《靜靜的頓河》
1966年薩繆爾·約瑟夫·阿格農(1888~1970)猶太人,作家以色列《行為之書》

奈莉·薩克斯(女)(1891~1970)詩人瑞典《逃亡》
1967年安赫爾·阿斯圖里亞斯(1899~1974)詩人、小說家瓜地馬拉《玉米人》
1968年川端康成(1899~1972)小說家日本《雪國》
1969年薩繆爾·貝克特(1906~1989)作家法國《等待戈多》
1970年亞歷山大·索忍尼辛(1918~2008)作家俄羅斯《癌病房
1971年巴勃魯·聶魯達(1904~1973)詩人智利《情詩·哀詩·贊詩》
1972年海因里希·伯爾(1917~1985)作家德國《女士及眾生相》
1973年派屈克·懷特(1912~1990)小說家、劇作家澳大利亞《風暴眼》
1974年埃溫特·詹森(1900~1976)作家瑞典《烏洛夫的故事》

哈里·埃德蒙·馬丁遜(1904~1978)詩人瑞典《露珠里的世界》
1975年埃烏傑尼奧·蒙塔萊(1896~1981)詩人義大利《生活之惡》
1976年索爾·貝婁,作家美國《赫索格》
1977年阿萊克桑德雷·梅洛(1898~1984)詩人西班牙《天堂的影子》
1978年艾薩克·巴什維斯·辛格(1904~1991)作家美國《魔術師·原野王》
1979年奧德修斯·埃里蒂斯,詩人希臘《英雄輓歌》
1980年切斯拉夫·米沃什(1911-2004)詩人波蘭《拆散的筆記簿》
1981年埃利亞斯·卡內蒂(1905~)德語作家英國《迷惘》
1982年加夫列爾·加西亞·馬爾克斯(1928~)猶太人,記者、作家哥倫比亞《百年孤獨》
1983年威廉·戈爾丁(1911~1994)作家英國《蠅王》《金字塔》
1984年雅羅斯拉夫·塞弗爾特(1901~1986)詩人捷克《紫羅蘭》
1985年克洛德·西蒙(1913)小說家法國《弗蘭德公路》《農事詩》
1986年沃萊·索因卡(1934~)劇作家、詩人、小說家、評論家奈及利亞《雄獅與寶石》
1987年約瑟夫·布羅茨基(1940~1996)蘇裔美籍詩人美國《從彼得堡到斯德哥爾摩》
1988年納吉布·馬哈富茲(1911~)作家埃及《街魂》
1989年塞拉 Camilo Jose Cela 作家西班牙《為亡靈彈奏》
1990年奧克塔維奧·帕斯,詩人墨西哥《太陽石》
1991年內丁·戈迪默(女)(1923~),作家南非《七月的人民》
1992年德里克·沃爾科特(1930~)詩人聖露西亞《西印度群島》
1993年托尼·莫里森(女)(1931~)作家美國《所羅門之歌》
1994年大江健三郎(1935~)小說家日本《個人的體驗》《萬延元年的足球隊》
1995年希尼(1939~)詩人愛爾蘭
1996年希姆博爾斯卡(女),詩人波蘭
1997年達里奧·福,諷刺劇作家義大利《一個無政府主義者的死亡》
1998年若澤·薩拉馬戈,記者、作家葡萄牙《盲目》
1999年君特·格拉斯,作家德國《遼闊的原野》
2000年高行健(1940~)法籍華人。劇作家、小說家法國
《靈山》
2001年維·蘇·奈保爾(1932~)印度裔英國作家英國《到來之謎》
2002年凱爾泰斯·伊姆雷,作家匈牙利《無形的命運》
2003年庫切(1940~)作家南非《恥》
2004年埃爾弗里德·耶利內克(1943~)女作家奧地利《鋼琴教師》
2005年哈羅德·品特(1930~2008),猶太人,英國劇作家,被評論界譽為蕭伯納之後英國最重要的劇作家。授予諾貝爾文學獎的理由是“英國《看房者》
2006年奧爾罕·帕慕克(1952~),作家土耳其《伊斯坦堡》
2007年 多麗絲·萊辛(Doris Lessing,1919— ),女作家英國《金色筆記》
2008年勒•克萊齊奧(Jean-Marie Gustave Le Clézio,1940— ),“新寓言派”代表作家法國《烏拉尼亞》
2009年赫塔·米勒(又譯作赫塔·繆勒、赫塔·穆勒),小說家,詩人,散文家。德國
2010年巴爾加斯·略薩(Mario Vargas Llosa),秘魯作家秘魯《世界末日之戰》
2011年托馬斯·特朗斯特羅默,瑞典詩人瑞典
2012年莫言(1955年2月17日- ),原名管謨業,生於山東高密縣,當代著名作家。中國《紅高粱家族》

歷屆諾貝爾獎得主1

諾貝爾獎是以瑞典著名化學家、工業家、硝化甘油炸藥發明人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的部分遺產作為基金創立的。諾貝爾獎包括金質獎章、證書和獎金。從1901年首屆諾貝爾獎頒發開始,目前世界上已經有幾百人獲得過次殊榮,他們中有科學家、文學家、政治家等等。走進諾貝爾獎得主,了解諾貝爾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