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其芳

何其芳

何其芳,1912年2月5日生於重慶萬州,現代詩人、散文家、文學評論家。1935年於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1938年,到延安魯迅藝術學院任教,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為革命文藝作了大量拓荒工作。同年,發表作品《生活是多么廣闊》《我為少男少女們歌唱》。何其芳曾任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理事和書記處書記,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等職,當選為第一、二、三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1977年7月24日,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65歲。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何其芳,原名何夜芳。四川省萬縣(今屬重慶)人。何其芳幼年時喜愛中國古代詩詞小說,1929年到上海入中國公學預科學習,閱讀了大量新詩。1931—1935年在北京大學哲學系學習。

何其芳何其芳

何其芳早年詩,華麗哀婉,引人神傷,充滿個性的光芒。大學期間在《現代》等雜誌上發表詩歌和散文。1936年他與卞之琳、李廣田的詩歌合集《漢園集》出版,他的散文集《畫夢錄》於1937年出版,並獲得《大公報》文藝金獎。大學畢業後,何其芳先後在天津南開中學和山東萊陽鄉村師範學校(現魯東大學)任教。曾任中國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現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所長,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原名何永芳,出生於四川萬縣一個守舊的大家庭。1935年於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先後在全國各地任教,創辦刊物《工作》,發表過大量詩歌與政論文章,對國民黨消極抗戰表示了極大憤慨。他早期的作品如:《漢園集》、《夜歌》、《預言》、《夜歌與白天的歌》等,深受讀者喜愛。1938年,到延安魯迅藝術學院任教,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為革命文藝作了大量拓荒工作。建國後,歷任一、二、三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文聯歷屆委員,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學部委員、文學研究所所長,《文學評論》主編。他是一位貫穿20世紀中葉——大時代、大變革中成就斐然的詩人。

抗日戰爭爆發後,何其芳回到老家四川任教,一面繼續寫作詩歌、散文、雜文等。1938年北上延安,在魯迅藝術學院任教,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後任魯藝文學系主任,並做過朱德的私人秘書受到極大器重,文風大變,充滿時代的革命強音,此時代表作:《生活是多么廣闊》,《我為少男少女們歌唱》。

1944─1947年兩次被派到重慶,在周恩來的直接領導下從事文化工作。歷任中共四川省委委員、宣傳部副部長,《新華日報》社副社長等職。建國後,歷任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理事和書記處書記,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等職。當選為第一、二、三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新中國成立後,基本放棄創作(但仍創作了像《我們最偉大的節日》這樣的作品),主要從事文學批評,文學理論研究(紅學)以及教學工作,歷任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理事和書記處書記,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等職,同時擔任文藝界的領導工作。

1957年在對胡風的政治運動中,何其芳措辭激烈,與胡風激烈交惡。何其芳在“文革”中也不能倖免,被打為“走資派”,面對世人的誤解,他曾說過:“我相信,只要中國還有理解我的人,我就會繼續活下去”於1977年7月24日在北京逝世。

著有詩《我們最偉大的節日》,詩集《預言》、《夜歌和白天的歌》,散文集《畫夢錄》等。文藝論文集《關於現實主義》、《論〈紅樓夢〉》、《關於寫詩和讀詩》、《文學藝術的春天》《生活是多么廣闊》等。

主要作品

詩集

時間
名稱 備註
1936年 《 漢園集 》 商務出版社
1945年 《 預言 》 文生出版社
1945年 《 夜歌 》 詩文學社

參考資料來源:

散文

時間
名稱 備註
1936年 《 畫夢錄 》 文生出版社
1939年 《 還鄉日記 》 良友出版社
1945年 《 星火集 》 群益出版社
1949年 《 星火集續編 》 群益出版社
1982年 《一個平常的故事》 百花出版社

參考資料來源:

論文

時間 名稱 備註
1950年 《關於現實主義》 海燕出版社
1952年 《西苑集》 人文出版社
1956年 《關於寫詩和讀詩》 作家出版社
1962年 《詩歌欣賞》 作家出版社

參考資料來源:

創作特色

詩歌是何其芳最先喜愛和運用的文學樣式。他自稱開始創作時“成天夢著一些美麗的溫柔的東西”,早期的作品鮮明地表現出一個小資產階級知識青年的思想感情和個性。他不滿醜惡的現實,又不清楚出路何在;他熱切地嚮往著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但缺乏熱烈的追求。於是較多徘徊於懷念、憧憬和夢幻中,只能留下寂寞和憂鬱。

在詩歌方面,何其芳創作之初即十分講究完整的形式、嚴格的韻律、諧美的節奏,並注意表現出詩的形象和意境。因此,他的詩明顯地具有細膩和華麗的特色。在散文創作上,他自稱“我的工作是在為抒情的散文發現一個新的園地”,他善於融合詩的特點,寫出濃郁纏綿的文字,借用新奇的比喻和典故,渲染幻美的顏色和圖案,使何其芳散文別具風格。

思想觀點

何其芳何其芳

在何其芳看來,做學問的方法,研究的方法,在本質上是一種思想方法,是哲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在具體學術研究領域的套用,他一再強調,學術研究方法其實是一種特殊的工作方法。在具體的研究對象上,何其芳非常重視占有和掌握資料,通過占有和掌握資料,儘可能詳細和周密地了解課題的歷史和現狀。例如,前人有些什麼重要的、值得重視的研究成果,有哪些值得借鑑之處,存在著哪些局限,以及進展到什麼程度,水平如何,難點何在,等等,他都要了解。他認為,只有這樣,才能找到自己進行研究的著力點,最終獲得創造性的實績。以對屈原的研究為例,他講,這並不是他非常熟悉的領域。為儘可能詳細地占有資料,了解屈原研究的歷史和現狀,他閱讀了能夠找得到的古往今來的全部《楚辭》的注本,特別是文學所圖書館館藏的屈賦注本。

何其芳認為,從事文學研究必須要有廣博的學識,不僅要廣博,而且要紮實。因此,他主張讀好書,多讀書。

何其芳讀書,有做批註的習慣,許多很重要的思想見解,就批在他自己的書上,它們大部分沒有被系統地整理過。整理這些批語,不僅對於何其芳研究,就是對於更廣的意義上的文學研究,也都是非常有價值的。從文化視野上來看,何其芳學術研究所關注的領域,也可以說涵蓋了古今中外。在他留下來的學術遺產中,屬於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的,以1956年寫的長達8萬餘字的《論〈紅樓夢〉》為代表。在這篇論文中,他不僅對《紅樓夢》作了全面的精細的思想分析和藝術分析,對其中一些主要的人物給予了準確的評價,對當時與以往紅學研究中的一系列重要問題,如“市民說”的問題,後四十回的真偽問題等,都經過縝密的研究,發表了自己的見解,而且,通過對這部封建時代社會生活百科全書式的作品的研究與評價,充分而全面地展示了何其芳的才情與學力、學風和品格。

人物軼事

何其芳何其芳

現代著名詩人和文學理論家何其芳,原名何永芳,國文老師將“永”改為“其”,成為何其芳。

這一字之改,使名字大放光彩,由一個十分俗氣的名字,變成一個內涵雋永的美名。將“永”改為“其”名字起了兩大變化:一是變九、名分檔為連姓取名,擴大了名字的容量,豐富了名字的內涵;二是變三個實詞為兩實一虛,虛實相生,使名字充滿了生機,跳蕩著情感,升騰著熱浪,具有感人的力量。何其芳-----多么芬芳,多么美好,多么令人陶醉啊!名字散發著詩意,洋溢著浪漫情懷,真是不可多得的佳名。何其芳不負重望,後來成為著名詩人和文學評論家,使“名副其實”,美名遠播。

人物評價

何其芳何其芳

何其芳同志在藝術上不斷進行著新的追求和探索,在理論上也有自己的獨立建樹。何其芳同志

治學嚴謹,刻苦勤奮。他研究了我國古典詩歌、民歌、新詩在形式上的特點,根據現代漢語的客觀規律,提出了建立現代格律詩的主張,並且在自己的創作實踐中,對詩歌的形式進行了新的探索。他關於我國古典文學的研究,提出了不少自己獨到的見解,推動了我國古典文學研究的發展。他不止一次地說過,做好古典文學研究工作,特別是總結那些帶有規律性的問題,不僅有助於社會主義文學的發展,還可以豐富我國馬克思主義的文藝理論。(中國文學網評)

何其芳的一生,經歷了多次轉折與蛻變,由新月派詩人到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家,由一個學者而成為新中國文學研究的領軍人物,他為中國新文藝、新中國的文學研究事業作出了卓越貢獻。(和訊網評)

著作書目

《漢園集》(詩集)與卞之琳、李廣田合著,1936,商務

《畫夢錄》(散文集)1936,文生

《刻意集》(小說、戲劇等合集)1938,文生;增刪本.1940,文生

《還鄉日記》(散文集)1939,良友;又名《還鄉雜記》,1943,桂林工作社

《預言》(詩集)1945,文生;增刪本,1957,新文藝

《夜歌》(詩集)1945,詩文學社;增訂本,1950,文生;增刪本又名《夜歌

和白天的歌》,1952,人文

《星火集》(散文集)1945,群益

《星火集續編》(散文集)1949,群益

何其芳何其芳

《關於現實主義》(論文集)1950,海燕

《西苑集》(論文集)1952,人文

《關於寫詩和讀詩》(論文集)1956,作家

《散文選集》1957,人文

《詩歌欣賞》(論文集)1962,作家

《何其芳詩稿》1979,上海文藝

《何其芳選集》(1—3卷)1979,四川人民

《一個平常的故事》(散文集)1982,百花

《何其芳文集》(1—6)1982—1984,人文

《何其芳詩文選讀》1986,四川教育出版社

《何其芳散文選集》1986,百花

《何其芳文集》中的《生活多么廣闊》被收錄於蘇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誦讀欣賞”。

《秋天》 國中課本

《一夜的工作》 人教版國小六下課文

翻譯書目

《何其芳譯詩稿》1984,外國文學出版社

被列入課本的書目

《一夜的工作》是表現周恩來總理的盡職盡責,為國家鞠躬盡瘁的美好品質的文章

《一夜的工作》被列入人教版語文六年級第13課和北師大版語文教科書第1課

《我為少男少女們歌唱》被列入語文社七年級下冊第15課

《生活是多么廣闊》被列入人教版六年級綜合複習的第2課

《我為少男少女們歌唱》被列入滬教版七年級上學期第23課

《秋天》被列入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上冊第14課

詩歌鑑賞

震落了清晨滿披著的露珠,

伐木聲丁(zhēng)丁地飄出幽谷。

放下飽食過稻香的鐮刀,

用背簍來裝竹籬間肥碩的瓜果。

秋天棲息在農家裡。

向江面的冷霧撒下圓圓的網,

收起青鯿魚似的烏桕葉的影子。

蘆蓬上滿載著白霜,

輕輕搖著歸泊的小槳。

秋天遊戲在漁船上。

草野在蟋蟀聲中更寥闊了。

溪水因枯涸見石更清洌了。

牛背上的笛聲何處去了,

那滿流著夏夜的香與熱的笛孔?

秋天夢寐在牧羊女的眼裡。

《季候病》

說我是害著病,我不回一聲否。說是一種刻骨的相思,戀中的徵候。

但是誰的一角輕揚的裙衣,

我鬱郁的夢魂日夜縈系?

誰的流盼的黑睛像收女的鈴聲

呼喚著馴服的羊群,我可憐的心?

不,我是夢著,憶著,懷想著秋天!

九月的晴空是多么高,多么圓!

我的靈魂將多么輕輕地舉起,飛翔,

穿過白露的空氣,如我嘆息的目光!

南方的喬木都落下如掌的紅葉,

一徑馬蹄踏破深山的寂默,

或者一灣小溪流著透明的憂愁,

有若漸漸地舒解,又若更深地綢繆……

過了春又到了夏,我在暗暗地憔悴,

迷漠地懷想著,不做聲,也不流淚!

《腳步》

你的腳步常低響在我的記憶中,

在我深思的心上踏起甜蜜的淒動,

有如虛閣懸琴,久失去了親切的手指,

黃昏風過,弦弦猶顫著昔日的聲息,又如白楊的落葉飄在屋檐的荒郊,

片片互遞的嘆息猶是樹上的蕭蕭。

呵,那是江南的秋夜!

深秋正夢得酣熟,

而又清澈,脆薄,如不勝你低抑之腳步!

你是怎樣悄悄地扶上曲折的闌乾,

怎樣輕捷地跑來,樓上一燈守著夜寒,

帶著幼稚的歡欣給我一張稿紙,

喊著你的新詞,

那第一夜你知道我寫詩!

《慨嘆》

我是喪失了多少清晨露珠的新鮮?

多少夜星空的靜寂滴下綠陰的樹間?

春與夏的笑語?花與葉的歡欣?

二十年華待唱出的青春的歌聲?

我飲著不幸的愛情給我的苦淚,

日夜等待熟悉的夢來復著我睡,

不管外面的呼喚草一樣青青蔓延,

手指一樣敲到我緊閉的門前。

如今我悼惜我喪失了的年華,

悼惜它如死在青條上的未開的花。

愛情雖在痛苦裡結了紅色的果實,

我知道最易落掉,最難撿拾。

《歡樂》

告訴我,歡樂是什麼顏色?

像白鴿的羽翅?鸚鵡的紅嘴?

歡樂是什麼聲音?像一聲蘆笛?

還是從稷稷的松聲到潺潺的流水?

是不是可握住的,如溫情的手?

可看見的,如亮著愛憐的眼光?

會不會使心靈微微地顫抖,

而且靜靜地流淚,如同悲傷?

歡樂是怎樣來的?從什麼地方?

螢火蟲一樣飛在朦朧的樹陰?

香氣一樣散自薔薇的花瓣上?

它來時腳上響不響著鈴聲?

對於歡樂,我的心是盲人的目,

但它是不是可愛的,如我的憂鬱?

生活是多么廣闊

生活是多么廣闊,

生活是海洋。

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樂和寶藏。

去參加歌詠隊,去演戲,

去建設鐵路,去做飛行師,

去坐在實驗室里,去寫詩,

去高山上滑雪,

去駕一隻船顛簸在波濤上,

去北極探險,去熱帶蒐集植物,

去帶一個帳篷在星光下露宿。

去過極尋常的日子,

去在平凡的事物中睜大你的眼睛,

去以自己的火點燃旁人的火,

去以心發現心。

生活是多么廣闊,

生活又多么芬芳。

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樂和寶藏。

《預言》

這一個心跳的日子終於來臨。

你夜的嘆息似的漸近的足音

我聽得清不是林葉和夜風的私語,

麋鹿馳過苔徑的細碎的蹄聲。

告訴我,用你銀鈴的歌聲告訴我

你是不是預言中的年輕的神?

你一定來自溫郁的南方,

告訴我那兒的月色,那兒的日光,

告訴我春風是怎樣吹開百花,

燕子是怎樣痴戀著綠楊。

我將合眼睡在你如夢的歌聲里,

那溫馨我似乎記得,又似乎遺忘。

請停下來,停下你長途的奔波,

進來,這兒有虎皮的褥你坐,

讓我燒起每一個秋天拾來的落葉,

聽我低低唱起我自己的歌。

那歌聲將火光一樣沉鬱又高揚,

火光將落葉的一生訴說。

不要前行,前面是無邊的森林,

古老的樹現著野獸身上的斑文,

半生半死的藤蟒蛇樣交纏著,

密葉里漏不下一顆星。

你將怯怯地不敢放下第二步,

當你聽見了第一步空寥的回聲。

一定要走嗎,等我和你同行,

我的足知道每條平安的路徑,

我可以不停地唱著忘倦的歌,

再給你,再給你手的溫存。

當夜的濃黑遮斷了我們,

你可以轉眼地望著我的眼睛。

我激動的歌聲你竟不聽,

你的足竟不為我的顫抖暫停,

像靜穆的微風飄過這黃昏里,

消失了,消失了你驕傲之足音……

呵,你終於如預言所說的無語而來

無語而去了嗎,年輕的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