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藥學(本草學)是我們偉大文明古國各族人民長期勞動創造和智慧的結晶,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遺產的瑰寶,是現代國際科學文化交流中我國獨具特色的優勢之一。本草學在我國歷史上有過輝煌的成就,本草文獻可謂汗牛充棟,可惜絕大多數失傳了。現存的本草著作不過五百餘種。
《本草品匯精要》,該書是公元1505年,明弘治十八年劉文泰等撰輯而成。唐宋兩朝都有官修的本草,明代弘治朝亦思作此舉,故敕命劉文泰撰輯本書。
簡介
2002年,中國文化研究會全文影印出版了《本草品匯精要》,該書是明孝宗於弘治16年(1503)8月下詔太醫院編修的一部國家藥典。在司設監太監劉文泰的組織下,一個設有總督、提調、總裁、副總裁、篡修、驗藥等9種職位的修撰班子組成,包括謄錄、繪畫人員在內共49人。在經歷一年半修訂後,藥典編纂完成。
編撰者按照宋人唐慎微的《證類本草》舊例順序,把入藥之物分為玉石、草、木、果等10部,每部分為上、中、下三品編寫,全書共收藥物1815種,正文用朱墨兩色分寫。正文之前繪有精美的彩色寫生圖達1358幅之多,是中國第一部大型彩繪圖書。同時編撰者還捨棄了當時已比較成熟的雕版印刷技術,而由14位工匠分色繕寫文字,8位宮廷畫師負責繪圖。全書完成後,由明孝宗親自撰寫序言,並仿照《永樂大典》格式裝幀成36冊,裝入楠木盒中保存,是為明代宮廷的正統抄本。
但是,此書完稿後僅兩個月,明孝宗卻意外“駕崩”,其死因成為天大疑案。而原書編纂人員中的49人中有12人涉嫌謀害孝宗皇帝,遭到查辦,於是這部明代藥典《本草品匯精要》一直封藏在宮中內庫里。後不知通過何種途徑於1877年藏入羅馬國家圖書館。
內容簡介
本書我國明代編纂修訂的一部官修本草著作。全書共42卷,外加1卷目錄和序例等內容,載藥1821種,分十部(玉石、草、木、人、獸、蟲魚、果、米谷、菜)。內容涉及藥物鑑定、炮製、藥性理論、臨床套用等各個方面,而且還有農業農藝、生產自救等方面的知識和理論。每部各藥名下,首先朱書《本經》,次以墨書《別錄》的內容;再次又分名、苗、地、時、收、用、質、色。味、性、氣、臭、主、行、助、反、制、治、合、禁、代、忌、解、膺甘四項(甘四項非每藥悉具),分別序達每藥的異名。產地、採集、色質、製法、性味、功效,主治、配伍、禁忌、真偽等。各項的注釋,都根據歷代本草所述;其據諸家的注釋而“不須逐一詳名”者,題回“別錄”(非《名醫別錄》);對其近代用效而眾論同,舊本欠發揮者,另加註解,則題曰“謹按”。
本書的優點是分項精確,敘述簡明,使讀者能有系統地了解每一種藥物;其缺點是主要材料摘自歷代本草,而不是作者從實際觀察研究出來的論斷,所以更有增補,但發明不多。
本書撰輯成功,因明孝宗逝世,稿存內府而未刊行。其成書年代早於《本草綱目》,因未刊印流傳,故在醫藥學史上未發生什麼影響;但從中藥發展史來看,對本書應於以重視。
本書有明代的繪寫本及清代的重抄本。北京圖書館有殘存的清代重抄本十三冊。至於明代的繪寫本和清代重抄本的其餘部分,是否存在,尚待查考。現所見到的是商務印書館據散失前的清代重抄本曬藍底本排版重印而發行的。
目錄
首卷
《本草品匯精要》表
奉命纂修官員職名
序例
凡例
神農本經例
採用斤兩制度例
雷公炮灸論序
卷之一
玉石部上品之上
三種海藥余
一十八種陳藏器余
卷之二
玉石部上品之下
一十七種陳藏器余
卷之三
玉石部中品之上
二十種陳藏器余
卷之四
石玉部中品之下
二十種陳藏器余
卷之五
玉石部下品之上
二十種陳藏器余
卷之六
玉石部下品之下
一十五種陳藏器余
卷之七
草部上品之上
一種唐本余
二十六種陳藏器余
卷之八
草部上品之中
二十種陳藏器余
卷之九
草部上品之下
五種唐本余
一十種陳藏器余
卷之十
草部中品之上
一十二種陳藏器余
卷之十一
草部中品之中
一十種陳藏器余
卷之十二
草部中品之下
一十種陳藏器余
卷之十三
草部下品之上
一十三種陳藏器余
卷之十四
草部下品之中
一十二種陳藏器余
卷之十五
草部下品之下
一十一種陳藏器余
卷之十六
木部上品之上
一十三種陳藏器余
卷之十七
木部上品之下
一十三種陳藏器余
卷之十八
木部中品之上
二十三種陳藏器余
卷之十九
木部中品之下
卷之二十
木部下品之上
一十三種陳藏器余
卷之二十一
木部下品之下
一十三種陳藏器余
......
藥名筆畫索引
作者簡介
劉文泰,明代江西上饒人。弘治間(1488—1505年)任承德郎太醫院判。曾奉旨編《本草品匯精要》四十二卷,任總裁,弘治十八年(1505年)書成。此書為明代官修本草著作,今存。劉文泰醉心於權術,常往來於禮部尚書邱浚之門,以求遷官。其事為吏部尚書王恕所沮,劉氏乃自為表章,誣恕變亂。後事發,下錦衣獄,鞫之得實,遂貶其御醫。其孫劉應槐,亦工醫術。
史書對劉文泰多有針砭。據記載,劉文泰曾與禮部尚書邱浚多有往來,以求遷升,遭到吏部尚書王恕的阻止。劉文泰懷恨在心,竟誣陷王恕“沽值謗君”。明弘治十六年(1503),明孝宗敕命劉文泰等纂修本草,是為《本草品匯精要》。此時距官修的最後一部本草書已歷時300多年,重修已非常必要。皇帝命太監傳旨:“本草舊本繁簡不同,翰林院遣官二員,會同太醫院刪繁補缺,纂集成書,以便觀覽。”編修過程中,翰林院與太醫院在主持人、參加者等方面發生了爭執。劉文泰等認為,“大抵方技之書,何須義理淵微;治病之由,貴乎功能易曉”。大學士劉健表示翰林院無力承擔。孝宗無可奈何,只得由劉文泰等自行纂修。
明弘治十八年(1505),《本草品匯精要》的編撰基本完成。然而,這一年4月28日,孝宗皇帝患熱病,劉文泰等御醫誤以熱劑進行醫治,導致孝宗皇帝一病不起,於5月7日駕崩。於是劉文泰等獲罪下獄,後來劉文泰被“免死遣戍”。同是在弘治十八年,《本草品匯精要》編纂完成,因為適值孝宗病殞,劉文泰獲罪,加之該書彩圖印刷技術難以解決,這部藥典性本草被束之高閣,藏於府內,未獲刊行。《本草品匯精要》是明代唯一的官修本草。明代醫藥知識進一步發展與提高,全書在《證類本草》的基礎上改編而成,是我國古代最大一部彩色本草圖譜,共收圖1358幅,其中366幅為新增,所有藥圖皆出自畫工,工筆彩繪。在《本草品匯精要》編成近200年之後,在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於秘庫中發現了弘治《本草品匯精要》原本。朝廷詔命武英殿監造赫世亨與張常住,照原本摹造了一部。次年,朝廷命太醫院吏目王道純等校正原本,錄為校正本一部。《本草品匯精要》弘治原本今存日本大阪武田氏“杏雨書屋”;康熙摹造本殘卷藏北京圖書館。
相關詞條
參考資料
[1]、《中國醫籍大辭典》 作者 裘沛然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本草品匯精要》 人民衛生出版社
[3]、http://image.baidu.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B1%BE%B2%DD%C6%B7%BB%E3%BE%AB%D2%AA
中醫文化
中醫是我們老祖宗給我們留下來的寶貴知識 |
古代中醫基本典籍(一)
祖國傳統醫學典籍是中國科技遺產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分,中醫藥典籍又是中國文化傳統的重要載體之一,隨著科學的進步和現代通訊技術的發展,進一步認識和開發利用中醫藥典籍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