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釋義
家庭氛圍是一個家庭中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及其所營造出的人際交往情境和氛圍,它對家庭成員的精神和心理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家庭成員生活及成長的重要環境因素。對兒童來說,家庭是其成長的首要環境因素,因此家庭氛圍對兒童的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兒童的心理品質及人格發展。
當孩子一生下來,就開始了我們家庭氛圍的營造與構建。父母對孩子的情感,父母與他人的情感,都直接影響著孩子的成長,特別是影響到孩子對人與人之間各種角色扮演及相互關係的認同,即家庭氛圍影響著孩子在其心裡確認人與人之間的各種關係應該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應該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感,應該用一種什麼情緒去表達,等等……家庭氛圍最終會影響到兒童他將來走向社會的行為模式和人際交往模式,即如何在社會當中去處理各種關係。
所謂 家庭氛圍,是指家庭中長期積累的精神狀態和情意傾向,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潛在教育因素。
家庭氛圍,是由家庭中各種主客觀因素綜合形成的,其中主觀因素起主導作用。它包括家長的文化素養、行為習慣、生活態度、思想境界以及性格氣質等。主觀因素的綜合作用會形成有共振性和彌散性的家庭氛圍,將會對家庭中的每一個人——特別是孩子產生無形的影響,使其產生某種心理評價,形成某種心理狀態。【資料來源:郭玉鳳《創造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的家庭氛圍》一書】
家庭氛圍,是指在一定時期內,家庭成員相互間與外界間的較為穩定的處事態度及交往風格。一個民主、和諧、寬鬆的家庭氛圍將對他們自尊心、自製性、自信心的形成與發展起良好作用。
家庭氛圍是指每個家庭所特有的氣氛和情調,它是由每個家庭的飲食習慣、文化修養、衛生意識、和睦關係所組成。那么怎樣才算是理想的家庭氣氛呢?
家庭氛圍的類型
如果按家庭氛圍粗略劃分,我國現代家庭可分為正統型、衝突型、民主型、包辦型、放任型等家庭。不同家庭氛圍對孩子個性影響十分顯著。
正統型家庭的父母為人嚴肅,行為端正,對子女要求嚴格,決不輕易表揚子女。對人對事總的原則是“責任重於泰山,歡樂藏在心底”。由於缺乏愉快的情感交流,子女對父母往往敬而遠之,有煩惱寧願放在心裡,有的孩子甚至養成表面順從,心裡不服,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害怕承受失敗的心理。
衝突型家庭的父母雙方經常吵架。這類家庭的孩子日子很不好過,時刻要提防“戰爭爆發”,或膽小退縮,或攻擊好鬥,極易釀成心理疾病。
民主型家庭中,父母與子女相親相愛,互相尊重。家庭生活動靜相宜、生動活潑,嚴謹有序。父母子女有充分的思想和情感交流。這種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容易養成開朗、自信、積極的心態和開拓、自製、靈活的思維習慣。
包辦型家庭的父母一般勤勞肯乾,愛子如命,處處呵護,事事順從。不知不覺中,孩子養成依賴心理,社會適應能力很差,無法獨立處事,這種家庭父母孩子都很痛苦。
放任型家庭一般有兩種,一是父母忙於工作將子女託付給保姆或親屬;另一種是父母對孩子教育比較隨心所欲,沒有一貫的標準。這兩類家庭氛圍下的孩子都難以養成良好的思維和行為習慣。孩子普遍活潑有餘,嚴謹不足,責任心、自控力與開拓性都很差。作為父母,我們該為孩子營造一種良好的家庭氛圍。
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圍
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課堂。親職教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親職教育是一種有別於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一種特殊教育形式。因此,要想取得親職教育的成功,家長必須首先處理好以下兩個問題:把握住親職教育的基本原則,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圍。
(一)榜樣的原則。
以身作則,身教重於言教,這是親職教育的最主要的原則之一。俗話說:欲教子者先正其身。這是告誡做父母的要嚴格要求自己,時刻不要忘記旁邊有個正在成長的以你為榜樣的孩子。
(二)教育一致性的原則。
兒童的健康成長是學校、家庭和社會諸方面教育共同影響的整體成果。如果各行其是,彼此矛盾或互相抵消,教育是不會成功的。親職教育也是如此,不但要密切配合學校和老師的教育,使其取得一致,家庭成員之間也要前後統一,步調一致。
(三)迴避原則和信息淨化原則。
家長在議論領導或同事長短及夫妻婆媳之間的矛盾時,應避開孩子。對不正確的言論、現象應給予客觀的分析、批判;對社會上、鄰裡間一些不正之風和醜惡現象要幫助孩子分清,要求孩子對不文明的言行一定不學不做。
(四)平等、民主、正面教育原則。
目前,家長說了算,家長和子女不平等,甚至對孩子隨意打罵現象還依然存在。這樣是不可取的,會使孩子形成許多壞習慣。家長有事要同孩子商量,自己有缺點要勇於向孩子承認。孩子有了缺點錯誤,家長不打罵,對孩子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鼓勵孩子改正。
示例說明
不良的家庭氛圍不利於孩子生長
家庭是影響大多數人的首要教育因素。
人生的很大一部分在家裡度過,家庭對我們早期的思想影響巨大。所以,在眾多因素中,家庭對我們個性的塑造和能力的形成起著最為關鍵的作用。
家庭對每個人來說如此重要。然而,我們卻遺憾地發現,很多家庭卻沒有把握機會好好教育子女。下面就來看看,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幾種不良的家庭氛圍。
◆ 扼殺快樂型
家庭氛圍容易引起不良情緒的常見家庭氛圍之一就是扼殺快樂型。這樣的家庭里,總是瀰漫著低落消極的情緒。“唉,去野餐有什麼意思呢?說不定半路會下雨;就算不下雨,到處是螞蟻,螞蟻就能把食物給吃光了。”歡樂就像一朵脆弱的花骨朵,還沒開就被捏碎了。
◆ 批評式的家庭氛圍
另一種能滋生出不良情緒的家庭氛圍是批評式氛圍。這樣的家庭里,彼此間充滿敵意,動不動就批評別人。通常是父親先挑起的,然後,人人開始相互攻擊。如此惡性循環,永無止境。在這類的家庭中,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爭論:“我絕對沒有發脾氣。你才在發脾氣呢。”事實上,家裡每個人脾氣都很差,總是動不動就發火。
◆ 家庭冷戰
在有些家庭中,批評性的氛圍是以冷戰的形式存在的,而不是公然的唇槍舌劍。這樣的家庭里批評在本質上是一種尖銳、挖苦的冷嘲熱諷,卻還故意裝得輕鬆愉快。克里夫非常精於此道。有天晚上他和他妻子貝蒂招待客人,克里夫會在橋牌桌上一直挖苦嘲諷貝蒂:“最好別讓貝蒂記錄得分,不然我們永遠搞不清自己得了多少分。”影射貝蒂在持家方面毫無建樹。又或者,他會侃侃而談:“在我們家,除非到真的吃飯時候,不然永遠不知道什麼時候或會在哪裡吃飯。”這類話一說就是好幾年。對貝蒂造成很大的傷害。隨著時間的流逝,因為患上了情緒性疾病,貝蒂大多數時候都是病懨懨的,而罪魁禍首克里夫只能自食其果,支付全部醫藥費。
來自外界的批評因素。有時候,在一個本來很正常的家庭里,外界的批評也會造成情緒性疾病。簡是個好女孩,和一個叫喬治的男孩結了婚,男孩條件也不錯,而且很愛簡,總是很體貼地照顧她。簡一直以來都很幸福。直到她生了第一胎,從醫院回來後,她的生活就變了。喬治找了個專業的看護來幫助簡照料家務並照看寶寶,而問題就出在這個看護身上。
這位看護資格很老,很多事情上懂的東西都比簡多,有些方西懂得甚至比醫生還多。她直接地批評簡照料孩子的方式不對。對每件事都要指手畫腳,甚至對兒科醫生開的處方都有意見。她會說:”我覺得寶寶不太對勁。他肯定是病了或者什麼的,正常的嬰兒不是這樣的。”於是,簡就會推著嬰兒車跑到兒科醫生那,而醫生則會一再向她保證寶寶非常健康。回到家裡,多嘴婆又會說:“唉,其實你知道,醫生不會總是跟你說實話的。”
隨著這類事件不斷發生,簡自己也搞不懂什麼原因,自己感覺越來越糟糕。起初,喬治和醫生也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後來他們就明白了。簡是個有能力的女孩,既聰明又活潑。照顧寶寶對她來說是很重要。但即使一個母親再聰明,這也是一個重大的挑戰。而那個古板的多嘴看護徹底讓她喪失了自信,於是,簡陷入了深深的憂慮和焦躁狀態。當喬治和醫生髮現了問題所在,解決方法很簡單。喬治立刻開除了多舌婦,很快簡就好起來了。
◆ 厭惡式家庭氛圍
還有一種引起不良情緒的家庭氛圍是厭惡式氛圍,或者可以說是缺乏關愛的氛圍,家庭就像社會的細胞,而這種氛圍則是致命的毒素,會損壞家庭原本的良好功能。通常厭惡式氛圍的根源在於:父母之間彼此厭惡,他們之所以還勉強在一起是“為孩子好”。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孩子們彼此也學不會關愛。在孩子這裡,愛或是惡,絕大程度上是看樣學樣。父母不對孩子付出真愛,那么,孩子回報給父母的愛會更少。
這樣的家庭中,彼此之間沒有需要。誰對誰來說都不是必需的,而當一個人感到他不被需要,他永遠不會培養出成熟的個性。每個人都覺得自己的存在無足輕重。不懂得付出,也沒有人願意為他付出。生活就像是在吃一盤乾巴巴、毫無味道的炒飯,毫無意義。
◆ 自私自利型家庭氛圍
能滋生出不良情緒的第四類家庭氛圍是自私自利型。它與批評式氛圍有稍許不同,儘管在這裡,往往也是父親起頭。
◆ 怨天尤人型家庭氛圍
第五種不良家庭氛圍是怨天尤人型氛圍。在所有人中,要屬出生在這種家庭的人最為悲慘。因為你身邊總會有個終日抱怨的人——通常是母親,但我也見過有些家庭父親老抱怨。如果耳邊總是有人在嘮嘮叨叨,抱怨這抱怨那的,那么,可想而知,我們的生活根本不可能幸福。那些喜歡抱怨的人每天早晨醒來,第一件事就是剖析自己,找病症。而往往起床時,要發現個小病小痛是很容易的,尤其是吃早餐前。在大多數時候,一旦我們想要做點文章,總能發現這也疼那也疼。坐在那,閉著眼睛想:”我哪兒痛呢?”你總會發現好像有個地方真的在痛。一旦找著了,接下來一整天,心思就只圍著那些地方打轉。最誇張的是,自己痛苦還不夠,一定要搞得全家都跟他一樣痛苦不堪。
大多數成天抱怨的人都只不過是得了情緒性疾病,但是聽他們老念叨自己的健康,你會覺得他們就像座博物館,設備完善卻死氣沉沉。在家裡,他們陰鬱和焦慮的情緒嚴重影響孩子的成長。低沉消極、焦躁不安、疑病重重都是這類家庭帶給孩子的不良影響。這些人不僅搞得家庭氛圍慘澹無比,而且還嚴重吞噬家庭的銀行賬戶。
有位女士,她整個悽慘的生活歷程中,看過15位醫生,4個祭司,2個巫師,動過8次手術,在3家療養院呆過,同時在這些事情上花了一大筆錢。
◆ 恐懼兼焦慮型家庭氛圍
我認識一個商人,他每天早上在焦慮中醒來,然後,整天焦慮不斷,直到上床睡覺時依舊沒完沒了,還因焦慮而徹夜難眠。例如,每天早上,他會為該帶哪一條領帶而猶豫不決,反覆自我爭辯,有時候甚至為此焦慮地手足無措。早餐時間,他會擔心自己是不是在主食中放了太多的糖,緊接著懷疑自己是不是得了糖尿病。開車去市區工作的時候,他會在心裡掙扎是該走這條路還是那條路,選好了之後又擔心自己應該選另一條,唯恐命運注定他會在這條路上發生車禍。到了店裡,他一會兒擔心玻璃櫥窗會被人打破,一會兒擔心一個職員的口哨聲影響了生意。
他的家人都會染上同樣的焦慮習慣——這類病很容易傳染。他的妻子會受影響,孩子在這樣的氛圍中長大更受害。他們已經習慣了這樣的生活,覺得這就是生活的常態。他們完全不知道什麼才是真正的生活,也從未想過要改變。如果夠幸運的話,將來某一天他們也許能夠醒悟過來,充分意識到一直以來他們的精神狀態是有問題的,認識到情緒性疾病一直在困擾他們,生活並不快樂。
◆ 婆家掌權型家庭氛圍
另一種會對家庭情緒造成不良影響的氛圍是婆家掌權型氛圍。婆家掌權現象可能會非常明顯但卻不好處理。海倫是個瘦瘦的女孩,來自費城。她嫁給了一個年輕的男孩,婚後隨丈夫來到他的家鄉生活。那是個只有250人左右的小村莊,到處都是男方的親戚,還有一些人老搞鬼。一些親戚眼紅海倫生活舒適,覺得海倫得到了他們應得卻沒有得到的一切。他們牢牢抓住每一次機會作弄她挑剔她,暗地裡用各種方法傷害她。海倫因此生病了,不久就病得不能上班。
於是,那些搞鬼的親戚們像老鷹一樣猛撲向她,使她一蹶不振,無還手之力。只有在回娘家的一個月里,她才感覺好些。幾年後,功能性疾病嚴重困擾著她。最終她只能以離婚的方式遠離這個戰場,一年之後,她又恢復了正常。自那以後她就一直很健康。
年輕夫婦應該獨自生活。除少數特例以外,年輕夫婦最好婚後就開始獨立生活,以便自己對家庭有完全的掌控權。如果住得太近,父母總是有各種機會提點建議,甚至發號施令。她們表面相處得也不錯,但媳婦什麼事都得聽婆婆的,這使得媳婦無法過想要的生活。長輩最好與晚輩分開住,給他們一個獨立的生活空間。
寶寶成長 家庭氛圍很重要
父母希望寶寶能夠健康的成長,首先成長環境的影響是至大的,想要給寶寶一個好的家庭環境,可以看下一下的建議:◇家庭成員之間交流思想,相互尊重,不使用污言穢語。
◇全家人常在一起做體育活動、遊戲,儘可能一起到公園去玩。
◇當全家某一成員講話時,其他人有細聽的習慣。
◇家裡某人外出,其他人能大概了解其去向和回家時間。
◇家庭中某一成員生病時,大家能給予關心和照顧。
◇對家庭的重大問題,如購買貴重物品,安排節日活動等,大家在一起商量決定。
◇不過多地限制孩子的愛好和興趣,當發現孩子做得不對時應和善地予以啟發和教育。
◇不訓斥孩子。
◇答應替孩子辦的事而沒有辦到,父母應及時向孩子作解釋。
另外,父母也應該積極培養孩子愛思考的習慣。在日常生活中,與孩子一起做事的時候,父母要及時向孩子解釋。儘管此時孩子可能並不是十分理解,但是只要重複幾次,孩子就會形成慣性,並試圖對父母所做的、所說的理解。當不會說話的孩子,比畫著問什麼的時候,無論在什麼情況下父母都要熱情回答。如果抱冷漠態度,無疑會抑制他主動思索的慾念。
寶寶會接觸許多事物,家長要鼓勵他大膽提問和多方設問,將孩子的看法、意見和求索性的反問引出來。寶寶提出問題,能解答要及時給予解答,暫時不能解答的,要告訴他不能回答的原因。寶寶提的問題,家長要充分肯定。
如何營造良好家庭氛圍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家庭風氣既是進行親職教育的前提條件,它本身也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方式。如果說孩子是一顆種子,那么家庭就是土壤,家庭心理氛圍便是空氣和水分。因此,家庭心理氛圍,對孩子成長至關重要。怎樣營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圍,是我們共同關心的問題。
一、密切家庭成員的關係,維護家庭的完整性。家庭成員之間的人際關係決定了家庭心理氛圍和家庭的穩定程度。現代家庭中的親子關係既是長輩和晚輩的關係,也是夥伴和朋友的關係,從前者看,父母要愛子女,關心他們的成長,幫助他們克服困難,樹立信心。子女對父母要尊重和愛戴。從後者看,父母與子女之間應平等,相互尊重,特別是父母應尊重孩子的人格。夫妻之間更應相互理解,共同承擔家務和教育子女的責任。家庭人際關係的和睦有利於家庭成員的心理相容,避免心理衝突,使家庭成員的心理健康水平不斷提高。
二、重視親子之間的交流與互動。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加快,許多父母由於工作繁忙疏於和子女交流,而兩代人之間價值觀、個性等方面的差異,也容易形成心理隔閡,只有雙方經常溝通交流,才能縮短心理距離,增加共同語言。因此,除一般的日常接觸外,父母還應有目的地和孩子溝通交流,如安排家務勞動、重大決策徵求或採納孩子的合理建議、選擇好書好節目和孩子一起看、耐心聽孩子說說學校的事情、幫助他們面對挫折克服困難、親子共同出遊培養生活情趣豐富精神生活等等,使孩子時時意識到自己是家庭一員,樂意與父母溝通。
三、調整心理,對孩子期望適中。父母對孩子的期望,能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心和愛,是激發孩子積極向上的動力。但脫離孩子實際水平的過高期望,會造成親職教育對孩子的一種高壓狀態,一旦孩子達不到父母的要求,父母便失望、埋怨甚至打罵,影響家庭和諧的心理氛圍。因此父母應實事求是地調整對孩子的期望,為孩子的幸福成長著想。
四、父母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1)提高文化素質。未來的家庭是學習型家庭,父母不斷學習文化知識,不僅能提高親職教育的水平,而且這種學習態度和學習精神,也為孩子樹立了榜樣。
(2)提高心理素質。父母心理素質對家庭心理氛圍影響極大。當家庭在生活中、工作中、孩子成長中遇到困難時,父母情緒穩定、積極樂觀、對家庭有責任感、對孩子有信心,實際上就已經為孩子營造了一種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圍。
(3)提高思想品德素質。心理學研究表明,在道德判斷和價值定向方面,父母與子女的相關係數為0.55。孩子思想品德素質正處於形成時期,可塑性強,孩子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耳濡目染,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起著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對孩子影響非常深刻。
正如教育家馬卡連柯所說:“你怎樣穿衣服,怎樣和別人談話,怎樣談論其他人,你怎樣表現歡欣和不快,怎樣對待朋友和仇敵,怎樣笑,怎樣讀報——所有這些對兒童都有很大的意義。”因此,父母高尚的情操,文明的舉止,會深深感染孩子,從而促使家庭心理氛圍積極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