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縣

渠縣

渠縣隸屬於四川省達州市,位於達州市西南部,與廣安、南充、巴中山水相連,地理坐標為東經106°38′—107°15′,北緯30°38′—31°16′。全縣幅員面積2013平方公里,轄60個鄉鎮,總人口為141.95萬。渠縣三匯彩亭會是川東地區民間藝術瑰寶;渠縣有六處七尊漢闕建築遺存,素有“漢闕之鄉”的美稱。 渠縣早在新石器時期便有了人類活動,殷商時期賨人在今土溪鎮城壩村建立了國都城,周赧王元年(公元前314年)設定宕渠縣,明洪武九年(1376年)定名渠縣,還曾建置郡、州治地,相當長的歷史時期是川東北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渠縣人民創造的巴渝舞、竹枝歌、彩亭、耍鑼、花園歌、竹編等民族民間文化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城壩遺址的漢磚、漢井,南宋禮義城的雄姿、清代文廟的建築風格,賨人谷的自然風光,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古往今來曾吸引過無數的文人墨客前來旅遊觀光。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秦國統一蜀、巴、賨後,於秦惠文王更元十一年(公元前314年)推行郡縣制,置宕渠縣(隸巴郡),治地賨城(今土溪鄉城壩村)。秦王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統一全國後,仍置巴郡宕渠縣。

東漢和帝永元年間(89年~105年),析宕渠縣之東置宣漢縣(治今達州市),析宕渠縣之北置漢昌縣(治今巴中市)。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劉備鑒於巴西多事,又為拒曹要地,乃分巴西郡宕渠舊地置宕渠郡。

南齊(479~502年),梁州南宕渠郡仍置,治地同前。

宕渠從先秦建縣起,共歷835年。其中建郡300年左右,荒不成治和僑理他處各50餘年。

梁普通三年(522年),置流江縣。同時置北宕渠郡。領流江、始安(治今廣安)2縣。

大同三年(537年)置渠州,為渠縣建置史上設州之始。今渠江鎮,時為州、郡、縣治地。

北周武成元年(559年),改北宕渠郡置流江郡。渠州領流江、景陽二郡外,另撤鄰州所屬2郡歸渠州。

隋開皇三年(583年),以原流江、鄰山和容山容川三郡(今墊江)合置渠州。

大業三年(607年),渠州改名宕渠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宕渠郡為渠州。

天寶元年(742年),改渠州為鄰山郡。

乾元元年(758年)復為渠州。

南宋末,渠州徙治流江縣東北80里之禮義山逾20年之久。

蒙古中統元年(1260年)即置渠州軍民總管府。

至元十一年(1274年)改置渠州“安撫司”。至元二十年(1283年)還治舊城,罷安撫司,改置渠州。

從梁到明初854年(522年~1375年)中,流江建郡為地方二級政區25年(559年~583年),在縣治設州839年(537年~1375年)。

明洪武九年(1376年)撤渠州,改流江縣置渠縣。

清宣統三年(1911年)十月二十二日(12月11日),渠縣宣布獨立,脫離清朝統治,接受四川軍政府領導。

民國五年(1916年),渠縣成立護國軍,脫離袁世凱統治。

1949年12月12日,渠縣解放,建立渠縣解放委員會。12月25日,渠縣人民政府成立。

從定名渠縣到2007年,歷時632年。從先秦建縣起,歷時2331年。  

2016年1月,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渠縣龍潭鄉、中灘鄉,三板鄉、李渡鄉,豐樂鄉撤鄉設鎮,實行鎮管村體制,原所轄行政區域和政府駐地不變。本次撤鄉設鎮後,渠縣轄區內從原15鎮45鄉變為20鎮40鄉。  

2017年2月,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渠縣水口鄉、青龍鄉、李馥鄉、鶴林鄉、流溪鄉撤鄉設鎮,原所轄行政區域和政府駐地不變。本次撤鄉設鎮後,渠縣轄區內從原20鎮40鄉變成25鎮35鄉。  

行政區劃

渠縣位於四川省東北部,現有60個鄉鎮。縣人民政府駐渠江鎮。

渠江鎮、天星鎮、臨巴鎮、土溪鎮、三匯鎮、文崇鎮、涌興鎮、貴福鎮、岩峰鎮、靜邊鎮、清溪場鎮、寶城鎮、有慶鎮、鮮渡鎮、琅琊鎮、渠南鄉、渠北鄉、青龍鎮、板橋鄉、錫溪鄉、龍潭鎮、河東鄉、李馥鎮、青神鄉、流溪鎮、東安鄉、匯東鄉、匯南鄉、匯北鄉、豐樂鎮、報恩鄉、安北鄉、、平安鄉、千佛鄉、柏水鄉、大義鄉、義和鄉、水口鎮、三板鎮、巨光鄉、蔡和鄉、鶴林鎮、白兔鄉、青絲鄉、萬壽鄉、射洪鄉、望江鄉、和樂鄉、龍鳳鄉、新市鄉、宋家鄉、定遠鄉、嘉禾鄉、李渡鎮、望溪鄉、雙土鄉、拱市鄉、中灘鎮、屏西鄉、卷硐鄉。  

地理位置

位置境域

渠縣位於達州市西南部,與廣安、南充、巴中山水相連,地理坐標為:106°38′—107°15′,北緯30°38′—31°16′,幅員面積2013平方公里。

地貌

渠縣處於四川盆地川東平行嶺谷區和川中紅層丘陵區的過渡地帶,地勢總趨勢是東西部高、中部低、南高低,縣境內東西相距36公里,南北長55.6公里,東部與大竹縣交界的牛乃尖—雲霧山一線之華鎣山脊為渠縣最高峰脊,海拔高程800—1000米,是渠縣最高一級古夷平面,最高峰萬里坪海拔1198.2米。  

氣候

渠縣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7.6℃,1月份平均氣溫6.6℃,8月份平均氣溫28.1℃,年平均降雨量1068.5毫米。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截至2012年,渠縣已探明礦產資源22種。鈉鹽分布750平方公里,儲量1050億噸,為四川最大的岩鹽礦體;鉀礦(雜鹵石)分布0.33平方公里,儲量925.7萬噸;石膏儲量116億噸;石灰石儲量12億噸;探明的鍶鹽礦(天青石),可供工業開採。  

生物資源

截至2012年,渠縣擁有生物資源90餘種。

經濟發展

綜述

2014年全縣生產總值(GDP)2089354萬元,比上年增長8.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551709萬元,增長3.7%,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9.2%;第二產業增加值966006萬元,增長9.4%,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58.3%;第三產業增加值571639萬元,增長11.5%,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32.5%。三次產業分別拉動全縣生產總值(GDP)增長0.8、5.1、2.8個百分點。全縣人均GDP18551元。

產業結構調整成效明顯。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同期的27.2:46.2:26.6調整為今年的26.4:46.2:27.4,第一產業比重下降0.8個百分點,第三產業比重上升0.8個百分點。  

農牧業

2014年全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872416萬元,比上年增長3.7%,其中,農業總產值484007萬元,增長4.0%,林業總產值24072萬元,增長4.0%,畜牧業總產值329580萬元,增長3.0%,漁業總產值23495萬元,增長4.5%,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11262萬元,增長4.5%。

糧食產量持續增長。全年糧食播種面積109344公頃,總產量534011噸,比上年增產90噸,增長0.02%,其中,小春糧食作物播種面積33071公頃,產量102421噸,比上年增產2919噸,增長2.9%;大春糧食作物播種面積76273公頃,產量431590噸,下降0.6%。其中,稻穀產量246597噸,下降1.9%;小麥產量61200噸,增長0.9 %;玉米產量100168噸,增長4.0%;高粱產量17355噸,下降1.6%;洋芋產量56556噸,增長4.8%。

畜牧生產穩定發展。生豬出欄1019477頭,比上年增長1.9%;肉牛出欄55420頭,增長5.3%;肉羊出欄176256隻,增長3.2%;家禽出欄11053669隻,增長1.7%;肉類總產量98730噸,增長2.2%;禽蛋產量19048噸,增長1.6%;奶產量860噸,下降9.5%。

經濟作物生產良好。全年油料產量56183噸,比上年增長4.1%,其中:油菜籽產量36230噸,增長4.7%;花生產量19239噸,增長3.2%。甘蔗產量11764噸,下降0.5%。茶葉產量250噸。

林業穩步發展。全縣林業產值24072萬元,比上年增長4.0%。全年落實公益林面積23639.2公頃,其中:國有4018.1公頃,集體19621.1公頃。補植補造規劃和造林1.9萬畝,森林覆蓋率達35.2%。

水產養殖 較好發展 全年水產品產量18100噸;其中淡水捕撈4360噸,淡水養殖13740噸。全縣淡水養殖面積1438公頃,其中水庫545公頃,池塘828公頃。

特色農業發展形勢較好。制定了《渠縣2014年黃花產業化發展實施方案》,強化政策扶持,多措並舉推進黃花產、加、銷一體化協調發展,促進農民持續增收。起草了《渠縣2014年柑桔產業化發展實施方案》,在三匯、匯東、匯北、豐樂、文崇等5個柑桔主產鄉鎮改造低產柑桔果園1萬畝,在渠南大山柑桔核心示範區新安裝肥水一體化管灌設施1000畝、地布覆蓋1000畝,推行“三誘”綠色防控2500畝,在三板鄉大石村、大霧村、荊山村和岩峰鎮鷂山村新植柑桔2500畝。  

工業和建築業

2014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533700萬元,比上年增長10.6%;其中,縣屬工業1431141萬元,增長13.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466674萬元,比上年增長9.8%,其中,縣屬工業增加值442348萬元,增長10.5%。規上工業銷售產值1530813萬元,比上年增長11.0%,產銷率99.8%,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二是工業經濟效益繼續提升。規上工業營業收入1422852萬元,比上年增長9.0%,其中,主營業務收入1419077萬元,增長9.0%。營業利潤28397萬元,增長36.7%;其中,縣屬工業營業利潤38271萬元,增長0.3%;利潤總額32797萬元,增長35.1%,其中,縣屬工業利潤總額37476萬元,增長2.6%。企業總資產貢獻率17.93%,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

2014年全縣建築企業11個,建築業總產值502218萬元,房屋建築施工面積3105680平方米,房屋建築竣工面積2934726平方米,實現利潤總額33488萬元。  

固定資產投資

2014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065548萬元,比上年增長17.6%。其中,基本建設投資1346915萬元,增長19.0%;更新改造投資461600萬元,增長5.7%;房地產開發投資217033萬元,增長43.6%;農戶投資40000萬元,增長8.1%。從產業來看,一產業投資101316萬元,同比下降12.4%;二產業投資565615萬元,增長8.7%;三產業投資1398617萬元,增長24.8%。  

貿易和招商經濟

2014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64188萬元,比上年增長13.8%。按經營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總額802066萬元,增長16.4%;鄉村消費品零售總額162122萬元,增長2.2%。按消費形態分,批發業100548萬元,增長23.4%;零售業778873萬元,增長13.0%;住宿業4416萬元,增長8.4%;餐飲業80351萬元,增長10.9%。

年末,全縣登記註冊個體工商戶18432戶,比上年增加2617戶,增長16.5%,註冊資金數額102851萬元,其中,本年新登記註冊3342戶;年末,登記註冊企業2942戶,註冊資本(出資額)428614萬元,其中,本年新登記660戶。  

2014年招商引資簽約3000萬元以上項目50個   ,5-10億元簽約項目7個,10億元以上籤約項目5個,實際到位資金116.8億元。引進國內省外直接投資固定資產51.5億元,引進國內省外直接投資其他類26.3億元,引進省內市外直接投資固定資產20.6億元   ,引進省內市外直接投資其他類13.8億元。工業類項目直接投資79.3億元,標準廠房面積入住率為85%;2014年省級重大平台簽約141億元,第十四屆“西博會”簽約項目25個,總投資92億元,履約率100%;華商大會簽約項目13個,總投資7.05億元。  

旅遊經濟

2014年全縣累計接待遊客198.67萬人次,同比增長8.0%,實現旅遊總收入133453.6萬元,同比增長19.0%。成功創建四川省旅遊標準示範縣,制定出台了《渠縣創建四川省鄉村旅遊示範縣工作實施方案》,啟動渠縣創建省級鄉村旅遊示範縣工作。完成城市旅遊公共信息導向系統建設,城市交通、國省幹道和高速路標識系統標識牌、標線、信號建設,城區旅遊服務導向系統建設,遊客集散中心建設。  

財政和金融

2014年全縣公共財政收入131127萬元,比上年增長19.7%;其中,地方公共財政收入82979萬元,同比增長22.5%。地方公共財政支出435663萬元,比上年增長10.3%。  

2014年末金融機構存款餘額2531095萬元,比年初增加208088萬元,比上年增長9.0%;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2211529萬元,比年初增加264657萬元,比上年增長13.6%;金融機構貸款餘額985716萬元,比年初增加223345萬元,比上年增長29.3%。  

居民收入

2014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767元,比上年增加1958元,增長10.4%。總收入中:工薪性收入14242元,增長7.3%;經營性收入5613元,增長12.7%;財產和轉移性收入3596元,增長16.6%。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12931元,比上年增長3.7%。  

2014年農民人均純收入9409元,比上年增加990元,增長11.7%,其中:工資性收入3583元,增長7.7%;家庭經營純收入5190元,增長9.6%;財產和轉移收入635元   ,增長77.8%。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5776元,比上年增長13.2%。  

人口民族

2014年末全縣戶籍總人口1419517人。全年出生人口12969人,人口出生率8.94‰;死亡人口9010人,人口死亡率6.21‰;全年自然增長人口3959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2.73‰;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00:107.17。2014年渠縣城鎮化率為32.8%,比上年提高2.27個百分點。,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滿族、侗族、瑤族、納西族、布依族、白族、壯族、傣族等民族分布。

科教文衛

文化事業

2014年在國家、省級刊物發表文藝作品56件,出版《鄉村志》、《青春夢想》、《詩文渠縣》等文藝書籍7部。組織文藝愛好者走基層,傳播正能量,創作了音樂快板《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好》、小品《一雙繡花鞋》、小說《變化》、情景舞蹈《城裡妹兒下鄉來》等文藝作品,在省市級報刊雜誌發表、在第四屆全國新農村文藝展演和全縣文化下鄉中多次演出,反映了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給渠縣新農村建設帶來的嬗變。先後創作出了獨具我縣本土特色的歌舞節目《賨人舞》、《巴山春色》、《觀彩亭》、《巴山嫁娘》、《竹琴夢》、《竹枝詞》、《闕鄉音畫》、《渠江號子》等10多個原創舞台演出節目,其中,《觀彩亭》在市演藝中心參加了全國群星獎比賽,獲得三等獎。公共文化活動惠及百姓。深入縣消防中隊、武警中隊、渠城社區、中灘鄉、等地開展了“幸福送萬家.文化鄉村行”文藝下鄉演出活動、“我們的中國夢.文化進萬家”春節文藝演出活動和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文藝演出活動25場,為廣大民眾送去圖書1200冊,宣傳展板60張,宣傳資料15000餘份。舉辦了“渠縣2014年迎春書法展”。成功承辦了2014年魅力宕渠特色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現場推進會4個節點展演活動,其中歡跳賨人舞、三匯彩亭會、抬槓爺、踩高蹺、土溪耍樂鼓等眾多民俗文藝節目展演受到好評。成功承辦了第四屆全國新農村文化藝術展演“歡樂鄉村行”渠縣分會場文藝展演活動。渠縣(彩亭藝術)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稱號;渠縣(竹編藝術、三匯彩亭、呷酒技藝)被省文化廳命名為“四川省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稱號,三匯鎮(彩亭)、臨巴鎮(耍鑼鼓)、中灘鄉(獅舞)被命名為“四川民間文化藝術之鄉”稱號。

讀者服務體系更趨完善。切實發揮圖書館主陣地作用,加強文獻入藏,全年採購新書2500餘冊,征訂報刊雜誌150種,新登錄數目建庫798條;收集地方資料90餘冊。設立新書專架,印製了新書宣傳冊,通過圖書館網站、專欄、活動等多種方式,更好地達到了宣傳、推介的目的。強化讀者服務,發展讀者3500餘人,圖書閱覽室接待讀者8萬餘人次,流通圖書、期刊4萬餘冊。電子閱覽室線上閱讀達2.5萬餘人次,接待政府信息查閱5000餘人次,諮詢達800餘條。先後採購了“圖書館集群自動化管理系統”、渠縣數字圖書館資源庫軟體並投入運行使用。新購的數字圖書館資源庫存儲了經典理論、哲學宗教、政治法律、經濟、軍事、文化科學等20多學科,本地數字資源達4TB,總計12.8萬冊,讀者可通過數字圖書館平台能查閱200餘種電子期刊。

電影放映惠及百姓。充分利用元旦、春節等重大節假日,先後到16個鄉鎮和渠城萬興廣場、東區開展了“馬年春映賀新年”展映活動,共放映19場、10部影片,觀眾近1萬人次。組織了13個放映隊,在全縣60個鄉鎮組織開展“紅色電影集中展播”活動,組織紅色影片40餘部,已放映64場,觀眾近3萬多人次。積極開展農村公益性電影放映,完成農村公益性放映5904場;校園愛國主義電影已放映270場、村小62場次,觀眾約30萬人次。豐富了廣大人民民眾和學生的文化娛樂生活。

廣播影視穩步發展。開辦了《回望2013》、《揚帆2014》、《開門紅》、《暖冬》、《新村行》、《重點項目巡禮》、《踐行黨的民眾路線》、《倡導核心價值觀》、《感動在身邊》、《民眾路線曬成績》等10多個專欄。同時再次最佳化欄目設定及定位,共設《渠縣新聞》、《渠縣政法》、《今日渠縣》、《墨香宕渠》、《科技廣角》、《第一諮詢》、《陽光政務熱線》7檔自辦欄目。廣播電台播發新聞稿件4600餘條,渠縣新聞電視台用稿4700餘條,播發短評或本台評論員文章30條。其中,被達州市電視台用稿368多條。被四川省電視台用稿41條,被中央電視台用稿11條,擴大了渠縣對外影響力和知名度。  

科技事業

2011年,渠縣獲得省、市科技進步獎16個,申報國家專利107項,科技進步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達到42%。

教育事業

2014年高考文理本科上線2050人,較2012年淨增504人,重本上線315人,提前一年實現重本上線人數翻番、本科上線人數超兩千的“兩個大關”,中考A+1上線1144人。基礎教育進一步加強,全縣擁有各級各類學校186所,在校學生人數142726人,專任教師10100人。全縣有國小55所,在校學生61715人,專任教師5207人;國中89所,在校學生38209人,專任教師3311人。普通高中9所,在校學生19963人,專任教師1223人;中等職業學校4所,在校學生9101人,專任教師412人;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學生726人,專任教師30人。

衛生事業

2014年,全縣參合人數110.67萬人,參合率99.5%。累計受益474.7萬人次(其中:住院15.2萬人次、門診459.5萬人次),補償基金42788.1萬元。參合農民住院醫療費用政策範圍內報銷比例達75%,規範定點醫療機構醫療行為,為了切實方便民眾就醫和報賬,推行日均費用、次均天數、單病種限價控制和專家評審病歷制度;實行“出院即報制”、“限時辦結制”、網路審核、“縣外就醫補償打卡直發制”和大額、外傷費用核查制。按照《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範(2011版)》,開展了11大類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均等化水平逐年提高。全縣居民健康檔案規範化建檔率達97.81%;高血壓患者規範化管理率達78.98%;Ⅱ型糖尿病患者規範化管理率79.91%;重性精神疾病規範管理6466人,預防接種率達98.89%;0-6歲兒童健康管理:68038人;65歲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128729人;為0-36月齡兒童及65歲以上老年人免費提供中醫藥健康管理累計132766人次。加強基層產科、兒科規範化建設,縣、鄉、村婦幼保健服務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全縣孕產婦死亡2例,死亡率19.92/10萬,嬰兒死亡率5.08‰,新生兒死亡率3.88‰,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8.96‰,均較去年不同程度降低。新生兒篩查4521例,篩查率達91.89%,孕產婦住院分娩10019人,分娩率達99.80%,高危孕產婦住院分娩率為100%;高危孕產婦按規定程式轉診率達100%。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補助5684人,補助金額284.20萬元;免費婚前醫學檢查10626人。

歷史文化

三匯彩亭

渠縣三匯彩亭會在全國都屬獨一無二的民間藝術,它融鐵工、木工、刺繡、縫紉、建築於一體,匯文學、繪畫、雕刻、力學於一爐,結構巧妙,造型奇特,色彩絢麗,工藝精湛,頗富特色,是川東地區民間藝術瑰寶。

渠縣漢闕

四川渠縣漢闕是中國現存手地面上時代早且保存完整的仿木結構建築遺存。全國僅存29處漢闕中,渠縣就有6處7尊,分布在土溪岩峰兩鄉不足10公里的古驛道旁,素有“漢闕之鄉”的美稱。

劉氏竹編

作為國家級非遺生產性保護成果項目   ,具有“提花編織、以竹作畫”的特點,以編工精細見長   ,散發出濃郁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  

呷酒釀造技藝

歷在渠縣素有“九月九,做呷酒”的說法。因為閒暇的農家婦女習慣在九月初九這天,將高粱浸泡蒸煮,然後撒入曲藥密封貯藏在陶瓷器皿中釀酒。據《華陽國志》、《後漢書》等古代文獻記載:呷酒與中華文明同步,起源於秦漢前、古都車騎城(現四川渠縣土溪城壩村),賨人建立了賨國,發明、釀造了醇和怡暢的呷酒。公元前314年,秦滅巴蜀置宕渠郡,秦王賜賨人進貢的“清酒”為宮廷御酒。

秦末漢初,賨人助劉邦滅秦,漢高祖品呷酒,觀巴渝舞,欣然封呷酒為漢朝貢酒,年年進獻。

風景名勝

渠縣賨人谷風景區

渠縣賨人谷風景區,位於渠縣東部龍潭鄉境內的華鎣山中。距縣城26公里(全程柏油路通達),距達州105公里(65公里高速公路),距重慶175公里(130公里高速公路),距廣安95公里。景區面積46.5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200米。

馬鞍山生態園

馬鞍山生態園分為龍雀台、鞍山廣場、天寧寺宗教文化區、疊翠湖風情區、彭家灣鄉村文化園及趙家灣休閒文化園六大功能區域。

渠縣文廟

渠縣文廟 渠縣文廟

渠縣文廟建於宋代嘉定以前,在渠縣城內第一國小對面。元代大德年 間(公元1297—1307年)重修;明代洪武年間(公元1368—1398年),邑侯梁從義移建於縣城南外西岩側,明天啟元年(公元1621年)邑侯邸居正又於南郊將文廟遷回舊址,明代崇禎十六年(公元1643年),文廟被農民起義軍焚毀

漢闕公園

渠縣漢闕公園位於渠縣土溪火車站與土溪場鎮之間,占地面積20517平方米,投資3500萬元。公園整體成梯形狀,分上中下三層:上層用於休閒、娛樂、觀光等。

渠縣蘇維埃紀念館

渠縣蘇維埃紀念館—營渠戰役紀念碑   ,渠縣是土地革命時期川陝省的一部分   。1933年10月2日中共渠縣縣委、渠縣蘇維埃在貴福建立   。

下屬10個區,70個鄉   。徐向前、李先念、許世友、陳錫聯、陳再道在這裡指揮過有名的營渠戰役和蘇區的革命活動。  

春秋戰國城壩古遺址

城壩遺址位於渠縣土溪鎮渠江東岸的天府村,三面環水,東接佛爾岩,呈依山傍水之勢。該遺址為春秋戰國時賨人之古賨國國都。公元前314年,在此設立宕渠縣城,前後延續達1000多年,其間屢為州、郡、縣治,東晉末逐漸荒廢。

渠縣禮義城遺址

禮義城遺址位於渠縣土溪鎮洪溪村渠江東岸,占地168000平方米。南宋末年既是城址,又是古戰場遺址,明清時期繼為要塞之地和古城場遺址,清代在其上修三教寺,成為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宗教之地。

八蒙山古戰場

在縣東北3.5公里處,相傳張飛與張合在此交鋒,有張飛立馬銘,曾建有桓侯廟。

關於三國八濛山古戰場,《三國志》是這樣記載的:“曹公破張魯,留夏侯淵、張郃守漢川。郃別督諸軍下巴西,欲徙其民於漢中,進軍宕渠濛頭、盪石,與飛相拒五十餘日。飛率精卒萬餘人,從他道邀郃軍交戰,山道窄狹,前後不得相救,飛遂破郃。郃棄馬緣山,獨與麾下十餘人從間道退,引軍還南鄭,巴土獲安”。

縣城榮譽

2017年12月14日,渠縣獲評第四屆四川省文明城市。  

地方名人

地方名人主要有西晉時流民起義領袖李流   ,清代守台名將王萬邦和中國著名畫家陳清泉等   。  

陳清泉巨幅國畫《氣壯山河》走進人民大會堂  

渠縣籍畫家陳清泉作品登上天安門城樓  

四川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自治州市轄區縣級市自治縣(全省共18地級市、3自治州,14縣級市、122縣、3自治縣、41市轄區)
成都市青羊區| 錦江區| 金牛區武侯區| 成華區| 龍泉驛區| 青白江區| 新都區| 溫江區| 都江堰市| 彭州市| 邛崍市崇州市| 金堂縣| 郫縣| 新津縣| 雙流縣| 蒲江縣| 大邑縣| 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自貢市大安區| 自流井區| 貢井區| 沿灘區| 榮縣| 富順縣
攀枝花市東區|  西區|  仁和區|  米易縣|  鹽邊縣
瀘州市江陽區| 納溪區| 龍馬潭區| 瀘縣| 合江縣| 敘永縣| 古藺縣
德陽市旌陽區| 廣漢市| 什邡市| 綿竹市| 羅江縣| 中江縣
綿陽市涪城區| 遊仙區| 江油市| 鹽亭縣| 三台縣| 平武縣| 安縣| 梓潼縣| 北川羌族自治縣
廣元市利州區| 元壩區| 朝天區| 青川縣| 旺蒼縣| 劍閣縣| 蒼溪縣
遂寧市船山區| 安居區| 射洪縣| 蓬溪縣| 大英縣
內江市市中區| 東興區| 資中縣| 隆昌縣| 威遠縣
樂山市市中區| 五通橋區| 沙灣區| 金口河區| 峨眉山市| 夾江縣| 井研縣| 犍為縣| 沐川縣| 馬邊彝族自治縣
南充市順慶區| 高坪區| 嘉陵區| 閬中市| 營山縣| 蓬安縣| 儀隴縣| 南部縣| 西充縣
眉山市東坡區| 仁壽縣| 彭山縣| 洪雅縣| 丹稜縣| 青神縣
宜賓市翠屏區| 宜賓縣| 興文縣| 南溪縣| 珙縣| 長寧縣| 高縣| 江安縣| 筠連縣| 屏山縣
廣安市廣安區| 華鎣市| 岳池縣| 鄰水縣| 武勝縣
達州市通川區| 萬源市| 達縣| 渠縣| 宣漢縣| 開江縣| 大竹縣
雅安市雨城區| 蘆山縣| 石棉縣| 名山縣| 天全縣| 滎經縣| 寶興縣| 漢源縣
巴中市巴州區| 南江縣| 平昌縣| 通江縣
資陽市雁江區| 簡陽市| 安岳縣| 樂至縣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馬爾康縣 | 九寨溝縣紅原縣| 汶川縣| 阿壩縣| 理縣| 若爾蓋縣| 小金縣| 黑水縣| 金川縣| 松潘縣| 壤塘縣| 茂縣
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縣| 丹巴縣| 爐霍縣| 九龍縣| 甘孜縣| 雅江縣| 新龍縣| 道孚縣| 白玉縣| 理塘縣| 德格縣| 鄉城 | 石渠縣| 稻城縣| 色達縣| 巴塘縣| 瀘定縣| 得榮縣
涼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 美姑縣| 昭覺縣| 金陽縣| 甘洛縣| 布拖縣| 雷波縣| 普格縣| 寧南縣| 喜德縣| 會東縣| 越西縣| 會理縣| 鹽源縣| 德昌縣| 冕寧縣| 木里藏族自治縣
備註1:成都市為副省級城市。
2:另有四川省汶川臥龍特別行政區,隸屬於四川省人民政府,由四川省林業廳代管。
3:帶“*”屬於地方設立的縣級行政或經濟管理區,並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在冊的行政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