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
正文
五四運動時期中華革命黨主辦的大型理論刊物。月刊。1919年8月1日創刊於上海。孫中山撰發刊詞,提出該刊宗旨是“廣傳吾黨建設之主義,成為國民之常識,使人人知建設為今日之需要,人人知建設為易行之事功”。胡漢民、汪兆銘(汪精衛)、朱執信、廖仲凱、戴傳賢(戴季陶)為建設社社員和刊物主筆,設有“論說”“記事”“通信”“雜錄”等欄目,以“論說”為主。採用白話文。曾刊載孫中山的《實業計畫》、 李大釗的《“五一”May Day運動史》、德國K.考茨基的《馬克思資本論解說》(戴季陶譯)等文。所見最後1期為1920年12月1日出版的第3卷第1期。共見到13期。配圖
相關連線
民國期刊
“民國雜誌”指1912年至1949年10月1日前出版發行的雜誌、期刊等。它的內容反映了我國近現代政治、經濟、文化、科技、軍事等諸領域的歷史發展軌跡。20世紀50年代的北京琉璃廠和上海福州路文化街上,民國雜誌賣價只有幾角、幾分錢一本,如今作為收藏品已升值到十幾元至近百元,且堂而皇之進入拍賣殿堂,成了收藏家手中的珍品,其價值亦隨之登上新台階,令人刮目相看。 |
新文化運動主導人物及重要期刊
新文化運動是指20世紀初反對封建文化的思想啟蒙運動。新文化運動為學術界一種革新運動。1919年5月4日前夕,陳獨秀在其主編的《新青年》刊載文章,提倡民主與科學,批判中國文化,並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一方面,以胡適為代表的溫和派,則反對馬克思主義,支持白話文運動,主張以實用主義代替儒家學說,即為新文化運動濫觴。在這一時期,陳獨秀、胡適、魯迅等人成為新文化運動的核心人物,這一運動並成為五四運動的先導。 |
主導人物: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易白沙、吳虞、錢玄同 |
重要期刊:《新青年》、《每周評論》、《新潮》、《星期評論》、《建設》、《民國日報》副刊、《覺悟》、《少年中國》、《新社會》、《天津學生聯合會報》、《覺悟》; |
重要社團:五四以前的重要社團有北京的“少年中國學會”、“國民雜誌社”、“新潮社”、“北京大學平民教育講演團”;湖南的“新民學會”;湖北的“互助社”;五四以後出現的重要社團有三四百個,重要的有北京的“工讀互助團”;湖南的“文化書社”、“俄羅斯研究會”;湖北的“利群書社”、“共存社”;廣東的“新學生社”;天津的“覺悟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