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雜誌
《犁頭》,文學類期刊,創刊於1971年,每年發行3期。
《犁頭》被《文學雜誌評論》認為是一本發表了很多重要的當代美國文學作品的雜誌,主要刊載優秀的詩歌、小說、散文和回憶錄等。許多當今最受歡迎的作家都在《犁頭》發表他們的處女作和早期作品,包括托馬斯·勒克斯、約翰·歐文、羅素·班克斯等。該雜誌每期都由一位著名的作家擔任特邀編輯來探討對文學和美學的看法,他們都是諾貝爾獎、普利茲獎、國家圖書獎、麥克阿瑟獎、古根海姆獎以及其它榮譽的獲得者。
民國期刊
概述
1926年1月25日 廣東省農民協會在廣州創辦《犁頭》,先為旬刊,後為周刊, 主編羅綺園,主要撰稿人有羅綺園、阮嘯仙、伍卓宣、彭湃等,至1927年1 月出至第27期。創刊號《犁頭宣誓》指出:“我們有一把犁頭,一把鋼的犁頭 。”
“犁頭的唯一的責任,就是開耕的時候,將上層的、枯燥的、龜裂的、減削了培養能力的地面滾個翻身,同時又把那些在地面上潛滋暗長寄生著的莠草亂苗連根剷除,為日後的種子開一條新的生路。犁頭的使用是生的創造,惡的剷除。 ”
我們的敵人是帝國主義、媚外軍閥、買辦地主、劣紳土豪、貪官污吏、驕兵悍將。凡此種種……猶如莠草,勢在剷除,使所犁之地,永屬於持犁之人。”
印刷發行
黨的區委到1925年才派黃國梁同志負責在財政廳前籌辦了一間“國光書店”,以後又辦起“國光印刷廠”。廣東區委的《政治周報》、廣東農民協會的《廣東農民》、《犁頭》,省港罷工委員會出的《工人之路》等,都由國光書店印刷和發行。也代銷上海書店發行的書刊。
發展
從定期刊物來看,我們可以看到1924年國民黨在廣州召開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中有中國共產黨代表毛澤東、李大釗等參加,大會決定聯蘇、聯共、扶助工農三大政策,成立廣東政府、北閥……。
這一時期廣東革命、進步刊物,例如:《政治周報》、《青年周刊》、《革命先鋒》、《中國青年》、《中國農民》、《農民運動》、《少年先鋒》、《犁頭》(阮嘯仙、澎湃等執筆主編)等象雨後春筍,反映出廣東革命策源地人民鬥爭革命熱情的高漲。但在蔣介石1927年4月12日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的同時,國民黨的廣東省農民協會改組委員會篡奪了《犁頭》旬刊的編輯、出版大權之後,竟然在改組後的第一、二期刊出了“肅清共產黨”的專號,這樣《犁頭》從一個宣傳農民運動的革命刊物變成反動的刊物。
民國期刊
“民國雜誌”指1912年至1949年10月1日前出版發行的雜誌、期刊等。它的內容反映了我國近現代政治、經濟、文化、科技、軍事等諸領域的歷史發展軌跡。20世紀50年代的北京琉璃廠和上海福州路文化街上,民國雜誌賣價只有幾角、幾分錢一本,如今作為收藏品已升值到十幾元至近百元,且堂而皇之進入拍賣殿堂,成了收藏家手中的珍品,其價值亦隨之登上新台階,令人刮目相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