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水星》是三十年代北平文壇上的純文學創作月刊。
影響力
它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表現在散文方面,它匯集了許多散文名家和散文新秀,促進了他們之間的交流和了解;退出了以何其芳、李廣田為代表的“抒情散文創新派”作品,為他們提供了一次集體亮相的機會。
《水星》散文作家的匯集離不開編輯者的作用,編輯們對年輕作家的提攜以及獨特的編選眼光,相近的散文觀念等,為《水星》散文作家的匯集提供了客觀的條件。在當時對林語堂提倡的“小品文”的排斥,以及不登雜文的文化氛圍中,學院青年作家們從自身的文學經驗出發,更多地借鑑國外文學資源,大膽突破文體界限,將敘事學的觀念和方法引入散文中,實現寫作的“非個人化”,對“散文小說化”做出自己的嘗試。並在散文中注入詩的已經,注重化用詩歌意象和象徵手法,在一定程度上變革和豐富了三十年代藝術性散文創作的觀念和手段,形成“抒情散文創新拍”。因此,《水星》在培植新進散文家、鼓勵文體試驗和藝術創新上的作用是不可磨滅的。
創刊小故事
1983年春,卞之琳在《讀書》上寫了“星水微茫憶《水星》”,這是《讀書》的一個懷舊的欄目,叫《主編話舊》,幸虧當年有這么個欄目,得以留下許多老刊物當事人的第一手回憶。卞之琳說: “承《讀書》負人,熱情為我從一位收藏家借來丁全部9期《水星》 舊刊,略一翻閱,物總算使我的回憶落實了一點。”這以後,《水星》有了新的影印本,影本的前言是卞之琳寫的。
《水星》的誕生極富詩意—— ‘刊物名字太難取,我們那一晚在 某處坐談t也許是舉頭見星,低頭 見水的緣故,有人提議叫作‘水 星’,大家覺得還來得別致,·水星’就‘水星’吧。”(《水星》第二期 “水星”編輯室)。多少年之後,卞 之琳落實了這個·某處”是北京北海公園的五龍亭——’因為不是月夜,對岸白塔不顯,白石長橋欄桿問只偶現車燈的星火,面前星 7欠微茫,不記得是誰提出了《水星》這個名字……”
當年北海三座門大街14號前院南北屋各三間,聚集著文壇最“優秀的一群人c靳以,巴金,沈從女,李健吾,鄭振鐸,卞之琳,李廣曰,~其芳。如今,這些人大部分都走了。讓我們盪起雙槳的北海)水面,還會有快樂的歌聲飄過,卻不現會有人聚議辦一奉什麼文學雜誌了。有評論說,《水星》創刊號的封面不如後面幾期改過的封面來的諧調,是卞之琳自己覺得不滿意改的。
悠悠年華,斯人已去明月,低頭思《水星》
民國期刊
“民國雜誌”指1912年至1949年10月1日前出版發行的雜誌、期刊等。它的內容反映了我國近現代政治、經濟、文化、科技、軍事等諸領域的歷史發展軌跡。20世紀50年代的北京琉璃廠和上海福州路文化街上,民國雜誌賣價只有幾角、幾分錢一本,如今作為收藏品已升值到十幾元至近百元,且堂而皇之進入拍賣殿堂,成了收藏家手中的珍品,其價值亦隨之登上新台階,令人刮目相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