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

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受所有制形式的多樣性存在等客觀現實的支配,意識形態的多樣性存在,是不可迴避的客觀現實。但是,承認存在著不同的甚至根本對立的意識形態,與強調反對意識形態的多元化,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中的指導地位,是一個問題的兩面,因而是我們正確認識和處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意識形態問題的基本依據。
基本內容

思想道德具有歷史繼承性。一般說,剝削階級的道德觀念為以後的剝削階級所繼承,而勞動人民的高尚品德則在勞動人民中世代相傳。歷史上先進階級(包括一定歷史條件下的剝削階級)道德中的某些積極內容,也可為後來的勞動人民所批判改造而加以吸收,並賦予新的階級內容。建立在一定的經濟基礎之上的道德,對經濟基礎和整個社會的發展,起著巨大的能動作用,主要表現在:
(1)統治階級通過本階級的道德理論和道德規範為其經濟利益和政治統治作論證,批判不利於自己統治的言論和行為;被統治階級則運用道德手段,呼籲為推翻與本階級利益根本對立的經濟基礎和政治統治而鬥爭。道德成為階級鬥爭的一種工具。
|(2)對大量不觸犯法律的人們的態度和言行作出評價,從而在更大的範圍內調整本階級內部人們的相互關係,消除本階級內部的矛盾,並對敵對階級施加影響。道德對社會的發展,或起促進作用,或起阻礙作用。道德的社會作用的性質,取決於它是否適應經濟基礎發展的需要,取決於它所反映的經濟基礎的性質,取決於它所服務的階級在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胡錦濤同志提出的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對,馬克思主義道德觀的精闢概括是對社會主義道德的系統總結,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加強思想道德建設的強大思想武器和重要指導方針。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是一個認識問題,更是一個實踐問題。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黨員領導幹部要做表率。教育和引導廣大黨員尤其是各級領導幹部樹立和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既要強調內因的根本作用,充分發揮黨員幹部的主觀能動性;又要強調外因的促進作用,建立健全樹立和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長效機制。
道德觀是對道德品質和道德行為的基本判斷和總體看法,它在整個社會生活之中,不僅體現著社會的價值導向,標誌著社會的文明程度,而且對經濟社會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力。胡錦濤同志提出的“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弘揚了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突出了團隊精神的道德原則和為人民服務的道德核心,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道德立場、觀點,是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道德觀。

社會主義榮辱觀進一步突出了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途徑方式。“八榮八恥”通過採取肯定與否定、褒揚與貶抑對比的形式闡述了八對矛盾關係,指明了自律與他律這一道德建設的實踐路徑。道德不僅作為社會道德本質上是自律與他律相統一的,而且,作為個體道德,它也是自律與他律的統一。要逐步完善自律與他律相互補充和促進的道德建設機制,通過正反兩方面典型的教育感化,綜合運用教育、法律、行政、輿論等手段,更有效地引導人們的思想,規範人們的行為,推動全社會、全體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設。
社會主義榮辱觀進一步明確了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目標導向。人既是個體的存在物又是社會的存在物,既是道德建設主體又是道德建設客體。“八榮八恥”以規範為基本形式,以價值為實踐指向,從人本的角度出發,提出了做人的起碼原則、基本底線,內容一目了然、實實在在,容易為人所理解和接受,並化為自覺行動,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促進個人與社會的和諧發展,實現人的社會存在及其個人需要的內在統一,提供了科學的價值目標和正確的行為方針,開拓了全新的實現人類道德完善化的寬廣道路。
胡錦濤總書記提出的“八榮八恥”是中國當前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內容,它精闢地闡明了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深刻內涵,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和時代要求,反映了社會主義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明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國家最基本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對於推動事業的發展,堅定廣大黨員幹部和職工的理想信念有著深遠的影響和突出的貢獻。那麽“八榮八恥”突出貢獻在哪裡呢?首先“八榮八恥”是對馬克思主義道德觀的精闢闡述與最新發展,它具有鮮明的社會主義時代特徵,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和毛澤東思想體系道德觀的最新闡述。其次,“八榮八恥”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系統總結與自然升華,它具有深邃的歷史底蘊,根植於源遠流長的中華民族精神。
根本目的

在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方面,強調了人的社會價值取向,把樹立為人民服務思想、堅持團隊精神原則、繼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弘揚民族精神、堅定社會主義理想信念等內容為重點,結合大學生的思想特點,有針對性地把當前時代需要的道德要求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把青年學生的道德修養同國家、社會、集體和民族的興衰聯繫起來,強調做堅定的愛國者和堅持主義的理想,突出了道德修養的主鏇律,更好地體現了黨和國家對青年學生的要求。
思想道德建設必須用共同理想動員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理想是人們對未來的嚮往和追求,是人們的政治立場和世界觀在奮鬥目標上的集中體現。理想有社會性和階級性,不同時代、不同階級的人們具有不同的理想。現階段中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就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把中國建設成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具體地說,到本世紀末,要使中國的經濟達到小康水平;到下世紀中葉,達到中等已開發國家水平。
無產階級的最高理想,就是建立“各盡所能,按需分配”的共產主義社會。這個最高理想,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是共產黨人和先進分子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共同理想和最高理想既有區別又有聯繫,實現共同理想是完成最高理想的必經階段。共產黨人為建設有本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而奮鬥,就是為最高理想而奮鬥,同時共產黨人和先進分子終身奮鬥的最高理想,從根本上代表了人民民眾的長遠利益和美好願望,因此,從社會的發展看,最高理想又決定和制約著共同理想。區分理想教育的層次性,充分體現了實事求是的精神,既可以防止脫離實際的共產主義宣傳和提前實行共產主義政策的“左”的傾向,又可以防止把共產主義看成遙遙無期的空中樓閣的右的傾向。
中國是一個11億多人口的多民族國家,要把全國各族人民團結起來凝成一股巨大的精神力量,就需要一個共同點,這個共同理想正集中了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和廣大勞動者、愛國者的利益和願望,是保證全體人民在政治上、道義上和精神上團結一致,克服各種困難,爭取勝利的精神支柱。有了它,就可以使共產黨員和非共產黨員、馬克思主義者和非馬克思主義者、無神論者和宗教信仰者、國內同胞和國外僑胞都緊密地團結起來,積極行動起來,為實現共同理想而奮鬥。為了實現共同理想,就要對一切有利於建設四化、振興國家、統一祖國、民族團結、社會進步和人民幸福的積極思想和精神,一切用誠實勞動爭取美好生活的積極思想和精神,都加以尊重、保護和發揚;就要緊密結合實際,採取多種形式進行生動的理想教育,把理想建立在科學基礎之上,堅定信念;還要把實現共同理想同搞好本職工作、人生追求結合起來,化理想為行動,積極投入現代化建設和改革開放事業中去。
必要性

未成年人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關心未成年人就是關心我們的明天。切實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需要戰略眼光和長期努力,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聯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實際,當前應在三個環節上下功夫。
1、落實責任,把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擺上重要位置。從巨觀上看,現在的未成年人將來都是祖國的建設者,他們的素質如何對國家和民族的發展具有決定性意義。特別是在當代社會,一個國家或民族要發展、要振興,必須依靠國民整體素質的提高。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正是提高國民整體素質的基礎工程。
2、把握規律,深入研究新形勢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特點。對於思想道德建設也不能狹隘地理解,僅把它局限於文明禮貌、講究衛生等具體品質的培養,而應當注重人的綜合素質的提高。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意義重大,需要我們去認真探索和把握它的規律與特點。
3、注重實效,不斷創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內容和形式。家庭、學校、社會在不同年齡階段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具有不同的作用,三者的關係是相輔相成的。
和科學文化建設的關係
教育科學文化建設主要是指教育、科學、文學藝術、新聞出版、廣播電視、衛生體育、圖書館、博物館等各項文化事業的發展和人民民眾知識水平的提高,同時也包括健康、愉快、生動活潑、豐富多采的民眾性娛樂活動。教育科學文化事業的發展,對於建設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這首先是因為教育科學文化事業的發展是建設社會主義不可缺少的條件,沒有教育科學文化事業的全面進步,就不可能有生產力的高度發展,不可能建立起強大的社會主義物質技術基礎;
其次,就思想道德建設和科學文化建設的關係而言,也都不是孤立的,全社會思想道德的普遍進步,離不開教育科學文化的發展。因此,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整個過程中,都必須堅持把教育科學文化建設的發展放在優先的戰略地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另一個重要內容是思想道德建設,主要包括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科學理論,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和道德,同社會主義公有制相適應的主人翁思想和團隊精神思想,同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相適應的權利義務觀念和組織紀律觀念,為人民服務的獻身精神和共產主義的勞動態度,社會主義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等。思想道德建設規定著整個精神文明建設的性質和方向。社會主義的精神文明建立在社會主義公有制基礎之上,不僅為社會主義的物質文明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而且保證其發展方向。
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意義

鄉風文明,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精神支柱。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發展,農村思想道德建設有了很大的發展。但也應當看到,目前封建迷信、賭博、不講衛生等不健康文化與不良習慣,在廣大農村還有相當的市場,這是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格格不入的。要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加快發展農村教育文化事業,倡導健康文明的新風尚,培育造就新型農民。現在,有些地方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理解成建新房,基層政府強迫農民舉債建別墅的現象時有發生,並把建設“農民豪宅”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成果加以宣傳和炫耀,這是違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實質的。這種把新農村建設理解成蓋高樓、建別墅的錯誤認識必須予以糾正。新農村建設是要在發展生產、勤儉節約、適度消費的基礎上改善和提高農民的生活質量。地方政府在落實建設新農村措施的時候,要引導農民加大農業投入,加快生產力發展,同時科學規劃村莊建設,加強宅基地規劃和管理,大力倡導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消費觀念,加大思想道德建設的力度。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要靠今天的未成年人去繼承,中華民族的美好未來要靠今天的未成年人去創造。未成年人的素質如何,決定著中華民族的未來發展和前途命運。教育培養未成年人,不僅要大力提高他們的科學文化素質和體能健康素質,更要大力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十六大精神,全面落實《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緊密結合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實際,針對未成年人身心成長的特點,積極探索新世紀新階段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規律,堅持以人為本,教育和引導未成年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和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養成高尚的思想品質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
中共全黨全社會都要按照中央的要求,高度重視和熱情關心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特別要大力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要充分發揮學校、家庭、社區的作用和共青團、少先隊、婦聯、工會等組織的優勢,增強工作合力,提高整體效果,形成全黨全社會共同關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良好局面。要努力營造有利的輿論環境、文化環境和法制環境,形成尊重未成年人、愛護未成年人、關心未成年人、幫助未成年人的良好社會氛圍。要大力弘揚求真務實、與時俱進精神,加強調查研究,認真總結經驗,努力探索和把握做好新形勢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的規律,把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各項要求真正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