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衡》

《政衡》

《政衡》較早出現的是月刊,於1920年3月在上海創刊。主要撰搞人譚嗚謙(即譚平山)、譚植棠和陳公博。它是一個政論性和政治傾向很強的期刊。其主要撰搞人曾先後加入了廣東的共產主義小組。

基本信息

簡介

《政衡》於1920年3月在上海創刊。主要撰搞人譚嗚謙(即譚平山)、譚植棠陳公博也是中共創始人之一。《政衡》活躍於1920年至1921年,正值是中共的孕育期,閃耀極強烈的思想火花。

創辦目的

譚平山總結了在北大期間辦《新潮》的經驗,決心辦一個刊物,通過研究和宣傳,推動社會的改革。為此,他和同學同鄉陳公博,譚植棠等商議,在上海美租界天潼路辦《政衡》雜誌社。《政衡》辦起後,譚平山一方面在《政衡》社翻譯出版亞當密士Adams著《勞動問題》,日本森賢隆著《農村社會政策》等進步書籍,另一方面,又為《政衡》寫了一系列的專論和時評。從譚平山在這個時期發表的文章,就可以看出,已經不再是《新潮》時期所撰寫的,純學理研究了,而是具有強烈的戰鬥性和針對性。

刊物宗旨

南京政衡月刊社發行《政衡》月刊創刊號於民國23年(西元1934年)。南京政衡月刊社印行《政衡》月刊創刊號於民國23年(西元1934年)。

《政衡》的宗旨就標明政治——主根本革新,社會——主根本改造,各種問題——主根本解決。”譚平山在《世界軍閥的末日》一文中,指出“稱雄一世的軍閥,和風靡一時的軍國主義,究竟因何而至一敗塗地?其中一定有個不能推翻的理由。”

文章節選

南京政衡月刊社發行《政衡》復刊第一期於民國35年(西元1946年)。南京政衡月刊社印行《政衡》月刊復刊第一期於民國35年(西元1946年)。

現在我國社會上的種種情形,若內政腐敗,官僚無能,社會組織不良 ,加上連年的兵災,弄成四民失業,遊民遍地,無處不是發生社會革命的地方,無處不有社會革命的種子,倘若長此不理,恐怕社會爆烈,不過是一個時間的問題罷了。若是想來免見這個危險,唯有順應世界潮流,於共和政體的底下,發揮平民社會的精神的一個辦法。政治呀,要以人道正義為前提,以安寧幸福為目的,以自由平等為歸宿,而實行全民政治,務使人人都有直接為治的權能,凡種種專制獨斷的政治,都應該早日除去。經濟呀,須革新主張,改進政策,拋棄獨占的個性,務使人人成為良好的社會分子,各盡所能,各取所需,以循序漸進於人道主義的領域。而實行社會政策來解決社會問題,尤為安穩社會現象的重要事情。倘若不從根本著想,天天空言防止“過激派”,以我夙無素養的國民,當這個弦滿矢發的趨勢,那么將來社會爆烈的慘劇,恐怕更要比俄羅斯加一層利害呢!國家防亂,和人身防病無異,唯有修養精神,強健體魄,乃是根本的卻病法。倘若不然,天天空言防病,恐怕病魔在不知不覺間,就可發生了,政府天天空言防止“過激派”,恐怕又逃不了這個必然的道理。(譚植棠原載《政衡》第1卷第2號,1920年4月1日)

民國期刊

“民國雜誌”指1912年至1949年10月1日前出版發行的雜誌、期刊等。它的內容反映了我國近現代政治、經濟、文化、科技、軍事等諸領域的歷史發展軌跡。20世紀50年代的北京琉璃廠和上海福州路文化街上,民國雜誌賣價只有幾角、幾分錢一本,如今作為收藏品已升值到十幾元至近百元,且堂而皇之進入拍賣殿堂,成了收藏家手中的珍品,其價值亦隨之登上新台階,令人刮目相看。
《科學畫報》
《觀察》
《時與文》
《展望》
《國訊》
《柯達商報》
《孔教會雜誌》
《國際新聞周報》
《浙江潮》[民國期刊]
《不忍》
《文學界》
《時與潮》
《時代精神》
《大眾》
《南風》
《月華》
《再生》[民國期刊]
《青年界》
《每周情報》
《風雨談》
《金鋼鑽》
《黑白》[民國期刊]
《天地人》[民國期刊]
《文潮》
《文友》[民國期刊]
《永安月刊》
《作家》
《孤軍》[民國期刊]
《禮拜六》
《學燈》
《新壘》
《史地學報》
《人世間》
《新醫藥刊》
《小說大觀》
《生活教育》
《國藥新聲》
《讀書與出版》
《拓荒者》[民國期刊]
《紫羅蘭》[韓雪歌曲]
《紅玫瑰》[民國期刊]
《南國》[民國期刊]
《文章》[民國期刊]
《宇宙風》
《晨報副鐫》
《新語林》
《郵友》
《中國紡織學會會刊》
《經濟導報》
《教育與民眾》
《經濟導報周刊》
《經濟周刊》
《時與文》
《評論報》
《文萃》
《社會新聞》
《新社會半月刊》
《新月》
《新潮》
《新青年》
《月月小說》
《金剛鑽》
《矛盾》
《香艷雜誌》
《金屋》
《眉語》
《海潮音》
《民間報》
《集美周刊》
《民俗》
《正中》
《社會之花》
《北洋周刊》
《抗戰》
《烽火》[民國期刊]
《海燕》
《中國工人》
《青鶴》
《戰士》[民國期刊]
《經史關係》
《燕京學報》
《小說林》
《中國評論周報》
《水產月刊》
《秦鍾》
《犁頭》
《上海醫報》
《文藝陣地》
《百病自療》
《農業論壇》
《總動員》
《生存》[民國期刊]
《夜鶯》[民國期刊]
《中國學生》
《政治周報》
《社會科學論叢》
《醫事雜誌》
《新中華》
《音樂教育》
《旅行雜誌》
《禹貢》[民國期刊]
《新生》[民國期刊]
《食貨》
《主日學校期刊》
《近思》
《青年公論》
《中央周刊》
《曙光》[民國期刊]
《魯迅風》
《古今》
《世紀評論》
《故宮周刊》
《政衡》
《飯後鍾》
《上海無線電》
《故宮》[民國期刊]
《文學周報》
《紅旗周報》
《工程界》
《南洋史料》
《國際文化》
《大眾醫學》
《國風》[民國期刊]
《中國童子軍》
《青運文獻》
《立言畫刊》
《新潮》
《友誼》[民國期刊]
《萬象》
《文瀾學報》
《生活》[民國期刊]
《啟示》[民國期刊]
《南京中央日報》
《茶話》
《南社湘集》
《實報》
《出版周刊》

《小說月刊》
《中流》
《譯文》
《現代評論》
《光明》
《國文月刊》
《文學》
《太白》
《現實文學》
《詞學季刊》
《東方雜誌》
《譯報周刊》
《逸經》
《中國新書月報》
《讀書生活》
《星期六》[民國期刊]
《世界知識》
《大道》[民國期刊]
《制言》
《吾友》
《平明雜誌》
《國民雜誌》
《紅雜誌》
《麒麟》
《聖經報》
《東北文化月報》
《庸言》
《農業通訊》
《農報》
《進展月刊》
《我存雜誌》
《中原》[民國期刊]
《新生路》
《文壇》
《學林雜誌》
《更生》
《大中華》
《砥柱》
《新認識》
《橄欖月刊》
《新光雜誌》
《莽原》
《中國建設》
《增濤》
《質文》
《實業金融》
《文藝月報》
《中國工業》
《說文月刊》
《希望月刊》
《金屋》
《文華》
《矛盾》[民國期刊]
《中建半月刊》
《長壽》
《時兆》
《高爾基研究年刊》
《文藝春秋》
《中華圖書館協會會報》
《人物雜誌》
《廣西文獻期刊》
《氣象研究所集刊》
《中華英文周報》
《統計月報》
《統計界簡訊》
《化學世界》
《中國文摘》
《快樂家庭》
《新少年》

《敬佛月刊》
《觀宗概況》
《大乘月刊》
《中日密教》
《佛學周刊》
《連漏聲》
《大佛學報》
《宜昌佛教居士林林刊》
《西藏班禪駐京辦公處月
《威音》
《頻伽音》
《仁智林叢刊》
《佛化周刊》
《微妙聲月刊》
《弘慈佛學院年刊》
《南瀛佛教會會報》
《北平佛教會月刊》
《東方文化》
《建設》
《亞洲世紀》
《創造月刊》
《中央邊報》
《現代法學月刊》
《朝花》
《新學生》
《千秋》[民國期刊]
《見聞》
《永生》[民國期刊]
《小說季報》
《染化》
《台樟通訊》
《中堅》
《土本工程》
《五洲》
《健美運動》
《生活星期刊》
《軍聲》
《氣象季刊》
《突進》
《風土什志》
《海濤》
《進步青年》
《勵志》
《讀書通訊》
《大俠魂》
《政治周刊》
《國聞周報》
《川康建設》
《西北風》
《時事類編》
《野草》[民國期刊]
《大千》
《航務通訊》
《科學》[民國期刊]
《水星》
《英語周刊》
《西風》[民國期刊]
《土書集刊》
《共產黨人》
《中國稻作》
《突崛》
《地質評論》
《家庭周刊》
《學藝彙刊》
《廣播周報》
《教育通訊》
《中學生》
《科學大眾》
《時代》[民國期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