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辦背景
1914年夏,留學美國康奈爾大學的一些中國學生,有感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新科技在武器、運輸、通訊等方面的廣泛套用,認為中國只有廣泛傳播和鑽研現代科學技術,才能強大而免於外辱。愛國學子們決定刊行一種雜誌來向國人介紹科學。因為要發行科學雜誌,他們組織了一個名叫科學社的社團。
次年10月,中國科學社正式成立,該社雜誌——《科學》(月刊,1950年與《自然科學》合併)也早已於當年初在國內與國人見面。
發刊詞
1915年1月《科學》月刊創刊號在上海發行。在編刊“例言”中聲明本刊“專以傳播世界最新科學知識為幟志”,辦刊方針為“求真致用兩方面當同時並重”。在“發刊詞”中倡導民主與科學;全面論述科學在增進物質文明、破除愚昧迷信、增強人類健康和提高道德修養等方面的社會功能。大聲疾呼“繼茲以往,代興與神州學術之林,而為芸芸眾生所託命者,其唯科學乎,其唯科學乎!”表達了“科學救國”的理想。發表文章可歸納為6類:科學通論、各科知識、科學史與科學家、科教事業發展、科學新聞與知識小品。
該刊率先改漢字豎排為橫排,率先引進西式標點符號,是為中國出版文化史上的創舉。
影響
1915年9月 陳獨秀《青年》雜誌創刊號中論述“近代歐洲之所以優越他族者,科學之興,其功不在人權說下,若舟車之有兩輪焉”,似為《科學》發刊詞中所論“世界強國,其民權國力之發展,必與其學術思想之進步為平等線”之翻版。陳獨秀後於1919年提出歡迎“德、賽二先生”,“民主與科學”成為引領中國現代化的兩面旗幟。
1915年9月10日大發明家、科學家愛迪生致函趙元任,祝賀《科學》雜誌創刊。
華羅庚愛《科學》
著名科學家華羅庚十幾歲就愛讀《科學》雜誌,他於1930年在此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處女作,成了他一生的轉折點。從此他一步步走向世界著名數學家行列。
中國科學社發起人為任鴻雋(社長)、趙元任(書記)、胡達(會計)、秉志、周仁(以上5人為第一屆董事會董事)、楊杏佛(編輯部部長,後任總幹事)、章元善、過探先、金邦正9人。不到幾個月,科學社就發展了成員77人。至1918年,學子們回國時,這個科學社已發展至363人。到1949年則有3776人。
科學社絕大多數都是從事科學工作與工程技術有成績的人才。此外還特邀社員十餘人,包括蔡元培、馬君武、張軼歐、周美權、葛利普等。名譽會員二人,為南通的張謇及美國的愛迪生。社員中,不少人為發展我國的科學事業、教育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如大家熟悉的茅以升、侯德榜、竺可楨等,以及數學家姜立夫、地質學家丁文江、我國動植物學的奠基人錢崇澍、秉志、研究中國古代科技史的李儼等。
民國期刊
“民國雜誌”指1912年至1949年10月1日前出版發行的雜誌、期刊等。它的內容反映了我國近現代政治、經濟、文化、科技、軍事等諸領域的歷史發展軌跡。20世紀50年代的北京琉璃廠和上海福州路文化街上,民國雜誌賣價只有幾角、幾分錢一本,如今作為收藏品已升值到十幾元至近百元,且堂而皇之進入拍賣殿堂,成了收藏家手中的珍品,其價值亦隨之登上新台階,令人刮目相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