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民國期刊]

《科學》[民國期刊]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科學》雜誌是我國現代出版史上創刊最早、出版時間最長、影響最大的科學期刊,為我國第一本左起橫排的書刊。

基本信息

創辦背景

《科學》《科學》

1914年夏,留學美國康奈爾大學的一些中國學生,有感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新科技在武器、運輸、通訊等方面的廣泛套用,認為中國只有廣泛傳播和鑽研現代科學技術,才能強大而免於外辱。愛國學子們決定刊行一種雜誌來向國人介紹科學。因為要發行科學雜誌,他們組織了一個名叫科學社的社團。
次年10月,中國科學社正式成立,該社雜誌——《科學》(月刊,1950年與《自然科學》合併)也早已於當年初在國內與國人見面。

發刊詞

《科學》《科學》

1915年1月《科學》月刊創刊號在上海發行。在編刊“例言”中聲明本刊“專以傳播世界最新科學知識為幟志”,辦刊方針為“求真致用兩方面當同時並重”。在“發刊詞”中倡導民主與科學;全面論述科學在增進物質文明、破除愚昧迷信、增強人類健康和提高道德修養等方面的社會功能。大聲疾呼“繼茲以往,代興與神州學術之林,而為芸芸眾生所託命者,其唯科學乎,其唯科學乎!”表達了“科學救國”的理想。發表文章可歸納為6類:科學通論、各科知識、科學史與科學家、科教事業發展、科學新聞與知識小品。

《科學》創刊號《科學》創刊號

該刊率先改漢字豎排為橫排,率先引進西式標點符號,是為中國出版文化史上的創舉。

影響

《科學》《科學》

1915年9月 陳獨秀《青年》雜誌創刊號中論述“近代歐洲之所以優越他族者,科學之興,其功不在人權說下,若舟車之有兩輪焉”,似為《科學》發刊詞中所論“世界強國,其民權國力之發展,必與其學術思想之進步為平等線”之翻版。陳獨秀後於1919年提出歡迎“德、賽二先生”,“民主與科學”成為引領中國現代化的兩面旗幟。
1915年9月10日大發明家、科學家愛迪生致函趙元任,祝賀《科學》雜誌創刊。

華羅庚愛《科學》

著名科學家華羅庚十幾歲就愛讀《科學》雜誌,他於1930年在此雜誌上發表的一篇處女作,成了他一生的轉折點。從此他一步步走向世界著名數學家行列。

中國科學社發起人為任鴻雋(社長)、趙元任(書記)、胡達(會計)、秉志、周仁(以上5人為第一屆董事會董事)、楊杏佛(編輯部部長,後任總幹事)、章元善、過探先、金邦正9人。不到幾個月,科學社就發展了成員77人。至1918年,學子們回國時,這個科學社已發展至363人。到1949年則有3776人。
科學社絕大多數都是從事科學工作與工程技術有成績的人才。此外還特邀社員十餘人,包括蔡元培馬君武、張軼歐、周美權、葛利普等。名譽會員二人,為南通的張謇及美國的愛迪生。社員中,不少人為發展我國的科學事業、教育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如大家熟悉的茅以升侯德榜竺可楨等,以及數學家姜立夫、地質學家丁文江、我國動植物學的奠基人錢崇澍、秉志、研究中國古代科技史的李儼等。

民國期刊

“民國雜誌”指1912年至1949年10月1日前出版發行的雜誌、期刊等。它的內容反映了我國近現代政治、經濟、文化、科技、軍事等諸領域的歷史發展軌跡。20世紀50年代的北京琉璃廠和上海福州路文化街上,民國雜誌賣價只有幾角、幾分錢一本,如今作為收藏品已升值到十幾元至近百元,且堂而皇之進入拍賣殿堂,成了收藏家手中的珍品,其價值亦隨之登上新台階,令人刮目相看。
《科學畫報》
《觀察》
《時與文》
《展望》
《國訊》
《柯達商報》
《孔教會雜誌》
《國際新聞周報》
《浙江潮》[民國期刊]
《不忍》
《文學界》
《時與潮》
《時代精神》
《大眾》
《南風》
《月華》
《再生》[民國期刊]
《青年界》
《每周情報》
《風雨談》
《金鋼鑽》
《黑白》[民國期刊]
《天地人》[民國期刊]
《文潮》
《文友》[民國期刊]
《永安月刊》
《作家》
《孤軍》[民國期刊]
《禮拜六》
《學燈》
《新壘》
《史地學報》
《人世間》
《新醫藥刊》
《小說大觀》
《生活教育》
《國藥新聲》
《讀書與出版》
《拓荒者》[民國期刊]
《紫羅蘭》[韓雪歌曲]
《紅玫瑰》[民國期刊]
《南國》[民國期刊]
《文章》[民國期刊]
《宇宙風》
《晨報副鐫》
《新語林》
《郵友》
《中國紡織學會會刊》
《經濟導報》
《教育與民眾》
《經濟導報周刊》
《經濟周刊》
《時與文》
《評論報》
《文萃》
《社會新聞》
《新社會半月刊》
《新月》
《新潮》
《新青年》
《月月小說》
《金剛鑽》
《矛盾》
《香艷雜誌》
《金屋》
《眉語》
《海潮音》
《民間報》
《集美周刊》
《民俗》
《正中》
《社會之花》
《北洋周刊》
《抗戰》
《烽火》[民國期刊]
《海燕》
《中國工人》
《青鶴》
《戰士》[民國期刊]
《經史關係》
《燕京學報》
《小說林》
《中國評論周報》
《水產月刊》
《秦鍾》
《犁頭》
《上海醫報》
《文藝陣地》
《百病自療》
《農業論壇》
《總動員》
《生存》[民國期刊]
《夜鶯》[民國期刊]
《中國學生》
《政治周報》
《社會科學論叢》
《醫事雜誌》
《新中華》
《音樂教育》
《旅行雜誌》
《禹貢》[民國期刊]
《新生》[民國期刊]
《食貨》
《主日學校期刊》
《近思》
《青年公論》
《中央周刊》
《曙光》[民國期刊]
《魯迅風》
《古今》
《世紀評論》
《故宮周刊》
《政衡》
《飯後鍾》
《上海無線電》
《故宮》[民國期刊]
《文學周報》
《紅旗周報》
《工程界》
《南洋史料》
《國際文化》
《大眾醫學》
《國風》[民國期刊]
《中國童子軍》
《青運文獻》
《立言畫刊》
《新潮》
《友誼》[民國期刊]
《萬象》
《文瀾學報》
《生活》[民國期刊]
《啟示》[民國期刊]
《南京中央日報》
《茶話》
《南社湘集》
《實報》
《出版周刊》

《小說月刊》
《中流》
《譯文》
《現代評論》
《光明》
《國文月刊》
《文學》
《太白》
《現實文學》
《詞學季刊》
《東方雜誌》
《譯報周刊》
《逸經》
《中國新書月報》
《讀書生活》
《星期六》[民國期刊]
《世界知識》
《大道》[民國期刊]
《制言》
《吾友》
《平明雜誌》
《國民雜誌》
《紅雜誌》
《麒麟》
《聖經報》
《東北文化月報》
《庸言》
《農業通訊》
《農報》
《進展月刊》
《我存雜誌》
《中原》[民國期刊]
《新生路》
《文壇》
《學林雜誌》
《更生》
《大中華》
《砥柱》
《新認識》
《橄欖月刊》
《新光雜誌》
《莽原》
《中國建設》
《增濤》
《質文》
《實業金融》
《文藝月報》
《中國工業》
《說文月刊》
《希望月刊》
《金屋》
《文華》
《矛盾》[民國期刊]
《中建半月刊》
《長壽》
《時兆》
《高爾基研究年刊》
《文藝春秋》
《中華圖書館協會會報》
《人物雜誌》
《廣西文獻期刊》
《氣象研究所集刊》
《中華英文周報》
《統計月報》
《統計界簡訊》
《化學世界》
《中國文摘》
《快樂家庭》
《新少年》

《敬佛月刊》
《觀宗概況》
《大乘月刊》
《中日密教》
《佛學周刊》
《連漏聲》
《大佛學報》
《宜昌佛教居士林林刊》
《西藏班禪駐京辦公處月
《威音》
《頻伽音》
《仁智林叢刊》
《佛化周刊》
《微妙聲月刊》
《弘慈佛學院年刊》
《南瀛佛教會會報》
《北平佛教會月刊》
《東方文化》
《建設》
《亞洲世紀》
《創造月刊》
《中央邊報》
《現代法學月刊》
《朝花》
《新學生》
《千秋》[民國期刊]
《見聞》
《永生》[民國期刊]
《小說季報》
《染化》
《台樟通訊》
《中堅》
《土本工程》
《五洲》
《健美運動》
《生活星期刊》
《軍聲》
《氣象季刊》
《突進》
《風土什志》
《海濤》
《進步青年》
《勵志》
《讀書通訊》
《大俠魂》
《政治周刊》
《國聞周報》
《川康建設》
《西北風》
《時事類編》
《野草》[民國期刊]
《大千》
《航務通訊》
《科學》[民國期刊]
《水星》
《英語周刊》
《西風》[民國期刊]
《土書集刊》
《共產黨人》
《中國稻作》
《突崛》
《地質評論》
《家庭周刊》
《學藝彙刊》
《廣播周報》
《教育通訊》
《中學生》
《科學大眾》
《時代》[民國期刊]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