刊物介紹
《學燈》1918年3月4日創刊於上海。上海《時事新報》的綜合性學術副刊。以評論學校教育和青年修養為主,同時也是五四時期新文藝創作的主要陣地之一。
刊物歷程
1925年11月,《時事新報》 “教育欄”併入《學燈》,不再刊登文藝創作,而以教育和新聞為主。先後擔任編輯的有張東蓀、匡僧、俞頌華(澹廬)、郭虞棠、宗白華、李石岑、鄭振鐸、柯一岑、朱隱青、潘光旦、錢滄碩等。1928年4月4日起,改為《學燈教育界訊息》,由程曉湘主持。
1929年5月16日進一步改為《教育界》,《學燈》因此終刊。
1932年10月23日復刊,改名《星期學燈》 ,主要內容為書報評介、世界文藝思潮介紹、讀書隨筆、國內文化訊息等。主要撰稿人有傅雷、曹聚仁、張資平、胡懷琛、趙景深、劉大傑等。
1924年6月3日易名《時事新報學燈》,次年9月22日停刊。
1937年2月14日《星期學燈》復刊,主要刊載有關政治、歷史、哲學的論述,薛農山主編,主要撰稿人有葉青、李季、鄭學稼等,同年8月8日停刊。次年6月5日《星期學燈》在重慶復刊。
1946年4月12日上海《時事新報》恢復出版《學燈》,至1947年2月24日終刊。
詳細描述
《學燈》與《民國日報》副刊《覺悟》、《晨報》副刊,同被稱為“新文化運動的三大副刊”。《學燈》對新舊文化鬥爭取消極中立態度,偏重介紹西方資產階級學術文化,也譯載馬克思的《勞動與資本》。魯迅、郭沫若、田漢、成仿吾、沈雁冰、葉聖陶、陳望道、惲代英等都曾在“新文藝”欄發表作品。郭沫若的《女神》等詩作均發表於此。1919年4月俞頌華任主編期間,曾全文轉載毛澤東在《湘江評論》上發表的《民眾的大聯合》。五四運動後,《學燈》益趨保守,逐漸淪為抵制馬克思主義思想傳播的輿論陣地。
民國期刊
“民國雜誌”指1912年至1949年10月1日前出版發行的雜誌、期刊等。它的內容反映了我國近現代政治、經濟、文化、科技、軍事等諸領域的歷史發展軌跡。20世紀50年代的北京琉璃廠和上海福州路文化街上,民國雜誌賣價只有幾角、幾分錢一本,如今作為收藏品已升值到十幾元至近百元,且堂而皇之進入拍賣殿堂,成了收藏家手中的珍品,其價值亦隨之登上新台階,令人刮目相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