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

《新月》

1928年3月10日,由新月社主辦的《新月》月刊創辦於上海。徐志摩、羅隆基、胡適、梁實秋等任編輯。1926年,徐志摩在《晨報》的副刊創辦《詩鐫》、《劇刊》,探討新體格律詩和國劇運動。1927年春,原新月社骨幹胡適、徐志摩、余上沅等在上海籌辦新月書店,次年創辦《新月》月刊,新月社重新開始活動。參加成員還有梁實秋、聞一多、邵洵美等。新月書店還編輯出版了“現代文化叢書”及《詩刊》、《新月詩遜等。

基本信息

雜誌簡介

《新月》創刊號《新月》創刊號

徐志摩主編的《新月》雜誌,20世紀20年代末期一個影響較大的文學社團。它的前身是1923年北京的新月社,先以聚餐會形式出現,後來發展為俱樂部。參加者有梁啓超胡適徐志摩余上沅丁西林林徽音等人。社名是徐志摩依據泰戈爾詩集《新月集》而起的,意在以“它那纖弱的一彎分明暗示著,懷抱著未來的圓滿”(徐志摩《新月的態度》)。

1924年12月,胡適、陳西瀅、徐志摩等建立現代評論社;

1925年10月到1926年10月,徐志摩接編《晨報副刊》,辦《詩鐫》、《劇刊》。撰稿人多數為新月社成員,或主要是新月社成員。1926年秋,北伐戰爭進入高潮,新月社成員有的南下,有的出國,俱樂部的活動遂告終止。1927年春,原新月社的骨幹胡適徐志摩余上沅等人籌辦新月書店。

1928年3月創辦《新月》月刊,新月社的活動由此而正式開始,參加的成員還有羅隆基、梁實秋潘光旦儲安平劉英士張禹九聞一多邵洵美等人。

除《新月》月刊外,新月書店還編輯出版了“現代文化叢書”及《詩刊》、《新月詩選》等。1931年11月,新月社的發起人和骨幹徐志摩機墜身亡,該社活動日衰。

1933年6月,《新月》雜誌出至第4卷第7期後停刊,書店為商務印書館接收,新月社便宣告解散。

《新月》《新月》

相關資料

新月社俱樂部時期,成員複雜,思想殊異,有時候能表現一定的反對封建軍閥的進步傾向,如《晨報·詩鐫》就出過“紀念三·一八專號”;但它從一開始就表現了右翼資產階級的思想政治傾向。他們反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運動,反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和社會主義的蘇聯,在《晨報副刊》上曾進行“蘇俄仇友”問題和“黨化教育問題”的討論,發表了反對共產主義革命思想的政治論文。《新月》月刊創辦以後,他們發表文章否定共產主義學說,反對黨領導的工農革命運動,甚至表示“希望國民黨剿共及早成功”,把共產黨和國民黨視為“一丘之貉”(羅隆基《論中國的共產》)。同時,在《新月》雜誌上開展關於“人權與約法問題”的討論,批評國民黨的“一黨獨裁,要求取消對言論自由的壓迫。

新月社雖然不是純文藝的團體,其主要活動和影響卻在文藝方面。在文藝思想和文藝運動中,新月社有一個逐漸右轉直至與進步文藝運動相對抗的過程。北京新月社俱樂部的一些成員,如徐志摩開始還表現愛國主義感情和反對封建的民主思想;在五卅運動女師大風潮“三·一八”慘案中,徐志摩陳西瀅等現代評論社成員態度比較複雜,一面有詩作譴責軍閥的罪行,一面發表雜文指責革命民眾運動及其“領袖”,因而引起了以魯迅為代表的進步文藝陣營的批評。1928至1929年,新月社文藝理論家梁實秋,又以資產階級人性論反對文學的階級性,否定無產階級革命文學運動,使新月社成為與進步的革命文學陣營相對抗的資產階級文藝的主要代表,因此而受到魯迅、馮乃超等人的批判。

新月社的文藝創作狀況比較複雜。前期,在《晨報·詩鐫》上,聞一多發表了《文藝與愛國──紀念三·一八》、《死水》等文章和詩作,表現了反對封建軍閥的愛國民主精神。《新月》月刊又發表了聞一多的傳記文學《杜甫》、陳楚淮的獨幕劇《藥》等,具有憂國憂民和同情人民疾苦的情懷。然多數文學作品則缺少深厚的社會內容,而更注意藝術技巧和風格的追求。如沈從文、凌叔華的小說,饒孟侃、方令孺、卞之琳等人的詩歌。徐志摩在《新月》月刊發表的《我不知道風是在那一個方向吹》、《秋蟲》、《西窗》,流露出資產階級幻想破滅之後的迷惘心境和恐懼革命風暴的心理。新月社的詩人們努力推行新詩格律化運動,相信“完美的形體是完美的精神唯一的表現”,努力追求詩歌“新格式與新音節的發見”(徐志摩《詩刊弁言》),對於新詩格律化和藝術美的探求有一定積極意義,同時也帶來了唯美主義和形式主義的弊病。新月社於1926年推行“國劇運動”,創辦了北京藝術專科學校戲劇系,並在《晨報副刊》上開闢《劇刊》周刊,彙編了《國劇運動》一書,主張在新文學戲劇運動中借鑑傳統的中國戲劇藝術。新月社還介紹了莎士比亞、哈代、布朗寧夫人、豪斯曼、曼斯菲爾、易卜生、奧尼爾、波德萊爾、魏爾蘭、勃萊克等西方各種流派作家及西方現代詩人。他們的這些藝術活動、介紹及創作實踐,對於新文學的藝術發展有一定的歷史貢獻,但是他們的一些成員藝術思想上所表現的“為藝術而藝術”的傾向和創作中庸俗頹廢的氣息,也對當時的文藝運動和創作產生了不良的影響。

《新月》《新月》
 

民國期刊

“民國雜誌”指1912年至1949年10月1日前出版發行的雜誌、期刊等。它的內容反映了我國近現代政治、經濟、文化、科技、軍事等諸領域的歷史發展軌跡。20世紀50年代的北京琉璃廠和上海福州路文化街上,民國雜誌賣價只有幾角、幾分錢一本,如今作為收藏品已升值到十幾元至近百元,且堂而皇之進入拍賣殿堂,成了收藏家手中的珍品,其價值亦隨之登上新台階,令人刮目相看。
《科學畫報》
《觀察》
《時與文》
《展望》
《國訊》
《柯達商報》
《孔教會雜誌》
《國際新聞周報》
《浙江潮》[民國期刊]
《不忍》
《文學界》
《時與潮》
《時代精神》
《大眾》
《南風》
《月華》
《再生》[民國期刊]
《青年界》
《每周情報》
《風雨談》
《金鋼鑽》
《黑白》[民國期刊]
《天地人》[民國期刊]
《文潮》
《文友》[民國期刊]
《永安月刊》
《作家》
《孤軍》[民國期刊]
《禮拜六》
《學燈》
《新壘》
《史地學報》
《人世間》
《新醫藥刊》
《小說大觀》
《生活教育》
《國藥新聲》
《讀書與出版》
《拓荒者》[民國期刊]
《紫羅蘭》[韓雪歌曲]
《紅玫瑰》[民國期刊]
《南國》[民國期刊]
《文章》[民國期刊]
《宇宙風》
《晨報副鐫》
《新語林》
《郵友》
《中國紡織學會會刊》
《經濟導報》
《教育與民眾》
《經濟導報周刊》
《經濟周刊》
《時與文》
《評論報》
《文萃》
《社會新聞》
《新社會半月刊》
《新月》
《新潮》
《新青年》
《月月小說》
《金剛鑽》
《矛盾》
《香艷雜誌》
《金屋》
《眉語》
《海潮音》
《民間報》
《集美周刊》
《民俗》
《正中》
《社會之花》
《北洋周刊》
《抗戰》
《烽火》[民國期刊]
《海燕》
《中國工人》
《青鶴》
《戰士》[民國期刊]
《經史關係》
《燕京學報》
《小說林》
《中國評論周報》
《水產月刊》
《秦鍾》
《犁頭》
《上海醫報》
《文藝陣地》
《百病自療》
《農業論壇》
《總動員》
《生存》[民國期刊]
《夜鶯》[民國期刊]
《中國學生》
《政治周報》
《社會科學論叢》
《醫事雜誌》
《新中華》
《音樂教育》
《旅行雜誌》
《禹貢》[民國期刊]
《新生》[民國期刊]
《食貨》
《主日學校期刊》
《近思》
《青年公論》
《中央周刊》
《曙光》[民國期刊]
《魯迅風》
《古今》
《世紀評論》
《故宮周刊》
《政衡》
《飯後鍾》
《上海無線電》
《故宮》[民國期刊]
《文學周報》
《紅旗周報》
《工程界》
《南洋史料》
《國際文化》
《大眾醫學》
《國風》[民國期刊]
《中國童子軍》
《青運文獻》
《立言畫刊》
《新潮》
《友誼》[民國期刊]
《萬象》
《文瀾學報》
《生活》[民國期刊]
《啟示》[民國期刊]
《南京中央日報》
《茶話》
《南社湘集》
《實報》
《出版周刊》

《小說月刊》
《中流》
《譯文》
《現代評論》
《光明》
《國文月刊》
《文學》
《太白》
《現實文學》
《詞學季刊》
《東方雜誌》
《譯報周刊》
《逸經》
《中國新書月報》
《讀書生活》
《星期六》[民國期刊]
《世界知識》
《大道》[民國期刊]
《制言》
《吾友》
《平明雜誌》
《國民雜誌》
《紅雜誌》
《麒麟》
《聖經報》
《東北文化月報》
《庸言》
《農業通訊》
《農報》
《進展月刊》
《我存雜誌》
《中原》[民國期刊]
《新生路》
《文壇》
《學林雜誌》
《更生》
《大中華》
《砥柱》
《新認識》
《橄欖月刊》
《新光雜誌》
《莽原》
《中國建設》
《增濤》
《質文》
《實業金融》
《文藝月報》
《中國工業》
《說文月刊》
《希望月刊》
《金屋》
《文華》
《矛盾》[民國期刊]
《中建半月刊》
《長壽》
《時兆》
《高爾基研究年刊》
《文藝春秋》
《中華圖書館協會會報》
《人物雜誌》
《廣西文獻期刊》
《氣象研究所集刊》
《中華英文周報》
《統計月報》
《統計界簡訊》
《化學世界》
《中國文摘》
《快樂家庭》
《新少年》

《敬佛月刊》
《觀宗概況》
《大乘月刊》
《中日密教》
《佛學周刊》
《連漏聲》
《大佛學報》
《宜昌佛教居士林林刊》
《西藏班禪駐京辦公處月
《威音》
《頻伽音》
《仁智林叢刊》
《佛化周刊》
《微妙聲月刊》
《弘慈佛學院年刊》
《南瀛佛教會會報》
《北平佛教會月刊》
《東方文化》
《建設》
《亞洲世紀》
《創造月刊》
《中央邊報》
《現代法學月刊》
《朝花》
《新學生》
《千秋》[民國期刊]
《見聞》
《永生》[民國期刊]
《小說季報》
《染化》
《台樟通訊》
《中堅》
《土本工程》
《五洲》
《健美運動》
《生活星期刊》
《軍聲》
《氣象季刊》
《突進》
《風土什志》
《海濤》
《進步青年》
《勵志》
《讀書通訊》
《大俠魂》
《政治周刊》
《國聞周報》
《川康建設》
《西北風》
《時事類編》
《野草》[民國期刊]
《大千》
《航務通訊》
《科學》[民國期刊]
《水星》
《英語周刊》
《西風》[民國期刊]
《土書集刊》
《共產黨人》
《中國稻作》
《突崛》
《地質評論》
《家庭周刊》
《學藝彙刊》
《廣播周報》
《教育通訊》
《中學生》
《科學大眾》
《時代》[民國期刊]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