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現代文學期刊。半月刊。黎烈文主編,1936年9月 5日創刊於上海,上海雜誌公司發行。1937年8月5日出版第 2卷第10期後停刊。共出22期(“八·一三”戰爭爆發後,曾與《文學》、《譯文》、《文叢》聯合出版戰時文藝周報《吶喊》,第3期改名《烽火》),是有較大影響的左翼文學刊物。
主要撰稿人
魯迅、茅盾、巴金、葉聖陶,唐弢、張天翼、姚克、艾蕪、陸蠡、羅烽、老舍、鄭伯奇、靳以、蕭紅、蕭軍、宋之的、魯彥、黎烈文、陳子展、胡風、舒群、李廣田、歐陽山、劉白羽、端木蕻良、許欽文、聶紺弩、羅叔、臧克家、蔣牧良、曹白、何其芳、謝冰瑩、田間、艾青等。
內容介紹
《中流》內容廣泛,登載有評論、散文、小說、詩歌、戲劇、書評、遊記、人物印象、通訊、報告文學、生活記錄等各種體裁形式的作品。
《中流》尤其側重雜文、隨筆,魯迅的《……這也是生活》、《死》、《女吊》、《立此存照》(七篇)等,都是在《中流》上發表的。茅盾、巴金、唐弢、靳以、魯彥等都在上面發表不少雜文、隨筆、散文。
《中流》發表的作品中,蕭紅、白朗、端木蕻良、羅烽等東北作家的以淪陷區人民的苦難與鬥爭為題材的小說,報告文學《一九三六年春在太原》(宋之的)、《在漢奸治下的“冀東”》(蟄寧)、《“穿城過”》(澎島),通訊《北平素描》(張振亞)、《和平的古城》(王西彥)、《通州一瞥》(西村)、田間、王博習、艾青、鄒荻帆等人的詩等,都充溢著強烈的時代氣息。
《中流》所載作品,大都短小精悍,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比較高,有些已成為現代文學史上的名篇。
《中流》就翻譯問題、美學問題發表了一些討論文章。第1卷第5期(1936年11月 5日出版)為“哀悼魯迅先生專號”;第2卷第10期(1937年8月5日出版)為“抗敵專號”。
主編黎烈文介紹
黎烈文,又名六曾,筆名李維克、達五、達六等。湖南湘潭人。1904年生。1922年任商務印書館編輯。1926年先後赴日本、法國學習,獲碩士學位。
留學期間,曾任《申報》特約撰述。1932年回國,任法國哈瓦斯通訊社上海分社編譯。同年12月,應史量才邀請,任《申報》副刊“自由談”主編。在他主持期間,“自由談”改變了以“茶餘酒後消遣”為目的的文風,約請魯迅、瞿秋白、茅盾、陳望道、葉聖陶、巴金等進步作家為“自由談”撰稿,呼籲救亡,針砭時弊,成為當時具有廣泛影響的報紙副刊。1934年5月被迫離職。1935年與魯迅、茅盾、黃源等組織譯文社,從事外國文學的翻譯介紹工作。1936年主編《中流》半月刊。抗日戰爭時期在福建從事教育和出版工作。
抗日戰爭勝利後去台灣。1946年初,任台北《新生報》副社長。1947年起,任台灣大學教授。1972年10月31日在台北病逝。
譯著有散文集《崇高的女性》等21種。
創刊號設計
《中流》創刊號的封面,實在是好,為書籍裝幀藝術家錢君匋手筆。紅色的類似於“腰封”的長條塊把封面一截兩半,腰封是一幅對稱的藍色窄條,居中的是“君匋”兩個小字,不熟悉封面掌故的人極易忽略設計者的簽名。腰封的左上角,黑底白字兩個美術字:“中流”。期刊的名字習慣做法都是放在封面的左上角,書也一樣,但是像“中流”這樣死死頂占左上角的似不多見,這是“錢封面”的作派。刊名右邊是立柱般的“1”,下面橫寫“創刊號”。這是初版《中流》的樣式。再版的《中流》,“1”和“創刊號”就挪到了左下角。初版的左下角是“留白”,旁邊是豎排的目錄摘要。整個封面,用紅、白、黑作主色,那一條藍,象徵中流之水。
魯迅與《中流》
魯迅在生命最後一段時間裡接觸的人和雜誌,裡面有黎烈文及其主編的《中流》。《中流》於1936年9月5日創刊,這是魯迅在世的最後一個完整的月份。8月23日魯迅日記:“為《中流》作小文。”8月27日:“夜烈文來。”9月5日:“為《中流》(二)作雜文畢。夜烈文來。”9月10日:“下午烈文來並交《中流》(一)稿費十二元,交以第二期稿。”9月22日:“下午寄烈文信並稿二種。”9月23日:“午寄烈文信。”9月28日:“晚烈文來並交《中流》(二)稿費九元。”10月8日:“晚烈文來並交《中流》(三)稿費二十元五角。”10月11日:“寄烈文信。”10月17日致曹靖華信(魯迅生平最後一信)內云:“……《作家》約八千,《譯文》六千,新近出一《中流》(已寄直三本),並無背景,亦六千。10月19日魯迅逝世。
當時上海的稿費標準是千字五六元,《中流》給魯迅的稿酬也就是這個水平,我數過字數。不一樣的地方是黎烈文親自送酬上門,這也是當年編輯的作風,今已絕跡。
《中流》第五期是“哀悼魯迅先生專號”,黎烈文在悼念文章《一個不倦的工作者》里說:“別人不過從魯迅先生的著作受到他的影響,而我卻是近幾年來常常在他家裡走動,當面受著他的教益,得到他的鼓勵的一人,望著那靜靜地睡在許多花籃花圈當中的他的遺體,再回憶著那永不能夠再聽到的但又仿佛還在耳畔的談笑,我無論如何也不願構想魯迅先生已經死去,我只能把他當作是暫時的假睡,給予他的敵人們的一個嘲弄。”
民國期刊
“民國雜誌”指1912年至1949年10月1日前出版發行的雜誌、期刊等。它的內容反映了我國近現代政治、經濟、文化、科技、軍事等諸領域的歷史發展軌跡。20世紀50年代的北京琉璃廠和上海福州路文化街上,民國雜誌賣價只有幾角、幾分錢一本,如今作為收藏品已升值到十幾元至近百元,且堂而皇之進入拍賣殿堂,成了收藏家手中的珍品,其價值亦隨之登上新台階,令人刮目相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