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月刊》

永安月刊》的創刊之日,正是上海處於所謂的“孤島”時期。它創刊於1939年3月,終刊於1949年5月。十年時間長河,主編一以貫之,這在當年上海灘上的各類“海派”雜誌中,是絕無僅有的。

基本信息

簡介

永安月刊:電影明星黃宗英手握馬鞭永安月刊:電影明星黃宗英手握馬鞭

70年前,當時上海灘四大公司之首的永安公司曾推出一份文化雜誌《永安月刊》,該刊於1939年5月創刊,至1949年3月止,十年間共公開發行118期,按月出版,從未間斷,堪稱海派文化中的一個獨特的現象。由於該刊登載大量海上文人的文學作品,以及攝影、漫畫、美術書法佳作,名噪一時。而由於年代久遠,這份由商家所辦的文化雜誌並不為文化研究者們所關注,其中九成以上的文字及圖片均未被重新整理出版過,因此,許多文壇史料彌足珍貴。

最近,由文匯出版社與永安百貨有限公司聯手推出,由桂國強、余之根據上海民間收藏家矍永發收藏的全套118期《永安月刊》整理選編的全五冊《永安文叢》,從600多萬字文稿中精選出100萬字,原封不動地收羅數百張精美封面照、漫畫,即將於近期面世。拂去歲月的塵封,我們依舊能從字裡行間讀到那熟悉、醇濃的老上海風情、市井民俗、以及文人軼事。

發現

基本信息

由廣東富商郭氏家族於1918年開辦的上海永安公司,曾推出一份文化雜誌《永安月刊》,該刊1939年5月創刊,至1949年3月止,十年共公開發行了118期。由於雜誌刊登了大量海上文人的文學作品,以及攝影、美術、書法佳作,名噪一時。這份雜誌在海派文化的研究者心目中極其珍貴,而由於年代久遠,至今被發現的只有數十期。有收藏者下過結論:“要保存全份《永安月刊》幾乎是不可能的。”然而,近日上海民間收藏家瞿永發推翻了這句定論,他向本報捧出了全套《永安月刊》。

《永安月刊》在國家圖書館僅有幾十本,刊物的娘家——上海永安公司也僅收存了20餘份殘本。新發現的這套來自民間的收藏很有可能是國內唯一留存的全套《永安月刊》。商業公司斥資創辦的刊物,多為本企業產品介紹和促銷廣告,一般不會受到讀者青睞。但《永安月刊》創辦後,有“補白大王”之稱的作家鄭逸梅加入編輯部,他偏重文化性,使刊物風格生變,吸引大批讀者。雜誌刊登的一些海派著名作家、藝術家的作品,以及更多的目前較少知曉的海派作家的作品,都具有雅俗共賞的風格與濃郁的本埠特色。上海社科院副院長、上海歷史研究所所長熊月之等專家認為,這批九成以上未被收入已出版的文集的作品,對研究、開掘海派文學和抗日戰爭上海孤島生活,以及民國後期上海社會形態極有參考價值,這塊未被開墾的海派文化處女地有待深入探索。

封面

設計考究,圖片華麗,大多採用演藝名星、社會名流的彩色照片。其中以上世紀40年代上海灘當紅的電影女明星居多,也不乏戲曲、體育界的名角。如童芷苓、孫景璐、上官雲珠、歐陽莎菲、秦怡、白楊等當年“星味”十足;電影明星黃宗英手握馬鞭,英姿颯爽;歐陽莎菲則身披白鑲邊裘衣,明艷動人……第109期封面是鮮見的美女運動員黃婉貞,她在1948年“全運會”上獨步泳壇,“美人魚”身著印有“香港”二字的泳裝,舒心愜意地坐在泳池邊。1946年世界上首款比基尼誕生,年輕女作家白薇身穿花環文胸、泳褲側坐微笑的照片即刊發在《永安月刊》封面上,足見當年海派文化的新潮與開放。

內容

文字

從一些已知的上世紀30至40年代雜誌《小說月報》《良友》《萬象》等中,讀者了解到海派文學的重要作家,諸如韓邦慶、葉靈鳳、穆時英、施蟄存、茅盾、張愛玲等,但當時也非常活躍的一些海派作家的作品,我們知之甚少,《永安月刊》為讀者又打開了一扇窗。如喬存,他發表在《永安月刊》1948年12月號的短篇小說《消失的春天》,描寫一位海歸青年,在法國姑娘蕾娜和中國情人采儀之間的徘徊,文字纏綿、細膩。還有黃潔蓀,其小說《孽障餘音》抗戰勝利後在《永安月刊》上連載。作品刻畫了一個漏網漢奸惶惶不可終日的心態,頗有民族正義感。還有鄭逸海、張葉舟、新波、念華的大量作品,以及建築藝術家陳從周輯錄的詩人徐志摩遺作和家書等。據統計,118期的《永安月刊》總計600萬字左右。

攝影

除了文字外,118期的《永安月刊》還發表了大量攝影書畫作品。有後來成為攝影大家的郎靜山拍攝的人體攝影作品,還有一幅張大千的《龍女獻壽圖》,畫家吳湖帆、顏文梁、徐悲鴻、齊白石的早期作品也星星點點地散見於各期刊物中。未名作者的漫畫、插畫聚焦市井生活,拉洋片、擺渡舢板、唱堂會、賣凝刨花(刨冰)等等,幅幅畫面生趣盎然。同時,月刊還介紹了大量當年人氣頗旺的娛樂場所,如張園、豫園、愚園、百樂門舞廳、兆豐公園(中山公園)等。而劇院、商場、咖啡館、健身館、賭場、跑狗場、跑馬場等,都在各方文人的筆下活靈活現。

出版

即將由文匯出版社和永安百貨有限公司聯手推出的全套118期《永安月刊》叢書已整理完畢,叢書原封不動地收羅全部照片、插畫,總計1000餘張,600萬字的文稿中精選了100萬字彙編成5冊。該叢書將在年底前出版。

背景

永安月刊:電影明星上官雲珠永安月刊:電影明星上官雲珠

《永安月刊》的創刊之日,正是上海處於所謂的“孤島”時期。它創刊於1939年3月,終刊於1949年 5月。按月出版,從不間斷,而且壽命長達十年之久,這在上海三四十年代的文學刊物中是極為珍稀的。一方面,是它的財力背景(由舊上海著名的四大公司之首永安公司老闆郭琳爽承擔發行人);另一方面,自然是它深得上海市民歡迎的辦刊方針。正如它在《創刊小言》中所表白的那樣:“內容包涵甚廣,舉凡足以輔助商業、家庭及個人之知識,與散文、小品、圖畫、攝影等,無不博採。取材求富,選擇求精。”

舊上海三四十年代,各式各樣的文人雜誌汗牛充棟,但絕大多數是稍縱即逝,曇花一現。當然,也有比它辦得更長的,如《良友畫報》(1926-1946),但它在20年間先後換了五任主編:伍聯德、周瘦鵑、梁得所、馬國亮、張沅恆;而《永安月刊》從創刊到終刊,始終由鄭留先生主編刊物,主要編輯人員在十年間也一直沒變;後來由鄭逸梅加入主持副刊《繁星》後,副刊也是由他主持至終期,這在我們所見的舊上海文學刊物中是很少見的。

它的創刊自然與當時“孤島”呈現的畸形繁榮有關。

十年時間長河,主編一以貫之,這在當年上海灘上的各類雜誌中,是絕無僅有的。
1937年夏季,日本人在上海投下罪惡的炸彈,3個月後,國民政府軍隊撤離上海,日軍占領著租界以外的上海地區,大量上海市中心以外的難民與江浙一帶的地主富商逃入租界,直到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英、美租界區形成了“孤島”。這4年間,由於租界維持著原有的政治、文化格局,與外界的戰事相比,它相對穩定、平和,人員、財物湧入租界,還有在上海華界及上海近鄰的學校也紛紛遷入“孤島”,由於人口的迅速集中,各行各業空前活躍,電影院、戲院、茶樓人群川流不息,時常爆滿。上海,僅一河(蘇州河)之隔的上海,出現了截然不同的兩個世界:一邊是炮火連天;一邊是笙歌達旦。

經濟和文化出現了所謂的“畸形”發展,大批工廠、商店開張,不少企業、商家註冊英、美(如永安),尋找保護,文學雜誌也有尋找西人作掩護的,如《良友》在“孤島時期”就請過美國人做發行人。在經濟“繁榮”的刺激下,文化的活動也呈現上升趨勢,許多書店、書刊復業、復刊,新的刊物也在這一片“繁榮 ”的盛景下出現。《永安月刊》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應時而生,也是時勢所致。與《永安月刊》幾乎同時相繼出現在上海灘的新創文學、文化類雜誌還有《文藝新潮》、《綠洲》、《戲劇畫報》、《魯迅風》、《文藝長城》、《東南風》、《新歌》、《文學集林》、《戲劇與文學》、《新詩潮》、《劇場新聞》、《文藝世界》、《現代藝術》、《青年戲劇》等等,可見當時“ 孤島”的“繁榮”刺激。

經歷

《永安月刊》從創刊到終刊,實際上是經歷了三個時期:“孤島時期”、“淪陷時期”和“內戰時期”。

特點

《永安月刊》在考慮它的市場效應時充分顧及到了它的大眾化。簡言之:好看。一本“好看”的文化類雜誌,不外乎一要考慮它的為大眾所喜歡的內容,這是“里”;二要考慮它的精美的封面,這是它的“表”。和在上海灘廣有影響的《良友畫報》有異曲同工之妙的,兩者都是採用了上海灘上的女明星、漂亮名媛作為它的封面,以作雜誌的“招牌”。《良友》創刊號的封面用的是當時紅極一時的電影明星胡蝶;《永安月刊》創刊號封面用的永安老闆郭琳爽的千金郭志媛;在社會效應方面,《永安月刊》的創刊號並不輸於《良友》,郭琳爽作為永安的老闆在上海老百姓中家喻戶曉,而閨房千金自然也是市民們所想知道的,在滿足人們“探秘”心理方面,“郭千金”的號召力並不亞於已成公眾人物的胡蝶。
《永安月刊》的每期封面都以當時社會上的熱門明星、名媛“撐市面”。如當年20歲初上話劇舞台因《甜姐兒》一炮走紅的黃宗英,《永安月刊》即以黃宗英手握馬鞭、一身馬裝的“甜姐兒”劇照亮相,立刻獲得了廣大市民的青睞。《甜姐兒》當時紅遍上海灘,連演100多場,據今年84歲高齡的黃宗英回憶,當時她每次演出結束,總有時髦 “小開”開著小車來接她出去“白相”,以示傾慕。《永安月刊》上的許多封面人物後來大都成了全國聞名的大明星,如白楊、上官雲珠、王丹鳳、秦怡、童芷苓、歐陽莎菲、陳雲裳、孫景璐、王熙春、慕容婉兒、蔣天流、胡蓉蓉、黃婉貞等等。
在內容上,它比《良友》、《萬象》更“雜”。《良友》側重“畫報”;《萬象》更側重“文學”;而《永安月刊》有小說、散文、小品、攝影、漫畫、書法、油畫等,舉凡“好看”的文化類,它都力爭囊括之。如小說中大多反映民風民俗、市井生活,青年戀愛,也不乏民族義憤,譴責民族敗類的正義之作;如攝影方面有郎靜山的人體攝影,油畫方面有徐悲鴻、顏文梁等大畫家的作品,書法方面有吳湖帆、糞翁(鄧散木)、大廠居士等人的作品。居雜誌三分之二的文字部分,其作者隊伍相當不俗,如徐志摩、包笑天、鄭逸梅、張若谷、陸丹林、周瘦鵑、秦瘦鷗、胡樸安、范煙橋、陳從周、趙景深、還珠樓主、李伯琦、張葉舟、胡寄塵、胡道靜、黃潔蓀、潘予且、蔣吟秋等活躍於三四十年代上海灘的作家。

《永安月刊》雖然是商家所辦的雜誌,但它卻不是廣告類的雜誌,完全是一本海派文化、文學雜誌,由王榮華主編、熊月之、張曉敏任副主編並獲2008年上海社科類工程一等獎的《上海大辭典》,在它的“文學雜誌”專輯中,《永安月刊》位列正宗海派文學重要雜誌之林,是與《小說月報》、《良友》、《文學》、《萬象》等並列一起加以介紹的。這也是我們今天現代文學研究者值得研究的一個特殊的課題:由商家辦的一份純文學類雜誌,居然有那么頑強的生命力。

作用

上海圖書館藏《永安月刊》殘缺不齊。幾年前,我在民國圖書收藏家矍永發處看到全套《永安月刊》,2 008年下決心抽時間閱讀全套,受益不淺,花半年時間整理出五冊,作為《永安文叢》出版。《永安月刊》是上海商業文化的一個值得研究的奇特現象,此次整理出版全套《永安月刊》獲得了多方面的支持。中共上海市經濟工作委員會黨委書記潘志純和永安公司總經理李雨林分別為此套叢書寫了序,從商業文化、海派文化的角度,談了《永安月刊》的歷史與出版意義。時值上海正在緊鑼密鼓地籌辦百年一遇的世博會,由文匯新民聯合報業集團所屬文匯出版社整理出版全套《永安文叢》,相信對進一步開掘、總結海派文化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評價

永安月刊》因為是商家所辦,所以在非常講究“主流”的“以往”,不太被文學家、研究家們所重視,也不被收藏者所注意,也是可以得到理解的,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文字、圖片均未被重新整理出版過,因此,彌足珍貴。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上海歷史研究所所長熊月之先生認為,重新整理出版《永安月刊》對於研究海派文學是很珍貴的史料。

民國期刊

“民國雜誌”指1912年至1949年10月1日前出版發行的雜誌、期刊等。它的內容反映了我國近現代政治、經濟、文化、科技、軍事等諸領域的歷史發展軌跡。20世紀50年代的北京琉璃廠和上海福州路文化街上,民國雜誌賣價只有幾角、幾分錢一本,如今作為收藏品已升值到十幾元至近百元,且堂而皇之進入拍賣殿堂,成了收藏家手中的珍品,其價值亦隨之登上新台階,令人刮目相看。
《科學畫報》
《觀察》
《時與文》
《展望》
《國訊》
《柯達商報》
《孔教會雜誌》
《國際新聞周報》
《浙江潮》[民國期刊]
《不忍》
《文學界》
《時與潮》
《時代精神》
《大眾》
《南風》
《月華》
《再生》[民國期刊]
《青年界》
《每周情報》
《風雨談》
《金鋼鑽》
《黑白》[民國期刊]
《天地人》[民國期刊]
《文潮》
《文友》[民國期刊]
《永安月刊》
《作家》
《孤軍》[民國期刊]
《禮拜六》
《學燈》
《新壘》
《史地學報》
《人世間》
《新醫藥刊》
《小說大觀》
《生活教育》
《國藥新聲》
《讀書與出版》
《拓荒者》[民國期刊]
《紫羅蘭》[韓雪歌曲]
《紅玫瑰》[民國期刊]
《南國》[民國期刊]
《文章》[民國期刊]
《宇宙風》
《晨報副鐫》
《新語林》
《郵友》
《中國紡織學會會刊》
《經濟導報》
《教育與民眾》
《經濟導報周刊》
《經濟周刊》
《時與文》
《評論報》
《文萃》
《社會新聞》
《新社會半月刊》
《新月》
《新潮》
《新青年》
《月月小說》
《金剛鑽》
《矛盾》
《香艷雜誌》
《金屋》
《眉語》
《海潮音》
《民間報》
《集美周刊》
《民俗》
《正中》
《社會之花》
《北洋周刊》
《抗戰》
《烽火》[民國期刊]
《海燕》
《中國工人》
《青鶴》
《戰士》[民國期刊]
《經史關係》
《燕京學報》
《小說林》
《中國評論周報》
《水產月刊》
《秦鍾》
《犁頭》
《上海醫報》
《文藝陣地》
《百病自療》
《農業論壇》
《總動員》
《生存》[民國期刊]
《夜鶯》[民國期刊]
《中國學生》
《政治周報》
《社會科學論叢》
《醫事雜誌》
《新中華》
《音樂教育》
《旅行雜誌》
《禹貢》[民國期刊]
《新生》[民國期刊]
《食貨》
《主日學校期刊》
《近思》
《青年公論》
《中央周刊》
《曙光》[民國期刊]
《魯迅風》
《古今》
《世紀評論》
《故宮周刊》
《政衡》
《飯後鍾》
《上海無線電》
《故宮》[民國期刊]
《文學周報》
《紅旗周報》
《工程界》
《南洋史料》
《國際文化》
《大眾醫學》
《國風》[民國期刊]
《中國童子軍》
《青運文獻》
《立言畫刊》
《新潮》
《友誼》[民國期刊]
《萬象》
《文瀾學報》
《生活》[民國期刊]
《啟示》[民國期刊]
《南京中央日報》
《茶話》
《南社湘集》
《實報》
《出版周刊》

《小說月刊》
《中流》
《譯文》
《現代評論》
《光明》
《國文月刊》
《文學》
《太白》
《現實文學》
《詞學季刊》
《東方雜誌》
《譯報周刊》
《逸經》
《中國新書月報》
《讀書生活》
《星期六》[民國期刊]
《世界知識》
《大道》[民國期刊]
《制言》
《吾友》
《平明雜誌》
《國民雜誌》
《紅雜誌》
《麒麟》
《聖經報》
《東北文化月報》
《庸言》
《農業通訊》
《農報》
《進展月刊》
《我存雜誌》
《中原》[民國期刊]
《新生路》
《文壇》
《學林雜誌》
《更生》
《大中華》
《砥柱》
《新認識》
《橄欖月刊》
《新光雜誌》
《莽原》
《中國建設》
《增濤》
《質文》
《實業金融》
《文藝月報》
《中國工業》
《說文月刊》
《希望月刊》
《金屋》
《文華》
《矛盾》[民國期刊]
《中建半月刊》
《長壽》
《時兆》
《高爾基研究年刊》
《文藝春秋》
《中華圖書館協會會報》
《人物雜誌》
《廣西文獻期刊》
《氣象研究所集刊》
《中華英文周報》
《統計月報》
《統計界簡訊》
《化學世界》
《中國文摘》
《快樂家庭》
《新少年》

《敬佛月刊》
《觀宗概況》
《大乘月刊》
《中日密教》
《佛學周刊》
《連漏聲》
《大佛學報》
《宜昌佛教居士林林刊》
《西藏班禪駐京辦公處月
《威音》
《頻伽音》
《仁智林叢刊》
《佛化周刊》
《微妙聲月刊》
《弘慈佛學院年刊》
《南瀛佛教會會報》
《北平佛教會月刊》
《東方文化》
《建設》
《亞洲世紀》
《創造月刊》
《中央邊報》
《現代法學月刊》
《朝花》
《新學生》
《千秋》[民國期刊]
《見聞》
《永生》[民國期刊]
《小說季報》
《染化》
《台樟通訊》
《中堅》
《土本工程》
《五洲》
《健美運動》
《生活星期刊》
《軍聲》
《氣象季刊》
《突進》
《風土什志》
《海濤》
《進步青年》
《勵志》
《讀書通訊》
《大俠魂》
《政治周刊》
《國聞周報》
《川康建設》
《西北風》
《時事類編》
《野草》[民國期刊]
《大千》
《航務通訊》
《科學》[民國期刊]
《水星》
《英語周刊》
《西風》[民國期刊]
《土書集刊》
《共產黨人》
《中國稻作》
《突崛》
《地質評論》
《家庭周刊》
《學藝彙刊》
《廣播周報》
《教育通訊》
《中學生》
《科學大眾》
《時代》[民國期刊]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