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廣播周報》不僅是我國第一份廣播節目報,也是現代出版時間最長、發行量最大的廣播專業報刊。1934年9月由國民黨中央廣播無線電台管理處創辦《廣播周報》不僅在報業史上地位獨特,而且其在業務與理論方面的探索也頗有建樹。
《廣播周報》前後共刊行14年,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1934年9月創刊,1937年8月出至第150期後休刊;1939年1月1日於重慶復刊出版第151期,中間一度因“印刷和經費的雙重困難”改為不定期刊,1941年4月出至第196期後,“因敵機轟炸,印刷困難”而再次休刊;1946年9月於南京復刊,期數另起,1948年12月出至第116期後終刊。經過不斷的發展,《廣播周報》最後已成為一份以預告、介紹廣播節目,披露廣播動態、幕後為主,兼有副刊的綜合型專業報刊。
《廣播周報》自誕生始,便以主流媒體的姿態出現——獨家刊登政要、名人、專家、學者的重要演講,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教育等重要領域;宣傳國民黨政府的各項重大政策和活動;發布“升學指導專刊”等具有指導意義的權威信息;“揭密”在時人眼裡頗為神秘的廣播圈內幕等等。《廣播周報》能夠表現出這種主流姿態並非得益於其自身的強大,而是得益於其“帶電作業”、善於借勢——依託遠比自身強勢的廣播媒體,通過廣播節目的觸角所及來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藉助廣播媒體廣泛、有力地干預社會生活之勢來對社會生活施加影響。既自覺地服務廣播媒體,“以提倡輔助我國廣播事業為目的”,又有意識地與廣播媒體、廣播從業人員保持交流、協作與互惠,有意識地對廣播領域豐富的資源進行開發與利用。
辦報宗旨與內容設定
第一階段(初創期)
1934年9月於南京創刊——1937年8月出至第150期後休刊。
這一階段的辦報宗旨可以刊發於《廣播周報》第9期的《二周年曆程之回憶及今後之期望》①一文中的第八條概括:文字宣傳則有無線電雜誌,於本年二月出版,繼有廣播周報,於九月出版,所以有志於斯學者,得以問津,並以鼓舞聽眾與會,灌輸科學常識,促進文化,博採歐美最新學說以靳日新等等。
這一階段的《廣播周報》宣傳、教化色彩濃厚,功能較為單一,即預告廣播節目、對電台各類播講稿進行記錄或預載。設有廣播節目預告、演講、國學叢談、無線電雜談、兒童教育、話劇、聽眾意見等欄目。其中,“演講”欄目多為政要、名人、專家、學者等在電台已播講過的演講辭,兒童教育電台播講稿之記錄或預載。“聽眾意見”意在反饋客群信息,反映讀者、聽眾的意見和要求。
第二階段(發展期)
1939年1月1日於重慶復刊出版第151期——1941年4月出至第196期後再次休刊。
這一階段的辦報宗旨可以《廣播周報》第188期的“編後”二則概括:今後本刊以介紹世界廣播理論,廣播動態為主要的特徵,由此我們可以供給國內廣播事業者之參考;關於國際、科學、兒童、婦女方面的稿件和雋永文學小補白,一仍舊貫。
這一階段的《廣播周報》開始有意識地反映國內外廣播事業發展狀況,介紹廣播理論,服務家庭生活,並增加了帶有副刊色彩的文藝性稿件。內容分為節目預告、論文、小品、補白四大版塊。“論文”收錄的均為演講辭,涉及範圍大體同第一階段的“演講”,不同的是更為注重刊載廣播專論,如《廣播的政治作用》、《世界廣播動態之一斑》;“小品”、“補白”版塊的部分欄目已帶有一定的副刊色彩。這一階段的欄目包括:家庭常識(內容涉及家庭交際、家庭衛生、生活竅門等等)、海外來鴻、國文教材、話劇、歌詠、兒童教育、廣播點滴(介紹廣播界動態)等等。這一階段還出現了經過策劃的專刊——第144期升學指導專刊。
第三階段(成熟期)
1946年9月於南京復刊,期數另起——1948年12月出至第116期後終刊。
這一階段的辦報宗旨可以刊載於復刊第50期的《紀念復刊一周年》一文概括:我們這本刊物,以提倡輔助我國廣播事業為目的,內容和文體力求通俗,使任何階層的讀者都能閱讀。
一年來,我們對準了決定的目標——介紹“時代智識”、報導“青年讀者”而努力的,務使達到“治中學西術於一爐,揉聽眾讀者為一人”的理想。
在吸收讀者意見與參考中外各種期刊風格的基礎上,在不斷的摸索、嘗試與改革中,《廣播周報》的辦報宗旨、內容定位、讀者定位逐漸明確。這一階段的《廣播周報》無論在形式上還是內容上均已相當成熟:其外形類似今天廣播電視報所採用的“本兒報”形式,彩印銅版紙封面為一大幅照片,內容涉及廣播機構宣傳、中外時事、中外風景等等,這一時期的主要欄目有:節目預告;特稿、專論、時論、學術講話(專門刊發各電台播放過的各類重要演講);廣播文萃(選取各台精彩的廣播稿);特譯稿(介紹國外廣播事業發展狀況、重大時事等);前一周(上周新聞摘要);新聞線外(收錄海外新聞);點滴(帶有文摘性質);廣播信箱(無線電知識問答);其他欄目如廣播漫談、編者廣播、廣播通訊、音樂園地等等。這一時期的另一重要變化是於復刊第12期開創微波副刊。總之,這一階段的《廣播周報》內容日趨豐富,宣傳教化與休閒娛樂並重,專業化與延伸性兼得:
1、發揮“圈內優勢”,介紹業界動態與幕後故事。
復刊後的《廣播周報》開始有意識地發揮“圈內優勢”,對圈內資源進行開發與利用。專門開闢了“廣播通訊”欄目,介紹廣播界的動態與幕後,如《廣播生活的內幕》(江西台播)、《石家莊電台的今昔談》(石家莊台播)、《參加“火燒倉庫”播出之後》⑩等;另外還大力介紹廣播從業人員的情況並配發照片,如本報記者潘啟元描寫中央電台幾位知名播音員的《廣播人物速描》、?輥?輯?訛廈門台播音員黃鼎峰所作《藝術圈內的生活——播音員自傳》,?輥?輰?訛就連連載於副刊的漫畫《播音皇后》亦是取材於播音員生活。
2、原創稿件日多。
復刊後的《廣播周報》開始本報原創的訊息、特寫、通訊等內容。如訊息《展覽會中的廣播客串》,記錄了福建廣播電台於工程博覽會中進行播音的情形;?輥?輱?訛特寫《酒井受鞫記》,記錄了日本戰犯收審之經過,並配發本報記者所攝照片;?輥?輲?訛本報通訊《崇禮歸來》,記錄了京滬中外記者崇禮視察團塞北之行。另外還出現了海外通訊:如本報紐約通訊《聯合國大廈的設計圖樣》、?輥?輴?訛巴黎通信《法國海軍學校》?輥?輵?訛等。
3、強調新聞集納與休閒娛樂的微波副刊。
自復刊第12期起,真正意義上的副刊——微波副刊誕生。該副刊收錄了早先散見於其他版面的“五洲公園”、“千噓集”等欄目,另外設有漫畫、詩詞、小品文、散文、遊記、幽默、花邊新聞、小掌故、奇聞趣事等。
“五洲公園”、“千噓集” 欄目類似現代廣播電視報常採用的新聞集納的形式,前者側重於敘事,後者側重於短評,以復刊第19期為例,“五洲公園”欄目中編者以獨特的眼光將“上周舊聞”加以配置與提煉。?輥?輶?訛“五洲公園”、“千噓集” 欄目本質上都是對摘抄新聞進行深加工,直到今天,這仍是廣播電視報迴避時效性差、原創稿件少的弱點,突出觀點與組合上之獨特的一個有利方式。
由上可知,《廣播周報》發展至第三階段之時已由最初單純的節目預告、節目記錄演變為一份成熟的,以預告、介紹廣播節目,披露廣播動態、幕後為主,兼具副刊的綜合型專業報刊。
民國期刊
“民國雜誌”指1912年至1949年10月1日前出版發行的雜誌、期刊等。它的內容反映了我國近現代政治、經濟、文化、科技、軍事等諸領域的歷史發展軌跡。20世紀50年代的北京琉璃廠和上海福州路文化街上,民國雜誌賣價只有幾角、幾分錢一本,如今作為收藏品已升值到十幾元至近百元,且堂而皇之進入拍賣殿堂,成了收藏家手中的珍品,其價值亦隨之登上新台階,令人刮目相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