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中國勞動農民在個體經濟基礎上組成的帶有社會主義因素的集體勞動組織。土改以後得到廣泛發展。自願互利,互換人工或畜力,共同勞動。有農忙臨時互助和常年互助之分。在農業生產合作化運動中,發展成為初級農業生產合作社。
農村資金互助社
農村資金互助社實行社員民主管理,為宗旨,謀求社員共同利益。農村資金互助社是獨立的法人,對社員股金、積累及合法取得的其他資產所形成的法人財產,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並以上述財產對債務承擔責任。農村資金互助社的合法權益和依法開展經營活動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犯。農村資金互助社社員以其社員股金和在本社的社員積累為限對該社承擔責任。農村資金互助社從事經營活動,應遵守有關法律法規和國家金融方針政策,誠實守信,審慎經營,依法接受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的監管。
新文化運動主導人物及重要期刊
新文化運動是指20世紀初反對封建文化的思想啟蒙運動。新文化運動為學術界一種革新運動。1919年5月4日前夕,陳獨秀在其主編的《新青年》刊載文章,提倡民主與科學,批判中國文化,並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一方面,以胡適為代表的溫和派,則反對馬克思主義,支持白話文運動,主張以實用主義代替儒家學說,即為新文化運動濫觴。在這一時期,陳獨秀、胡適、魯迅等人成為新文化運動的核心人物,這一運動並成為五四運動的先導。 |
主導人物:陳獨秀、李大釗、魯迅、胡適、易白沙、吳虞、錢玄同 |
重要期刊:《新青年》、《每周評論》、《新潮》、《星期評論》、《建設》、《民國日報》副刊、《覺悟》、《少年中國》、《新社會》、《天津學生聯合會報》、《覺悟》; |
重要社團:五四以前的重要社團有北京的“少年中國學會”、“國民雜誌社”、“新潮社”、“北京大學平民教育講演團”;湖南的“新民學會”;湖北的“互助社”;五四以後出現的重要社團有三四百個,重要的有北京的“工讀互助團”;湖南的“文化書社”、“俄羅斯研究會”;湖北的“利群書社”、“共存社”;廣東的“新學生社”;天津的“覺悟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