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彥

魯彥

魯彥(1901-1944),浙江鎮海人(現浙江北侖區大碶人),原名王燮(xiè) 臣,又名王衡、王魯彥、返我。著名鄉土小說家、翻譯家。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魯彥 魯彥
魯彥 魯彥

魯彥,原名王衡,生於浙江鎮海。少年時期曾受過高小教育。1920年,參加由李大釗、蔡元培等創辦的工讀互助團,自上海到北京大學旁聽。

1923年夏,先後到湖南長沙平民大學、周南女學和第一師範任教。同年,在11月號的《東方雜誌》發表處女作《秋夜》。此後陸續發表不少小說,其中包括描述軍閥殺人暴行的早期代表作《柚子》。1926年出版第一部小說集《柚子》。1927年任湖北武漢《民國日報》副刊編輯。1928年春至南京國民政府國際宣傳部任世界語翻譯。1930年,至福建廈門任《民鍾日報》副刊編輯。此後輾轉在福建、上海、陝西等地的中學任教,在極不安定的生活中迎來了文學創作的豐收期。採用浪漫、象徵等不同手法進行創作探索,逐漸成為鄉土寫實派的一位重要作家。發表於1927年7月號《小說月報》上的《黃金》描寫了一個小有產者不斷遭逢災禍的境遇,深刻的反映了舊社會的人情世態。此後,他更多的關注現實。抗戰前夕,重要作品長篇小說《野火》出版,作品描寫了江南農民的悲慘生活和走向自發反抗鬥爭的真實圖景。

抗戰期間,創作了《炮火下的孩子》、《傷兵醫院》等短篇小說並結集出版,並在《廣西日報》副刊上連載長篇小說《青草》。1941年參加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的組織工作。這一時期最主要的貢獻是主編大型文學刊物《文藝雜誌》,為抗戰後期大後方最有影響力的文學期刊之一。1942年出版了最後一部小說集《我們的喇叭》。1944年於貧病交困中在桂林逝世。

主要作品

著作書目

魯彥作品 魯彥作品

《柚子》、《黃金》、《童年的悲哀》、《小小的心》、《屋頂下》、《驢子和騾子》、《嬰兒日記》、《雀鼠集》、《鄉土》、《魯彥短篇小說集》 、《河邊》、《旅人的心》、《野火》(又名《憤怒的鄉村》)、《 傷兵醫院》、《隨蹤瑣記》、《橋上》、《惠澤公公》、《我們的喇叭》、《魯彥散文集》、《魯彥選集》、《魯彥散文選集》等。

翻譯書目

《猶太小說集》、《給海蘭的童話》(童話集)、《顯克微支小說集》 、《花束》(文藝論文集)、《世界短篇小說集》、《失了影子的人》、《苦海 》 、《在世界的盡頭》、《懺悔》等。

研究資料書目

王魯彥論(范伯群、曾華鵬)1980,上海文藝

王魯彥研究資料(曾華鵬,蔣明玳編)1984,江西人民

魯彥作品欣賞(鄭擇魁)1986,廣西人民

創作內容

王魯彥夫婦 王魯彥夫婦

魯彥是以鄉土文學代表作家的身份確立他在現代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的,他的創作以半殖民地化的中國江南小鎮為背景,描摹了浙東農村的人情世態、民風習俗,顯示了樸實細密的寫實風尚。

有人指出,王魯彥筆下的人物“多是被反動的地方政權,外來的工業文明和冷酷的人間習俗所壓迫,所損害的農民、商人和其他小有產者,他們是背負著人生的重載在灰褐色的土地上汗流滿面地苦苦掙扎著的生靈”,其中突出的是對鄉村小資產階級的刻畫。代表作《黃金》標誌著魯彥鄉土寫實小說走向成熟。陳四橋的如史伯伯本是一個小康人家,生活安定、受人敬重,只因兒子年終不曾匯款來,就遭到鄉鄰的偷竊、猜忌、鄙視和捉弄,令人不寒而慄。“黃金”的作祟,造成了世態的炎涼,小說揭露了在金錢的驅使下人與人之間那種勢利、冷酷的關係,正如茅盾在《王魯彥論》中認為的那樣,這篇作品成功地表現了“鄉村小資產階級的心理,和鄉村的原始式的冷酷。”此外,《許是不至於吧》通過土財主對自家財產憂慮的描寫,剖析了自私自利的灰暗心理;《橋上》的伊新叔是個經營小本買賣的生意人,但在洋機器和大商家的競爭和擠壓下卻走上了虧本、破產的命運。同時,魯彥小說也表達了對底層人民的關切,如從老實本分的農婦變為狡黠的上海姨娘的李媽(《李媽》),因對經濟擔憂而與媳婦發生激烈矛盾的本德婆婆(《屋頂下》),背負重任卻百折不回的陳老奶(《陳老奶》),被惡勢力欺壓的青年勞動者阿毛(《鄉下》)和華生(《憤怒的鄉村》)等。

綿延不盡的鄉戀、鄉情、鄉思和對兒時故鄉生活的回憶,在魯彥的作品中不斷呈現。自製的胡琴,折射出與童年友伴的深厚情誼(《童年的悲哀》);釣魚的日子,盡情享受著鄉村的野趣和童年的歡樂(《釣魚》);酸酸甜甜的楊梅,逗引得讀者口舌生津(《楊梅》);而過年時節燃放花炮的緊張和樂趣(《開門炮》),清明掃墓乘船游山的急切和暢快(《清明》)更是歷歷在目。對家鄉生活和地方風物的真實觀照,使魯彥作品具有感人的魅力。“這種留存在意念中的思鄉的蠱惑,往往是鄉土文學不可或缺的素質,甚至可以說是鄉土文學中寫得情深意濃,最充分地使人領受到美的愉悅的部分。”

對浙東濱海水鄉間民眾行事習慣和傳襲信仰的描寫,使魯彥作品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菊英的出嫁》反映了浙東農村的“冥婚”風習,《岔路》講述兩個村莊抬關帝爺出巡驅除瘟神引起的械鬥,《小小的心》記載拐賣兒童而世人卻習以為常的野蠻村俗,《鼠牙》寫用“老鼠嫁女兒”的方法將老鼠趕到鄰家的鄰里之爭,這樣的風俗畫在他的作品中也比比皆是。

創作風格

細膩、樸素、自然,是魯彥作品藝術風格的主要表現。茅盾認為:“在描寫手腕方面,自然和樸素是作者的卓特的面目。”魯彥總是用細膩的文筆描繪生活的場景和人物的心理活動,主旨在樸素的故事敘述中自然地流瀉,語言清新質樸,娓娓道來,如話家常。

人物評價

王魯彥鄉土小說創作成就卓著,他“對於浙東濱海鄉土風情的熟稔,對於其中饒有文學意味與現實意義的內容的開掘,以及他紮實、淳樸的寫實手法” 使之成為鄉土小說作家的代表,在文壇享有很高聲譽。魯迅評價他是“一代鄉土文學作家的代表”。茅盾評價他是“人生派”作家,“在描寫手腕方面,自然和樸素,是作者卓特的面目”。

民國時期作家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