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初期
張天翼1906年出生於南京。民國11年,他與同學戴望舒、杜衡、施蟄存合辦 小型文藝刊物,並在《星期六》、《法月》、《星期》等刊物發表作品。民國13年秋,考入上海美專學習一年;次年夏,考入北京大學預科,課餘仍廣泛閱讀文藝書籍並從畫寫作。民國1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為體驗下層社會生活,是夏毅然退學,在滬、寧等地充當小員司,做家庭教師、會計、記者、機關辦事員、文書等,備嘗解職失業之苦。民國18年,與魯迅通信。民國20年,參加中國左翼作家聯盟,積極從事革命文藝創作和其他革命活動。
從事抗日宣傳工作
民國26年冬,從事抗日宣傳工作,頻赴陶龕學校等處講學,以鬻字獻金支援抗日,並於此寫成《譚九先生的工作》等短篇小說.次年任教湖南國學院。民國28年,任中共湖南省委機關報《觀察日報》副刊編輯。民國33年,因病回湘鄉休養,年底帶病赴重慶“文協“總會工作,以後病情反覆不定。民國37年,赴上海後,病又轉危,由組織護送至澳門鏡湖醫院治療。1950年5月康復,赴北京。
1951年以的天邊任中央文學研究所副主任,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人民文學》編委、主編,中國作家協會中共黨委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參加第二四次全國文藝工作者代表大會,當選主席團成員 ,任第一到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
“文化大革命”期間
“文化大革命”期間,張天翼被打成“走資派”、“執行文藝黑線的幹將”,下放湖北鹹寧“勞動”。病至半身不遂、失語,基本治癒後仍頑強堅持工作近10年,1985年逝世,享年79歲。
獲得榮譽
《羅文應的故事》於1954年獲得全國兒童文藝作品一等獎;《禿禿大王》和《大林和小林》被譽為繼葉聖陶《稻草人》之後中國童話史上的第二個里程碑;《寶葫蘆的秘密》和嚴文井的《“下次開船”港》是建國以來我國童話創作中的兩項重要收穫。為表彰他對我國兒童文學事業作出的貢獻,第二次全國少年兒童文藝創作評獎,授予張天翼榮譽獎。
作品榮譽
《從空虛到充實》(短篇小說集)1931,現代
《鬼土日記》(長篇小說)1931,上海正午書局
《小彼得》(短篇小說集)1931,上海春光書店
《齒輪》(長篇小說)署名鐵池翰,1932,湖風
《一年》(長篇小說)1933,良友
《蜜蜂》(短篇小說集)1933,現代
《脊背與奶子》(短篇小說)1933,良友
《大林和小林》(童話)1933,現代
《反攻》(短篇小說集)1934,生活
《移行》(短篇小說集)1934,良友《團圓》(短篇小說集)1935,文生
《人集》(小說、劇本合集)1936,良友
《清明時節》(中篇小說)1936,上海文學出版社
《萬仞約》(短篇小說集)1936,商務
《禿禿大王》(童話)1936,文生
《洋奇俠》(長篇小說)1936,上海新鍾書局
《追》(短篇小說集)1936,開明
《春風》(短篇小說集)1936,文生
《奇怪的地方》(中篇小說)1937,文生
《在城市裡》(長篇小說)1937,良友
《同鄉們》(短篇小說集)1939,文生
《談人物描寫》(理論)1942,作家書屋
《速寫三篇》(短篇小說集)1943,文生;校訂本,1963,人文
《張天翼選集》 1951,開明
《羅文應的故事》(短篇小說集)1952,中青
《蓉生在家裡》(劇本)1953,中青
《大灰狼》(劇本)1954,中青
《不動腦筋的故事》(童話)1956,少兒
《寶葫蘆的秘密》(童話)1958,少兒
《文學雜評》(評論)1958,作家
《給孩子們》(小說、劇本合集)1959,人文
《去看電影》(小說)1960,文學改革出版社
《張天翼小說選集 》1979,人文《張天翼作品選》(小說、童話、劇本合集)1980,少兒
《金鴨帝國》(童話)1980,湖南人民
《張天翼短篇小說選集》(上下冊)1981,文化藝術
《張天翼小說選》(上下冊) 1981,湖南人民
《張天翼童話選》 1981,湖南人民
《張天翼兒童文學作品選》 1981,吉林人民
《二十一個》及其他(短篇小說集)1981,江西人民
《張天翼論創作》 1982,上海文藝
《張天翼作品選》 1983,四川人民
《張天翼文學評論集》 1984,人文
《張天翼文集》(1—7卷)1985—1989,上海文藝(未出齊)
《張天翼寓言》 1986,安徽少兒
《包氏父子》(短篇小說集)1986,百花
《張天翼作品集》(童話集)1987,明天出版社
《張天翼研究資料》(沈承寬、黃侯興、吳福輝編)1982,社科
《張天翼小說論稿》(杜元明)1985,寧夏人民
《張天翼論》(沈承寬、張大明、吳福輝、黃侯興編)1987,湖南文藝
張天翼諷刺小說的特點:
(1)俯視諷刺對象,注重在人生一瞬中透視出豐厚的人物性格史,勾勒人物線條明淨而不駁雜,善於狄更斯式地提煉人物的習慣動作與用語,抓住人物的靈魂廓大其細小特點,寫出大的性格。
(2)重視敘述角度的靈活多變,以動作、情緒作為敘述結構的內在依據,淡化故事情節,依靠戲劇性細節和矛盾來結構小說,形成橫向結構的片斷性、速寫性很強的富有戲劇張力的小說形式。
(3)潑辣豪放的漫畫式的誇張風格,意旨浮露的諷刺藝術。
(4)新鮮流動的口語。
張天翼小說的三大諷刺主題
一、反偽善。他作品中的第一類偽善形象是那些作為傳統衛道士的舊地主、舊官僚。如《脊背與奶子》中的族紳長太老爺想調戲任三嫂,遭到反抗,便巧立名目在祖宗香火祠堂上公審她,後又以逼債為名,強迫任三嫂作為債務抵押,按夜服侍他。任三嫂佯裝順從,趁機把他痛打了一頓,連夜逃跑了。在長太爺痛斥“萬惡淫為首”的背後是他依恃權勢遂其淫慾的卑劣人格。小說以砥柱形容沉渣,揭露理學道德的虛偽。就諷刺文學而言,張天翼正式抓住了這些地主鄉紳欺世盜名、外強中乾的品行特徵,以諷刺筆法揭露他們思想的偽善和行為的猥瑣,讓讀者發出輕蔑尖刻的笑。同時也表現了作者愛憎分明的階級意識,寫出了被壓迫者的覺醒和反抗。如《脊背與奶子》中的任三嫂狠狠地懲治了長太爺,與所愛的人遠走高飛。
他作品中的第二類偽善形象是現代政治舞台上的市儈官僚。創作於抗戰之初的政治諷刺小說《華威先生》是其代表作。華威先生是一個混跡於抗日文化陣營的市儈官僚。他權力欲強卻又不學無術,自命不凡地到外招搖撞騙,每天乘著黃包車東奔西跑,忙於出席各種會議,插足各類事務,不遺餘力地叫喊“要認定一個領導中心”,企圖壟斷操縱民眾組織和活動。作品通過抗戰時期這樣一個“包而不辦”、心懷叵測的官僚形象的塑造,揭露了國民黨官僚假抗戰之名干擾破壞人民自發的抗日組織和活動的行徑,在當時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而且,華威先生這個現代政治舞台上的偽善形象亦又其鮮明的代表性,進而使作品的諷刺效果突破政治和時代的局限,進入到文化心理諷刺的層面。
二、反庸俗。對於那些地位卑微的小知識分子、小公務員和小市民,張天翼著力表現他們的灰色人生和庸俗可悲、矛盾可笑的心理狀態。他們或是空虛無聊,用喝酒、閒逛、談情說愛來打發日子,雖感苦悶,卻又無力自拔,有時自甘墮落。《從空虛到充實》里的荊野、《豬腸子的悲哀》里的“豬腸子”、《移行》里的桑華都是這類人物。他們或是趨炎附勢,做著升官發財的美夢而到頭來陷入哀傷絕望的窘態。《一年》中卑下的白慕義、招搖過市而靈魂空虛的李益泰、一生忠謹安分的梁梅軒,《陸寶田》中兼具走狗性和牛馬性的陸寶田,都是這種小人物們的精神狀態,使人們從笑聲中產生對庸俗人生的憎惡和鄙視。作者於諷刺揶揄之中不乏苦澀的同情,進一步顯示了諷刺文學表現和鞭笞人性的深度。
三、反封建。對於阿Q式的生活於社會最底層的國民,張天翼小說的諷刺主題是反庸俗和反麻木,哀其不幸,怒其不“醒”。這反映了張天翼受到魯迅的深刻影響。短篇小說《包氏父子》中的老包是一個在大公館裡當聽差的唯命是從的僕人,他不甘心永遠處在這樣卑下的地位,而自己又老了,發財致富無望,於是便把“往上爬”的希望寄托在兒子包國維身上。他千方百計,費盡心機地供奉兒子上“洋學堂”,因為只有在“洋學堂”畢了業才能獲得當官發財的機會,而老包也才能實現當老太爺的願望。但包國維卻不爭氣,不但不用功讀書,而且淪落為流氓學生,最後被校方除名,老包因此陷入雞飛蛋打的尷尬境地。包氏父子的思想和行為直接體現了社會底層小市民的庸俗性,而其理想的破滅,正是這類卑微人物的必然命運。對老包而言,這不僅是庸俗,更是助紂為虐的愚昧和麻木。《包氏父子》是張天翼諷刺小說的代表作,也是中國現代諷刺小說中的上品,它把包氏父子背道而馳的行為方式交織印照,整篇作品充滿著飽含生活酸甜苦辣的幽默諷刺意味。老包不僅是一個夢想破滅的小市民的形象,也是一個封建秩序和文化的受害者。作者筆下的老包極為本分,老實忠厚,他身上充斥著中國封建宗法制度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文化交織的國民劣根性,呈現出鮮明的世俗悲喜劇特徵。
總之,張天翼以其小說營造了一個千姿百態的悲、喜劇世界,內涵異常豐富。
成長之路
上國小和中學期間
讀了不少中外文學作品。1922年寫作滑稽和偵探小說,在《禮拜六》雜誌發表短篇《新詩》。1924年中學畢業後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學畫一年。1926年進北京大學預科因為對所上課程不滿以及家境貧苦,翌年退學當過家庭教師、小職員、記者和編輯等。1929年發表短篇《三天半的夢》。
加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
1931年加入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參加它的文藝大眾化研究會的工作,協助編輯《十字街頭》等刊物。創作產量日豐,面向現實,內容充實,給文藝界帶來一股清新的氣息。這時所寫短篇有《從空虛到充實》、《小彼得》、《蜜蜂》、《反攻》、《移行》、《團圓》、《萬仞約》、《春風》、《追》等集子,他的小說以諷刺與幽默擅長。寫得最多的是小市民和某些知識分子庸俗可笑的生活,以此揭示現實的虛偽與醜惡,抨擊畸形社會的弊病,《包氏父子》即是他的代表作。這時期還寫有長篇小說《鬼土日記》、《齒輪》、《一年》、《洋涇浜奇俠》、《在城市裡》,中篇小說《清明時節》,兒童文學作品有長篇童話《大林和小林》、《禿禿大王》,中篇小說《奇怪的地方》等,寓教育於生動活潑的故事講述之中,推動了中國兒童文學的發展。
抗日戰爭開始後
抗日戰爭開始後,參加發起上海市文藝界救亡協會,任《救亡日報》編委、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理事。他寫的短篇集《速寫三篇》,深刻地暴露了國統區抗日運動的陰暗面,引起文藝界的重視和討論,產生廣泛的社會影響,停止了中國文壇當時“拚命向後轉”的局面。其中的《華威先生》是他諷刺小說的力作。1942年因患肺病在成都、上海、香港等地養病,輟筆多年。長篇童話《金鴨帝國》也因病未寫完。1950年到北京;曾任中央文學研究所副主任、中國文聯委員、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人民文學》主編、《兒童文學》編委等職。他除忙於編輯刊物、培養青年文藝工作者外,還從事兒童文學創作,發表小說《去看電影》、《羅文應的故事》(1954年獲全國少年兒童文學藝術創作一等獎)、《他們和我們》,童話《不動腦筋的故事》、《寶葫蘆的秘密》,劇本《蓉生在家裡》、《大灰狼》等,並結集為《給孩子們》出版。作品人物刻畫細膩,想像豐富,生動有趣,循循善誘,幾十年來深受小讀者的喜愛,為發展兒童文學創作做出了重要貢獻。從30年代起,張天翼還發表了不少具有新穎獨到見解的理論批評文章,出版有文藝論著《談人物描寫》、《文學雜評》、《張天翼文學評論集》等,他的許多作品被譯成多種外文出版。
病逝
張天翼解放後復出工作,擔任中國作協黨組成員,和沈承寬結婚。“文革”中,他備受折磨,“四人幫”粉碎後,本想重新提筆寫作,卻不幸病倒,癱瘓失語,於1985年病逝。
左聯作家
左聯在文藝理論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左聯很重視文藝大眾化問題,形成了很有聲勢的文藝大眾化運動。左聯領導的文藝運動在創作上也取得巨大成就。那左聯中的作家有哪些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