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關東煮起源與東北的火鍋子後來流傳的日本形成風味燒煮,傳入我國台灣後經過改良在寶島大為流行,本世紀初進入廣東、福建,由於味道鮮美,很快風靡江南,成為街頭最流行的風味小吃,近來在北京\鄭州等北方大城市也逐漸流行,最有名氣的江東關東煮系列地道的關東煮主要原料是各種海鮮肉糜、新鮮蔬菜等,加上特殊加工,形成各種各樣的外形和口味,最後串上竹籤而成,燒煮的湯料使用豬大骨、目魚加上特殊的配料熬煮,它集美觀、可口、鮮美、方便等各優點於一體,並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
日語本名御田(おでん oden),是一種源自日本關東地區的料理。“關東煮”、“關東炊”(関東煮、関東炊き,讀音皆為kantodaki)是關西人給這種料理的名稱。通常材料包括煮雞蛋、蘿蔔、蒟蒻、竹輪(也叫竹魚板、獅子狗魚蛋)等,這些材料都放在昆布或者鰹魚湯里煮。可以用來佐飯,也可以當作小吃吃。
特色
有說關東煮源自“味噌田樂”(misodengaku),那就是用水煮熟豆腐或者蒟蒻,再用味噌(面豉)調味後進食。後來,日本人用鰹魚湯取代味噌,關東煮就得以發揚光大了。
關東各地製作關東煮的方法會有所不同。不過跟一般的鍋料理不同,關東煮製作簡便,材料可以隨時放進湯里煮。因此冬天的時候,這種料理尤其受歡迎。現在,關東煮可以在便利商店或者路邊攤買來吃。
材料
A:貢丸 3個 魚丸 3個 生干貝 2個 黑輪 3個 白蘿蔔、紅蘿蔔 各半杯(切大塊)
B:蝦皮 1/2大匙 柴魚 2大匙 鹽 1小匙
C:關東煮沾醬2大匙 蔥末 1大匙
製作流程
(1)先將紅、白蘿蔔用水煮熟,撈起沖冷水後,瀝乾備用。
(2)將材料B煮開,再把材料A放入熬煮約10分鐘撈起。
(3)把所有材料隨意用竹籤串起,方便食用(不串起而用筷子夾取食用也是可以的)。把蔥末跟關東煮沾醬混合,食用時再沾取即可。
(3)把所有材料隨意用竹籤串起,方便食用(不串起而用筷子夾取食用也是可以的)。把蔥末跟關東煮沾醬混合,食用時再沾取即可。
製作材料
主料:
三絲丸50公克、白蘿蔔1條、素黑輪300公克、香菜少許。鹽、味素各適量、胡椒粉少許。
做法:
A、白蘿蔔削皮後切成塊,香菜切成末,素黑輪、三絲丸洗後備用。
B、鍋內放適量清水煮開後,放入白蘿蔔煮。
C、再加入素黑輪、三絲丸、鹽、味素煮開後,撒進胡椒粉、香菜末即完成。
貼士:白蘿蔔呈半透明時,即可加入素黑輪、三絲丸一起煮。
飲食文化
飲食文化在中國真的是博大精深,那么關於北方的關東煮的飲食文化大家是不是很了解呢現在就請來看看吧!
關東煮最早起源於日本,後來流傳到台灣。據日本“調理用語辭典”記載,日本江戶後期,蒟蒻直接以醬油熬煮入味,再加上其他食材,即為現在的關東煮。日本明治二十年創業的“吞喜”的創辦人把當時較少湯汁的關東煮進行改良,用大量湯汁燉煮,創造出“改良關東煮”。
關東煮不分季節溫暖著人們的心,可以說是集所有日本人所熟悉的味道為大成。現在的關東煮,沿襲了原有的做法和味道,不僅是可以輕易在便利店買到的速食,也是令人懷念的媽媽的味道,還可以當作溫暖身心的下酒菜。
關東煮傳入台灣後,由於飲食習慣的差異,食材由海鮮為主發展為海鮮和肉類並重,高湯的湯頭也由鰹魚昆布湯獨霸一方演變成為與秘制大骨湯平分秋色的市場格局。
除了品湯之外,關東煮還可配以特別醮醬,醮沾著乾吃。每到冬日,台灣的街巷便飄溢著特別的湯香。2004年起,香口公司根據台灣市場的特點,精心研製出關東煮秘制湯料,該粉具有香鮮味美、鮮度高、香度柔和逼真、使用方便的特點,一上市便廣受歡迎。
目前,大陸地區的關東煮食材變成了單一的各類火鍋用魚丸、肉丸,湯頭也基本由味素、辣醬等調料兌水而成,使關東煮失去了本有的特色。真正的關東煮食材極為廣泛,品種極為豐富,把用竹籤串成的魚丸、肉丸、魚豆腐、海鮮、肉類、蔬菜等,在精心調製的高湯中煮過後,再放入湯杯中食用,有誘人的香味,無論是原味或辣味,口感都很細緻,混在一起嘗也互不衝突、別有風味。
尤其趕上北方的冬季,吃關東煮最合適不過,客人們吃下去的是熱騰騰的鮮美,留下來的是空杯,帶走的則是回味。此項目簡單易操作,操作時不需要專人看護,可在超市、旅遊點、鬧市區等經營,也可兼營。
北方的飲食文化占據了中國餐飲的一大塊,關於關東煮的飲食文化,大家通過以上的介紹是不是也了解了不少了呢有時間您可以去嘗一嘗的啊!
營養價值
熱量:126大卡
鉀:1038毫克
鈉:370.8毫克
鈣:216毫克
磷:156毫克
維生素C:126毫克
胡蘿蔔素:120微克
鎂:96毫克
葉酸:40.8微克
碳水化合物:30克
維生素A:18微克
膳食纖維:6克
維生素E:5.52毫克
蛋白質:5.4克
硒:3.66微克
鐵:3毫克
鋅:1.8毫克
煙酸:1.8毫克
脂肪:0.6克
錳:0.54毫克
維生素B6:0.36毫克
銅:0.24毫克
維生素B2:0.18毫克
維生素B1:0.12毫克
禦寒
慢性及氣管炎、皮膚乾燥者、糖尿病患者適宜
脾胃虛寒者、慢性胃炎患者不宜多食
脾胃虛弱者忌食
有皮膚病的病的人少食
紅斑狼瘡患者忌食
皮膚瘙癢症和脾胃虛寒患者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