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環境中碘的水平受地形、氣候、土壤、水文、植被等因素的影響,所以碘缺乏病的流行與自然地理因素有著極其密切的關係。容易造成流行的自然地理因素,包括遠離海洋、山高坡陡、土地貧瘠、植被稀少、降雨集中和水土流失等。
2.水碘含量
人體需要的碘歸根結底來自環境中的土壤和水。土壤中的碘只有溶於水才能被植物吸收,最後通過食物被人體攝入。水碘含量不僅反映了環境中碘的水平,而且反映了人體碘的攝入水平,水碘含量與碘缺乏病的流行有著密切的關係。
3.協同作用
環境中廣泛存在的致甲狀腺腫物質,一般情況下含量甚微,不致引起甲狀腺腫的流行。但如果在環境嚴重缺碘的同時致甲狀腺物質含量也很高,二者就會產生強大的協同作用,成為形成重病區的主要原因。
4.經濟狀況
現今地方性甲狀腺腫主要分布在開發中國家,而且越貧窮的國家流行越嚴重。同在一個病區內,也是越貧窮的家庭發病越多。病區大多在偏僻的山區和農村,交通不便,經濟落後,食用當地自產糧菜。一旦交通條件改善,物質交流頻繁,生活水平提高,即使不採取食鹽加碘等防治措施,流行情況也會緩解。
5.營養不良
蛋白質和熱量不足以及維生素缺乏,會增強碘缺乏和致甲狀腺腫物質的效應,促進地方性甲狀腺腫的流行。
臨床表現

檢查

2.甲狀腺激素檢查。
3.吸碘率。
4.抗甲狀腺抗體。
5.X線檢查。
6.聽力和前庭功能檢查。
7.腦電圖檢查。
8.腦CT檢查。
9.甲狀腺影像檢查。
診斷
根據典型臨床表現和碘缺乏情況診斷。
併發症
治療

預後
對於缺碘地區的居民來講,要世世代代永遠食用碘鹽,一旦停用,地方性甲狀腺腫仍會復發。一般來說,瀰漫性甲狀腺腫經持續補碘後6~12個月甲狀腺即可回縮至正常,少數需數年時間,但結節一般不會因補碘而消失。
預防

1.碘化食鹽
食鹽中加入碘化鈉或碘化鉀,濃度為1:1萬至1:2萬。
2.碘化飲水
飲水中加入碘化鉀,按10萬L水加碘化鉀1g(即每升水含碘化鉀10μg)。
3.碘油注射
適用於發病率低,無須普遍加碘的地區。
4.多吃含碘豐富的食物
如海帶、紫菜、海藻、海魚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