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州博物館

楚雄州博物館

楚雄州博物館位於楚雄市南門外,占地近60畝,總建築面積11200平方米。分序廳、古生物廳、歷史文物廳、民族廳、中共楚雄州地方黨史廳、書畫廳、動植物標本廳7個展廳,12個展室,展廳面積7000多平方米,展出各類文物8400餘件。1995年7月21日建成開放。楚雄州是中國人最早的老祖先——元謀人的故鄉;是祿豐恐龍的故鄉;是迄今發現銅鼓最早的地方;又是一個少數民族自治州,文物文化十分豐富。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楚雄州博物館楚雄州博物館

楚雄州博物館位於楚雄市鹿城南路471號,與楚雄雁塔遙相對望。其建築群依山就勢布局,建築風格具有彝族民居與現代建築相融合的特色:主廳主樓居山頂,大屋頂具有古建築殿堂風韻,與逐層下降的土掌房、垛木房等彝族傳統民居式建築有機結合,氣勢宏偉。博物館占地60餘畝,總投資2400餘萬元,於1995年7月建成開館,館名由原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題寫。博物館集文物收藏、陳列、研究於一體,有館藏文物2036件,展廳面積近7000平方米,開設了序廳、古生物廳、歷史文物廳、民族文物廳、中共楚雄州地方黨史廳、動物標本廳、書畫廳等展廳,展出包括複製品在內的各類文物近6000件。1997年初,州博物館和州文物管理所合署辦公,擔負著全州境內地上地下文物保護與管理工作。截至2006年底,全州計有174項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其中:國家級4項、省級15項、州級44項、縣市級111項。
楚雄州博物館從籌建至開館用了整整13年,開館至今又過了11年,在這24年的建設與發展過程中,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視,州文管所、博物館的廣大幹部職工嘔心瀝血,付出了辛勤勞動。這裡曾經是一座花果山,一片葡萄園。博物館從醞釀、籌建到建成發展的那一段經歷,其艱辛與不易卻顯為人知。筆者於1992年、1993年先後進入博物館,親自參與、見證了博物館的建設與發展過程。現結合有關檔案資料把這一難忘歷程記敘於後。

籌建過程

楚雄州博物館楚雄州博物館

關於楚雄州建蓋博物館的問題醞釀已久。1980年9月,雲南省第二次文物工作會議在昆明召開,會議建議歷史悠久、文物眾多、經濟條件好的玉溪、楚雄、大理曲靖4地州建立博物館。此後,自1982年以來,州文化局、州文物管理所曾多次向州人民政府請示報告建蓋州博物館事宜。1984年12月,國內數十名專家學者聯名“關於在楚雄州建立博物館”的呼籲曾登載於《光明日報》、《雲南日報》,省委書記普朝柱、省長和志強曾表態同意建蓋。1985年2月,中共中央總書記胡耀邦蒞臨楚雄視察時親筆題字“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館”(即現館名)。1988年省文化廳根據姜興長等同志在省人代會的提案,拔給建館前期工程費3萬元,用於繪製博物館氣氛圖和平面設計圖。1989年7月28日,州政府批覆同意州文化局所報方案建設項目及投資規模350萬元,州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貫徹〈文物法〉情況的報告》時,認為建館條件基本具備,政府應迅速落實。

1990年5月8日,州人民政府發文同意建蓋博物館,館址定於鹿城南門坡葡萄園。之前的5月5日,州委書記、州長普聯和親自主持召開州博物館選址現場辦公會,州人大副主任張毓吉、副州長高汝成、州文化局局長何毅、州文管所副所長羅樹發等有關領導參加了會議。1992年11月23日,州政府發文成立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館。這一天,州人民政府在鹿城南門坡舉行了簡樸而熱烈的“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館掛牌”儀式。州人大主任普聯和、州長羅正富等州黨、政領導出席掛牌儀式。州長羅正富親自授予李朝真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館館長聘任證書及州博物館印章。

1992年12月4日,成立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館籌建領導小組,州委書記王天璽任組長,州長羅正富、副州長柳大品、州博物館館長李朝真任副組長,州計經委、建委、財政局、文化局、物資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艾光化任辦公室主任。

1993年6月8日,楚雄州人民政府在楚雄師範專科學校會議室隆重舉行了州博物館奠基典禮。省長和志強、原省人大副主任余活力、省政府副秘書長黃建國、省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張映海、省文化廳副廳長賀光曙、雲南藝術學院黨委書記納世華和楚雄州黨政軍領導王天璽、羅正富、普聯和、楊洪璽、柳大品、周學林、李應科、胡桂英、王盛英、耿正坤、張毓吉、李嘉貴納宗會、黑光賜、楊淑珍等出席了奠基典禮。省司法廳廳長姜興長、省博物館館長李昆聲致電錶示祝賀。上午9:30分,和志強、余活力、王天璽、羅正富、普聯和在館址工地剪彩奠基。同年12月1日開工興建,主體工程於1994年12月29日竣工,1995年7月建成開館。第一任館長李朝真,現任館長鍾仕民。

建館緣由

楚雄州博物館楚雄州博物館

一是楚雄州歷史悠久,文物資源豐富。1965年在元謀縣發現了距今約170萬年的元謀人牙齒化石,是迄今為止發現的亞洲地區最古老的人類;1975年在祿豐縣發現了距今800萬年的臘瑪古猿化石,祿豐臘瑪古猿是人類的猿型祖先,它的發現填補了距今1500萬年的開遠臘瑪古猿,到距今170萬年左右的元謀人之間的一個重要缺環;1974年在楚雄萬家壩古墓群出土了春秋戰國時期的萬家壩銅鼓,是迄今為止最早的銅鼓。故楚雄州被譽為“恐龍之鄉”、“人類搖籃”、“銅鼓之鄉”等。另外,隨著文物調查、徵集、考古工作的不斷深入,當時全州十縣市計有文物4000多件,包括古生物化石、古人類化石、青銅器、民族文物及紅軍長征過楚雄時留下的革命文物。而且,全州境內先後出土了五億多年前的三葉蟲化石、三億多年前的魚化石、一億八千萬年前的恐龍化石。在具有如此豐富的文物資源優勢的基礎上建立博物館,有計畫地、科學地、系統地收集、整理、陳列、展覽,是很有必要的。

二是博物館是衡量和反映一個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科學技術水平高低的重要標誌之一。在楚雄州建立博物館可以收藏、陳列和研究我州各類文物,開展州情教育、傳播文化知識,尤其我州豐富的古人類化石、古生物化石,為人類的起源、古地質構造的研究提供第一手資料,對楚雄地區進行綜合性科學研究有重要價值。而民族文物的收集、整理、陳列、研究必將加強楚雄州民族工作,豐富民族文化,促進民族團結。

三是楚雄州地處滇西要衝,是昆明通往滇西的必經之地。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不斷貫徹,楚雄州博物館的建立將吸引更多州內外、省內外乃至海內外遊客,以一睹彝州風彩。這對發展旅遊事業,促進彝州經濟、文化的繁榮與發展,促進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建設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勘察選址

楚雄州博物館楚雄州博物館

建蓋綜合性博物館,要求要方便民眾、面向民眾、地處居民區。關於楚雄州博物館館址問題,省、州各級專家進行了多次反覆論證,對五個備選館址一一進行現場勘察,權衡利弊,最終於1990年5月5日上午,普聯和州長在鹿城南門坡主持召開現場辦公會議,經過與會的州委、州政府、州政協、市政府領導和州市有關單位負責同志認真討論,在對地形地貌作了認真查看的基礎上,結合博物館本身的特點和要求,以及楚雄市城建發展規劃的要求,進行了全面的分析比較,決定博物館館址定在鹿城南門坡葡萄園,其四至界限為:下(南)至南路人行道,上(北)至山頂,右(東)邊以分水嶺一路電桿為界,左(西)邊到油庫圍牆止。
此前備選館址一共有五處:新體育場多餘的30畝地面、南門坡葡萄園、體育場對面州稅務局與廣通貯木場之間18畝空地、州糧種場緩建大樓地址、滇中電力局大樓對面水塘地址。經專家反覆論證,新體育場多餘30畝地面雖處體育場、文化宮、圖書館附近,方便民眾,利於展覽,但地勢較低平,水患難防;州稅務局與廣通貯木場之間的18畝空地則為長條形,設計上只能東西向,不符合博物館要求建成南北向,利於藏品保存的要求,且附近紙廠廢氣污染大;其餘兩處都不太理想。南門坡葡萄園雖也有缺點,如山坡較陡,約呈30~40度,建築時平整場地,支砌溝渠、石腳、擋牆、圍牆、修路等工程量大;因原為葡萄園,涉及征地費和安排勞動力難;不居於主街,不便參觀;坡上高壓線難處理,附近有製藥廠、油庫、有污染及火警憂慮。但是相比較而言,博物館建在南門坡有其優勢。一是南門坡地勢高聳,海拔約為1829.1米,可俯瞰全城;二是葡萄園內大片空地可供綠化,可營造優美的參觀環境;三是這裡文化教育區相對集中,與當時的師專、師範鄰近,可配合教學參觀;四是博物館建成後,與楚雄有名的雁塔相映成景;五是這裡靠近公路,遊客來往行車方便。事實證明,這些優勢後來一一得以體現。

工程建設

楚雄州博物館楚雄州博物館

1992年州博物館籌建辦成立後,一方面積極做好前期征地、拆遷工作。博物館及附屬設施工程,徵用楚雄市鹿城鎮環城辦事處上半城村旱地6667平方米(10畝)、果園地27734.72平方米(41.6畝)、宅基地1200.06平方米(1.8畝)、荒地2600.13平方米(3.9畝),合計38201.91平方米(57.3畝)。博物館地形複雜,高差較大(38米),地面上附屬設施多。前期建設中拆遷了葡萄園內兩戶私房及附屬物,搬遷了三對高壓電線、二對通訊電纜線、一對低壓照明電線,改造了農用大溝一條,增建了擋牆、踏步等工程。博物館基建項目建設總面積10065平方米,其中:文物展廳6582平方米、辦公庫房2383平方米、職工住宅600平方米,食堂、廚房200平方米,車庫、門衛、廁所200平方米,水泵房、配電房100平方米。1993年12月1日博物館開工興建後,籌建辦李朝真、艾光化、鍾仕民、段志剛等同志與施工隊一起,把基建工地當成家,夜以繼日奮戰在施工第一線,為1994年12月工程按期竣工付出了辛勤勞動。
另一方面,為了做到博物館落成後即有文物可供展出,在搞好基建工程的同時,積極進行文物徵集工作。楚雄州地上地下文物資源雖豐富,但就籌建當時來講,許多文物分布在全州十縣市,州文管所館藏可供展出的文物不多。針對展品匱乏的情況,州博物館、文管所對文物徵集、修復、複製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以保證展品質量和數量。一是1993年11月15日,州博物館、州文管所派楊甫旺、楊麗美、周媛三位同志到全州各縣市徵集民族文物,至1994年4月底,共徵集到包括生產、生活用具在內的竹、木、漆器、服飾等計200多件。二是接收州民眾藝術館、州民委移交的民族服飾、銀製品、圖騰石、陶器、木雕、攝影作品等700餘件。三是對原來通過發掘、採集和徵集到的古生物化石進行標本揀選、修復、裝架,如乳齒象、劍齒象象頭、象牙修復,恐龍裝架,三趾馬修復、裝架等。四是制模複製一批歷史文物,如萬家壩銅鼓、牟定編鐘、銅矛、銅戈、銅鋤、銅斧、銅釜等。五是徵集製作文化宗教文物,如畢摩用品、占卜用具、祖靈牌位、圖騰木雕等。六是徵集革命文物,如趙祚傳等革命烈士遺照、戰鬥場面照片及衝鋒鎗、手榴彈、小山炮、紅軍服等實物。七是在全省乃至全國範圍內徵集一批書法、繪畫、碑帖等文物。八是徵集楚雄州動植物標本。
此外,1995年3月20日,楚雄州政府成立以楊成彪副州長為組長的“州博物館文物徵集和布展領導小組”,陸續聘請和借用雲南省博物館、省古脊椎動物研究所、大理州美術家協會、大理州博物館及本州內有一定專長的專業技術人員30佘人,分文物徵集組、攝影組、文字組,負責文物徵集及撰寫展廳解說詞。至開館前,文物徵集小組兩次赴川、黔、桂及雲南省紅河、文山、曲靖、昭通、玉溪、大理及楚雄彝區徵集彝族服飾100餘套、各類書籍1000餘冊;攝影組拍攝照片5000餘幅,文字組撰寫了7個展廳的陳列提綱及5個展廳的解說詞。

建成開館

楚雄州博物館楚雄州博物館

文物展品到位後,於1995年6月5日開始布展,並明確了各展廳布展具體負責人:張家華負責古生物廳,段志剛負責歷史文物廳,梁旭、楊育生負責民族廳,許斌負責中共楚雄州地方黨史廳,張可生負責書畫廳,徐從德負責動植物標本廳。經過全館職工夜以繼日地加班加點苦幹,布展工作進展順利。1995年7月彝族火把節之際,楚雄州博物館正式建成開館,當時共開設8個展廳。
序廳:以沙盤模型立體表現形式,電子遙控顯示,形象、直觀地介紹楚雄州地形、地貌、行政區劃、交通、重要文物出土地。
古生物廳:主要展出楚雄州境內出土的部分珍貴化石,分恐龍世界、海洋生物、陸地動物、祿豐古猿、元謀古猿5個展出單元。以圖片、文字、實物三位一體,介紹地球上從生命起源至古猿的漫長歷史演化過程,其中以裝架的祿豐大型恐龍骨骼化石(距今1.5億年)、祿豐臘瑪古猿頭骨化石(距今800萬年)、元謀古猿頭骨化石(距今250萬年)較為珍貴。
歷史文物廳:分新石器時代、舊石器時代、青銅時代、元明時期文物4個單元。包括170萬年前的元謀猿人牙齒化石,元謀大墩子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雞形陶壺,永仁菜園子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石棺墓葬、石器,楚雄萬家壩古墓群出土的春秋至戰國的銅鼓、編鐘,楚雄張家屯出土的春秋戰國時期青銅兵器、農具、生活用具,祿豐、牟定等地出土的元明時期青花瓷火葬罐等文物。
民族文物廳:開設風俗、服飾、宗教、科技文化4個展室。民俗展室展出彝族生產、生活用具、節日文化、民居、民俗風情等;服飾展室展出徵集自雲、貴、川、桂四省區有代表性的70餘套精美彝族服飾;宗教展室展出彝族圖騰、自然崇拜、祖靈崇拜、畢摩文化等內容;科技文化展室集中展出彝州各類圖書、資料、科技成果。
中共楚雄州地方黨史廳:以圖文並茂的說明和珍貴實物,展示了楚雄籍早期優秀共產黨人投身革命活動的經歷,以及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途經楚雄及中共雲南地下黨和革命武裝在楚雄地區活動的革命功績。
書畫廳:展出了有較高藝術造詣的省內外書畫名家的作品,其中包括郭沫若十世班禪等人的墨跡珍品。
動植物標本廳:展出彝州豐富的植物標本、蝴蝶等昆蟲標本以及鳥類、兩棲類、爬行類和魚類動物標本。
楚雄洞經音樂演奏廳:每周定時演奏。楚雄洞經音樂有600年的演奏歷史,是繼雲南麗江洞經音樂後,雲南尚存的兩支能保留唐宋音樂演奏技巧、風格、音律、曲牌的古樂隊之一。現整理並演奏唐宋元明時流傳下的古曲有30餘首。

館藏情況

楚雄州博物館楚雄州博物館

以形象、生動的河盤模型,電子控制立體顯示雲南旅遊名勝楚雄州的地形、地貌、行政區劃分布、交通網路、人口民族、自然資源、民 族文化精華及黨和國家重要領導人在雲南楚雄的活動情況等。
恐龍世界、海洋生物、陸生動物、雲南旅遊名勝楚雄州祿豐 古猿、元謀古猿5個單元,以圖、文字、化石標本三位一體的形式,向人們介紹地球上從生命起源的“三葉蟲”到古猿的漫長歷史演化過程。展 出了距今800萬年前的祿豐臘瑪古猿化石,400萬年前的元謀蝴蝶臘瑪古猿化石。這些古生物化石證明雲南楚雄是人類發祥地之一。
舊石器時代文物、新石器時代文物、青銅器時代文物和元、明時代文物共4個單元,展出有距今約170萬年前的“元謀人”牙齒化 石及舊石器時代實物,有新石器時代出土的各種實物及石棺墓復原,有青銅時代的雲南楚雄萬家壩銅鼓等文物。 民族廳是博物館內最大的展廳,共設4個展室,側重展出反映彝族的生產、生活、風俗等實物,展出雲南旅遊名勝楚雄州內外近百套各個彝族支系不同的服飾和數百 件彝族手工刺繡品,以及彝族虎圖騰、畢摩文化和彝族先民古老文化的結晶——“十月太陽曆”等。
中共雲南旅遊名勝楚雄州地方黨 史廳展出了大革命時期雲南楚雄籍的優秀共產黨人趙祚傳姚宗賢畢昌傑張舫等人早期從事革命活動的事跡;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過雲南楚 雄的光輝業績;解放戰爭時期的文史資料等。
書畫廳收藏並展出國內有一定造詣的書法、繪畫、剪紙等藝術作品,計100餘幅,其中 有數十件為彝文書法作品。還有郭沫若、班禪大師等人的墨寶真跡。
動植物標本廳分種子植物、陸生脊椎動物、自然保護區、淡水魚 類、森林昆蟲5個單元,通過對眾多的動植物標本的觀察,能使人們對彝州豐富的動植物資源有一個概貌的了解。
每個周日,雲南旅 游名勝楚雄州洞經音樂研究會和博物館聯合舉辦洞經音樂演奏會,邀請民間藝人、洞經音樂愛好者演奏洞經古典樂曲,使觀眾能體會到其優雅 的音樂魅力。

提升改造

博物館內展出的春秋時期在楚雄出土的“萬家壩銅鼓”吸引了記者們的目光博物館內展出的春秋時期在楚雄出土的“萬家壩銅鼓”吸引了記者們的目光

2006年4月,楚雄州財政投資490萬元的博物館一期陳列提升改造工程完工,重點改造了以恐龍化石標本為主的古生物廳,以“元謀人”牙齒化石和萬家壩銅鼓為主的歷史文物廳及以彝族服飾為主的彝族廳。

改造後的古生物廳分恐龍世界、豐富的古生物、植物化石三個單元,展出恐龍化石脊椎動物化石、哺乳動物化石、古猿化石、元謀盆地古生物化石、植物化石等,使觀眾對生物進化、人類起源有較全面的認識;歷史文物廳分舊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四個單元,展出元謀人等古人類、萬家壩古墓葬以及各個考古時代在本州出土的遺蹟、文物,讓觀眾領略“人類發祥地”和“銅鼓之鄉”的風采。

彝族廳分彝族源流、民居民俗、服裝飾物、語言文字、宗教文化五個單元,通過歷史變遷、生產生活用具、習俗節慶、漆器樂器、服飾、工藝、語言文字、圖騰崇拜、畢摩文化等實物及圖片,全面展示楚雄彝族燦爛的傳統文化。新展覽增加了陳列內容,改進了陳列形式,提升改造後的三個展廳,以“導向正確、主題鮮明、手段先進、方法新穎”的特點,於4月28日重新開館,真正實現展覽的思想性與藝術性、科學性與觀賞性、教育性與趣味性的完美結合。

對外交流

楚雄州博物館楚雄州博物館恐龍化石

發展文化產業是雲南省委、省政府近幾年開展文化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2004年開始,楚雄州博物館結合實際共投入資金30餘萬元,建成了恐龍化石復仿製簡易廠房,培訓相關技術人員,複製裝架恐龍化石標本10餘具及其它古生物化石標本。所修復、複製的古生物化石標本,不僅為本館增加了收藏和陳列標本,又為對外展出創造了條件,並創收10餘萬元。同時開辦古生物科考基地,與台灣地區有關文化公司協作,組織國內外中小學生及文博愛好者到本地作科考活動。
2006年7月14日,以楚雄州恐龍化石為代表的《恐龍與生命的大進化——中國雲南5億年之旅》展覽,在日本愛知縣豐橋市自然史博物館舉行了隆重的開展儀式。以州委常委、州委宣傳部部長李俊為團長,州人民政府副州長李紅民為副團長的中國雲南楚雄代表團一行11人,以及豐橋市市長、議長等政界和各界1000餘人出席開幕式,共展出99件146塊古生物化石標本、10件化石模型。展覽時間為2006年7月至2007年8月,展出地點為日本愛知縣豐橋市自然史博物館、三重縣四日市市立博物館和岐阜縣博物館。這是楚雄州博物館組織的首次外展活動。此外,2007年7月~2008年7月,楚雄州博物館還將在日本舉辦恐龍展。

文物事業的發展

彝族廳內的彝族土司房模型彝族廳內的彝族土司房模型

楚雄州博物館建館11年來,在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全館工作人員辛勤耕耘,彝州文物事業取得了可喜成績。
文物管理:州文物管理所認真宣傳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等文物法規,按“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針,建立科學合理的文物保護維修、考古調查、藏品管理體制。11年來,全州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四有”(有保護標誌、有保護範圍、有專人管理、有記錄檔案)工作,都已按規範全部完成,大部分項目都得到了及時的搶救性保護、維修和開放參觀。其中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如石羊文廟、大姚白塔牟定文廟楚雄文廟、大姚妙峰德雲寺、姚安龍華寺、祿豐星宿橋、獅山正續寺等進行了一至二期的保護維修。3個歷史文化名鎮(祿豐黑井鎮、大姚石羊鎮、姚安官祿鎮)得到了有效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全州三級以上文物藏品全部建立了珍貴文物檔案,並報省、州文物部門存檔。
陳列展覽:州博物館每年至少舉辦5次臨時展覽,較重要的展覽有《香港的歷史與未來圖片展》、《紅岩魂展》、《楚雄州建州40周年成就展》、《楚雄州文物精品展》、《航天及軍事圖片模型展》、《雲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展》等。建館11年來,共接待了國內外觀眾61.4萬餘人次,成功接待了溫家寶、王兆國、孫孚陵、宋健、李沛瑤、布赫、楊汝岱、肖揚、韓杼賓等一批黨和國家領導人,接待了來自歐洲、非洲、北美洲及亞洲各國的學術團體、知名院校等觀眾數百人。每年接待至少10次的會議代表和約200個旅遊團隊。
考古調查:參加中科院和科技部“人類起源及環境背景研究”(即“攀登計畫”)課題組,於1998年至2004年對元謀盆地古人類遺址進行發掘研究。出土古猿頭骨2具,被專家稱為“是世界上新世地層中的首次發現”;參加雲南古人類研究課題組,對元謀人環境、時代進行再研究。出土完整的古猿頭骨化石1具及元謀人碳屑、燒骨等遺物。古猿頭骨被美國人類學專家稱為“是迄今為止人類起源環上的最重大發現,是幾十年來古人類學界最大的成就”;參加安楚公路、楚大公路、昆攀公路、青山嘴水庫等國家基本建設項目地區的文物調查。調查發掘新石器時代、青銅時代墓葬、遺址300餘處,出土新石器時代文物3000餘件及大批青銅文物;對元謀大墩子、永仁菜園子新石器文化遺址再次進行發掘研究,出土了大批新石器時代文物;不間斷地對祿豐、元謀、雙柏、牟定等地的恐龍化石產地進行調查發掘,其中元謀姜驛恐龍是楚雄州近幾年考古調查中的一次重大發現,該恐龍化石產地面積為40平方公里,出土恐龍頭骨2件,出土的一具恐龍化石長達18米,是楚雄州目前出土最大的恐龍之一,擴大了彝州“恐龍之鄉”的聲譽。元謀姜驛恐龍群的發現被省新聞單位評為雲南省“十五”期間十大考古發現之首。
11年來,楚雄州博物館在各方面取得了斐然成績。1998年、1999年和2003年被中共雲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分別公布為雲南省科學普及教育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國防教育基地;1998年、2005年被雲南省文化廳評審為全省文博工作先進集體;2001年被州總工會評審為楚雄州視窗服務行業文明班組;2002年被州婦聯命名為楚雄州巾幗文明示範崗;2004年被楚雄州委、州人民政府公布為楚雄州小公民思想道德教育示範基地;2005年被共青團中央命名為全國青年文明號;2006年被評定為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走過艱難的創業之路,楚雄州博物館迎來了事業發展的大好時機。如今,在新的領導班子帶領下,博物館人事制度改革方案經有關部門批准正逐步實施,產業發展已初見成效。在州委、州人民政府及各界的高度重視與支持下,一期陳列提升改造工程完工並以嶄新的面貌迎接廣大觀眾,二期以綠化美化及相關設施為主的改造工程即將啟動。未來的楚雄州博物館,將以其標誌性的特色建築、新穎的陳列形式、一流的服務,更好地迎接四方賓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