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壩

松花壩

松花壩是元代在昆明東北滇池上源盤龍江上修建的水利工程。又名松花閘。

松花壩

正文

元代在昆明東北滇池上源盤龍江上修建的水利工程(圖1)。又名松花閘。具有灌溉、城市供水和防洪等多種功能。盤龍江是滇池的上源,王莽時就開始造起陂池能灌溉墾田二千餘頃。南昭和大理政權時都專設機構管理水利。大理末年滇池及盤龍江連年洪水災害直接威脅鄯善城(今昆明)。元至元十一年(1274)雲南首任平章政事賽典赤·贍思丁和勸農使張立道共同主持興修水利,至1276年張立道首先主持滇池出口工程,疏浚螗螂川,增大滇池的排洪能力。工程結束後,滇池水位下降,沿岸涸出了一萬頃左右的耕地,然後賽典赤又親自主持盤龍江上的松花壩施工。松花壩位於盤龍江出山的地方,松花壩始建時為攔河壩,系木框填土堆築而成的臨時壩。在盤龍江左岸開一乾渠,名金汁河。渠南行七十餘里,尾水亦入滇池。灌溉面積當時號稱萬頃。明萬曆四十八年(1620)雲南府水利道水利僉事朱芹重建渠首。在盤龍江中修建分水閘,閘口寬4.16m,高3.2m,閘身長9.6m。閘墩迎水端如牛舌狀,下接側向溢流堰,全長117m,高3.84m(圖2)。閘系大條石砌築,“長短相制,高下相紐。如犬牙,如魚貫,而鈐以鐵,灌以鉛。”閘門為疊梁門。工程完工後,遂改稱“松花閘”。這種以閘門控制乾渠配水、泄洪,閘堰結合,設施完備的工程樞紐,是古代無壩引水工程的又一類型。
松花壩松花壩
松花壩松花壩

明萬曆四十八年(1620)雲南府水利道水利僉事朱芹重建渠首。在盤龍江中修建分水閘,閘口寬4.16m,高3.2m,閘身長9.6m。閘墩迎水端如牛舌狀,下接側向溢流堰,全長117m,高3.84m(圖2)。閘系大條石砌築,“長短相制,高下相紐。如犬牙,如魚貫,而鈐以鐵,灌以鉛。”閘門為疊梁門。工程完工後,遂改稱“松花閘”。這種以閘門控制乾渠配水、泄洪,閘堰結合,設施完備的工程樞紐,是古代無壩引水工程的又一類型。
治理滇池,清雍正年間任雲南、貴州等地的行政負責人鄂爾泰貢獻最大,鄂爾泰涸水利官黃士傑在雍正七年到十年(1729——1732年)間,對滇池水系進行全面治理。其中包括對流入滇池的六條河流涸其他小河進行疏浚和建閘控制,以及對滇池出口新開泄水河道建閘調蓄。黃士傑還著有《雲南省六河圖說》總結了治理滇池水利的經驗教訓。
松花壩水利工程經曆元、明、清三代的經營,在盤龍江和金汁河沿岸陸續修建了多級引水涵洞和灌排渠系。松花壩渠系與滇池水系的其他河道銀汁、寶象、馬料、海源,成為滇池地區的水利工程體系,統稱昆明六河水利。
明清兩代續修堤閘,擴大了灌區。
1946年在松花閘上游約7km處建混凝土重力壩,名谷昌壩。1959年又在松花閘原址重建攔河壩,形成庫容6700萬立方米的水庫,目前總庫容已擴大到2.19億立方米,徑流面積593 平方公里,平均每年可向昆明市提供飲水量30萬噸,占昆明市自來水公司水量的60%。可灌溉農田5852.67 平方公里,最終上游形成的水庫成為灌溉、防洪、發電及供水等多種效益的工程。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