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縣

乾縣

乾縣屬陝西省鹹陽市管轄縣,轄16個鎮,總面積1002.71平方公里。轄區為大陸性季風氣候。地處關中-天水經濟區副核心地帶,毗鄰楊凌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和工業重鎮寶雞。東距省會西安60公里、西安鹹陽國際機場35公里,南距隴海線30公里,312國道、福銀高速和西平鐵路穿境而過。乾縣在黃帝時稱好畤,為祭天之所.夏朝時為雍州之域,商時為岐周之地,春秋戰國時屬秦。唐昭宗乾寧二年(895)以奉天縣置乾州。民國2年(1913)改乾州為乾縣。乾縣亦是陝西省歷史文化名城,唐王高宗李治和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合葬墓乾陵位於乾縣。“乾州四寶”-鍋盔、掛麵、豆腐腦、餷酥風味獨特,並有醬辣子、豆麵糊等多種中華名小吃。

基本信息

簡介

乾縣 乾縣

乾縣位於關中平原中段北側,渭北高原南緣。北緯34°19′36〞-34°45′05″,東經108°00′13〞-108°24′18〞。總面積994平方千米/1002.7平方千米。總人口56萬人(2004年)。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郵編:713300。代碼:610424。區號:029。拼音:Qian Xian。2006年,乾縣轄12個鎮、8個鄉:城關鎮、薛錄鎮、梁村鎮、臨平鎮、姜村鎮、王村鎮、馬連鎮、陽峪鎮峰陽鎮注泔鎮靈源鎮陽洪鎮、大牆鄉、周城鄉、大楊鄉、新陽鄉、漠西鄉梁山鄉、石牛鄉、關頭鄉

歷史

乾縣在黃帝時稱好峙,為祭天之所.夏朝時為雍州之域,商時為岐周之地,春秋戰國時屬秦。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始置好峙縣。秦始皇統一六國,建都鹹陽,好峙屬京畿輔地.北魏時改好峙為漠西縣,隋改為上宜縣,唐又置好峙.唐睿宗文明元年(684),唐高宗取葬縣北之梁山,謂“乾陵”,遂更縣名為“奉天”,以奉祀乾陵。唐德宗建中四年(183)因朱濉之亂,德9宗避難奉天,叛平,於興元元年(784)升奉天為赤縣,由京都直轄。唐昭宗乾寧二年(895)以奉天縣置乾州。爾後屢有更迭,到民國2年(1913)改乾州為乾縣。

乾縣有著光榮的革命鬥爭歷史,乾縣人民富有革命鬥爭的光榮傳統和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圍乾州以攻西安時;邑人宋企郊毅然棄官,歸附義軍。辛亥革命吳希真起兵回響不遺餘力奔走革命,被孫中山贊為“革命巨子“。1926年8月中國共產黨在乾縣建立了特別支部,傳播馬列主義,組織農民抗糧抗捐,除暴安良,在民眾中播下了革命的火種。大革命失敗後,乾縣黨組織領導民眾示威遊行,反對帝國主義侵略,32人被國民黨反動政府逮捕,王德安等9名共產黨人英勇就義。1935年冬,黨又組織了鐵佛寺武裝起義,成立了陝甘邊游擊隊,開展了地方武裝鬥爭。抗日戰爭爆發後,黨組織大力宣傳抗日救國的主張,領導乾縣人民積極投入抗日救亡鬥爭。共產黨員楊森、張庚良,抗日將領高鵬在抗日前線壯烈犧牲。解放戰爭時期乾縣黨組織得到蓬勃發展,組建了乾縣獨立大隊,跟隨主力部隊轉戰陝北、關中,譜寫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壯麗凱歌,為迎接全國解放做出了貢獻。建國後有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魏官祥、田生春等31名烈士,有為搶救國家財產英勇獻身的軍人景志強,有捨己救人的復退軍人王振西等,為我們樹立了光輝的榜樣。

歷史沿革

隸屬沿革

夏:為雍州之域清乾州城隍廟和東門商周:為岐周之地
戰國: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始置好畤縣(在今縣城東好寺村)。
秦漢:秦始皇統一六國,建都鹹陽,好畤屬京畿輔地。秦好畤縣歸內史管轄。漢武帝太初元年(公元104年),好畤縣屬右扶風。漢光武帝六年(公元30年)撤銷好畤縣,並人池陽縣晉:惠帝元康年間(公元291年),分池陽縣西部再置好畤縣。
北魏:北魏太武帝始光元年(424年),池陽縣更名寧夷縣,領本境東部地區,屬鹹陽郡,而後將好畤縣改屬右扶風郡。孝文帝太和十一年(487),分好畤縣西部置漠西縣。
隋:文帝開皇三年廢好畤縣。開皇17年(597年)改漠西縣為上宜縣。
唐:武德元年(618)又置好畤。唐睿宗文明元年(684年)。太宗貞觀八年(643年)廢上宜縣。唐高宗取葬縣北之梁山,謂“乾陵”,分好寺、禮泉、始平、武功、永壽五縣置奉天縣,以奉祀乾陵。治城即今乾縣縣城。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因朱濉之亂,德宗避難奉天,叛平,於興元元年(784年)升奉天為赤縣,由京都直轄。唐昭宗乾寧二年(895年)以奉天縣置乾州。
五代十國:置乾州,奉天、好畤屢次更迭。
宋元:置乾州,奉天縣、好畤縣屢次更迭。 

乾縣 乾縣地圖位置
明清:置乾州,轄奉天縣。
中華民國:到民國二年(1913年)改乾州為乾縣。隸屬關中道。民國十六年(1927年)廢道,乾縣直屬陝西省。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6月,乾縣人民政權建立隸屬陝西省寶雞專區,1956年改為省轄. 1 9 5 8年禮泉、永壽兩縣併入乾縣,仍由省轄. 1961年1月改屬鹹陽市,1961年8月三縣分治,歸屬鹹陽專區。1984年鹹陽地區改為鹹陽市,乾縣為鹹陽市屬縣。 

區劃沿革

1949年6月,人民政權建立,廢除鄉保甲制,實行區鄉村制。乾縣當時沿用民國區劃,改10鄉為10區,改74保為74鄉。新中國成立後,全縣正式組建為10區72鄉,後整編為10區69鄉,區鄉以序數命名。1956年3月,全縣撤區並鄉,10個區只保留臨平、陽峪2區。69個鄉合併為23個鄉,即城關、陽洪、靈源、大楊、薛錄、馬連、長留、楊漢、姜村、梁村、大王、漠西、新陽、周城、臨平、乾陵、梁山、吳店、鐵佛、陽峪、峰陽、注泔鄉。上述23鄉,其中梁山、吳店、鐵佛、峰陽、注泔、陽峪6個鄉歸陽峪區領導;新陽、臨平、周城3個鄉歸臨平區領導;其餘14個鄉均由縣直接領導。1958年4月,由臨平、新陽兩鄉分出石牛鄉,由吳店鄉分出關頭鄉,全縣成為25鄉。1958年9月,實行人民公社化,政社合一。全縣在25個鄉、248個農業生產合作社的基礎上,建立了10個大型人民公社。計有城關、長留、漠西、乾陵4個鄉建成的新華人民公社;陽洪、靈源、大楊3個鄉建成的東風人民公社;薛祿、大牆、馬連3個鄉建成的衛星人民公社;梁村、大王、姜村、楊漢4個鄉建成的紅旗人民公社;周城、新陽、臨平、石牛4個鄉建成的星火人民公社;梁山、吳店兩鄉建成的幸福人民公社;鐵佛、陽峪兩鄉建成的鋼鐵人民公社;關頭鄉建成的春風人民公社;注泔鄉建成的和平人民公社;峰陽鄉建成的峰鋼人民公社。1958年底,縣區劃作了新的調整,禮泉、永壽兩縣撤銷,併入乾縣。1959年1月。新建立的乾縣(大縣)正式成立,下轄23個大公社。原乾縣境內9個公社(此時吳店鄉劃歸永壽公社).其名稱是:城關、陽洪、薛祿、梁村、臨平、鐵佛、注泔(包括禮泉石潭、石泉兩鄉)、關頭(包括永壽甘井、儀井兩鄉)、峰陽。凡幾個鄉組成的公社,以原鄉為單位,設立管理區,以便領轄全社。1961年,大縣撤銷。原禮泉、永壽兩縣自乾縣分出。乾縣境內的9個公社,調整為23個人民公社,下轄305個大隊、1928個生產隊。同年,還另設有城關管理區,專管城鎮居民。1963年3月,薛祿公社分為薛祿、大牆兩個公社;陽洪公社分為陽洪、大楊兩個公社。全縣計25個公社,1個城關管理區。1965年9月,東街3個生產隊劃歸城關管理區,管區遂改名為城關鎮,全縣計26個社鎮。1971年5月,城關鎮與城區公社合併,稱城關公社。到1983年底,全縣共25個公社,下轄306個大隊、2059個生產隊。2000年,乾縣轄13個鎮、12個鄉。2001年,全縣撤鄉並鎮,設立12鎮8鄉:城關鎮、臨平鎮、峰陽鎮、陽峪鎮、陽洪鎮、靈源鎮、王村鎮、馬連鎮、梁村鎮、薛祿鎮、注泔鎮;梁山鄉、大楊鄉、周城鄉、石牛鄉、新陽鄉、大牆鄉、漠西鄉、關頭鄉。2005年9月,全縣原有的420個村委會合併到了256個,減少了164個。2006年,乾縣轄12個鎮、8個鄉。2012年,撤鄉並鎮,將8鄉全部更名為鎮。

自然地理

乾縣位於關中平原中段北側,渭北高原南緣,處北緯34°19′36″--34°45′05″,東經108°00′13″--108°24′18″之間。由於地處鄂爾多斯地台南緣與渭河斷裂盆地的結合部,形成南部黃土台原、中部帶狀平原、北部丘陵溝壑三個地形地貌。東鄰禮泉,西接扶風,麟遊,南連興平、武功,北臨永壽。總面積1002.7平方公里。耕地103.12萬畝。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3.1℃,無霜期為 224天,年平均降雨量573--590毫米。

礦產資源

縣石灰石蘊藏在北部,其面積約200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縣北海拔700米高程的地下斷層以北-至海拔800米高程以南,呈東西帶狀分布。即主要分布在龍巖寺、馬家坡、南張以北,邵山、羅家嶺、北注泔以南的地區,其面積約190平方公里。其次還分布在五峰山一帶,其面積約10平方公里。石灰石岩層厚度一般在1500米左右,藏量約3000億立方米。埋藏深度在40~1 50米的黃土層下。地面裸露點有五峰山、乾陵、方山3處;河谷裸露點有龍巖寺、周家河、毛郎溝、南北村溝等13處。在所有裸露點中,除乾陵文物保護區及龍巖寺不能開採外,其他均可開採。其中工業價值最好的是五峰山礦區,含碳酸鈣在97.25%以上,含氧化鈣55%以上.屬優質礦石,可以用做生產水泥、輕質碳酸鈣等建材和化工產品。

經濟概況

農業

乾縣農業資源豐富,尤以土地資源為最。全縣100餘萬畝耕地,是陝西省產糧大縣之一,為全國優質糧基地縣。主產小麥、玉米和黃豆、紅薯等。經濟作物品種繁多,主要有油菜、棉花、烤菸、西瓜、甜瓜和各種蔬菜。全縣果園占地22萬畝,出產的蘋果、梨、柿子質地優良,遠銷全國各地。廣杏御石榴也頗負盛名。境內有漆水、漠谷、泔河三條主要河流。礦產資源以石灰石為主,蘊藏量3億立方米,屬國家優質礦石,是建材、化工生產的主要原材料,有極為廣闊的開採前景。

乾縣 乾縣

種植業通過走“公司+農戶”的路子,先後引進資金近億元與陝西省種業集團公司、乾源設施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鹹陽鑫藤生態農業開發公司等合作建成了靈源紅提葡萄生產基地、鐵佛設施農業生產基地、周城中原式弓棚蔬菜基地和漠西鄉萬畝油菜制種基地。養殖業通過實施“畜牧富民”工程,建成了梁村另胡、小曲奶牛養殖、王村上官秦川牛養殖、漠西賈趙籠養雞、峰陽鴕鳥養殖場等一大批養殖專業村和專業基地。布爾山羊、小尾寒羊、秦川牛、奶牛、獺兔、七彩山雞、鴕鳥等珍奇畜禽養殖已成為農民收入新的增長點,農村產業呈現出多樣化發展的態勢。

 乾縣素有“乾縣”之稱,乾旱歷來是制約經濟特別是農業生產發展的主要因素。建國後人民政府動員民眾開展大規模的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建成了寶雞峽、羊毛灣兩大灌區,修建大小水庫17座,總庫容量1.14億立方米,打成深井、輻射井1128眼,水澆地面積52萬畝,北部修建了數萬畝梯田,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大為增強。 乾縣經濟以農業為主。建國後,乾縣農業生產逐漸擺脫傳統農業的束縛,由自給半自給逐步向商品化生產過渡。

工業

乾縣的工業生產建國後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手工業到大工業、從基礎工業到高科技企業、從單一的全民所有制到國有、集體、合資、私營並舉的發展過程。鄉鎮企業異軍突起,私營企業方興未艾。工業總產值達2.3億元。主要門類有化工、醫藥、機械加工、建築建材、紡織印染、工藝美術和食品、造紙等,主要產品有:人造板機器、中西藥品、輕鈣、重鈣、電石、水泥、電機、板紙、棉紗、紡織品、果汁、絲襪、副食、奶粉等。 乾縣是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歷史上交通較為便利。西蘭公路貫穿過境。先後修建了乾普、乾興、乾扶等主要公路幹線。實現了鄉鄉通油路,村村通沙石路。1989年建成了橫跨夾道河全長278.4米、高60米、寬9米的漠谷大橋,使千年天塹變通途,促進了乾縣東西物資交流。郵電事業也有了相應發展,全縣18個鄉鎮設立了郵電所,安裝萬門程控電話與世界各地可直撥通話。

商貿

乾縣商流貿易歷史上就比較活躍。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在國家計畫指導下,按發展商品經濟的要求,逐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體系,改獨家經營為多渠道經營,集體商業和個體商業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建成了聞名西北的三眼橋大市場,布料、服裝遠銷甘肅、寧夏、青海、新疆等地。隨著工農業生產和商流貿易的日趨活躍,財稅、金融事業有了較大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居住條件明顯改善,高檔消費品不斷增加。城鄉居民家庭中腳踏車、縫紉機、電視機巳趨於普及,不少家庭擁有錄像機、電冰櫃、機車,少數家庭還有私人小汽車。

科教文衛

乾縣文化教育歷史悠久。唐初就設有專門教育機構,宋時設儒學,元時增設社學,先後建立乾陽、紫陽、文明等書院,吸引廠四方學子。建國後,教育事業飛速發展。截至1998年,全縣計有縣轄高中7所,鄉轄國中27所,國小416所。還有市轄師範學校,林機公司西北技工學校及兩所職業中學。共有在校學生113323名。

文化、衛生、廣播電視事業也有了很大發展,已建立了縣文化館、圖書館、劇團、劇院、電影院、工人俱樂部等文化藝術活動中心。民眾性的文化藝術活動普遍開展。縣上建立了廣播電台、電視台、衛星地面接收站,安裝了閉路電視,廣播覆蓋率達85%,電視覆蓋率達95%。醫療衛生條件顯著改善,縣上建立了人民醫院、中醫院、婦幼保健院和衛生防疫站,共有:衛生機構485個,從上到下已初步形成了醫療網路。地方病、傳染病發病率大大減少。

人文歷史

乾縣有著閃光耀彩的人文歷史,古好峙為黃帝祭天之所。歷代不少帝王巡幸古奉天:秦始皇幸梁山宮漢武帝獲白麟於城北麟溝;漢宣帝因萬鳥臨集城北神雀原,下了歷史上第一道保護鳥類的詔書;唐高祖獵豹於城東黑豹峪;唐太宗、肅宗、德宗、順宗、僖宗等都因作戰到過乾地。

乾縣人傑地靈,名人輩出,名垂青史者有唐代趙隱,全家有“一烈士,三宰相,五進士,六御史”之譽;元代楊奐,著述甚豐,提倡理學,時稱“關中夫子”;清代王郡曾任台灣總兵,屢平海盜,政聲卓著;近代著名劇作家范紫東,平生創作《三滴血》等秦腔劇70餘本;著名外交家王炳南,曾擔任中美大使級會談首席代表、外交部副部長、對外友協會長等要職。

地方名人

國家官員

外交家王炳南 外交家王炳南

強富朝 南海艦隊政委
劉巨奎 甘肅省軍區司令員
徐新榮 渭南市市長
馮西寧 陝西省交通廳廳長
王 鋒 陝西省水利廳廳長
祝新民 國家電網紀委書記
李效民 鹹陽市政協主席
強文祥 原陝西省發改委主任,今為黃帝陵基金會常務副理事長
祝春榮 海南省瓊海市委書記(正廳)
上官吉慶 寶雞市副市長
張文亮 商洛市副市長
高靜樂 慶陽市副市長
呂劍人 原陝西省委書記
王炳南 原外交部副部長
何文治 原航空工業部副部長

院士

李佩成 工程院院士

作家

楊爭光 著有中篇小說集《老旦是一棵樹》等。
程海 著有長篇小說《國風》等 。
史向陽 著有長篇小說《紅瓦樓》等。
董生龍 著有小說集《金黃色的光線》等。
史飛翔 著有散文集《為靈魂尋找鏡子》、《紅塵心語》等。
黃建國 著有短篇小說集《蔫頭耷腦的太陽》、《誰先看見村莊》等。
張汝意 著有長篇小說《傾斜的黃土地》等。
黃光仁 著有《中國乾陵導遊》、《唐武則天》等書。

書畫家

陳天民 (兩次獲得蘭亭獎)
亓宏剛 《書法報》社編輯、記者 青海東方書畫院副院長
徐文鵬

交通

公路:國道G312從靈源鎮入境,經過陽洪、城關、陽峪等鄉鎮,乾縣境內近30公里。G70福銀高速斜跨乾縣境內,乾縣有乾縣北和乾陵兩個出口。省道S107關中環線和S209乾縣—湯浴經過乾縣東南部和西部鄉鎮。福銀高速

鐵路:西安-平涼鐵路2008年11月20日開工建設,為國家Ⅰ級電氣化單線鐵路,設計時速120公里,運輸能力為貨運量3000萬噸/年,單向客運量160萬人/年。預計2012年完工,乾縣境有乾縣火車站一座,位於乾縣工業區草谷村。

機場:西安鹹陽國際機場距離乾縣35公里,40分鐘車程。可以為乾縣所用。

客運:乾縣有鹹運司及乾交客運兩個運輸公司。有到西安、鹹陽、寶雞、銅川、楊陵、興平、三原等班線。其中到西安客運每天來回600多班次。各鄉鎮均有到西安、乾縣的客車。乾縣公交共有9條線路,分別到達乾縣陽洪、靈源、大楊等鄉鎮。

貨運:乾縣目前貨運主要依靠公路運輸,乾縣從事汽車貨運大小車輛近2000輛,來往於祖國的天南海北。從事貨運人數近3000人。

旅遊資源

乾縣 乾縣

乾陵

乾陵是世界上唯一的一座夫妻皇帝合葬墓,是馳名中外的旅遊勝地。乾陵位於乾縣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是唐高宗李治和女皇帝武則天的合葬墓陵,墓因山為陵,氣勢雄偉壯觀。梁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高宗和武則天兩帝的合葬墓就在此峰中。南面兩峰較低,東西對峙,中間為司馬道,故而這兩峰取名叫“乳峰”。   

懿德太子墓
懿德太子李重潤,原名李重照,是唐中宗長子。懿德太子墓位於陝西省乾縣縣城西北約三公里的乾陵東南隅.從墓葬的形制、規模、隨葬的玉哀冊、貼金甲馬騎俑,壁畫中的列戟、三出闕來看,都是目前唐代墓葬等級最高者。 

永泰公主墓

永泰公主名李仙蕙,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孫女,中宗李顯的第七女,嫁於武則天的侄孫附馬都尉武延基,公元701年,死於洛陽,年僅17歲。這是解放以來發掘的唐墓中最大的一座。

乾縣彌陀寺生態觀光旅遊區 

 彌陀寺生態觀光旅遊區是以乾縣彌陀寺為主體,修造的一個容佛事活動,生態農業、旅遊觀光、水上樂園、休閒度假於一體的宗教文化生態觀光旅遊區。位於乾縣陽洪三坳村以北的泔河水庫南岸,占地260畝,自然生態景觀宜人。農曆三月廿八日至農曆四月初七將在這裡舉行大型佛事活動,並有秦腔戲劇助興。

 乾陵、盤州村農家樂 
乾陵農家樂一條街位於乾陵柳池村,距乾陵東門入口處100米。盤州村農家樂位於乾縣縣城20公里,是唐朝薛仁貴屯兵習武之地。農家樂是一個以住農家屋,吃農家飯,與民同樂為主題的田園休閒度假村。遠離城市、空氣清新、環境優美、民風純樸、自然風光好,是遊客休閒度假的好去處。在這裡遊客能吃到乾州有名的鍋盔、掛麵、豆腐腦、豆麵糊糊、野兔、攪團等名特小吃,參與農家的各種娛樂活動,使遊客真正享受到置身自然,返樸歸真的田園生活。

乾縣黃土民俗村 

在舉世聞名的乾陵腳下,有一古老村落——乾陵黃土民俗村,是當年修造乾陵時能工巧匠居住遺址。現存窯洞民居和黃土“龍洞”,經外商投巨資修複利用,集中展示了炎黃子孫上下五千年一脈相承繁衍生息的民風民情和窯洞文化的的淵源奧秘.您將在豐富多彩的民俗節目表演和參與中,切身感受到黃土地特有的粗獷熱烈、淳樸憨實的民俗氣息。是中國首座展示漢文明史和黃土民俗文化的大型涉外旅遊景點。

武曌園 

武曌園座落在氣勢磅礴、宏偉壯觀的乾陵腳下,園內建築典雅,自然景觀秀麗,是一個集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為一體的綜合性、全方位文化旅遊場所,占地面積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萬餘平方米,主要參觀點有武則天生平館、武則天傳奇觀、武則天感業寺、天然湖泊等。

乾縣鐵佛 

鐵佛寺位於陝西省乾縣境內的清涼山麓。相傳漢朝峙清涼山上曾有一座清涼寺,僧眾千餘,規模宏大,至萬曆年間毀於火焚,唯余鐵佛一尊。後人移鐵佛於清涼山腳,並建鐵佛寺以供祀之。現寺中仍保存有直徑807厘米的柱底石。由此可以想見鐵佛寺當年之盛。

風情民俗

陝西麵條待客風俗

陝西關中及關中以北吃麵食較多,因此麵條的花樣百出,如剪面、扯麵、乾麵、喜面等,其中它的一些做法、吃法代表禮儀,久而久之形成一種風俗。團面:在家人如丈夫或兒子出遠門時,全家人一齊吃這種面,表示給外出的人祝福。做法:將煮好的長麵條,盛入碗內,再加入調料、蔬菜之類,香氣四溢,熱浪滾滾。壽麵:在家中為老輩人過生日祝壽時吃的麵食。做法:麵條要做得細長,煮好盛人碗中,灑上香菜葉,加入調好的鮮湯進食。紅面:表示吉祥如意,新的一年日子越過越紅火興旺。一般都在每年最後一天吃這種麵食。做法:把面擀好切成粗細均勻的長面,煮熟盛進碗裡後,調進蔥花、蛋花、香油、紅辣子油,其味香,面呈紅色。蛋面:一般為丈母娘對新婚的女婿煮這種面,表示喜歡女婿。做法:把麵條煮熟後,再往鍋里打若干個雞蛋,調好一起撈出來吃。粥面:一般為每年臘八吃,俗稱“臘八粥”,表示舊的一年已經過去,新的一年一定會豐衣足食。做法:首先把綠豆、黃豆、蘿蔔、花生、雜豆煮成八成熟,再把面擀好切細,放人鍋里一起煮,熟後加入佐料。冷麵:表示不動煙火,用於紀念不求榮華富貴、不謀官職的晉國著名人物介子推,一般在清明節前後吃,人稱“寒食”。但在炎熱的夏季,吃這種麵食也較普遍。做法:將面擀好切細,煮熟後放在冷水中冷卻,然後撈出控乾冷水,盛碗加調料進食。

特色小吃

乾縣鍋盔
乾縣鍋盔公元六二四年至七零五年,為唐高宗李治與女皇武則天修築合葬墓乾陵時,因工程浩大,民工甚眾,烹食困難,監工士卒便用頭盔烙饃,因而得名。茲後多經改進,形成獨具風味的食品。鍋盔直徑八寸,厚六分,形似菊花,內瓤起層,美味可口。

乾縣 乾縣剪紙

乾州豆腐腦
陝西省乾縣地方傳統風味小吃,用黃豆磨漿點制而成。其特點是:色白軟滑,味美可口。含豐富的蛋白質、不飽和脂肪酸、胡羅卜素和鈣等營養素,並易於消化。

民間藝術

乾縣剪紙 
乾縣人過春節或新婚嫁娶都要剪貼窗花,布置房間,以求人壽年豐,吉祥如意。窗花按內容分為三類:一類是戲劇人物,如“花亭相會…三娘教子…青白二蛇…孫悟空盜扇”“劉海戲金蟾”等;二類是花鳥蟲魚,如“孔雀開屏”“春燕剪柳”“二龍戲珠…鴛鴦戲水…丹鳳朝陽…魚兒鑽蓮”等;三類是藝術字和圖案花卉,如“雙喜”“彩雲”“佛壽…石榴”“桃”等。

乾州大地蛟龍轉鼓 

蛟龍轉鼓是流傳於陝西省西部的一種民間鼓舞,在乾縣尤為盛行。因鼓腔上繪有“蛟龍”,所以又稱蛟龍轉鼓。蛟龍轉鼓氣勢恢宏,體現了關中西部人民的精神風貌和鄉土文化。

蛟龍轉鼓一般在元宵節表演,屬集體樂舞藝術,由15人到50人組成,也有百人參加的壯闊場面。蛟龍轉鼓在表演形式上分“座鼓”和“轉鼓”。表演“座鼓”時,鼓行前排,鑼插其間,鐃鈸置後,號手兩邊,鼓只敲而不轉,“轉鼓”顧名思義就是鼓圍成一個大圓圈或幾個小圓圈,指揮居中,號手兩側,在鼓轉的過程中鼓槌高舉一擊,鐃鈸呈弧形圍於大圈之外。號一般是開始奏鳴的引子,蛟龍轉鼓的擊鼓者是表演的中心,在或公轉或自轉的過程中,隨鼓點翩翩起舞,可稱“舞步一絕”。根據不同的表演方式鼓隊有“月牙形”、“一字形”等。
蛟龍轉鼓沒有腳本樂譜,舞蹈、曲牌、鼓點僅靠藝人們的口述或記憶流傳至今,在流傳的過程中藝人們不斷加工、整理,形成了獨特的藝術形式和強大的藝術魅力。蛟龍轉鼓以其傳統性、民族性、藝術性,成為鼓樂和舞蹈藝術結合的一枝民間鼓舞奇葩。 

唐朝君主陵墓

隋朝君主陵墓

君主 陵墓地點
隋文帝—楊堅泰陵[隋]陝西省扶風縣三峙原
隋煬帝—楊廣煬帝陵江蘇省揚州市雷塘
隋孝成帝—楊昭莊陵
隋恭帝—楊侑莊陵陝西省乾縣陽洪鄉

陝西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