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簡介
清代東北政區名。順治元年(1644)﹐以盛京(今遼寧瀋陽)為留都﹐置內大臣統轄東北全境。三年改內大臣為昂邦章京。康熙元年(1662)改漢稱為鎮守遼東等處地方將軍。四年改鎮守奉天等處地方將軍。至乾隆十二年(1747)定名盛京將軍﹐主要負責當地軍政事務(見清將軍)﹐併兼管奉天府尹事務大臣﹐監督府尹。康熙後盛京將軍轄境﹐東至興京邊二百八十里吉林烏拉界﹐西至山海關八百餘里山海衛界﹐南至金州(今遼寧大連)南境七百三十餘裏海界﹐北至開原邊二百六十餘里。將軍下設副都統(初名梅勒章京)二員。雍正五年(1727)增為三員﹐分駐盛京﹑錦州﹑熊岳三城。同時還於重要城﹑堡﹑關門地方設城守尉﹑防守尉﹑協領﹑佐領﹑防禦等官率兵駐紮。後因海防緊要﹐道光二十三年(1843)熊岳副都統移駐金州﹐更名金州副都統。光緒元年(1875)為守護永陵﹐新設興京副都統。五年添設圍場海龍總管﹐六年定圍場總管加副都統銜。
另沿奉天與吉林﹑內蒙古柳條邊設威遠堡等十餘處邊門﹐亦派官兵駐守﹐分屬盛京兵部及各地副都統﹐並統屬於將軍。同時﹐盛京將軍還負責監督哲里木盟的科爾沁六旗。
清統一全國後﹐奉天地區仿順天府事例﹐設民署民官管理漢族事務。在時間上可分兩個時期﹕
封禁期
順治十年至鹹豐十年(1860)﹐除短時外﹐主要為“封禁”期﹐順治十年設遼陽府(今遼陽)﹐轄遼陽(附郭)﹑海城二縣。十四年罷遼陽府﹐於盛京置奉天府﹐設府尹(專管盛京地方民人事務)。康熙三年增承德(附郭)﹑蓋平(今蓋縣)﹑開原﹑鐵嶺四縣﹐升遼陽縣為州。於此稍前﹐康熙元年在遼西錦州地方置錦\縣﹐三年於廣寧(今遼寧北鎮)設廣寧府﹐另置廣寧縣﹑寧遠州﹐並隸廣寧府。四年罷廣寧府﹐改設錦州府﹐移治錦\縣。錦州府及所屬州縣﹐均受奉天府尹管轄。雍正四年奉天府境域擴大﹐於吉林烏拉置永吉州﹐寧古塔(今黑龍江省寧安)置泰寧縣﹐伯都訥(今吉林扶餘)置長寧縣。此時奉天府轄境北至長寧縣松花江八百七十里蒙古界﹐東北至永吉州穆稜河二千零四十餘里寧古塔界。西北至義縣大寧堡四百五十餘里界。七年罷泰寧縣。乾隆元年罷長寧縣﹐併入永吉州。十二年永吉州改吉林廳﹐隸吉林將軍。至此奉天府轄境縮小﹐僅及東北開原以南遼瀋和半島地區。至鹹豐十年奉天府尹轄奉天﹑錦州二府﹐遼陽等四州﹐以及五廳八縣。這些府﹑廳﹑州﹑縣主要分布在遼河兩岸和濱海地區。弛禁開放期
鹹豐十年後﹐根據中英《天津條約》規定﹕首開遼河下游牛莊為商埠﹐後因遼河淤積﹐十一年改為營口﹐遂使營口成為東北第一個向外國開放的通商口岸。 此後清政府鑑於形勢﹐廢除“封禁”﹐採?耙潑袷當摺閉摺V腥占孜繒秸岍o光緒三十一年東北全部開禁。又兼東清(後改中東)鐵路興建﹐於是關內齊魯﹑燕﹑晉一帶農民大量移居東北。東北民政管理體制和區劃體系逐步完備。為鞏固海防﹐加犟邊疆治理﹐同治五年(1866)改山海關監督為奉錦山海關兵備道﹐並加按察使銜﹐轄沿海金州廳﹑岫巖州﹑復州﹑海城﹑蓋平等地。同年設營口海防同知﹐以加犟海關管理。光緒二年命盛京將軍兼管奉天府尹﹐加兵部尚書右都御史銜﹐總督奉天旗民地方軍務兼理糧餉關防。加奉天府尹二品銜﹐以右副都御史行巡撫事。各州縣滿漢兼用。三十三年裁盛京將軍﹐改設奉天省﹐置巡撫。至宣統三年(1911)奉天省共領四道﹑八府﹑五直隸廳﹑三散廳﹑六州﹑三十二縣。光緒末年﹐奉天(瀋陽)﹑安東﹑大東溝﹑遼陽﹑鳳城﹑新民﹑鐵嶺﹑通江子﹑法庫門﹑大連等十處闢為商埠。隨著東清南滿鐵路支線(1903)﹑京奉(1907)﹑安奉(1910)等鐵路建成﹐奉天省的交通和地理面貌發生了很大變化。大連以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天然的港灣條件﹐取代營口而躍居東北第一大港。昔日的遼河﹑松花江﹑鴨綠江水運日趨衰落﹐舊時驛站交通被取代﹔一些新的經濟和交通中心很快集向鐵路沿線。奉天發展
東北
大約當西班牙艦隊航行於海上,英國仍受制於人的時候,滿洲東部山區崛起一個好戰的部落,開始對我們稱之為南滿洲的明朝地方政權構成巨大威脅。在此之前南滿洲廣闊的平原沃野,一直為漢族移民所控制,形成眾多的城鎮和村莊。此時腐朽的明王朝搖搖欲墜,行將崩潰,為擊退這些強悍部落的進攻,使盡了招數,但終以失敗告終,眼看著一個接一個的城鎮陷落了,而那些不想丟掉性命的人則剔了發梳起了辮子。滿人鼓勵臣服的漢人聚集在勝利者努爾哈赤的麾下,組建起“漢八旗”。但是,他們並沒有就此止步,直到統一全國,建立起嶄新的清王朝,對中國進行長達270年統治之後,剛剛退出歷史舞台。奉天在被滿人占領前就是一座重要的城市,後來滿人把其作為自己的首都,現在的城市和皇宮就是那個時代留下來的產物。奪取北京之後努爾哈赤的孫子,即清朝第一位皇帝把首都遷到那裡,奉天則一直別當做龍興之地加以管理,而清朝創建者努爾哈赤及其兒子的陵墓也在附近。
居民
在滿洲人口構成中,滿人比例一直不高,居民以混合的人口組成,最初,與滿人血緣相同的土著部落分布在山區,漢人則定居在平原。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通婚已經使滿漢之間的差異越來越小,實際上人們很難再把滿人,旗人和漢人區分開來。居民普遍使用漢語,滿語已經完全失去了生命力,和北京一樣,奉天的朝廷官員也講方言。只是在滿族的發源地,還明顯地保留著舊日的傳統,不禁使人聯想起征服者努爾哈赤生活的時代。在南滿洲,仍然有一些滿人聚集的城鎮和村莊,尤其在古老的皇陵附近。那裡的人們特別排外,而且只在滿人內部通婚。在遙遠的北方滿人的特色明顯一些。但在南滿洲的大部分地區,幾乎看不到滿人的身影。因為最初活躍在這裡的滿人已經別派往全國各個主要城市擔任駐防任務去了。那些初來咋到的觀察者會問:滿洲人怎么可能是漢人呢?因為,無論去哪裡他們都會看到奇怪的,別具一格的和非常有代表性的滿人婦女的髮式從那閃閃發光的,鍍銀的,鍍金的和彩繪的裝飾品有所觸動。他們穿著滿人的長袍,而不是漢族婦女常穿的夾襖和裙子;她們用天足走路,而不是如漢族婦女一樣把腳裹成殘疾像跛子一樣走路,如此的滿人風格怎么能是漢人呢?事實是她們不是滿人而是滿洲人。
“您的老家在哪裡?”“我的老家在山東。”“您到滿洲多少年了?”“兩百年.”他莊重的回答。
每年,移民任然繼續從山東,直隸和其他省份湧入滿洲。在老家反對漏齒而笑和留長指甲的婦女們解開小女兒一英寸的裹腳布,隨著丈夫來到遙遠的滿洲,在天足打攪和面色紅潤的北方姐妹中間住了下來,幾年後家中的姑娘長大了。她們長著天足,穿著滿人的服裝,等到了應該談婚論嫁的年齡,還按照滿人的習慣盤起頭髮,因為他們已經是滿洲人。人們從古老的祖居地遷徙而來,各個省份的的眾多家庭聚集在一起,保守偏見和迷信色彩明顯減少。地方觀念和習俗常常面臨巨大的挑戰,最後通過互相的密切交往很多東西融合了,因此從一定意義來說與那些居住在中國長城以南,仍然按照傳統方式生活的同胞們相比,滿洲人更樂於接受新鮮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