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躍簡介
田徑運動中的跳躍項目,是運用人體自身的能力(或同時藉助一定的器材--撐竿),通過一定的運動形式,使人體騰越儘可能高的高度或跳越儘可能遠的遠度。跳躍運動的力學基礎。田徑運動的跳躍項目屬非周期性項目,各個跳躍項目,雖然運動形式和要求不同,但有其共同點,即人體的運動都是從靜止狀態開始向前跑進,而後轉變為騰空,最後是落地。通常以拋射運動規律作國田徑跳躍運動的力學基礎。詳細說明
一、 跳躍運動的力學基礎 通常以拋射運動規律作國田徑跳躍運動的力學基礎。
(一) 跳躍的騰起初速度
騰起初速度是決定跳躍的高度或遠度的最重要的因素。它由助跑水平速度與起跳中所產生垂直速度相結合,由人的身體能力和技術水平所決定。為了獲得最大的騰起的初速度,根據取得高度或遠度的不同,對水平面速度和垂直速度有著不同的要求。
跳高,為了取得儘量高的高度,主要是垂直速度,因此,在充分發揮和平共處利用水平速度的情況下,儘可能地獲得最大的垂直速度,而跳遠為了取得儘量遠的遠度,儘可能地獲得最大的水平速度。
(二) 跳躍的騰起角
騰起角是指起跳結束,離地騰起時,身體重心的騰越方向與水平線的夾角。根據拋射公式要取得最高的最高騰空高度,騰起角應是直角,但是,在實踐中並不是這樣。跳起時還需要有一定的水平速度,保證身體越過橫桿。同時,隨著跳高技術的發展,助跑速度越來越快。經研究表明,快速助跑所獲得的動量,可以在起跳時加大起跳腿支撐用力的作用,從而提高起跳的功率。因此在跳高中,越來越強調發揮和利用助跑水平速度來提高起跳效果。如果根據拋射公式的要求,單純地去追求接近60度的騰角度時,必須極大的限制助跑水平速度的發揮和利用。在實踐中是不得增大垂直速度和提高起跳效果的。從背越式與俯臥式的比較中可以看出,背越式中助跑水平速度的發揮和利用都有大大地超過俯臥式,所以背越式的騰起角度也明顯地小於俯臥式,其起跳效果也優越於俯臥式。在跳遠中,根據拋射公式,騰起角應是45度。但是,跳遠時人向前跑進速度可達到10米/秒以上,可是垂直速度不能達到這一水平。如果為了追求45度角這個力學公式中的最佳值而降低水平速度,則會使跳躍的遠度受到很大的影響。為此,在實踐中,只能是儘量增加水平速度,並達到儘可能大的垂直速度。跳遠起跳時的騰起角為18--24度。
二、 跳躍運動技術
的組成田徑運動的跳躍項目屬非周期性項目,各個跳躍項目,雖然運動形式和要求不同,但有其共同點,即人體的運動都是從靜止狀態開始向前跑進,而後轉變為騰空,最後是落地。因此,各項跳躍運動都有可以分成四個緊密相連的動作階段,即;
人體向前水平移動階段--技術上稱作助跑;
人體向前水平移動轉變為向前上運動階段--技術上稱作起跳;人體離地後的空中騰越階段--技術上稱作騰空;人體騰空後著地階段--技術上稱作落地。
(一)、助跑
助跑的任務是獲得高的水平速度,為高效率的起跳創造有利條件,並保證起跳腳在助跑最後能準確地踏上起跳點或起跳板。
根據各個跳躍項目的需要,對助跑的距離、路線、方式、動作和速度等方面都有各自在同的要求。
助跑動作,基本上與短跑基本相同,但由於助跑不僅要發揮高的水平速度,而且還要為起跳做好準備,所以助跑動作有其本身的特點。
助跑速度,由於受到起跳的制約不能象短跑那樣,發揮到最高速度。但是在能有效完成起涉的情況下,應當儘量提高助跑速度。
助跑的最後幾步,在完整的跳躍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要保證助跑中所獲得的高速度,儘量少損失地過渡到起跳,使助跑與起跳緊密地銜接起來,從而提高起跳效果。為此,在最後幾步助跑時,要求跑的步幅大,步頻高,身體重心迅速而平衡地前稱,加速節奏明顯。與短跑相比較,從動作結構和形式上看,並不出現明顯的變化。
(二)、起跳的任務
是充分利用助跑的水平速度,使人體按適宜的騰起角方向騰起,從而獲得最高的騰越高度或最大的跳越遠度,起跳是完整跳躍技術中的關鍵部分。
根據各個跳躍項目的不同需要,應採用不同的起跳動作形式。
跳遠是在儘量減少水平速度的情況下,力求取得必要的垂直速度。因此,起跳時,起跳腳的著地點相對地林靠近身體重心的投影點。身體迅速前移,以積極有力地起跳動作取得必要的垂直速度,使人體向前向上騰起。跳高是在充分發揮和利用水平速度的情況下,通過起跳動作加大垂直速度,使人體向上向前騰起。因此,起跳時腳的著地點,相對地遠離身體重心投影點。
起跳時,起跳腳的著地點離身體重心的投影點,不論是相對地近還是相對地遠,它都是在身體重心投影點前面,因此,由於腳在支撐點受阻,必然使水平速度有所損失。然而,由於支撐點的制動,卻能使身體改變運動方向,沿著適宜的騰起角的方向,向空中騰起。起跳腳踏上起跳點時,都是以腳跟先接觸地面,並迅速地滾動至全腳掌支撐,即所謂"滾動式"的著地法。
起跳腳踏向起跳點時,由於受到助跑向有跑進速度的作用,使支撐動作授予到很大的衝力,所以迫使起跳腿的伸肌進行退讓工作。肌肉進行這種退讓的緩衝工作。可以減輕起跳腿著地時的制動力,並積極地拉長起跳腿伸肌,這樣可以利用肌肉的彈性,為快速有力地蹬伸創造有利條件。同時,在起跳腿緩衝過程中,又要使身體取得蹬伸前的合理姿勢,為沿著適宜的騰起角方向向空中騰起創造條件。例如,在跳高起跳中,身體的前傾,應儘量使身體重心處於蹬伸時垂直向上用力的作用線上。而在跳遠起跳中,要求身體迅速移過支撐點,使身體重心處於蹬伸時能夠提高向前用力的效果。
起跳腿蹬伸是產生騰起初速度的主要動作。在蹬伸時,起跳腿快而有力地充分伸展髖、膝、踝三關節,同時還要提肩、拔腰,以及與擺動腿和兩臂的擺動動作協調配合。
擺動動作在起跳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在起跳中,當擺動腿加速擺近支撐腿時,對起跳腿起著減輕壓力的作用,當擺動腿加速擺離支撐腿時,而對壞蛋跳腿起著增加壓力的作用;最後,當擺勸腿減速擺離支撐腿時,又對起跳腿產生減輕壓力的作用。因此,在起跳中,當起跳腿依次完成放腳著地、緩衝和蹬伸動作時,必須與相應產生減壓--加壓--減壓作用的擺動動作,依次配合一致,這樣才能達到應有的效果。
擺動腿的擺動有直腿擺和屈腿擺兩種。直腿擺的擺動半徑大,動量大,同時能提高起跳結束時的身體重心位置;屈腿擺的擺動半徑小,角速度大,有利於加快起跳速度。兩臂的擺動,除了具有擺動的同樣作用外,還有助於提肩和伸展軀幹,以及維持身體平衡。
(三) 騰空起跳騰起後
,身體重心的運動軌跡,在沒有外力作用的情況下,是不會改變的。但是,人體可以利用內力的作用,支配身體某一環節活動,而促使相應的身體環節產生補償的位移。在騰空階段,這種補償性位移,只能改變身體有關環節的位置,而不能產生新的騰空高度或遠度。因此,可以利用這種原理,在騰空中有目的的完成一系列動作,以達到充分利用騰起高度,儘快地越過橫桿,或者有效地維持身體力行平衡,儘量延長騰空時間,救是跳越最遠的水平距離的目的。
為了更有效地完成騰空階段的任務,必須使人體在空中產生鏇轉動作,併合理地調節鏇轉速度。
(四)、落地
人體騰空後,由於重力作用,上升速度逐漸減慢,當上升速度減到零時,身體重心達到最高點,而後便開始下落。此時,人體受策略加速度的影響而加速下落,著地時對人體產生很大的震動。為了減輕這種震動,一般當手、腳一接觸落點時,立即屈肘、屈膝緩衝或倒體、團身等。同時,注意落地區的設施,如海綿坑的布置,及沙坑的鬆軟都要保證十分安全。
在跳躍遠度項目中,落地時不僅要注意安全,而且還要注意不影響跳躍成績。因此,落地前,一般都上體前傾,兩腿向上舉起,不致使腿過早下落,儘量延長騰空時間,以增加跳躍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