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烏蘭浩特(蒙古語,意為“紅色的城市”)位於大興安嶺南麓,內蒙古自治區東部,科爾沁草原腹地。總面積865.15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23平方公里,總人口28.3萬人,城市人口21.7萬人,轄7個街道辦事處、4個鎮,愛國街道、和平街道、興安街道、勝利街道、發發鐵西街道、都林街道、五一街道、永聯街道、烏蘭哈達鎮、居力很鎮。共有蒙古、漢、滿、朝鮮、回等17個民族,蒙古族人口占總人口數的25.9%。 烏蘭浩特市原名王爺廟,因清朝第三代札薩克圖郡王鄂齊爾在此建立家廟而得名。1947年5月1日,全國第一個少數民族自治政府—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在這裡成立。同年11月,王爺廟改稱為烏蘭浩特市。 1949年12月,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西遷。1964年7月,取消市建制,隸屬科右前旗。1980年7月26日,經國務院批准,恢復了烏蘭浩特市建制。現為中共興安盟委、盟行署所在地,是全盟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 烏蘭浩特市地處地理坐標是:東經 121°50′至122°20′,北緯45°55′至46°18′。北部為山地,南部為沖積平原,東、西、南三面環水,平均海拔263.6米,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氣溫5.0℃,年均降水量442.6毫米,年均日照2875.8小時,無霜期134天。歷史
烏蘭浩特(蒙語,漢語意思為紅色的城市)地處祖國北部邊疆,位於大興安嶺南麓,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科爾沁草原腹地。烏蘭浩特市是一座歷史悠久,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城市。這座城市原名為王爺廟,她以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札薩克圖旗第三代郡王鄂齊爾在此建的家廟而得名;她更因烏蘭夫等一大批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此開闢革命工作,建立了全國第一個省級少數民族自治政權而輝煌。1947年5月1日,內蒙古自治政府在烏蘭浩特宣告成立,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聯名發來賀電,"曾經飽受苦難的內蒙古同胞,在你們的領導下正在開始創造自由光明的新歷史。我們相信,蒙古民族將與漢族和國內其它民族親密團結,為著掃除民族壓迫,建設新內蒙古與新中國而奮鬥!",從此揭開了紅城人民創造自由、光明新生活的歷史篇章。烏蘭浩特市復建20多年來,先後獲得全國基本無文盲市、全國科技工作先進市、全國教育兩基達標先進市、自治區衛生城、全區七星級文明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等諸多榮譽稱號。
在歷史沿革方面,烏蘭浩特在春秋戰國時期為東胡活動之地。漢代初,隸屬幽州刺史部遼東郡,仍為東胡活動地區。東漢末年,鮮卑族強盛起來,本地區為鮮卑活動地域。南北朝時期為室韋活動地區。隋唐時期為霫的活動地區。唐總章二年(669年),隸於居延都督府;唐元和十五年(820年),隸屬於室韋都督府。遼代屬上京道泰州金山縣。金代為臨潢府路泰州轄地,軍事上歸東北路統軍司節制。元代屬遼陽行省泰寧路。明代初為泰寧衛轄地,隸屬大寧都司。永樂四年(1406年),在今烏蘭浩特地區增設木答里山衛,鏇歸該衛所轄,改隸於奴兒乾都司。清代活動在今烏蘭浩特市境一帶的是科爾沁蒙古。崇德元年(1636年),漠南蒙古統一,十六部四十九蒙古封建主承認後金皇太極為蒙古可汗。清對蒙古地區拆部編旗,科爾沁部因較大而劃分為6旗,分左右兩翼,每翼3旗,烏蘭浩特地區位於科爾沁右翼前旗(亦稱札薩克圖郡王旗,簡稱札薩克圖旗)境內,歸該旗領屬。
康熙三十年(1691年),札薩克圖旗第三代郡王鄂齊爾在今市區內修建家廟,當地民眾稱"王爺廟",並把該廟所在地亦稱為王爺廟(今烏蘭浩特市區)。
在中華民國時期,按照中華民國政府於民國元年(1912年)八月十九日發布的《蒙古待遇條例》規定,盟旗設定及蒙古王公"原有之管轄治理權一律照舊"。1929年東北軍在王爺廟設定興安屯墾公署第一墾殖局,該局曾將王爺廟改稱"興安鎮"。
在東北淪陷時期,1932年,日本侵略者和偽滿洲國政權在王爺廟設定興安省,領興安南、興安北、興安東3個分省(後增設興安西分省)。是年,興安鎮改稱王爺廟街。1934年12月,撤銷興安省,同時將興安4個分省直稱為省。1935年,興安南省公署由鄭家屯遷至王爺廟街。1943年,在王爺廟街設興安總省。
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2月15日,在王爺廟街成立東蒙古人民自治政府和興安盟政府,4月,以上兩府撤銷。同月,成立王爺廟街公署,歸西科前旗領導。28日,在王爺廟街成立興安省政府和興安盟政府。8月,王爺廟街公署改為王爺廟街政府,直隸於興安盟政府。1947年5月1日,在王爺廟街成立內蒙古自治政府,25日,撤銷興安省政府。11月28日,王爺廟街改稱"烏蘭浩特"(蒙語,漢語意思為紅色的城市),並升格為市。
解放後,1949年12月,內蒙古自治政府由烏蘭浩特市遷往張家口。1953年2月1日,在本市成立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區行政公署。5月10日,政務院決定將烏蘭浩特市改為內蒙古自治區直轄市,具體領導工作交由東部區行政公署負責。1954年4月30日,東部區行政公署撤銷,本市由自治區直轄改隸屬於呼倫貝爾盟。1958年8月20日,內蒙古黨委批覆烏蘭浩特市與科爾沁右翼前旗(以下簡稱科右前旗)合併,對外仍稱烏蘭浩特市。1964年7月20日,國務院批准撤銷烏蘭浩特市建制,改為烏蘭浩特(鎮級),隸屬科右前旗。1969年8月,烏蘭浩特隨科右前旗劃歸吉林省白城地區,1979年8月隨科右前旗劃回內蒙古呼倫貝爾盟。1980年7月26日,國務院批准恢復興安盟和烏蘭浩特市建置,興安盟行署駐烏蘭浩特市。
區劃變遷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1946年8月,王爺廟街公署改為王爺廟街政府,由隸屬西科前旗改隸屬於興安盟政府。王爺廟街設愛國、和平、新生、鐵西和南區5個區,各區分設若干居民委員會。1947年11月28日王爺廟改稱烏蘭浩特並升格為市後,市政府建立愛國、和平、新生、鐵西和南區5個區政府,各區政府下設街道委員會或村公所。
愛國區政府轄5個街道委員會;
和平區政府轄4個街道委員會;
新生區政府轄4個街道委員會;
鐵西區政府轄一村(現紅光村)、二村(現紅星村)、三村(現紅城村)3個村公所。
南區政府轄5個街道委員會和1個村公所。
市區範圍東至洮兒河,西至歸流河,南至洮兒河與歸流河匯流處,北至現城效鄉飼養場。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 :1950年,撤銷愛國、和平、新生和南區4個區政府,改設區公所。1952年,鐵西區政府改稱郊區人民政府,1954年該政府撤銷,恢復鐵西區人民政府。1955年,各區公所撤銷,原各區公所組建若干個居民委員會。1956年8月,成立鐵西鄉和南窯鄉。
1958年8月,本市與科右前旗合併,變為區級市,鐵西鄉和南窯鄉合併成立市郊鄉。1961年3月,科右前旗居力很公社的永聯大隊劃歸本市(1975年,永聯大隊分為永聯、查乾2個大隊)。
1964年7月20日,本市建制撤銷。
1980年7月恢復市建制後,同時將科右前旗烏蘭哈達、義勒力特、居力很3個公社和歸流河公社的三合大隊劃歸市轄。市區設愛國、和平、興安、勝利、鐵西5個街道辦事處,郊區設烏蘭哈達、義勒力特、居力很和城郊4個公社。
1984年3月,郊區4個公社分別改稱為烏蘭哈達蘇木、義勒力特蘇木、居力很鄉和城郊鄉,各鄉、蘇木所轄生產大隊分別改稱村或嘎查。
1986年4月,將鐵西街道慶豐街以北部分劃出,建立都林街道。
1990年9月,將愛國街道嶺南街以北部分劃出,建立五一街道。
2006年,將永聯鎮更名為永聯辦事處,2007年將永聯辦事處更名為城郊辦事處。目前,烏蘭浩特市下轄兩鎮、八個辦事處,分別是居力很鎮、烏蘭哈達鎮,興安、愛國、五一、都林、勝利、和平、鐵西、城郊辦事處。
如今的烏蘭浩特市總面積865.15平方公里,建成區面積23平方公里,總人口30萬人,共有蒙古、漢、滿、朝鮮、回等17個民族,蒙古族人口占總人口數的25.9%。
地理位置:烏蘭浩特市地處地理座標是:東經121°50′至122°20′,北緯45°55′至46°18′。區域優勢明顯,距哈爾濱、長春、瀋陽400公里左右。
烏蘭浩特是興安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其地理位置十分獨特,大興安嶺群山環繞,罕山為其依靠,北部為山地,南部為沖積平原,東、西、南三面環水,平均海拔263.6米。發源於大興安嶺密林深處的洮兒河和歸流河分別從城東、城西流過,城南有10多萬畝連片開發的水稻田,城北30公里處有察爾森水庫,勝似"塞北江南"。
氣候條件: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氣溫5.0℃,年均降水量442.6毫米,年均日照2875.8小時,無霜期134天。
資源特產
烏蘭浩特市資源豐富,開發前景廣闊。土地資源:全市有耕地 27 萬畝,其中水田10萬畝,綠色無公害水稻種植面積3.5萬畝,無公害蔬菜基地1萬畝。工業用地充足,有自治區重點扶持的全區20個開發區之一——烏蘭浩特經濟技術開發
區,開發區總規劃面積21.24平方公里,目前有2.2平方公里完成 "三通一平" ,達到了企業入駐條件。水資源:與北方其他城市相比,本地區具有較豐富的水資源。市內洮兒河、歸流河年徑流總量7.7億立方米,洮兒河上游察爾森水庫最大蓄水量13億立方米,年均蓄水量4.2億立方米。全市年均自產水資源總量9.45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年均徑流量7.78億立方米,地下水總補給量1.67億立方米。全市水資源可利用總量 3.9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可利用量2.8億立方米,地下水可利用量1.1億立方米。礦產資源:境內瑩石,建築用砂石,砂質粘土,建築用岩石分布廣泛,儲量十分可觀。有銅、鐵、鉛、鋅、大理石等多種礦藏,其中銅產量居自治區第二位。林業資源:全市有林地面積1.1 萬公頃,活立木蓄積量35.5萬立方米,林木覆蓋率41%。林區和山區多產木耳、蘑菇、猴頭、蕨菜等多種經濟價值較高的山珍,有沙參、黨參、桔梗、防風等多種中草藥材,並有飛龍、白天鵝、山雞、鹿、犴、熊、狍子、黃羊等珍禽異獸。農畜產品資源:年產糧食穩定在5.5萬噸左右,其中優質玉米2.3萬噸,水稻2萬噸,大豆800 噸。綠色無公害水稻可年產1.5萬噸,產品熱銷北京、上海、天津等許多大中城市。牧業年度牲畜頭數15萬頭(只),以奶牛、肉羊為主。全市目前有奶牛8.5萬餘頭,日產鮮奶350餘噸;肉羊存欄6萬隻,年產優質羊絨 3000公斤,羊毛24萬公斤,羊肉80萬公斤,皮張6.2萬張。基礎設施
烏蘭浩特市基礎設施完善,經濟建設條件優越。交通條件:烏蘭浩特機場可起降中型客機,已開通至北京,呼和浩特的國內航線;白阿(白城至阿爾山)鐵路縱貫市區南北,有烏蘭浩特始發至北京,至長春,至哈爾濱的直達列車;北京到呼倫貝爾市加格達旗的111全市56個嘎查村中80%通油路。電力條件:市區現有變電站5座,在建變電站1座,到今年年底具備220KV變電站2座, 60 KV 變電站4座,富餘供電能力達到150 MVA 。目前正在規劃建設一座4×30萬千瓦電廠。市區有熱電廠兩座,集中供熱能力350萬平方米以上。通訊條件:可直播全國各地及國內主要城市,移動通訊網路覆蓋全市。城市建設:建成區面積18.5平方公里,市區道路面積100萬平方米,公共綠地613公頃,有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場各1座,供水廠3座。交通運輸
烏蘭浩特市交通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公路方面 111國道、302國道以及新建的省際大通道貫穿市區,烏蘭浩特至阿爾山一級公路已開工建設,烏蘭浩特至琿春高速公路已列入《東北振興地區規劃》,其中,烏蘭浩特至白城高速公路即將開工建設。全市所有嘎查村中,80%以上已通油路。
鐵路方面 與北京、呼和浩特、哈爾濱、長春、大連等大中城市均有直達列車。白阿鐵路改造和錫烏鐵路工程即將開工建設,阿爾山至蒙古喬巴山鐵路已列入國家鐵路網建設規劃,是聯合國開發計畫署規劃的歐亞大陸橋之一。同時,烏蘭浩特至江橋、白音胡碩至烏蘭浩特鐵路也在規劃建設之中,將逐步形成較為完善的鐵路網路。
航空方面 烏蘭浩特機場建設標準為4C級,可起降波音737等大中型客機。現已開通了至呼和浩特和北京航班,與烏蘭浩特市毗鄰的阿爾山機場正在建設。屆時,將形成烏蘭浩特及所在盟內有兩個機場的航空運輸優勢。
城市建設
烏蘭浩特市建成區面積23.2平方公里,城市化率達 71.8 %。城市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其中道路總長度91公里,道路面積122.8萬平方米。
現有污水處理廠1座,日處理污水4萬噸,排水管道長度達29.2公里。城市服務功能明顯增強,文體、娛樂、酒店、廣場、公園等服務設施完備。
城市形象和品位顯著提升,城市亮化、美化水平較高。城市建成區綠地面積647公頃,綠化覆蓋率達28.19%,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15.7平方米。
目前,按照建設蒙元文化城、紅色文化城、綠色工貿城、山水園林城和城鄉一體化的目標,大力實施“東進西連北延”戰略。到2012年建成區面積擴大到35平方公里,城市化率達到80%。
自然資源
水資源
烏蘭浩特市及所在盟內水域面積5萬公頃,大小河流200多條,水資源總量50億立方米,其中,地上水資源31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19.8億立方米,總量位居全區第二位。烏蘭浩特地區水資源總量為9.4億立方米,境內有洮兒河、歸流河,洮兒河上游的察爾森水庫蓄水量為13.6億立方米,年均蓄水量4.2億立方米,擁有水資源利用的良好基礎和條件,完全具備利用周邊地區豐富煤炭資源,發揮水煤組合優勢,建設電力、煤化工等重大項目的條件。目前,華潤、大唐、蒙能、北方、華電等大型企業和集團擬在烏蘭浩特及周邊地區建設火電、風電、煤化工等項目,烏蘭浩特市有望成為國家新興的重要能源基地。礦產資源
烏蘭浩特地處大興安嶺有色金屬重點成礦區域,所在興安盟被列為國家16個重點找礦地區的第5位,該區域歷史上未進行過礦產資源詳查,按照地質成礦規律,應蘊藏著非常豐富的有色金屬資源。2006年以來,地質勘探取得了豐碩成果,陸續發現了鉛、鋅、銅等有色金屬。據專家介紹,烏蘭浩特及周邊區域地下可能蘊藏價值10萬億的有色金屬礦藏。2008年,烏蘭浩特及周邊區域將進行航測,進一步明確靶區,浙江海亮集團、中國黃金集團等大型企業均有意向擬建設有色金屬探礦、採礦、選礦及冶煉深加工企業。另外,烏蘭浩特及周邊的蛇紋岩、石灰石、高嶺土等非金屬資源儲量相當可觀,基本沒有開採,具有巨大的開採開發潛力。
生態資源
烏蘭浩特及周邊地區的生態資源保護完好,森林、草原、濕地、湖泊基本處於原生態。屬於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多年平均降水量在442.6毫米之間,年平均氣溫在零上5度,無霜期為134天。位於北緯45度左右,是世界公認的“最佳養牛帶”和“玉米黃金種植帶”。烏蘭浩特及周邊地區現有耕地1000多萬畝,適於多種農作物的生長和種植,糧食作物以玉米、水稻、小麥、大豆為主,產量穩定在40億斤左右;畜牧業發展良好,牲畜總頭數742萬頭只,是內蒙古重要的畜產品生產基地,東北地區最大的羊毛、羊絨和皮張集散地。烏蘭浩特及周邊地區森林面積2024萬畝,森林覆蓋率25.65%,是國家培育的後備森林資源基地。隨著食品、林工等產業的快速發展,必將成為天然、綠色、無污染的農畜林產品加工基地。
旅遊資源
烏蘭浩特歷史悠久,蒙元文化和紅色文化底蘊深厚,民族風情濃郁。有成吉思汗廟、葛根廟、五一會址、烏蘭夫辦公舊址、 民族解放紀念館等歷史文化和民族宗教旅遊景點,已成為內蒙古東部地區的黃金旅遊區。烏蘭浩特周邊地區旅遊資源獨特,有國家4A級旅遊景區阿爾山,是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有火山、溫泉、草原、冰雪、林海等景觀和景點,特別是礦泉群世界罕見,是旅遊、避暑、療養勝地,被評為“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之一”。
文化風情
1)民族文化有表現蒙古族特色的那達慕大會,表現藏傳佛教的成吉思汗祭祀,東北大秧歌等。
2)民族風情 有表現蒙古族風情的傳統體育活動賽馬、射箭、摔跤、“額仁古爾本那達慕”(漢意為“男兒三項競技”);有表達民族風韻的祭敖包;有邊唱邊舞的“安代舞”、生活氣息濃烈的“馬刀舞”、“擠奶舞”和“蠱碗舞”、還有詼諧的說唱形式的“好來寶”。朝鮮族的民族娛樂活動也豐富多采。每逢喜慶或集會,青年男女都情不自禁地彈起樂器、敲擊長鼓、唱起“阿里郎”、“陽山道”等歌曲。端午節時,婦女們身著艷麗民族服裝,進行“盪鞦韆”、“跳跳板”比賽,男子進行摔跤比賽,獎優勝者一頭健壯黃牛。烏蘭浩特市烏蘭哈達鎮的三合村是朝鮮族自然村,每年都舉行大規模的民族娛樂活動。
人口民族
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2010年底,烏蘭浩特常住人口為327081,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291412人相比,十年共增加35669人,增長12.2%。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為164064人,占50.16%;女性人口163017人,占49.84%。常住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101.23下降為100.64。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歲人口41862人,占12.80%;15-64歲人口為262912人,占80.38%;65歲及以上人口為22307人,占6.82%。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比重下降6.80個百分點;15-64歲人口的比重上升4.57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23個百分點。
2010年,烏蘭浩特共有蒙古、漢、滿、朝鮮、回、達斡爾等17個民族,漢族人口為214451人,占65.56%;蒙古族人口為91374人,占27.94%;其他少數民族人口為21256人,占6.50%。同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27328人,增長14.60%;蒙古族人口增加8282人,增長9.97%;其他少數民族增加59人,增長27.83%。
經濟
綜述
2012年烏蘭浩特地區生產總值為1300027萬元,按可比口徑計算,比上年增長13.3%。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100052萬元,比上年增長6.6%;第二產業增加值625600萬元,比上年增長15.0%;第三產業增加值574375萬元,比上年增長12.6%。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7.7%,比上年下降0.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8.1%,比上年上升0.6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4.2%,比上年下降0.5個百分點。第一產業
2012年烏蘭浩特農作物總播種面積達621630畝,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573390畝。烏蘭浩特糧食作物總產量達225007噸,與上年同期持平。2012年完成退耕還林荒山造林3000畝,義務植樹5500畝,“四旁”植樹4000畝,鞏固退耕還林補植補造2.5萬畝(數據提供:市林業局)。
2012年烏蘭浩特家畜存欄總頭數為278259頭(只),比上年增加9556頭(只),增長3.6%,其中:大牲畜和羊存欄249583(只),比上年增長6.6%,其中大牲畜存欄53339頭,比上年增長0.3%。羊存欄196244隻,比上年增長8.5%。2012年肉類產量達12349噸,2012年牛奶產量達116348噸。
第二產業
2012年烏蘭浩特完成工業增加值520364萬元,比上年增長14.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工業增加值482709萬元,比上年增長15.1%;產品銷售率達89.56%,比上年下降2.79個百分點。2012年建築業完成增加值105236萬元,比上年增長18.3%。房屋建築施工面積224.0萬平方米,比上年下降9.4%;房屋建築竣工面積88.7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72.6%。
第三產業
2012年烏蘭浩特消費品零售額為780084萬元,比上年增長12.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8%。分行業看:批發和零售業消費品零售額為697574萬元,比上年增長11.1%;住宿和餐飲業消費品零售額為82510萬元,比上年增長21.8%。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限額以上消費品零售額為332134萬元,比上年增長11.2%。2012年末各項存款餘額1667824萬元,比上年增長5.7%;各項貸款餘額870853萬元,比上年增長21.6%;儲蓄存款餘額874669萬元,比上年增長6.8%;人均儲蓄存款餘額27296元,比上年增長6.2%(數據提供:盟人民銀行)。
截止2012年末,烏蘭浩特已有開展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16戶,2012年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70920萬元,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27366萬元;人身險保費收入43554萬元。2012年保險業各類賠款與給付支出12842萬元,其中:財產險賠款及給付支出7934萬元;人身險賠款及給付支出4908萬元。
社會保障
教育事業
2012年,烏蘭浩特普通中學在校生25344人,比上年增長1.1%。國中升學率89.6%。中等職業在校生11428人,比上年下降23.0%,國小在校生19562人,比上年增長2.4%,國小升學率100.0%。學齡兒童入學率100.0%。烏蘭浩特共有幼稚園及學前班96所,在園幼兒7550人,其中教辦幼稚園3所,在園幼兒2056人。
知名學校有興安職業技術學院、烏蘭浩特第一中學。
科技事業
2012年,烏蘭浩特科技經費支出1859萬元,年內烏蘭浩特舉辦各類實用技術培訓班263期,培訓農牧民2萬人次,培訓實用技術12項。2012年共申報專利技術6項,專利實施產值1600萬元,發展技術貿易機構1家,技術貿易交易額160萬元。2012年共推廣區級重點技術10項,推廣盟級實用技術20項。
文化事業
2012年末烏蘭浩特共有歌舞團1個,文工團1個,擁有民眾藝術館1個,文化館1個,文化站13個,文物站2個,歷史文化舊址6個;烏蘭浩特公共圖書館2個,藏書11萬冊,借閱人次16.5萬人次。年末烏蘭浩特有調頻轉播發射台1座,調頻發射機5部,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5.15%;電視轉播發射台2座,電視發射機7部,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5.62%。
醫療事業
2012年,烏蘭浩特擁有衛生機構276個,其中:基層醫療衛生機構252個;各類醫院12個;衛生院7個。衛生機構床位數2291張,衛生技術人員3259人。
體育事業
2012年,烏蘭浩特舉辦綜合運動會1次,舉辦單項比賽20次,舉辦全民健身活動1次,參加活動人數10000人次。在校學生體育達到《國家體育鍛鍊標準》的有3.8萬人,占應達標學生的92.7%。
生活保障
2012年末烏蘭浩特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達到50336人,比上年末增長4.6%,其中:參保職工為35532人;離退休人員為14804人。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75993人,其中:參保職工為45957人,其中,離退休人員參保人數為10913人;居民醫療保險參保人數為130036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7134人,與上年末持平。生育保險參保人數為19876人,比上年末增長0.8%。工傷保險參保人數為36514人,比上年末增長3.7%。開展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75145個農民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99.39%(按常住人口計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支出2665.74萬元,受益49597人(次)。烏蘭浩特享受城鎮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為21085人;享受農村最低生活保障的農民為10156人。年末烏蘭浩特各類收養性社會福利機構擁有床位600張,年末在院人數510人。
文化
民俗
“那達慕”大會是蒙古族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在蒙古族人民物質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壯的季節舉行“那達慕”大會。這是人們為了慶祝豐收而舉行的文體娛樂大會。“那達慕”,蒙語的意思是娛樂或遊戲。“那達慕”大會上有驚險動人的賽馬、摔跤,令人讚賞的射箭,有爭強鬥勝的棋藝,有引人入勝的歌舞。大會召開前,男女老少乘車騎馬,穿著節日的盛裝,不顧路途遙遠,都來參加比賽和參觀。大會第一項一般是摔跤比賽,摔跤手腳登高筒馬靴,下身穿寬大的綢緞摔跤褲,上身穿“昭得格”(一種皮革制的坎肩),在脖頸上圍有五彩繽紛的飾物“江戈”,仿古代騎士跨著大步,繞場一周。賽馬也是大會上重要的活動之一。比賽開始,騎手們一字排開,個個扎著彩色腰帶,頭纏彩巾,洋溢著青春的活力。賽馬的起點和終點插著各種鮮艷的彩旗,只等號角長鳴,騎手們便紛紛飛身上鞍,揚鞭策馬,一時紅巾飛舞,如箭矢齊發。先到達終點者,成為草原上最受人讚譽的健兒。射箭比賽也吸引著眾多牧民。技藝高超者可百發百中,贏得觀眾的陣陣喝彩。“那達慕”大會又是農牧物資交易會。除了工業和農副產品外,還有具有民族特色的飲食,如牛羊肉及其熏乾製品、乳酪、奶乾、奶油、奶疙瘩、奶豆腐、優酪乳。馬頭琴,是中國蒙古族民間拉弦樂器。蒙古語稱“綽爾”。琴身木製,長約一米,有兩根弦。共鳴箱呈梯形。聲音圓潤,低回宛轉,音量較弱。相傳有一牧人懷念死去的小馬,取其腿骨為柱,頭骨為筒,尾毛為弓弦,製成二弦琴,並按小馬的模樣雕刻了一個馬頭裝在琴柄的頂部,因以得名。
語言
烏蘭浩特的蒙古語屬於內蒙古方言的東部土話-科爾沁土語,屬於黏著語。摻雜漢語借詞,與標準的察哈爾蒙語有語音差異。
當地漢語屬於東北官話嫩克片,與周邊基本沒有語音差異。
主要景點
內蒙古民族解放紀念館
內蒙古民族解放紀念館坐落在內蒙古自治區誕生地——烏蘭浩特市,是為紀念內蒙古自治區成立六十周年而興建的,是新中國成立後少數民族地區興建的第一座全程反映民族區域自治的紀念性展館,也是內蒙古第一座民族解放紀念館。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座全程反映民族地區民族解放歷程的紀念性展館。
阿爾山溫泉
內蒙古著名礦泉療養地。在大興安嶺中段西麓,蒙古語“阿爾山”意為“聖水”。中國最大的放射性氡群泉。位於內蒙古自治區科爾沁右翼前旗西北部、大興安嶺的崇山峻岭之中。分布在長500米,寬70米的地帶上。共有大小溫泉42個。分布在南北長500米、東西寬70多米的範圍內。分冷泉、溫泉、泉、高溫泉4種,泉水最低溫度1.5℃,含有放射性元素氡以及氯、鎂、硫、矽等10幾種元素。
成吉思汗廟
成吉思汗廟坐落在興安盟烏蘭浩特市罕山之巔,始建成於1940年,這座融漢、蒙、藏三個民族建築風格於一體的廟宇,從正面看是"山"字形。正殿當中有16根粗大的紅漆明柱,四周繪有反映成吉思汗業績的精美圖案,中央為2.8米高的成吉思汗銅像;兩偏殿陳列有元代的兵器,服裝,瓷器等複製品,山門到正殿有寬10米、長158米用花崗岩砌成的81級台階。成吉思汗廟融蒙、漢、藏三個民族的建築風格於一體,採取古代漢族建築中慣用的中軸對稱布局手法,建築主體圓頂方身,綠帽白牆,具有典型的蒙、藏建築特色。
科爾沁草原
位於內蒙古東部,在松遼平原西北端,包括整個興安盟和通遼市的一部分地方。科爾沁草原北與錫林郭勒草原相接,東鄰呼倫貝爾草原,地域遼闊,資源豐富。在科爾沁草原上已有大青溝、汗山、科爾沁草原濕地自然保護區等國家和地區保護區。
哈拉哈河
發源於阿爾山開發區境內的哈拉哈河流經達爾濱湖、杜鵑湖,它還匯集了蘇呼河和古爾班河等支流,幹流由東向西經伊爾施流入蒙古國,屬額爾古納河水系。河長399公里,在阿爾山開發區內134.5公里最優美,河床寬40~200米,平均流量22.23/秒,年徑流量4.3億。
玫瑰峰
玫瑰峰位於阿爾山市區25公里處,由十幾座花崗岩山石組成,阿爾山玫瑰峰這種石林地貌和"岩臼"現象只有在大興安嶺克什克騰等少數地方發現,對地質研究意義重大。
罕山公園
位於城區北側罕山上,初建於1980年,原名北山公園,1987年大規模修建,改名為罕山公園,後又更名為成吉思汗公園,占地面積60公頃。
民俗風光旅遊村
位於南部,距市區4公里。河邊辟有的釣魚池、篝火晚會場地也於2004年春先後投入使用。民俗風光旅遊村已成為集民俗、觀光、娛樂、餐飲、休閒等多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旅遊區。
森林公園
位於罕山北側的成吉思汗廟景區內歸流河、洮爾河分別從西、東兩側流過,占地面積267.7公頃。森林公園地處城鄉結合部,交通便利,市區通往飛機場的公路緊臨公園東側穿過。
“五一”廣場
位於烏蘭浩特市興安北路東側,原稱“人民廣場”。1947年5月1日,慶祝內蒙古自治政府成立的盛大閱兵式暨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民眾集會在此舉行。此廣場是烏蘭浩特市舉行政治、文化和體育等各種大型集會的場所。
葛根廟
葛根廟身邊蓮花圖廟,清高宗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皇帝賜蓮花圖廟名為“梵通寺”。清嘉慶元年(1796年)由哲里木盟十旗王公籌集資金,動工為葛根廟修建梵通寺、宏濟寺、廣覺寺,四座大殿於嘉慶三年(1798年)七月十二日正式落成後又建慧通寺。
王爺廟
源於清代內蒙古哲里木盟科爾沁右翼前期扎薩克圖郡王家族世代供奉的藏傳佛教寺廟。1691年,扎薩克圖旗第三代郡王鄂齊爾在現市區內修建家廟,因蒙旗扎薩克郡王俗稱王爺,其供奉的家廟也隨之俗稱“王爺廟”。該廟原座落於本市普慧街與育才路交匯的西北側。
五一會址
五一會址位於烏蘭浩特市五一北路,是一座青磚建造的廳堂。五一會址因1947年4月23日至5月1日,內蒙古人民代表會議在這裡召開並宣告全國第一個少數民族自治政權——內蒙古自治政府在此成立而得名。
烏蘭夫辦公舊址
烏蘭夫辦公舊址位於烏蘭浩特市興安北路東側,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烏蘭夫同志的辦公舊址,現為內蒙古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美食
東北蘸醬菜
東北蘸醬菜是指用黃瓜、生菜、水蘿蔔作食材,配以尖椒、蒜、小蔥等配料製作而出的一道菜。
酸菜
酸菜一般指東北酸菜,河北、河南、山西、陝西、甘肅、寧夏等地也都有醃製酸菜的傳統。
粘豆包
粘豆包是一種源於漢族的豆沙包類食物。漢族人傳統上喜歡粘性的食品,有利於在寒冷的天氣里長時間地進行戶外活動,如狩獵等。粘豆包一般是在冬季開始的時候製作,然後放入戶外的缸中保存過冬。
鍋包肉
鍋包肉是著名的東北菜,一般菜餚都講究色、香、味、型,惟此菜還要加個“聲”,即咀嚼時,應發出類似吃苞米花時的那種聲音。
烤全羊
烤全羊(RoastWholeLamb)是內蒙古自治區少數民族,尤其是蒙古族人民膳食的一種傳統地方風味肉製品,一道最富有民族特色的大菜,是該民族千百年來遊牧生活中形成的傳統佳肴,是新疆少數民族招待外賓和貴客的傳統名餚,也是當下中原人非常喜食的肉製品了。
草原奶茶
蒙古族、哈薩克族、維吾爾族等北方民族做的奶茶統稱草原奶茶。草原奶茶是所有奶茶的鼻祖,用磚茶混合鮮奶加鹽熬制而成。
蒙古奶茶
磚茶是牧民不可缺少的飲品,喝由磚茶煮成的鹹奶茶,是蒙古族人們的傳統飲茶習俗。
小雞燉蘑菇
小雞燉蘑菇是一道東北黑龍江漢族特色菜餚。亦是黑龍江傳統的四大燉菜之一。小雞燉蘑菇的來歷也很有東北白山黑土的生活氣息。
美麗的內蒙古
內蒙古自治區簡稱內蒙古。位於我國北部邊疆,西北緊鄰蒙古和俄羅斯。內蒙古自治區疆域遼闊,地跨“三北”中國東北、西北、華北)地區,東起東經126度29分,西北東經97度10分,東西直線距離為400多公里。內蒙古東部與黑龍江、吉林、遼寧三省毗鄰,現在讓我帶大家認識一下美麗的內蒙古吧! |
內蒙古自治區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盟 | 市轄區、縣級市、縣、旗、自治旗 |
呼和浩特市 | 回民區 | 玉泉區 | 新城區 | 賽罕區 | 托克托縣 | 清水河縣 | 武川縣 | 和林格爾縣 | 土默特左旗 |
包頭市 | 昆都侖區 | 青山區 | 東河區 | 九原區| 石拐區 | 白雲礦區 | 固陽縣 | 土默特右旗 | 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 |
烏海市 | 海勃灣區 | 烏達區 | 海南區 |
赤峰市 | 紅山區 | 元寶山區 | 松山區 | 寧城縣 | 林西縣 | 喀喇沁旗 | 巴林左旗 | 敖漢旗 | 阿魯科爾沁旗 | 翁牛特旗 | 克什克騰旗 | 巴林右旗 |
通遼市 | 科爾沁區 | 霍林郭勒市 | 開魯縣 | 科爾沁左翼中旗 | 科爾沁左翼後旗 | 庫倫旗 | 奈曼旗 | 扎魯特旗 |
鄂爾多斯市 | 東勝區 | 準格爾旗 | 烏審旗 | 伊金霍洛旗 | 鄂托克旗 | 鄂托克前旗 | 杭錦旗 | 達拉特旗 |
呼倫貝爾市 | 海拉爾區 | 滿洲里市 | 牙克石市 | 扎蘭屯市 | 根河市 | 額爾古納市 | 陳巴爾虎旗 | 阿榮旗 | 新巴爾虎左旗 | 新巴爾虎右旗 | 鄂倫春自治旗 | 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 | 鄂溫克族自治旗 |
巴彥淖爾市 | 臨河區 | 五原縣 | 磴口縣 | 杭錦後旗 | 烏拉特中旗 | 烏拉特前旗 | 烏拉特後旗 |
烏蘭察布市 | 集寧區 | 豐鎮市 | 興和縣 | 卓資縣 | 商都縣 | 涼城縣 | 化德縣 | 四子王旗 | 察哈爾右翼前旗 | 察哈爾右翼中旗 | 察哈爾右翼後旗 |
錫林郭勒盟 | 錫林浩特市 | 二連浩特市 | 多倫縣 | 阿巴嘎旗 | 西烏珠穆沁旗 | 東烏珠穆沁旗 | 蘇尼特左旗 | 蘇尼特右旗 | 太僕寺旗 | 正鑲白旗 | 正藍旗 | 鑲黃旗 |
興安盟 | 烏蘭浩特市 | 阿爾山市 | 突泉縣 | 扎賚特旗 | 科爾沁右翼前旗 | 科爾沁右翼中旗 |
阿拉善盟 | 阿拉善左旗 | 阿拉善右旗 | 額濟納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