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漢旗

敖漢旗

赤峰市敖漢旗,地處努魯爾虎山脈北麓,科爾沁沙地南緣,東臨通遼市奈曼旗,西接朝陽市建平縣,南與北票市、朝陽縣相連,北與赤峰市翁牛特旗隔老哈河相望。敖漢是中國聞名的文物大縣。在83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著不同時期的古代遺址4000佘處。其中小河西文化、興隆窪文化、趙寶溝文化、小河沿文化等四種史前文化均在敖漢境內發現、命名。敖漢也是遠近聞名的農業大縣,境內古魯板蒿鄉有東北地區最大水庫紅山水庫,是西遼河流域最主要水利工程,紅山水庫所產水產品遠銷北京、瀋陽、錦州、通遼等大中城市。北部的長勝、雙井地區是赤峰市境內最主要的蕎麥產區。南部地區所生產山地雜糧暢銷國內外。2015年,敖漢旗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64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為25︰42.7︰32.3。

基本信息

概況

敖漢旗敖漢旗

敖漢旗,是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下轄旗之一,“敖漢”蒙古語譯成漢語為“老大”的意思。敖漢旗位於赤峰市東南部,地處燕山山脈東段努魯爾虎山北麓、科爾沁沙地南緣,南與遼寧省毗鄰,東與通遼市接壤,總土地面積8300平方公里,轄1個蘇木,7個鎮,7個鄉;轄239個行政村(嘎查、居委會)。總人口60萬(其中蒙古族人口3.3萬),是以漢族為大多數、蒙古族為主體的多民族聚居區。

歷史沿革

敖漢旗歷史悠久,早在8000多年前,這裡就成為中國北方各民族活動的舞台,並且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始終處在北方文化的中心地帶。早在新石器時代,古代先民就已在這裡過著漁獵和遊牧相結合的原始生活。

春秋戰國時代為東胡地,後為燕地。秦代屬遼西郡。後為匈奴左地。曹魏時置昌黎郡,後為鮮卑段部所據。

敖漢旗敖漢旗

東晉十六國時,敖漢地先後歸後趙之管州、前燕之龍城、前秦之平州昌黎郡以及後燕、北燕之平州昌黎郡。

隋朝時屬遼西郡。唐初為松漠都督府徒河州轄境,後為契丹地。

遼代為中京、上京轄地。後為金朝屬地。元代為遼陽行省大寧路。明初為大寧衛地。

嘉靖二十三年(1543年)達延車臣汗死後,蒙古全境陷入分裂狀態。蒙古宗室察哈爾傳至林丹汗統治時期,隸屬於察哈爾的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十九世孫岱青杜棱因不堪林丹汗的虐政,偕其弟額森偉征那顏出離察哈爾部,遊牧至老哈河中游,分占了原喀爾喀部所據的老哈河南北兩岸之地帶。額森偉征那顏居地之東北,號其所部為奈曼,岱青杜棱居西南,號其所部為敖漢,意為老大。

清崇德元年(1638年)編定敖漢部為55佐領敖漢旗,屬昭烏達盟。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敖漢歸八溝廳轄;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歸建昌縣轄;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歸建平縣轄。

偽康德四年(1937年)旗境內置新惠縣,與敖漢旗並存,實行蒙漢分治。

1945年9月,中國共產黨在敖漢地建新惠縣政府,翌年增置新東縣。此時新惠、新東與敖漢旗並存,均屬熱遼地委所轄。

l948年3月新惠縣、新東縣合併為新惠縣,同年6月,敖漢旗、新惠縣合併為敖漢旗新惠縣聯合政府。

1949年3月,取消旗縣聯合形式,復稱敖漢旗,屬熱河省轄。

1956年1月,敖漢旗劃歸內蒙古自治區隸屬昭烏達盟

1969一1978年,歸遼寧省轄。

1979一 ,歸內蒙古自治區轄。

自然地理

氣候

敖漢旗地處中溫帶,屬於大陸性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太陽輻射強烈,日照豐富,氣溫日差較大。冬季漫長而寒冷,春季回暖快,夏季短而酷熱,降水集中;秋季氣溫驟降。雨熱同季,積溫有效性高。全旗各地降水量分布趨勢是從南向北逐漸減少,年降水量在310-460毫米之間。

地形

敖漢旗敖漢旗

全旗地形複雜,地貌類型多樣,南部為淺山丘陵區,中部為黃土丘陵區,北部為淺沙坨沼區,簡稱為“南山、中丘、北沙”。

敖漢屬燕山山地向西遼河平原過渡地帶,地形呈不規則的緩坡形,由東南向西北逐漸傾斜。地貌類型由南到北依次為南部努魯爾虎山石質低山丘陵區、中部黃土丘陵區和北部沙質沱甸區。南部山區和中部丘陵區均占全旗總面積的34%。北部沙質坨甸區占32%,其中叫來河,孟克河的中下游,老哈河一、二級台地為沿河平川區,地勢平坦、土質肥沃、水源豐富,是全旗的主要產糧區。

河流

全旗境內主要河流有5條,老哈河、教來河、孟克河屬西遼河水系;氂牛河、老虎山河屬於大凌河水系。主要特點是:夏季降水增多,河水充沛,冬春季降水量下降,河水相應減少。由於水土流失嚴重,各河流的含沙量均很高。

土壤

由於敖漢旗地形地貌多樣,生物、氣候條件各異土壤類型較多,有棕壤、褐鈣土、草甸土、潮土、沼澤土及風沙土7個土類,全旗土壤總面積1247.4萬畝。

行政區劃

2005年,撤鄉並鎮後,全旗轄1個蘇木,7個鎮,7個鄉。即:新惠鎮四家子鎮貝子府鎮長勝鎮下窪鎮金廠溝梁鎮四道灣子鎮豐收鄉寶國吐鄉牛古吐鄉木頭營子鄉瑪尼罕鄉薩力巴鄉古魯板蒿鄉敖潤蘇莫蘇木

物產資源

礦產資源

敖漢旗敖漢旗

敖漢旗礦產資源豐富,蘊藏有金屬、非金屬、能源、和水汽等礦產三十餘種,黃金 是敖漢的主要礦產,年產黃金6萬多兩,是自治區第一產金大縣,此外, 、鐵、瑩石 、和水泥灰岩的儲量也很豐富。以黃金、建材、飲品、農畜產品加工為主導產業的地方工業不斷發展壯大。

林業資源

敖漢旗積累了豐富的林木資源,1978年至2002年的24年間,全旗造林保存面積378萬畝,年均16萬畝。截至21世紀初,全旗有林面積達529萬畝,占總土地面積的42.5%,成為“全國人工造林第一縣”。全旗林業產值達1.62億元,活立木蓄積達624萬立方米,人均10.5立方米,林木總價值達14億元,相當於人均在綠色銀行存有保值儲蓄2400元。

敖漢現有的主要林木品種有:楊樹、山杏、沙棘、黃柳、條桑沙松、油松、樟子松、落葉松等十幾個品種,這些木林木品種普遍具有抗旱、耐沙埋、抗風蝕等特點,不僅具有防風治沙的生態保護作用,還具有較高的經濟利用價值。

牧草資源

敖漢地區屬於中溫帶半乾旱草原區,全旗總土地面積1245萬畝,土地資源較為豐富。境內地形地貌組合複雜,土壤類型多種多樣,熱量豐富,水熱同期,植物生長期較長,適合多種牧草生長。

敖漢旗敖漢旗

人工豆科牧草的種植,在敖漢已有60年的歷史,草地面積連續12年保持在100萬畝以上,至2004年達到150萬畝,是“人工種草第一縣”。已建成紫花苜蓿沙打旺小葉錦雞兒等牧草種子生產基地20萬畝,年產優質牧草3億公斤、牧草種子300萬公斤以上,占內蒙古自治區牧草種子產量的一半以上,全旗牧草種子直接收入達3000多萬元。

敖漢旗種植的牧草主要有“敖漢苜蓿”、沙打旺、小葉錦雞、楊柴(又名山竹子、踏郎)等四個品種。其中以“敖漢苜蓿”分布最廣,產量最大,苜蓿草籽年產量可達200萬公斤,“敖漢苜蓿”1984年被國家牧草品種鑑定委員會正式命名,在2001年春季全國首屆苜蓿發展大會上,“敖漢苜蓿”被組委會確定為在全國範圍內首先推廣的四個苜蓿品種之一,具有抗逆性強、耐旱、蛋白質含量高、營養豐富、產草量高等特點。

“沙打旺”在敖漢旗也有較大面積的種植,該品種具有抗風沙、耐乾旱、適應性強、產量高等特點,全旗每年生產50萬公斤~60萬公斤“沙打旺”草籽,主要銷往華北、西北等沙源治理區,用於防風治沙、生態建設等工程。

綠色雜糧

全旗有耕地面積253萬畝,綠色雜糧種植面積近100萬畝,盛產蕎麥、高粱、穀子、糜黍、黑瓜籽、雜豆等綠色雜糧雜豆,年產量可達1.5億公斤。免淘小米銷往華中、華北和東北地區各大城市,牛力皋川的蕎麥,不但受國內客商的歡迎,而且受到日本、韓國等東南亞國家客商的青睞。

旅遊資源

敖漢旗有著豐富的旅遊資源,以大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代表的山地景觀,以小河沿鳥類自然保護區代表的水域風光,以黃羊窪草牧場防護林、黃花甸子三十二連山山地綜合治理為代表的生態治理工程,以“華夏第一村”為代表的古文化遺址,吸引了包括新聞媒體記者在內的大量國內外各界人士的目光,生態旅遊正在為敖漢的發展提供著巨大的動力。

經濟發展

農業

敖漢旗敖漢旗

敖漢旗是以農為主,農牧林結合的經濟類型區。全旗現有耕地面積270萬畝,林地面積518萬畝,草地面積108萬畝,農牧林資源豐富。糧食品種主要有玉米、高梁、穀子、水稻、小麥和雜豆,年產量超過6億公斤,是國家商品糧基地和自治區產糧十強旗縣之一。

工業

敖漢旗地方工業近年來發展較快,已形成冶金、建材、飲料農副產品加工四大主體產業。主要礦產品黃金1996年產量突破5萬兩,是自治區第一產金大旗。

交通通訊業

敖漢旗地處東北和華北連線帶,處於環渤海經濟圈,距京、津、唐、沈、大、錦等城市較近,京通鐵路橫貫東西7個鄉鎮,設有8個站點,國道111線和305線在新惠鎮交匯通過,敖漢旗的經濟發展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和交通便利條件。

郵電通訊事業發展迅速,全旗開通程控電話20296門。30個鄉鎮(蘇木)全部實現電話自動化。電力供應充足,有22萬千伏安供電氣一處,60千伏安輸電線路4條,輸變電工程形成網路。

文化考古

敖漢旗敖漢旗

敖漢古文化從8000年前直至元明清時代均未見缺環,是考古界公認的中國北方歷史文化研究基地。敖漢旗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旗級文物保護單位54處。其中“興隆窪文化遺址”距今8000年,是國內目前面積最大、保存最好的史前聚落,被專家譽為“華夏第一村”;大甸子夏家店下層文化遺址和墓地占地7萬平方米,有古城一座,墓葬804座,專家考證是當時的文化樞紐和中心;同屬夏家店下層文化的城子山遺址,占地15萬平方米,分布祭壇232個,規模宏大,堪稱夏家店下層文化最大的祭祀中心,被譽為二十世紀末中國重大考古發現。

境內還有戰國時期燕秦長城兩道,南道長城多在山上居險砌石而築,北道長城橫貫於敖漢中部丘陵地帶,土築而成,全長200多公里,婉如兩條巨龍橫躍於敖漢大地。

敖漢還是契丹民族的發祥地之一,遼代重城武安州、降聖州均建在敖漢境內。武安州在南塔鄉境內,是遼太祖耶律阿保機的頭下私城,現存佛塔一座,塔高36米,為八角空心密檐式,磚砌而成;降聖州位於瑪尼罕鄉五十家子村西,因遼太宗耶律德光在此降生而得名,亦存塔一座。

日軍實驗區

2013年10月,通過抗日戰爭史料徵集活動,確定侵華日軍製造“無人區”最早的“實驗區”為敖漢旗,時間為1938年秋,而日軍大面積製造無人區則是從1942年開始。本次抗日戰爭史料徵集活動始於5月,止於10月初。釆訪人員走遍敖漢境內12個鄉鎮,行程3000多公里,深入到56戶,走訪80歲以上老人近百人,現整理成文字資料6萬字,拍攝資料片100餘幅。

名勝古蹟

敖漢旗境內有小河西文化、興隆窪文化、趙寶溝文化、小河沿文化四種史前文化,興隆窪原始聚落遺址、城子山山城遺址、大甸子遺址、趙寶溝遺址、戰國燕長城遺址五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距今8000年的興隆窪文化遺址被考古界譽為“華夏第一村”,旗博物館藏有5000餘件(套)歷史文化珍品,在中國縣級博物館中位居第一。敖漢旗自然景觀怡人。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黑山,以真林奇水怪石為勝的清泉谷等山地景觀,響水玉瀑、熱水溫泉等自然風光,黃羊窪、三十二連山等生態治理工程。

興隆窪文化遺址

因首次發現於敖漢旗寶國吐鄉興隆窪村而得名,距今約8000年,經濟形態除農耕外兼狩獵、採集。興隆窪遺址是內蒙古及東北地區時代較早、保存最好的新石器時代聚落遺址,總面積3.5萬平方米。該遺址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被評為“八五”期間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二十世紀中國百項考古大發現。

燕秦長城

戰國時期燕秦長城兩道,南道長城多在山上居險砌石而築,北道長城橫貫於敖漢中部丘陵地帶,土築而成,全長200多公里。

地方榮譽

敖漢旗是“中國人工造林第一縣”、“中國人工種草第一縣”、“中國生態建設示範區”、“中國再造秀美山川先進旗”、“國家級林業科技示範縣”。2002年6月被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授予“全球500佳”榮譽稱號,是中國唯一獲此殊榮的縣級單位。

內蒙古地名

我家在內蒙古呼倫貝爾市,很想在這裡介紹一下家鄉的人文,地理,讓大家能夠進一步了解它。

內蒙古自治區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盟市轄區、縣級市、縣、旗、自治旗
呼和浩特市回民區 | 玉泉區 | 新城區 | 賽罕區 | 托克托縣 | 清水河縣 | 武川縣 | 和林格爾縣 | 土默特左旗
包頭市昆都侖區 | 青山區 | 東河區 | 九原區| 石拐區 | 白雲礦區 | 固陽縣 | 土默特右旗 | 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
烏海市海勃灣區 | 烏達區 | 海南區
赤峰市紅山區 | 元寶山區 | 松山區 | 寧城縣 | 林西縣 | 喀喇沁旗 | 巴林左旗 | 敖漢旗 | 阿魯科爾沁旗 | 翁牛特旗 | 克什克騰旗 | 巴林右旗
通遼市科爾沁區 | 霍林郭勒市 | 開魯縣 | 科爾沁左翼中旗 | 科爾沁左翼後旗 | 庫倫旗 | 奈曼旗 | 扎魯特旗
鄂爾多斯市東勝區 | 準格爾旗 | 烏審旗 | 伊金霍洛旗 | 鄂托克旗 | 鄂托克前旗 | 杭錦旗 | 達拉特旗
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 | 滿洲里市 | 牙克石市 | 扎蘭屯市 | 根河市 | 額爾古納市 | 陳巴爾虎旗 | 阿榮旗 | 新巴爾虎左旗 | 新巴爾虎右旗 | 鄂倫春自治旗 | 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 | 鄂溫克族自治旗
巴彥淖爾市臨河區 | 五原縣 | 磴口縣 | 杭錦後旗 | 烏拉特中旗 | 烏拉特前旗 | 烏拉特後旗
烏蘭察布市集寧區 | 豐鎮市 | 興和縣 | 卓資縣 | 商都縣 | 涼城縣 | 化德縣 | 四子王旗 | 察哈爾右翼前旗 | 察哈爾右翼中旗 | 察哈爾右翼後旗
錫林郭勒盟錫林浩特市 | 二連浩特市 | 多倫縣 | 阿巴嘎旗 | 西烏珠穆沁旗 | 東烏珠穆沁旗 | 蘇尼特左旗 | 蘇尼特右旗 | 太僕寺旗 | 正鑲白旗 | 正藍旗 | 鑲黃旗
興安盟烏蘭浩特市 | 阿爾山市 | 突泉縣 | 扎賚特旗 | 科爾沁右翼前旗 | 科爾沁右翼中旗
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 | 阿拉善右旗 | 額濟納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