狍子

狍子

狍子(學名:):體長約1.2米,重約30千克,有著細長頸部及大眼睛,大耳朵。無獠牙,後肢略長於前肢,尾短,雄狍有角,雌狍無角,雄性長角只分三個叉。狍身草黃色,尾根下有白毛,尾巴僅2-3厘米,狍愛成對活動,過冬雄狍與二、三隻雌狍及幼狍在一起。雄狍角冬天脫落,新角最遲3月開始升長,6、7月長成,此時進入發情期。雄狍用角剝開樹皮並留下前額臭腺的分泌物做為自己地盤的標誌。狍通常是雙胞胎。 食草動物。生活於中國東北、西北、華北和內蒙古等地的小山坡稀疏的樹林中。是東北地區常見的野生動物之一。狍子經濟價值較高,被列入中國《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在湖南衛視《爸爸去哪兒[湖南衛視親子互動真人秀]》第11集中,5對萌娃和爸爸來到冰天雪地的東北。田亮[前國家運動員、藝人]父女搶到的房間中有一隻狍子,字幕組為它起名“狍子君”。狍子擁有呆萌的外表、傻乎乎的性格,瞬間戳中網友的萌點,爆紅網路。並被命名為新一代神獸“雪泥馬”。

基本信息

外形特徵

體貌

狍子狍子

體長100~140厘米,尾長僅2~3厘米,體重50~80千克,雄性略大。鼻吻裸出無毛,眼大,有眶下腺,耳短寬而圓,內外均被毛。頸和四肢都較長,後肢略長於前肢,蹄狹長,有敖腺,尾很短,隱於體毛內。雄性具角,角短,僅有三叉,無眉叉,主幹離基部約9厘米分出前後二枝,前枝尖向上,後枝再分歧成二小枝,其中一枝尖向上,一枝向後而偏內,角基部有一圈表面粗糙的節突,主幹上同樣有許多小節突。冬毛為均一的灰白色至淺棕色。

顏色

野生狍子野生狍子

吻部棕色,鼻端黑色,兩頰黃棕色,耳基黃棕色,耳背灰棕色,耳內淡黃而近於白色,耳尖黑色。額、頸和體背為暗棕而稍帶棕黃色,下頜淡黃,喉灰棕,腹部淡黃色。四肢外側沙黃色。內側較淡。尾淡黃色,臀部有明顯的白色塊斑。夏毛短而薄。從咀到尾以及四肢的背側都是純黃棕色,背中線附近較深,腹面從胸部、鼠蹊部以至四肢內側均為淡黃色。

棲息環境

狍子狍子

狍子多棲息在疏林帶,多在河谷及緩坡上活動(海拔一般不超2400米),狍性情膽小,日間多棲於密林中,早晚時分才會在空曠的草場或灌木叢活動。我國東北三省廣布它們的蹤跡。

分布範圍

原產地:中國、哈薩克斯坦、朝鮮人民民主共和國、韓國、蒙古、俄羅斯聯邦。
狍子選擇了向南發展的路線。如今狍子是歐亞大陸分布最廣、數量最多的一種中型鹿;得益於對山地環境的適應,它們顯示出了別具一格的生存適應性。在中國,狍子廣布於中部、西南部、西北部和東北部。中國多山,狍子一路沿著山地繁衍生息,從東三省開始,沿著大小興安嶺它們一路向南,從北京的燕山進入太行,穿過河北和山西,到達中部的秦嶺-大巴山系,隨後在橫斷山系進入了毛冠鹿、水鹿等南方鹿種的範圍,最後它們從西藏東南部和雲南西部到達緬甸北部——這也是狍子分布的最南端了。而在北部它們的分布更為廣泛,它們沿著烏拉爾山脈跨越西伯利亞、蒙古和朝鮮,並在新疆地區進入中國,分布於北疆區域。但狍子並沒有登上青藏高原,它們僅僅到達了高原的邊緣,在若爾蓋草原山地海拔約3000-4000米的地帶還能看到狍子的蹤跡。

生活習性

狍子狍子

喜食灌木的嫩枝、芽、樹葉和各種青草,小漿果、蘑菇等。春天像鹿一樣經常到鹽鹼地面舔食鹽鹼。一般由母狍及其後代構成家族群,一般3~5隻。晨昏活動,以草、蕈、漿果為食。雄狍仲夏才入群。

狍子是東北林區最常見的野生動物,東北人也叫它“傻狍子”。狍子的好奇心很重,看見了什麼都想停下看個究竟,甚至追擊者突然大喊一聲,它也會停下來看。所以有經驗的獵人如果一槍沒打中狍子,也不會去追逃跑的狍子,因為狍子跑一段時間會顛顛跑回原地,看看剛剛發生了什麼事,真的是“好奇害死狍”。

亞種分化

綠色部分為西伯利亞狍,黃色部分為歐洲狍。亞種分化:分類地位尚存爭議,亞種的鑑別也有多種說法。主要有Capreolus pygargus bedford,Capreolus pygargus pygargus指名亞種天山狍,分布於中國東北地區,其種類正在減少,由於其皮毛可以做禦寒之物,每年都有大量的狍子遭到人類的捕殺。

保護級別

狍子狍子

已被列入《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於2000年8月1日以國家林業局令第7號發布實施。任何獵捕狍子的行為都是違法的,嚴禁獵捕、買賣、食用野生狍子。希望廣大網友認清中國當前生態形勢,手下留情,珍愛這些可愛的動物。

人工飼養

飼養優點

1.狍食性廣、耐粗飼。家養可餵秸桿、秧蔓、樹枝葉、雜草、牧草、糧食等。

圖冊圖冊

2.生長發育快,飼養成本低。幼狍出生15天就開始採食,60天斷乳,3個月體重可達10公斤,6個月可長到20公斤,400多天達40公斤,性成熟即可繁殖。

3.適應性強,適養範圍廣,易養易管。狍夏能耐38℃高溫,冬可抵禦-45℃嚴寒,適應性強,全國各地可養。家養狍每天夏餵3~4次,冬餵2~3次。只要保持清潔飲水,搞好衛生,保持安靜清潔的飼養環境,誰都能飼養成功。

4.狍抗病力強,繁殖成活率高。狍原為野生動物,抗病力很強,人工飼養,只要合理搭配飼料,搞好衛生防疫,常年不生病。狍年產一胎雙羔,多者3~4羔,產羔率是其他鹿科動物的2倍以上。只要合理飼養,母狍自產自奶,成活率可達100%。

飼養要點

狍子狍子

1.建舍狍圈要選擇地勢平、高燥、通風向陽、排水良好的地方。狍舍坐北朝南,由棚舍和運動場兩部分組成。

每隻占面積2~2.5m²,四周用木桿或磚築成2米高的圍欄或圍牆。運動場一角設食槽和飲水槽,在圍欄外可植樹遮蔭。

2.飼料野狍食物來源廣泛,各種闊葉樹葉、野生雜草、農作物秸稈、蔬菜、水果皮等都是其喜愛的飼料。飼 餵20%的豆科牧草(如苜蓿)更好,但不可餵水草,以防腹瀉、腸炎等。飼料比例以粗料占95%、精料占5%為宜。在交配期、妊娠期、哺乳期等,要適當增加一些精飼料及富含蛋白質的飼料。仔狍出生7天后有吃土情況,要將半陰地的乾淨土壤堆放於舍內,供其自由採食。

3.飼餵要做到三定:一是定時,每天餵3次,分別為早7點、午12點、晚6點。二是定量,狍食量小,成年狍日糧為1.5千克粗料、100克精料。三是定水,供足清水,不能間斷,讓狍自由飲用,冬季要飲溫水。

4.防治疾病。狍抗病力強,很少生病,但要做到無病早防,每天打掃圈舍,清除糞便。春夏時節,狍棚每周用火鹼或20%的石灰乳劑消毒1次,每天要刷洗食槽、水槽。不能餵霉爛變質飼料,不能餵水草。狍的常見病有腹瀉、腸炎等,一旦發現可按常規治療。

5.適時出欄仔狍60天斷奶,斷奶後即可出售種狍。商品狍多為公狍、淘汰狍。要注意選種,以保持優良種群。

相關俗語

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進飯鍋里。

草原上的狍子——三五成群
傻狍子(罵人的)

動物文化

精彩博文
狍子的萌點有三條:
一、狍子受驚以後尾巴的白毛會炸開,變成白屁股,然後思考要不要逃。
狍子其實一點也不“傻”,它對環境的適應能力非常強悍,狍子尾巴內側是白色,受驚後會翹起(炸開),看上去成為白屁股。這其實是很多種鹿科和牛科(羚羊類)的共同特徵。白屁股的作用究竟有哪些,現在還不十分清楚,至少這能在信號傳遞上起到幾種功能:
警示和迷惑作用。這在羚羊中體現得較為明顯,人們經常可以在電視裡看到,成群活動的瞪羚在遭受到獵豹或者豹攻擊的時候,會跳躍著四散逃開,這時它們都會翹起尾巴露出白屁股,一種解釋說這有利於迷惑敵人的視線,使其眼花繚亂不知道追誰好。狍子雖然很少集成大群,但也常以小群體為單位活動,因此白屁股可能會起到同樣的作用。
視覺引導作用。在觀察小麂的時候,發現雌性小麂在帶著幼崽的時候,經常會翹起尾巴,讓幼崽跟著自己。小麂的尾巴內側也是大塊的白色,翹起時非常明顯。在森林環境中視野不佳,這樣的視覺信號就像一個信號燈一樣明顯。其實這種行為在更多的物種里存在,大家還記得小兔子排隊跟著媽媽翹起的白尾巴走路的故事嗎?
總之,炸尾巴不是狍子嚇傻了,而是受到威脅後的一種自然反應。狍子有時候不跑是因為它還沒有確認威脅是什麼,一旦確認了它會立刻逃跑。有一次我在北京的百花山上遇到了一個狍子,當時風很大,那隻漂亮的公狍子只顧在林子裡低頭吃草,完全沒有發現我們三個人正在靠近;而我們看到它的時候已經很近,估計距離也就50米以內,於是我們停下腳步,慢慢坐下,靜靜欣賞。狍子邊吃邊走,距離我們越來越近,直到被一聲快門聲所驚動。它抬頭看著我們這邊,由於我們都沒有動,因此它猶豫著(野生動物對聲音和移動的物體非常敏感),歪著頭看,又走近幾步;幾秒後它看清了我們,於是“嗷”地叫了一聲,然後閃電般地逃走了。
還有一種情況,它不跑可能是為了護仔。2013年夏天我們在山西野外作業的時候,先是路遇了一隻小狍子,隨後又在不遠處看到一隻母狍子遠遠地看著我們,並不逃跑。於是我們明白了:它急著過來找它的孩子,並在用自己來吸引我們的注意。後來它遠遠地繞過我們,找到了自己的孩子;而我們也趕緊走開,避免繼續打擾它們母子。
二、會在馬路中間,借著車燈跑在車的前頭,根本不知道會被撞死,只知道借著亮光好趕路。
也就是狍子會順著燈光跑,不知道會被撞死——這其實不是狍子傻,只能說動物們的進化趕不上人類科技發展速度快。動物們很難理解汽車這種東西,在夜間,動物們往往只能看到燈光而無法看清汽車的輪廓。在進化中大多數動物都懂得了人類的可怕,但汽車和燈光是怎么回事,卻還有很多動物搞不明白。我們在電視上也可以看到,在非洲夜間觀察動物,可以直接拿著聚光燈照著,動物們並不會驚慌失措地逃跑,因為它們可能還沒學會把燈光和人類聯繫起來。在中國,每年被路殺的動物不計其數,從蛇、青蛙到獾子、豹貓、果子狸、野兔……涵蓋了各種被認為傻或者不傻的各種動物,其中狍子只占到很少的一部分。一個新聞報導說每年美國會發生150萬起鹿車相撞的事故,而每年被車撞死的鹿(多為白尾鹿)超過10萬頭。當然這和美國的鹿比較多有關,但美國有句話:likeadeerintheheadlight,意思是鹿會傻乎乎的在車燈照射下呆住,這和中國的狍子如出一轍,所以,就算是笨蛋,狍子也不是鹿科家族裡唯一的笨蛋。
三、被獵人追趕了會把頭埋到雪裡,以為這樣就不會被發現了。
被追逐時會把頭埋進雪裡,以為不會被發現。這不是狍子傻,是獵人太殘忍,已經把狍子追得快累死了。可能我這么說很多人不理解,人能把狍子累死?答案是肯定的。這一點來說狍子確實不如人類聰明(不過從這個角度來說,又有幾個動物比人類聰明呢?)。我知道河北一些地方獵人如何在冬季追逐狍子:他們幾個人天一亮就上山,找到狍子後就一直跟著足跡包抄著追,由於冬季的積雪,追蹤變得非常容易。而也是由於積雪,狍子跑動的時候很是費力。這裡面還有一個原因也需要說一說:狍子在冬季往往在山的陽坡休息,但受到驚擾後就會跑到山的陰坡躲藏;而北方山地通常是陰坡森林繁茂、陽坡相對荒蕪,這是因為北方較乾旱,陽坡日曬時間長所以比較乾燥,大型喬木很難成長,而陰坡相對濕潤,所以高大的樹木往往生於陰坡,陰坡也更多地成為動物的庇護所。
但這樣一來,狍子的逃竄就變得非常困難,一是陰坡雪厚;二是陰坡植物繁茂,林下非常難走,狍子跑起來也很費力。這時候獵人利用了狍子的另一個弱點:進食。有蹄類動物需要非常頻繁的進食,才能保證充足的熱量和體力,因為它們吃的是草;獵人只要保持跟蹤追逐,狍子就無法進食,只能一直逃跑,一天下來基本就會體力透支,而此時獵人卻可以補充隨身攜帶的食物。這並不是狍子可以應付得了的情況:通常狍子的天敵主要是豹、猞猁、虎等大中型貓科動物,這些天敵的捕獵是短時間的,一擊不成便會放棄,狍子可以有充足的時間休息恢復;但人類的這種追逐往往使得狍子筋疲力盡,最後一下子倒在雪地里動彈不得——不是它傻,是人類太殘酷。
在東北還有一種情況:冬季大雪後,獵人可以輕易地在林子裡“揀”到狍子。這也不是因為狍子太傻,而是惡劣天氣導致的災難:狍子找不到食物,其體型又不能很好地適應深雪,因此很快就會陷於困境。在這種情況下,體型更大的梅花鹿、馬鹿過得會比狍子輕鬆一些。河北小五台山保護區的工作人員曾經告訴我,冬季如果發生雪災,對狍子的影響非常大,前些年有一次冬季下了罕見的大雪,那年大量狍子被凍餓而死,此後兩三年間山里狍子的數量銳減,幾乎很難看到,直到數年後才慢慢恢復。
此外還有很多關於傻狍子的說法,比如它嚇跑後會回來看看發生了什麼然後被抓住之類。其實這些“傻”的背後都代表著狍子的一些生態特徵。就拿走回頭路這一條來說吧,狍子在山裡會有一些固定活動的場所,一段時間內它會在很小的一個區域活動,這裡面有覓食的場所、也有休息的場所。因此當它一般受到驚擾時,並不會逃得很遠,躲避到它認為安全的時候,它就會再次出來活動——通常都是進食。而人們往往看到它的時候一般都是在這種進食場所,因此它很快還會回來——於是落入獵人的羅網。
每年被非法獵殺的狍子非常多,它是從東北到華北地區被獵殺最多的中型獸類之一(之二是野豬)。在這些地區的山上你如果看到高度在60-100厘米左右的粗鋼絲套子,那就多半是針對狍子的。狍子肉價格持續走高,而很多賣狍子肉的餐館在被盤問時往往會說是人工養殖的——其實哪有那么多人工養殖的狍子,絕大多數狍子肉的來源都是野外捕捉,這也導致這種動物在很多傳統棲息地都已經銷聲匿跡。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這句話用在狍子身上非常合適;在一次郊遊中管住自己的嘴,可能就會挽救當地的一隻狍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