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科爾沁區是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下轄的一個市轄區。是通遼市政府駐地。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部,松遼平原西部邊緣的科爾沁草原,毗鄰吉林、遼寧、黑龍江三省,屬環渤海經濟區。地理坐標為北緯43°22’~43°58’,東經121°42’~123°02’之間,南同科爾沁左翼後旗接鑲,西與開魯縣為鄰,北及東和科爾沁左翼中旗毗連。面積3212平方千米,人口80萬。郵政編碼028000。區人民政府駐科爾沁大街。
行政區劃
通遼市科爾沁區地處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屬東北經濟區和環渤海經濟圈,是國家西部大開發區域中的東部地區。全區總面積為 3482.08 平方公里,所轄 15 個鎮(蘇木)農牧林場、 12 個街道辦事處,全區總人口 82 萬人。是通遼市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
科爾沁區轄12個街道、15個鎮(蘇木):科爾沁街道、西門街道、永清街道、明仁街道、施介街道、清真街道、東郊街道、鐵南街道、霍林街道、建國街道、紅星街道;大林鎮、錢家店鎮、餘糧堡鎮、木里圖鎮、豐田鎮、清河鎮、孔家窩堡鎮、育新鎮、大罕鎮、慶和鎮、敖力布皋鎮、民主鎮、角乾鎮、胡力海鎮、莫力廟蘇木;哲南農場、三義堂農場、高林屯種畜場。
地區簡介
在東北、華北兩大經濟區域的交匯點上,在蒸蒸日上的環渤海經濟圈內,在水草豐美的內蒙古科爾沁草原腹地,在風光旖旎的西遼河畔,有一處充滿勃勃生機富庶而迷人的熱土——美麗的草原新城科爾沁區。科爾沁區作為通遼市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依託國家西部大開發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優惠政策,對全市範圍內的資源和初級工業品進行整合利用,盤活利用現有閒置資產,並將招商引資工作做為重點和主攻方向。
一、科爾沁區概況
(一)優越的區位。科爾沁區位於東經122°11′22″—122°20′48″,北緯43°33′59″—43°38′54″,地處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座落在西遼河、教來河衝擊平原中部,與中國裝備製造業的搖籃--瀋陽共處環渤海經濟圈。科爾沁區與瀋陽、長春在空間上形成了規則的等邊三角形,是內蒙古東四盟市的中心,具有接受輻射和對外輻射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同時,作為通遼市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全市的資源都可為我區所用。
(二)適宜的環境。科爾沁區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熱同期,氣溫適中。年平均氣溫6.1°C,日照數3113小時,年平均降水量385.1毫米,春秋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13%-16%。年平均無霜期150天,年平均風速3.6m/s。科爾沁區城市面積32.96平方公里,四出口公路沿線可供工業用地10836畝,全區土壤以灰色草甸土為主,占總土地面積的60.6%,分布廣,肥力高,是人民生活和進行工農業生產的理想區域。
(三)便捷的交通。科爾沁區是東北的主要交通樞紐。全國14個大型樞紐站之一的通遼火車站,每天從六個方向進出列車30餘列,可直達北京、上海、天津、瀋陽、長春、大連、呼和浩特、齊齊哈爾等大中城市。平坦、寬闊的303、304、111三條國道在此交匯,穿境而過,已形成連線京津、華北及北部邊疆地區四通八達的公路運輸網路,距瀋陽僅285公里,距長春302公里,大連630公里,距天津700公里。通遼民航機場,可起降波音737大型客機,直飛北京、呼和浩特等城市,與最近的出海口錦州港僅400公里左右的距離,在周邊800公里範圍內有14箇中心城市。
(四)完善的基礎設施。科爾沁區經過多年精心打造,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日臻完善。區屬兩個工業園區已初具規模。科爾沁工業園區一期建設7.8平方公里,8月1日前新工四路以西就要達到“七通一平”。二期建設將達到11.8平方公里。木里圖工業園區規劃建設10平方公里,已經全面啟動。兩個園區是外來投資企業的理想場所。改革開放20多年來,科爾沁區已經確立了在內蒙古東部的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中心城市地位,形成了以城市商業繁華區、大型商場、城區綜合市場、專業市場、物流園區及鄉鎮大型農貿市場為主要框架的流通產業體系。
二、科爾沁區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
(一)富足的農產資源。通遼作為世界上兩大黃金玉米帶之一與美國、加拿大齊名。這裡素有"內蒙古糧倉"之稱,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幾十年形成的精耕細作生產方式和以水利為中心的農田基本建設成果,使旱澇保收面積達到90%以上,年平均玉米產量穩定在300萬噸以上。這裡是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常年蔬菜種植面積50萬畝,年產蔬菜8.6億公斤。紅乾椒產量達20萬噸;麻黃草、甘草等野生資源,品種獨特,質地優良,待開發利用。
(二)豐富的畜禽資源。通遼市享有"黃牛之鄉"的盛譽,特別以蒙古牛、科爾沁牛、西門塔爾牛著稱。全市黃牛存欄90萬頭,年出欄育肥牛44萬頭。以肉質鮮嫩、營養價值高、微量元素豐富、蛋白質含量多著稱的"科爾沁肥牛"已成為享譽大江南北的知名品牌。這裡有"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美景,190萬隻存欄綿羊,年產1萬噸羊毛,20萬隻存欄山羊,年產80噸羊絨,是紡織業加工增值的絕好原料。目前全市奶牛飼養量已達18萬頭,有可擠奶牛4.7萬頭,日供鮮奶450餘噸。但與科爾沁乳業和蒙牛乳業每日1500噸的需求仍存在較大差距。通遼市又是遠近聞名的草地白鵝之鄉,全年白鵝飼養量1000萬隻,鴨飼養量200萬隻,雞飼養量871萬隻,可提供羽絨450萬公斤,是理想的羽絨加工基地。年可提供各類皮張250餘萬張,是皮革工業的絕佳原料資源。
(三)充裕的林業資源。這裡是一片綠色的海洋,全市有林面積2250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20%以上,活立木蓄積量1520萬立方米,年可批采50萬立方米,40餘萬畝充裕的宜林基地,是林木深加工的重要原料基地和商業開發宜林基地。被譽為“神奇植物”具有藥用和保健作用的沙棘,已形成12.5萬畝規模,年產量1400萬斤。另外,山杏等野生資源品種獨特,質地優良,尚待開發利用。
(四)豐富的礦產資源。通遼市物華天寶,礦產資源豐富,境內已探明煤炭、石油、矽砂、有色金屬、黑色金屬、非金屬等礦產41種,礦床和礦點190多處,總潛在價值1.3萬億元。其中,煤炭儲量235.6億噸,而儲量119億噸的全國五大露天煤礦之一的霍林河煤礦就座落在美麗的科爾沁草原北部。具有很高藥用、保健和美容價值,功能神奇,蜚聲海內外的中華麥飯石儲量1700多萬噸。這裡是矽砂儲量的王國,儲量50億噸,SiO2含量高達92%以上,是玻璃製造業和鑄造用砂的精品。這裡的石灰儲量3億噸,高嶺土儲量90萬噸,是創業者依託資源開拓新領域的首選之地。做為新興的工業城市,“十五”期末將形成30萬噸電解鋁生產能力,是投資者進行鋁製品深加工的理想之地。
(五)充足的電力資源。通遼市電力資源豐富,裝機容量已達80萬千瓦的通遼發電廠就座落在科爾沁區,明年將達到140萬千瓦,“十一五”期末將達到200萬千瓦。這裡用電將長期供大於求,可享受邊疆少數民族地區優惠電價,平均工業基礎電價為0.375元/度。這裡有充足的土地資源和廉價的勞動力資源,有幾億元的國有閒置資產,是有識之士投資興業的潛在資源,是投入少,產出多的理想之地。
(六)雄厚的科技實力。通遼市屬科研院所9家,在全自治區是除呼、包二市以外的高等人才集中地。內蒙古民族大學作為駐區單位,有普通教育專業本科41個,專科9個;該大學擁有自治區重點實驗室1個,3個省級重點學科;正、副教授335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200餘人,在校學生達11000多人。
(七)悠久的文化資源。早在舊時器時代(5000年前),科爾沁草原就已經開始有人類棲息活動。在他們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過程中,開始接受璀璨的紅山文化和富河文化的影響、輻射,逐步形成了具有獨特品味和風格魅力的多元複合文化——科爾沁草原文化。在這裡曾先後湧現出清代國母孝莊文皇后、愛國將領僧格林沁、民族英雄嘎達梅林等歷史名人。目前,科爾沁區按照創建文化大市的目標,正在認真研究和積極推進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的發展,構建具有民族特色和現代精神相統一的科爾沁民族文化框架。
三、科爾沁工業園區打造循環經濟示範園區
科爾沁工業園區按照建設循環經濟示範工業園區的定位,為招商引資提高企業技術含量,工業園區分為木里圖工業園區(南區)和東郊工業園區(東區)。
南區位於科爾沁區木里圖鎮,距城區15公里,304國道、大鄭鐵路穿越園區,該區被內蒙古自治區列為第一批循環經濟示範工業園區。截止2006年,園區累計引進企業和項目13家,協定引進資金50億元,包括總投資28億元、年產30萬噸味素的通遼梅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資12.15億元的華洋線纜項目和投資20億元的上海一凌集團溫州工業園項目等企業項目已相繼開工建設並投產。
東區位於通遼市東郊,是在東郊老工業基地的基礎上提質擴容、完善配套、提升建設標準建設而成的。目前,一期7.8平方公里的“七通一平”基礎設施建設已全部完成,二期規劃面積4平方公里,將於2008年全部建成。園區內已入駐工業企業23戶,其中市屬企業8戶,區屬企業15戶。主要企業有:總投資5.5億元的金鑼食品有限公司和總投資4.5億元的通亞鋁業集團,分別投資3億元的霍煤集團、青島膠州建設集團,總投資14.5億元的通遼盛發熱電廠和投資10億元的通順鋁業等企業。
歷史沿革
2000年,科爾沁區轄10個街道、16個鎮、9個鄉、3個蘇木。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區總人口793913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科爾沁街道33423西門街道42200永清街道42789明仁街道16519施介街道23075清真街道29936東郊街道22072鐵路街道38365電廠街道5657霍林河街道28777大林鎮39920錢家店鎮23116餘糧堡鎮21932河西鎮26593雙泡子鎮16814木里圖鎮23795紅星鎮21269豐田鎮18418建國鎮26521清河鎮21751遼河鎮14834孔家窩堡鎮19488育新鎮13546西六方鎮18161大罕鎮19428唐家窩堡鎮12404慶和鄉23515查乾鄉10069太平鄉9982雙寶鄉16382敖力布皋鄉17086胡力海鄉10544勝利鄉11730角乾鄉17513民主鄉12533喜伯艾里蘇木16429莫力廟蘇木8576哈日乾吐蘇木3956三義堂農場虛擬鄉3016哲南農場虛擬鄉2138胡力海農場虛擬鄉4683高林屯種畜場虛擬鄉4958
2002年,科爾沁區行政區劃一覽
科爾沁街道:轄民航、鐵區、陽光、向陽、濱河、利農、奮進7個社區居委會。
西門街道:轄物華、金華、中心、日月、北門、團結、綠園、遼南、東電9個社區居委會。
永清街道:轄中街、天王、解放路、東方、西苑、新街、巴黎之春、北花園、學苑、育才10個社區居委會。
明仁街道:轄露天、交通門、新建街、和平橋4個社區居委會。
施介街道:轄遼河、賓館小區、希望小區、平安西、環衛小區、平安小區、博藝7個社區居委會。
清真街道:轄回民、東順、東門、建工、小街、北昌、東興7個社區居委會。
東郊街道:轄哲建、東方明珠、曙光、東升、科研5個社區居委會。
鐵南街道:轄鐵兵樓、永安橋、鐵中北、安順、天橋、二六八、通興、民主橋8個社區居委會。
電廠街道:轄明珠社區居委會。
霍林街道:轄紅星、塔北、一一四、四七二、天蒙5個社區居委會。
大林鎮:轄一村、二村、三村、四村、西歸力、東歸力、馬家窩堡、三合、廟倉、勝利、四家子、西莊頭一村、西莊頭二村、民主屯、烏吉樂、南莊、北莊17個村委會;保全、濟民、寶林、前巨流河、後巨流河、前敖寶營子、後敖寶營子、哈日乾吐8個嘎查;吐爾基山水庫;大林苗甫;通遼採石礦。
錢家店鎮:轄 一村、二村、三村、四村、五村、六村、新立屯、後腰窩堡、前腰窩堡、東億棵樹、西億棵樹、烏斯吐、烏蘭基、翟家窩堡、安樂屯、張家窩堡、溫家窩堡、查乾花、王家、雙寶窩堡、坤都花、高家街、界力吐、吐拉嘎窩堡、項家窩堡、東印君窩堡、西印君窩堡、東花胡碩、西花胡碩、東才道木、西才道木31個村委會;二林場。
餘糧堡鎮:轄一街、二街、三街、四街、五街、仉家窩堡、蓋家窩堡、新發、龍彎筒、長青、哈潘營子、小六家子、特士毛頭、毛格吐、查乾敖、黎明、大張家窩堡、佟家窩堡、常保、天慶東、王文屯、王富、蘇家窩堡、鳳陽堡、大六家子、太平莊、宣家街、劉家、東高力營子、南元、五福、西高力營子、瓦房一村、瓦房二村、張家公司、李成湖、王會海、吳金寶38個村委會;小塔子水庫。
河西鎮:轄三家子、汪家窩堡、三合屯、坤都廟、湛路、三義堂、二號、兩棵樹、梅林營子9個村委會。
木里圖鎮:轄木里圖、團結、郭家屯、太平莊、柴家窩堡、西木里圖、香平堡、立新、大香屯、東風、李家圍子、梁家園子、公司、新發屯、薛家街、三棵樹、西海力斯台、腰海力斯台、東海力斯台、頂合興、王家窩堡、三家子、唐家窩堡、回民、王家油坊、王福屯、創新、金家窩堡、三合興、劉家圍子、高家圍子、鄒家街、腰鎮、西鎮、史家圍子、義和達、烏蘭圖嘎、後包家、前包家39個村委會。
紅星鎮:轄三合、巴家圍子、高家窯、同德店、魏家窩堡、新立屯、大草房、幫統窩堡、潘家窯、後雙井子、東窪子、北園子、大劉屯、張家菜園子、雙井子15個村委會。
豐田鎮:轄豐田、建新、萬家屯、硝鍋、哈拉滿罕、車力花、遼陽、常家圍子、溪水塘、劉家圍子、石家窯、霍家營子、溫都花、喜伯營子、胡家圍子15個村委會;半截店牧場。
建國鎮:轄西工人、建國、肖家窩堡、五家子、西艾力、哈拉呼、清河、前進、清勝、東工人、大興屯、前坨子、白音太來13個村委會。
清河鎮:轄西姜家窩堡、永盛隆、後曹家窩堡、前曹家窩堡、王家窩堡、大席棚、洪家窩堡、大德泉、周家圍子、三合堂、積善屯、東姜家窩堡、前五道木、後五道木、邢家窩堡15個村委會;東喜、東地、倉糧窯、東升、新倉、哈火碩、十方地、海舍力、新發、保全、西喜、公濟號、東伯、西伯、勝利15個嘎查;蔬菜良種場。
孔家窩堡鎮:轄孔家窩堡、興華、太平屯、敖力巨、後新艾力、前新艾力、興隆、東包力營子、腰包力營子、戴家窩堡、西包力營子11個村委會。
育新鎮:轄育新、楊家窩堡、黃家窩堡、新力屯、敖燈台、前進、曾家圍子、丁家窩堡、西乃營子、東乃營子10個村委會。
西六方鎮:轄西六方、成興隆、尹家窩堡、胡家圍子、小張家窩堡、寧家油房、小三合興、大三合興、幸福、前何家窩堡、大何家窩堡、後何家窩堡、溪水堂、太平和、團結、四間房16個村委會。
大罕鎮:轄大罕站、潘家店、三角窩堡、興隆、安巨、東四家子、西四家子、東兩棵樹、後兩棵樹、前兩棵樹、東大罕、西大罕、興發、東三合、鮮光、黃家窩堡、清河橋、道寶屯18個村委會。
慶和鎮:轄馬家、南仁發和、紅星、雪力敖寶、太平河、慶和、四方地、回民屯、五家子、永合屯、加福倉、東發、北發、九家子、火梨、章古台、陳家窩堡、丁家、邦統店、馬青雲、高起堡21個村委會;慶和林場。
敖力布皋鎮:轄敖力布皋、那力嘎、西喜伯營子、達爾罕、東喜伯營子、東乃木格勒、敖寶營子、好老營子、烏九營子、羅家窩堡、丁漢窩堡、山東窩堡、東乜木歹、遼畔、後乜木歹、東佳木斯、二道營子、西乜木歹、蘇家、西佳木斯、白音那、一村22個村委會。
民主鎮:轄民主、秦家圍子、沾土毛頭、北城興隆、北富、東富、西富、宋家街、孟家街、西艾力、窯營子、南成王、南城興隆、遼豐、福發屯、李家、勝利、張家大院、徐家窯、王家油房、孫家大院21個村委會;莫力廟水庫。
角乾鎮:轄角乾一村、角乾二村、角乾三村、東烏斯吐、海南屯、枕頭窩堡、四十一號、蓋力畝、二十八戶、愛國屯、大山屯、大坨子、青龍山、前黑坨子、後黑坨子15個村委會;文冠果林場。
遼河鎮:轄雙泡子、遼河一村、遼河二村、公司窩堡、曹家窩堡、林家圍子、腰街、瑪力營子、興隆屯、韓家圍子、閻家圍子、杜家圍子一村、杜家圍子二村、福安屯、傅家屯、四合屯、新農、雙廟子、平安堡、太平、劉家店、殷家窩堡、東伯吐、紀家屯、馬家屯、腰伯吐、尹家窩堡、東查乾、西查乾、於家窩堡、米家營子、新豐、西那力嘎、腰那力嘎、廟那力嘎、西乃木格勒、腰乃木格勒、東烏蘭花、西烏蘭花、新發、朱家41個村委會;四合屯牧場。
莫力廟蘇木:轄莫力廟、街基、金家窯、瑪林格日、新艾力、福巨、布仁巴雅爾、少林敖包8個嘎查;稻田、關家窯2個村委會;莫力廟種羊場、力廟林場。
哲南農場:一分場、二分場、三分場。
三義堂農場:一分場、二分場、三分場、四分場。
胡力海農場:一分場、二分場、三分場、四分場、五分場、六分場、七分場。
高林屯種畜場:一分場、二分場、三分場、四分場、五分場、六分場、七分場、哈塘分場。
“科爾沁”蒙語意為弓箭手。象徵著這裡勤勞勇敢的人們堅韌不跋、一往無前的品德和勇於開拓的精神。早在舊時器時代(5000年前),科爾沁草原就已經開始有人類棲息活動。在他們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獨特品味和風格魅力的多元複合文化——科爾沁草原文化。曾先後湧現出清代國母孝莊文皇后、愛國將領僧格林沁、民族英雄嘎達梅林、革命烈士麥新、呂明仁、徐永清等歷史名人。目前,科爾沁區按照創建文化大市的目標,在繼承歷史文化遺產、弘揚民族文化的基礎上,正在積極推進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的發展,構建具有民族特色和現代精神相統一的科爾沁民族文化框架。科爾沁區草原風情濃厚。科爾沁區地處美麗的科爾沁草原腹地,集草甸草原和山地草原風光為一體。亞洲最大的沙漠水庫 - 莫力廟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青溝,水草豐美、牛羊肥壯的珠日河草原旅遊區等充滿魅力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旅遊資源 形成了別具特色的科爾沁草原風情。
區位交通
科爾沁區交通區位優越。 鐵路、公路、民航形成連線東北、華北乃至全國各大中城市的立體交通運輸網路。境內有大鄭、京通、通霍、通讓、集通等六條鐵路幹線、 是東北的主要交通樞紐, 已躋身於全國鐵路樞紐大站行列, 可直達北京、上海、天津、瀋陽、長春、大連、呼和浩特、齊齊哈爾等大中城市。國道 303 、 304 、 111 線貫通全境, 形成貫通華北、東北的運輸網路,通遼距瀋陽 285 公里 、長春 302 公里 、大連 630 公里 、天津 700 公里 ,便捷的高速公路,使通遼至北京只需 6 小時。 通遼機場每日有航班直飛北京、呼和浩特等城市。與最近的出海通道錦州港僅 400 公里 左右,在周邊 500 公里 範圍內有 14 個大中城市。在市內設有滿洲裏海關駐通遼辦事處,通過陸路口岸滿洲里可與俄羅斯直接開展進出口貿易。歷史文化
“科爾沁”蒙語意為弓箭手。象徵著這裡勤勞勇敢的人們堅韌不跋、一往無前的品德和勇於開拓的精神。早在舊時器時代(5000年前),科爾沁草原就已經開始有人類棲息活動。在他們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獨特品味和風格魅力的多元複合文化——科爾沁草原文化。曾先後湧現出清代國母孝莊文皇后、愛國將領僧格林沁、民族英雄嘎達梅林、革命烈士麥新、呂明仁、徐永清等歷史名人。目前,科爾沁區按照創建文化大市的目標,在繼承歷史文化遺產、弘揚民族文化的基礎上,正在積極推進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的發展,構建具有民族特色和現代精神相統一的科爾沁民族文化框架。
科爾沁區草原風情濃厚。科爾沁區地處美麗的科爾沁草原腹地,集草甸草原和山地草原風光為一體。亞洲最大的沙漠水庫-莫力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青溝,水草豐美、牛羊肥壯的珠日河草原旅遊區等充滿魅力的自然景觀和豐富的旅遊資源形成了別具特色的科爾沁草原風情。
地理環境
科爾沁區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熱同期,氣溫適中。年平均氣溫6.1°C,日照數3113小時,年平均降水量385.1毫米,年平均無霜期150天,年平均風速3.6m/s。全區土壤以灰色草甸土為主,占總土地面積的60.6%,分布廣,肥力高,是人民生活和進行工農業生產的理想區域。
通遼市現有大小河流43條、大型水庫5座、中型水庫10座、小水庫10座塘壩80座,總庫容達99178萬立方米。森林面積125萬公頃,林木總蓄積量1745萬立方米,林木樹種46科、80屬220種。
風土人情
草原山杏,伴隨著國內的綠色食品消費浪潮,杏仁食品以其獨有的營養保健品質日益走俏,備受消費者青睞。
內蒙古通遼市扎魯特旗作為“山杏之鄉”有著230萬畝可利用野生山杏資源,20萬畝山杏封育區。每逢春暖花開,漫山遍野的杏花怒放,粉白輕盈,沁人心脾,春風吹落,喜人的青杏又掛滿了枝頭。等到了秋收季節,300萬公斤杏核被各地客商搶購一空。
扎魯特山杏核以其色澤光潤,子粒肥大,杏仁口味純正,純天然,無污染而俏銷國內市場,成為商家搶手貨。現在,寧露集團張振宇投資50萬元建起年生產能力5000噸瓶裝杏仁飲料生產線。“紅天野”系列杏仁飲品剛一面世,就大受歡迎,產品出現產銷兩旺。面對強勁銷售勢頭,張振宇雄心勃勃表示要再上5000噸易拉罐生產線。
開魯有一種飯叫菜包。開魯人秋天吃菜包已經成了習慣,成了風俗,就像中國人過年吃餃子一樣。開魯很多習俗屬東北派系:男人說話就嚷,女人嘮喀也嗷嗷的。開魯人也長東北大個兒,也是秋天吃秋膘。吃秋膘,菜包是最好的飲食了。吃菜包源於何時,無從考證,反正祖祖輩輩男女老少都愛這一口。家常飯,吃八分、十分飽,頂天了;吃菜包,讓人能吃上十二分、十五分飽,讓人吃了這頓還想下頓。吃一回菜包,神氣、滿足。你看,秋天的開魯人吃完菜包打著飽嗝去串門子,一聲招呼:“吃了?對方應答:菜包!應答底氣足、硬氣。
開魯大菜包外形象個小枕頭,沒看頭。不過,在做法吃法上還挺有講究。打菜包,高梁米飯是主料。開魯高梁米是頂有名的,開魯召坑子、甸子地長出的高梁米白白生生;煮出的飯肉肉透透;吃到嘴裡,筋筋道道……如果悶上一鍋高粱米豇豆乾飯就更有咬頭了。再有大白菜葉子,這大白菜就是魯迅筆下的被拴上紅頭繩倒掛起來的膠菜。不過,她到了東北,可就沒有了江南的秀氣勁了,倒是平填了幾分東北的粗獷。爽爽的秋風,吹得大白菜下潔如雪,上綠如翠,再經場小霜,白菜葉子就更有筋性了。
日落西山,忙的腳打後腦勺的忙秋的人們,忙不迭往家跑的時候,也不忘忙不迭地跑到不知道老誰家的菜地也掐上一抱菜葉。你去看吧,這時節,農村家家戶戶晚飯都是菜包。
吃菜包了,一家人挨挨擠擠,在一個大圓桌面上忙乎。大家七手八腳挑菜葉,大家七手八腳選佐料。白菜葉放在高粱秸桿釘的蓋簾上,佐料擺在桌子中間。菜葉有大有小,有老有嫩;佐料有大蔥、香菜、紅乾椒、韭花、大醬……打菜包,這大醬誰也不能少,開魯大醬最煞口了。你擺開兩三葉,抹上一層醬,放上最得意的佐料,扣上飯,菜葉從底上折,再兩邊對摺,得!一個大菜包就在你手上抖起了精神。你雙手抱住,狠狠咬上一口,你會情不自禁一聲讚嘆:真香!孔子說他聽韶樂三月不知肉味,那是扯。吃菜包比吃肉還香可是真的。你抱起菜包,可坐著吃,可走著吃,連看電視、串門子都不耽誤。
開魯城圈裡的人吃菜包也不難,菜市上有人專門把挑好的菜葉、香菜打成捆賣給你。城圈裡的人打菜包主料多用大米飯或大米豇豆乾飯,也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開魯菜包,包起來有趣,吃起來真香。她包進了秋天的爽氣、豐收的喜悅;她讓我們極致品味勞動的情趣、家庭的溫馨。
炒米,蒙古語“胡爾申巴達”,是以散糜子經過悶蒸、鍋炒、碾磨等工藝加工而成。即把散糜子收拾乾淨,(即帶著皮兒的原糧)。放入鍋內,加水至略高於米,像悶米飯那樣,加火把糜子悶至八成熟。然後,再把悶熟的糜子用勺舀一次一勺(半升許),倒入已加熱成高溫的鍋里攪拌煸炒。米粒崩得像小炮似的“噼噼啪啪”喧響,而且熱氣騰騰,這一工序最要緊的是掌握好火候。熱氣冒盡,發脹的米粒稍稍復原後,即可出鍋,用篩子將細沙和糜子分離開來。這樣把煸炒好的糜子冷卻之後,鋪展在石碾上(厚度要適當,如過薄會把米粒碾碎),研磨二、三遍,米和糠皮完全分離之後,再用簸箕將糠皮簸出,所留的黃燦燦的米粒即為炒米。
工序要求:悶蒸要適度,煸炒“爆花”要少,色黃而不焦,米粒質堅而脆,晶瑩明亮。由於經過帶皮水悶侵蒸,使糜子皮層中的水溶維生素浸透到米粒中去、增加了炒米中維生素含量;又由於炒熟之後,冷卻乾燥,使糊化後的澱粉固定在原有狀態。食用時,只需加茶水浸泡即可:香、甜、酥,清爽可口。
相傳,草原上的人們食用炒米,是從成吉思汗時代開始的。因東征西戰,長途跋涉,需要大量製做這種便於攜帶,不易霉壞變質的方便食品——炒米,作為軍糧。
炒米——這一方便食品之所以成為蒙古族人民傳統的食品,主要因為它最好地適應了遊牧生活的特點。經過漫長的歷史發展,其製作愈加精細,吃法上也越加多樣化。最為普遍的一種吃法是將炒米兌上優酪乳子,加白糖拌,吃起來清爽可口,別具風味。還有用黃油、奶皮、白糖拌著吃,頗有芝麻糖那般味道;用奶茶泡吃,又香又軟,加上幾塊奶豆腐,加點黃油和白糖,味道就更美了。即使是乾嚼,也是越爵越香,不論哪一種吃法,都是十分方便的。
庫倫,中國安代藝術之鄉,又是聞名遐邇的蕎麥之鄉。有人概括庫倫特點時說:得吃的是庫倫蕎麥,得騎的是庫倫毛驢,得看的是庫倫寺廟,得唱的是庫倫安代。
當你有幸在蕎麥芬芳吐蕊的開花季節來庫倫觀光旅遊,在庫倫4816平方公里的大地上,隨處可見噴香色美的蕎麥花海。它就象一朵朵天上的白雲隨風飄動,好象遍地都是羊群,好似涌動的八月雪浪花一浪高過一浪,奔跑起伏,象一排排小姑娘身著白紗翩翩起舞,把庫倫裝扮得分外妖嬈。
蕎麥”,亦稱“甜蕎麥”,蓼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生產期短,不耐霜,春秋均可播種,適宜間作或套作。庫倫人喜種蕎麥,喜食蕎麥,有關蕎麥的農諺在庫倫就有多種多樣:“蕎三麥四菜一宿”、“頭伏蘿蔔二伏菜,三伏蕎麥長得快”、“蕎麥種在三伏口,三撮就能收一斗”、“十八天發杈,十八天開花,十八天結籽,十八天歸家”、“蕎麥頂花長,青十八,紅十八,白十八,黑十八,七十二天收到家”等等。蕎麥與作物比較,具有耐貧瘠性強,適合比較乾旱地種植的特點,蕎麥屬於晚田作物,生長期只有60天—70天,抗災害性強,蕎麥田還可養蜂,蕎麥皮可出口創匯。
庫倫蕎麥以種植面積廣、產量高、面細、色白、味香、加工精細、蛋白質、多種維生素、澱粉含量高而聞名國內外。現在全旗每年近30%的的耕地用以種植蕎麥,年產蕎麥3000萬斤左右,銷往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特別是日本指名要庫倫蕎麥,庫倫蕎麥是國內外市場的搶手貨。
庫倫蕎麥品質優良,聞名海內外,富含盧丁、多種維生素,屬高蛋白、低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食品。產地遠離重工業區,工業污染輕,化肥農藥施用量小,是天然綠色保健食品。根據科學試驗,長期食用蕎麥食品,具有預防治療高血壓、心血管病、糖尿病、血管硬脆等疾病。蕎麥既具有食用價值,又兼有藥用價值。
蕎麥是庫倫人主要的食用糧食品種。庫倫蕎麥麵可製作十幾種風味獨特、營養豐富的蕎麥食品。如果您是一個外地人,有機會光臨庫倫,隨意走進一戶農家,樸實厚道、熱情好客的主婦都會用蕎麥麵食品盛情款待您。如果您是一位“忙人”,那他們就為您做一頓“快餐”,頃刻間,一碗熱騰騰的拉拉湯或貓耳朵湯端上了桌。如果您是一位悠閒的人,那他們會為您展示刀功,切出長長的蕎麥麵條。您在飽餐美食的同時,還會欣賞到精湛絕倫的民族技藝。
蕎麥皮不僅可以作為牲畜的粗飼料,即把囫圇蕎麥粉碎拌入飼料,餵產畜可起到催乳作用,而且是人們通常使用的枕芯原料,長期使用蕎麥枕頭有清熱明目之作用。《古今圖書集成》中說:“明目枕,蕎麥皮,黑豆皮,綠豆皮,決明子,菊花同作枕,至老明目。”
蒙古族白食,蒙古語稱“查乾伊德”,通指奶及奶製品。
從本本世紀初以來,隨著農業區逐步擴大,食品結構也發生了很大變化。過去以乳食、肉食為主的蒙古族,現主要食用糧食。越是這樣,蒙古族“白食”越為人喜愛。蒙古族白食除鮮奶外,主要包括以下幾種乳食製品:
奶油:奶油也稱黃油。它是夏秋雨季把經過十餘小時發酵分離的牛奶上漂浮著的“烏日沫”(牛奶中的脂肪、蛋白)取出來,過濾後在鍋里提煉而成。奶油色呈微黃,是鮮奶的精華,含有多種營養物質,是上等補品。
奶皮子:奶皮子是在夏季和秋季里,把奶子放到鍋里用微火煨,奶子滾沸了,一面用勺子揚,一面用生奶點。直到奶子上凝結成一層奶皮後,經冷卻到第二天成了蜂窩狀奶餅,取下對摺起來,晾乾即可食用。
乳酪:乳酪也叫優酪乳子。製法是把鮮奶子盛在盆、罐等容器里,待發酵後,開始出現分離現象。這種沉澱後的凝聚物就叫乳酪。乳酪可清飲,也可拌飯或拌炒米食用。既清涼可口,又有消暑作用。
奶乾:奶乾也稱奶豆腐。製法是:將提取出的“烏日沫”的優酪乳子,待其沉澱後,把糊狀物裝入粗布袋裡經壓榨後,通過模具製成各種形狀的奶餅,晾乾即成。
近些年又有一種奶糕,其做法是把鮮奶用火煨熬,待熬到粘米糕狀時取出,加白糖為佐料食用。也有的在白面中加牛奶或奶油做成各種糕點、麵食品也較普遍。
風景名勝
大青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在遼闊的科爾沁草原西部沙海里,有一條長達24公里的沙漠大溝。溝上溝下樹木蔥鬱,鮮花盛開;溝底處千萬條
淙淙泉水匯成一條長長的溪流,清澈透明。溝的兩岸樹草叢生,常綠樹與落葉樹並存,喬木與灌木摻雜,綠色中鮮花與綠草相間,溪流與明沙相依。這就是被稱之為科爾沁沙地綠色明珠的大漠奇觀----大青溝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它位於科左後旗境內,距瀋陽200公里,距通遼市區80公里,總面積12.5萬畝。
區內大小青溝縱貫南北,呈"Y"型分布,溝長24公里,深約100米,寬200-300米。現已查明的植物有700多種,動物170多種,是天然的動植物寶庫。這裡溝深林密,風景獨特,素有"沙漠綠洲"之美譽。大青溝地貌怪異,景觀奇特。溝下原始森林奇花異樹,純乎自然,為沙海一絕。五月杏花六月桑,八月山里紅到家,這裡到處閃爍著生命的靈光。春天百花齊放,夏天綠樹成蔭,秋天楓葉似火,冬天雲霧蒸騰,到此一游,有一種回歸大自然的感覺。大青溝的氣候十分宜人,是一處理想的旅遊、避暑、消閒、渡假的勝地,每到盛夏季節,八百里沙海熱浪翻滾,可一步入大青溝,尤其是走進溝底則暑氣頓消,心曠神怡。若在冬季,北國千里冰封,雪花飄舞,可在溝底卻溫暖如春,泉水叮咚,甚至還躍動著綠色的生命。來到三岔口,展現在您眼前的是一派壯麗景色。登高遠眺,大小青溝象二條巨蟒,成“人”字型在這裡匯合,煙林蒼茫,氣勢宏偉。俯瞰溝底,墨綠色叢林中一方方嫩綠色的稻田,頗具北國江南的味道。
大青溝旅遊項目獨具特色,在不破壞生態環境和原始風貌的前提下,現已開發建成了漂流探險、大漠漫遊、草原賽馬、民俗風情等項目。大青溝可分為三個景區,即大青溝遠眺景區、三岔口漂流探險景區和小青湖度假村景區。遊覽全程須二日。一日游,青溝遠眺,佛光普照,綠野試馬,蒙古式狩獵,原始森林覽勝,天然沙灘浴場;二日游,漂流探險,草原牧歌,沙漠探險,小青湖垂釣,草原篝火等。
興源寺
興源寺位於庫倫旗中街以北,是錫勒圖庫倫主廟。始建於清代順治六年(1649年),竣工於順治七年(1650年),順治皇帝賜額"興源寺"。後於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在其左右增建廂殿一座。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進行一次大規模的擴建。在原正殿的前面,沿著中軸線修建面闊九間,進深九間,通稱"九九八十一間"的正殿、天王殿和山門殿。兩側又對稱地修建配殿和鐘鼓樓。這次擴建和增建,用六年時間才告竣工。其後歷任札薩克達喇嘛屢有修茸,但只是局部和小規模的。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進行較大規模的改建和增建,主要是重建正殿。在建築結構上採取漢藏結合式,為二層建築。並在興源寺和與興源寺相鄰的象教寺(建於1670年)四周築起高大的圍牆,使興源寺和象教寺連成一片,形成占面積2.5萬平方米,規模宏大的建築群。工程歷時三年,到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竣工。
興源寺沒有轉世活佛或呼比勒罕。為首的喇嘛稱錫勒圖庫倫旗的掌印札薩克達喇嘛。缺出一向由清朝理藩院補放。1931年3月19日,國民黨南京政府頒布《錫勒圖庫倫旗政教分治辦法》之後,掌印札薩克達喇嘛一缺為二缺,即行政和宗教各一缺。前者稱札薩克,後者稱興源寺錫勒圖喇嘛。
興源寺札薩克達喇嘛大都來自青海省樂都縣碾伯地方的薩木魯家族,為藏族。到1931年3月,共傳二十三任。其中第三任、第二十二任、第二十三任不屬於薩木魯家族。第二十三任羅布桑林沁為庫倫旗蒙古族喇嘛,在政教分治之際後還俗而改任旗札薩克,到1947年土改運動開始為止,只相傳三任。政教合一時,札薩克達喇嘛之下設札薩克、德木齊,格斯貴各四缺,輔佐管理全旗政教事務。分治後,錫勒圖喇嘛之下只設德木齊、格斯貴各二缺,協助錫勒圖喇嘛管理宗教事務。興源寺常住喇嘛135名。
興源寺每年舉行盛大的法會4次,屆時全旗大小喇嘛全部參加。正月和六月的十四、十五兩天為跳鬼會,每隔三年即逢牛、蛇、雞年舉行一次"喇嘛"法會。這是規模尤為盛大的法會。籌備工作提前兩個月開始,主要是製成“喇嘛丸”。法會從七月初五至初七,用3天時間整修座位,從初八正式開始至十四日,共7晝夜。期間,凡參加誦經的喇嘛必須持齋,不得走出寺院外圍石子擺成的界線。每逢嘛呢法會,興源寺內外香客雲集,當街貨攤擺得琳琅滿目,熱鬧異常。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興源寺一度成為庫倫旗黨政機關辦公的地方。寺內的佛教、經冊在土地改革中被毀掉。“文化大革命”中興源寺遭到嚴重的破壞,只存正殿完好無損。1986年,庫倫旗人民政府對興源寺進行維修,使這座古寺面目一新。
福緣寺
福緣寺位於庫倫旗庫倫鎮。建於清乾隆七年(1742年),廟建成後乾隆皇帝賜名"福緣寺"。福緣寺一連四重殿宇,由山門寺、誦經殿、佛殿和老爺廟組成。
錫勒圖庫倫歷史上雖然以喇嘛旗著稱,但是原來沒有喇嘛教的學塾(喇倉)。1926年始設卻伊喇倉(哲學學塾),並在山門殿前整修一處進行出題辯論的場所。最初聘請壽困寺邁達里呼圖克到庫倫做伊喇倉的主持大喇嘛。1929年從土默特聘請一位喇嘛做主持大喇嘛。後由修學於西藏哲蚌寺的畢力根繼任主持大喇嘛職務。福緣寺在主持大喇嘛之下設德木齊喇嘛一名輔佐管理寺廟事務。此外還有尼日巴、包伊達等執事喇嘛。卻伊喇倉設立初期與福緣寺沒有隸屬關係。1928年福緣寺與卻伊喇倉合併到一起,共有喇嘛121名。
福緣寺與卻伊喇倉合併後,除舉辦例行法會外,時間最長,最獨具特色的是卻伊喇法會。卻伊喇法會一年四季都舉行,而且每季度分3次舉行一次。第一次為1個月,第二次為20天,第三次為15天。卻伊喇倉對修學於喇倉的喇嘛可以授予蘭占巴、道蘭巴等學位。
福緣寺在土改運動和“文化大革命”中遭到嚴重破壞。1986年,庫倫旗人民政府對福緣寺進行維修,維修後的福緣寺面目一新,重放昔日光彩。
莫力廟
莫力廟沙湖旅遊區,位於通遼市區西南四十五公里處。這裡水草豐美,魚羊肥壯,風光秀麗,鳥語花香,被譽為“通遼西湖”“沙海明珠”。目前,莫力廟沙湖旅遊區不僅以亞洲最大的沙漠水庫,世界最長的人工沙壩而著稱中外,以具有神奇傳說的莫力廟和景色宜人的"沙海明珠"而令人嚮往,而且還以莫力殿、八柳坪、碧蓮池、響水橋、龜池島、南洋半島、燕窩群島、北冰洋水上餐廳等沙湖八景,蒙古包群和全魚宴席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而吸引遊客。這顆璀璨的沙湖明珠是通遼人民的驕傲,是塞北獨具特色的旅遊區,每年都接待二、三十萬中外遊客。
莫力廟沙湖旅遊區交通發達,通訊暢通,食宿方便,遊樂設施多樣,旅遊區有五人餐廳和餐飲一條街,一次可接待二千人就餐。水庫自產鮮魚,無污染,品種全,有江南家魚、塞北鯉、鯽、名貴魚種銀魚、甲魚、武昌魚;在過棧住宿方面,有大遊船、腳踏船、碰碰船和玻璃鋼快艇,供遊人乘坐,有萬人浴場和湖彎沙灘供遊人水浴沙浴,有豪華歌舞廳和露天舞場供遊人唱歌、跳舞。此外,旅遊區還設有商貿街、垂釣處、神佛殿、照像部等多項遊樂服務項目。
陽光、沙灘、清澈的庫水,湛藍的天空,莫力廟水庫波光瀲灩,遊人如織。這裡是觀光遊覽,消夏避暑的理想所在,她的美麗風光將使您流連忘返。
章古台佛塔
位於奈曼旗章古台蘇木所在地,建於清中葉,為自治區重點保護文物。該塔由青磚砌築,塔身通高4丈多,底寬2丈多。塔上圓下方,共分5階。上兩階呈圓狀,有銅頂箍、十三天、佛眼等。佛眼分東、西、南、北四向,內有4尊佛像,為首者是佛教格魯派鼻祖宗喀巴。下3階呈方形,每階有若干佛像浮雕,四面對應,工整美觀。
雙合爾山白塔
雙合爾山白塔座落在科爾沁左翼後旗阿古拉蘇木的雙合爾山上,建於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是自治區重點保護文物。塔身為磚石結構,通高13米,形狀似北京市北海公園白塔。塔由塔基、塔座、塔身三部分組成。塔基磚石砌成,高2米,方形,每面長9.1米,南北兩側修有2米寬的台階,南台階9層,北台階7層。塔座,成多棱形,用青方磚砌成,四面有磚雕如意圖案和吉祥結,兩側雕蹲形小獅子。塔身分塔底、塔肚、塔底3部分,塔底為圓柱形,3層,塔肚為瓮形,四面刻磚畫和文字,文字和圖畫雕刻精細,線條流暢。塔肚分7層,活佛的骨灰在其中。塔頂為鑄鐵金鋒形,上有佛教圖案,金鋒上有銅質鎏金的月亮、太陽、火炬。塔頂的羅傘下懸掛4個銅製小鈴。塔身柱為檀香木主芯建成。
奈曼王府
奈曼王府位於奈曼旗政府所在地大沁他拉鎮。
建於1963年,現占地面積9997平方米,實有建築面積3113平方米,有王府正殿、配殿、家廟等。為清代奈曼部首領札薩克多羅達爾漢郡王的府邸,是內蒙古僅存的一座清代王公府,被列為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王府系台榭迴廊式四合建築,共有房一百餘間。正面是豪華艷麗的兩扇朱紅大門,四合院有兩道過道門房,院內正殿和配殿宏偉壯觀,現已對外開放,有七個陳列室,全面反映了昔日王府概貌及奈曼旗的歷史沿革,很受遊人的歡迎。
開魯白塔
位於開魯鎮東南,塔由大青磚砌築,通高16.5米。全塔由多級組成,最底層為方形塔座,其上是復錛式基壇,基壇大部分為冠狀圓柱體,上有佛龕,上部為方形。基壇上承托著八角形塔身,塔身13層,每層塔檐自下而上汽車次收縮,塔身呈錐形。塔頂由圓盤和寶珠合成。其勢巍巍,勁秀挺拔,酷似利劍指天。該塔是自治區重點保護文物。建造年代有爭論,有說建於明末清初。
金代界壕
通遼市霍林河礦區,地處大興安嶺南行正乾主脈,它周圍百里,群山起伏,嶺高壑深。唯霍林河礦區地勢平坦,水草豐美;泉水清澈,氣候涼爽。是古代北方遊牧民較為理想的夏季牧場和屯兵場所。
當你到霍林河旅遊或避暑,漫步在空氣清新的草原上,會發現一條"土龍"沿霍林河谷,從東北群山中蜿蜒而來,橫穿礦區,奔向西南,進入錫盟境內,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金界壕",俗稱"成吉思汗邊牆"。由於在壕內堆土為長堤,在長堤上加築馬面,沿界壕內側每隔一定距離興築有邊堡,並在重要交通路口興築關隘,所以又通稱為"界壕邊堡"。
公元1125年,女真族滅遼敗宋,在今黑龍江省阿城縣白城子(金上京)建立了一個與南宋、西夏三分鼎立的金政權。這個政權建立不久,以蒙古族為首的北方遊牧民族便開始騷擾和進攻金政權,為了穩固自己的統治,抵禦其他部族的入侵,從天眷元年(1138年)之前就開始修建界壕,整個工程斷斷續續一直到承安三年(1198年)。這六十多年間,金朝幾位統治者都把修建界壕當作頭等大事來抓,整年工程耗資之大,動用人力之多在歷史上也是屈指可數的。
大樂林寺,全稱為吉祥密乘大樂林寺,位於通遼市西拉木倫公園北側。大樂林寺始建於1993年,經通遼市人民政府批准,為滿足哲里木盟廣大信教民眾的願望,以原莫力廟為模型而建(又說該寺前身為莫力廟,移地重建)。1997年9月落成,總投資約800多萬元,占地面積約13500平方米。1997年,經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為喇嘛教依法活動場所。該寺有喇嘛18名,宗教職員13名。每年農曆正月十五、二月初八、四月初八、、六月十五、十月二十五日舉行祈願會、嘛呢會、吉祥頌、滿金大會。
燕長城穿越通遼市南部奈曼旗和庫倫旗,境內段長徼約125公里。燕長城從赤峰市敖漢旗寶國吐蘇木荷葉花嘎查延伸進入奈曼境內土城子鄉的高和,經七家子、杏樹園子等村,直達牛河邊,後以河代城,北溯20公里,又起自牛河東岸繼續向東延伸,經蛤蟆山北麓、扣根南、朝陽溝等地,伸向庫倫旗平安鄉的西下窪,再向東延伸,直至庫倫旗先進蘇木,然後進入遼寧省阜新縣境內。通遼市境內燕長城段為夯土板築,殘高1米至2米,底寬6米至8米。
陳國公主墓志銘
奈曼旗青龍山公主附馬合葬墓里出土的一盒墓志銘,是迄今為止在哲盟發掘眾多的遼墓中唯一出土的墓誌。墓誌用綠色砂岩攜刻,志石與志蓋均為正方形,邊長89,5厘米,通高28厘米,4個斜面上線刻有12個大致相同的人物,頭頂著十二生肖,中央陰刻篆書“故陳國公主墓志銘”,志石厚12厘米,楷書志文書法工整,字跡完好。它的出土,補充了《遼史》記載中的不足之自,開拓了遼史研究的新課題,為考據遼代歷史提供了重要的實物依據。
阿日昆都冷草原旅遊區
在這條寬約五公里,長約四十公里的地帶上,至今仍保存著比較原始的草原景觀和民族特色,草原上有數條小河流過,草質豐美,是優質天然牧場,每年夏季,都有眾多的蒙古包和牛、羊、馬群匯集在這裡,綿延數十里,成為蒙古族牧民的遊牧場和夏營地。這裡還棲息著數十種野生動物,是狩獵的理想地方。加之各種奇花異草隨處可見,因而極富魅力,堪稱內蒙古一流的草原景觀。現在,建成了多處牧民新村,一排排整齊的磚瓦結構平房和成片的蒙古包氈房錯落有致,景象動人。
莫力廟水庫自然保護區
莫力廟水庫在通遼西南45公里處。庫區占地總面積120平方公里,庫容1.92億立方米,水面40平方公里,是亞洲最大沙漠水庫。長1.1萬米,底寬100米的人工沙壩堪稱世界之最。沙漠之中建水庫,這正是她迷人之處。
1959年,數萬民工雲集莫力廟,以愚公移山的精神修建水庫。經過30多年的建設,莫力廟水庫已成為具一定規模的保持沙海生態平衡、分引遼河洪水、灌溉水、發展水面養魚的綜合性水庫。建庫以來,曾多次被國家、自治區、市水利部門評為水利管理先進單位。
“壩前栽河柳、壩後栽楊柳、壩頂種錦雞兒、壩坡種艾蒿”的養護措施,使萬米沙壩披上了綠裝,成為一道引人的風景。庫區有萬畝人工森林,千畝成材林,百畝果園。綠色覆蓋沙海,不僅起到了防風、固沙、調節氣候的作用,而且每年可產出各類水果2.5萬多公斤。綠色叢中,獐狍野鹿、狐獾野狼,山禽野兔出沒其間,形成了良性循環的生態環境。
水庫年產鮮魚30餘萬公斤,共有30多個魚類品種,不但有江南四大家魚:鯖魚、草魚、鰱魚、鱅魚,而且有塞北魚蝦:鯉魚、鯽魚、蝦。此外,名貴的武昌魚、銀魚、甲魚也在水庫安家落戶。庫區周圍沒有工廠、礦山,庫底為優質白沙,各類水產品由於沒有污染和別具風味而聞名遐邇。莫力廟水庫更是一個令人心曠神怡的旅遊勝地。水庫距建於清代順治年間的莫力廟遺址只有12公里,莫力廟水庫也由此而得名。庫區內建有仿莫力廟建築風格的莫力殿1座,內塑有彌勒佛。碧蓮池、八柳坪、響水橋、龜池島、燕窩島、北冰洋等沙湖八景相映成趣。庫區旅遊,既可水浴、沙浴,又可乘船、釣魚。還可品嘗獨具風味的全魚宴、民族風味的手把肉。庫區到科爾沁區均為優質柏油路面。程控電話可與全國各地聯繫。百餘床位的招待所和7座蒙古包可為遊人提供舒適的住宿條件。1個室內舞廳和6個露天舞場,又為遊人增添優雅的旅遊情趣。
水草豐美、牛羊肥壯、鳥語花香的莫力廟水庫被人們譽為“沙海明珠”、“塞北西湖”。原國家副主席烏蘭夫、著名作家葉聖陶、老舍、魏魏都曾到庫區視察和觀光,留下了令人難忘的足跡和耐人品味的題記、墨寶。莫力廟水庫,這塞北的水鄉秀色,不是江南,勝似江南。
珠日河草原
珠日河草原旅遊區距通遼市人民政府所在地102公里,隸屬於通遼市旅遊局。旅遊區占地6000畝,總建築面積為3250平方米,整體設計突出民族特色。五個殿堂式迎賓包,坐落在1.2米高的平台上,氣勢磅礴,造型典雅,富麗堂皇,兩側是18個豪華型固定包和14個傳統氈包,組成蒙古包群。建築的正南面是周長為1000米的賽馬場,通遼市一年一度的賽馬節就在這裡舉行。旅遊區為遊客開展豐富多彩活動項目,主要有馬隊迎賓、賽馬表演、祭敖包、博克(蒙古式摔跤)表演、訪問牧戶、射箭、打布魯、騎馬漫遊、騎駱駝、乘勒勒車、篝火晚會、民俗表演等,還可品嘗到手扒肉、奶茶等蒙古族風味食品。
舍力虎旅遊區
舍力虎旅遊渡假村距奈曼旗政府所在地大沁他拉鎮南15公里,位於舍力虎水庫庫區北沿,水面在沙海綠蔭之中,旅遊區中風景秀麗、水茵相映,觸目可人。內有游泳場、滑沙坡、釣魚池、遊船塢、觀海亭等娛樂場地,還有九九曲水、八柳英姿、魚躍湖、鴛鴦橋、三義洞、野花壇、“江南漁村”等觀光之處。游中“腹飢”更有愜意的“全魚宴”,煎、炸、溜、燉、紅燒、清蒸、澆汁、油燜,宴上名餚:紅燒鯉魚、清燉魚頭、乾炸白條、淡炒萬魚、銀魚清湯....服務樓設施齊全,適宜游中小憩,也接待會議。
教育事業
科爾沁大地素有尊師重教的傳統,多年來一直為國家和地區的建設輸送著一批又一批優秀人才。做為領導和組織機構,科區教體局對我區基礎教育的發展提高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計141所國小、30所國中、2所完全中學、1所職業高中,1所高中,構成了我區門類齊全、結構合理的教育網路。
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教體局不再是單純的領導者,而是教改中的探索者、歸納者、實踐者。追求現代教育理念,套用現代教育手段,創造教育的輝煌,是科區教體局代表八千餘名教育工作者和八萬餘名中國小生說出的共同心聲。
如今,在昔日“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千里草原上,嶄新的教育模式正日益顯示出其強盛的生命力和強大的競爭力。科爾沁區教育將在網路的時空中為通遼的發展迎來又一個春天。
文化名人
一頭獅子一樣濃密黑髮,一雙看似與常人一樣的手,然而那氣勢磅礴的《萬馬奔騰》馬頭琴樂曲,就是從這雙手的指縫中流出。他就是從科爾沁草原走出的著名馬頭琴演奏家齊·寶力高。
1944年農曆2月初2,齊·寶力高降生在科左中旗海力錦蘇木哈拉胡少村的老活佛齊根德扎布家,他的家人沒有料到,這個哇哇啼哭的孩子日後會成為一代馬頭琴大師。
齊·寶力高3歲的時候,被確認為科爾沁草原莫力廟第五世活佛。一年多以後,土地改革開始了,隨著內蒙古自治區政府的成立,齊·寶力高的活佛生涯從此宣告結束。
齊·寶力高從小就具有音樂天賦。4歲的時候,年幼的齊·寶力高常常倚在滿洲國時代日本關東軍在科爾沁草原上留下的電話線桿下,聽著風的手指撥弄著紅銅的電話線嗡嗡響的聲音。在他聽來,這聲音無比神秘和美妙。這自然的樂音在齊·寶力高幼小的心靈中播下了音樂的種子。
7歲那年,父親知道了他想學樂器的心思,就請了一個木匠給他做了“潮爾”和四胡。每逢過年,科爾沁草原上的人們都會請來民間藝人到村子裡拉馬頭琴、四胡、吹笛子、彈三弦,整夜不停地演奏。晚上看完演出後,第二天,不識譜的齊·齊寶力高憑感覺就能模仿著給母親演奏。8歲時,他就能和民間藝人合奏幾十首民歌了。12歲那年,父親病故,他在母親含辛茹苦拉扯下,與家中的眾兄弟姐妹慢慢地成長起來。從小稟賦極佳的他,喜歡上了馬頭琴和四胡。沒過多長時間,他就成為十里八村中馬頭琴演奏的高手。1958年,正巧內蒙古自治區民間實驗劇團來旗里招演員,負責人覺得他馬頭琴拉得不錯,有培養前途,便將他招收入團,這年他僅13歲。
來到城市,眼前的一切讓這個草原來的少年驚奇不已,一切都是那樣新鮮和有吸引力…… 見識長了,視野寬了,他更加不滿足自己的技藝,開始系統地研習馬頭琴演奏。
出生在草原上的孩子,草原就是他的根。那時的齊·寶力高始終沒有丟下馬頭琴。他每天干完活,不管多累,總是要拉上一段馬頭琴。在那段艱苦的歲月,馬頭琴成為他最親密的夥伴,成為他生命的一部分,他把自己的靈魂賦予了馬頭琴。
為了讓馬頭琴更具表現力,從上世紀70年代起他開始嘗試著對馬頭琴進行改造。傳統馬頭琴音箱是用牛皮蒙面的,齊·寶力高經過多次的嘗試,將其改為用蟒皮蒙面,使馬頭琴的音域變得更加寬廣,聲音的層次更加豐富。然而他仍然不滿足,1983年,他對馬頭琴又進行了一次改革,將蟒皮面又換成了梧桐木面。這一改進,克服了蟒皮因容易受潮而聲音不準的毛病,而且音色堅實、純淨。
馬頭琴的演奏方法,自誕生以來始終沒有一個統一標準,一個地方一個方法,都依演奏者個人的習慣,束縛了馬頭琴對各類樂曲的演奏。為改變這一狀況,1989年,“中國馬頭琴學會”成立,他出任會長。學會的第一項工作就是辦學習班,統一各地演奏法。同時,齊·寶 力高也創作了一批以《萬馬奔騰》為代表的馬頭琴曲,更賦予了馬頭琴表現力和時代感。
1998年,齊·寶力高成立了“野馬馬頭琴劇團”,他曾組織了一支由他的一千名國內外學生組成的千人馬頭琴表演隊,在一次大型演出會上齊奏《萬馬奔騰》,演出現場的觀眾被馬頭琴那磅礴氣勢和獨特魅力強烈震撼征服了。
1985年,齊·寶力高首次來到日本演出,受到了熱烈歡迎。後來,他又應邀到日本交響樂團參演,並在東京成立了“齊·寶力高公司”,全力推廣馬頭琴藝術。如今的齊·寶力高雖旅居日本,卻仍兼任著內蒙古民族歌舞劇院副院長。他銘記自己肩負的責任,時刻關注家鄉的每一點變化。2000年,他捐資在科左中旗建立了“馬頭琴希望學校”。家鄉的每一次召喚 ,他都欣然而歸。他說,我是科爾沁的兒子,要為科爾沁爭光,要把馬頭琴這一古老的藝術推向全世界。“我要爭取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組織一個2008人的演奏團,為全世界人民演奏馬頭琴!”
齊·寶力高將馬頭琴演奏藝術推向了國內外樂壇,使馬頭琴成為了世界矚目的神奇的民族樂器。外國人稱馬頭琴是“蒙古人的馬頭琴,草原上的切魯(大提琴)。”齊·寶力高,這位從科爾沁走出來的一代馬頭琴大師將繼續用他一生中最鍾愛的樂器——草原上的“切魯”, 永遠做一個草原靈魂的歌者……
著名民間曲藝大師——
琶傑琶傑(1902—1962),蒙古族,是著名的民間藝術家。1902年出生於扎魯特旗毛道蘇木一個貧苦牧民家庭。
琶傑7歲時被召進王府當奴隸,9歲時被王府逼迫當小喇嘛。他自幼對蒙古族民間說唱藝術產生濃厚興趣,經常去聽民間藝人的演唱,背誦唱詞,操琴練習演奏。他渴望離開寺廟,當說唱藝人,過自由生活。因此,曾三次逃跑,抓回後遭受毒打。18歲時得到自由,走上流浪藝人的生活道路。他注意吸取豐富的民間藝術營養,掌握各地流行的一百多種胡琴曲調,創立自己獨特的演唱風格。30歲以後,編創《三國演義》、《水滸傳》、《兇狠的哈日》等新“烏力格爾”(說書)。
1946年9月,扎魯特旗建立人民政權,琶傑被選為村長。不久,他創編並演唱《白毛女》等新“烏力格爾”、“好來寶”,積極配合土地改革運動。
1949年,扎魯特旗成立說唱藝人協會,琶傑被選為協會領導小組組長。1951年,琶傑被調到內蒙古東部區文工團工作,創編《長征的故事》、《趙一曼的故事》、《劉胡蘭的故事》、《丹娘的故事》等新“烏力格爾 ”,經常深入到呼倫貝爾盟、昭烏達盟、哲里木盟等地牧區演唱。
1954年,他被評為模範演員。1955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他演唱的“好來寶”《互助合作化好》、《內蒙古頌》在全區民族民間音樂、舞蹈、戲劇觀摩演出獲一、二等獎。
1956年11月,琶傑調入內蒙古蒙語說書廳。此後,他創編《祝願》、《歌唱共產黨》、《胡琴頌歌》、《英雄的格斯爾》等。1958年,他參加了全國民間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創作演唱《毛澤東頌》。
1960年10月,他被調到內蒙古社會科學院語文歷史研究所從事創作研究。他整理演唱了《江格爾傳》、《 烏赫勒貴鎮魔記》等傳統民間英雄史詩。琶傑善於運用人民民眾的口語、諺語、格言,反映人民的生活和鬥爭,揭示時代的風貌,反映人民的心聲。
1962年4月7日,他因病去世。生前,曾任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內蒙古文聯委員、內蒙古民間文學研究會主席等職。
著名民間藝術家——毛依罕
毛依罕
,1906年出生於扎魯特旗烏力吉木仁蘇木一個貧苦蒙古族牧民家庭。因家境貧寒,自幼被送到叔父家撫養。在能歌善舞的嬸母陶林博熱影響下,毛依罕對民間藝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6歲時,他就能表演“好來寶”和“烏力格爾”(說書)。後來,他拜著名民間藝人拉布哈為師背記書詞,學習演奏技巧,使藝術水平有很大提高。從16歲起,毛依罕一邊放牧、耕種,一邊為當地民眾說唱“好來寶”、“烏力格爾”。為了生存,不久他又開始流浪演唱。他在演唱傳統書目的同時,創作了《粒米》、《仇恨》、《富豪》、《古里穆喇嘛》、《偽世》、《四季》、《醜女人》等說唱作品。
1947年5月,內蒙古自治政府成立,他回響中國共產黨的號召,決心用民間藝術為人民服務。1949年4月,他參加了人民政府在烏蘭浩特舉辦的民間藝人培訓班,然後被分配到內蒙古文工團,成為一名專業文藝工作者。
1950年,毛依罕到北京參加國慶活動,演唱自己創作的《黨的頌歌》受到熱烈歡迎。在抗美援朝期間,他創作《支持朝鮮人民》、《黃繼光的故事》、《羅盛教的故事》、《偉大戰士邱少雲》等“好來寶”、“烏力格爾”,深入到內蒙古各盟市農村牧區演唱。1953年10月 ,毛依罕參加赴朝慰問團,演唱“好來寶”《獻給志願軍的頌歌》、《獻給朝鮮人民的頌歌 》。1954年4月,他剛從朝鮮返回祖國,就參加成吉思汗陵園的奠基儀式,演唱“好來寶”《我所親眼見到的》,熱情歌頌志願軍崇高的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1955年10月,他在內蒙古自治區民間音樂舞蹈戲曲觀摩演出大會上演唱自己創作的“好來寶”《鐵牛亡牛》,榮獲表演一等獎。之後,此作品又獲內蒙古自治區成立10周年徵文二等獎。
1956年3月,毛依罕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4月,他被評為全國文化先進工作者,去首都參加全國文化戰線先代會,見到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併合影留念。會後,毛依罕以激動的心情,創作演唱《說唱藝人的今昔》,受到好評。同年11月,他被調到內蒙古蒙語說書廳,不僅經常演唱,還通過辦培訓班培養一批青年文藝工作者。這期間,他相繼創作《 長征》、《白毛女》、《敖包相會》等演唱作品。1957年5月,中共內蒙古黨委、政府授予毛依罕“說唱藝術家”稱號。1961年,毛依罕調到內蒙古大學中文系蒙古語言學專業任教,從事民間文藝教學研究。1962年4月,他重返蒙古語說書廳。1964年,內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毛依罕“好來寶”、詩歌選輯《黨和母親》。
“文化大革命”中,毛依罕受到迫害。粉碎“四人幫”以後,他創作“好來寶”《打倒“ 四人幫”的大喜日子裡》,並繼續為發展蒙古族民間說唱藝術辛勤工作。1979年2月,他因病去世。
毛依罕生前是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民間文學研究會會員、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曾任內蒙古民間文學研究會副主任,是內蒙古自治區第一、二屆政協委員。
人民音樂家——
麥新麥新,原名孫默心、孫培元、鐵克等,1914年12月5日出生於上海市。從1920年開始先後在上海市自勵公學、鋼山國小、南離公學和格治公學讀書。1926年考入南光中學,後因家中生活困難輟學。1929年到美亞保險公司任職員,並堅持讀夜校。
“9·18”事變,麥新積極參加抗日宣傳活動。1935年,他參加上海進步歌詠團體——民眾歌詠會業餘合唱團。1936年,參加歌曲研究會和中國歌曲作者協會。他經常與呂驥、冼星海等音樂家一起學習和探討音樂創作。
抗日戰爭時期,麥新參加上海共產黨組織的戰地服務隊,193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開展抗日宣傳工作中,他創作了《向前沖》、《馬兒真正好》、《大刀進行曲》等歌曲60 余曲,歌詞《九·一八紀念歌》、《犧牲已到最後關頭》、《保衛馬德里》等20餘首,還寫了《關於創作兒童歌曲》、《略論聶耳的民眾歌曲》、《談特點》等論文。
1940年,經周恩來、葉劍英介紹,麥新被分配到延安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工作。他成了民眾音樂活動的組織者和領導者。這個時期,也是他進行歌曲創作的高峰期。他的主要作品有《春耕小曲》、《保衛邊區》、《毛澤東歌》、《紅五月》、《志丹陵》等。他擔任過延安作曲者協會幹事會的幹事、邊區音樂界抗敵協會執委、聶耳創作獎金評選委員會的評審等職。
1945年8月,麥新隨陳毅赴華東、上海等地工作,後又轉赴東北。同年12月,到阜新煤礦工作。
1946年2月下旬,麥新隨中共阜新地委到達哲里木盟。3月,被分配到開魯縣任中共開魯縣委委員、縣委秘書,負責舉辦工農幹部訓練班,培訓基層幹部。5月,任開魯縣城關區委書記,發動民眾搞清算、打土豪、斗惡霸。8月,帶領縣委工農團到北部的三區、六區搞剿匪反霸、減租減息。10月,實行戰略轉移,縣委機關撤出縣城,麥新率領縣委工作團和小街基區部分幹部參加呂明仁領導的游擊隊——“長江騎兵團”,任五大隊幹部中隊指導員,在魯北、高力板、黑大廟和科爾沁左翼中旗等地打游擊。1947年2月,開魯第二次解放,麥新任中共開魯縣委宣傳部長、組織部長等職,曾主辦縣委機關油印的《開魯工作快報》,指導全縣工作。同時,他還深入到情況複雜、鬥爭激烈的五區(雙合興)一帶,帶領民眾搞清算鬥爭,組織春耕生產,培養發展一批農村黨員。他生活儉樸,與民眾同甘共苦,深受民眾讚揚。
他見貧農肖大娘的小兒子沒有衣服穿,就把自己的一件上衣給孩子穿上。他經常幫助民眾家挑水、掃院子,見啥活都幫助乾。在他犧牲的前幾天,還幫助老貧農郭萬才家脫坯、壘牆,給軍屬劉大娘挑了一缸水,並把身上僅有的一點兒零錢給了劉大娘。
在開魯縣工作期間,麥新配合民眾工作創作《農會會歌》、《翻身五更》、《咱們的游擊隊》等十幾首歌曲。他還經常親自教唱革命歌曲。
1947年6月6日上午,麥新在四區參加完縣委會議後,帶領通訊員趙明貴、王振江回五區,準備立即傳達縣委會議精神。當他們行至劉祥營子以南的蘆家段時,突然遭到大股匪徒襲擊。麥新臨危不懼,一面應戰,一面命令一名通訊員火速帶著黨的檔案突圍。並和一名通訊員掩護,阻擊敵人。通訊員不幸中彈倒下,麥新就一個人繼續牽制敵人。接著,他也中彈失去了知覺。敵人衝上來,將麥新團團圍住,用槍托、皮鞭毒打,鮮血染紅了大地。麥新從昏迷中醒來,兩眼含著怒火,大罵匪徒,視死如歸。
麥新遇難的噩耗傳來,開魯人民萬分悲痛。中共開魯縣委、縣政府舉行隆重追悼大會,並將五區命名為“麥新區”、萬發永村改為“麥新村”,表示對麥新烈士的永遠懷念。
著名蒙古族作家——瑪拉沁夫
“我們像雙翼的神馬,飛馳在草原上,草原萬里翻綠浪,水肥牛羊壯。再見吧,綠色的草原,再見吧,美麗的家鄉,為了遠大的理想,像燕子似的飛向遠方……”這首被世人傳唱了半個世紀的《草原晨曲》的詞作者,就是著名蒙古族作家、中國草原小說流派創建人之一、中國少數民族文學戰線的主要組織者和領導者瑪拉沁夫。
瑪拉沁夫,1930年8月8日出生於原屬於內蒙古自治區的卓索圖盟吐默特右旗吐日根太布村,如今這個地方已劃歸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1943年,瑪拉沁夫13歲的時候,到通遼市開魯縣蒙古族中學讀書,1945年參加革命,後來加入了內蒙古騎兵11支隊。1946年,他開始從事文藝創作。那時雖然處在戰爭時期,但他沒有間斷寫作,並且經常寫一些戰地通訊、英雄模範事跡報導、歌詞、詩歌等,在戰爭中磨練成長。1950年,他來到內蒙古自治區文聯工作,擔任《內蒙文藝》編輯。1951年,21歲的瑪拉沁夫又回到通遼市參加民眾工作隊。
在科左中旗做民眾工作時,作為工作隊員,他不僅和老鄉一起勞動,同時還要對當地民眾進行宣傳教育。就在這期間,科左後旗出現了一位名叫塔拉木的農村婦女。當時塔拉木在家“坐月子”。有一天,一個持槍的逃犯來到了她面前向她討口飯吃。塔拉木見狀,並沒有驚慌,而是採用鬥智鬥勇的方法與逃犯展開鬥爭,經過幾番周鏇,最後終於抓住了逃犯。 受這位英雄婦女的啟示,瑪拉沁夫以塔拉木為模特,寫出了短篇小說,也是他的成名作《科爾沁草原的人們》,歌頌新中國成立後湧現的新人物和新時代的精神。不久,這篇小說在《人民日報》上發表了,並配發了評論,一時轟動了全國。1952年1月,《人民文學》全文發表了這篇短篇小說,同時又將這篇小說改編成電影《草原上的人們》。1952年至1954年,瑪拉沁夫進入中央文學研究所當研究生,著名文學前輩丁玲是他的創作輔導教師。1954年,瑪拉沁夫又返回內蒙古,隨即掛職長期深入生活,任察哈爾盟明大旗委常委兼宣傳部部長。同年,出版了短篇小說集《春的喜歌》,並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56年他被選為中國作家協會內蒙古自治區分會常務副主席,兼任《草原》漢文文學月刊和《花的原野》蒙文文學月刊主編,後任內蒙古自治區文聯副主席、內蒙古自治區文化局副局長等職。
瑪拉沁夫1980年調到北京工作,擔任《民族文學》主編,作家出版社社長、總編輯,中國作家協會書記處書記、常務書記、黨組副書記。由於他長期從事少數民族文學工作,瑪拉沁夫現任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協會會長和中國作家協會少數民族文學委員會主任,他是全國第八屆、第九屆政協委員。
瑪拉沁夫的小說《科爾沁草原的人們》獲自治區1952年文藝評獎文學一等獎。電影《草原上的人們》獲1953年文化部故事片獎。《活佛的故事》,獲1980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祖國啊,母親》獲第一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評獎電影文學一等獎《茫茫草原》(上、下部)獲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文學評獎長篇小說獎。他曾訪問過亞洲、非洲、歐洲、美洲等很多國家和地區,參加過多次國際文學討論會或作家會議。他的作品被譯成英、法、俄、日、德等十多種文字。
瑪拉沁夫的作品曾受到中國文學大師們的讚揚。著名語言文學大師老舍先生1963年曾寫條幅贈他,稱讚他是:“文壇千里馬,慷慨創奇聞;農牧同欣賞,山河麗彩雲”。偉大的文學巨匠茅盾先生於1962年著專文評論瑪拉沁夫的作品。茅盾說:“瑪拉沁夫富有生活的積累,同時他又富於詩人的氣質,這就成了他作品的風格——自在而清麗”。
著名馬頭琴演奏家——色拉西
色拉西(1887—1968),著名馬頭琴演奏家、音樂教育家。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左翼中旗(舊時稱達爾汗旗)人。出身於貧苦牧民家庭。祖父、外祖父、父親都是馬頭琴手,母親是民間歌手。自幼受家庭薰陶,9歲開始學琴,13歲即公開演奏。17歲當牛官,在野外放牧勞動之餘,刻苦練琴,潛心鑽研,掌握了嫻熟的馬頭琴演奏技藝。21歲被迫出家,在本旗莫林廟服役三年。在此期間,先後結識了幾位著名的民間藝人,拜他們為師。例如,他向仁沁老人學習馬頭琴,更好地掌握了科爾沁音樂的演奏風格。向達令嘎學習四胡,學到了《得勝令》、《柳清娘》等樂曲。1911年始,成為一名職業民間藝人,在科爾沁草原上漫遊。偽滿統治時期,曾被指派參加東蒙民間藝人代表團,赴日本東京錄製唱片,演奏了不少優秀的民間樂曲。
色拉西是科爾沁草原馬頭琴流派的傑出代表,經過幾時年的磨練,形成了質樸蒼勁、深沉凝練的演奏風格,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他的演奏曲目十分豐富,既有大量的蒙古族民歌與英雄史詩,又有從民歌脫胎而來的民間樂曲,以及漢族樂曲《普庵咒》《八音》等。代表曲目有《朱色烈》《烏拉蓋河》《本賓希里》《海龍》《碧斯曼姑娘》《滿都拉》等。
1948年,色拉西應邀加入了內蒙古歌舞團,成為一名新文藝工作者。1950年10月,隨團晉京參加國慶晚會,為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演奏。周恩來總理曾親自為他祝酒。1957年調到內蒙古藝術學校任教,為國家培養了許多新一代馬頭琴人才。著名馬頭琴演奏家桑都仍、阿拉坦桑等人,既是他的得意門生。60年代初曾赴京講學、錄音,灌制了密紋唱片,為後人留下了珍貴的音樂資料。生前曾任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內蒙古音樂家協會主席、內蒙古文聯副主席。
“金雞”影帝——
寧才寧才,出生於內蒙古科爾沁草原一個普通牧民家庭。因在電影《天上草原》中的出色表演,2002年10月,榮獲第11屆最佳男主角“金雞獎”,從而爆出了這屆電影節的最大冷門。說起來也許你不相信,寧才是在16歲才當上演員的,並且是舞蹈演員,而他起家的本領不過是一套廣播體操。
16歲時,寧才正在一所重點高中讀書,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一年春天,縣文工團來招演員,寧才的同窗想去,但又怕考不上被女同學笑話,便拉寧才一起去考。同窗臨時抱佛腳現教了他《讚歌》的第一段——“從草原來到天安門廣場”。有趣的是,一段歌唱下來,寧才引起了考官的關注,同窗卻被刷了下來。但他卻因“駝背”而與文工團失之交臂,這讓寧才自尊心受到極大打擊,他發誓一定要再考文工團。不久,文工團傳話來說,過一個月還有一次考試,寧才準備應考。
為了把駝背抻直,寧才想出了一個辦法:每晚睡覺時,後背墊四塊磚,早上起來,背痛得沒法彎腰。但為了治好駝背,寧才硬是堅持撐過了二十多天。等他再次站在文工團考官面前時,一量身高,咦,竟然長高了3厘米!考官看著他俊挺的身材問:“會跳舞嗎?”“不會。”“那做一段廣播體操吧。”寧才把學校每天都做的廣播體操從第一節一口氣做到第八節,就這樣,他被縣文工團錄取了。
在縣文工團,寧才用四年的時間走完了一個舞蹈演員十幾年的路,並且成了領舞。但他並沒有沾沾自喜,反而更加勤奮了。後來,他又報考了哲盟話劇團,在那裡,他又通過自己的努力,順利拿到了上海戲劇學院的錄取通知書。
四年校園時光荏苒,當寧才滿懷大上海的感覺回內蒙古家鄉時,他們才深切感悟到話劇在家鄉的舞台上看不到希望。寧才,這個曾是大上海舞台上主角的他,如今在面對父老鄉親時卻只有感慨與悲嘆。
還好,終於出現了一個貼近現實的戲——《旗長你好》,內蒙古話劇團邀請寧才飾演“旗長”。憑著這部戲,寧才一舉囊括了中國戲劇界“梅花獎”“文華獎”“金獅獎”三個大獎。
部戲的成功,使寧才在內蒙古聲名鵲起。接下來,寧才馬不停蹄地接演了一個又一個角色,話劇、電影、電視劇,各種藝術形式都得以嘗試,但幾乎沒有一個人物能立得住,甚至,跨出草原一步就沒有人知道寧才是何許人也。寧才感覺疲憊了,他在思考:內蒙古草原上的真正英雄究竟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呢?
回歸草原已多年,寧才覺得他已經從藝術中觸摸到了自己民族的脈搏。這個民族,絕不像許多人筆下的那般外露彰顯,民族英雄、騎士榮譽已經在馬蹄掀起的塵埃中漸漸遠去;草原沙化,傳統的遊牧生活差不多已經結束……這一切,都讓他有一種莫名的的痛楚與悲哀。他心中熱血鼓漲,不忍心看著遊牧文化在鋼絲鐵網的圍剿中消逝,於是,他從自己不多的片酬中拿出5萬元,用兩年時間面向內蒙古自治區搞了一次“‘蘇魯定(精神之意)杯'蒙古文中篇小說徵文”活動,收到來稿百餘篇,但寧才一篇也沒相中。
表面上看,兩年來寧才一無所獲。可實際上,他對蒙古族文化的重視和熱愛已在此間展露無餘。
他導演了《耶達山的雪》與《旗長你好》兩部電視劇,收到了良好效果。1999年,寧才報考了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
在北京讀書期間,寧才偶然聽到了60年代三年自然災害時期,上海3000孤兒寄養在內蒙古大草原的故事,他為此興奮了很久。他回草原走訪了數個孤兒家庭,被這些上海孤兒與大草原融合得沒有任何血脈區別、質樸自然的生活場景所打動,寧才覺得一下子找到了這個戲的主題,片名也由此誕生了——《靜靜的艾敏河》。“艾敏”,蒙古語“生命”之意,一瞬間,寧才也豁然開朗:質樸、內斂、塌實不就是我們蒙古民族最突出的本色嗎?
寧才懷著一種涌動的激情,用一年多的時間寫就了《靜靜的艾敏河》,最後又剪輯成為16集的電視連續劇,由著名演員蒙古族演員娜仁花飾演其中一個家庭的母親。
寧才筆下3000孤兒的故事深深打動了娜仁花,也打動了億萬觀眾的心。娜仁花與寧才兩個互相欣賞的人也在此劇攝製期間自然地相愛了,這愛還被帶到了《天上草原》中繼續燃燒。
通遼市攝影家——
岳楓,男,漢族。1931年12月生於通遼。中共黨員,1950年參加工作。
岳楓曾在原通遼縣供銷社合作社當過售貨員、保管員,在原哲盟供銷合作社當過科員。1956年調哲里木報社(現通遼日報社)任記者,1970年調到哲盟盟委宣傳部工作,曾任宣傳部秘書、科長、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主任、哲盟文聯副主席。
岳楓從1957年開始學習攝影,至今仍堅持攝影創作。在四十多年的攝影經歷中,他拍攝的攝影作品,先後在《人民日報》、《人民畫報》、《民族畫報》、《中國攝影》、《人民中報導》等報刊雜誌上發表。有多幅作品在自治區、省、全國攝影作品展覽中展出,還有多幅作品在內蒙古自治區和全國攝影大賽中獲獎。他參與拍攝編輯的攝影畫冊有《哲里木》、《通遼人防》、《馬牛俗稱圖譜》、《通遼》、《詩話根雕》等。還舉辦過“科爾沁尋蹤”、“通遼•昨天•今天”個人攝影作品展覽。如今。他是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中國藝術攝影學會會員、中國新聞攝影學會會員、內蒙古攝影家協會會員,還被評為國家二級攝影師。
岳楓拍攝的照片,涉及到各行各業,方方面面。他主張攝影工作者要有責任感,把鏡頭對準火熱的生活,凝固滄海桑田的變化,捕捉民眾的精神風貌,記錄地域文化和民族風俗,發揮攝影的傳媒、審美、史料作用,為後人留下珍貴的歷史資料,盡到攝影工作者對社會應盡的責任。
岳楓將自己多年拍攝保存的數萬張底片進行分類整理,妥善保管,便於有關部門選用。他從“文革”時期拍攝的照片中,選編成“文革遺痕”影集,還從記錄通遼城區發展變化的照片中選編成“百年通遼”,做為獻給家鄉通遼建鎮百年的禮物。
文化廣播
科爾沁區文化廣播局現有職工18人,其中幹部12人,工勤人員3人;男12人,女6人;黨員14人;大專以上文化程度13人。局領導班子5人,局長1人,黨委書記1人,副局長2人,工會主席1人。內設5個股室,即辦公室、文化藝術股、文化市場股、廣播管理股、人事股。
局屬二級單位6個,即文化館、圖書館、文化市場稽查大隊、電影公司、影劇院、戲曲劇團。二級單位總編制230人,現有159人。文化館、圖書館、文化市場稽查大隊為全額事業單位;電影公司、影劇院、戲曲劇團為事業差補單位;戲曲劇團為正科級單位,圖書館為副科級單位,其他均為股級單位。
科區現有專業文藝表演團體一家,既科爾沁區戲曲劇團。戲曲劇團創建於1952年,是由哲盟吉劇團、哲盟話劇團、市京評劇團、市文工團、縣文工團、市二人轉劇團合併組建的正科級事業差補單位,全團共有演職員96人,其中離退休33人,在職63人,中級職稱12人,初級職稱36人。戲曲劇團主要以東北二人轉和東北地方戲為表演形式,輔之以歌唱節目。主要任務是完成區委、區政府交辦的各項演出任務。同時,圍繞區委、區政府的中心工作和階段性重點工作組織節目,深入基層,送戲下鄉。
文化館是科區民眾文化輔導、組織、培訓和創作的中心。現有館舍1200平方米,職工31人。年舉辦各種培訓班12次,組織大型活動10餘次,並負責對18個鄉鎮(蘇木)文化站和10個街道文化站的輔導任務。18個鎮(蘇木)文化站有專職工作人員47人。10個街道文化站有專職工作人員10人。
圖書館是國家一級圖書館。有館舍面積3000平方米,工作人員30人,藏書30萬冊,年訂報紙70種,期刊200種,建有42台微機的多媒體電子閱覽室一處。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已開通。
電影公司有工作人員23人,放映隊7人,其中直屬3個,鎮4個。近幾年組織影片開展了電影進鄉村、電影進社區、電影進校園、電影進企業活動,效果良好。
影劇院現開辦文化歌舞廳一座。該歌舞廳是市區規模最大、管理最嚴格的舞廳,年舉辦活動1000餘場,接待顧客40萬人次。
文化市場稽查大隊有工作人員9人,負責對轄區內娛樂市場、演出市場、音像圖書市場、印刷市場和網路文化市場的全面監控工作。2004年管理文化經營單位500家,登記註冊類型均為私有。
科爾沁區是國家文化部命名的第一個少兒版畫藝術之鄉。從1996年開始,區人民政府每年舉辦一次少兒版畫藝術節。到2004年已成功舉辦了9屆。科爾沁區少兒版畫以其獨有的地域特色和濃郁的民族特色享譽國內、名揚五洲。
生態環境
通遼市現有大小河流43條、大型水庫5座、中型水庫10座、小水庫10座塘壩80座,總庫容達99178萬立方米。森林面積125萬公頃,林木總蓄積量1745萬立方米,林木樹種46科、80屬220種。
基礎設施
科爾沁區經過多年精心打造,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日臻完善。區屬兩個工業園區已初具規模。科爾沁工業園區一期建設7.8平方公里,8月1日前新工四路以西就要達到“七通一平”。二期建設將達到11.8平方公里。木里圖工業園區規劃建設10平方公里,已經全面啟動。兩個園區是外來投資企業的理想場所。改革開放20多年來,科爾沁區已經確立了在內蒙古東部的商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中心城市地位,形成了以城市商業繁華區、大型商場、城區綜合市場、專業市場、物流園區及鄉鎮大型農貿市場為主要框架的流通產業體系。支柱產業
科爾沁區堅持把加工業發展作為全區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立足自身實際,重點培育發展了玉米化工業、食品釀造業和建築材料業三大支柱產業,有力地推動了全區經濟跨越發展。
玉米化工業是科區工業中最具潛力和希望的產業。今年以來,順達澱粉有限公司和梅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兩戶企業固定資產淨值達36908.5萬元,占全部工業企業的32.26%;完成工業總產值35853萬元;完成產品銷售收入15310萬元;實現利稅1786萬元。主要產品玉米澱粉呈現供不應求的局面。新加入到玉米產業中的通德澱粉公司,經過三個月的試運行,現已達產達效,日產谷氨酸達到150噸。
食品釀造業是科區重點支柱產業。由金鑼食品、恆綠食品、一奇食品、燕順齋食品、雪航啤酒、蒙古王酒業、科爾沁乳業等11家企業組成。去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89436萬元;完成產品銷售收入99630萬元,占全部工業產品銷售收入的53.14%;實現利稅3008萬元,占全部工業利稅的37.65%。2005年,不僅又有5家企業加入食品釀造產業中,原有的企業也有了長足的發展。金鑼公司5月末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了75.3%,日收購量最高達8000口,屠宰量已超過上年全年的屠宰量。科爾沁乳業、蒙古王酒業、雪航啤酒的工業增加值也分別增長30%—75%。特別是雪航啤酒稅金已超過1700萬元。
建築材料業是科區重點骨幹產業。企業固定資產淨值占全部工業企業固定資產淨值的8.63%。2004年完成工業總產值50923萬元,占全部工業總產值的142.94%。2005年,又有九星水泥、福峰木業等6家企業加入建築材料業,從而使建築材料業達到18家企業。其中,大林型砂、美林實業納稅達100萬元以上,颶力恆實業、鋼絲繩等企業完成指標都名列前茅,充分發揮著龍頭企業的作用。
投資環境
科爾沁區屬於國家西部大開發地區,同時享受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和老少邊窮地區的優惠政策,按照國家西部大開發政策的規定,在稅收方面,至 2010 年,國家鼓勵類企業按 15% 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科爾沁區享受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和少數民族地區優惠政策,又可充分藉助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的東風,同時作為通遼市中心城市,在項目手續辦理、稅收、土地等多方面具有先決優惠條件。
豐富資源
富足的農產資源:通遼作為世界上兩大黃金玉米帶之一與美國、加拿大齊名。科爾沁區素有“內蒙古糧倉”美稱,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盛產玉米、小麥、水稻、大豆及小雜糧等,年產玉米 300 萬噸以上,所產玉米的品質好,澱粉含量在 71.5% 左右;常年無公害蔬菜種植面積 50 萬畝,年產蔬菜 8. 6 億公斤 ;紅乾椒產量達20 萬噸;年產蕎麥 3 萬噸;綠豆 99 萬噸。還有大量的特色經濟作物和野生資源待開發利用。豐富的畜禽資源:科爾沁區還享有“黃牛之鄉”的盛譽,主要品種是西門塔爾牛和科爾沁牛。2005 年牛的存欄126.9萬頭,出欄99.3萬頭;羊的品種主要有美利奴細毛羊、科爾沁細毛羊、小尾寒羊和烏珠穆沁羊,實有量623.7萬隻,存欄390萬隻,出欄502.9 萬頭;草原白鵝的實有量為 291.5 萬隻。
充裕的林業資源:林業資源充裕。 全區有林面積 2250 萬畝,林木總蓄積量 1745 萬立方米。林木樹種有 46 科、 80 屬、 220 種。有 40 余萬畝充裕的宜林基地可開發利用。野生植物麻黃、甘草、山杏、沙棘等資源品種獨特,質地優良。
豐富的礦產資源:通遼市 境內現已探明有煤炭、石油、矽砂、有色金屬、非金屬等各種礦產 52 種,其中 煤炭儲量 235.6 億噸,年產超過 3000 萬噸; 天然矽砂資源儲量 550 億噸,居全國之首;石灰石儲量 3 億噸;為世人矚目的“ 801 ”礦富含鈮、鉭、鈹、鋯等稀有金屬和重稀土,總儲量 680 萬噸;功能神奇的中華麥飯石蜚聲海內外。礦產資源總潛在價值在 1.3 萬億元。現有電解鋁生產能力 35 萬噸, 2008 年將達 56.5 萬噸。
充足的電力資源:能源供應充足 。現有發電裝機容量 350 萬千瓦,其中:國家重點企業通遼發電總廠裝機容量已達 176 萬千瓦,年發電量 50 多億千瓦時。大工業用電價僅為 0.43 元 / 度,國家鼓勵類企業還可以根據企業的投資規模享受更加優惠的電價,或企業自建自備電廠,以更加低廉的價格為入駐企業提供電力資源。
科爾沁區水資源豐富:境內三座水庫蓄水能力可達3.7億立方米;地下水儲量達180億立方米,完全能夠滿足工業用水要求,可低價位充足保證企業用水。
勞動力資源豐富:有兩所綜合性大學,3所中等專業技術學校,有著豐富的不同結構人力資源優勢。且工資水平相對較低,每個熟練工人平均月工資在 800 元— 1000 元之間。從而形成較為可持續強勢的競爭力。
招商引資
第一條 為加快我區對外開放步伐,鼓勵全民招商引資,吸引更多投資者來我區投資興業,特制定本獎勵辦法。一、 獎勵對象
第二條 引薦區外的投資者,並對促成在科爾沁區境內各種形式的投資合作,包括工業項目、社會事業項目、農牧業開發項目、基礎設施建設項目(不包括房地產開發項目,下同)、商貿物流項目創辦企業的直接投資過程中,起關鍵性作用的自然人和法人為招商引資中介人(簡稱引資中介人,下同);為招商引資做出突出貢獻的區屬各部門、各單位工作人員,均為獎勵對象。
二、獎勵條件和標準
第三條 凡引進符合國家產業政策、能夠拉動地方經濟發展、對財政貢獻率較高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固定資產投資額在500萬元以上的生產經營性項目,在其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後,按建設單位工程決算所核定投資額的0.5%獎勵招商引資中介人;項目建成投產後,所形成稅收地方留成部分的1%(連續三年)用於對該項目引資中介人的獎勵。
第四條 對引進的社會事業投資項目、農牧業開發項目和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等,在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後,按實際到位投資額的0.2%一次性獎勵引資中介人。
第五條 區屬各部門、各單位為招商引資做出突出貢獻的工作人員,視貢獻大小給予一次性獎勵。
三 、申報審批程式及獎勵方式
第六條 中介人的確認。由個人提出申請,並提供相關證明檔案。由招商局牽頭,會同相關部門共同核實確認後,出具確認檔案。
第七條 對引進項目在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後,由引資中介人向區招商局提出獎勵申請,並提交以下相關材料。
1、引資中介人個人身份有效證件;
2、投資者、區內合作方分別出具的中介證明材料;
3、直接投資創辦企業的稅務登記及當年完稅證書複印件;
4、建設單位工程決算報告複印件;
5、區審計局出具的驗資報告或其他有效證明材料。
第八條 由區招商局牽頭,會同區發改委、區經委、區財政局、區審計局等有關部門組成招商項目評審組,對引進項目資金到位進行評審認定。確認無誤後,兌現獎金。
四、其 他
第九條 本辦法由區招商局負責解釋,自發布之日起實施,同時廢止原辦法。
內蒙古自治區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盟 | 市轄區、縣級市、縣、旗、自治旗 |
呼和浩特市 | 回民區 | 玉泉區 | 新城區 | 賽罕區 | 托克托縣 | 清水河縣 | 武川縣 | 和林格爾縣 | 土默特左旗 |
包頭市 | 昆都侖區 | 青山區 | 東河區 | 九原區| 石拐區 | 白雲礦區 | 固陽縣 | 土默特右旗 | 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 |
烏海市 | 海勃灣區 | 烏達區 | 海南區 |
赤峰市 | 紅山區 | 元寶山區 | 松山區 | 寧城縣 | 林西縣 | 喀喇沁旗 | 巴林左旗 | 敖漢旗 | 阿魯科爾沁旗 | 翁牛特旗 | 克什克騰旗 | 巴林右旗 |
通遼市 | 科爾沁區 | 霍林郭勒市 | 開魯縣 | 科爾沁左翼中旗 | 科爾沁左翼後旗 | 庫倫旗 | 奈曼旗 | 扎魯特旗 |
鄂爾多斯市 | 東勝區 | 準格爾旗 | 烏審旗 | 伊金霍洛旗 | 鄂托克旗 | 鄂托克前旗 | 杭錦旗 | 達拉特旗 |
呼倫貝爾市 | 海拉爾區 | 滿洲里市 | 牙克石市 | 扎蘭屯市 | 根河市 | 額爾古納市 | 陳巴爾虎旗 | 阿榮旗 | 新巴爾虎左旗 | 新巴爾虎右旗 | 鄂倫春自治旗 | 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 | 鄂溫克族自治旗 |
巴彥淖爾市 | 臨河區 | 五原縣 | 磴口縣 | 杭錦後旗 | 烏拉特中旗 | 烏拉特前旗 | 烏拉特後旗 |
烏蘭察布市 | 集寧區 | 豐鎮市 | 興和縣 | 卓資縣 | 商都縣 | 涼城縣 | 化德縣 | 四子王旗 | 察哈爾右翼前旗 | 察哈爾右翼中旗 | 察哈爾右翼後旗 |
錫林郭勒盟 | 錫林浩特市 | 二連浩特市 | 多倫縣 | 阿巴嘎旗 | 西烏珠穆沁旗 | 東烏珠穆沁旗 | 蘇尼特左旗 | 蘇尼特右旗 | 太僕寺旗 | 正鑲白旗 | 正藍旗 | 鑲黃旗 |
興安盟 | 烏蘭浩特市 | 阿爾山市 | 突泉縣 | 扎賚特旗 | 科爾沁右翼前旗 | 科爾沁右翼中旗 |
阿拉善盟 | 阿拉善左旗 | 阿拉善右旗 | 額濟納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