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金霍洛旗

伊金霍洛旗

伊金霍洛旗,是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下轄旗,地處鄂爾多斯高原東南部、毛烏素沙地東北邊緣,北靠東勝區、與康巴什區隔烏蘭木倫河相望,東與準格爾旗相鄰,西與杭錦旗接壤,南臨烏審旗、隔長城與陝西省交界。總面積5600平方公里,轄7個鎮138個行政村,2011年戶籍人口16.7萬,其中少數民族人口1.3萬人,占全旗總人口的7.78%。 首批全國農村社區建設示範單位。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伊金霍洛為蒙古語,聖主陵園之意,以境內有著名的成吉思汗陵園而得名。

伊金霍洛旗由原扎薩克旗和郡王旗合併而成。扎、郡旗所轄地域歷代為北方少數民族的遊牧區。

春秋戰國時為林胡活動地域。

秦時屬上郡之北境。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派大將蒙恬討伐匈奴,收河南地(河套以南鄂爾多斯地區),當時把關中一帶叫秦中,把新收復的河南地叫新秦中。

成吉思汗陵 成吉思汗陵

西漢時,為西河郡、上郡等轄境。西河郡轄境,包括今本旗、準格爾旗、西南和陝西北部,山西北部、中部,黃河兩岸地區。紅慶河古城即西河郡虎猛縣為郡西部都尉駐地。上郡轄境,包括伊旗和準格爾旗南部,陝西省西北部地區。

東漢時,仍沿西漢舊制,南匈奴降漢後,為南匈奴各部駐牧地。

三國魏晉南北朝五湖十六國時。先後有河西鮮卑、羌胡、鐵弗匈奴等在此駐牧。後趙、前秦曾置朔方郡統轄鄂爾多斯地區,該旗亦在內。

宋遼金元時,宋淳化年間(994年)為消滅党項族,下令毀廢夏州城(指統萬城)直到宋寶元年(1038年),党項族李元昊稱帝,寶都興慶府公銀川為西夏領域。遼金爭而未獲。元時,滅西夏後置西夏中心路後復其地屬東勝、雲內二州及延安路。東勝州設在郡王旗境內(即東勝境),雲內州設在神木寨。

明朝時置東勝,明天順年間廢之。

明成化十五年元太祖成吉思汗孛兒只斤·鐵木真的第十五世孫達延汗孛兒只斤·巴圖孟克再一次統一蒙古草原,設立六個萬戶;封其三子孛兒只斤·巴爾斯博羅特(蒙古土默特部首領阿拉擔汗為其次子)執掌新秦中草原為鄂爾多斯萬戶。

蒙古鄂爾多斯部伊克昭盟七旗王公會盟銅像 蒙古鄂爾多斯部伊克昭盟七旗王公會盟銅像

清天聰九年(公元1635年)鄂爾多斯萬戶孛兒只斤·巴爾斯博羅特的第五世孫孛兒只斤·額磷臣率部內附歸清,清廷冊孛兒只斤·額磷臣為鄂爾多斯濟濃,命其統管蒙古鄂爾多斯部。

清於順治六年(1649年)為便於控制陸續歸附的蒙古各部落,將清天聰九年(公元1635年)歸附的鄂爾多斯蒙古部劃分為:鄂爾多斯左翼中旗(原郡王旗),鄂爾多斯左翼前旗(今準格爾旗),鄂爾多斯左翼後旗(今達拉特旗),鄂爾多斯右翼中旗(今鄂托克旗),鄂爾多斯右翼前旗(今烏審旗),鄂爾多斯右翼後旗(今杭錦旗)等6個札薩克旗,置伊克昭盟。;後增設鄂爾多斯右翼前未旗(原扎薩克旗,後與郡王旗合併為今伊金霍洛旗)。

清金漆木製扎薩克印信盒 清金漆木製扎薩克印信盒

冊鄂爾多斯萬戶孛兒只斤額磷臣為伊克昭盟鄂爾多斯左翼中旗(原郡王旗,後與鄂爾多斯右翼前末旗合併為今伊金霍洛旗)扎薩克,晉多羅郡王爵,兼伊克昭盟盟長。至此,鄂爾多斯始建盟旗制。

清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清高宗(弘曆)從烏審旗將近族台吉的平民分為十三蘇木,劃撥土地,組成鄂爾多斯右翼前末旗,即札薩克旗。封定咱拉什為該旗札薩克。從此,伊盟成為7旗。

1914年,歸綏改為綏遠特別區,札、郡兩旗屬綏遠管轄。民國16年起,札、郡兩旗隸屬蒙藏委員會管轄。民國25年(1936年)2月,綏境蒙政會在歸綏成立,札、郡兩旗統屬綏境蒙政會管轄。

1958年鄂爾多斯左翼中旗(郡王)、鄂爾多斯右翼前末旗(扎薩克旗)兩旗合併為扎薩克郡王旗,簡稱扎郡旗,後更名伊金霍洛旗。

1959年1月15日,取旗名“伊金霍洛旗”。旗址駐地設在新街鎮,1964年7月1日遷往阿勒騰席熱鎮。

鄂爾多斯右翼前末旗(扎薩克旗)札薩克印信 鄂爾多斯右翼前末旗(扎薩克旗)札薩克印信

2000年,伊金霍洛旗轄7個鎮、3個蘇木、6個鄉。

行政區劃

伊金霍洛旗轄7個鎮:阿勒騰席熱鎮、烏蘭木倫鎮、伊金霍洛鎮、設札薩克鎮、納林陶亥鎮、紅慶河鎮、蘇布爾嘎鎮。共有138個嘎查(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伊金霍洛旗,地處呼和浩特、包頭、鄂爾多斯“金三角”腹地。位於鄂爾多斯高原東南部,毛烏素沙地東北邊緣,北靠東勝區、與康巴什區隔烏蘭木倫河相望,東與準格爾旗相鄰,西與杭錦旗接壤,南臨烏審旗、隔長城與陝西省交界。 地理坐標東經108°58′至110°25′,北緯38°56′至39°49′之間。東西長120公里,南北寬61公里,總面積5600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地處亞洲中部乾旱草原向荒漠草原過渡的半乾旱、乾旱地帶。伊金霍洛旗地形地貌基本呈西高東低,由西向東傾斜,海拔在1070-1556米之間。東部屬晉陝黃土高原的北緣水蝕溝壑地貌,中部為坡梁起伏的鄂爾多斯高原,西部是風沙地貌比較發育的毛烏素沙地。

氣候

伊金霍洛旗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大陸度69%,乾旱、風大、少雨、寒冷、溫熱、溫差大,是溫帶乾旱草原向荒漠草原的過渡地帶。伊金霍洛旗年降雨量340-420mm之間,由東南向西北逐漸遞減;伊金霍洛旗年平均氣溫6.2℃,極端最低氣溫-31.4℃,極端最高氣溫36.6℃,無霜期限130-140天;年日照時數2740-3100小時之間,年太陽總輻射量145千卡/平方厘米;常年風大沙多,蒸發旺盛,全年蒸發量2163mm,是降雨量的七倍。

自然資源

水資源

伊金霍洛旗水資源總量33112.31萬m³,其中地表水22390.94萬m³,地下水12884.25萬m³,地表水與地下水重複計算量1994.45萬m³。水資源總可利用量11254.22萬m³,地表水可利用量5914.16萬m³,地下水可利用量6324.11萬m³。伊金霍洛旗現狀水資源使用量8116.91萬m³,占可利用量的72.12%。其中地表水利用量2347.12萬m³,占地表水可利用量的39.69%;地下水利用量5769.79萬m³,占地下水可利用量的91.12%。

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主要有煤、天然氣、油頁岩、天然鹼、泥炭、玻璃用石英砂、耐火粘土、磚瓦粘土等。素有“地下煤海”之稱。

生物資源

野生動物有遺鷗、白天鵝等;野生植物有416種,主要有甘草、麻黃、肉蓯蓉、野大豆、百花蒿、半日花等。

人口民族

人口

宜居 宜業 宜游伊金霍洛旗 宜居 宜業 宜游伊金霍洛旗

2011年末伊金霍洛旗總戶數72214戶,比上年末增加2121戶;總人口167004人,比上年末增加2792人。全年出生人口2292人,出生率為13.84‰;死亡人口573人,死亡率為3.46‰;自然增長率為10.38‰。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04.5。

民族

伊金霍洛旗域內居住著漢、蒙古、回、滿、朝鮮、達斡爾、俄羅斯、白、黎、錫伯、維吾爾、壯、鄂溫克、鄂倫春等民族。

語言

蒙古語

蒙古語方言分布圖 蒙古語方言分布圖

伊金霍洛旗的官方語言是漢語國語和蒙古語鄂爾多斯土語,使用於正式場合。

鄂爾多斯地區有15%左右的蒙古族,大部分會使用蒙古語,牧區比例較大,鄂爾多斯蒙古語方言為內蒙古方言的鄂爾多斯土語。與其他蒙語方言比較特點是有φ元音,有陽性元音;在語音上,表現在複合元音、前化元音與聘化輔音、重音等方面;在語法上,表現在名詞格的範疇與動飼某些形態變化方面;在辭彙上,表現在方言詞的構成,某些辭彙意義的變化等方面。[6]

漢語

伊金霍洛旗的漢族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語言為晉語,屬於晉語的鄂爾多斯方言。

鄂爾多斯漢語方言屬於晉語方言,歸內蒙古晉語大包片,與晉北晉語、陝北晉語、冀西晉語有著很深的淵源。

鄂爾多斯漢語方言,大體分為三個小片,整體來說大同小異。準格爾旗、達拉特旗、杭錦旗這三旗的沿河地區(黃河幾字彎南岸沿岸地區)講的是“灘套話”;上述三旗的梁外地區以及鄂托克旗北部和東勝區、康巴什區大部、伊金霍洛旗大部講的是“梁外話”;鄂托克旗南部、鄂托克前旗、烏審旗及鄰近的其他旗區小部分地區,講的是“西旗話”。鄂爾多斯方言中有豐富的動態助詞,常常藉助“個”、“蘭”是其最大的特點。這不僅使鄂爾多斯方言可以準確的表達說話者所指的時間段,也使日常交流用語更加活潑和親切,這與鄂爾多斯這個蒙漢文化交織地區的人民純樸大方的性格相映成輝。[7]

經濟

綜述

伊金霍洛旗 伊金霍洛旗

2011年伊金霍洛旗生產總值563.95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4.2%。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6.84億元,增長7.5%;第二產業增加值363.52億元,增長15.6%;第三產業增加值193.6億元,增長11.8%。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1.2:64.5:34.3。按常住人口計算的人均生產總值為243082元(折合37636美元)。

第一產業

2011年伊金霍洛旗農作物總播種面積31891公頃,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1621公頃,經濟類作物播種面積269公頃,其他農作物播種面積合計10001公頃。在糧食作物中,穀物播種面積18806公頃,占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的87.0%;豆類96公頃,占0.4%;薯類2719公頃,占12.6%。

2011年糧食作物產量合計95500噸,其中穀物76966噸,豆類119噸,薯類18415噸。2011年油料產量合計23噸,蔬菜產量9671噸,瓜類產量699噸。

2011年伊金霍洛旗牧業年度牲畜存欄50.8萬頭(只),其中大牲畜1.1萬頭,小牲畜(羊)45萬隻,生豬4.6萬頭。牧業年度良種及改良種牲畜50.7萬頭只,牲畜良種及改良種率99.8%。

2011年肉類總產量20590噸,其中,豬肉5725噸,牛肉1664噸,羊肉13132噸,分別占肉類總產量的27.8%、8.1%、63.8%。奶類產量18453噸,其中牛奶15007噸,占81.3%。

第二產業

2011年伊金霍洛旗全部工業增加值333.26億元,同比增長15.6%。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764.72億元,增長43.0%。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分經濟類型看,國有企業總產值74.03億元,同比增長84.1%;集體企業總產值1.05億元,增長88.5%;股份合作企業總產值2.34億元,增長15.6%;股份制企業總產值612.8億元,增長39.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總產值9.69億元,增長65.0%;其他經濟類型企業總產值64.82億元,增長40.8%。分行業看,煤炭開採和洗選業總產值690.25億元,同比增長37.4%;飲料製造業總產值11.1億元,增長100%;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製品業總產值0.29億元,增長100%;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總產值55.25億元,增長118.8%;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總產值0.6億元,下降39.6%;非金屬礦物製品業總產值4.22億元,增長30.2%;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總產值3.02億元,增長4.7%。

第三產業

2011年伊金霍洛旗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2億元,同比增長17.6%。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9.94億元,同比增長16.7%;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2.06億元,增長19.1%。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伊金霍洛旗擁有各類學校22所(不含學前和幼兒教育),其中中學7所,國小15所;專任教師1488人,其中中學720人,國小768人;在校學生17154人,其中中學7583人,國小9571人。共有學前班5個,教師9人,學生181人;幼稚園15所,教職工553名(其中專任教師352人),在園幼兒4683人。

科技事業

2011年伊金霍洛旗各類專利申請55項,其中發明專利申請5項,實用新型專利申請50項;授予專利權50項,其中授予實用新型專利權50項。順利通過2009-2010年度全國縣(市)科技進步考核。

醫療事業

2011年末伊金霍洛旗擁有各類醫療機構194個,其中醫院5個(國營醫院1個,民營醫院4個),衛生院14個,個體診所45個,衛生室114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個,社區衛生服務站11個,婦幼保健院(所)1個,疾病控制中心1個,衛生監督所1個;擁有病床476張,其中醫院170張,衛生院96張;擁有各類衛生技術人員950人,其中註冊醫師514人,註冊護士217人,藥劑人員52人,檢驗人員20人,其他技術人員147人。

社會保障

2011年末伊金霍洛旗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8518人。其中,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6667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851人。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的人數36182人。其中,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12775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23407人。年末伊金霍洛旗參加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的人數分別為19633人、14554人、15914人。年末伊金霍洛旗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數113681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6.7%。年末伊金霍洛旗納入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7049人。其中,納入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725人,納入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5324人。2011年發放低保金2822.1萬元。其中,發放城鎮居最低生活保障金1167.4萬元,發放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654.7萬元。年末城鄉低保標準分別為每月550元和350元。

交通

鄂爾多斯機場坐落於伊金霍洛旗,兩條國道、一條省道、三條專線、四條旗道貫通東西南北。截至2007年,伊金霍洛旗公路總里程1582公里,其中黑色路面583公里。210國道高速、109國道高速、包府運煤專線在境內縱橫交叉,包神鐵路、東烏鐵路穿越旗境,鎮鎮通了黑色路,村村通了沙石路,已基本形成了集鐵路、公路、航空於一體的四通八達的立體交通網路。

旅遊景點

伊金霍洛旗境內人文景觀有朱開溝文化”遺址,保存完好的戰國秦長城遺址和郡王府,吉祥福慧寺、陶亥召、烏蘭活佛府等古寺召廟;自然景觀有紅鹼淖爾、阿拉善灣、轉龍灣、柒蓋淖爾等湖泊濕地和獨具特色的沙水林田等自然景觀,紅海子濕地、烏蘭木倫湖、柳溝河等環繞城市的休憩帶;天元廣場、王府廣場、阿吉奈公園、母親公園等供市民休閒娛樂,全民健身中心、伊金霍洛國際賽馬場、曲棍球場以及大大小小的體育公園等體育健身場館。伊金霍洛旗有國家A級景區6個(成吉思汗陵旅遊區AAAAA、蘇泊罕大草原旅遊區AAAA、天福祥生態園AAA等),全國工業旅遊示範點1個(神東煤海生態工業旅遊區),全國休閒農業示範點1個(天福祥生態園),三星級賓館1家(神東國際交流中心)。

城市榮譽

2017年12月14日,伊金霍洛旗獲評2017年工業百強縣(市)。

內蒙古自治區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盟市轄區、縣級市、縣、旗、自治旗
呼和浩特市回民區 | 玉泉區 | 新城區 | 賽罕區 | 托克托縣 | 清水河縣 | 武川縣 | 和林格爾縣 | 土默特左旗
包頭市昆都侖區 | 青山區 | 東河區 | 九原區| 石拐區 | 白雲礦區 | 固陽縣 | 土默特右旗 | 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
烏海市海勃灣區 | 烏達區 | 海南區
赤峰市紅山區 | 元寶山區 | 松山區 | 寧城縣 | 林西縣 | 喀喇沁旗 | 巴林左旗 | 敖漢旗 | 阿魯科爾沁旗 | 翁牛特旗 | 克什克騰旗 | 巴林右旗
通遼市科爾沁區 | 霍林郭勒市 | 開魯縣 | 科爾沁左翼中旗 | 科爾沁左翼後旗 | 庫倫旗 | 奈曼旗 | 扎魯特旗
鄂爾多斯市東勝區 | 準格爾旗 | 烏審旗 | 伊金霍洛旗 | 鄂托克旗 | 鄂托克前旗 | 杭錦旗 | 達拉特旗
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 | 滿洲里市 | 牙克石市 | 扎蘭屯市 | 根河市 | 額爾古納市 | 陳巴爾虎旗 | 阿榮旗 | 新巴爾虎左旗 | 新巴爾虎右旗 | 鄂倫春自治旗 | 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 | 鄂溫克族自治旗
巴彥淖爾市臨河區 | 五原縣 | 磴口縣 | 杭錦後旗 | 烏拉特中旗 | 烏拉特前旗 | 烏拉特後旗
烏蘭察布市集寧區 | 豐鎮市 | 興和縣 | 卓資縣 | 商都縣 | 涼城縣 | 化德縣 | 四子王旗 | 察哈爾右翼前旗 | 察哈爾右翼中旗 | 察哈爾右翼後旗
錫林郭勒盟錫林浩特市 | 二連浩特市 | 多倫縣 | 阿巴嘎旗 | 西烏珠穆沁旗 | 東烏珠穆沁旗 | 蘇尼特左旗 | 蘇尼特右旗 | 太僕寺旗 | 正鑲白旗 | 正藍旗 | 鑲黃旗
興安盟烏蘭浩特市 | 阿爾山市 | 突泉縣 | 扎賚特旗 | 科爾沁右翼前旗 | 科爾沁右翼中旗
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 | 阿拉善右旗 | 額濟納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