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牙克石市歷史悠久。《盛就通志》稱牙克石為扎敦昂阿,《中國歷史地圖集》標雅克薩。在距今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期,雅魯河、綽爾河流域已有人類活動。先秦,屬東胡地。西漢初,匈奴擊敗東胡,建奴隸制政權,為左賢轄地。東漢,在大興安嶺北部深山密林中遊獵的鮮卑拓跋部南遷大澤(今呼倫湖),此地為鮮卑部落領地。隋,屬遼西室韋部落領地。
唐,歸河北道室韋都督府管轄。遼,大興安嶺以東地區歸上京道東北路招討轄,嶺西地區由烏古敵烈統軍司轄。金,嶺東歸蒲與路轄,嶺西歸東北路招討司轄。元,實行領戶分封制,嶺西為合拙·哈薩爾封地,嶺東為合赤溫·額勒赤封地。元至元十五年(1288年),諸王封地納入行省,嶺西歸嶺北行省和林路轄,嶺東歸中書省泰寧路轄。明,嶺西歸努爾乾都司斡難河衛海刺兒千戶轄,嶺東歸卓爾河衛轄。
清,嶺西歸呼倫貝爾副都統衙門轄,嶺東歸布特哈總管衙門轄。雍正十年(1732年),索倫(鄂溫克)等民族從大興安嶺以東布特哈地區遷至呼倫貝爾草原,建索倫左、右兩翼八旗,左翼四旗駐牧在通俄羅斯道路邊境一帶,大興安嶺以西地區為轄地。同年,清政府加強邊防統治,在齊齊哈爾至呼倫城設10台(境內設5台)。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中東鐵路通車營運,在巴林至牙克石間建10個火車站。此後,人口漸增,聚成村落。
1912年,嶺西歸呼倫貝爾地方自治政府轄,嶺東歸布西設治局轄。1920年,嶺西歸呼倫貝爾道尹公署轄,嶺東歸西布特哈總管公署轄。1929年,嶺西歸呼倫貝爾市政籌備處轄,嶺東歸雅魯縣轄。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略軍占領東北,建滿洲國。東北劃19省,牙克石境內大興安嶺以西地區歸興安北分省轄,嶺東歸興安東分省轄。1934年,嶺西歸興安北省索倫旗轄,嶺東歸興安東省布特哈旗轄。
1936年,索倫旗設牙克石街。1945年10月,日本侵略軍投降後,牙克石街由索倫旗劃出,建街公署,直屬呼倫貝爾自治政府管轄。
1946年8月,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民主政權—牙克石街政府。
1947年5月,內蒙古自治聯合政府成立,嶺西歸呼倫貝爾盟政府,嶺東歸納文慕仁盟政府。1949年4月,嶺東歸呼倫貝爾納文慕仁盟布特哈旗,嶺西歸索倫旗。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50年1月23日,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為適應開發林區的需要,決定設定喜桂圖旗建制,劃出原索倫旗北部的牙克石街、扎羅木得區、免渡河區等及布特哈旗的博克圖、巴林、雅魯、綽爾等地區為喜桂圖旗的行政區域,旗人民政府駐牙克石街,隸屬呼倫貝爾納文慕仁盟。
1950年10月,設定牙林線區。
1952年6月,將陳巴爾虎旗的尼克來、烏魯西、沙瓦吐、毛改吐4個村劃入喜桂圖旗。
1953年4月,喜桂圖旗隸屬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區行政公署。
1953年8月,內蒙古森林工業管理局(現為內蒙古大興安嶺重點國有林管理局)由扎蘭屯遷駐牙克石街。
1954年4月,喜桂圖旗隸屬呼倫貝爾盟。
1958年,牙克石街改為牙克石鎮。
1955年1月,喜桂圖旗人民政府改稱旗人民委員會。
1958年10月,旗人民委員會與內蒙古大興安嶺林業管理局合併,稱喜桂圖旗大興安嶺林區人民政府。1962年8月分設,復稱喜桂圖旗人民委員會。
1961年1月1日,將根河、好里堡、牛耳河、金河、得爾布爾等地區劃歸額爾古納旗。
1967年12月,成立喜桂圖旗革命委員會,隸屬呼倫貝爾盟革命委員會。
1969年8月,喜桂圖旗隨同呼倫貝盟劃入黑龍江省。1979年7月,劃回內蒙古自治區。
1980年1月,撤喜桂圖旗革命委員會,建喜桂圖旗人民政府。
1983年10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撤喜桂圖旗人民政府,建牙克石市人民政府,1984年1月1日,正式實行市建制。
1984年,撤銷牙克石鎮和牧原人民公社,將其區域劃分為牙克石市人民政府派出的6個城區街道辦事處。同時,在原有10個鎮的基礎上析置新帳房、煤田、烏奴耳、巴林、塔爾氣5個鎮。從而形成牙克石市管轄6個街道辦事處,15個鎮的市管林區行政區域建制體制。
2001年10月,國務院批准撤銷呼倫貝爾盟,設立地級呼倫貝爾市,牙克石市隸屬呼倫貝爾市。
地理
牙克石市位於內蒙古呼盟中部,市域沿大興安嶺主脈南北分布,東連嫩江流域,與阿榮旗、鄂倫春自治旗接壤,南與扎蘭屯市相連,西鄰額爾古納市、陳巴爾虎旗、鄂溫克族自治旗,北接根河市。市境南北長52公里,東西寬147公里,全市總面 積27`540平方公里,占呼倫貝爾市總面積 1.1l%。其中,林地面積18`544平方公,水域面積720公里,草場面積8568`642公頃,耕地面積80`234公頃。氣候
牙克石市屬大陸性亞寒帶氣候特徵,春季乾旱多風,夏季溫涼短促,秋季降溫急劇,冬季嚴寒漫長,年平均氣溫-1℃—-5℃,無霜期70天—95天。
人口民族
2003年末,牙克石市人口401 343人,其中男203 600人,女197 743人,非農業人口384 017人,與上年相比減少2 680人,在總人口中,少數民族人口為41948人;其中,蒙古族18 842人、回族6291人、滿族10 314人、朝鮮族1了289人、達翰爾族3 702人、鄂溫克族422人、鄂倫春族107人、錫伯族 141人、俄羅斯族684人。全市共有24個民族。出生人口2 268人,出生率6.1%,自然增長率0.6%;死亡2 216人,死亡率5.5%。經濟建設
牙克石市資源豐富,產業門類齊全,發展潛力巨大。境內有天然林地175萬公頃,活立木蓄積量1.8億立方米,其中興安落葉松占60%以上;耕地面積達210餘萬畝,土質肥厚,適宜大規模種植小麥、油菜、馬鈴薯、甜菜等作物;野生動植物種類繁多,經濟價值較高的野生植物就達500餘種,野生動物300多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14種、二級保護動物53種;市域內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為全市各項產業的發展奠定了物質基礎,已發現礦產近30種,其中煤的探明儲量大,且質量好,具有較高的開發價值。農牧業發達,以大規模耕種為主的農場式經營模式機械化程度較高,是呼倫貝爾的糧食和油料豐產區,僅2004年糧食產量達11萬噸、油料作物產量達2.5萬噸,遠銷全國各地;以牛、羊等為主的畜牧業發展迅速,畜牧年度牲畜總頭數達35萬頭匹只,奶業發達,年商品奶交售量達10萬噸;工業經濟持續增長,森林工業基礎雄厚,煤炭、水泥、電力、野生漿果釀造、油脂和木材精深加工等工業,成為全市支柱產業;交通、郵電、金融、保險、科教、衛生等第三產業規模不斷壯大、水平不斷提高,特別是教育、旅遊、醫療等新興第三產業發展勢頭強勁,成為全市經濟新的增長點。行政區劃
牙克石市是呼倫貝爾市12個旗市之一,轄6個鎮、5個辦事處,7個街道辦事處。6個鎮:博克圖鎮、免渡河鎮、烏爾其汗鎮、庫都爾鎮、圖里河鎮、綽源鎮;
5個辦事處:煤田辦事處、伊圖里河辦事處、塔爾氣辦事處、巴林辦事處、烏奴爾辦事處;
7個街道辦事處:東興街道辦事處、勝利街道辦事處、紅旗街道辦事處、新工街道辦事處、永興街道辦事處、建設街道辦事處、暖泉街道辦事處。
歷史沿革
牙克石市歷史悠久。《盛就通志》稱牙克石為扎敦昂阿, 《中國歷史地圖集》標雅克薩。在距今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期,雅魯河、綽爾河流域已有人類活動。
先秦,屬東胡地。西漢初,匈奴擊敗東胡,建奴隸制政權,為左賢轄地。東漢,在大興安嶺北部深山密林中遊獵的鮮卑拓跋部南遷大澤(今呼倫湖),此地為鮮卑部落領地。隋,屬遼西室韋部落領地。唐,歸河北道室韋都督府管轄。遼,大興安嶺以東地區歸上京道東北路招討轄,嶺西地區由烏古敵烈統軍司轄。金,嶺東歸蒲與路轄,嶺西歸東北路招討司轄。元,實行領戶分封制,嶺西為合拙·哈薩爾封地,嶺東為合赤溫·額勒赤封地。元至元十五年(1288年),諸王封地納入行省,嶺西歸嶺北行省和林路轄,嶺東歸中書省泰寧路轄。明,嶺西歸努爾乾都司斡難河衛海刺兒千戶轄,嶺東歸卓爾河衛轄。清,嶺西歸呼倫貝爾副都統衙門轄,嶺東歸布特哈總管衙門轄。雍正十年(1732年),索倫(鄂溫克)等民族從大興安嶺以東布特哈地區遷至呼倫貝爾草原,建索倫左、右兩翼八旗,左翼四旗駐牧在通俄羅斯道路邊境一帶,大興安嶺以西地區為轄地。同年,清政府加強邊防統治,在齊齊哈爾至呼倫城設10台(境內設5台)。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中東鐵路通車營運,在巴林至牙克石間建10個火車站。此後,人口漸增,聚成村落。
1912年,嶺西歸呼倫貝爾地方自治政府轄,嶺東歸布西設治局轄。1920年,嶺西歸呼倫貝爾道尹公署轄,嶺東歸西布特哈總管公署轄。1929年,嶺西歸呼倫貝爾市政籌備處轄,嶺東歸雅魯縣轄。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略軍占領東北,建滿洲國。東北劃19省,牙克石境內大興安嶺以西地區歸興安北分省轄,嶺東歸興安東分省轄。1934年,嶺西歸興安北省索倫旗轄,嶺東歸興安東省布特哈旗轄。1936年,索倫旗設牙克石街。1945年10月,日本侵略軍投降後,牙克石街由索倫旗劃出,建街公署,直屬呼倫貝爾自治政府管轄。1946年8月,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民主政權—牙克石街政府。
1947年5月,內蒙古自治聯合政府成立,嶺西歸呼倫貝樂盟政府,嶺東歸納文慕仁盟政府。1949年4月,嶺東歸呼倫貝爾納文慕仁盟布特哈旗,嶺西歸索倫旗。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50年1月,以牙克石街為基礎,劃出索倫旗所轄扎羅木得努圖克、免渡河努圖克,布特哈旗所轄博克圖努圖克,成立喜桂圖旗人民政府,隸屬呼倫貝爾納文慕仁盟。
1953年4月,喜桂圖旗隸屬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區行政公署。1954年4月,喜桂圖旗隸屬呼倫貝爾盟。
1955年,1月,喜桂圖旗人民政府改稱旗人民委員會。
1958年10月,旗人民委員會與大興安嶺林業管理局合併,稱喜桂圖旗大興安嶺林區人民政府。1962年8月分設,復稱喜桂圖旗人民委員會。
1967年12月,成立喜桂圖旗革命委員會,隸屬呼倫貝爾盟革命委員會。
1969年8月,喜桂圖旗隨同呼倫貝盟劃入黑龍江省。1979年7月,劃回內蒙古自治區。
1980年1月,撤喜桂圖旗革命委員會,建喜桂圖旗人民政府。1983年10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撤喜桂圖旗人民政府,建牙克石市人民政府,1984年1月1日,正式實行市建制。
2001年10月,國務院批准撤銷呼倫貝爾盟,設立地級呼倫貝爾市,牙克石市隸屬呼倫貝爾市。
旅遊資源
以旅遊業為龍頭的第三產業全面發展,牙克石市山川秀麗、風光秀美,旅遊資源得天獨厚,縱橫千里的大興安嶺山巒疊翠、奇峰挺拔,興安杜鵑似錦似霞,別開奇景,鳳凰山莊如詩如畫,景色宜人,鳳凰山滑雪場是國內少有的天然滑雪場,雪期長,雪質好,吸引了大量的中外滑雪愛好者。風光旖旎,神資仙態的巴林喇嘛山28座石峰似鬼斧神工劈就一般,形成大興安嶺獨特的石林景觀。社會
科技事業2012年,牙克石市爭取到自治區級項目2個,資金40萬元;呼倫貝爾市級項目5個,資金30萬元;市本級項目經費21萬元。申報國家級項目6個,申請資金980萬元;申報自治區級項目4個,申請資金160萬元。簽訂技術貿易契約4項,成交額完成1000萬元。2012年各種科技培訓活動共培訓11662人次。
文化事業
2012年,牙克石市有文藝表演團體1個,文化館(站)19個,圖書館1個,電影放映單位1個,廣播電台1座,電視台1座,有線電視台7座。牙克石市電視綜合覆蓋人口34萬人,廣播綜合覆蓋人口34萬人。有線廣播電視用戶48000戶,其中數位電視用戶4萬餘戶。
教育事業
2012年,牙克石市有普通中學28所(含九年一貫制學校13所),在校學生14987人,專任教師1752人;職業高中1所,在校學生584人,專任教師72人;國小13所,在校學生9489人,專任教師1396人。
醫療事業
2012年,牙克石市有衛生機構197個。其中:醫院19個,衛生院16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17個,婦幼保健所1個,專科疾病防治所(站)2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醫學在職培訓機構1個,公共衛生監督所1個。衛生機構實有床位3019張,衛生專業技術人員3164人。
道路交通
牙克石市交通便利,鐵路、公路和民航運輸便捷。濱洲、牙林、博林三條鐵路在此交匯,是歐亞大路橋的咽喉和進入大興安嶺林區的門戶,戰略位置極其重要;301國道橫貫市域,是連線中國最大陸路口岸滿洲里和內地的主要通道,與建設中的牙克石—伊圖里河公路、博克圖—扎蘭屯公路共同構成了全市較為發達的公路運輸網;民航海拉爾國際機場距市區以西80公里,可直達北京、呼和浩特等大中城市,是全市現代交通網路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經濟快速發展創造了便利的條件。自然資源
市境內共有大小河流88條,總流長1073公里,水域面積720平方公里。市域內有野生動物300餘種。市境內有森林175萬公頃,森林覆蓋率為73%,木材積蓄量達1.8億立方米。茫茫大興安嶺林海主要生長著落葉松、白樺、楊樹等10多個耐寒樹種。全市有耕地230萬畝,土壤為優質黑鈣土,主要農作物為油菜、小麥、馬鈴薯等。可利用草場1,050萬畝,年產飼草2億公斤,載畜量可達30萬頭(匹)只。擁有豐富的林下資源,野生木本、草本植物多達2000多種,遍布草原的山野菜有40多種。牙克石市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的主要有煤、鐵、銅、鉛、鋅、石灰石、珍珠岩、沸石等20多種,總儲量達32億噸,僅煤炭儲量就達2億多噸。這些礦產資源除煤以外,多數尚待開發。內蒙古地名
我家在內蒙古呼倫貝爾市,很想在這裡介紹一下家鄉的人文,地理,讓大家能夠進一步了解它。 |
內蒙古自治區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盟 | 市轄區、縣級市、縣、旗、自治旗 |
呼和浩特市 | 回民區 | 玉泉區 | 新城區 | 賽罕區 | 托克托縣 | 清水河縣 | 武川縣 | 和林格爾縣 | 土默特左旗 |
包頭市 | 昆都侖區 | 青山區 | 東河區 | 九原區| 石拐區 | 白雲礦區 | 固陽縣 | 土默特右旗 | 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 |
烏海市 | 海勃灣區 | 烏達區 | 海南區 |
赤峰市 | 紅山區 | 元寶山區 | 松山區 | 寧城縣 | 林西縣 | 喀喇沁旗 | 巴林左旗 | 敖漢旗 | 阿魯科爾沁旗 | 翁牛特旗 | 克什克騰旗 | 巴林右旗 |
通遼市 | 科爾沁區 | 霍林郭勒市 | 開魯縣 | 科爾沁左翼中旗 | 科爾沁左翼後旗 | 庫倫旗 | 奈曼旗 | 扎魯特旗 |
鄂爾多斯市 | 東勝區 | 準格爾旗 | 烏審旗 | 伊金霍洛旗 | 鄂托克旗 | 鄂托克前旗 | 杭錦旗 | 達拉特旗 |
呼倫貝爾市 | 海拉爾區 | 滿洲里市 | 牙克石市 | 扎蘭屯市 | 根河市 | 額爾古納市 | 陳巴爾虎旗 | 阿榮旗 | 新巴爾虎左旗 | 新巴爾虎右旗 | 鄂倫春自治旗 | 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 | 鄂溫克族自治旗 |
巴彥淖爾市 | 臨河區 | 五原縣 | 磴口縣 | 杭錦後旗 | 烏拉特中旗 | 烏拉特前旗 | 烏拉特後旗 |
烏蘭察布市 | 集寧區 | 豐鎮市 | 興和縣 | 卓資縣 | 商都縣 | 涼城縣 | 化德縣 | 四子王旗 | 察哈爾右翼前旗 | 察哈爾右翼中旗 | 察哈爾右翼後旗 |
錫林郭勒盟 | 錫林浩特市 | 二連浩特市 | 多倫縣 | 阿巴嘎旗 | 西烏珠穆沁旗 | 東烏珠穆沁旗 | 蘇尼特左旗 | 蘇尼特右旗 | 太僕寺旗 | 正鑲白旗 | 正藍旗 | 鑲黃旗 |
興安盟 | 烏蘭浩特市 | 阿爾山市 | 突泉縣 | 扎賚特旗 | 科爾沁右翼前旗 | 科爾沁右翼中旗 |
阿拉善盟 | 阿拉善左旗 | 阿拉善右旗 | 額濟納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