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巴爾虎旗

陳巴爾虎旗

陳巴爾虎旗隸屬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的,位於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西北部,地處呼倫貝爾大草原腹地,地理坐標為北緯48°48′—50°12′,東經118°22′—121°02′,東部和東北部分別與牙克石市、額爾古納市接壤,東南與海拉爾區毗鄰,南邊接著鄂溫克族自治旗,西與新巴爾虎左旗交接,西北與俄羅斯隔額爾古納河相望,中俄邊境線總長193.9公里(系水界)。該旗土地面積21192平方公里,人口5.9萬(2012年)。2012年,陳巴爾虎旗地區生產總值完成78.1億元。

基本信息

建制沿革

巴爾虎部落是蒙古族最古老的部落,銅石並用時代居住在貝加爾湖畔。1732年、1734年到呼倫貝爾戍牧屯邊,是呼倫貝爾原住民之一。鄂溫克族通古斯部落是從“十月革命”前後從額爾古納北岸遷入陳巴爾虎旗境內定居,成立了鄂溫克民族蘇木。

巴爾虎最早的記載出現在唐貞觀二十一年(647年),古稱“拔野古”。

唐開元二十年(732年),唐朝在今貝爾湖畔建立了以巴爾虎人為主的幽陵都督府。

清康熙年間,有一部分巴爾虎蒙古人被編入八旗,駐牧在大興安嶺以東布特哈廣大地區,還有一部分成為喀爾喀蒙古(今蒙古)諸部的屬部。

清雍正十年(1732年),清政府將包括索倫(今鄂溫克)、達斡爾、鄂倫春族和巴爾虎蒙古族士兵及家屬3796人遷駐呼倫貝爾牧區,以防俄人侵擾。其中275名巴爾虎蒙古人便駐牧在今陳巴爾虎旗境內。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清政府又將在喀爾喀蒙古車臣汗部志願加入八旗的2400多名巴爾虎蒙古人遷駐克魯倫河下游和呼倫湖兩岸即今新巴爾虎左右兩旗境內。從喀爾喀蒙古車臣汗部遷來的則相對被稱為“新巴爾虎”,即“新來的巴爾虎蒙古人”之意。新巴爾虎蒙古人居住在新巴爾虎左旗和新巴爾虎右旗。

民國八年(1919年)建陳巴爾虎旗。

位置

陳巴爾虎旗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呼倫貝爾市西北部,是著名的呼倫貝爾草原牧區四旗之一。

介紹

陳巴爾虎旗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西鄰俄羅斯。總面積21192平方千米,總人口5.8萬人(2011年),人民熱情、好客。行政區內轄4個蘇木3個鎮,其中一個民族蘇木。由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族居多的十多個民族組成。 陳巴爾虎旗地跨森林草原與乾旱草原兩個地帶,屬中溫帶半溫潤和半乾旱大陸性氣候。全旗現有耕地125.3萬畝,主要作物品種為小麥、玉米、馬鈴薯。全旗有牧草地2339.5萬畝,草原面積遼闊,地勢平坦,草場主要以高平原乾草為主體,大總值發草場、河流、湖泊分布合理,適合發展草原畜牧業。全旗林地總面積180.9萬畝,森林復蓋率6.1%。此外還有大面積的野生蘆葦等草本植物。 陳巴爾虎旗草原遼闊,水資源豐富,是三河馬、三河牛的故鄉和主要培育基地,是呼倫貝爾市重要的畜牧業生產基地之一。

【領導名錄】

旗委書記、旗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陳麗岩(女)(蒙古族)2013年12月起

旗長:布仁貝爾(蒙古族)2013年12月起

政協主席:王斯琴(女)(蒙古族)

概況

陳巴爾虎旗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西北部。屬呼倫貝爾大草原腹地,地處北緯48°48′~50°12′,東經118°22′~121°02′,東部和東北部分別與牙克石市、額爾古納市接壤,東南與海拉爾區毗鄰,南接鄂溫克族自治旗,西與新巴爾虎左旗交接,西北與俄羅斯隔額爾古納河相望,中俄邊境線總長193.9公里(全系水界)。全旗東西寬約180.7公里,南北長約135.2公里,總面積1.86萬平方公里,其中草原面積1.58萬平方公里,占總面積的85%,水域面積161平方公里,現有耕地面積150萬畝,森林面積965平方公里。國道301線、濱洲鐵路橫貫旗境,旗政府駐地巴彥庫仁鎮,距呼倫貝爾市政府駐地海拉爾區34公里。陳巴爾虎旗先後榮獲“中國那達慕文化之鄉”、“中國綠色名旗”、“國家生態示範旗”、“全國牛奶生產強縣”、“中國低碳旅遊示範區”、“中國有機牛羊肉產地”、“全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縣”、“全國平安農機示範縣”、“全國計畫生育優質服務旗”、“全國科技進步先進旗”、“中國宜居宜業典範旗”等榮譽。

沿革

巴爾虎,系蒙古族喀爾喀部落之一部名。由於巴爾虎蒙古人遷至呼倫貝爾的時間不同,故稱先來為陳巴爾虎,後來者為新巴爾虎。清代歸呼倫貝爾副都統衙門轄。雍正十年(1732年)組建索倫左、右兩翼共分八旗,其中左翼大部駐牧在今陳旗境內,1919年成立陳巴爾虎旗。

1996年,陳巴爾虎旗面積21192平方千米,人口5.6萬人,其中蒙古族占43%。轄2鎮8蘇木:巴彥庫仁鎮、寶日希勒鎮、哈爾乾圖蘇木、巴彥哈達蘇木、呼和諾爾蘇木、鄂溫克民族蘇木、東烏珠爾蘇木、西烏珠爾蘇木、特尼河蘇木、哈達圖蘇木。旗政府駐巴彥庫仁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陳巴爾虎旗總人口67882人,其中:巴彥庫仁鎮22632人,寶日希勒鎮19473人,完工鎮4079人,西烏珠爾蘇木1647人,東烏珠爾蘇木1998人,哈爾乾圖蘇木1208人,巴彥哈達蘇木1893人,鄂溫克民族蘇木5516人,哈達圖蘇木4647人,特泥河蘇木4789人。

2000年,陳巴爾虎旗轄3個鎮、7個蘇木。總人口54594人,其中少數民族27868人。

2001年,全旗轄3個鎮、5個蘇木:巴彥庫仁鎮、寶日希勒鎮、完工鎮、西烏珠爾蘇木、東烏珠爾蘇木、巴彥哈達蘇木、鄂溫克民族蘇木、特泥河蘇木。

2006年,撤銷巴彥哈達蘇木,併入巴彥庫仁鎮;撤銷東烏珠爾蘇木、西烏珠爾蘇木,合併設立烏珠爾蘇木;撤銷特尼河蘇木,併入寶日希勒鎮;完工鎮更名為呼和諾爾鎮。2006年末,全旗總面積1.86萬平方千米。總人口59351人;有少數民族31270人,其中蒙古族25903人。

2009年末,全旗總面積1.86萬平方千米。總人口64723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0922人;少數民族人口34088人。轄3個鎮、2個蘇木(其中1個民族蘇木):巴彥庫仁鎮、寶日希勒鎮、呼和諾爾鎮、烏珠爾蘇木、鄂溫克民族蘇木。

2011年,恢復巴彥哈達蘇木;撤銷烏珠爾蘇木,恢復東烏珠爾蘇木、西烏珠爾蘇木。調整後,全旗轄3個鎮、4個蘇木(其中1個民族蘇木):巴彥庫仁鎮、寶日希勒鎮、呼和諾爾鎮、西烏珠爾蘇木、鄂溫克民族蘇木、東烏珠爾蘇木、巴彥哈達蘇木;4個國營農牧場、5個煤炭有限責任公司、2個化工有限公司、2個發電有限公司。根據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全旗總人口58242人,其中各鎮蘇木人口(人): 巴彥庫仁鎮 23992、寶日希勒鎮 16968、呼和諾爾鎮 3920、烏珠爾蘇木 3072、浩特陶海農牧場 2516、鄂溫克民族蘇木 1755、哈達圖農牧場 3381、特泥河農牧場 2638。居住著漢、蒙古、回、滿、朝鮮、達斡爾、俄羅斯、白、黎、錫伯、維吾爾、壯、鄂溫克、鄂侖春等民族。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陳巴爾虎旗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西鄰俄羅斯,距離海拉爾區30公里。總面積21192平方千米。地理坐標為北緯48°48′—50°12′,東經118°22′—121°02′,東部和東北部分別與牙克石市、額爾古納市接壤,東南與海拉爾區毗鄰,南邊接著鄂溫克族自治旗,西與新巴爾虎左旗交接,西北與俄羅斯隔額爾古納河相望,中俄邊境線總長193.9公里(系水界)。

地形地貌

陳巴爾虎旗草原與藍天陳巴爾虎旗草原與藍天

陳巴爾虎旗地處大興安釁西部末端向呼倫貝爾高平原過渡地帶.地勢由東北向西南逐漸降低,東半部為大興安嶺中低山丘陵,西半部為波狀起伏的高平原(海拔為600~700米左右)。海拉爾河南岸有一條東西走向的固定和半固定沙帶——呼倫貝爾沙地。形成由東、北、西三面低山丘陵包圍的馬蹄形盆地。山丘屬大興安嶺西麓山系。東、北有三旗山為最高(1075.8米),還有郭古道阿拉山、高欽高拉巴山、哈得罕高山、闊空多魯山、阿得里雅山。

氣候

陳巴爾虎旗地跨森林草原與乾旱草原兩個地帶,屬中溫帶半溫潤和半乾旱大陸性氣候。四季氣候特點表現為:春季(4-5月)氣溫回升較快,變幅大,天氣變化劇烈;夏季(6-8月)多雨、炎熱、濕潤,是大雨、雷陣雨集中的季節;秋季(9-10)月氣溫開始逐漸下降,降水明顯減少;冬季(11-3月)漫長而嚴寒,乾旱、晴朗少雲降水少。據氣象站多年觀測,年平均風速為3.5/秒,主導風向為西北、西南,大風日多發生在春、秋季,春季平均風速達5.1米/秒,每月日平均風速大於或等於8米/秒的日數為18天左右,秋季平均風速3.8米/秒。

水文

陳巴爾虎旗境內有莫日格勒河、海拉爾河、額爾古納河等5條河流,大小湖泊317個,天然礦泉95處。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截止到2008年,陳巴爾虎旗境內已發現的礦產有8類24種(含亞種),具有礦床規模的礦產地37處,各類金屬和非金屬礦13處。主要有能源礦產煤,黑金屬礦產鐵、鈦鐵、錳,有色金屬礦產銅、鋅、鉬,貴金屬礦產岩金,分散元素銦、鎘,水氣礦產礦泉水,各類非金屬礦產有矽石、螢石、硫鐵礦、珍珠岩、石灰岩、芒硝、鹽、鹼、磚瓦黏土、建築石材等。已探明煤炭地質儲量104億噸,調查儲量170億噸以上。

植物資源

截止到2008年,陳巴爾虎旗境內森林面積965平方公里,主要樹種有白樺、山楊、落葉松、樟子松、柳灌叢。該旗境內可利用草原面積1.52萬平方公里,年可利用飼草貯量24.2億公斤。

人口民族

人口

2012年,陳巴爾虎旗戶籍人口58597人,同2011年相比下降0.3%。

民族

陳巴爾虎旗境內有蒙古族、漢族、鄂溫克族、達斡爾族等14個民族。

區劃

巴彥庫仁鎮:轄 巴彥、多藍、蘇優勒、圖布新四個社區;巴彥哈達、烏蘭楚魯、呼和道布、呼和溫都爾、葛根胡碩五個嘎查。

寶日希勒鎮:轄 新興、勝利、創業、向陽、奮鬥5個居委會;布敦胡碩、庫熱格太2個嘎查。

完工鎮:轄 第一、第二2個居委會;巴音布日德、哈騰胡碩、哈日諾爾、烏布日諾爾、完工、安格爾圖、寶日汗、哈爾乾圖8個嘎查。

西烏珠爾蘇木:轄 西格登塔拉、薩如拉塔拉、烏珠爾3個嘎查。

東烏珠爾蘇木:轄 海拉圖、額爾敦烏拉、巴音烏拉、查乾諾爾4個嘎查。

巴彥哈達蘇木:轄 烏蘭礎魯、巴彥哈達、格根胡碩、呼和溫都爾、呼和道布5個嘎查。

鄂溫克民族蘇木:轄 阿爾山、輝屯、畢魯圖、那吉、哈吉、恩和、雅圖克、孟根諾爾8個喳查。

國營哈達圖牧場:場部;第一~第十六16個生產隊。

國營特泥河農牧場:場部;第二~第十一10個生產隊。

國營浩特陶海牧場:第一~第六6個生產隊、那吉分場。

狀況

綜合

2012年,陳旗經濟實力穩步增強,實現了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地區生產總值完成780851萬元(現價),增長17.9%(按可比價計算,下同)。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完成89210萬元,增長7.5%;第二產業增加值完成535069萬元,增長24.5%,其中:全部工業增加值完成488084萬元,增長27.5%,建築業增加值完成46986萬元,下降0.6%;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156571萬元,增長3.8%。三次產業結構比重由上年的12.2:65.3:22.5調整為11.4:68.5:20.1。

2012年,全旗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33042元,增長18.1%(可比價)。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一是經濟總量仍需擴大,農牧業產業化、城鎮化水平以及現代服務業發展速度和質量仍需進一步提高;二是城鎮居民和牧民增收的渠道仍需拓寬,民眾的生產生活條件仍需進一步改善;三是生態保護建設任重道遠,草場退化、沙化仍需進一步治理。

農牧業

2012年,陳旗依託生態和資源優勢,農牧業產業化進程加快。2012全旗農牧林漁服務業總產值達到146189.21萬元,同比增長13.4%。其中:農業產值61315.39萬元,同比增長32.2%;牧業產值73624.68萬元,同比增長1.6%;林業產值1749.22萬元,同比下降2.2%;漁業產值7342.70萬元,同比增長16.4%;服務業產值2157.23萬元,同比增長9.5%。

年內主要畜產品產量
項目 單位 2011年 2012年 同比增長±%
肉類總產量 18000 18284 1.6
其中:牛肉 12234 12545 2.5
羊肉 4549 4851 6.6
豬肉 492 487 -1 ,0
其他肉類 725 401 -44,7
牛奶產品產量 202000 205510 1.7
其中:商品奶 196866 200976 2.1
羊毛產量 1500 1091 -27,3
羊絨產量 10 6 -40,0
牛皮產量 76855 82888 7.8
羊皮產量 293506 278210 -5,2
牧業年度牲畜頭數表
項 目 單 位 2011年 2012年 同比增長±%
牲畜總數 頭(只,口) 886051 887282 0.1
大小牲畜數 頭(只) 882014 883446 0.2
其中:牛 133291 138748 4.1
23818 27256 14.4
駱駝 229 273 19.2
436 378 -13,3
724240 716791 -1 ,0
4037 3836 -5,0

年末牲畜頭數達到654027頭(只、口),比上年同期純增0.6%,能繁殖母畜頭數達466251頭(只),比上年同期下降10.1%,其中:大畜能繁殖母畜84428頭(匹、峰),比上年同期下降17.8%,小畜能繁殖母畜381146隻,比上年同期下降8.2%。良種及改良種牲畜579129頭(只),良種及改良種牲畜占大小牲畜頭數的88.9%。

全年農作物總播面積80351公頃,同比增長7.2%。其中,糧食播種面積40267公頃,同比下降5.6%,糧食總產量103866噸,同比增長36.8%;油料播種面積36383公頃,同比增長24.8%,油料總產量50991噸,同比增長16.5%;蔬菜播種面積325公頃,同比增長43.8%,蔬菜總產量9407噸,同比增長111.1%。

堅持在保護中開發,以開發促保護,著眼於生態文明建設,確保了草原生態環境系統功能的完整性和良好性。2012年人工種草6.4萬畝,飼料作物種植2.2萬畝,草地圍欄110萬畝,退牧還草110萬畝,草場改良21.6萬畝,禁牧完成506.92萬畝、休牧完成890萬畝,劃區輪牧完成70萬畝。全年實施沙區綜合治理工程22.3萬畝,其中:人工造林16.3萬畝,封山育林(沙)6萬畝。

工業

2012年,按照“旗市共建、存量做大、增量做優”的思路,不斷推進區域經濟一體化,工業經濟取得快速發展。全旗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6家,累計實現工業總產值95.27億元,同比增長23.8%;完成銷售產值86.96億元,同比增長17.3%。按經濟類型分,國有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62.70億元,實現銷售產值62.23億元;聯營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0.21億元,實現銷售產值0.24億元;有限責任公司完成工業總產值11.28億元, 實現銷售產值8.90億元;私營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1.15億元,實現銷售產值6.01億元;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6.68億元,實現銷售產值6.55億元;其他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3.26億元,實現銷售產值3.03億元。全旗規模以下工業企業實現產值21768萬元,同比增長8.8%;完成工業增加值7819萬元,增速8.4%(可比價)。全旗單位GDP能耗降低率完成責任目標。

固定資產投資

2012年全旗限額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10786萬元,同比增長0.4%,其中:工業項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33084萬元,同比下降9.0%。全年施工項目56個,其中新建項目46個。在固定資產投資中,第一產業完成投資17027萬元,同比增長296.0%;第二產業完成投資333744萬元,同比下降8.8%;第三產業完成投資60015萬元,同比增長53.4%。

2012年全旗共實施招商引資項目62個,其中:續建項目6個,新建項目56個。累計引進旗外(國內)資金52.2億元,同比增長11.1%,其中:引進市外(國內)資金51.3億元,同比增長11.5%。

郵電通訊業、旅遊業

郵電通訊事業經營效益有所提高。全旗全年郵政業務總量實現527萬元,同比增長27.3%;通信業務收入完成6318.3萬元,同比增長2.4 %。截止2012年末,全旗共有固定電話10890部、行動電話50700部;寬頻用戶達到8907戶。

依託獨特的資源優勢和人文景觀,通過品牌化建設帶動,突出特色旅遊,大力發展文化旅遊,旅遊業規模不斷發展壯大。全年共接待遊客90萬人次,同比增長11%,其中:接待入境遊客3728人次。實現旅遊業收入3.6億元,同比增長11%。

國內貿易

2012年,全旗居民收入增長較快,消費能力增強,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穩步增長。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1623.6萬元,同比增長15.3%。其中:城鎮的零售總額實現28720.2萬元,同比增長14.1%,市場占有率為69%;鄉村零售總額實現12903.4萬元,同比增長17.9%,市場占有率為31%。

財政、金融、稅收、保險業

財政收入實現快速增長。全年地方財政總收入完成156649萬元,同比增長29.1%,其中: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38813萬元,同比增長11.9%。地方財政總支出完成100978萬元,同比增長3.9%。其中: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19555萬元,農林水事物支出25088萬元,教育支出12272萬元。

金融運作進一步活躍。全旗年末各項存款餘額190752萬元,同比增長6.7%;各項貸款餘額93608萬元,同比增長19.4%;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104145萬元,同比增長8.2%。

稅收收入再創新高。截止2012年12月末,陳旗地稅累計組織入庫各項收入96042萬元,同比增收10311萬元,增長12%。其中:稅收總收入69666萬元;社會保險費收入18326萬元;殘疾人保障金47萬元;煤炭價格調節基金6391萬元;水利建設基金1024萬元;工會經費188萬元;文化事業建設費1萬元;價格調節基金399萬元。陳旗國稅組織稅收收入84901萬元,同比增收30371萬元,增長55.7%。其中:增值稅78644萬元;消費稅2萬元;企業所得稅6254萬元;個人所得稅1萬元。

保險業運行平穩。全年實現保費收入4870.6萬元,同比增長25.8%,其中:財產保險保費收入3500.6萬元,同比增長26.4%;人壽保險保費收入1370萬元,同比增長24.5%。全年保險業賠款與給付支出1476.9萬元,同比下降0.4%,其中:財產保險賠款與給付支出1355.1萬元,同比下降3.3%;人壽保險賠款與給付支出121.8萬元,同比增長48.5%。

教育、文化、衛生事業

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全旗共有幼稚園2所、國小7所、中學3所、職業高中1所。

文化事業穩步發展。全旗數字電影管理站1個,文化館1個,文化站7個,烏蘭牧騎1個,體育館1個,圖書館1個,電視台1家,網路公司1家,廣播復蓋率100%,電視復蓋率95.6%。

衛生工作水平不斷提升。全旗現有衛生機構(國有集體)16所,其中:醫院6所,衛生院7所,衛生技術人員353人,醫療床位222張;個體門診24所,衛生技術人員53人,醫療床位96張。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婦幼保健所1個,衛生監督所1個。新型農村牧區合作醫療事業順利開展,新農參合率達到96.8%。

人口與就業

2012年全旗戶籍人口58597人,同比下降0.3%,其中:非農業人口47647人。總人口中少數民族人口31856人,占總人口的54.4%。出生453人,人口出生率7.72‰;死亡431人,人口死亡率7.34‰;人口自然增長率0.37‰。2012年全旗城鎮登記失業人口906人,同比下降2.1%,全年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219人,同比下降36.0%,全年新增就業崗位903個,同比增長4.5%,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87%。

社會保障

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2012年全旗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9290元,同比增長14.1%。城鎮居民人均支出20072.45元,同比增長1.6%,其中消費性支出16628.95元,同比增長12.9%,城鎮居民家庭恩格爾係數為26.1%。牧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3159元,同比增長15.1%。牧民人均支出14106.9元,同比增長8.6%,其中消費性支出5336.2元,同比增長7.3%,牧民家庭恩格爾係數為36.0 %。

社會保障體系日趨完善。2012年全旗最低生活保障對象3097戶,4788人,其中:城鎮居民2595戶,4046人;牧區居民502戶,742人。全年支出最低生活保障金累計2434.76萬元,其中:累計發放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763萬元;牧區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671.76萬元。全年17618人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繳納城鎮基本養老保險費9904.4萬元,發放城鎮基本養老保險金8768萬元。3631名牧民了參加農村牧區基本養老保險,繳納農村牧區基本養老保險費385.6萬元,發放農村牧區基本養老保險金171.74萬元。全年總計21955人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收入6775萬元,醫療待遇支出3294萬元。總計13439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收入516萬元,醫療待遇支出346萬元。城鎮職工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復蓋率達到94%。總計6601人參加工傷保險,工傷保險費收入320萬元。總計11774人參加生育保險,生育保險費收入240萬元,生育保險費待遇支出62萬元。

相關環境

陳巴爾虎旗歷史文化悠久,多民族聚居。是“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古戰場,是蒙古族的發祥地。早在1732年,巴爾虎蒙古部族就來此駐牧戍邊,至今已有282年歷史,1919年建旗,至今95年。境內有蒙、漢、鄂溫克、達斡爾等14個民族,5.8萬人口。陳旗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巨大。草原面積1.58萬平方公里,占土地總面積的85%,包括世界唯一的純天然草甸草原,有“天下第一草原”、“天堂草原”之美稱,是呼倫貝爾草原的精華,是呼倫貝爾市重要的畜產品生產基地。水資源豐富,有“天下第一曲水”美名的莫日格勒河和海拉爾河、額爾古納河等5條河流,大小湖泊317個,天然礦泉95處。森林面積1029.7平方公里,木材蓄積量881萬立方米。地表野生植物553種。礦產資源十分豐富,已探明煤炭地質儲量140億噸,另有金、銅、鉬、鉛鋅、硫鐵、螢石、閃長岩、芒硝、矽石、石油、天然氣等14種礦藏。陳旗草原生態旅遊資源潛力巨大。擁有新石器時代的古墓葬、鮮卑墓群、遼代古城和成吉思汗邊牆等歷史人文景觀。1.58萬平方公里純天然草甸草原,地域遼闊,綠草如茵,藍天、白雲、綠地構成了壯麗的自然景觀。千百年來北方少數民族的遊牧生活,沉澱了豐厚的草原文化底蘊,更為草原增添了特有的神韻。

多年來,陳巴爾虎旗始終堅持走可持續發展的道路,高度關注生態建設,努力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在“十五”期間,成功舉辦了首屆草原生態論壇,理性思考和認識生態保護的重要意義。以重點沙化退化地區和主要交通沿線生態恢復治理為突破口,通過爭取國家項目、地方財政資助、牧戶自籌等形式,累計投入各類生態建設資金近億元,實施了退耕還林還草、退牧還草、天然林保護、生態大會戰、呼倫貝爾沙地治理和水土保持等工程,累計治理沙化退化草場5.42萬畝、草原建設規模達到416萬畝、森林復蓋率達到6.5%。開展耕地核查和《草原法》執行情況檢查,對非法開墾和破壞草原行為進行嚴厲處罰,規範林區採伐管理和礦產資源勘探開採秩序,嚴格執行“關井壓產”政策。2006年,陳巴爾虎旗堅持資源開發與保護生態環境並重,合理劃分生態功能區,工業項目集中布局,點狀開發。實施防沙治沙攻堅年工程,將5000餘萬元項目資金集中用於生態建設,治沙2.7萬畝、禁牧60萬畝、退牧220萬畝、退耕10萬畝,實現了沙區牧民生態移民的破題,爭取到沙化地區的牧民民眾積極參與治沙,打破了治沙主體政府部門的單一性,形成了多元化主體治沙的局面。並成功承辦了呼倫貝爾市治沙現場會,榮獲全市林業工作二等獎和林業系統生態建設工作第一名。2007年,整合農牧、林業等項目資金2,030.33萬元,完成退耕10萬畝,退牧還草70萬畝,人工草地10萬畝,休牧900萬畝,禁牧60萬畝,沙地治理2萬畝。有效控制了草原沙化退化蔓延趨勢。

在治理的同時,陳巴爾虎旗政府高度重視生態規劃和制度建設,針對草原生態建設,編制了《陳巴爾虎旗2006-2015年防沙治沙總體規劃》和《陳巴爾虎旗防沙治沙工程實施管理辦法》,相繼制定出台了關於草原保護、建設、管理方面的政策,主要有《陳巴爾虎旗草原管理辦法》、《陳巴爾虎旗關於加強打草場管理工作的決定》、《陳巴爾虎旗人民政府關於嚴禁在草原上採挖野生藥材的通告》、《陳巴爾虎旗草畜平衡管理辦法》、《陳巴爾虎旗非牧民使用草場管理辦法》等地方行政規範性檔案,從源頭上預防遏制了草原生態破壞行為。

發展

按照“生態立旗,牧業穩旗,工業富旗,開放強旗,科教興旗”的發展思路,多年來,陳巴爾虎旗始終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通過調整產業結構,鞏固最佳化了一產,發展壯大了二產,促進提高了三產。經濟結構不斷最佳化,三次產業結構比調整為22.5:42:35.5,實現了一產趨精,二產趨強,三產趨大的良好經濟格局。

在農牧業方面,依託優勢草原資源,保護與發展並重,按照“東糧西草、遠肉近乳”產業化布局,構建了綠色生態農畜產品基地。為保證草原的生態平衡和永續利用,大力推行退耕還草、圍封禁牧、劃區輪牧和草畜平衡制度,並按照穩步發展、提高質量的原則,實施“增牛控羊”和“牲畜良種工程”,最佳化畜群結構,實現畜牧業由數量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2007年全旗牧業年度牲畜存欄減少到95.2萬頭只,其中奶牛存欄穩中有升,達到10.1萬頭,同比增長1%;良改比重達到92%。鮮奶產量達21.5萬噸,同比增長6.3%;肉類產量達1.65萬噸,同比增長3.1%;糧油總產量12.9萬噸,同比下降25.4%。

在工業方面,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走資源轉換和總量擴張的道路,構建能源重化工基地。依託煤炭、有色金屬、農牧業資源延伸產業鏈,發展煤炭、電力、煤化工、冶金、乳製品加工、肉類深加工六大優勢特色產業,走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快新技術、新產品和新材料推廣套用。有效開展節能、節水、節材和節約用地工作,開發煤矸石、粉煤灰、廢渣、廢水等廢物資源循環利用的經濟產業。2007年,實現工業產值12.8億元,同比增長33.4%

在以旅遊為主的第三產業方面,構建了以綠色生態為主題的北疆風情旅遊基地。突出發展“綠色生態旅遊主題”,充分發揮“天堂草原”、“天下第一曲水”等獨特的生態效應,實現基礎設施建設、對外聯合、旅遊項目開發等三個突破。構建形成了以草原、口岸、邊境、河湖、歷史文化、民族風情等為主題的呼倫貝爾旅遊黃金線,培育形成了“中國最美的生態大草原”旅遊品牌。2007年,境內呼和諾爾景區通過“AAAA”級評定,全旗共接待遊客43萬人,同比增長26.8%,旅遊總收入達到1.12億元,同比增長27.2%。

旗所在地巴彥庫仁鎮先後被中國民協評為“那達慕之鄉”;被內蒙古自治區評為“六星級文明城鎮”;被自治區評定為“內蒙古民族風情名鎮”。結合“生態旗”創建,正在積極努力開展“綠色文明單位”和“環境優美鄉鎮”創建等活動。充分利用典型的示範帶動,推動生態環保工作的發展,宣揚綠色生態、綠色環境理念,促進全旗經濟社會富裕、文明、和諧、安全的發展。

文化

白蘇古郎:男,1982年出生在美麗富饒的呼倫貝爾大草原,在他的記憶深處,耳旁常常響起的是父親拉著自製的民族樂器,自編自唱自伴奏的歌聲。在父親的薰陶下,從小他就對蒙古音樂藝術情有獨鍾,憑著這份執著的追求,2001年春,18歲的他毅然告別故鄉,獨自一人踏上漂泊他鄉拜師學藝的征途。 古郎為了學習,特意在呼和浩特市某馬頭琴廠打工,下定決心努力鑽研馬頭琴製作工藝,求學之路很苦也很累,但他都默默承受下來,用他的話說是不混出人樣來決不回故鄉!功夫不負苦心人,2005年冬,他學有所成,選擇了來到馬頭琴之鄉——吉林前郭爾羅斯製作馬頭琴,從事了他所熱愛而又讓他值得驕傲的事業,有幸能用自己這雙勤勞的雙手,來弘揚本民族文化。

懂行的人都知道,要做好一個品質優良的馬頭琴,製作所經過的程式非常複雜,要經過幾十道工序,工藝要求也很精細,需要全身心的投入,來不得半點疏忽大意,完成所有的工序靠的就是一雙手。傳統的馬頭琴只有馬頭,沒有其它雕刻,古郎製作的馬頭琴有所不同,經過他不斷創新,馬頭琴的馬頭下還刻上一個龍頭,中國有句老話,龍馬精神就體現在古郎的馬頭琴上。他製作的馬頭琴聲音純正渾厚,能夠賦予它民族的靈魂,曾得到過齊峰、容中爾甲,賽音吉雅等歌唱家的高度讚賞,遠銷各地,常常是供不應求。

雖然在事業上取得了成績,但他深知這才只是剛剛起步,今後要走的路還很長,他的目標是通過不斷充實自身文化素養和提高技藝,更加完善馬頭琴製作工藝,打響自己的品牌,在探索藝術的道路上不斷開創事業,留下自己奮鬥的足跡。

古郎為人善良淳樸,有著草原兒女堅韌、熱情、豪爽的性格,同他結交的朋友很多,他也希望通過宣傳,能夠結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切磋技藝,將民族 藝術發揚光大。

付春成:男,1973年出生於陳巴爾虎旗。滿洲里市詩詞、文學協會會員,呼倫貝爾書法家協會會員,自由職業者,曾在《滿洲里報》及刊物《猛獁》有幾十篇詩歌、散文、隨筆、評論、短篇小說發表。作品《草原的月》、《蒼蠅》、《關於文憑的一點雜想》、《額爾古納河畔的岸柳》、《家鄉的河流>》等二十幾篇各類體裁的文章被“中國作家網”收錄。短篇小說<生命的抉擇>在"國際藝術界""當代小說"專欄收藏!文章異地政府網均有收錄.獲獎散文《永遠的豐碑》在"我與《滿洲里報》徵文"書籍中有收錄.白鹿書院有個人文集發表、香港鳳凰網有多篇文章被評為精華網文,並有詩歌評論文章收錄在鳳凰網刊,在新華網個人創辦“中國現代作家”圈。生命的抉擇

【民族博物館建成開館】總投資2 818萬元的集博物館、檔案館、會議中心於一體的博物館大樓占地面積2萬平方米,建築總面積1萬平方米、高度為25米,是陳巴爾虎旗的標誌性文化建築之一。主題設計突出馬背民族文化特色,具有厚重的民族特點和文化特色。展廳總面積為4 048平方米,共設:歷史展廳、自然展廳、民俗展廳、現代成就展廳等四個展廳。

【參加中國春節文化周活動】2月14日,旗烏蘭牧騎應國家文化部的邀請,受自治區文化廳委派,代表內蒙古自治區藝術團與來自北京、黑龍江省等8省區的110名演員赴泰國參加“中國春節文化周”系列演出活動。活動中烏蘭牧騎隨團先後在泰國芭提雅、耀華力路、耀華力唐人街、合艾、普吉、那空薩婉府等地演出6場。《祝福草原》、《擊牛骨》等具有蒙古族特色的歌舞,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每場演出均無空席。作為全區唯一一家參加此次活動的演出團隊,烏蘭牧騎以弘揚民族文化、展示蒙古族地域風情為已任,出色地完成了演出任務。

【首次碩士研究生獎學金儀式】9月5日,舉行首次碩士研究生獎學儀式。旗委副書記、旗長高升同志到會。旗四大班子分管教育的領導、教育局及相關部門的領導參加了儀式。共11名新考取碩士研究生和家長代表應邀參加獎學金儀式。儀式上四大班子領導親手為研究生們發放獎學金每人五千元。

文獻:

老舍的《草原》里曾提到過。

交通

截止到2014年,陳巴爾虎旗境內共有1條國道、2條省道、3條縣道和2條鄉道:301國道、201省道、301省道、317縣道、904縣道、001鄉道、002鄉道。

歷史文化

名優特產

草原白蘑

名優特產名優特產

白蘑是傘菌中珍貴的品

種,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及鉀、鈣、鐵、磷等礦物質,外形呈傘狀。每年8~9月為盛產期。

整羊席

整羊席是陳巴爾虎旗地區款待貴賓及盛大節日宴會上的名佳菜。因宴席是用整隻羊做成而得名。

蒙古奶茶

蒙古奶茶又稱磚茶,茶葉被稱之為"仙草靈丹"。茶葉中包含著丹寧、胺基酸、精油、咖啡因和維生素C、 D、B等豐富的營養成分,有強心、利尿、健脾、造血、造骨、提神醒腦和強化血管壁等藥用功能,還有溶解脂肪,促進消化等作用。

手把肉

手把肉是呼倫貝爾草原蒙古、鄂溫克、達斡爾、鄂倫春等遊牧、狩獵民族千百年來的傳統食品。即用手把著吃肉之意。羊、牛、馬、駱駝等牧畜及野獸的肉均可烹製手把肉,但通常所講的手把肉多指手把羊肉而言。

民俗風情

博克(摔跤)是蒙古族人民最隆重的體育活動之一,700多年前就成為那達慕大會男子比賽項目。比賽要穿講究的賽服--昭得格,上衣多用牛皮製作皮坎肩,上邊釘滿銀釘或銅釘。後背中間有圓形銀鏡或吉祥之類的字或圖案,腰系紅、蘭、黃三色做的圍裙。下身穿肥大摔跤褲(班斯勒)是用32尺或16尺各種鮮艷的綢料製作,脖子上繫著象徵歷次比賽成績的彩色“緊嘎”(項鍊)賽時腳穿蒙古靴或馬靴。

套馬:牧人馴服生個子馬、打馬尾、馬鬃、馬印時,都用套馬桿來完成,套馬桿蒙古語稱“烏日嘎”,由兩部分組成,一是長4--5米,直徑5厘米的粗柳綁上1米多長直徑1厘米左右的柳條(主桿、撐桿)。二是用熟牛皮編織成的皮繩綁在柳條上下兩端成為半月型的套馬索。

祭敖包是巴爾虎人的傳統節日。敖包,即在草原與丘陵之上堆積石頭為台,台基上分大、中、小三層,重疊作圓錐體。敖包是一個中心敖包和12個小敖包組成。陳巴爾虎旗祭祀的“圖布烏力吉圖”敖包位於巴彥哈達蘇木巴彥哈達嘎查境內。

風景名勝

盛大的那達慕牧馬節盛大的那達慕牧馬節

莫日格勒河

莫日格勒河發源於大興安嶺西麓,由東北向西南,流經呼倫貝爾大草原,注入呼和諾爾湖後流出,匯入海拉爾河,全長290多公里,屬中俄界河額爾古納河水系。

金帳汗旅遊部落(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金帳汗旅遊部落始建於1994年,金帳汗蒙古部落是呼倫貝爾唯一以遊牧部落為景觀的旅遊景點,位於呼倫貝爾草原“中國第一曲水”的莫爾格勒河畔。距依託城市呼倫貝爾市近40公里,離S201線公路只有5公里。占地面積100萬平方米。

呼和諾爾旅遊景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呼和諾爾旅遊景區始建於1983年,占地面積20平方公里,位於著名的呼倫貝爾草原腹地呼和諾爾湖畔,“呼和諾爾”蒙古語意為“藍色的湖”。呼和諾爾旅遊度假村可同時接待2000人就餐、600人住宿。

陳巴爾虎旗民族博物館

陳巴爾虎旗民族博物館位於陳巴爾虎旗旗府所在地巴彥庫仁鎮,成立於2007年6月,建築面積1萬平方米,布展面積4500平米,總投資4000萬元。該館內珍藏品達2924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22套(98件),二級文物32套(57件),三級文物54套(100件),分民俗、歷史、自然、成就等四個展廳展出,全長展線827米。展廳共兩層,一層為自然廳,二層為歷史廳、民俗廳和現代成就廳。

陳巴爾虎旗博物館自然展廳展出了野生動物標本84種134個,野生植物標本118個及大量昆蟲、兩棲、爬行、魚類標本和礦產標本及陳巴爾虎旗地貌沙盤。有在陳巴爾虎旗出土的猛獁象、東北野牛、披毛犀骨化石及全球數量不足1000隻的中華秋沙鴨、遺鷗等珍貴鳥類標本。

內蒙古地名

我家在內蒙古呼倫貝爾市,很想在這裡介紹一下家鄉的人文,地理,讓大家能夠進一步了解它。

內蒙古自治區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盟市轄區、縣級市、縣、旗、自治旗
呼和浩特市回民區 | 玉泉區 | 新城區 | 賽罕區 | 托克托縣 | 清水河縣 | 武川縣 | 和林格爾縣 | 土默特左旗
包頭市昆都侖區 | 青山區 | 東河區 | 九原區| 石拐區 | 白雲礦區 | 固陽縣 | 土默特右旗 | 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
烏海市海勃灣區 | 烏達區 | 海南區
赤峰市紅山區 | 元寶山區 | 松山區 | 寧城縣 | 林西縣 | 喀喇沁旗 | 巴林左旗 | 敖漢旗 | 阿魯科爾沁旗 | 翁牛特旗 | 克什克騰旗 | 巴林右旗
通遼市科爾沁區 | 霍林郭勒市 | 開魯縣 | 科爾沁左翼中旗 | 科爾沁左翼後旗 | 庫倫旗 | 奈曼旗 | 扎魯特旗
鄂爾多斯市東勝區 | 準格爾旗 | 烏審旗 | 伊金霍洛旗 | 鄂托克旗 | 鄂托克前旗 | 杭錦旗 | 達拉特旗
呼倫貝爾市海拉爾區 | 滿洲里市 | 牙克石市 | 扎蘭屯市 | 根河市 | 額爾古納市 | 陳巴爾虎旗 | 阿榮旗 | 新巴爾虎左旗 | 新巴爾虎右旗 | 鄂倫春自治旗 | 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 | 鄂溫克族自治旗
巴彥淖爾市臨河區 | 五原縣 | 磴口縣 | 杭錦後旗 | 烏拉特中旗 | 烏拉特前旗 | 烏拉特後旗
烏蘭察布市集寧區 | 豐鎮市 | 興和縣 | 卓資縣 | 商都縣 | 涼城縣 | 化德縣 | 四子王旗 | 察哈爾右翼前旗 | 察哈爾右翼中旗 | 察哈爾右翼後旗
錫林郭勒盟錫林浩特市 | 二連浩特市 | 多倫縣 | 阿巴嘎旗 | 西烏珠穆沁旗 | 東烏珠穆沁旗 | 蘇尼特左旗 | 蘇尼特右旗 | 太僕寺旗 | 正鑲白旗 | 正藍旗 | 鑲黃旗
興安盟烏蘭浩特市 | 阿爾山市 | 突泉縣 | 扎賚特旗 | 科爾沁右翼前旗 | 科爾沁右翼中旗
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 | 阿拉善右旗 | 額濟納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