旗情概況
![鄂托克旗](/img/4/3e7/nBnauM3X1UDN5YTMxUDO4MzN0QTMwADMwADMwADMwATMxAzL1gzL4A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在內蒙古鄂爾多斯高原西部,有一塊美麗富饒的土地,這就是歷來以畜牧業著稱,而今以工業為主迅速崛起的鄂托克。
鄂托克旗總面積2.1萬平方公里,總人口10.3萬,是一個以蒙古族為主體、漢族占多數的少數民族聚居區,是馳名中外的“纖維寶石”、“軟黃金”的阿爾巴斯白山羊絨原產地,是西鄂爾多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屬地,並位於2000年發現的全國第一整裝氣田——蘇里格氣田範圍之內。草原敦煌——阿爾寨石窟2003年被列入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新世紀以來,鄂托克旗黨委、政府逐步確立和完善了“生態立旗、工業強旗、開放興旗、文化塑旗”的發展思路。
在“生態立旗”思路的指導下,科學地實施了草畜平衡政策,使境內天然草場植被復蓋率提高到80%以上,有草面積恢復到2575萬畝,林地175萬畝,藥用植物165種,自然再生草資源71科、460多種。年產綿羊毛1150噸、山羊絨450噸、各類皮張46萬張、肉類8000噸。
在“工業強旗”思路的指導下,以資源為依託,以科技為支撐,以項目為切入點,以工業園區為載體,以循環經濟的理念謀劃工業發展,大力治理環境污染,用高新技術嫁接改造提升傳統產業,逐步形成了以自治區級的蒙西經濟技術開發區和蒙西高新技術工業園、棋盤井工業園為龍頭的“一區兩園”工業經濟發展格局,並且正在全力打造自治區乃至國家西部重要的能源化基地、高新材料基地和循環經濟示範基地,工業對財政的貢獻率達80%以上。
在“開放興旗”思路的指導下,全旗上下大力解放思想,全力打造一流服務品牌,不斷最佳化發展環境,反對“本本主義”,實行“拿來主義”,並把招商引資作為黨政“一把手”工程來抓,大力度地進行招商引資,在140多個重點工業項目陸續實施的支撐下,建成了烏蘭鎮、棋盤井鎮、蒙西鎮三個經濟核心區。
在“文化塑旗”思路的指導下,全面啟動了蒙西城、棋盤井城建設;在烏蘭鎮建成了文化標誌性建築——文化科教發展中心;保護性地開發和利用了被譽為“草原敦煌”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阿爾寨石窟、百眼井。西鄂爾多斯自然保護區內生長著距今1000—3000萬年前素有“植物大熊貓”之稱的四合木、半日花、沙東青等國家級重點保護珍惜植物群系;地質遺蹟——恐龍足跡化石群、溫泉等旅遊資源得到有效保護和合理開發。
“十五”以來,全旗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各項事業全面進步。目前,全旗輸變電線路縱橫交錯,交通運輸四通八達,通訊網路復蓋全境,市政建設和服務功能日趨完善,已成為商家投資興業的一方熱土。
歷史沿革
鄂托克旗交通圖鄂托克旗地區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活動。“河套人”就在鄂托克旗一帶生息、繁衍,今阿爾寨石窟(百眼窟)、桂勒斯太(櫻桃山)等地區發現新石器時代“河套人”遺址。
商代土方、鬼方等方國和北羌、熏育等民族遊牧於此地,他們大多是“居溪溝,各有君長”。
西周時,鄂托克旗一帶為獫狁等遊牧部落的活動區,統稱戎狄。春秋時期,朐衍等部落遊牧於旗境西南邊沿。至戰國時期,林胡、樓煩移居此地。此後很長的歷史時期內,鄂托克旗大部分地區成為匈奴民族重要的活動地區。
秦始皇三十年(公元前215年)劃屬北地郡。
漢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入朔方郡,境屬臨戎、修都縣。東漢建武二十六年(公元50年)後,南匈奴等部眾入居,鄂托克旗屬右賢王屯領的朔方郡。
兩晉十六國時為前後趙、前後秦屬地朔州境。北魏天賜四年(公元407年)赫連勃勃建立大夏國,鄂托克旗隸屬夏國夏州。
北魏態帝始光四年(公元427年),北魏占領整個鄂爾多斯,形成南北朝對峙局面,此時鄂托克旗分屬於西安州、薄骨律鎮和沃野鎮。
隋煬帝大業元年至三年(公元605-607年)改州為郡,鄂托克旗地區分屬靈武、鹽川二郡。
唐初為安置內附突厥人的魯、麗、舍、塞、依、契六胡州地區,後並為匡、長二州。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置宥州,境置延恩、歸仁、懷德三縣。元年八年(公元813年)在經略軍(故城址在包樂浩曉)設新宥州,下轄延恩、長澤二縣。五代十國時期,党項拓跋思恭子弟歷任定難軍節度使,鄂托克旗地盤分屬定難節度使和宋朝的靈鹽節度使。
北宋寶元元年(公元1038年)歸屬西夏。《宋史·党項傳》中記載,五代及遼宋時期,党項人占據了今天內蒙古的五原縣、烏拉特旗、和林格爾一帶,公元920年,遼太祖率軍攻打這一地區,收復了烏拉特旗一帶,這一記載里不難看出當時的党項人占據的地界已經是整個河套地區了。《遼史》里最早出現的“唐古”是作“陀古”或“唐括”的,是用河套地區的方言來稱呼党項人的。而《蒙古源流》和《馬可波羅遊記》中出現了“唐古特”,顯然是党項人的勢力之大,人數眾多,採用了複數形式。
![鄂托克旗](/img/a/17c/nBnauM3XxMTN0kTMyQDO4MzN0QTMwADMwADMwADMwATMxAzL0gzL1Y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親征西夏,在鄂托克旗西部休整兵馬。1227年蒙古滅西夏,鄂托克旗始為蒙古汗國領地,除旗境西部劃屬甘肅行省寧夏府路外,余為察罕腦爾皇室封地。《蒙古秘史》中有這樣的話:“成吉思汗崩,後將唐兀惕百姓,多分與了也遂合墩。”證明西夏亡國後,党項人被蒙古人實行過移民,他們中集中移居的地方是哪裡呢?從現有的資料看,毛烏素沙漠和鄂爾多斯高原之間的地區的可能最大。在內蒙古鄂托克旗的布拉格蘇木、巴音陶亥蘇木和查不蘇木一帶,至今仍住著稱為“唐古特、斡索黑”的党項人後裔。另外,在今天陝北高原,因為歷史上党項人曾在此活動,黃陵縣有不少李姓人都自稱是李自成後裔,同樣說自己是党項族後裔。[2-3]
明洪武六年(公元1376年)鄂托克旗分屬寧夏衛和東勝衛,隸屬陝西行都司。天順六年(公元1462年)蒙古部落入居鄂爾多斯,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巴圖孟克達延汗恢復萬戶組織,鄂托克旗屬右翼三萬戶濟農巴爾斯博羅特所轄鄂爾多斯萬戶之地,後一直屬巴爾斯博羅特之孫拜桑忽爾及其後裔的領地。
![鄂托克旗](/img/c/a44/nBnauM3X1QzM2kDNxUDO4MzN0QTMwADMwADMwADMwATMxAzL1gzL3c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崇禎七年(公元1635年)鄂爾多斯萬戶歸順後金(清朝)。清順治六年(公元1649年)清廷將鄂爾多斯萬戶劃為六個旗原拜桑忽爾諾延及後裔所據剋扣特、錫布沁、烏喇特、唐古特等部落組成鄂爾多斯右翼中旗,下設15哈喇(參領區)83個蘇木(佐領)。
民國年間仍實行盟旗制度,仍稱鄂爾多斯右翼中旗。1930年,旗境設沃野縣,1936年將旗衙門改為旗政府。1941年旗境設桃力民辦事處。1942年在參領區內實行保甲制度,但一直到全國解放,哈喇、蘇木和保甲制度同時並存。
1949年8月23日,鄂托克旗易幟,9月7日成立臨時自治政府。1950年2月成立鄂托克旗人民政府。
1980年,南部10個人民公社分置鄂托克前旗。1997年將巴音陶亥鄉、巴音陶亥農場和鹼櫃鄉的巴音、新地、黃河、三壩四個村劃入烏海市。(以上根據“鄂托克旗政府網”內容改動)
![鄂托克旗](/img/e/e35/nBnauM3X3ETOyUjMyQDO4MzN0QTMwADMwADMwADMwATMxAzL0gzLzE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2000年,鄂托克旗轄6個鎮、2個鄉、4個蘇木。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旗總人口100072人,其中各鄉鎮蘇木人口(人): 烏蘭鎮 26002 棋盤井鎮 13976 鹼櫃鎮 7179 包樂浩曉鎮 2588 察漢淖爾鎮 5431沙井鎮10686木凱淖爾鄉3835 公其日嘎鄉 4582 阿爾巴斯蘇木 10494 新召蘇木 4338 查布蘇木 5992 蘇米圖蘇木 4969
地理環境
位置
鄂托克旗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西部,地處東經106°41′—108°54′,北緯38°
18′—40°11′之間。 東鄰杭錦旗,西連寧夏陶樂縣並隔黃河與石嘴山市和阿拉善盟相望,南接烏審旗和鄂托克前旗,西北界烏海市, 是鄂爾多斯高原的重要組成部分。
氣候
![鄂托克旗交通圖](/img/5/525/nBnauM3X0gTNzQTNxUDO4MzN0QTMwADMwADMwADMwATMxAzL1gzL1g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鄂旗境內屬於典型的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日照豐富,四季分明,無霜期短,降水少且時空分布極為不均,蒸發量大。年日照時數3000小時左右,年平均氣溫6.4℃左右,年降水量為250毫米左右,年蒸發量3000毫米左右,降水主要集中在7—9月份,無霜期122天左右。
水文
黃河流經西和西北邊緣。有都斯圖河、赤老圖河。
自然資源
礦藏有煤、石灰岩、石膏、天然鹼、鹽、硭硝、鐵礦、石英沙等。探明有天然氣、石膏、煤炭、鐵礦石、矽石等具有開採價值的礦產資源48種,其中天然氣儲量8000多億立方米、石膏儲量34億噸,居世界之首;阿爾巴斯白山羊絨被譽為“纖維寶石”、“軟黃金”。
交通
G18東察(榮烏)高速,109國道,313、216省道公路過境,包蘭鐵路、110國道、G6京藏高速公路經過旗境西北端。
經濟
綜述
2012年鄂托克旗GDP完成382.07億元。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6.68億元,增長3.4%,對鄂托克旗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0.9%。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302.98億元,增長17.6%,對鄂托克旗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到86.2%。其中,工業完成增加值276.47億元,增長18.3%;建築業完成增加值26.51億元,增長10.3%。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72.41億元,增長8.7%,對鄂托克旗經濟成長的貢獻率為12.9%。三次產業增加值比例調整為1.7:79.3:19.0。
第一產業
2012年鄂托克旗農作物總播種面積384330畝。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94581畝,油料播種面積32040畝,蔬菜播種面積1215畝。2012年糧食總產量135223噸,同比增長50%。其中薯類產量3783噸,同比下降5.1%;玉米產量131021萬噸,同比增長53.7%。2012年油料產量6550噸,同比增長5.4%;蔬菜產量3705噸,同比下降34.4%。
鄂托克旗豬羊牛肉總產量14100噸,同比下降7.0%;牛奶產量9953噸,同比下降23.2%;山羊絨產量305噸,同比下降33.8%;禽蛋產量146噸,同比增長2.8%。
第二產業
2012年鄂托克旗全部工業增加值276.47億元,比上年增長18.3%。2012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20.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54家,總產值達到512.2億元,同比增長14.2%。其中輕、重工業分別增長4.8%和14.3%。國有工業下降16.54%,集體工業下降30.67%,股份制工業增長14.25%,股份合作企業下降17.54%,外商港澳台投資工業下降35.4%,其他經濟類型企業增長17.45%。銷售產值460.42億元,下降5.8%。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89.9%,下降7.22個百分點。
2012年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461.07億元,比上年增長6.3%;利稅總額47.85億元,同比下降30.7%。其中,利潤總額25.72億元,下降41.07%;虧損企業虧損額3.7億元,增長232.4%。
第三產業
2012年實現郵電業務收入20521.12萬元,同比增長2.6%。其中,郵政業務收入1145.12萬元,增長22.8%;郵政業2012年完成郵政函件業務43.4萬件,包裹業務2.4萬件,快遞業務量38.8萬件。電信業務收入19376萬元,增長1.6%。2012年固定電話用戶1.8萬戶,行動電話用戶24.2萬戶;寬頻用戶達到10886戶。實現旅遊收入7.2億元,同比增長23.52%。
2012年金融機構各項人民幣存款餘額765095萬元,同比增長3.0%。其中,單位存款餘額261819萬元,同比下降11.8%;個人存款餘額499935萬元,同比增長16.9%。2012年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915265萬元,同比增長10.2%。其中,中長期貸款餘額500876萬元,同比增長5.8%;短期貸款餘額408396萬元,同比增長14.4%。其中:個人消費貸款餘額3545萬元。鄂托克旗人壽保險和財產保險2012年實現保費收入11432萬元,同比增長22.1%;實現賠款支出3571萬元,同比增長23.4%。
社會
教育事業
2012年鄂托克旗有普通高中2所,專任教師有200人,同比增長8.1%。其中:文化程度專科23人,本科177人;2012年在校學生1675人,同比增長3.9%。其中:少數民族學生190人。2012年鄂托克旗有職業高中1所,專任教師有128人,同比增長29.3%。其中:文化程度專科20人,本科89人;2012年在校學生382人,同比下降8.0%。其中:少數民族學生273人。2012年鄂托克旗有國中3所,專任教師有541人,同比增長21.0%,其中,文化程度專科130人,本科315人,中師1人;2012年在校學生3814人,同比下降4.3%,其中,少數民族學生465人。2012年鄂托克旗有國小8所,專任教師有851人,同比增長17.7%。其中:文化程度專科331人,本科375人,中師3人;2012年在校學生8604人,同比增長2.7%。其中:少數民族學生1056人。2012年鄂托克旗有幼稚園21所,專任教師有712人,同比增長42.1%。其中:文化程度專科300人,本科159人,中師108人;2012年在校學生6226人,同比增長5.7%,其中,少數民族學生803人。
科技事業
2012年鄂托克旗共取得各類科技成果5項,軟科學成果1項。2012年提交專利申請37件,同比增長48.0%。其中,授權專利21件,同比下降75.0%。鄂托克旗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家,其中,年內新認定1家,自治區民營科技企業3家,自治區級企業研究開發中心5家。
文化事業
2012年鄂托克旗擁有專業藝術表演團體烏蘭牧騎1個。文化館1個,藝術中心1個,公共圖書館1個,博物館3個。民間藝術團體60個,其中:嘎查村文藝隊59個,老年大學1所。2012年組織開展演出活動214場次。廣播、電視綜合復蓋率分別達到98.0%和98.0%。有線網數位電視用戶數達27800戶,同比增長9.4%。鄂托克旗農牧區的MMDS(多路微波分配系統)用戶達到15308戶,直播衛星用戶達1022戶,完成廣播電視信號全面入戶,實現廣播電視“戶戶通”。農牧區免費放電影1066場次,觀眾人數達15.6萬人次。
醫療事業
2012年鄂托克旗共有衛生機構(不包括個體診所和村衛生所)23個。其中醫院3個,農村牧區衛生院11個,疾病預防中心1個,婦幼衛生機構1個。醫療衛生機構共有床位858張。其中:醫院床位521張,鄉鎮衛生院床位140張。衛生技術人員達到743人,其中執業醫師239人,助理醫師62人,註冊護士200人。
風俗語言
通行語言
鄂托克旗的官方語言是蒙古語和漢語國語。
但鄂托克旗的漢族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語言為晉語,鄂托克旗話屬於晉語的大同-包頭片方言。
喪葬風俗
![鄂托克旗](/img/2/a00/nBnauM3XxETNzYTNxUDO4MzN0QTMwADMwADMwADMwATMxAzL1gzLzA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蒙古族的喪葬形式大體有野葬、土葬、火葬。在清代,普通牧民一般都行野葬:人死以後,人背和車拉至荒野依坡而坐,任鳥獸啄食,三日之內被啄食為吉利。民國時期,始行土葬。平民一般不置棺材,屍體裸體坐式裝入白布口袋,淺埋在墓野。王公貴族、宗教上層人物,一慣實行置坐棺(蒙語稱扎瑪達格人屍體坐式置入棺內,車拉至墓地埋葬。清代及民國時期,旗扎薩克卒後實行火葬,屍體焚燒後,將骨灰置於舍利寶塔,供於烏力吉圖沙日召(今豪慶召)上的旗扎薩克家祖舍利廟內。活佛圓寂後也行火葬。平民中孕婦、未成年死亡者必火葬。
蒙古族家人去世,親人泣而不嚎,不設靈床,不穿孝服,不燒紙錢,不用音樂。
在舊社會只是請喇嘛誦經托福,超渡死靈。葬後居喪49天或100天。若是長輩和戶主去世,要摘掉祿馬旗,以示哀悼。子孫在居喪期內見客不請安,不遞鼻煙壺,不飲酒,不娛樂,不參加任何喜慶活動。婦女不戴首飾,或在連垂飾片外罩黑布,以示孝敬。
新中國成立後,普遍實行土葬、火葬,土葬置棺材者仍少。請喇嘛誦經托福已廢止,但仍堅持居喪習俗。
禮俗
日常禮俗
鄂托克旗蒙古族,講究禮貌。相互見面必致問候,相互遞鼻煙壺為普通的問候禮俗。新中國成立後,以握手、遞換香菸取代遞鼻煙壺。敬獻奶食是蒙古族很講究的一項禮俗。迎接客人、饋贈禮品、婚宴入席、舉行各種儀式,都要先敬獻奶食。請安饋贈、禮壽拜年,用獻哈達的禮節表示敬意。拜訪長輩親友、參加婚宴慶典,都要帶羊背子,或帶磚茶奶酒,或帶糖果點心等禮品。饋贈的禮品中不可缺少“德吉”,即六塊圓餅和紅棗。
每逢客人至家中,必以禮款待,首先上奶茶、炒米和奶食品。進餐時,又備酒肉款待。斟酒敬客是蒙古族對遠道而來的客人表示敬重和愛戴的表達方式。通常是主人將美酒斟在銀碗和酒杯中,唱起傳統的敬酒歌。送客上路時,全家老少向客人敬“上馬酒”,祝願客人一路順風,萬事如意。
婚 禮
蒙古族婚禮儀式,隆重而熱烈,保留了許多古老而富有生活情趣的遊牧民族的婚俗,有著一套獨具特色的婚禮程式。
婚禮從新郎家設宴擺席開始,到女方娶親,女方送親到新郎家,雙方共慶新郎新娘成家立業,一般持續2~3天;娶親出發時,大賓、伴郎、祝頌人和新郎來到祿馬旗祭台下,祭天叩拜;新郎披弓掛箭,上馬待行。這時,祝頌人手端鮮奶,朗誦“弓箭頌”,而後便策馬向女方家奔去。當娶親的4人(或6人、8人)興沖沖地來到女方家的時候,伴娘們卻閉門不納,叫“閉門迎婿”。男方祝頌人和女方伴娘在門前展開有趣的舌戰。糾纏好大一陣,女方把象徵聘禮的牛犢皮“渾筒”(即完整剝下的皮口袋)收下,才把新郎等一行請進屋裡。男方請女方親朋全部入席,把帶來的羊背子擺在女方主婚人面前的桌子上,讓新郎面向席位跪拜。男方祝頌人斟酒致《獻羊祝酒詞》 ,新郎向賓客—一致酒。接著女方招待全體賓客,歡唱民歌,婚宴進入高潮。晚宴以後,給新娘分發梳頭,再把連垂、頭飾戴上去。當金色的朝暉映草原的時候,女方便唱起惜別歌,為新娘送行。頭蒙藍紗(也有紅紗)的新娘站在白氈上上馬,由伴娘牽馬,在大隊人馬的簇擁下繞家院一周,然後向婆家走去。新娘來到婆家門前,騎著馬通過兩堆旺火之間,接受火的洗禮。送親賓客向男方家獻羊背子之後,招待送親客人。新娘步入宴廳後,向男方主婚人、公婆及親朋依次叩頭致禮。婆母給新媳送禮物。當新娘禮畢退出時,新郎用弓梢揭去蒙面紗,新娘才亮相。之後,新郎新娘由伴娘陪同下,向全體親屬及賓客敬茶、敬酒,婚禮收尾。
現代蒙古族時行集體婚禮、旅行婚禮,有的還舉行已簡化的傳統婚禮儀式。
周歲生日宴
蒙古族有過周歲生日的風俗。當小孩滿一周歲時,舉行剪髮儀式,請親屬朋友前來赴宴。剪髮儀式上,讓過生日小孩從眾多的禮品中任意抓取一二件愛物,叫“抓周”。以小孩所取的物品,預言其日後的前途和志趣。之後,擺羊背子、獻酒獻歌,共同歡樂,當日散席。周歲生日之後不再過生日,個別有50歲開始每逢一旬舉行祝壽的習慣和普遍舉行80壽辰的習慣。
年 俗
蒙古族於農曆臘月二十四日(外旗籍蒙古族於二十三日)進行祭灶儀式,開始沉浸在節日的歡樂之中。除夕一到,家家戶戶更換新“祿馬旗”,製作用361根個芯紮成的火把式“天燈”。正月初一東方微亮,各家各戶在“祿馬旗”祭台前燃篝火,點燃天燈,舉行祭天儀式。祭天之後,晚輩給雙親和長輩叩頭、獻哈達,長者則逐個給晚輩賜詞祝福。正月里三五成群,騎上駿馬,奔向親戚朋友家,饋贈拜年“德吉”禮品。
禁忌
生活忌諱
![鄂托克旗](/img/3/b49/nBnauM3X0cTM4IzMyQDO4MzN0QTMwADMwADMwADMwATMxAzL0gzLzE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忌諱夫妻倆相互遞換鼻煙壺問候。因為,離婚時才相互遞鼻煙壺。
退還向別人借的器皿時,忌諱還空器皿,一定要放進少許糧食或奶食品。
放羊時牧人忌諱持撥火棍。
不準拍打他人飯桌,拍桌等於打主人的臉面。
吃肉時給人遞刀,忌諱刀尖對著別人遞。
在別人家裡作客,不要自己先動手,須等主人盛給。
不準腰間繫著繩索或韁繩進別人的屋。
婦女一生中忌諱更換連垂架木。因為,改嫁時才換連垂架。
品嘗奶食品或酒時,忌諱站著品嘗,必須先接到手中再坐下來品嘗。
用餐間忌諱多說話。
用餐間忌諱長吁短嘆,忌諱打呵欠,忌諱伸懶腰。
生產忌諱
閹割各種牲畜之後的七天內,不準從家中借出東西和出售任何牲畜。
![鄂托克旗](/img/5/63a/nBnauM3X4QzN0MjNxUDO4MzN0QTMwADMwADMwADMwATMxAzL1gzLwM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不準在草場上的畜群中間串過。
剪羊毛時,忌諱騎著剪毛。
出賣駝馬時,不準連籠頭韁繩賣給,必須把籠頭韁繩留下來。
忌諱對別人講出本戶所產的仔畜數目。
忌諱在羊圈中殺羊。
忌諱從套馬桿上面跨過去。
忌諱獵人持槍進入他人屋內。
忌諱獵取帶羔崽的哺乳期母獸。
不準擊打馬頭、牛角。
歲時忌諱
不準外人進人產婦屋內。
不準幼兒衣服在戶外過夜。
新媳向婆家長輩問候時,不準自已遞交哈達和鼻煙壺,需通過別人的手傳遞,自己只是磕頭跪拜。
除夕日忌諱到別人家作客。
除夕日忌諱殺牲。
正月初一忌諱在別人家過夜。
臘月二十三日至正月初一的七天內,忌諱家中發生口角,砸壞器物。
夜間忌諱修剪指甲。
出喪時忌諱將屍體從門上抬出,而是從窗戶上抬出。若是蒙古包,要從哈那下面拾出。
忌諱叫過世人的名字。
![鄂托克旗](/img/d/c13/nBnauM3XyIDN4QjNxUDO4MzN0QTMwADMwADMwADMwATMxAzL1gzLxYzLt92YucmbvRWdo5Cd0FmLyE2LvoDc0RHa.jpg)
忌諱在壽衣上滴眼淚。
信仰忌諱
不準在敖包旁騎著牲畜走過,必須下來牽著騎乘走過。
日食月食時,忌諱唱歌娛樂。
不準騎馬通過祿馬旗桿和房屋中間。
不準向火中潑水。
不準向火中啤唾沫。
不準向火中扔鹹鹽。忌諱騎著馬走成吉思汗諸奠地門前。
忌諱直接叫喇嘛的名字。
忌諱在宗喀巴生日(農曆十月二十五日)殺牲。
發言
![鄂托克旗](/img/d/249/nBnauM3X4YDMwADNyQDO4MzN0QTMwADMwADMwADMwATMxAzL0gzLwQ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鄂托克蒙古語土語,屬鄂爾多斯方言體系。
在鄂爾多斯方言群體中,操鄂托克土語的蒙古族人口,主要來源於明代居住在這裡的鄂爾多斯右翼剋扣特、錫巴固沁、烏喇特、唐古特等蒙古部。清未明初,因鄂爾多斯7旗均放墾種田,各旗牧地日漸減少,其他6個旗的蒙古族牧民大量擁入鄂托克這塊廣闊的草原。在鄂托克這個各蒙古部雜居混處的地區,部落、部族之間首先吸收語言的可融成份,繼而推動本地區語言發展及與漢族和其他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因此,鄂托克土語既同蒙古書面語的特點最為相近,又溶鑄各旗、各部蒙古人略有差異的語音和辭彙,豐富了鄂托克土語,保留了鄂爾多斯方言的傳統特點,使其構成鄂爾多斯方言體系的主要組成部分。
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至民國14年( 1925年)間,在鄂托克旗城川教堂傳教的比利時籍傳教士田清波(A·Mostaert 1981—1971),蒐集了大量的鄂爾多斯民間故事、傳說、民歌、謎語、隱語、兒童戲語、咒語、諷刺語、諺語、祝詞、誓詞。他整理的這些資料,於民國26年(19 37年)由北京輔仁大學出版社出版了《鄂爾多斯民間文學集》,於民國30~33年(1941~1944年)又出版了3卷本《鄂爾多斯語詞典》。這兩部書收錄了極其豐富的、具有古老特點的鄂爾多斯方言及鄂托克土語資料。
1955年和 1956年,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會同中央民族學院、內蒙古自治區語文工作委員會等單位組成聯合調查隊,對鄂爾多斯方言進行調查,重點在鄂托克旗(包括今鄂托克前旗)和扎薩克旗進行。經調查和比較,將鄂爾多斯蒙古語劃定為中國蒙古語五大方言之一,首次辨別出該方言的語音、語法、辭彙特點。其中鄂托克土語,具有代表性。
行政區劃分
鄂托克旗行政區劃分一覽:(可能是2001年或2002年資料。根據當時《內蒙古行政區劃代碼》整理)
烏蘭鎮:轄 第八、第七、第六、第五、第四、第三、第二、第一8個居委會;一村委會、二村委會。
棋盤井鎮:轄 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7個居委會。
鹼櫃鎮:轄 新民、羊場、鹼櫃、渠畔4個村委會。
包樂浩曉鎮:轄 包日塔拉、烏蘭圖克、敖倫淖爾、包日呼舒、德日蘇、馬新布拉格、海岱7個嘎查。
察汗淖爾鎮:轄 察汗淖爾、賽罕塔拉、沙日布日都、烏蘭柴達木、哈馬日格太、蘇吉、查汗陶勒蓋7個嘎查。
沙井鎮:轄 巴音淖爾、水泉子、小湖、伊克烏素、烏蘭哈達、烏素其日嘎、召稍、達楞圖如、桃力民、烏蘭吉林、包勒壕內、烏蘭其日嘎12個村委會。
![鄂托克旗](/img/c/412/nBnauM3XzgTN0UjNxUDM2kjM0ITMxYzMyQzMwADMwAzMxAzL1AzL0Y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木凱淖爾鄉:轄 木凱淖爾、舊廟灣、大克泊爾、扎德蓋、索扣、察汗敖包6個村委會。
公其日嘎鄉:轄 深井、其勞圖、百眼井、阿如其日嘎、石勒凱、蘇米圖6個村委會。
阿爾巴斯蘇木:轄 烏仁都喜、額爾和圖、呼吉、伊克達賴、楚魯拜、蘇慶圖、伊克布拉格、巴音溫都爾8個嘎查。
新召蘇木:轄 腦高岱、敖倫其日嘎、烏蘭其日嘎、呼和陶勒蓋、巴音烏素、烏蘭烏素6個嘎查。
查布蘇木:轄 布隆、阿如布拉格、陶利、賽音烏素、巴音陶勒蓋、希尼其日嘎、哈圖7個嘎查。
蘇米圖蘇木:轄 查汗敖包、巴嘎額爾和圖、額爾和圖、蘇里格、斯布扣、伊連陶勒蓋、巴音布拉格、蘇米圖、馬什亥、哈達圖10個嘎查。
2004年,鄂托克旗轄6個鎮、2個鄉、4個蘇木:烏蘭鎮、棋盤井鎮、鹼櫃鎮、包樂浩曉鎮、察汗淖爾鎮、沙井鎮、木凱淖爾鄉、公其日嘎鄉、阿爾巴斯蘇木、新召蘇木、查布蘇木、蘇米圖蘇木。總人口92 023人。
內蒙古地名
我家在內蒙古呼倫貝爾市,很想在這裡介紹一下家鄉的人文,地理,讓大家能夠進一步了解它。 |
內蒙古自治區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地級市、盟 | 市轄區、縣級市、縣、旗、自治旗 |
呼和浩特市 | 回民區 | 玉泉區 | 新城區 | 賽罕區 | 托克托縣 | 清水河縣 | 武川縣 | 和林格爾縣 | 土默特左旗 |
包頭市 | 昆都侖區 | 青山區 | 東河區 | 九原區| 石拐區 | 白雲礦區 | 固陽縣 | 土默特右旗 | 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 |
烏海市 | 海勃灣區 | 烏達區 | 海南區 |
赤峰市 | 紅山區 | 元寶山區 | 松山區 | 寧城縣 | 林西縣 | 喀喇沁旗 | 巴林左旗 | 敖漢旗 | 阿魯科爾沁旗 | 翁牛特旗 | 克什克騰旗 | 巴林右旗 |
通遼市 | 科爾沁區 | 霍林郭勒市 | 開魯縣 | 科爾沁左翼中旗 | 科爾沁左翼後旗 | 庫倫旗 | 奈曼旗 | 扎魯特旗 |
鄂爾多斯市 | 東勝區 | 準格爾旗 | 烏審旗 | 伊金霍洛旗 | 鄂托克旗 | 鄂托克前旗 | 杭錦旗 | 達拉特旗 |
呼倫貝爾市 | 海拉爾區 | 滿洲里市 | 牙克石市 | 扎蘭屯市 | 根河市 | 額爾古納市 | 陳巴爾虎旗 | 阿榮旗 | 新巴爾虎左旗 | 新巴爾虎右旗 | 鄂倫春自治旗 | 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 | 鄂溫克族自治旗 |
巴彥淖爾市 | 臨河區 | 五原縣 | 磴口縣 | 杭錦後旗 | 烏拉特中旗 | 烏拉特前旗 | 烏拉特後旗 |
烏蘭察布市 | 集寧區 | 豐鎮市 | 興和縣 | 卓資縣 | 商都縣 | 涼城縣 | 化德縣 | 四子王旗 | 察哈爾右翼前旗 | 察哈爾右翼中旗 | 察哈爾右翼後旗 |
錫林郭勒盟 | 錫林浩特市 | 二連浩特市 | 多倫縣 | 阿巴嘎旗 | 西烏珠穆沁旗 | 東烏珠穆沁旗 | 蘇尼特左旗 | 蘇尼特右旗 | 太僕寺旗 | 正鑲白旗 | 正藍旗 | 鑲黃旗 |
興安盟 | 烏蘭浩特市 | 阿爾山市 | 突泉縣 | 扎賚特旗 | 科爾沁右翼前旗 | 科爾沁右翼中旗 |
阿拉善盟 | 阿拉善左旗 | 阿拉善右旗 | 額濟納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