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谿縣

竹谿縣

竹谿縣位於鄂、渝、陝交匯處,地處秦嶺南麓、巴山北坡,東接湖北省竹山縣,南連重慶市巫溪縣,西北與陝西省的鎮平縣、平利縣接壤,是連線華中地區與西南、西北地區的重要通道,素有湖北西大門之稱。縣境版圖3307平方公里,轄七鎮八鄉,總人口36萬。縣域南北長108公里,東西寬60公里,總面積3307平方公里。竹谿縣屬於新生代以來大幅度上升有強烈隆起區,地震烈度為七度區,地形複雜,起伏懸殊,最高海拔2740米,最低海拔276米,縣城位於竹谿縣北部、竹溪河上游沖積平壩區。北有五峰山森林植被,南有偏頭山、標湖林場,竹溪河,305省道穿城而過。

基本信息

建制沿革

竹溪西周屬古庸國。 東周楚莊王三年(前611年),庸率群蠻叛楚,8月伐庸,楚人、巴人、秦人滅庸,庸地入楚,置上庸縣,竹溪為上庸縣屬地。西漢高祖五年(前202年),析上庸之地地置為武陵縣,隸屬漢中郡,此為竹溪建縣之始,治所在今竹谿縣城東。南朝梁,置為新豐縣。北朝西魏,置為上庸縣。北朝周,置為孔陽縣隋朝,置為上庸縣。明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置為竹谿縣,以境內竹溪河而定名,屬鄖陽府。

1949年5月竹谿縣解放,隸屬陝南軍區兩鄖行政公署。1950年,改屬湖北省鄖陽行政專員公署。1952年,鄖陽行政專員公署與襄陽行政專員公署合併,竹谿縣屬襄陽行政專員公署。1965年,鄖陽行政專員公署與襄陽行政專員公署分設,竹谿縣隸屬鄖陽地區行政公署。
1994年10月,鄖陽地區行政公署與十堰市人民政府合併為十堰市人民政府,竹谿縣隸屬十堰市人民政府。

自然地理

竹谿縣位於大巴山脈東段北坡,十堰市西南部,為鄂西北的邊陲。地處東經109°29′-110°8′,北緯31°32′-32°31′。東與湖北省竹山縣相連,西與陝西省的旬陽、平利、鎮平縣接壤,南毗鄰重慶市巫溪縣,是湖北入渝、通陝之門戶。縣境南北長104公里,東西寬51公里,總面積3296平方公里。境內地勢南高北低,全縣海撥800米以上的高山占總面積的64%,最高海撥點蔥坪主峰2740米,最低海撥新洲鄉爛泥灣村276米,相對高差2464米。竹谿縣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在12℃-16℃之間,全縣無霜期200-246天,日照時數為1500-1800小時,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左右。

地形地貌

竹谿縣地處秦嶺東槽區東段南緣,大巴山脈東段的北坡。大巴山脈是全縣山系的發源地,經過喜山地殼構造運動,成為大幅度上升的隆起區,山多呈緯向褶皺形,由西南向東北梯向延伸。堵河水系的七大支流,由南向北,順序而列,由西向東直流而下。西南高,東北低,西南部蔥坪海拔2740米,東北部爛泥灣海拔276米,相對高差2464米。山脈與地層走向一致,河谷曲流發育,峽谷與山間盆地相間,構成了丘陵、盆地、低山、中山、高山等多種地貌,在總體分布上,全縣可分為四類地貌地區:
(一)、北部低、中山地區。本區地處縣北邊境,與陝西省旬陽縣、本省的竹山縣接壤。土地總面積38萬畝(其中: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類土地20萬畝,海拔801-1200米的中w類土地16萬畝,1200米以上高山類土地2萬畝),占全縣總土地面積7. 7% 。年平均氣溫12-15℃,大於等於10 ℃積溫3400-4500℃,年降水量930-1000毫米,無霜期220-240天。低山區可一年兩熟,中山區旱地間作可兩種兩收。
(二)、西部、東部低山丘陵盆地區。本區位於竹溪河兩岸。土地總面積125萬畝(其中:海拔500-800米低山類土地7萬畝,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盆地31萬畝,800米以上中山地23萬畝),占全縣總土地面積的25. 2%。年平均氣溫13-16℃,大於等於10’C積溫4000-5000℃,年降水量920-970毫米,年無霜期230-250天。雨量豐於北部,具有南北兼優的氣象條件。旱地間種套作可三種三收,水田水旱輪作可一年兩熟,是本縣主要糧食產區。
(三)、中部中、低山區。本區位於匯灣河兩岸,山勢陡峭_,水流湍急。全區土地面積111萬畝,(其中:海拔500米以下低山類土地45萬畝,海拔501-800米中山低土地52萬畝,800米以上高山類土地4萬畝),占全縣土地面積的22.4%。年平均氣溫10-15℃,大於等於10℃積溫3200-4500℃,年降水量1000-1200毫米,無霜期210-230天。早地間作套種均可兩種兩收,並適宜發展杉、松、竹、油桐、茶葉、水果等林特產品。
(四)、南部高、中山區。本區地處大巴山北麓,位於本縣南部邊緣,西與陝西省的鎮坪縣、南與重慶市的巫溪縣、東與本省的竹山縣接壤。全區土地面積222萬畝(其中海拔1200米以上的高山類土地130萬畝,800-1200米的中山類土地52萬畝,大高山類面積40萬畝),占全縣土地面積的44. 7%。年平均氣溫8-12 ℃,大於等於10 ℃積溫2200-3400 ℃,年降水量1200-1500毫米,年無霜期150-220天。雨雪充沛,熱量偏少,氣溫低,無霜期短,農作物多數為一年一熟,有利於發展林業、藥材、生漆等林特產品。

山脈

竹谿縣竹谿縣

竹谿縣山脈屬大巴山系,主脈沿本縣西南邊境走向東南,與陝、渝自然分水為界;縣西的南端和中部是雞心嶺向北走之支脈,形成陝、鄂邊境自然分水為界;北端是陝南盆地東盆口之沿頂,與本省的竹山縣相連,以自然分水為界。縣域內,有記載的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峰25座:
蔥坪(海拔2740米),竹溪第一峰,原名鳳凰嶺,後因多生一野生植物“天蔥”而得名,位於“十八峽”省級自然保護區東南。
石門子(海拔1974米),位於蔥坪西部,有一人行道進人原四川,兩邊山崖豎立如門。
轎頂山(海拔2464米).鳳凰山中部,有入川的人行山道。
雞心嶺(海拔1890米),有“上了雞心嶺,一腳踏三省”民諺,為鄂、渝、陝交通孔道,古為入川運鹽的要道。
婭子(海拔2000米),沿雞心嶺東來,北靠菜籽壩。
三個尖(海拔2219米),西北與重慶市巫溪縣交界,主峰呈三點。
橫燈山(海拔2036米),鳳凰嶺尾部,有古道入川。
弦弧嶺(海拔2292米),原雙橋鄉東,與竹山交界,此嶺形如木弓。
黃龍山尖(海拔2340米),原雙橋鄉東,與竹山縣交界。
天獅岩(海拔2223.8米),桃源鄉源茂溝西北。
馬鞍子(海拔2093米),天獅岩東。
白岩(海拔2141米),峰崖峻峭色白,無木無草。
鄧家扒(海拔2214.7米),位於老爺頂東4公里。
筆架山(海拔1824米),主峰在豐溪鎮境內,三峰峰尖相連,形若筆架。
廟坪(海拔1883米),頂端平坦,多生黃連,距鄧家扒2.5公里。
陸池子(海拔2382米),山頂有大小六個天然水池常年不涸;南有虎頭岩(海拔2148米),北有大河埡(海拔2035米),三山相連。
雲霧溪1J(海拔2205米),楊家扒綜合農場雲霧溪分場所在地,雲霧繚繞,盛產中藥材。
紅土山(海拔1890米),豐溪鎮漁溪村南。
王家山(海拔1921米),天寶鄉境內,方園15平方公里,與桃源鄉、豐溪鎮交界,建有生漆、茶葉基地。
望府座(海拔1747米),天寶鄉政府西南8公里,森林茂密,建有望府座林場。.
大界梁(海拔1887米),豐溪鎮西米河村西南,直通陝西省鎮坪縣。
光頂山(海拔2511米),豐溪鎮境內石甸河發源處,與陝西省鎮坪縣交界,盛產黃連等中藥材。
大營盤(海拔2375米),泉溪鎮西南,與陝西省鎮坪縣交界,相傳因武王伐封聞太師曾在此駐軍而得名。。
黃連山(海拔1633米),鄂坪鄉謝家塔村西北,面積8平方公里,宜興黃連等中藥材,現有黃連基地。
雲霧山(海拔1530米),位於鄂坪鄉月亮灣村,面積20平方公里,宜種黃連等中藥材。

河流

竹谿縣河流屬堵河水系,全縣有河流191條,年均徑流量35. 2億立方米。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7條,其中:
①竹溪河,流程100餘公里,流域面積765平方公里,高差1484米,年徑流量2.98億立方米;
②匯灣河,流程128公里,流域面積446平方公里,高差363.9米,年流量2. 14億立方米;
③萬江河,全長60公里,流域面積295平方公里,高差1497米,年徑流量2. 24億立方米;
④泉河,總長85公里,流域面積906平方公里,高差1168米,年徑流量7.25億立方米;
⑤瓦滄河,堵河支流,流程30公里,流域面積133平方公里,年徑流量1. 26億立方米;
⑥厚河,流程40公里,流域面積308平方公里,高差1480米.年徑流量2.77億立方米;
⑦大河,流程40和公里,流域面積313平方公里,高差1755米.年徑流量3. 13億立方米。

氣候

竹谿縣屬北區熱帶季風氣候,山地氣候的特色比較明顯,四季分明,高差懸殊,光照充足,雨量適中,地域有別,災害各異。年平均氣壓為963. 9-964. 6毫巴。全年日照量時數為500-1800小時之間,平均每天4-5小時;全年日照率為40%;太陽輻射量年平均在92-101千卡/平方米,全年平均日氣溫在9-15℃。夏季少酷署,秋季時間短,冬季冷暖變化大。不同海拔高度區域的年積溫懸殊大,每上升100米,年積溫減少170℃0500米以下區域年積溫為4558. 9℃,1200米以上區域年積溫為33321C。極端氣溫記載:最高氣溫40’C(1966年7月20日),最低氣溫零下12.2℃(1969年元月30日)。年無霜期全縣平均為238天左右。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歷年來自然災害多以旱災為首,次之為局部水災和冰雹災害。已探明的土石流地質災害點有38處。

土壤

竹谿縣屬第四紀變質岩質層,成土母質變化較大,土壤類型複雜。1981年土壤普查結果.全縣成土面積495.15萬畝,可分為6個土類,13個亞類,30個土屬,125個土種,58個變種。六個土類的情況:
(1)黃棕壤土類。海拔1500米以下的地區均有分布,是本縣面積最大、土質最好的一種土類。總面積429. 63萬畝,占全縣土壤總面積的86.6%,適宜發展旱糧作物、林業和多種經營。
(2)棕壤土類。多分布在海拔1500-2200米的高山地帶,泉溪、豐溪、天寶、向壩等鄉鎮內面積最大,總面積為14.11萬畝,占全縣土壤總面積的3.0%。
(3)暗棕土壤類。分布在2200米以上的大高山,為林地土壤,總面積1.46萬畝,占土壤總面積的0.33%
(4)石灰岩土類。在不同海拔高度 零星分布,總面積為33.28萬畝,占土壤 總面積的6.7%,屬劣性土壤,不宜種植喜酸作物。
(5)潮土土類 成土母質為河流沖積物,海拔800米以下沿河兩岸分布最多,土質鬆散,保墒耐旱,總面積7400畝,占土壤總面積的0.25%。
(6)水稻土類。總面積15.93萬畝,占土壤總面積的3.22%。

資源概況

土地資源

竹谿縣有國土面積3310平方公里,占全省的1.78%,其中:耕地面積326685畝,占全縣版圖面積的6.6%;林地3906825畝,占78.68%;園地66985.6畝,占1.34%;水面59997.5畝,占1.2%;交通占地14100.1畝,占0.28%;其它用地80223.6畝,占1.61%;未利用地510959.2畝,占10.29%。

礦產資源

竹谿縣竹谿縣

竹谿縣礦藏資源豐富,現已探明的金屬礦有、沙金等;非金屬礦有煤炭、板石、古生物化石、花崗石石棉、磷、硫磺石灰石等。其中現已探明的煤炭有130多個礦區(且呈地形走勢化),儲量約6億噸。最大煤田儲量達6220多萬噸,1000萬噸以上的煤田有17個,大部分都是優質煤,發熱量在4000大卡以上。中國的頁岩板石礦藏主要集中在陝西省白河縣-湖北省竹谿縣-重慶市巫溪縣這一狹長地帶,其中竹谿縣境內的儲藏量最大,達11億立方米,儲量為中國第一。全縣現已開採礦點27個,生產灰、黑、綠、紫紅4種板石產品,石材色澤豐潤、紋理清晰,抗酸、抗風化、防腐性能強。竹谿縣瓦滄玉古生物大理石礦區位於縣城東南方130公里處的桃源鄉,地質時代中志留系,總儲量為1598萬立方米。礦床類型好,規模大,礦石顏色呈紅色星點狀,結晶呈粗、細結構,生物圖案清晰,物理力學性能達到國家建材有關規定標準,適宜於生產板材、壁畫、工藝品等,有很高的觀賞、收藏價值。石灰石儲量4.5億噸,開採量30萬噸。

水利資源

竹谿縣水域屬堵河水系,有竹溪河、匯灣河、萬江河3大河流。全縣有大小河流191條,其中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7條,年平均徑流量22.5億立方米,建有中小型水庫34座,最大庫容23億立方米。

主要物產

主要農作物有苞谷、小麥、水稻、紅薯、洋芋、油菜、芝麻等;野生動物主要有黑熊、獐、鹿、麂、野豬、果子狸,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大鯢”;樹種資源42科84屬110多種,其中珍貴樹種有珙桐、冷杉、銀杏、樟樹、楠木等;中藥材有300多種,主要有金釵、黃連、當歸、三木、天麻、黨參枸杞等。
魔芋
屬天南科多年生球莖植物,魔芋精粉被稱為"東方魔粉",是重要的食品和醫藥、化工原料,遠銷東南亞各國。1994年"天竹"牌魔芋在烏蘭巴托榮獲國際商工貿產品博覽會金獎;1999年,"雙竹"牌魔芋麵條被評為湖北省優質產品,'99中國國際農業覽會優質獎,竹谿縣被授予“魔芋之鄉”稱號。全縣種植魔芋面積達到2.8萬畝,年魔芋精粉加工能力達到5000噸,系列食品加工能力達到6000噸。
茶葉:
唐朝竹溪茶葉被武后封為“梅子貢茶”。現有茶園面積4.8萬畝,年產量100萬斤。龍王埡茶場生產的"青龍劍"茶、"箭牌"箭茶、特級"龍峰"茶,先後獲得新加坡國際金獎、中國農業博覽會金獎和湖北省農牧廳特等獎。1999年,龍峰茶被列為湖北十大名茶之一。
板石:竹溪板石資源十分豐富,總儲量11億立方米。全縣現已開採礦點27個,生產灰、黑、綠、紫4種28個規格型號的板石產品,年加工產量10萬平方米,石材色澤豐潤,紋理清晰,抗酸、抗風化,防腐性能強,為國際國內搶手的建築裝飾材料,被湖北省外貿部門指定為出口產品,主要出口歐美、澳大利亞、日本、新加坡、香港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
瓦滄玉:竹溪境內瓦滄鄉的古生物大理石形成於四億三千萬年前的中留系群,是一種國內外少見的珍稀石材品種,礦石含海百合莖、海膽、苔蘚蟲、珊瑚、層孔蟲等海底生物化石,其花紋徇麗,色調古樸典雅,化石含量達70%以上,是高級建築材料,經鄂西北地質鑽探調查,儲量為1589萬立方米,具有較高的開發利用價值。
黃連:竹溪雞爪黃連為黃連中的珍品,1956年被國務院授予“黃連之鄉”錦旗,年產黃連150噸。
大木漆:竹溪大木溪“漆好清如油,照見美人頭,搖動琥珀色,挑起見如勾”,是中國五大名漆之一,在中國農業展覽館被標為中國國漆。竹溪從50年代就被列為中國出口生漆基地縣,曾被國家授予“優質漆先進縣”稱號。現有漆林面積2510多公頃,年產量35噸。
絞股藍:現有基地500畝,年產量可達20噸。1994年,榮獲新加坡國際金獎。
獼猴桃:被稱為“百果之王”。營養價值極高,1994年"鳳冠"牌獼猴桃榮獲新加坡國際金獎,年產量500多噸。

行政區劃

截至2005年12月31日,竹谿縣轄7個鎮、8個鄉。共有4個居委會、293個村委會。

城關鎮

竹谿縣竹谿縣

鎮政府駐西關,人口31332人,面積37.1平方千米。轄4個居委會、14個村委會:西關、十字街、仿古街、建設路、觀音閣、東風、守金店、新勝、水寨、後壩、廖家河、溫泉溝、日進、新民、大峪溝、燒田壩、郭家梁、瓦罐窯

蔣家堰鎮 鎮政府駐蔣家堰,人口35816人,面積123.1平方千米。轄31個村委會:蔣家堰、踩新橋、顏家街、蘆溝口、富強、貓子溝、楓樹嶺、鄭家溝、黃土嶺、小壩子、黑溝、新生、中原、蓮花、龍堰、東橋、西橋、黃石頭、岳王廟、土城子、蔓荊溝、秋溝、徐家溝、關埡子、洞溝河、大東溝、碾盤溝、黑龍洞、花屋院、瓦米子溝、龍陽。

中峰鎮 鎮政府駐青草坪,人口35816人,面積88.5平方千米。轄23個村委會:青草坪、鄧家壩、雙河口、廟兒溝、小南溝、同慶溝、樟扒溝、長嶺、中梁子、煤炭溝、鷹咀石、彭峪溝、灌溝、花橋寺、松樹溝、狄峪溝、朝陽坡、中峰觀、大南溝、湯家壩、、柏楊樹椏、劉家灣、甘家嶺。

水坪鎮 鎮政府駐水坪街,人口49410人,面積202.9平方千米。轄36個村委會:水坪街、洞子溝、紀家山、杜家溝、大仙峪、小河邊、康家嶺、沙壩、船形寨、黑虎嶺、東溝、大石門、黃龍、漫液、金銅嶺、夏家灣、向家匯、油坊梁、板桶梁、閻家壩、劉家河、田埡、梧葉溝、店子溝、獨松寺、紅石岩、八寶山、洛家河、塔兒灣、麻河塘、茶亭、魏家灣、黃田灣、梨樹灣、鍋廠灣、張家河。

縣河鎮 鎮政府駐縣河鋪,人口23000人,面積153.5平方千米。轄21個村委會:峰香壩、小田壩、龍堰河、柏臘樹埡、花石溝、富溪溝、安家溝、青山、紅豐、先裕、明家灣、大路溝、任家溝、明家祠、惠家溝、大塘溪溝、黃沙、三轉灣、六合、水田壩、募緣。

豐溪鎮 鎮政府駐豐溪街,人口15988人,面積380.8平方千米。轄17個村委會:豐溪、周家壩、涼橋子、鋪子嶺、界梁、五里埡、洞濱口、高子河、下壩、大坪、正溝、遼葉、紙坊溝、三坪、桃花山、西米河、朝陽。

泉溪鎮 鎮政府駐泉源,人口16799人,面積302.2平方千米。轄13個村委會:泉源、塘家坪、黃柏溪、馬家壩、瓦房溝、成佳河、斑竹、大木場、石板河、雙橋鋪、劉家坪、壩溪河、紅岩溝。

龍壩鄉 鄉政府駐吳家壩,人口19787人,面積147.4平方千米。轄18個村委會:吳壩、大扒溝、紅廟、磚峪溝、廖家嶺、瓦樓溝、龍家壩、余家凸、草場壩、肖家邊、朱家坡、岩屋溝、蘆峰、關家溝、汪家坪、孟家灣、油坊河、荊竹園。

新洲鄉 鄉政府駐大凸,人口25133人,面積194.1平方千米。轄22個村委會:板凳嶺、觀音堂、孟家渠、楊家灣、三盛院、爛泥灣、黃家灣、白雲寺、雲霄觀、蘭花、吳家灣、張家壩、譚口河、魯灘壩、紫金洞、魯溪溝、洄洋、凡停、雙龍、賀家灣、金盆、白岩。

兵營鄉 鄉政府駐兵營口,人口16298人,面積173.2平方千米。轄17個村委會:兵營口、趙家河、算盤山、順風雨、楠柴溝、四條溝、羅漢灣、富溪河、曬金坪、登高、金雞溝、小泉河、黃家鋪、木瓜坪、銀杏、麻灣、雙灣。

鄂坪鄉 鄉政府駐九灣村鍋廠,人口20590人,面積202.1平方千米。轄18個村委會:羅漢埡、西灣、三同、下鄂坪、堰青、上高橋、青雲、梓桐埡、謝家塔、上鄂坪、界牌溝、磨子溝、岷峪、張灣、東灣、小匯、唐家畈、大河灣。

匯灣鄉 鄉政府駐小河口,人口20590人,面積251.5平方千米。轄14個村委會:小河口、土地梁、秦坪、溜口、青岩溝、發裕、老屋場、長灘、船豐、象豐、龍井、白果、燕豐、榮譽。

天寶鄉 鄉政府駐蔡家壩,人口22672人,面積288.8平方千米。轄28個村委會:蔡壩、蒿壩、雙河、百花、關夫埡、大寒、建豐、白雞埡、蘭池、取寶洞、冶鐵溝、葛洞口、星光、茅草坪、高橋、錦原、雲台觀、龍灘、老莊子、炬光、楊家坪、熊皮溝、栗子坪、將軍溝、小桂、光華、大東、孔雀。

桃源鄉 鄉政府駐羊角洞,人口10830人,面積452平方千米。轄12個村委會:羊角洞、兩河口、古峰、渣漁河、柳樹坪、中壩、核桃源、茂古坪、甘溝子、姚家坪、厚河、楊寺廟。

向壩鄉 鄉政府駐向家壩,人口10380人,面積310.4平方千米。轄9個村委會:向家壩、五峰、金竹園、高泉、岔河、裕豐、勝豐、二坪、花柳凸。

旅遊資源

1、十八里長峽

竹谿縣竹谿縣十八里長峽

竹谿縣十八里長峽1999年被列入湖北省省級風景名勝區,位於位於竹谿縣南部雙橋鄉,與重慶的巫溪縣交界。峽雖窄長而不失其雄偉,谷雖深幽而不失其靈秀,長峽兩岩群山起伏,峰巒林立,2000米以上的山峰多達49座,最高的蔥坪主峰海拔2740米,最低的海拔也在860米以上。十八里長峽距長江“小三峽”70公里,因峽長18華里而得“十八里長峽”之名,峽內古木參天,終日雲霧繚繞,谷底清流奔瀉,山間瀑布飛傾。其溫和的氣候,適度的降雨,使長峽成為多種植物的理想繁衍場所,是鄂西北少有的動植物基因庫,此峽自古迄今的封閉,使長峽成了絕無僅有的原始自然景觀勝地。

2、楚長城遺址
公元前611年楚莊王滅庸以後,為爭霸北上創造條件,以脊作界,修築龐大的防禦工程,與天然屏障連線一體,作為爭霸楚國的前沿陣地。用石灰粉黃泥和原始植物洋桃液粘築成的城牆,歷經千年風雨,仍然堅硬如石,經有關考古專家多次考證,認為此法築城壘壁,可謂世界一大奇蹟。

3、標湖森林公園
位於縣城南部9公里標湖林場境內,總面積1884公頃,有偏頭山、標湖、孔家包、龍泉洞、三包等五個風景區。公園以壽林風光為主,有仿古式賓館“巴山客舍”,峰奇水秀,澗深谷幽,崖峻壁峭,僅自然景觀、景點就有40多處,風景十分優美。人文古蹟較多,傳說神秘動人,尤以偏頭山、祖師廟及隱真洞等最負盛名。山林景色四季秀麗,氣候宜人,動植物資源豐富,交通便利。

4、采皇木摩崖詩刻
明嘉慶三十七年(公元1558年)皇帝為修故宮,下令湖北光華知縣廖希夔採伐楠木,百求不得。廖知縣歷經艱險,終在竹溪鄂坪鄉慈孝溝採得。遂在高0.7米、寬0.8米的峭壁上鐫詩三首:“采采皇木,入此幽谷,求此不得,於焉躑躅;采采皇木,入此幽谷,求之既得,奉之如出;木既得矣,材既美矣,皇圖鞏矣”。多年來荊棘雜草復掩,碑文字跡雖受風化,仍很清晰。昔日采皇木遺址,如今新生長的楠木枝葉茂盛,生機勃勃。摩崖詩被竹谿縣人民政府列為文物保護點,慈孝溝也被列為竹谿縣珍貴的楠木保護區。

經濟

綜述

2013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4.6億元,同比增長1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5億元,同比增長2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0億元,同比增長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4.4億元,同比增長17.3%;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21億元,同比增長2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3422元、5091元,同比增長13.5%、14%。獲得了“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全省醫改工作先進縣”榮譽稱號。
2013全年共爭取到位各類扶持資金22億元,同比淨增4億元;爭取到位重點項目62個,到位資金12億元,同比淨增1.3億元。60個重點實施項目開工或復工56個,其中十大民生項目、十大農業項目、十大基礎設施項目全部開工,十大生態環保項目和十大工業項目各開工9個,十大商貿項目開工8個,累計完成投資40億元,同比淨增7億元。實行全員全域抓招商,組織開展了廣州、深圳、東莞等專題招商會和京津冀“思源行”主題招商活動,積極開展回歸招商,全年共引進縣外境內資金25億元,同比增長66%。 2013年有7個水庫的除險加固、小農水項目、竹溪河中峰段綜合治理項目和2萬畝的低丘崗地改造、2萬畝的高產農田改造項目全面完工。大力推廣良種良法和農業機械,糧油生產保持穩定,預計全年糧食產量4.88億斤、油料產量4900萬斤。新建茶葉、核桃、藥材、魔芋、菸葉等特色產業基地21萬畝,發展畜禽標準化養殖場85個,以林藥、林魔、林牧為主的林下經濟正在興起。竹溪貢米種植示範區通過國家農業標準化示範區考核驗收,“梅子貢茶”、“竹溪黃連”獲得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資格。新發展家庭農場17家、專業合作社68個。認真落實各項惠農政策,累計發放惠農資金7268萬元。 生態工業加快發展。大力實施創新驅動工程,加快推進企業技改升級和資源重組,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7家、億元企業1家。金銅嶺園區場平、主幹道路建設基本完成,博瑞特、力萊科技、滿華光電、興業建材等項目入園建設。白沙、泗水關電站建成發電。組建了楚秦生物醫藥有限公司,創藝皂素清潔生產技術通過省環保和科技驗收。梅子貢茶多酚、龍王埡紅茶、魔芋膠等項目建成投產。人福科技產業園、魔芋產業園、中藥材示範園加快建設。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整體推進試點縣獲省國土資源廳批准。天翔蠶絲生化公司晉升為省級龍頭企業,龍王埡茶業公司入選全市“雙億”工程企業。申報專利130項,其中發明專利26項;康輝化工公司被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親家母”牌高山臘肉、“梅子貢”牌茶月餅和茶糕點被評為湖北名牌產品。 第三產業突破發展。鄂渝陝國際商貿物流園商貿廣場投入營運,舉辦了首屆鄂渝陝綠色商貿展銷會。物流廣場、農貿廣場、小商品城項目有序推進。龍王埡養生山莊、大石門民俗博物館建成使用,旅遊服務中心、亞之洲酒店建設順利,關埡子、大仙山、牛頭山景區規劃通過初評,龍王埡生態旅遊示範區通過驗收。限額以上商貿企業達到58家,完成外貿出口1256萬美元,利用外資573萬美元。擔保公司、農投公司融資擔保能力進一步增強,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分別淨增11億元、7億元。
2011年,全縣完成生產總值427188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2010年增長1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8833萬元,同比增長4.4%;第二產業增加值182041萬元,同比增長16%;第三產業增加值106314萬元,同比增長19.6%;三次產業結構比為32.3∶42.6∶24.9。

農業

2011年,全縣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現價總產值265076萬元,比2010年增長23.6%;實現
竹谿縣
增加值138833萬元,比2010年增長4.4%。全縣外出勞動力71052萬人,實現務工收入54660萬元。全縣農作物播種面積119.3萬畝,其中糧食播種面積62.1萬畝;菸葉播種面積2.3萬畝;藥材10.6萬畝;茶葉21.4萬畝。全縣糧食總產量22.2萬噸,油料總產量2.3萬噸。全縣當年造林面積2萬畝,森林覆蓋率82.5%,木材採伐量為5473立方米。畜牧業實現產值64794萬元。全縣生豬出欄26.8萬頭,牛出欄2萬頭,山羊出欄4.5萬隻,家禽出籠101萬隻。全縣肉類總產量2.5萬噸。

工業

2011年,全縣工業實現總產值720333萬元,同比增長51.9%;其中2000萬元以上企業實現產值338955萬元,同比增34.8%。全縣實現工業增加值181721萬元,同比增長22.4%,其中2000萬元以上工業增加值117765萬元,同比增長16.8%。全縣2000萬元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8238萬元,實現利稅總額25901萬元,分別增長97.5%和58.8%。

貿易服務業

2011年,全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0070萬元,比上年增長20%。全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零售額153034萬元,住宿和餐飲業27036萬元。

教育

1998年12月,竹谿縣人民政府”被國家教育部、財政部授予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掃除青壯年文盲先進單位”稱號;2001年6月,竹谿縣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兩基’工作先進地區”獎牌。
截至2008年,全縣有學校265所,高中在校學生4500人,國中、國小在校學生35047人,成人高等教育在校學生800人。全縣國中畢業生升學率39.6%,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完成率96.7%,青壯年文盲率5.1%。全縣校舍面積35.9萬平方米,”六配套”學校230所、占100%。

社會

文化

截至2008年,竹谿縣有文化館、圖書館、文藝創作組、新華書店、山二黃劇團、文管所、電影公司等縣直文化機構7個,鄉鎮文化站14個。全縣文化系統在職幹部職工197人,其中高級技術職稱2人,中級17人,初級48人。全縣有省級各類文化協會會員12人。
2003年-2008年,全縣在市以上發表文藝作品420餘件,其中獲國家級獎8件,獲省級獎15件,獲市級獎20件。2001年竹山縣文化局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文化工作先進集體”稱號。

體育

2000年,全縣進入”全國體育先進”行列。截至2013年,全縣共有體育場地1200個,有各級各類體育活動組織1200個,專兼職體育幹部504人,專兼職體育教師、教練493人。全縣體育人口14.04萬人,占總人口的40%。

衛生

截至2008年,全縣擁有醫療衛生機構164個,其中:縣直6個,鄉鎮衛生院15個,衛生所58個。醫療技術人員1182人,其中:高級職稱52人,中級職稱243人,助理及以下人員711人。全縣設有病床547張,其中:縣直醫療單位333張。

科技

1999年,全縣進入”全國科技進步工作先進”行列。截至2013年,全縣有農業、林業、茶葉、魔芋、農業機械、生漆等6個專業研究所,專業科研人員23人。全縣從事科技活動人員2900人,其中工程師253人。全縣共建立縣、鄉兩級科技中介推廣服務機構70個,推介服務人員331人。全縣組成農技協會17個,會員4915人。全縣擁有科技示範村44個,農村科技示範戶6500戶,其中達省級標準的科技示範戶1500戶。全縣有科技示範基地32個。截至2013年,全縣的10個鄉鎮成為”科技達標鄉鎮”,27家企業成為”科技進步先進企業”,17家骨幹企業創精品名牌產品66個。全縣組織實施大的科技項目50項,其中有37項獲市以上科技進步獎。

文化遺產

漢劇之母,京劇之根“山二黃”
山二黃又稱”漢調二黃”,俗稱”靠山黃”,系湖北十堰地區的地方戲曲劇種,也是全國稀有劇種之一。山二黃聲腔板式豐富,十大行當齊全,表現手段多樣,既有大劇種的風範,又有地方戲的特色。
繡花鞋墊
竹溪繡花鞋墊源於扎花襪底兒。竹溪繡花鞋墊所繡花樣品種繁多,主要有傳統的芙蓉、牡丹、芍藥、菊花、荷花、蘭花等花草,適合大眾通用化。

著名人物

人物 簡介
何恐 ”何氏三烈”之一
湯鏞 曾任上海市人民法院院長、黨組書記和最高人民法院華東分院副院長
明驥 被授予烏克蘭基輔大學榮譽博士。
孟德聲 中國統一聯盟的顧問
關孟起 曾任中科院黨委書記。
李文鑫 現任武漢大學教授、副校長。

湖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湖北省簡稱鄂,省會武漢市;全省轄12個地級市、1個自治州,38個市轄區、24個縣級市、37個縣、2個自治縣、1個林區。
地級市自治州 市轄區縣級市自治縣林區
武漢市江岸區 | 武昌區 | 江漢區 | 礄口區 | 漢陽區 | 青山區 | 洪山區 | 東西湖區 | 漢南區 | 蔡甸區 | 江夏區 | 黃陂區| 新洲區
黃石市黃石港區 | 西塞山區 | 下陸區 | 鐵山區 | 大冶市 | 陽新縣
十堰市張灣區 | 茅箭區 | 丹江口市 | 鄖縣 | 竹山縣 | 房縣 | 鄖西縣 | 竹谿縣 | 武當山旅遊經濟特區*
荊州市沙市區 | 荊州區 | 洪湖市 | 石首市 | 松滋市 | 監利縣 | 公安縣 | 江陵縣
宜昌市西陵區 | 伍家崗區 | 點軍區 | 猇亭區 | 夷陵區 | 宜都市 | 當陽市 | 枝江市 | 秭歸縣 | 遠安縣 | 興山縣 | 五峰土家族自治縣 | 長陽土家族自治縣
襄樊市襄城區 | 樊城區 | 襄陽區 | 老河口市 | 棗陽市 | 宜城市 | 南漳縣 | 穀城縣 | 保康縣
鄂州市鄂城區 | 華容區 | 梁子湖區
荊門市東寶區 | 掇刀區 | 鍾祥市 | 京山縣 | 沙洋縣
孝感市 孝南區 | 應城市 | 安陸市| 漢川市 | 雲夢縣 | 大悟縣 | 孝昌縣
黃岡市黃州區 | 麻城市 | 武穴市 | 紅安縣 | 羅田縣 | 浠水縣 | 蘄春縣 | 黃梅縣 | 英山縣 | 團風縣
鹹寧市鹹安區 | 赤壁市 | 嘉魚縣 | 通山縣 | 崇陽縣 | 通城縣
隨州市曾都區 | 廣水市 | 隨縣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 | 利川市 | 建始縣 | 來鳳縣 | 巴東縣 | 鶴峯縣 | 宣恩縣 | 鹹豐縣
省直轄縣級行政區仙桃市 | 天門市 | 潛江市| 神農架林區
註:1:武漢市為副省級城市。
2:帶“*”屬於地方設立的縣級行政或經濟管理區,並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在冊的行政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