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山[黃岡市下轄縣]

英山[黃岡市下轄縣]
英山[黃岡市下轄縣]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英山縣,隸屬於湖北省黃岡市,位於湖北省東北部,大別山主峰天堂寨南麓。北接安徽省金寨縣、霍山縣,東鄰岳西、太湖,南連湖北省蘄春縣、浠水縣,西與羅田接壤,是鄂豫皖三省邊境的腹地中心。英山縣總面積1449平方公里,轄3鄉8鎮,309個行政村,截至2016年,英山縣總人口40.49萬人。 英山縣是中國茶葉之鄉、 絲綢之鄉、藥材之鄉, 是華中地區的旅遊勝地。英山先後被授予全國計畫生育“三為主”先進縣、 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縣、全國綠化模範縣、 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等榮譽稱號。 2016年11月,英山縣被國家旅遊局評為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 2016年英山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8.97億元。 2018年9月26日,英山縣榮獲2018年“中國天然氧吧”創建地區稱號。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四千年前,英山縣土地是古代英國的所在地。  

英山縣城 英山縣城

對於夏、商、周時代英國的歷史,《左傳》、《國語》等都沒有詳細的記載,只有漢代司馬遷的《史記》有比較簡略的記載於《史記· 夏本紀》。

帝禹立而舉皋陶,薦之且授政焉。而皋陶卒,封皋陶之後於英六。  

《安徽六安人:中國上古四聖、司法鼻祖皋陶》一文載:皋陶封地英、六,位於今六安、英山、金寨、霍山一帶。  

春秋戰國時,本地屬楚國。

西漢至唐代屬廬江郡。

南宋鹹淳三年(1267年),由沿江制置使段朝立,表奏朝廷,請求立英山縣。

宋鹹淳六年(1270年),分羅田以東的直河鄉,始建英山,時屬六安州。

宋鹹淳六年(1270年)度宗趙祺準奏,下旨割羅田縣東直河鄉置英山縣,並命段朝立任縣知事。後曆元、明、清三朝。

民國初年(1912年),屬安徽省,不久改歸淮泗道。

民國二年(1914年)改屬安慶道。民國十八年(1930年),中共英山縣委領導農民起義,即“三二”暴動,改英山縣為紅山縣,屬鄂豫皖特區西北道。民國二十年(1931年),英山縣仍隸屬安徽省六安州管轄。

民國二十年(1932年)紅軍主力轉移,國民黨政府復稱英山縣。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3月19日)解放,英山縣屬湖北省黃岡專員公署管轄。

1996年,黃岡市成立,英山縣隸屬黃岡市。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英山縣地圖 英山縣地圖

1996年,英山縣面積1449平方千米,轄8個鎮、10個鄉:溫泉鎮、南河鎮、紅山鎮、金家鋪鎮、石頭咀鎮、草盤地鎮、雷家店鎮、楊柳塆鎮、方家咀鄉、彭家畈鄉、百丈河鄉、孔家坊鄉、父子嶺鄉、張家咀鄉、詹家河鄉、過路灘鄉、土門河鄉、三門河鄉。縣政府駐溫泉鎮。

2004年末,轄溫泉、南河、紅山、金家鋪、石頭嘴、草盤地、雷家店、楊柳灣8鎮和方家嘴、孔家坊、陶家河3鄉,共有7個社區、306個社區村。2005年末,英山縣轄8個鎮、3個鄉,7個社區、306個社區村。

截至2005年12月31日,英山縣轄8個鎮、3個鄉。共有7個社區、306個村。  

區劃詳情

截至2015年,英山縣轄8個鎮、3個鄉:溫泉鎮、南河鎮、紅山鎮、金家鋪鎮、石頭嘴鎮、草盤地鎮、雷家店鎮、楊柳灣鎮、方家嘴鄉、孔家坊鄉、陶家河鄉。政府駐地溫泉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英山縣位於湖北省的東部,大別山主峰—天堂寨的南麓,東與安徽省岳西、太湖交界;南與蘄春、浠水接壤;西與羅田相鄰,北與安徽省金寨、霍山毗連。地跨東經115°3′153″—116°4′2″ ,北緯30°31′—31°8′58″。全縣東西寬43公里,南北長約70公里,總面積1449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英山縣全境以中低山為主,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說。北部大別山主峰天堂寨,向東北延伸,構成了雲峰頂、石鼓寨、五峰山、黃梅尖等一系列山峰,再向西分支為三大山脊,夾著東河,西河兩條河流,貫穿全境,構成由北東向南西逐漸傾斜的地勢。最高點天堂寨海拔1729米,最低點船形垸海拔90米,高差1639米,平均坡度17°。  

土壤

英山縣境內地殼以大別山古老變質岩和侵入岩組成,土壤母質以花崗片麻岩為主。全縣共有五大土類,十一個亞類,二十三個土屬,八十九個土種。其中黃棕壤占總面積的86.97%,水稻土占總面積的12.29%,其他土類共占0.74%。  

氣候

英山縣屬長江中下游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性氣候。全縣氣候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多有災害。英山縣氣溫隨海拔高度增加而遞減,存在明顯的垂直差異。全縣海拔每上升100米,年平均氣溫降低0.53℃,無霜期縮短3.5天。年平均氣溫16.4℃,1月平均氣溫3.6℃,7月平均氣溫28.5℃。英山縣極端最低氣溫-13.5℃,極端最高溫度42.0℃。全縣全年平均無霜期241天,平均初霜日11月14日。  

英山縣年平均降水量達到1403毫米,東北部的桃花沖年平均降水量達到1533毫米。另外,英山縣的降水量的年際變化也較大,年降水量的70%集中與4—8月。其中:春季占29.8%,夏季占45.1%,秋季占16.2%,冬季占8.9%英山縣年平均降雨日133.1個,暴雨日5.1個全縣。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966.1小時,80%的年份大於等於1892.7小時。其中英山縣四季輻射量分別為:春季26.2%,夏季35.2%,秋季22.8%,冬季15.8%。  

自然資源

動物資源

截至2010年,英山縣其中國家二級以上保護野生動物11種,分別是天鵝、小靈貓、林麝、豹、鷹類、勺雞、白冠長尾雉、虎紋蛙、鷂、娃娃魚等;省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四十種。

植物資源

截至2010年,英山縣全境現村喬木樹種172種,灌木樹種236種。其中有國家二級以上保護樹種25種,省重點保護植物15種。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7年末,英山縣戶籍總人口40.02萬人,比上年末減少0.47萬人,年末常住人口36.34萬人,比上年末增加0.07萬人,年末總戶數14.65萬戶,比上年末增加0.1萬戶。全年出生人口5255人,出生率為13.1‰;死亡人口7045人,死亡率為17.6‰;人口自然增長率下降4.5‰。出生人口性別比(男性:女性,女性為100)達到108.01%。年末全縣城鎮新增就業人員320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68%。  

民族

英山縣主體民族為漢族,有散居少數民族人口81人,民族成份8個,分別是土家族、苗族、回族、侗族、壯族、彝族、朝鮮族、傈僳族。  

經濟

綜述

2017年, 英山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8.68億元,比上年增長6.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5.18億元,增長4.2%;第二產業增加值32.17億元,增長7.4%;第三產業增加值31.33億元,增長8.0%。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5.7%,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2.6%,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1.7%。三次產業結構比由上年的37.4:31.1:31.5調整為35.7:32.6:31.7。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CPI)上漲2.2%。其中,食品類價格上漲3.6%、居住類價格上漲1.7%、交通和通信類價格下降1.3%、衣著服裝類價格下降0.1%、菸酒類價格上漲0.4%。

全年全縣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8998萬元,比上年自然增加3676萬元,增長8.1%,營改增後比上年同口徑增加6649萬元,同口徑增長15.7%。其中稅收收入31821萬元,比上年自然增加2298萬元,增長7.8%,營改增後比上年同口徑增長5271萬元,同口徑增長19.9%。  

第一產業

2017年,英山縣農業現價總產值實現54.46億元,可比價增長4.6%。全年糧食作物種植面積達到30.61千公頃,全年糧食產量12.95萬噸,比上年增產1.2%;油料19359噸,比上年增產19.2%。全年年末茶園實有面積17.01千公頃,比上年增加0.12千公頃,比上年增長0.7%,全年實現茶葉產量28316噸,比上年增加920噸,增長3.4%。年末藥材實有面積10.01千公頃,比上年增加0.14千公頃,比上年增長1.4%,藥材產量40291噸,比上年增加1173噸,比上年增長3.0%;蔬菜產量達到17.33萬噸,板栗產量4940噸,蠶桑產量538噸,比上年增加16噸,比上年增長3.1%。  

全年牲豬存欄21.36萬頭,比上年增長3.0%,牲豬出欄17.6萬頭,比上年增長0.2%;年末山羊存欄91075隻,比上年增長2.4%,山羊出欄133142隻,比上年增長1.5%;年末家禽存籠129.03萬隻,比上年增長3.7%,家禽出籠144.44萬隻,比上年下降0.1%;全年水產品產量5623噸,比上年下降12.6%。  

第二產業

2017年,英山縣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現價增加值19.40億元,可比價增長6.9%。在規模以上工業中,分經濟類型看,股份制企業增長6.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長42.1%。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90億元,比上年增長1.3%。分經濟類型看,股份制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74億元,比上年增長1.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實現利潤總額0.16億元,與去年比基本持平。分門類看,非金屬礦采業實現利潤0.11億元,比上年下降37.5%,製造業實現利潤3.79億元,比上年增長0.6%。  

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中,農副食品加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16.3%,紡織業下降9.3%,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業增長16.6%,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12.9%,通用設備製造業下降13.6%,專用設備製造業下降1.0%,汽車製造業增長19.3%,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與上年持平。

全年全縣資質以內建築企業完成施工產值91.21億元,比上年增長14.6%;實現利潤2.34億元,比上年下降2.5 %,全年竣工面積達534.61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20.0%。  

2017年,全年完成房地產投資12.09億元,比上年增長5.9%。其中,住宅投資7.59億元,比上年增長6.5%,商業營業用房投資3.79億元,比上年增長66.2%。  

第三產業

2017年,英山縣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94.55億元(不含農戶),比上年增長1.1%。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0.57億元,比上年下降69.2%;第二產業投資23.64億元,比上年增長124.9%;第三產業投資70.34億元,比上年下降16.3%。

全年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79億元,比上年增長10.8%。分城鄉看,城鎮實現零售額18.05億元,比上年增長8.0%;鄉村實現零售額21.74億元,比上年增長19.3%。其中,限額以上實現消費品零售額13.11億元,比上年下降11.0%。全縣網上零售額達到12.2億元,比上年增長56.4 %。

全年實現外貿出口總額2604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6.1%,實際利用外資20萬美元。  

在限額以上企業商品零售額中,糧油、食品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2.6%,飲料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9.2%,菸酒類比上年下降10.9%,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比上年下降9.7%,化妝品類比上年下降5.8%,日用品類比上年下降15.5%,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比上年下降0.2%,中西藥品類比上年下降14.6%,文化辦公用品類比上年增長19.3%,汽車類比上年下降14.1%,石油及製品類比上年增長0.2%。

年末金融機構存款餘額達191.71億元,比上年增長14.0%,其中,居民儲蓄存款131.55億元,比上年增長13.0%;各項貸款餘額達74.34億元,比上年增長17.1%。  

2017 年年末全部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及其增長速度
指 標 年末數(億元) 比上年末增長(%)
各項存款餘額 191.71 14.0
#:企業存款 34.03 20.3
居民儲蓄存款 131.55 13.0
#定期存款 108.66 7.2
各項貸款餘額 74.34 17.1
#:短期貸款 17.62 11.2
中長期貸款 56.72 19.1
#:工業貸款 24.50 69.9
商業貸款 37.41 -5.1
農業貸款 12.43 28.9

全年總計接待各類遊客603萬人次,比上年增長34.0%;實現旅遊綜合收入36.35億元,比上年增長33.2%;門票收入3.03億元,比上年增長3.8%。星級飯店個數達到9個,星級飯店客房達到731間,名勝風景區2個。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17年,英山縣全縣共有普通中學19所,普通中等專業學校3個,國小98所,各類學校總數達到120所。各類學校專任教師總數達到2824人,其中普通中學教師1325人,普通中等專業學校教師185人,國小教師1055人。全縣在校學生達到49041人,比上年增加325人,其中普通中學在校學生14918人,普通中等專業學校在校學生2272人,國小在校學生21511人。學齡兒童入學率達100%,九年義務教育完成率達99.9%,國中畢業生升學率由上年的96.2%提高到96.3%,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由上年的96.2%提高到96.5%。  

科技事業

截至2017年,英山縣共申報各類專利168項,科技論文423篇,獲省級以上獎勵的科技成果13項。從事科技活動人數由上年2630人增加到2820人,科學家與工程師人數達382人,專業技術人數達8320人,科技三項費用支出達3075萬元。全年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3.52億元,比上年增長5.6%。  

文化

截至2017年,英山縣公共圖書館藏書冊數達到223千冊,比上年增加24千冊。全縣現有劇場影劇院6個,每萬人口擁有公共文化機構0.84個。

年末擁有體育場地494個,民眾性體育活動蓬勃開展。

全縣共有廣播電台1座,廣播電視綜合覆蓋率達到99.05%,有線電視入戶率達到80.0%,其中,農村有線電視入戶率達到76.5%,有線電視通村296個。  

衛生事業

截至2017年,英山縣共有各類衛生機構332個(含衛校、衛生監督局、縣直、社區、鄉鎮和村級各類衛生服務機構),其中醫院2個、衛生院11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個,婦幼衛生保健機構1個。各類衛生機構實際擁有病床2078張,共有衛生專業技術人員1902人,其中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870人,註冊護士780人,每千人口擁有醫院衛生院床位數5.4張,每千人口擁有醫生(含助理)數2.04人。  

人民生活

截至2017年,全年全縣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63元,比上年增長8.7%。按常住地分,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015元,比上年增長7.7%;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23元,比上年增長9.7%。全體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2031元,比上年增長9.2%。按常住地分,城鎮常住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7857元,比上年增長8.3%;農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費支出9302元,比上年增長10.0%。  

社會保障

截至2017年,全縣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26660人,比上年末增加989人。參加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人數20.9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912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人數34.04萬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人數24367人,比上年末增加20人。參加城鎮失業保險人數14521人,比上年末增加496人。參加城鎮工傷保險人數23025人,比上年末增加225人,參加城鎮職工生育保險人數13010人,比上年末增加710人。城鎮社會保險覆蓋率達到99.6%。全年支付各項社會保險資金97264萬元(含新機保)。全年受理勞動人事爭議仲裁案件51起。  

郵電

截至2017年,英山縣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19329萬元,比上年增長8.6%。其中,郵政完成業務總量3749萬元,比上年增長24.8%,電信完成業務總量4780萬元,比上年增長19.3%,移動完成業務總量9000萬元,比上年增長2.3%;聯通完成業務總量1800萬元,比上年下降9.7%。年末全縣固定電話用戶總數達到48007戶,比上年減少7.3%,行動電話用戶數達到20.24萬戶,比上年增長2.8%。全年網際網路用戶達到5.43萬戶,比上年增長19.1%。  

資源環境

截至2017年,英山縣全年平均氣溫17.2℃,降水量1396.2毫米,日照時數為1884.1小時。全年規模以上工業能源消費總量18071噸標煤,萬元GDP綜合能耗下降-3.5%;全年用電量27835萬千瓦時,其中,工業用電7128萬千瓦時,城鄉居民生活用電14084.98萬千瓦時。城市綠化覆蓋率達32.0%,城市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9.3平方米,城鎮污水處理率達89.0%,全年城區空氣品質優良率達到88.0%。

年末全縣建設用地面積達122.50平方公里,比上年增長0.4%。其中,居住用地面積55.02平方公里,公共設施用地面積10.42平方公里,工業用地面積14.86平方公里。

全年完成造林面積82407.48公頃,森林覆蓋率達66.18%。截至年底,自然保護區面積達4110.9公頃,造林綠化任務完成率達114.9%。  

交通運輸

截至2017年,英山縣全年貨物運輸總量336萬噸,比上年下降7.9%;貨物運輸周轉量78897萬噸公里,比上年下降5.1%。全年旅客運輸總量1073萬人次,比上年下降0.5%,旅客運輸周轉量108985萬人公里,比上年增長11.3%。

年末全縣民用汽車保有量達到30495輛,其中,私人汽車28564輛,載客汽車492輛,載貨汽車1439輛。年末擁用公車81輛,實有出租汽車137輛。  

英山縣武(漢)合(肥)高速、318國道、201省道、大別山紅色旅遊線路貫穿全境,英浠公路與黃(石)黃(梅)、大廣高速連線,距京九鐵路浠水站60公里、長江陽邏港130公里,武漢天河機場160公里。  

主要景點

英山溫泉

英山溫泉被《英山縣誌》列為一景,美稱為“溫泉春景”。   在英山,溫泉被稱為“湯”。根據溫泉的分布區域,在縣城內,分別有區域被叫做“東湯河”、“西湯河”、“北湯河”。

烏雲朱跡

烏雲朱跡,俗名“倒掛仙”,坐落在“公園”上方的“倒掛岩”,有巨石如削,高數十丈,天然的石跡狀如手抱嬰兒的婦女,倒掛其上。相傳此婦遇賊,寧死不辱,殞身岩下。  

羊角嵯峨

英山[黃岡市下轄縣] 英山[黃岡市下轄縣]

羊角尖,位於英山縣治中心,乃英山縣主峰,襟帶三河,脈聯八鎮。峰頂陡峭凌霄,怪石叢聚,遠望雙峰如羊角,近觀兩石峙空山,登峰造極,一目千里,東望太湖晴嵐,西覽羅峰煙樹,南賞蘄陽日照,北睹霍岱層巒,建於石叢之中,始於唐代,已重修,廟的左側,有“捨身岩”,高數十丈,下視可怖,相傳為方丈櫞煉成真,捨身於此處;老李君牧羊至此,其頭羊見此處草肥水美,遂踞此不走,化身為山,兩角成峰,因此名為“羊角尖”,成為英山縣十景之一。  

九峰晴嵐

烏雲山 烏雲山

九峰晴嵐,位於英山縣城附近的“九龍山”。山峰起伏,綿延蜿蜒,其中九個山頭,逶迤各異,形似游龍。每當雲出岫,宛若群龍起舞,蔚為壯觀。在山之巔,有九口龍井,久旱不竭;久雨不溢,盪清澈之波,浮祥瑞氣,,昔峰頂有寺,日“龍雲寺”,香火旺盛,後毀於戰亂,民眾自發重建,依舊更新,流金煥彩。相傳明代著名學者聞一言,讀書於寺中,有“不登虎榜,不下龍山”的壯語。後果中舉人,官至戶部郎中,明清以來,遊人如織,即興賦詩,盛讚此山的好處。在山之南,建有龍潭河電站,石砌大壩,高大雄偉,發電蓄洪養魚三位一體,在山之北,有文子山,山中有皋陶墓,據記載:皋陶為堯舜繼承人,生有四子,次子仲甄封英蓼國國王,有人據此認為,英山因此而得名。  

麻姑仙蹤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

麻姑岩,一峰秀出,群山環繞,林木蓊翳,鳥語花香。山頂原有“麻姑寺”,舊址依稀可見,懸岩上有麻姑洞乃麻姑修煉的地方,岩壁留有麻姑爪跡。相傳,麻姑為東漢方士王方平之妹,俊美善良,因看破紅塵,修煉成仙,該女手纖臂長,善於搔癢,撮米成珠。因路過此山採藥,見幽靜雅致,遂在山修煉,布道四方,留下了很多遺蹤仙跡。供後人遊覽觀光。與“麻姑岩”緊緊相連的“擂鼓岩”,地形如雄獅,獅頭上原有大廟,曰“擂鼓寺”,寺院有正殿廂房四十八間,一九四七年,毀於戰火,當地民眾當時將寺中主佛“碧露元君”搶出隱藏,無君像復位。此山中有“掛鼓石”、“石鼓”、“觀音洞”、“羅漢洞”景多逸趣,是麻姑仙蹤一帶的風景區。  

仙人壁立

“仙人壁立”位於英蘄交界的“仙人台”,距英山縣城五十華里。山勢雄奇,地形陡峭,松蔭竹蔭,怪石壘空,是聞名遐邇的兩縣風景區。  

天堂寨風景區

天堂寨乃大別山主峰,界於鄂豫皖三省之間,一峰柱天,群山逐浪,雲飛霧繞,氣勢磅礴。吳家山,昔稱“蜈蚣山”,山山疊翠,陡峭逶迤,狀如飛天蜈蚣。為華中地區的一顆綠色明珠,被省林業部門命名為“森林公園”。  

桃花沖省級森林公園

桃花沖 桃花沖

桃花沖森林公園地處長江經濟帶中心,距武漢210公里區位優越,交通便利。二條主幹線西接318國道,東接105國道,南臨英浠二級公路,東通淮海,控扼吳楚,界連皖鄂,水派江淮,公園與安徽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公園境內主要有:“一門、兩坎、三嶺、四石、五尖、六潭、七灣、八亭、九松、十景”等近百個景點景觀,在海拔650m的森林公園管理處所在地的“桃花山莊”。  

吳家山國家森林公園

吳家山國家森林公園以山嶽地貌、原始森林、河谷景觀為主要特徵,匯“峰、林、潭、瀑”於一地,集宗教文化、民俗風情、歷史人文景觀、農藝景觀於一體,融古樸、奇險、秀麗、神奧於一身。是生態旅遊、避暑休閒、科考、探險、品味大自然的勝地。風景區由華中第一谷(龍潭河谷景區)、中原第一山(大別山主峰天堂景區)、南武當武聖宮景區等三大特色景區構成。

龍潭河谷下游龍潭峽漂流有“華中第一漂”之美譽。漂流線路全長2.5公里,海拔落差近100米。

大別山主峰天堂景區懷抱大別山主峰天堂寨。古戰場遺址遺蹟,原始森林。主要景點有石鼓神廟、掛天瀑、大別神龜、天堂寨、世紀神鍾、觀日台等。

南武當武聖宮景區由九宮三院構成。武聖宮——中國著名的道教聖地,武當南宗發源地,中國武當武術基地之一。  

簍子石

簍子石位於英山縣草盤、石鎮和雷家店鎮境內,景區核心面積40平方公里,境內有簍子石、獨秀峰、天馬寨三座山峰和一條仙女溪河谷。這裡山高林密、古藤纏繞、峰巒疊翠、奇石林立、水質清澈。森林植被特點突出,屬亞熱帶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帶,森林覆蓋率高達98%。動植物種類豐富,有銀杏、紅豆杉等珍稀樹種,還有娃娃魚等國家珍稀保護動物。景區內年降雨量1400毫米,年平均氣溫12.5度,夏季平均氣溫在22度,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宜人。這裡山清水秀,野果飄香,民風淳樸,古建築村落保存完好,原草原木原生態,堪稱“世外桃源”。景區交通十分便利,與英山縣城只有35公里,只需要半小時車程。與武英高速楊柳出口距離20公里,到達武漢只有150公里,只要2小時的車程。
簍子石是英山古八景之一,“仙人挑擔簍子石”的傳說在大別山地區家喻戶曉。呂洞賓在此山中的仙人洞中修煉得道成仙,為造福民間將“書簍子”和“錢簍子”留在人間和民間姑娘陸姑採茶、種茶最後成為茶仙姑的美麗動人故事人們都津津樂道。簍子石主峰海拔1288米,山頂上有兩座石峰如天外來石,兀立懸空。站在山頂大別山美景盡收眼底,心曠神怡。山中有天心岩、天書石、情侶蛙、天佛石……鬼斧神工,栩栩如生。境內還有古生物化石為簍子石增添了傳奇色彩,5公里的仙女溪河谷景色十分秀麗迷人。

地方特產

英山綠豆冬粉

地方特產 地方特產

英山綠豆冬粉為中國名產,1938年在巴拿馬舉行的“萬國博覽會”上獲銀質獎章後,更是享譽中外, 中外客商訂購者雲集,遠銷歐美和東南亞諸國。

英山蠶絲被

英山絲綢製品馳名中外,曾榮獲輕工部、國家旅遊局、商業部、省輕紡工業廳等單位頒發的天馬獎、金鶴漿、楚星金杯獎,被評為湖北省消費者滿意產品、湖北省工業精品名牌消費品展銷會金獎產品。  

英山雲霧茶

英山茶葉以其條索緊細、色澤嫩綠、清香宜人深受客戶歡迎,早在唐代就是宮廷貢品。1987年湖北茶葉評比,9項名茶英山囊括5項,更是在中國履獲名茶評比優勝。其主要產品有“英山銀毫”、“羊角春”、“吉峰毛尖”、“長沖炒青”,“吉峰毛尖”、“羊角春”茶被評為部優產品。茶葉現已成為英山縣主要商品之一。  

特色美食

湖北省英山縣地處湖北省鄂東、大別山南部。自古鄉土氣息,漢文化底蘊濃厚。這裡人絕地靈,物華天寶,勤勞的英山人不公創造了燦爛的文明,也創造了不少民間特色小吃。2015年2月6日由英山縣評選出的十大美食由:樅菇肉片鍋、土羊肉鍋、蒸臘肉豆腐粑、蛋絲、紅椒河魚煎豆腐鍋、煎油麵、酥圓子、火燒粑、雪花粑、畢升餅。  

著名人物

英山古為皋陶部落,漢為英布封疆,宋為畢升故里。這裡曾孕育出一大批卓有成效的仁人志士。清代刑部尚書金光悌,辛亥革命元老傅慧初,西伯利亞調查專員王孰聞,民國時期上海律師公會會長李次山,中共中央軍委書記的傅維鈺,南昌衛戍司令、公安局長的彭乾臣等,現代著名作家劉醒龍、熊召政、姜天民也生長在英山。  

姓名生辰簡介
傅說殷朝商朝名相
皋陶上古時代中國司法鼻祖
畢升 (?-1051年) 活字印刷術的發明者 
劉醒龍 1956年 中國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湖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武漢市文聯副主席、芳草雜誌社總編。 
熊召政 1953年 湖北省作家協會專業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姜天民 1969年 黃岡地區文化局戲劇工作室編劇,武漢市文聯文學創作所副所長。 
彭乾臣(1899年—1935年)紅十軍參謀處長、新十軍參謀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