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特徵
洪山區屬亞熱帶季風濕潤區,光能充足,熱量豐富,雨量充沛,水熱同季、四季分明、乾濕明顯,無霜期長,適宜蔬菜等農作物的生長和漁牧業的養殖。全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950~2050小時,太陽輻射總量為106~110卡/平方厘米,無霜期平均為240~205天,年平均降水量為1150~1190毫米,並與光熱同季,主要集中在農作物需水的4-8月。光、熱、水資源豐富,並且具有組合優勢,為農業、漁業、畜牧業的發展提供了優越的氣候條件。但是,區內光、熱、水分布不均勻,變化較大,冬、夏季日照相差約一倍,一年中氣溫變化大,最熱的七月份平均氣溫29°C左右,最冷的元月份平均氣溫4°C,存在著夏季高溫,冬季冷凍等弊端。降雨量一般集中在4-8月,通常春夏多雨,秋冬少雨,在季節上分布不勻,春季陰雨連綿,夏季大暴雨,突發性強,日降雨量最多達248毫米,秋冬降雨較緩和,冬季時有乾旱發生。這些災害天氣對農業生產是不利的。洪山地區年均氣溫16.3°C,農業界限溫度高於5°C者為283天,高於10°C者235天,高於20°C者136天,元霜期236天,年均日照時數2087時,年均降雨量1163mm。加上長江環繞全區東北西三面湖泊星羅棋布,地勢略有起伏。故湖泊效應、壟崗效應、城市效應明顯。這些氣候因素的綜合影響為洪山區蔬菜生產創造了優越條件。
地形地貌
洪山區地貌以平原為主,有山有水,水闊地寬,西北略低,東南略高。全區93%的土地低于海拔40米,平均高程為海拔25.3米,最高點為九峰鄉與江夏區交界處的丁管山,海拔201米,最低處為北港村17.3米。丘陵崗地分布在花山、九峰、洪山、青菱等鄉鎮內。轄區內桂子山、喻家山、南望山、九峰山、花山、白滸山等由中部向東部連綿延伸,與南湖、嚴東湖、嚴西湖等天然湖泊交相呼應。境內中部、自西向東有低崗伸延,東部則以壟崗平原為主。丘脊崗坡多、呈東西走向,形成較大範圍的天然屏障。區內的長江岸長約66.2公里。境內大小山峰,一般座東向西,呈帶狀延伸,湖泊14個,山水相依,河汊相錯,自然景色十分壯觀歷史沿革
一、晚清和民國時期
洪山地域自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起至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均屬武昌縣管轄。清朝末年,武昌縣下轄鄉,鄉下轄里,里下設保,保下設甲。在現洪山區境內設南鄉和北鄉。其中南鄉設上鸚鵡里(今青菱湖周圍)和下鸚鵡里(今黃家湖一帶)北鄉設6里,即:保全一里、保全二里(即今東湖一帶);永豐一里、永豐二里(即今嚴家湖、洪山、花山一帶);招賢里、橫山里(即今張家鋪和青山一帶)。
在民國初期,沿用清末舊制。1927年武昌縣進行區劃調整,在今洪山區境內設10個鄉,即:武豐鄉、崇善鄉(今北湖及東湖周圍)、附城鄉、南湖鄉(今南湖周圍)、英豐鄉、恩場鄉(今黃家湖、青菱湖周圍)、昌明鄉(今石咀村)、永豐鄉、永寶鄉(今花山、洪山、游家廟一帶)、八吉鄉(今八吉)。
1934年武昌縣進行區劃調整,在今洪山區境內設第六區和第七區。其中第六區設26個鄉,即:近港鄉、山內鄉、山外鄉、豐樂鄉、永壽鄉、胡墩鄉、洪廟鄉、東鄉、聖化鄉、沙口鄉、天興鄉、小乙鄉、海西鄉、石山鄉、游家廟鄉、竹橋鄉、火官鄉、堰房鄉、關廟鄉、溫洲鄉、吳立鄉、武豐下鄉、善後鄉、從大鄉、梅大鄉;第七區所設的鄉在今洪山區境內的有魯家鄉、駝子店鄉、福壽鄉、王店鄉。
1946年,武昌縣進行區劃,設新安鄉(今魯巷)、永豐鄉(今王家廟)、福壽鄉(駝子店)、招賢鄉(今張家鋪)、八吉鄉(今向家祠)、文明鄉(今石咀)、青山鎮(含今洪山區的鐵鋪嶺、武豐、賈家嶺、余土庫、方家嶺、火官、溫洲、法華、楠木、天興、挽月、演佛、胡墩、渡口、洪吉、新集、崇陽、蘆家嶺等村)。
洪山區是由境內有洪山而得名。
1949年11月,武漢市在江南地區設3個郊區,即洪山區、武泰區和挹江區。其中洪山區位於東湖和沙湖之間,區機關駐官園灣1號,轄官園、武珞、沙湖、東亭4鄉。武泰區區機關駐武昌萬佛林,轄白沙、蓮溪、佛林、楠木、永安5鄉。挹江區機關駐武昌王家墩,轄建設、解放、和平3鄉。
1951年4月,將洪山、武泰、挹江三個郊區合併為武漢市第八區(武昌郊區),區機關駐地在武昌官園灣1號。轄解放、建設、和平、官園、武珞、沙湖、東亭、白沙、佛林、永安、楠木、蓮溪12鄉。
1952年7月,武漢市撤銷第八區(武昌郊區),並將武昌縣部分地區劃入武漢市,成立南湖區、東湖區。其中南湖區,區機關駐武昌苗園,轄永安、楠木、佛林、洪福、李家橋、青菱、花園、石咀、楊泗磯、老橋、馬驛、王家店、譚廟。譚佛、九夫、安家、湖口、油坊嶺、宗黃、福樂、滄海、烏龍22鄉;東湖區區機關先後在武昌曹家花園、周家灣、中高家灣等地。轄武珞、三合、魯巷、東湖、磨山、官園、龍王、溪橋、沙湖、東亭、楊湖11鄉。
1955年2月,武漢市將東湖區和武昌縣的第七區合併,成立洪山區。區機關駐武昌高家灣。轄洪山、武珞、蓮溪、魯巷、磨、長山、三合、聯合、中合、花山、春和、山湖、白滸、沿江、同意、太魯、大吳、劉黃18鄉和中南路街、武珞路街2個街道辦事處。
1956年6月,武漢市撤銷南湖區將武漢市江南的3個郊區(洪山區、南湖區和青山區)合併為洪山區和青山區。將原屬洪山區管轄的花山、中合、春和、聯合、大吳、劉黃、山湖等7個鄉劃歸青山區,又將原屬武昌區管轄的陸家街、千家街、珞珈山街劃歸洪山區,此時洪山區又將33個小鄉合併為蓮溪、東亭、南湖、喻家山、長春、長江、九峰、游廟、駝子店、黎明、建設、紅旗、和平、聯合、天興、前進、友誼、勝利、白滸等19鄉,中南路街、珞珈山街、千家街、陸家街等4個街道辦事處。
1957年6月,武漢市將青山區改為城區,原青山區所轄鄉全部劃入洪山區,並將洪山區轄街道劃入武昌區。
1958年8月,武漢市將市郊各小郊區撤銷,成立武漢市郊區,區機關駐地在漢口萬松園路2號,1959年2月又遷至武昌街道口珞喻路6號,即今洪山區機關駐地。郊區成立後,先後將小鄉合併成立10個農村人民公社。即:紅旗(後改為南湖)、長青(後改為青菱)、關山、紅焰(後改為花山)、東風(後改為北湖)、武東、和平、五一(後改為葛店)、先鋒(後改為漢橋)、紅星(後改為岱山)。其中漢橋、岱山、葛店3個公社於1960年7月劃出。
1960年4月,武漢市通過了《關於加強領導,發動民眾,開展城市人民公社化運動的決定》,從5月至7月在原行政區劃的基礎上,建立9個以區為單位,以大型工廠企業、機關、學校為骨幹的城市人民公社,撤銷武漢市郊區,原郊區所轄的農村人民公社就近劃給各城市人民公社管轄。洪山、關山等人民公社相繼成立。7月6日成立洪山(城市)人民公社,管轄武珞、珞珈山、濱湖、水果湖、東湖風景區等5個分社。
1961年3月武漢市將洪山區人民公社和關山人民公社合併,恢復行政區建置,成立武漢市洪山區。爾後,將原由洪山和關山兩個城市人民公社所管轄的農業生產管理區改為農業公社;同時將原城區公社建置撤銷,恢復街道辦事處。1963年6月,為便於管理,將武昌區轄的花山、尤廟兩個公社劃歸洪山區,又將洪山管轄的和平、聯合兩個公社劃歸武昌區。此時的洪山區轄東亭、蓮溪、南湖、魯巷、花山、尤廟、九峰等7個農村人民公社和喻家山、水果湖、珞珈山、中南路、武珞、濱湖、關山等7個街道辦事處。
1964年8月,武漢市為加強對市郊農村工作的領導決定撤銷洪山區和各城區農業辦公室,成立洪山和漢橋兩個郊區。原屬洪山區管轄的喻家山、關山、珞珈山、武珞路、中南路、水果湖、濱湖等7個街道辦事處劃歸武昌區;原武昌區轄的和平、聯合、青菱、石咀等4個農村人民公社劃歸洪山區;原屬青山區轄的環城、天興、建設、黎明、紅旗、火官、白滸、沿江等8個農村人民公社劃歸洪山區。加上洪山區原有的蓮溪、東亭、南湖、魯巷、九峰、尤廟、花山等7個農村人民公社,洪山區此時轄19個農村人民公社。為了便於實施領導,洪山區對所屬公社建置又作了調整:同年8月,撤銷沿江公社併入白滸公社;1966年3月撤銷火官公社,分別併入建設、紅旗公社;同年4月撤銷蓮溪公社和東亭公社合併而為洪山公社。至此,洪山區轄和平、聯合、青菱、石咀、環城、天興、建設、黎明、紅旗、洪山、南湖、魯巷、九峰、尤廟、花山、白滸等16個農村人民公社。
1968年2月,洪山區革命委員會成立。1975年2月,將16個公社合併為7個公社。即:洪山、魯巷、南湖合併為洪山公社;青菱、石咀合併為青菱公社;九峰、尤廟合併為九峰公社;花山、白滸合併為花山公社;黎明、建設、紅旗合併為建設公社;環城、聯合、和平合併為和平公社;天興公社。
1976年1月,漢橋區撤銷併入洪山區,此時,洪山區成為環繞武漢市的大郊區。轄有洪山、青菱、和平、花山、建設、九峰、天興、江堤、永豐、長豐、後湖、諶家磯等12個公社和琴斷口、唐家墩2個街道辦事處。
1984年1月,洪山區所轄農村人民公社改為鄉。
1985年1月,將洪山區管轄的江北地區的江堤、永豐、長豐、後湖、諶家磯等5鄉以及琴斷口、唐家墩、岱山(1980年1月成立的街道)等3個街道辦事處分別劃為礄口區、漢陽區和江岸區。
1986年7月,將原由武昌區管轄的關山街、獅子山街、葛化街以及珞珈山的大部分組建成的珞南街,劃歸洪山區管轄;1987年1月,將原屬鄂州市的左嶺鎮劃歸洪山區。至此,洪山區管轄天興、和平、建設、洪山、青菱、九峰等6個鄉,花山、左嶺街2鎮以及關山、獅子山、珞南、張家灣、葛化、紅旗等6個街道辦事處。
1993年7月左嶺鎮同葛化街合署辦公;1994年青菱鄉同張家灣街合署辦公。
2000年,洪山區轄6個街道、2個鎮、6個鄉。總人口878379人,各鄉鎮人口: 珞南街道 198904 關山街道 195732 獅子山街道 58786 張家灣街道 13422 紅旗街道 524 葛化街道 5282 花山鎮 29024 左嶺鎮 30453 洪山鄉 87536 青菱鄉 36076 九蜂鄉 19745 和平鄉 108753 建設鄉 53504 天興鄉 2942 東湖開發區虛擬鎮 24546 武鋼北湖農場虛擬鄉 13150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3年,區委、區人大、區人民政府和區政協機關遷駐珞獅路318號。
行政區劃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洪
山區轄8個街道、2個鎮、4個鄉:珞南街道、關山街道、獅子山街道、張家灣街道、紅旗街道、葛化街道、洪山街道、和平街道、花山鎮、左嶺鎮、青菱鄉、九峰鄉、建設鄉、天興鄉。共有124個居委會、125個村委會。關山街道 辦事處駐珞喻路238號,人口282830人,面積35.00平方千米。轄39個居委會:海核、汽發、南望、長山、磨山、郵科院、汽標、化院、紫菘、陽光、民院路、科技學院、關山口、鼓風、關山路、象鼻山、魯廣、關南、魯磨路、長江、研究所、地質大學、龍安、華科大、中南財大南湖校區、關西、吳家灣、當代、葛光、華城新都、康居園、碧水、學府、紅星、黃金山、太陽城、智慧城、保利。
珞南街道 辦事處駐珞獅路200號,人口205676人,面積13.50平方千米。轄35個居委會:街道口、四眼井、勸業場、金橋、武珞、石牌園、伏虎山、武測、麗島花園、研究所、洪珞、華師大一、華師大二、廣八路、卓刀泉、虎泉、廣埠屯、方桂園、馬莊苑、五環、武漢理工大西、武漢理工大東、元寶山、體院、金昌、竹苑、黎明、尤李、博苑、中建三局、桂子山莊、圓夢家園、高創家園、尚文創業城、桂子花園。
獅子山街道 辦事處駐珞獅路513號,人口89192人,面積14.10平方千米。轄10個居委會:華農東、華農西、通惠、省農科院、研究所、湖工、武鐵、珞獅路、獅南、南胡山莊。
張家灣街道 辦事處駐張家灣,人口20140人,面積23.40平方千米。轄8個居委會:三橋、張家灣、建村、農科院、南湖、城南新居、光霞、長征。
紅旗街道 辦事處駐鐵鋪嶺,人口18165人,面積14.30平方千米。轄7個居委會:聯合、東風、武東、光明、建設、和平、徐東。
葛化街道 辦事處駐左嶺,人口10989人,面積2.20方千米。轄4個居委會:白滸、左嶺、葛化、祥龍。
和平街道 辦事處駐工業大道13號,人口22270人,面積42.00平方千米。轄8個居委會、14個村委會:金鶴園、徐東歐洲花園、三角路、團結、徐東新村、盛世花園、余家頭、下馬廟、柴林頭、和平、武豐、東興洲、大洲、東方紅、廠前、龔家嶺、先鋒、湖光、北洋橋、白馬洲、新武東、蘆咀。
洪山街道 鄉政府駐雄楚大街195號,人口21295人,面積62.00平方千米。轄11個居委會、16個村委會:魯巷街、三鴻、東湖新城、板橋、洪山、井崗、馬湖、紅旗、北港、向陽、星星、橋樑、磨山、風光、卓刀泉、東湖、漁光、東亭、余家湖、姚家嶺、幸福、先建、南湖、板橋、李橋、雙建、新路、湯遜湖。
左嶺鎮 鎮政府駐左嶺正街117號,人口29587人,面積45.00平方千米。轄16個村委會:左嶺、金王、呂墩、花園、上街、程墩、彭李、卸甲、大羅、泉井、黃陂嶺、周莊、朝陽、快嶺、甲鋪嶺、園林。
花山鎮 鎮政府駐花山鎮,人口30388人,面積54.00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19個村委會:花山、白滸、清豐、東港、沿江、聯豐、吳橋、賽山、何董、清潭、山湖、紅光、牡羊山、紅軍、土橋、聯合、花山、春和、紅焰、後山。
建設鄉 鄉政府駐杜家井,人口27607人,面積66.80平方千米。轄25個村委會:群利、群聯、向家尾、黎明、四新、高潮、崇陽、前鋒、新村、新集、建洲、建設、工業港、胡教、五一、火官、紅勝、星火、同興、努力、群力、勝強、武東、賈嶺、五星。
青菱鄉 鄉政府駐張家灣,人口24986人,面積63.80平方千米。轄19個村委會:橫堤、火箭、金塘、楊泗、石嘴、老橋、楊林、西灣、建陽、花園、建群、建和、長江、長征、烽火、光霞、毛坦、勝利、青菱、漁業、紅霞。
九峰鄉 鄉政府駐王家店,人口47520人,面積48.00平方千米。轄1個居委會、13個村委會:王店、古架、濱湖、建強、何劉、三星、群建、保豐、新農、新洪、新建、九峰、馬驛、新躍。
天興鄉 鄉政府駐天興洲,人口3824人,面積26平方千米。轄3個村委會:天興、江心、復興。
自然資源
礦藏資源
現已探明洪山區內礦產類有玻璃石英礦、建築石材、有磚瓦粘土、水泥粘土、還有礦泉水。
玻璃石英礦在九峰大長山一帶,約800萬立方。建築石材分布在花山、九峰、左嶺。磚瓦粘土在花山、九峰、左嶺、建設、洪山等鄉鎮。水泥粘土在九峰、和平和建設鄉,都未開採。
馬鞍山森林公園有一礦泉井,儲量較大,正準備開發。左嶺鎮泉井村也有一口礦泉井,是一地下噴泉,儲量較大,也在開發之中。
湖北省商業專科學校操場和洪山鄉幸福村這兩個地方有地熱。商業專科學校操場地熱在37.5℃--23℃之間。【以上數據截止2007年】
土地資源
區內土壤有潮土、水稻土、黃棕壤土和少量紅壤土四個土類。根據地形特點可劃分為“三個類型區”,即:環城平原菜副食品生產區。主要構成為沖積平原和湖積平原,生產條件較好,以潮土類為主,地勢平坦,土壤肥力較高,抗旱能力強,是蔬菜生產的主要基地。東部壟崗糧林多種經營區。為鄂東南低山丘陵的延伸部分,有82個山頭,地形波狀起伏,壟崗相間。壟崗下部以水稻土為主,肥力度、水、氣、熱等資源狀況良好是糧食、油料的主要產區。壟崗中部以黃棕壤土為主,土質粘性重,供肥性差,但可人為改造成性狀較好的白散土、黃土,以種植果樹等經濟作物為主。壟崗上部為少量紅壤土,酸性強,土層薄,肥力低,水土流失嚴重,僅為林業利用。水產養殖區分布在全區各鄉鎮,湖泊、塘堰、精養魚池匯集了大面積地表徑流,蓄積養豐富的有機物質和無機鹽類,加上菜葉邊皮,城市生活污水和工副業殘渣等構成了豐富的餌料資源,滋養著水生動植物。
水資源
地表水:洪山區地表水資源非常豐富。長江從洪山區西南流人,從洪山區東北出境,流程75公里,水位通常在14.57~20.05米。除長江外,還有巡司河,它發源於湯遜湖,經武太閘流入長江,全長16公里。湖泊塘堰在區內星羅棋布,是著名的“江漢湖群”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大小湖泊14座,常年水面面積113km2,可蓄水2.46億方。
地下水:洪山區地下水按含水岩層性、賦存條件可以分為三大類:鬆散岩類孔隙水、碳酸鹽岩類岩溶裂隙水、碎屑岩類裂隙水。
經濟發展
經濟概況
2013年地區生產總值預計實現635億元,按同口徑計算增長12%,其中,服務業增加值實現468億元,增長13%,占GDP的比重為73.7%,比2012年提高0.4個百分點;全口徑財政收入92.1億元,增長15%,區級地方財政收入36.7億元,增長13%。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95億元,增長26%;實際到位區外資金124.2億元,增長75%;實際利用外資1.47億美元,增長1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
全區公共財政用於民生領域支出達到21.8億元,增長1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844元,增長12%。
第一產業
農業結構調整不斷深化。規模基地建設、農產品深加工有了新拓展;培育壯大了“洪山菜薹”等特色農副產品品牌;建成一批適應現代都市生活需要的觀光休閒景點,城郊型農業種養殖功能逐步向都市生態旅遊型功能轉變,農業綜合效能明顯提高。
第二產業
深入實施“工業倍增計畫”,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完成49億元,增長19%。其中,光電子信息、機械製造、醫藥製品等重點行業增幅均超過10%。高新技術產業蓬勃發展。全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7家,新增孵化器2個、孵化面積5.1萬平方米,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83億元,增長22%。洪山被國家工信部授予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軟體和信息服務),連續第七次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區”稱號。
第三產業
洪山區積極促進創意事業發展。以中國地質大學為中心,已建成魯磨路地質大學珠寶一條街;擬以黃家湖大學城為中心,建成大學生創業一條街。以武漢大學“珞珈創意園”、“武漢創意產業中心”為重點,北起珞獅北路,南至珞獅南路,長3公里的創意大道正在加快建設,將聚集華中地區最大的出版產業以及表演、設計、軟體多媒體設計等創意類型企業,是全省創意企業和人才最為密集的區域。
現代服務業健康發展。完善以現代商貿、金融、樓宇經濟等為主的項目布局,推動商圈建設。群光二期、三期項目順利推進,總投資60億元的中建三局雄楚城市綜合體開工建設,中鐵科工科技大廈已經竣工,璞瑜酒店開業運營。文化創意產業快速發展。40萬平方米的武漢創意天地項目進展順利,全區文化創意產業實現產值180億元,增長18.4%。
編制完成園區產業發展、生態建設等規劃。多渠道籌措園區建設資金33.6億元,新建南郊路、青菱湖西路等主幹道和橫堤二路等園區支路,完成10平方公里核心區基礎設施建設任務,拆除房屋面積64萬平方米,二、三期還建房開工面積108萬平方米。
與武漢市建設華中地區商貿流通中心相呼應,洪山大力整合商貿資源,加快規模特色商圈發展,已經形成五大各具特色的商圈。
珞喻路商圈:實行街道口地區、卓刀泉地區與魯巷地區聯體發展,促進珞喻路科技產品開發經營,擴大規模,提升檔次,發展賽博廣場等大型IT產品專賣商場,提高科技一條街電子產品服務功能和輻射力。對珞喻路街面進行立體整治,突出科技特色,提高科教文化品位。
徐東路商圈:完善該商圈服務功能、服務設施。突出發展商貿流通業和公司總部商務。建設和完善特色街、市場群。搞好友誼大道等新建幹道商業配套服務設施建設,進一步把徐東路商圈建成武漢市江南片重要的商貿服務中心。
白沙洲商圈:大力發展白沙洲地區現代物流業,發展汽車及零配件、新型建材、農副產品、物流配送等各具特色的專業銷售服務市場,“十一五”把該地區建成武漢市重要的物流配送中心與商品集散地。
武漢火車站商圈:按照武漢市建設新火車站的統一規劃布局,整合資源,理順體制關係。配合武漢市新火車站的建設,在和平鄉白馬洲地區適時發展以服務客流為主體的各類商貿流通業。沿武漢火車站廣場周邊建設若干標誌性建築和地標性景觀,逐步把該地區建成武漢市現代化“視窗式”新型客運商圈。
白滸山港區商圈:配合武漢白滸山外貿碼頭港區和化工新城建設,在該地區適時啟動建設外貿商品、化工產品等倉儲物流商圈。建設與化工新城、白滸山港區和陽邏長江大橋相配套的基礎設施及服務項目,促進東部地區快速發展。
城鄉統籌
圍繞服務城市,大力發展現代都市農業,建設優勢農產品生產和深加工基地。“洪山菜薹”是金殿玉菜,與“武昌魚”齊名,其原產地得到控制保護,示範基地達到8000畝;建設鄉白蘿蔔、天興洲韭菜發展成為地方風味名吃;嚴西湖高新技術水產品示範區、湯遜湖名優水產品養殖區、花山、九峰苗木花卉基地生產規模不斷擴大。
以推進農村家園建設為重點,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在24個村實施農村家園建設。完成了11個農村家園創建“五通五改一室一場一化”基礎設施建設工作,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民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
城中村綜合改造不斷推進。二環線內已有66個城中村列入城中村改造範圍。首批28個城中村集體經濟組織改制基本完成,19個村完成農業戶口改登,17個村完成社會保障參保工作,16個村完成舊村灣改造規劃編制任務。
社會事業
教育
洪山區擁有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範大學、華中農業大學、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武漢理工大學等16所部屬、省屬高等院校;有國家重點實驗室10個。“兩院”院士28人,興旺繁華的科技一條街橫貫東西,聞名遐邇的東湖高新技術開發區坐落其間。國家光電子信息產業基地“武漢·中國光谷在東湖開發區落戶。
1986年以前,洪山區是武漢市的郊區,區域經濟以農業為主,中國小辦學條件普遍較差。至於名校更是寥若晨星。1986年武漢市實行新的區劃,洪山區定位為以城帶郊的新型城區,後又成為中心城區,對於基礎教育的發展總共投入l.2億元,改善了學校的辦學條件和教學設施,使洪山區中國小舊貌變新顏;於1996年4月,一舉通過湖北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導室的評估驗收。成為全省"兩基"工作先進單位。
基礎教育取得較大進步,中國小入學率、輟學率、畢業率普遍達標,洪山高中、卓刀泉中學和華師大附小建成省級示範學校,石牌嶺高級職業中學被評為國家級重點中職學校。幼兒教育、職業技術教育、特殊教育、各類成人教育繼續發展。圓滿完成省“西藏班”入駐我區任務,“西藏班”教學環境與管理受到省市好評。高等教育快速發展,轄區高校在校大學生突破40萬人。黃家湖地區新建大學3所,基本形成環東湖→環南湖→黃家湖高等教育長廊。
2007年,洪山區普通中學41所,在校學生30420人,下降2.66%;職業學校6所,在校學生3533人,增長11.73%;國小67所,在校學生34275人,下降5.33%;幼稚園54所,在園幼兒10898人,增長25.1%;6~11歲人口入學率100%,12歲~14歲人口入學率100%。國小在校生輟學率0%,國中在校生輟學率0.32%。國中生畢業一次合格率99.55%,高中生升學率為89%,其中上省線1655人。全年新建、改擴建中國小校竣工面積13524平方米,改造中國小校危房面積4000平方米。洪山區累計建立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1個,全年完成職工全員培訓5736人次。
醫療衛生
2007年,洪山區有各類衛生機構508個,其中醫院41個。有衛生技術人員5014人,醫院病床3076張。平均每千人擁有醫生7.6人,擁有醫院病床4.7張。全年法定報告傳染髮病率為109人/10萬人,兒童免疫接種率95%以上,達到初級衛生保健規劃目標比率為100%,開展社區衛生服務單位比例為100%,食品衛生監督覆蓋率100%。
文體
2007年,洪山區有文化事業機構3個,其中文化館1個,影劇院1個,圖書館1個,藏書14.5萬冊(不包括區內大學圖書館藏書,其中僅華中科技大學圖書館藏書579萬餘冊);從業人員78人。全年開展大型民眾文化活動60次,文化市場管理稽查覆蓋率達98%,音像製品案件查處率達100%。2007年中國第八屆藝術節,“我哥四”獲獨唱類群星大獎。攝影作品《家園》或群星獎。
洪山區共開展大型民眾性體育活動180次,參加活動人數3萬人,有36萬人參加全民健身活動,體育人口達到40萬人,組成參加市級以上體育競賽54人次。
區域特產
保豐綠茶:即武漢市洪山區九峰鄉保豐村林場生產的綠茶,其品種有毫鋒、銀芽、龍井、毛尖、珍眉等。保豐綠茶於1971年問世,便非同凡響,1982年首次參加武漢市茶味評比便獲獎,此後,不僅在市級評比中年年獲獎,還進入湖北省名優茶的行列。1986年保豐毫鋒被評為省優良產品,次年被評為省優質產品。1993年上了一個新台階,毫鋒與銀芽均獲省一等獎。1994年,毫鋒獲省優良獎,銀芽獲省特等獎。在全國性的“94中國陸羽杯”茶葉評比中,榮獲一等獎。自此,保豐綠茶不僅名滿三鎮,還在《湖北名優茶》一書占有一席之地:不僅進入全國名茶行列,還受到聯合國環保組織官員以及朝鮮、泰國、日本等國際友人的讚譽。
洪山菜苔:俗稱紅菜苔,色紫紅、花金黃,是武漢地區的特產。優質紅菜苔只產在洪山,若遷地移植,不僅顏色不同,品味也有差異。民國初年,黎元洪離開湖北,到北平當大總統時,每臨冬天,必派專差到洪山來運紅菜苔。由於長途大批運輸。鮮菜運到北平後,時間一久,菜苔失去原有的色澤和鮮昧,感到美中不足。於是有人出謀把洪山的泥土裝上幾火車皮運往北平試種,結果,菜苔雖長出來了,但色不紅,味不鮮。試種失敗,更感到洪山菜苔之可貴,以後不得不沿用老辦法,用火車成批運送菜苔到北平。
交通
武漢市城區現有和在建的6座長江大橋中,二橋、陽邏、天興、白沙洲等4座
大橋聯通洪山;武漢市4大環線均通過洪山;滬蓉、京珠高速公路、107國道、316國道、京廣、武大和規劃建設中的武廣、武京高速客運專線以及武漢2號、4號軌道交通均穿越洪山;珞喻路、珞獅路、雄楚大道、南湖大道、徐東大道、迎賓大道、友誼大道等六條城市主幹線橫貫東西南北,白沙洲以及正在興建之中的街道口、卓刀泉、岳家嘴四大立交橋成為東西貫通、南北交融、四通八達的交通樞紐;天興汽渡、左嶺白滸碼頭成為水上交通與運輸的紐帶。便捷的交通,為洪山倉儲、物流、經濟發展提供了支撐。離武漢天河國際機場僅約1小時車程。
旅遊
洪山已經形成以東湖九峰城市
森林保護區為核心的大東湖自然景觀線路。比西湖面積大5倍的東湖,水面面積34平方公里,沿岸被34座山峰環繞,山下有湖,水中有山。園中園,吸引著眾多的中外遊客。九峰山方圓20平方公里,其9座山峰蜿蜒起伏,其丁管峰海拔200米,是武漢城區第一高峰。湯遜湖擁有水面1.5萬畝,已建和在建的有三大區域:農家樂園區、水上運動遊樂區、避暑休閒區。
還有張公山休閒娛樂度假區、黃家湖休閒觀光風景帶等等。形成了以武大、華科大、光谷步行一條街、卓刀泉歷史文物古蹟、圖書城等眾多科教歷史景點為基礎的科教文化線路。東湖海洋世界、鳥語林、武漢植物園、中南民大博物館、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武大櫻花,具有神奇典故的卓刀泉古寺等等景點。
中科院武漢植物園:是全國三大植物園之一,它在東湖之濱,磨山南麓,依山傍水,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這裡常年舉辦各種花卉展覽,擁有世界上最大的獼猴桃種植資源庫和東南亞最大的水生植物資源圃,共建有珍稀植物區、松柏園、藥園、山茶園、牡丹園、杜鵑園、薔薇園、竹園等十多個專類園區和園林景區,是一個集科學性、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植物園。
武漢東湖海洋世界:落於著名的國家級名勝風景區武漢東湖湖畔,建築面積3萬平方米,展示千餘種萬餘尾海洋珍稀魚類,是目前最具特色、國內一流的大型海洋動感世界。
中國地質大學逸夫博物館:座落在美麗的東湖之濱、南望山麓,毗鄰武漢光谷廣場,是目前中南五省最大的自然科學類博物館。
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博物館:藏有少數民族文物一萬餘件,其中不少堪稱珍品、孤品,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和歷史價值,該館座落在風景秀麗的南湖之濱,整個建築既莊重典雅,又秀麗玲瓏,其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舉步之間,領略我國南方少數民族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和風俗民情。
卓刀泉寺:位於洪山區卓刀泉南路上、伏虎山西麓,始建於宋代,以關公卓刀於地得泉而聞名,歷史上曾是風景秀麗、香火旺盛、遊人如織的旅遊勝地。古卓刀泉寺是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該寺具有深厚的宗教歷史文化內涵,並具有極高的旅遊資源開發的經濟價值,是武漢市不可多得的文物勝跡。
武漢行政區劃
區級 | 街道 |
| 上海街| 一元街| 大智街| 車站街 | 四唯街 | 球場街| 西馬街| 永清街| 勞動街| 台北街| 花橋街 | 二七街| 新村街| 丹水池街| 後湖鄉 | 諶家磯街江岸經濟開發區 |
江漢區 | 唐家墩街| 水塔街| 民意街| 漢興街 | 北湖街| 滿春街| 民權街| 新華街| 花樓街| 民族街| 萬松街 | 常青街| 前進街 |
礄口區 | 易家墩街| 韓家墩街| 宗關街| 漢水橋街| 寶豐街 | 榮華街 | 崇仁街| 漢中街| 漢正街 | 六角亭街 | 長豐鄉 |
漢陽區 | 晴川街| 月湖街| 翠微街| 建橋街| 鸚鵡街| 洲頭街| 五里墩街| 琴斷口街| 二橋街| 永豐鄉 | 江堤鄉 | 漢陽經濟開發區 |
武昌區 | 楊園街| 徐家棚街| 新河街| 積玉橋街| 中華路街| 糧道街 | 黃鶴樓街| 紫陽街 | 白沙洲街 | 首義路街| 中南路街| 水果湖街| 珞珈山街 | 石洞街 |
青山區 | 紅鋼城街| 新溝橋街 | 冶金街 | 紅衛路街| 廠前街 | 鋼花街| 青山鎮街| 武東街 | 白玉山街| 鋼都| 工人村街 |
洪山區 | 紅旗街| 珞南街 | 獅子山街| 關山街| 天興鄉 | 建設鄉| 和平鄉| 青菱鄉| 洪山鄉| 九峰鄉| 花山鎮| 左嶺鎮 |
東西湖區 | |
江夏區 | 紙坊街| 金口街 | 烏龍泉街 | 鄭店街 | 流芳街 | 法泗鎮| 安山鎮| 湖泗鎮| 五里界鎮| 豹澥鎮| 山坡鄉| 舒安鄉 |
蔡甸區 | |
新洲區 | 邾城街| 陽邏街 | 倉埠街 | 汪集街| 李集街| 三店街| 潘塘街 | 舊街街| 雙柳街辛沖鎮 | 徐古鎮| 鳳凰鎮 |
黃陂區 | 前川街 | 六指街| 羅漢街| 祁家灣街| 橫店街 | 灄口街 | 天河街 | 蔡店鄉| 木蘭鄉| 姚集鎮| 長軒嶺街| 王家河街| 蔡榨鎮 | 三里鎮| 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 沌口街| 軍山街 |
湖北省縣級以上行政區劃
概況 | 湖北省簡稱鄂,省會武漢市;全省轄12個地級市、1個自治州,38個市轄區、24個縣級市、37個縣、2個自治縣、1個林區。 |
地級市、自治州 | 市轄區、縣級市、縣、自治縣、林區 |
武漢市 | 江岸區 | 武昌區 | 江漢區 | 礄口區 | 漢陽區 | 青山區 | 洪山區 | 東西湖區 | 漢南區 | 蔡甸區 | 江夏區 | 黃陂區| 新洲區 |
黃石市 | 黃石港區 | 西塞山區 | 下陸區 | 鐵山區 | 大冶市 | 陽新縣 |
十堰市 | 張灣區 | 茅箭區 | 丹江口市 | 鄖縣 | 竹山縣 | 房縣 | 鄖西縣 | 竹谿縣 | 武當山旅遊經濟特區* |
荊州市 | 沙市區 | 荊州區 | 洪湖市 | 石首市 | 松滋市 | 監利縣 | 公安縣 | 江陵縣 |
宜昌市 | 西陵區 | 伍家崗區 | 點軍區 | 猇亭區 | 夷陵區 | 宜都市 | 當陽市 | 枝江市 | 秭歸縣 | 遠安縣 | 興山縣 | 五峰土家族自治縣 | 長陽土家族自治縣 |
襄樊市 | 襄城區 | 樊城區 | 襄陽區 | 老河口市 | 棗陽市 | 宜城市 | 南漳縣 | 穀城縣 | 保康縣 |
鄂州市 | 鄂城區 | 華容區 | 梁子湖區 |
荊門市 | 東寶區 | 掇刀區 | 鍾祥市 | 京山縣 | 沙洋縣 |
孝感市 | 孝南區 | 應城市 | 安陸市| 漢川市 | 雲夢縣 | 大悟縣 | 孝昌縣 |
黃岡市 | 黃州區 | 麻城市 | 武穴市 | 紅安縣 | 羅田縣 | 浠水縣 | 蘄春縣 | 黃梅縣 | 英山縣 | 團風縣 |
鹹寧市 | 鹹安區 | 赤壁市 | 嘉魚縣 | 通山縣 | 崇陽縣 | 通城縣 |
隨州市 | 曾都區 | 廣水市 | 隨縣 |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 恩施市 | 利川市 | 建始縣 | 來鳳縣 | 巴東縣 | 鶴峯縣 | 宣恩縣 | 鹹豐縣 |
省直轄縣級行政區 | 仙桃市 | 天門市 | 潛江市| 神農架林區 |
註: | 1:武漢市為副省級城市。 2:帶“*”屬於地方設立的縣級行政或經濟管理區,並非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在冊的行政區。 |